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会考复习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会考复习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会考复习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会考复习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发源地旨之一,最早种植水稻和粟(P4)的国家。原始农业是刀耕火种,使用石制、骨制工具。耒耜(P5)为松土工具,商周出现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齐备。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过上定居的生活。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农具:①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并推广,到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主要耕作方式,标志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课本P5图片)——汉初的二牛三人到汉朝后期的二牛一人——耧车、耦犁和犁壁——唐朝时期,出现曲辕犁(图册),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

②作用:提高生产力,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

2.耕作技术:垄作法(战国)——代田法(西汉)——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

3.耕作制度:由一年一熟到一年二熟,甚至三熟。宋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江浙一带。

4.都江堰和古代灌溉工具:①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

②灌溉工具的变化:魏晋时期的翻车(课本P6图片,灌溉和排涝)——唐朝的筒车——

宋朝的水利高转筒车——明清时期的水利风车。这些工具都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出现原因和时间: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2.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评价:有力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民精耕细作;但农民承受沉重剥削和徭役,无

力应对自然灾害,因而常处于贫困和流亡的状态。

(注: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得到封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封建社会长期存在,推动了封

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但是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

重要原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小农经济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四)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发达原因:官府垄断,不计成本;召集能工巧匠。

2.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P8);西周晚期中国出现铁器,西汉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16世纪之前,中国冶铁处于领先地位。 3.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东汉成熟的青瓷;北朝成熟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瓷系统;宋代的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的珐琅瓷、青花瓷等,并出现瓷都景德镇。

4.纺织业: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唐代吸收外来风格;明清的官办织造局。

(五)艰难的民间手工业(家庭与民营两种)

1.元朝棉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改变民间丝、棉、麻比例。

2. 花耧车:明朝中后期的纺织机器,促进纺机技术的提高。

3.资本主义萌芽:①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时间: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

③特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用关系劳动。

④发展:明清时期十分微弱,但代表了社会发展趋势。

明清时期缓慢发展,因为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

(六)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唐朝起,瓷器大量外输;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明代瓷器开始根据国外客户需要,制作异域特色的瓷器;17世纪,西方开始生产瓷器。

(七)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春秋:官府垄断商业被打破,商人社会题为提高,出现一些大商贾。

2.秦汉: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3.隋唐: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推动商业发展——农村集市,柜房和飞钱。

4.两宋:商品种类增多、交子、商税成为重要税收、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

交子(P13)的意义:便于携带,促进商业发展。最早于中国使用,最早的纸币。

5.明清:长途商业贩运、地方性商帮:晋商和徽商、农副产品进入市场。

(八)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

1.宋之前,商品买卖在严格的市中进行;时间限制;官员限制。宋以后,坊与市界限被打破。同时,出现夜市、草市和四大名镇。

2.城市在古代多为政治中心、军事中心,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一些商业性城市出现,如“扬一益二”。

(九)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两条丝绸之路;唐朝:市舶使;两宋:商税成为重要税收来源;元朝:泉州为第一大港;明清:闭关锁国,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2.外貌特点:朝贡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炫耀国威。

(十)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是氏族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是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2.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

②形成和确立:是井田制瓦解,私田开发。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承认私田;秦国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③评价: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容易导致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动荡

不安和两极分化。因此,各朝各代出现一些抑制土地兼并的土地政策。北魏的均田制。

(十一)重农抑商

1.原因:保护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

2.提出时间:战国商鞅变法时期。

3. 措施:①鼓励农业,限制工商业;②官吏管理物价、盐铁官营、专卖制度;③社会上

歧视商人。

4.评价:①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割断了农、工、商的关系,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③限制了劳动力和市场,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十二)“海禁”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1.目的:明清时期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

2.影响:不利于扩展海外市场和资本的积累,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之潮流。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寻金热;传统商路受阻;宗教热情;航海技术的革新;王室支持;文艺复兴的推动。葡萄牙、西班牙走在前列。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航线:

