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 壁 赋

赤 壁 赋

赤 壁 赋
赤 壁 赋

赤壁赋

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 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

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 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歌唱《窈窕》这首诗中的章节。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

世,飞天成仙了。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与苏轼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容色突变,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江面斟酒,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苏轼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

《前赤壁赋》赏析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名篇,千古力作。

主客问答的辞赋结构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自荀子《赋篇》创其名后,历史上先后有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赋、格律严谨的律赋。至唐,科举考试中仍要按声律平仄写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可称滥觞,宋欧阳修《秋声赋》已趋成熟。苏轼才华横溢,他摆脱了堆砌典故、拘守声律的束缚,在句法自由、结构自由、韵律自由中,既保持赋的形体,又含诗味的浓郁,且与散文亦迥乎有别。因此,《前赤壁赋》行走自由、似诗如画,可以说是散赋中杰出的代表作。

历来游记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大多用记游写景抒情为常法。苏轼游记赤壁,推陈出新。首先,他记叙之体是虚拟的主客对答的结构形式。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的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其次,辞赋行文多用排比、对偶,即所谓韵文,此亦是赋的主要特点。但《前赤壁赋》每段首句或开头几句又多为散句。如首段“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第二段开头“于是饮酒”是散句,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则以散句为主。可见,全文散句成份多处。但是,既然是赋,则应该用骈句或近乎骈句为主。《前赤壁赋》以四字六字为多,几同于“四六文”。读之于整饬中见参差,整齐中显自由。这样既显示了传统赋体那种特质和情韵,却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讲究又不为束缚。最后,辞赋讲究声韵美。《前赤壁赋》多处押韵,却换韵较快。每段一韵或几韵不等,而且换韵处往往是文义的一个段落。如第一段的“天”“然”

“仙”,第二段的“慕”“诉”“缕”“妇”,第四段的“鹿”“属”、“粟”“穷”“终”“风”,以及末段的“主”“取”与“色”“竭”“适”等。总之,《前赤壁赋》以文为赋,藏韵于不觉;借客设问,叹人生之如寄。用辞赋之语言形式,却又弃寻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尔乃”“是以”等等也抛而不用。这是大家的苏轼兼取散文和辞赋的优点、手法作赋,是苏轼此赋出新处,亦是绝妙处。

诗化的景情融合

读《前赤壁赋》,我们感到苏轼写的景美。你看,一叶扁舟浮在茫茫江面,月色水光与天宇合一。以至于江动还是船移,御风还是乘云,是实景还是虚象,说是又不是了。然而,文章写得却是常景,正如清代文学家方苞所说,“所见无绝殊者(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文境邈不可攀”。文章写的是常景,是山水,是风月。但是,为什么又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呢?答曰:它的景是诗化的景情融合所致。

文章通篇以景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川、江水辅之。首段“风”和“月”开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几句,极凝练简洁点出风月,写出江景。接着,文章反复再现“风”和“月”形象。如歌中的“击空明兮沂流光”,客引曹操的“月明星稀”及“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苏轼答对的“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都紧紧扣住了“风”和“月”。这种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浑然一体,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你看,秋江的清风,澄净的星空,月移船行。无边的风月渺渺入怀,人好像在仙界飘。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正感到一个“乐”字时,扣舷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向了莫名的惆怅。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观;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内涵。文章接着下来,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再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抒发感情。当然,这中间,苏轼是借景物、地点的关合。最后,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议论,即人们常见的山川、风月的变与不变、有穷无穷来感叹人生。可见,“风”“月”这惯常的景色,起始写来又极似闲笔,在《前赤壁赋》中却因为“空明”“流光”之景,生出“乐甚”“愀然”之情,而读者则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这常景打动,为这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因为,这景这情,有历史人物的业绩,有古战场的空寂,有作者的旷达和惆怅。文章正是这样由于景物的反复穿插,悲喜之情的不断消长,作者情感的痛快吐纳,使景情融合达到完美统一,使常景产生如此感人的魅力。

达观的人生境界

历来称《前赤壁赋》有《庄》《骚》文法,所谓潇洒神奇,出尘绝俗,此论固然不错。但是,文章留名千古,岁月遗芳,不仅仅是苏轼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

理。《前赤壁赋》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和哲理呢?

有人认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是文章的主要思想。甚至有人还会说,苏轼不过是在此文中主张“及时行乐”而已。我们认为此论有误。苏轼诗文浩繁,但是,象《前赤壁赋》这样充满思想、深含理趣的作品,应该说亦不算多。《前赤壁赋》以“风”“月”为主景,则文章思想和哲理亦包含在“风”“月”之中。我们知道,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舟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苏轼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上受挫、生活上落魄,使他陷入苦闷与迷惘,这对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是很自然的。但是,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给他带来了舒畅心情,酒酣耳熟后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使他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变与不变。“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虚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水在流逝,月有盈虚,是变;但是前浪虽去,后浪再来,流水仍在,月也始终没有盈亏,这又是不变,也没有变。而随着水与月的长存无穷,每个曾经伴着长江与明月的生命也一样都会长存,都属无穷。这就是所谓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读文至此,我们难道不觉得文章的意蕴是积极的,揭示的人生境界是达观的么?

