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初中数学观摩课《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观摩课《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观摩课《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观摩课《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观摩课《认识三角形》教学

设计

优质课案例《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良田回民学校何明

一、教学内容解析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探索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引入三角形一章的开篇之作,是几何中重要的概念。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基本元素、稳定性、面积公式等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有关内容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小学学生主要通过拼、摆等活动认识了三角形,而本节课是继续在这样的基础上探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使学生经历实验、观察、探究、归纳等认知过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二、教学目标设置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初步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活动经验

在认知基础上,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接触过不少三角形,对三角形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感性认识。上学期又学习了线段和角,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的距离。小学学生通过简单的拼摆,总结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对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三角形技巧的得出及三角形第三边范围的确定,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合理引导。

在活动经验上,小学四年级学生就是通过拼摆的方式来

认识三角形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拼摆、测量、交流等活动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容易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分开理解,这样在学习“三角形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时有一定的难度,由此形成了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特别从以下两方面来加以突破:一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二是借助媒体的直观演示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都有所欠缺,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

1.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而且通过拼摆得到了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五年级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对三角形的学习学生不是一片空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一定要关注中小学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2.学生主要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获得结论,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拼、摆、测量活动都是有限次的,为了增加

学生对结论的认识,给学生提供了归纳、概括相关结论的基础。通过《几何画板》的使用,由特殊上升到一般,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结论。多种媒体交互使用,形象直观、便于操作。

3.因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本节课要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三角形知识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不是整齐划一的,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帮组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

5.《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标》中还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教学”与“启导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就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完成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

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相关结论的认识。

6.为了给整堂课的学习一个明确、清晰的导向,为学生的探究学习生成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教学我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串”为抓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巧妙的借助事先设计好长度的小木棒,在学生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有层次地组织教学、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

7.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必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实验、猜想、探究、归纳、验证”的认知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结论。由学生的拼摆、画图操作到教师通过《几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验证结论,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验证过程,体会归纳的思想。

8.好的习题设计能达到巩固基础、提高思维水平的效果。因此本节课我重视习题的设计。在习题设计方面层层递进,即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了提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