迪亚士——1487年,葡萄牙支持,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哥伦布——1492年,西班牙支持,发现美洲新大陆。

达伽马——1498年,葡萄牙支持,通过非洲最南端,到达印度。

麦哲伦——1519年,西班牙支持,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

2.影响:①促进地理大发现。②打破以往各地隔绝的局面,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世界逐渐连为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③在欧洲引起商业革命,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英国和荷兰的殖民扩张

1.荷兰——海上马车夫,17世纪资本主义的代表国家。通过海外贸易进行扩张,中国的台湾,美

洲的新阿姆斯特丹都是其殖民地。

2.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海上。此后《航海条例》引起三次英荷战争,夺取新

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夺得加拿大和新法兰西,并占领印度大量土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四)世界市场的拓展

1.方式:黑奴贸易、抢夺、屠杀、欺诈贸易

2.。影响:①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②被侵略地区和人民遭到巨大灾难,造成当地贫困落后;③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五)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影响(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叶)

1.时间:1765年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以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标志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原因:①主要原因:海外市场的扩大,市场需求。②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③资金条件:海外掠夺和资本原始积累。④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3.史实:1765年,珍妮纺纱机——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的确立——1840年,机器大工业在英国确立,工业革命完成。

4.影响:生产力发展;工厂制确立;城市化进程加快;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自由贸易思想流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5.特点:发明多源自工匠实践;英国处于主导;时间较长;蒸汽时代的到来。

(六)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条件:①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家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及原料产地。

②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改进了交通,使各地联系更加便利。

2.特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3.影响:①西方国家攫取更多原料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②西方国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逐渐改变世界的面貌。(七)第二次的基本史实(19世纪70年代开始)

1.原因: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资本主义政权的普遍建立。

2.史实:1866年,西门子的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的电动机——爱迪生的电灯——贝尔发明电话。——1885年三轮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3.具体发明成就: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电车、内燃机、飞机、汽车、塑料、

合成纤维、炸药、化学染料等

4.影响:①生产力迅速发展;②垄断组织出现;③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5.特点:科学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遍地开花;领域分散(电力、内燃机、钢铁、化工等部门);

时间短,速度快;电气时代到来。

(八)世界市场的发展

1.条件: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多国、多领域同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新

型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应用,联系更加便捷。

2.表现:国际分工更加明显;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资本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

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布、洋纱涌入中国市场(东南沿海)。

2.过程:“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但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3.表现:中国的丝、茶被列强大量购买,日益商品化。列强输出工业品。

4.影响: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1895年)

1.背景: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统治的需要。

2.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3.代表人物:中央的奕 、地方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4.内容:①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三局一所P41)

②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三局一厂P41)

③创办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④创办近代学堂,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之先河。5.成就:军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上海)

6.结果:以1895甲午战争战败,标志其失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7.评价: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自然经济。总之,洋务运动将“师夷长技”付之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0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海通商口岸)

1.条件: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刺激;洋务经济诱导。由地主、商人、官僚投资

创办近代企业。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上海);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期)

1.条件:外国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贷款,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规模增大,数量增多,由沿海扩展到内地。

3.影响: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五)短暂的春天(1912-1919/“一战”前后)

1.条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华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中华民国“实业救国”的政策,激发了投资建厂热情;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群众性的

反帝爱国运动。

2.概况:数量增加,多集中在面粉业和纺织业。但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又陷入萧条。

3.影响: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六)曲折的发展

1.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较快的发展)

a、原因:国家统一;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概况:轻工业继续发展;重工业也取得成就(橡胶、化工);经济增长迅速。

2.抗战时期(1937——1945,沉重打击)

a、原因:日本侵华;战时体制的经济管制;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

b、表现:工厂停产;国统区工业中心转至重庆。

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空前打击)

a、原因:内战;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b、表现:工厂倒闭;通货膨胀。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一五计划(1953-1957)

1.条件: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倒历史最好水平。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初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同时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4.意义:逐渐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

1.特点:与一五计划同时进行;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造。

2.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方式: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走公私合营道路。