虽然,文章中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语,但这对一个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已近垂老之人来说,

是共有的悲哀,也是世俗的悲哀。从这一点再去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就可以理解了。那可不是“及时行乐”啊,虽绝无惊世豪情,却乃寻常生活。谐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熔社会、人生、自然于一炉,俯察人与宇宙,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叹,凡此种种,皆为《前赤壁赋》使人们历久弥新爱读之原因,文章千古不绝之魅力。

后赤壁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

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后赤壁赋》赏析

《前赤壁赋》是记夏历七月十六夜的江游,本篇是记十

月十五夜的江游,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的景物的变化。前赤壁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一派新秋的景象;后赋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江上之景。

除了时令景色外,两次夜游的起兴和游程也大不相同。第一次是有目的、预先计划好的月下泛舟,人不离舟,所写的只是江与月,感情和议论也围绕着江与月而发,一气贯彻;这一次却并无江游的预谋,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才再度泛舟的,而且还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得多,展示的景色也因之而繁富。但更重要的区别是,前赋是作者以自己出面,发表了一篇议论,写的是舟中发生的实事;后赋则用道士化鹤这一俨然是印证前赋“羽化而登仙”的虚幻故事,作为高潮也作为余韵,以抒发超脱的情怀。

对这两赋的意境,清代批语评家金圣叹的领会颇为高明,他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评道:“前赋的特地发明胸前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又说:“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把前后两赋的异同和关系说得相当透彻。

如果道士化鹤掠舟而过又到斋中相见不是托之于梦幻,那就变成一个荒诞的神怪故事,情趣也就因之顿减了。作者将这情节置之于若疑若信的恍惚的梦境,便觉得满纸空灵奇

幻之中,作者的精神状态却是真实可信的。鹤是实体,梦中的道士如鹤,是作者的积想所致的幻觉。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了。

此赋的写景,一向被历代文评家所推赏。其杰出之处在于不假辞藻,自然而工致。如首段的“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第二段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等语,全用白描,却给人以清新之感,字面质朴而诗情丰腴。这是诗人突入了自然之后,汲取了风景的精髓,以简约平淡的语言给以准确表达的缘故,其风味极像陶渊明的诗句。苏轼在古代诗人中最倾服陶渊明,自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见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所述)。爱陶心切,便不知不觉追求着陶渊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的境界。

写景写得好,是因为景中有情。所谓景中有情,不一定是在刻画景物时寄予感慨,而在于所刻画的对象中透露出作者的视角,作者对景物的体会,也即是有作者的诗情在内。于是风景与人格一致,达到了方苞所谓“胸无杂物,触处流露,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王文濡《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篡》评此文引)的主客观契合的创作心理状态。

此赋的散文味更重,但音律依然有韵文的铿锵。好几处押的是“藏韵”,有如书法笔画中中藏锋。如第二段“藏之久矣”的“久”,与上句“酒”押韵;“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识”,与前面“尺”、“出”押韵;“盖二客不能从焉”的“从”,与前面“茸”、“龙”、“宫”及后面的“动”、“涌”、“恐”押韵;“听其所止而休焉”的“休”,与前面“留也”的“留”和“舟”、“流”押韵,韵字后面均带虚字作尾,都必须在诵读时才能体察。赋的古义为诵,古人称不歌而诵的为赋,赋原是要诵读才能诵出滋味来的。

评《后赤壁赋》

作为《赤壁赋》的姊妹篇,《后赤壁赋》既有着与之截然不同的意境创造,又有着与之一脉相承的生命感触而更加深微沉着。前次之游,是在秋天,因此写来无处而非秋色;此次之游,已是冬天,因此笔底在都染冬意。白露成霜,叶落枝枯,一派萧瑟,再加上冷月寒辉,则显得更加凄清寂寥。这本该是一幅引人伤悲的景象,然而苏轼却见而心喜,踏歌而行,感到如无美酒佳肴,未免辜负这月白风清的良夜。于是,客奉以鲈,妇供以酒,相携而重游赤壁。只是此赤壁非彼赤壁也,那清风无波,明月如水的夜色已难追寻,短短三个月,识见已在人们无知无觉之间改变了许多东西,“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这是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又何尝不是对人生促促、年华逝水的深重悲慨?《赤壁

赋》的整个意境恬淡缥渺,而《后赤壁赋》却奇崛瑰伟,不再有和谐的萧歌相和,不再有安详的主客问答,这儿突出的只有一个人的行动与思想。作为“主”的苏轼抛弃了客人,独自踏上了一条寻幽历险的道路,他登魄岩,辟杂草,坐怪石,攀古木,上至高险之鹘巢,下视幽深之水府。在这条探险的路上,行走的只有他一个人而无人能从。他的长啸划破深夜的寂静,草木为之摇撼,山谷为之回应,江水为之涌动,气贯山河,壮怀激烈,仿佛自己已是宇宙的精灵,天地的主宰。然而,面对大自然震撼人心的伟力,个体的人却又不由感觉到了“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迁居临皋亭》)的渺小与悲哀,高昂壮阔的情绪陡然低落,放怀长啸的豪迈、欢乐立刻转变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他的探险是得还是失?没有答案。因为得失都无非一种价值评判,而对生命的感悟却本无衡量的标准。人所能做的,便是顺乎自然。解缆登舟后,只须随流飘荡,任其所止。

赤壁之游已结束,却余韵袅袅。那夜半飞鸣而过的孤鹤,那梦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为方外之篱,一为方外之人,孰是真,孰是幻?鹤化道士抑或鹤本道士所化?如庄周梦蝶,一片迷离惝忱。起码本为生活真实,在《为杨道士书帖》中,苏轼曾追记此事:“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自江南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祥也?”而见道士则在梦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实生虚,

虚虚实实,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然而,“蘧蓬未必都非梦,了了方知不落空”(《次韵答元素》),不管是真是梦,最终都“不见其处”,归于一片空无。

