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辉煌楚文化的核心

辉煌楚文化的核心

辉煌楚文化的核心
辉煌楚文化的核心

辉煌楚文化的核心—荆州,是谁抛弃了你

我并不是荆州人,但我对荆州一直很有兴趣。荆州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楚文化的故都。这是我看到的一篇文章,觉得写得挺符合荆州的实际。

80年代如日中天的全国工业明星城市--沙市在94年合并到大农业为主的荆州地区,发挥“1+1>2”的效果,结果弄巧成拙,工业强市沙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陵两败俱伤。组装的荆沙市在全国一片讥笑声中于96年改回荆州市,却造成今天的地名混乱,城市建设一片紊乱。站在缝缝补补过的古荆州城墙上,看着破破烂烂的城市污水横流、人车无序,那个当年威震百家讲坛的荆州哪儿去了?!

“潮打空城寂寞回”,历史是轮回的,荆州的明天是否还是现在一样惆怅?!接下来又是哪一个城市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不得而知。荆州的昨日辉煌随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滚滚东去,历史的脚步匆匆而去丝毫不会停留。。。

1985年GDP排行榜:

1 上海265亿

2 武汉198亿

3 北京165亿

4 荆州159亿

5 沈阳156亿

6 天津145亿

7 南京139亿

8 重庆126亿

9 广州124亿

10 大连116亿

11 苏州105亿

12 洛阳98亿

13 长春89亿

14 成都85亿

15 哈尔滨81亿

16 唐山75亿

17 青岛65亿

18 鞍山63亿

19 徐州59亿

20 襄樊51亿

以上是按照地级和地级以上市域排定。

原荆州地区范围:荆州市、荆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

楚文化起源于荆山,沿汉江在江汉平原腹地得到发扬光大,荆州因荆山得名,江汉平原因荆州而称为荆楚大地。对于荆州我们不说明清四大米市的沙市,不说鱼米之乡的洪湖,不说造就茶圣陆羽的天门,一座荆州历史博物馆就可以找到荆

州历史的辉煌和悠远,一座荆州古城就可以说明荆州厚重的城市底蕴。荆州,楚文化的核心!荆州,荆楚大地的灵魂。21世纪初期,荆州衰落了。我们来看一组反映2008湖北主要城市的经济基本情况的GDP数据:武汉---3960亿,宜昌---1024亿,襄樊---1002亿,荆州---620亿,荆州只相当于昔日这些伯仲城市的实力的一半多一点了。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荆州总体经济实力在湖北是仅次于武汉的,全国仅次于北京的No.4。而现在是湖北的No.4,全国150名开外!

我们来看看老荆州地区。仙桃、京山、天门、潜江离武汉都在100公里以内,离荆州基本上超过100公里,从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当时的荆州的行政区域已经压迫到了武汉的经济腹地,老荆州地区已经制约了武汉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想起来,天、仙、潜的省属直管,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为了给予武汉更大的发展空间。天、仙、潜从荆州地区分离,对于武汉和天、仙、潜都是双赢,但是却削弱了荆州的经济腹地和经济实力。天、仙、潜的省属直管是湖北发展的需要,也是大武汉建立的需要,荆州为湖北的崛起为大武汉的建立作出了牺牲。于是有了1994年荆州地区和沙市的地市合并,这就是后来的荆沙市。荆沙市的建立可以说是荆州历史上最大的败笔,对荆州特别是沙市的伤害非常巨大。天、仙、潜的省属直管是荆州开始衰落的外部因素,荆沙市的成立就