4.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中共八大(1956)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确立。

2.内容: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党的工作中心应该是发展生产,将我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正确的分析了我国的国情,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1.“大跃进”:片面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2.人民公社:统一核算财产、统一分配。(绝对平均主义)

3.影响: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4.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5.1962年,纠正“左倾”错误。——经济于1965年实现调整,取得一些成就。

(五)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阶级斗争为纲依然存在;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2.内容: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确立改革开放的决策。3.意义: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起点。中国由此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1979年在安徽、四川试行,此后在全国推广。

2.特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意义: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为城市经济改革创造了条件。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①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

改革开放由此进入新阶段。

③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并存,并将此作为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⑤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立。

2.意义: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八)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首先在深圳、珠海创办经济特区。此后又在厦门、汕头建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有特区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1984年,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相继开辟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1988年起,相继设立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

4.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形成,有利于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带动内地经济开发。

5.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之特点: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渐进开放过程;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原因:①西方国家的影响;②改革或革命思想的影响。

2.变化:①放足、断发、易服。其中断发有反清和革除陋习的双重性质。

②改称谓,婚丧、纪元等方面也有变化。③西服、西餐、西式建筑的出现。

3.变化的趋势:舒适、文明、开化。 4。体现的观念:自由、平等、人权。

5.概况:戊戌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反清色彩。但传统习

俗在农村依然有较多保留。

(二)新中国的社会风尚

1.原因:人民当家作主、分得土地、城市就业问题好转。

2.概况:粮票、布票逐渐消失。生产力发展下,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P66-67

如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

(三)铁路与公路(由以车马、船舟为主,到近代交通的变化)

1.铁路: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擅自修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20世纪上半叶,铁路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铁路迅速发展。“九五”末,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2.公路和汽车:20世纪初,汽车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公路交通迅速发展。

(四)水运和航空

1.水运:鸦片战争后,列强控制。19世纪70年代的轮船招商局开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

2.航空:1909年中国冯如研制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业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

至天津,中国民航开始。

(五)通讯工具变迁

概况:第一条有线电报——福建巡抚架于台湾。 20世纪初,上海由无线电台,又有无线电报局。有线电报多用于军事,无线电报用于官商通报。20世纪初,清政府于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六)报刊业的繁荣

概况:首先是外国人在中国创报——《万国公报》、《中国丛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开始创报。戊戌前后,报刊业迅速发展,成为宣传思想的阵地。国共对抗时期,也各有自己的报纸。(七)互联网兴起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后迅速发展。互动性,及时性,信息量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及影响(1929-1933)

1.经济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股市投机;过分的分期付款

2.表现: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此后,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降,大量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最终,这一危机成为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时期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大萧条”。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经济危机造成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加剧世界紧

张局势。

(二)“自由放任”政策

资本主义传统的经济政策,美国总统胡佛在危机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社会动荡。

(三)罗斯福新政及其作用

1.背景: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经济进一步恶化,社会动荡。

2.内容:①金融方面: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刺激出口。

②工业方面: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计划指导,对生产规模、价格

水平、工资标准等都进行规定,避免盲目竞争。同时,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给予农民一定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社会福利方面:加强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实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⑤社会立法方面:加强社会立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如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建立全国

劳工关系委员会等。

3.作用和意义:①使美国经济迅速复苏,走出危机。②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机制。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新模型。

(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下经济的“黄金时期”。(凯恩斯主义为指导)

B、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滞涨”,经济下滑。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整,

适当减少国家经济干预,出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福利国家的建立

A、目的:通过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稳定社会,以维护统治。

B、范围:医疗、住房、教育、养老、失业等。

C、过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益完备,80年代后减少国家福利开支。

D、评价: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但造成国家财政赤字,亦产生诸多其他社会问题。3.第三产业的发展。

A、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升级。

B、意义:有利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增加就业,开拓市场;

有利于促进缓和经济危机。

4.“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A、特点: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范围: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技术等。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时期。