与《赤壁赋》中“乐——悲——乐’’的情感变化有所不同,《后赤壁赋》中的情感由平静的乐,到激昂的乐,再转而为悲,但最后并不是复归于乐,而是归之于一种顺其自然的无奈与淡泊,一种巨大的空幻感。与前后《赤壁赋》写作时间相近的,还有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他在巨大的时空之镜中照出了功名的虚幻,侬本多情,便对人生忧患有着更深切更痛苦的感受,而这种人生如梦的悲哀无可解脱,只能举杯对月,聊以宽怀。在《赤壁赋》中,苏轼则把人生须臾的解脱归之于理,从理性上论证物我皆可无尽,短暂的生命融入自然即可永恒。而在《后赤壁赋》中,则既无“情”,也无“理”,而把一切归之于“空”。可以说,理是对情的消解,而空又是对理的消解,在这重重消解中,对生命本质的揭露一步步深入,悲剧氛围也一步步加重,全文以“不见其处”戛然而

止,既避免了再写下去或强作欢颜或流于颓丧,又留下了无限的空白,启发人去思索这“空”背后的内容与意义。

前后《赤壁赋》都采用了以赋纪游的古老形式,但又与魏晋时期的纪游赋有很大不同,是为文赋。赋的发展经战国骚体赋、汉代大赋、六朝骈赋,至唐代演变为律赋,不但讲骈偶,讲平仄,还要限押韵,限字数,形式要求越来越严格。虽然各时代中都产生过一些优秀的作品,但越来越紧的形式主义束缚势必削弱其内容的充实与情感的自由发挥。至宋代,赋的散文化倾向更明显,欧阳修《秋声赋》可看作文赋趋向成熟的标志。发展到苏轼手中,他更以杰出的文学天才和出色的创造能力,进一步兼取古文与赋的优点,如保留了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排比手法的适当运用,文气的旺盛,音节的铿锵,词采的华茂,但更多的是对它的改造和创新,即以骈散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说理有机地融为一体,且又最大限度地融合作为赋之源的诗性精神,在以骈以散、亦骈亦散中表现浑然天成的诗意之美。前后《赤壁赋》可谓把这种文赋的写作技巧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中国性格赋

中国性格赋 [转载] 作者:魏明伦 茫茫宇宙,何处觅天国;小小寰球,此地即人间。人类皆有共性:人性也!国家应存个性:国魂也!普世一通四海,国情各有千秋。西方文明,近代佼佼者,美国精神;东方文明,古代煌煌者,中国性格。轩辕兮,科学之始祖;尧舜兮,民主之先驱。诗经播风雅,周易释乾坤。紫气升腾,老子神秘出函谷;黄钟响亮,孔子庄严登杏坛;彩蝶翩跹,庄子逍遥游北海;赤脚奔波,墨子辛苦走中原。杨子驳墨翟,惠子辩白鱼,孙子鸣金鼓,荀子论苍天。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成虹;儒道墨名农法兵,百家争鸣。与希腊群哲同时媲美,和基督经典隔代交辉。通世界灵犀,集人间智慧,纳山川珍宝,吸日月精华。当时中国性格,乃海绵性格;当时华夏思潮,乃喷泉思潮。 惜哉!前有暴秦焚书坑儒,后有晚清闭关锁国。专横白虎通,罢黜百家;懦弱黄龙旗,屈服列强。帝制循环,思想禁锢。道路坎坷,风雨晦明。扭曲者,阿Q精神也;挺立者,鲁迅风骨也。谁代表中国性格?我讴歌民族脊梁。董狐笔,屈原诗,苏武节,嵇康琴。忍辱负重,司马千秋史;

鞠躬尽瘁,诸葛五丈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盛唐魏征直谏,衰明海瑞上疏。太白佯狂,金銮醉卧;东坡豪迈,赤壁放歌。草堂悲愤,一部诗史;岳阳忧患,百代名篇。才女李清照,巾帼敢作鬼雄颂;戏圣关汉卿,梨园怒写窦娥冤。岳飞满江红,文山正气歌。虎门禁毒,英雄股肱壮华夏;菜市捐躯,君子肝胆比昆仑。鉴湖女侠,秋风秋雨;广州烈士,黄土黄花。五四精英,满天星斗;二七劳工,遍野苍生。八年抗战烽火,亿民爱国热潮。怒吼兮,黄河;高耸兮,太行。风起青纱帐,云涌主战场,伏击平型关,血战台儿庄……壮哉!民族脊梁,高压之下挺立;中国性格,逆境之中昂扬。 希腊格言,性格决定命运;中华实践,命运促成性格。叹十年浩劫,山重水复;喜卅年改革,柳暗花明。乱世仍有脊梁,今朝更需先锋。求真务实,民族之美德;探索创新,先贤之基因。海绵性格复活,喷泉思潮畅通。改革则四方有路,开放则八面来风。放猫捉鼠,黑白皆可;摸石过河,深浅自如。比肩欧美几大国,引进德赛二先生。民主兮,光辉灿烂;科学兮,博大精深。国家以人为本,庶民以食为天。经济腾飞,已满足