2.内容:余量收集制;一切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义务劳动。

3.评价: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战阵胜利;但违背经济规律,尤其伤害农民利益。战争

结束后依然实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量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外国资本主义经营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油田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以按劳分配取代实物分配制。4.评价: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政治局面的稳定;1925年,苏联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此外,成功的探索了如何在小农国家发展社会主义。(三)斯大林模式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公有制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独立于资本主义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2.内容:农业上推行集体化运动;工业上,国家统一调配各种资源,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成就:通过有计划经济建设,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1937年,其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4.评价:A、积极: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B、弊端:农、重、轻发展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农民生产

积极性不高;计划指令,不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使苏联体制日益僵化,而这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四)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粮食问题严重。

2.改革:重点在农业,垦荒,给予农民自主性;工业上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承认个人物质利益。3.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突破此模式。

(五)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20世纪80年代,苏联面临社会动荡,经济下滑的危机。

2.内容:由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经济方面突出市场的作用,肯定租赁制。(P100)

3.评价:导致国内失控,苏联解体。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

1.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资本主义世界原有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成为世界霸主。2.目的: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概况:1944年美、苏、中、英等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4.影响:确定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框架。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华盛顿,联合国下属机构)

a、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汇率,促进国际合作,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总部华盛顿,联合国下属机构) a、宗旨:初期为致力于战后欧洲国家经济复兴,后来主要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帮助。

4.美元地位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5.世界货币体系的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6.评价:为世界货币提供统一标准,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运转;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

(三)欧洲联盟

1.条件:文化传统相似;人民渴望和平;二战后,美苏争霸中,欧洲自身发展的需要。

2.过程:①1951年,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以统一管理战略资源,避免战争。

②1957年,《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以消除贸易壁垒,

加强经济合作和社会进步。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大大增强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④1992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以建立欧洲货币经济联盟和政治联盟。

⑤1993年,欧盟成立——经济、政治联盟。⑥1999年,欧元发行。⑦目前,不断东扩。3.意义: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四)亚太经合组织

1.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确立宗旨为“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

体制和减少贸易壁垒。”同年,中国加入,中国香港和台湾也已地区经济体加入。

2.评价:在贸易投资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必须看到,各成员国之间的文化历史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五)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其利弊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使各国家和地区间经济依赖度加强;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为全球化经济提供了条件;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两级格局的解体,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概念: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

3.评价:双刃剑的作用。促进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a、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

b、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资金、技术劣势,处于被动地位。

c、发展中国家对策: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政策,积极参与,谋求发展。

(六)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原因:世界贸易的发展;关贸总协定下,国际贸易缺乏制度性,规范性的制约。

2.建立:1995年建立。其致力于促进各国开放市场,调节贸易纠纷,促进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3.意义:为国际贸易提供制度化的框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公平、迅速发展。

(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过程:1986,要求入贸易总协定——2001年12月入世。

2.意义: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完善世界贸易体系,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3.机遇:资金、技术、经验;挑战:外国商品竞争,产业冲击。应对:提高自身竞争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的安徽高中会考的其中一门科目。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安徽高中会 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 历史的安徽高中会考的其中一门科目。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的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年春,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 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 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 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D.游牧经济 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 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C.宋代 D .清代 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 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 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 A.商代 B .秦代C.汉代 D .唐代 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 8、 2007 年 12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 .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 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苏州 11、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 C.扬州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洛阳 ,诗中的“草市”是 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最早出现是在 A.秦汉B.六朝C.唐朝D.宋朝 1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 草市兴起 13、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①威尼斯②佛罗伦萨③尼德兰④巴黎 .①②.③④.①③.②④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自由、和平.民主、科学 .人文主义.三权分立 .尼德兰革命的对象是: .西班牙的统治.英国的统治 .法国的统治.当地封建贵族的统治 .不属于法国殖民地的是: .新法兰西.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本地治理 .在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后起主导作用的是: .雅各宾派.吉伦特派.君主立宪派.热月党人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图中,同法国结盟的国家是:.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英国 .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海地.美国.尼德兰.墨西哥 .西欧城乡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 .经济结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与天文学革命无关的是: .开普勒.马丁·路德.哥白尼.伽利略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世纪.、世纪 .、世纪.、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反映封建主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农民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无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英国.法国.尼德兰.意大利 .纽约的前身是: .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新法兰西.弗吉尼亚 .推翻了法国波旁王朝的是哪次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底至月起义 .里昂工人起义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是: .《权利法案》.《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人权宣言》.《美国年宪法》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美国.海地.墨西哥.阿根廷 .图中的人物是: .富兰克林.杰弗逊.罗伯斯庇尔.卢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 .路易十四.路易十六.查理一世.查理二世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需求增加 .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商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年.年.年.年 .不属于-世纪俄国、法国、普鲁士改革共同点的是: .改革自上而下.目的是富国强兵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和分封制2郡县制·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嬴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 上的皇帝制度。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 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③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 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 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明朝的内阁: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 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 联军侵华(1900~190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 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1973年,中日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比较 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商业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重农抑商的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天。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②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随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80年,创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从北到南共14个城市(大连、上海、广州)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新航路开辟过程: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终于到达美洲。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意义: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资产阶级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研究的成果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罗斯福新政背景: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克服金融危机; ②调整农业政策,恢复农业生产;③复兴工业,保护工人权利;④ 实施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 行普遍劳动义务制。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时间:1921年。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私人投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恢复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按劳分配制。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巩固工农联盟政权;是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模式”表现:政治上,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此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创立于1947年,1948年正式实施。该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3欧洲联盟成立:1967年,西欧六国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

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

2018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 1、西周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 ⑴含义:封邦建国-- ⑵对象:①同姓王族②异姓功臣③先代王族之后 ⑶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⑷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⑸作用: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 ⑴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 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2、皇帝制度的创立 3、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必修一调整“1(3)了解察举制、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为“1(3)了解汉代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两汉) “察举制” 内容: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 特征:A以品德、才能为标准。 B封闭,以官举士,民意无从体现。作用:为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有利汉代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隋唐:科举制 1、特征: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2、作用: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 ③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在一起,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把选人、用人权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⑤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入仕途径实行开放,允许一定程度的竟争,从而更为公平、合理。 五、隋唐:三省六部制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2018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整合含答案

耕柞方式:从”刀耕火 肿”到 牛m- 土她制度:井田制.封 建土地所有制 魏营模式:心农蛭济 沉重吋 赋税抑潘役、 玄比水利爭业的发展 三种形态:家庭手工 业、肯营于?工业、民 營手工业 主噱鹰果:纺织业、 冶金业、陶裁.业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四大线索: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经济政策 (-)重大历史线索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农业牛产 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头行 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 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 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政策 大多米用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米取闭尖锁国政策,限制 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重农抑商”政策和“闭矢锁国”政策 (-)知识结构认读 专题整合

相同点 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都是压制商品经济 的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题型应用体验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 ?从选择的素材看:主要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 不 同 占 八

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传说等)以及最新考古发现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

2 ?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学生 将所学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的能力、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等等。 典型例题】 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稅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 异行者”应试。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析材料一 T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稅以困辱之”,说明汉代商业(商人)受到压制和 抑制;北宋“奇才异人者”被允许应试, 说明北宋对商人的地位有所认 可,从侧面反映出对商业抑制的有所改变。 抑商政策松动° 析选项一〉A 项内容与商人无尖? 故A 项错误;商 B 项重农抑商政策岀现松动是 人地位出现提高的原因,正确;C 项文人社会地位提高不能 导致商人地位提高; D 项商人可以参加考试是商人地位提高的表现,不是原因,故排除D 项。 明答案一故B 项准确体现了题干的含义。 针对训练】 1 ?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 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 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 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 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 A ?①噩 B.CM )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技法攻略】 D ?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挖寓意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岀:西汉至北宋商人 (商业)地位的变化,说明重农