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

《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 李倩(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研究员) 摘要:巫风是楚文化甚至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做量化的考察,就是把《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神”是楚巫首要的崇拜对象。出现次多的是“灵”,表明楚巫在作法时多数扮作神样。灵的出现之多、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是楚地巫风的一大特色。本文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对巫风盛行的原因及其流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楚辞》《汉赋》巫之称谓巫风盛行原因及流变 巫风是楚文化甚至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特色。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较诸在其它文献中留下了更多的记录。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认为“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朱熹《楚辞集注》说:“楚俗祠祭之歌,今不可得而闻矣,然计其间,或以阴巫下阳神,或以阳主接阴鬼。”巫觋之与神鬼,如影随形。他们出现在楚辞、汉赋中,林林总总,证实了朱熹的论断不误。历来,对楚巫风的研究,学术界已作过很深入的探讨,但对《楚辞》、《汉赋》中的巫之称谓进行量化考察,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做量化的考察,就是把《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考察分析巫风盛行的原因及其流变。 一、《楚辞》、《汉赋》中所见之 神、鬼、灵、巫、觋、祝 神、鬼、灵、巫、觋、祝在《楚辞》、《汉赋》中交替出现,现据统计所得分述如下: (一) 单称“神”,70例,详见注[1]。 (二) 单称“鬼”,6例(《山鬼》标题不算)详见注[2]。 (三)“神”、“鬼”连称,8例,按单出递增一倍,共16次,详见注[3]。 (四) 单称“灵”,39例。加上“灵”字与他字合成专用名词18例,“灵”共计57例。其单出者,详见注[4]。其与他字合成专用名词者,计有:“灵均”l例;“灵修”6例;“灵怀”6例;“灵玄”1例;“灵氛”4例。 按:神、鬼、人都可以称灵。巫扮神的时候即以灵见称。王逸《楚辞章句》注云:“灵,巫也,楚人名巫为灵子”。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古之所谓巫,楚人谓之曰灵。……楚辞之灵,殆以巫而兼尸之用者也。其词谓巫曰灵,谓神亦曰灵。盖群巫之中,必有象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而视为神之所凭依,故谓之曰灵,或谓之灵保。”[5] 作人名用的“灵均”和作人之代称的“灵修”、“灵怀”、“灵玄”中的“灵”,注家所见不一,有作“善”解的,也有作“神”解的。[6]鲁笔《楚辞达》说:“灵字有三义,神也,明也,善也。”灵固然有善的意思,但在《楚辞》、《汉赋》中应作神灵解。游国恩指出:“按《楚辞》凡事涉鬼神,多以灵言之,若灵巫、灵保、灵氛等等。《山鬼》言留灵修兮憺忘归,亦因山鬼之所恋必其同类。”[7]所谓“必其同类”,主要是神巫。 (五) “神”、“灵”连称或互用的,有11例,按单出递增一倍,其出现22例,详见注[8]。

后赤壁赋详细讲解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从:跟随,跟从。)予过黄泥之坂(坂:山坡。)。霜露既(既:已经。)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顾:看。)而乐之,行歌相答。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已而(已而:不久。)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状:样子。)如松江之鲈。顾(顾:不过,只是。)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谋:商量。)诸(诸:之于。)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不时:随时。)之需。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摄:整理。)衣而上,履(履:踩。)巉岩(巉岩:高峻险要的岩石。巉,读作chán。),披(披:分开。)蒙(蒙:覆盖。)茸(茸:这里指杂草。),踞(踞:蹲坐。)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冯夷:传说中的水神。)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凛:恐惧的样子。)乎其不可留也。反(反:同"返",返回。)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社区背景下的心理赋权研究_回顾与展望

作者简介:陈晓娟,四川省自贡人,浙江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宗教与社区心理学。 陈永胜,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宗教与社区心理学。 社区心理学是研究赋权最多的领域之一[1]。当前针对该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组织及个体水平。从个体水平探讨赋权,即所谓的心理赋权[2]。在西方,以Zimmerman 对心理赋权概念的理解最具影响力,他认为心理赋权包括个人关于自身能力的信念,施加控制的努力,以及对社会政治环境的理解[3]。在推进心理赋权本土化研究的过程中,我国学者依据社区背景,对心理赋权重新进行了操作化界定,提出了基于变革的批评倾向、参与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参与动机的主动调控的3要素模型,并编制了《中国城市居民心理赋权量表》,为我国社区心理学在心理赋权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工具[4]。本文将从心理赋权的理论发展、相关研究进展两个方面介绍心理赋权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1.心理赋权理论的发展 最初,Kieffer 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来描述社区 领导者的心理赋权发展,并提出赋权包括由积极的能力感和自我概念所构成的参与能力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环境的分析理解,以及为了社会行动而培育个人与集体资源。[5]随后,Zimmerman 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心理赋权的三维模型,包括个人内心、相互作用和行为成分。[6][7]其中,个人内心成分是指人们如何看待自身,它包括觉察到的控制、自我效能、能力和动机;相互作用是指分析与理解人们的社会政治环境的能力,包括批评意识、决策、问题解决和领导能力;行为成分则指可以直接影响结果的行动,包括参与集体行动,参加自愿或互助团体,或者独自努力去影响社会政治环境[3]。自此之后,Zimmerman 的心理赋权模型便一直主导着西方心理赋权研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进一步考察心理赋权三成分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个人内心与相互作用两个维度。个人内心成分的赋权并不必然伴随着相互作用成分的出现[8][9],如个体感受到赋权,却并不知道如 社区背景下的心理赋权研究:回顾与展望 陈晓娟 陈永胜 摘要:心理赋权作为社区心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关注的是在特定社区背景下,以公民参与为目标 的个体人格定向与自我调控过程。目前对心理赋权的理论研究已有一定积累,但实证研究还相当薄弱,无论是测量工具的开发、有关影响因素的探讨还是心理赋权的干预研究或行动研究,都亟需加强。本文着重介绍了心理赋权在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实证研究的最 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社区心理学心理赋权现状趋势 71