2018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1929-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③具体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席卷:股市崩溃迅速席卷美国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 ★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6、影响 (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一贯措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特点: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三、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4、国民收入锐减,失业剧增,贪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目的 ①直接目的:结束经济混乱,摆脱危机 ②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新政的内容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 1、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018届高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

长沙市周南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5题,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在 A.金田 B.永安C.武昌 D.南京 3. 19世纪末,日本通过下列哪一个条约割占我国领土台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B.《马关条约》D。《黄埔条约》 4.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之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战役 5.19世纪进行的戊戌变法,支持变法的巡抚陈宝箴是 A .湖南巡抚 B. 湖北巡抚 C .广东巡抚 D.山东巡抚 6.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 .<<南京条约>> 的签定 B. <<北京条约>> 的签定 C.<<马关条约>> 的签定 D.<<辛丑条约>> 的签定 7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于 A 天津 B . 南京 C .郑州 D . 重庆 9. 辛亥革命后并存的两大思潮是①实业救国②民主共和③武装斗争④土地革命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10. 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阶级是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11 .中国共产党’二大”的中心任务是 A.成立中国共产党 B.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C.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D.决定”工农武装割据” 12. 下列不属于1926年北伐战争主要对象的是 A.吴佩孚 B.孙传芳 C.袁世凯 D.张作霖 13. 九一八事变后, 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4. 1938年春,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5.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是陕北的好江南”,此歌词与抗战时期的哪一件事情有关? A.三湾改编 B.一二九运动 C.大生产运动 D.整风运动 16 .二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A. “扶蒋反共” B.中立政策

高中会考历史提纲

高中会考历史提纲 高中会考历史提纲(一) 欧洲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1)原因:①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 力量持续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障碍,要结束旧的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②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大大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挣脱了封建迷信的束缚。(2)性质:欧洲资产 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历称为启蒙运动。(3)内容: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取 消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 自由。 二、启蒙运动代表: 1、英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霍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 阶级上层的利益,提出最基本启蒙思想,但有落后封建色彩。提出社 会契约,反对君权神授。不反对君主专制,他坚持统治者一旦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他认为世上本没有神,宗教不过 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霍 布斯的代表作是《利维坦》。洛克:洛克的思想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期间,迎合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对霍布斯的思想实行 了一些修正,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所以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的财产。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议会 和君主。 制制度日益腐朽)——(1)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反对君主 专制,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2)孟德斯鸠: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三 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权(独立)、行政权(君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一: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春战: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技术的显著提高。 ③西汉: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④东汉:使用一牛挽犁(藕犁). ⑤唐朝:曲辕犁(江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水利工程建设: 先秦:都江堰(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隋朝:京杭大运河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 3.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4.小农经济: 背景:①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进步;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一家一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脆弱性、再生性 评价: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封建社会初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促进社会进步。 ③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5.土地兼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兼并影响: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威胁了政权稳固 应对措施:占田制(晋)——均田制(北魏—唐初) 措施影响:①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巩固了政权 ②无法从根本上限制土地兼并 6.重心南移: 历程:魏晋南北朝(南方开发)——隋唐(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 原因: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与先进技术;②南方气候适宜;③统治者支持影响:①对人才教育的影响——南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②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海上贸易日渐发展 命题:1.就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角度命题;2.就小农经济的特点角度命题; 3.就经济重心南移影响角度命题 例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例2:《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B.秦朝C.唐朝D.宋朝 2.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D.行省制度的创立 3.图1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 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相关的 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1 圆明园遗迹4.“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5.“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B.辛亥革命 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 6.“天高云淡,耀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的这首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B.红军长征 C.平津战役D.解放南京 7.下列各项中,属于图2所示会议主要成果的是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 D.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图2 8.“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B.“文革”结束 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 9.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参加APEC会议④参加联合国大会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0.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阔”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11.下列法律文献,对图3所示政治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图3 12.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人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陈独秀和李大钊 C.列宁和斯大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