辅导班学生评价教师表

亲爱的家长、同学们: 你们好! 为了评价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状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征求你们的意见,希望你们珍惜学校赋予你们的权利,如实地客观地填写每一个项目,以便提高我们学校的管理水平。感谢你们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支持! _______年级姓名__________ 1、教育关怀 尊重、理解、聆听学生倾述,师生关系和谐。 A.非常好 B.好 C. 较好 D. 一般 E. 尚待改进 2、教书育人 关心学生成长,能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身心健康,德智健全。 A.非常好 B.好 C. 较好 D. 一般 E. 尚待改进 3、教学态度 A.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B. 较认真负责,能严格要求 C.有时马虎,要求不够严 D. 不负责任,要求不严 4、教学组织 讲课有激情,目标明确、条理清楚、讲练结合、能激发学生兴趣。 A.非常好 B.好 C. 较好 D. 一般 E. 尚待改进 5、课堂管理 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对上课迟到、讲话、不专心听讲、打瞌睡、做小动作 等现象能及时指正,对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及时教育。 A.严格、及时 B. 较严格、较及时 C.不够严格、不够及时 D. 不严格、不管不理 6、教学方法 教法灵活,注重启迪学生思维、师生互动、有活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A.灵活、学生活动多 B. 较灵活、学生有活动 C. 不够灵活、学生活动少 D.教法呆板,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 7、课后作业 A.辅导认真负责、检查仔细、学校老师改过后有很少错误,并且辅导班老师第二天能及时更正并讲解 B、辅导不认真、检查不仔细、学校老师改过有很多错误,以后不管不问 C.从来不辅导你,不检查你的作业 8、经常与同学接触交流、学教相长;经常辅导学生,辅导耐心、认真。 A.非常好 B.好 C. 较好 D. 一般 E.从来没有和我谈过心 9、教学效果 A.听得明白,新知识巩固很好,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 B.听得懂,新知识巩固较好,学习能力有提高 C.多数能听懂,新知识巩固一般,对学习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D.多数听不懂,新知识巩固差,学习能力未得到提高 10、教学行为 A.教师能提前到达教室,不迟到、不早退,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紧凑合理,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B.有时迟到、早退 C.经常迟到、早退 D.上课经常接打手机或吸烟

孟浩然诗集

孟浩然诗集孟浩然诗集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5、【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陽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陽节。 7、【入峡寄弟】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大堤行寄万七】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10、【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前后赤壁赋对比赏析

一洗万古”二《赤壁》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真福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所写。两文意境高远,文采斐然,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堪称千古绝唱。《前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秋夜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及夜月泛舟的飘逸兴致,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发表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通过对明月与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后赤壁赋》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逗人遐思。古人曾称赞说:“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下面就两文的一些特点作比较分析: 一、两文的相似点 1、文章体制上相同:

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它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节。到宋代赋已趋于散文化。前后《赤壁赋》都属于赋体,而且都采用了“以文为赋”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趣。它们都有固定的节奏与较为宽泛的音韵,语句上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在整齐的对偶句中显示了多姿的美感,加上音节自然流畅,文势充沛,给人强烈的美感。不仅如此,苏轼用散文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他那汪洋恣肆、雄伟奇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其丰富的想象之下更显出特殊新奇的意味。 2、蕴含的情感一致: 两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能归结到享受江山美景的乐趣,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虽然不能排除作者的这种超脱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慰藉和排遣,在超逸的背后和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两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都跳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身影。这样看来,林语堂的话就值得人细细思考玩味:“这两篇赋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

学生会部门新学期计划怎么写

学生会部门新学期计划怎么写 【篇一】 作为学校学生会里的一名成员,我有责任把学校赋予的每一项工作做好。在新学期中秘书处根据本学期工作要点,结合院学会工作实际: 计划所赋予的总的指导思想:以院团委指,坚持不懈地培养各方面能力,虚心听取才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主要职能: 1.负责学生会的文件制作,管理和各部门会议记录的收信整理、归档。 2.负责起草制定学生会的有关文件。 3.负责掌握各系学生会的活动资料。 4.负责“优秀学生会”的评比、监督及检查工作。 5.负责《学生快讯》的制作各传递工作。 6.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使各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群体,方便工作顺利进行。 由于院学生会各部门分工不分家,所以我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在其它部门组织活动时给予大力配合。各部门在活动前的计划和活动后的总结应整理好后交予秘书处,由秘书处正确摆放在团委书架的相关档案盒中。以便团委各位教育和各部门其他人员参阅。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首届网络出版节即将拉开帷幕,在本届网络出版节中将举办10大赛。由吉林省出版局、中共吉林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办本次出版节。为了丰富我校课余活动,秘书处组织开展了这项活动。活动主要知道思想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 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知道举办这个活动不但具有教育意义、社会意义及跨时代的历史意义。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树立良好的网络观念,秘书处计划将本次出版节的一些赛事引入校园,让每个工师大学生对网络印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工作要求: (一) 1、工作时要认真仔细,在速度的同时保质量完成工作。 2、要讲文明礼貌,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3、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熟练业务,提高水平。 (二)提高各种素质 秘书处是一个工作比较繁琐的部门。接触其他部门的机会比较多。这就更能体现出高素质培养的急切性和重要性。 四、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是学生工作的一个有利条件,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抓好学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问题。 二是抓好业务素质,做到公正严明、不以公谋私。 三是搞好学生干部和同学关系以便日后工作顺利进行。 【篇二】 不知不觉,我系学生会已走到了第四个年头。在新的一年中,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我系学生会秘书部制定2020学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定位及目标 1、做好学生会例会的考勤工作和工作记录。 2、整理并妥善保管好各部门、各项活动的计划、总结,做好存档工作。 3、参与到各部的活动中去,做好活动流程及活动总结 4、安排好学生去辅导员办公室值班。 二、本学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秘书部的主要职能: 1、文书工作负责学生会会议记录,落实会议纪录标准。 2、考勤工作,坚持开会准时签到,将会以表格性质的名单来记考勤。 3、所有活动的拍照,活动后写新闻稿。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piān xiān),过临皋(gāo)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fǔ)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

健身教练的必备素质与职业规范

健身教练的必备素质与职业规范 一、健身教练的必备素质 素质既指人的先天生理、心理禀赋,又指后天习得文化的内化而成的素养。用教育学的观点来表述,则是指人的先天禀賦,经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素质层面(或方面)到底包括哪些要素,学术界至今提法不一,大体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及交往素质等众多要素组成。 健身教练的必备素质是做好健身教练职业工作的基础和条件。缺少这些素质,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称职的健身教练。根据健身教练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职责,健身教练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及仪表。 (一)职业道德素质 健身教练职业道德,是健身教练在其工作中应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了解健身教练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实践职业道德规范,是成为合格健身教练的重要条件和要求。健身教练的职业道德原则,是对健身教练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衡量健身教练工作行为和品质的 基本准则。“为增强客户身心健康服务”是健身教练的职业道德原则。健身教练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循和坚持这一基本原则。任何不利于甚至有损于客户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违背健身教练职业道德原则的。健身教练职业道德素质,是对健身教练所从事的工作提出的具体道德要求,是健身教练职业道德原则的具体展开。健身教练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以下6个方面。 1.热爱健身,乐于奉献 这一规范是健身教练做好本职工作和履行其他道德义务的前提,也是引导健身教练热爱本职工作、建立职业情感的基础。健身教练只有充分认识健身的作用,才能培养热爱健身事业的情感,才能形成敬业意识,热爱并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对做好本职工作产生光荣、幸福等心理感受并通过努力工作、积极奉献而达到内心的满足,形成以从事健身教练工作为乐、为荣的乐业精神。 2.热忱服务,尽职尽责 这一规范与健身教练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有直接关系。热忱服务,主要是指对客户应持主动、热情、耐心的态度,应以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尽职尽责,是指健身教练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客户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坚持科学,讲究文明 这是关系到健身运动的性质和方向的道德规范。健身教练在工作中,应尊重体育科学,遵循客观规律,大力宣传和运用体育科学,掌握科学指导方法与技能。同时,健身教练还应注重自身思想品德和文明情操的修养 4.钻研业务,勤于进取 这一规范体现了健身教练的职业操守和上进精神。它与健身教练业务水平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和服务质量的优劣有直接关系。健身教练应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

初一数学学习计划

初一数学学习计划 计划一:初一数学学习计划 作为一名铁路二中新初一的学生来说,我对这所学校赋予了满满的热情与高昂的斗志。初中并不等同于小学,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力求把它渲染到最完美的顶峰。 而对于我来说,中学的生活将由此展开,初一便是至关重要。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壮”指的就是我将要迎接的初一生活,而“悲”也就预示着不努力的结果。所以,为了使“悲”与我划清界限,我定将全力以赴,用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 但是,怎样做才能做到完美呢?在此,我要对我的数学规划作出明确判断。 1、确定目标 新初一开始,我要为自己顶下一个目标,继而顺着目标奋斗。 2、知识学习。

我认为,盲目的学习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把重点放在课本上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3、制定计划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之后便是制定学习计划。不用太复杂,不用想着每天做多少题,题海战术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而抓住重点题型,抓住历年来的频频出现在考试中的题型,将是最好的计划。 4、学习要求 (1)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把老师讲的所有重点都要烂熟于心。若是课上有没听懂的,课下一定要找老师或者同学补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每一天的知识点

都做到必会,那么离成果以又进了一步。 (2)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的重点,往往就是所有考试最爱考的题目,若能把这些东西做到了如指掌,则可以稳中求胜。 (3)坚持。“坚持”是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难的。由于缺乏毅力与恒心,很易虎头蛇尾。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报。它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半途而废,最浪费时间与精力,并对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动摇。 所以,我要求自己时刻不能心焦,更不能气馁、不能轻言放弃。我要坚持,因为我相信坚持一定能产生奇迹! 为了能使我的初中又一个完美的结局,我定将按照以上的计划去要求自己。我相信,用我的热情、毅力、恒心,我定会稳中求胜,步步为营!初中,请让我用手中的画笔,为你渲染出灿烂的光辉!

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

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 ■陈金刚李倩 -------------------------------------------------------------------------------- 《江汉论坛》2007年第12期 本文共分3页:[1] [2] [3] 摘要:巫风是楚文化甚至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做量化的考察,就是把《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神”是楚巫首要的崇拜对象。出现次多的是“灵”,表明楚巫在作法时多数扮作神样。灵的出现之多、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是楚地巫风的一大特色。本文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对巫风盛行的原因及其流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楚辞》;《汉赋》;巫之称谓;巫风盛行;原因及流变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7)12-0055-05 巫风是楚文化甚至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特色。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较诸在其它文献中留下了更多的记录。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认为“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朱熹《楚辞集注》说:“楚俗祠祭之歌,今不可得而闻矣,然计其间,或以阴巫下阳神,或以阳主接阴鬼。”巫觋之与神鬼,如影随形。他们出现在楚辞、汉赋中,林林总总,证实了朱熹的论断不误。历来,对楚巫风的研究,学术界已作过很深入的探讨,但对楚辞、汉赋中的巫之称谓进行量化考察,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做量化的考察,就是把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考察分析巫风盛行的原因及其流变。 一、楚辞、汉赋中所见之神、鬼、灵、巫、觋、祝 神、鬼、灵、巫、觋、祝在楚辞、汉赋中交替出现,现据统计所得分述如下: (一)单称“神”,70例。分别见于《离骚》、《惜诵》、《远游》、《卜居》、《九辩》、《九怀·昭世》、《九怀·离世》、《九怀-远游》、《九思·疾世》、《九思·伤时》(引自王逸《楚辞章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西都赋》、《东都赋》、《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甘泉赋》、《反离骚》、《子虚赋》、《上林赋》、《羽猎赋》、《长杨赋》、《鲁灵光殿赋》、《幽通赋》、《思玄赋》、《舞赋》、《长笛赋》、《高唐赋》、《神女赋》(引自《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清胡克家刻本)等各篇。按:以下所引各篇凡出自《楚辞章句》及《文选》者,皆不再重复注出。 (二)单称“鬼”,6例(《山鬼》标题不算)。分别见于《国殇》、《九叹·远游》、《东京赋》、《甘泉赋》、《幽通赋》、《思玄赋》等各篇。

28魏晋南北朝辞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严可均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二百八十四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一千零九十五篇。其总数为今存汉赋(包括残缺)的六倍。而且辞赋作品在五十篇以上的作家有曹植(五十八篇)和傅玄(五十六篇),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盛况。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先秦辞赋虽也有述理与体物的内容,但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先秦辞赋,抒情化是其主导倾向,具有作家鲜明的个性特点。汉赋虽也有抒情之作,但主导倾向是以体物为主的散体大赋。自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小赋逐渐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它们或表现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或反映现实人生的困苦,或描写自己的坎坷命运,或叙述田园山水的乐趣,或歌唱自己的生活情趣,或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华美,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不仅内容逐渐诗化,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辞赋出现这种抒情化与诗赋合流的趋势,是当时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演变的结果。 第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骈赋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骈偶。骈偶是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导倾向。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赋,如何晏《景福殿赋》,谢灵运《山居赋》,沈约《郊居赋》,庾信《哀江南赋》,都是骈赋。所谓骈赋,就是用骈文的艺术写作辞赋。 第三,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汉代散体大赋的特点之一是“铺采摛文”,但汉人理解的“文采”,只局限于文字的华美。因此,汉赋的语言风格往往是罗列名物,堆砌双声叠韵形容词。汉大赋的另一特点是“体物”,而汉人理解的“体物”,就是“极声貌以穷文”,只求形似,一般不注意情景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辞赋一般都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描写方面,往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细腻地描写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深入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少枯燥板滞的铺叙和奇僻字的堆垛,而是情景相生,情与境会,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寄寓着作者的人生理想,或者是对现实中某种现象的讽刺。 第四,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汉大赋的题材,大都以宫殿、游猎、京都、歌舞为主,咏物赋也多是写帝王贵族身边之物。东汉以后,稍有变化,

就算没有明天

就算没有明天 不知在什么时候,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之不觉得长大,一切都来的那么静悄悄的。转眼间发现自己还已不再那么的青涩,我们无忧无虑的享受着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一起切,在这平淡安详的日子里,你有没有想过突然有一天假如生命走到了尽头,假如明天失去了些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譬如,太阳!如果明天没有太阳,那么,明天的生灵又会怎样去惋惜昨天的万物之母。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 那么,花儿将停止了开放,花儿会想再也没有温暖的阳光叫我起床,再也没有能量助我成长。在思考中忘记了时间,在睡梦中告别了生命。然而,在她花落泥土的一瞬她又把自己的身躯奉献给了大地,用最后的驱壳给微生物提供食物。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 那么,天空再也不会光亮,漫长的夜空中零零散散点缀着几颗发着微弱光芒的星辰。那些石头本来并不会发光,因为离太阳近,常年的炙烤赐予他们后天的能量。然而,当太阳远行,永远的离开之后,这些饱受太阳恩泽的石头并没有自私的把光藏起来,他们坚持奉献最后的光明给大地,直到生命尽头,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视线。 虽然明天太阳将要离开,仍有一些事物感激他的恩泽,用生命诉说着他的奉献精神。那么,我们人类呢?假如明天没有了太阳,我们还能生存多久?这么多年在他的照耀下才有了我们这些生命体系,明天,他要离开了,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也许太阳是无私的,他希望万物都能过得好,并没有想过要回报,

那么,我们享受了这么多年恩泽,又能为自然奉献什么? 只因为明天没有了太阳,万物都在努力的维持今天的阳光,让今天的光亮延续到明天的辉煌!朋友们,如果明天没有了我们呢?如果明天没有了我们没,今天的我们该怎样的度过?如果我们没有明天,今天的种种是不是就可以安然放下了! 不,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明天,江河的水是不是就停止了奔流?假如没有明天,嫩绿的小草是不是就停止了生长?假如没有明天,满天的繁星是不是就没有了光亮?不会,它们不会,不管明天如何,他们依然在做着今天的事,他们不曾放弃过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我们伟大的神农大帝,为了寻求可吃的食物,为了寻找可治病的药材,不惜以身试百草。他也知道很可能吃某种不该吃的东西可能就会丧命,可能就没有明天可他没有放弃;林肯在一次次选举中落选,没有人看好他的明天,没有人同情他的命运,可他偏偏坚守着自己心中最坚定的信念,一次有一次为没有结果的事情执着着;还有那神话故事里的小精卫,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承诺,一粒粒的拿石子来填平东海,直到死亡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宿命。 对于如今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明天又是何其的茫然?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明天,今天我们还会执着自己的事吗?人生本来就会有终点,就算没有明天今天的我们也不能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我们追求的是这个过程,结果的好与坏我们无法预测,尽心焉而。 就算没有明天,我们也要感恩,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因时间的飞逝,父母已不再年轻,生活的千斤重担,有时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不管再苦再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为了我们,为了孩子,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了。想想自己的父母,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为我们洗衣做饭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总说‘我不累’。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晉南北朝文學 建安文學 三曹 曹操 《薤露行》(詩歌) 《蒿裏行》(詩歌) 《短歌行》(詩歌) 《龜雖壽》(詩歌) 《觀滄海》(詩歌,通過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是我國詩史上的一首比較完整的寫景詩) 曹丕 《燕歌行》(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 《雜詩》(五言詩) 《清河作》(五言詩)- 《典論》(我國文學批評史較早的專門論文)- 《與吳質書》,《又與吳質書》(散文)- 《答繁欽書》(散文) 曹植 《白馬篇》(詩歌前期)- [充滿豪壯的樂觀的精神] 《雜詩》(詩歌後期)-[表現了壯志不得施展的憤激不平之情] 《贈白馬王彪》(詩歌後期)-[表現了豐富的複雜的感情,客觀上深刻地暴露了統治階級內部萁豆相煎的殘酷] 《籲嗟篇》(詩歌後期)-[以轉蓬為喻形象地描寫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處境和痛苦心情] 《野田黃雀行》(詩歌後期)-[表現了他對迫害的憤怒和反抗] 七子 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 表现政治理想和宏大的 抱负 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 写对深厚的爱情的向往 悼念亡友,凄楚感人 体现建安文学的时代精神

孔融 《論盛孝章書》(散文) 《薦禰衡表》(散文) 《汝潁優劣論》(散文)-[表現精神境界和性格情操] 《六言詩》(最早的完整的六言體作品,詩歌)-[熱情讚揚曹操] 《臨終詩》(詩歌)-[對自身最後遭遇做總結,有自省,更有責人 ] 《雜詩》(詩歌)-[ 寫悼子之情,哀痛欲絕] 陳琳 《移豫州檄》(書檄)-[討曹操之文] 《為曹洪與魏太子書》(章表書記) 《飲馬長城窟行》(詩歌,樂府歌辭)- [揭露了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災難] 《武軍賦》(賦) 《神武賦》(賦) 王粲 《七哀詩》(詩)-[ 是漢末現實的真實寫照] 《登樓賦》(賦,抒情小賦)-[ 寫思鄉懷土之情,表現了作者處於亂世壯志不得伸展的沉痛感情] 《從軍詩》(詩)-[對曹操的讚頌和自身的功名欲望] 《鶯賦》(賦) 《出婦賦》(賦) 《寡婦賦》(賦) 《七釋》(賦) 《仿連珠》(賦) 徐幹 《中論》(論文)- [抨擊儒者之弊 ] 为推荐人物 而作 叙征战

后赤壁赋 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巉.(chán)岩 蒙茸.(róng)虬.(qiú)龙栖鹘.(qī hú)冯.(píng)夷 悄.(qiǎo)然缟.(gǎo)衣揖.(yī)予曾日月之几何(cēng) 戛.(jiá)然长鸣羽衣翩跹 ..(piān xiān)俛(fǔ)而不答予亦惊寤(wù)二、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反而登舟反同返,返回。 予亦惊悟悟同寤,醒来。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 掠予舟而西.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 ..翩跹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看道士顾.笑回头看 顾.安所得酒乎只是,不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念父母,顾.妻子顾惜,顾念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五、“而”的用法 顾而乐之表承接摄衣而上表修饰归而谋诸妇表承接悄然而悲表修饰 反而登舟表承接肃然而恐表修饰听其所止而休焉表承接揖予而言表修饰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俛而不答表修饰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脱:脱落、凋零。 行歌 ..相答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 ..得酒乎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 ..之须不时:随时。 曾.日月之几何曾:曾经。 予乃.摄衣而上乃:于是,就。 披.蒙茸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凭。 适.有孤鹤适:恰好,刚好。 开户.视之户:门。 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元稹《兔丝》原文注释及翻译

元稹《兔丝》原文注释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唐代诗人元稹写下了很多作品,各有其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元稹的作品《兔丝》。《兔丝》 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释: ① 翳荟:草木茂盛可为障蔽。《文选·张华〈鹪鹩赋〉》:“翳荟蒙茏,是焉游集。”李周翰注:“翳荟蒙茏,蒿草茂密。” ② “桂树”句: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曰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详《初学记》卷一引虞喜《安天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尺》。 ③ “珊瑚”句: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之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之树枝状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八·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许慎《说文》云:‘珊瑚色赤,或生于海,

或生于山。’据此说,则生于海者为珊瑚,生于山者为琅玕,犹可徵矣。” ④ 鹘:即隼,飞行迅速,善于袭击其他鸟类。李时珍《本草纲目·禽四·鸱》:“鹘,小于鸱,而最猛捷,能击鸠、鸽。” ⑤ 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之飞龙。大禹治水时,应龙曾以尾画地而成江河,导水入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⑥ 飞茎:直生之枝条。《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张铣注:“飞茎,直生枝也。” 翻译 人生生活不能依倚别人,依靠倚赖别人的人大事不能成功。您看兔丝的藤蔓,依靠榛木丛或荆棘而生。 荆棘榛丛容易蒙茸茂密,各种飞鸟在里面撩拨搅乱人心似的鸣叫。下面有狐狸兔子的洞穴,奔跑也肆意纵横。注:本段诗句说明自己柔弱依靠别人会让奸邪的事物存在其中。 砍柴的少年将把荆榛树木砍去,柔软的兔丝蔓和它们一起连带走了。即使茅密浓阴也生活的可耻,互相束缚的人到死都没有声名。注:本段说明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桂树是从月亮中出来的,珊瑚是礁石上所生。杰出的鹘鹰飞过大海而饮食,飞龙升到天空而前行。 有灵性的事物本来就独特通达,不再相互纠缠绕萦。缠绕在一起的一直是什么呢?荆棘榛丛和飞空的茎藤。注:本诗说明不可学兔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