是荆州开始衰落的内部因素。内外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变成荆州衰落的转折点。

如果说1994年只是荆州命运的转折点,那么1983年的荆门成立地级市,1996年京山划给荆门,钟祥交给荆门代管,这些就给予了荆州致命的打击。为什么说荆门成立地级市是对荆州的致命打击?潜江、仙桃是荆州连接武汉的走廊,已经失去天、仙、潜的荆州,东部走廊被切断,荆州就象一个半岛。荆山是楚文化发源地,而荆门承载着楚文化的传播路径,荆门同时是荆州北上中原的战略通道,失去了荆门的荆州等于关上了北门。而荆州的东南面基本是蓄洪区,荆州彻底闭塞了,荆州成了荆楚大地的一叶孤岛。大家看看现在的荆州地图,荆州东南是大片蓄洪区,往西和往东50公里左右是宜昌的枝江和荆门的沙洋,往北几十公里是当阳,荆州城区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地带,根本就没有了经济腹地。荆州经过两次肢解后,西面的松滋,东面的洪湖加上现在的沙市,就象一个“丫”字地形,支离破碎,荆州进了死胡同!我一直记得一个网友说过和荆州有关的非常经典的一句话:荆州缺少一个强势人物。如果荆州有一个强势人物,根本就不允许荆门、钟祥和潜江那些资源丰富的财政大县市划出去,如果有一个强势人物,在天、仙、潜省属直管的时候,荆州一定要捞取足够的利益。真不知道是谁这样规划湖北,真不知道是谁这样规划了荆州。是谁抛弃了荆州?

对于1998年的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我想大家一定记忆犹新,那场大水使荆楚大地一片汪洋,全国人民崇敬子弟兵的英勇顽强,崇敬于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荆州人民的切肤之痛一定是百万荆州人从蓄洪区的大转移。“舍小家,顾大家”,作为蓄洪区的荆州人民为武汉的安全为湖北的发展做出了太多的牺牲,可是顾了大家谁给荆州人民以小家。宜昌因水而兴,荆州为水所困,相邻的两个城市因为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我曾经和一位荆州网友聊起了荆州,我问哪些地方是荆江分洪区,他告诉我说,荆州地区除了城区基本就是蓄洪区了,我仔细查阅了蓄洪区的位置,荆州沙市区的大部分地区,公安县的全部地区、石首的江北地区、监利和洪湖的大部地区,这些是荆江分洪区的范围,整个荆州就只有江陵和松滋没有分洪区。根据国家政策,在蓄洪区内的城市、工厂等经济活动的规模是要受到控制的,道路交通这些基础设施相对于其它非蓄洪区一定落后很多。很多人为荆州去哭铁路,呼号交通,这样支离破碎的荆州怎样建设交通?在一旦出现灾害随时准备牺牲的荆江分洪区如何去发展工业?没有交通没有工业,荆州的衰落就在意料之中了。天、仙、潜的省属直管和荆门的分离,这些好的地方和好东西都被拿走了,而把蓄洪区落后的不可能发展的地区,这些应该由国家和湖北共同负担的地方交给荆州人民自己去负担,对荆州是不公平的,

荆州被谁抛弃了?

分析湖北的几个经济大市,促进它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投资和资源经济,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的制约,荆州的工业只有现实地选择了轻工业,大工业和大项目基本没有,使荆州的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荆州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现在这样的发展和成就,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被楚文化浸淫的荆州人的勤劳和不屈,那就是荆州人和水作斗争产生的聪明和才智,这些才是荆州之魂。对荆州的复兴充满希望和信心!

武汉1+8城市圈是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是湖北6000多万人民的期盼,1+8城市圈的重要性决定了它不可动摇的战略意义。同时,江西、湖南、安徽的区域位置决定了他们是向南向东发展还是向中部靠拢中游移不定,中部崛起本质上只能靠湖北、河南这对难兄难弟了,同时中部地区只有呼应重庆、四川、陕西等西部省份的城市,才有可能实现其发展意图。如果是这样,那么宜昌、荆门、襄樊、十堰就是大武汉崛起的支点和纽带。宜、荆、襄三地离武汉距离大约在300公里左右,而以三地为扇面的重庆、西安、郑州和三地距离在400公里左右。宜昌、荆门、襄樊、十堰、荆州、随州、南阳、信阳是大武汉向西向北腹地发展的跳板,是连接中西部的桥梁,所以说湖北建立1+8城市圈和建立以宜昌、襄樊为副中心城市是经过深谋远虑的。

荆州其实是“武汉1+8城市圈”和“一主两副”的受害者,荆州到武汉200公里左右,到宜昌100公里左右,夹在两个城市之间的荆州没有多少经济腹地了。工业上武汉和宜昌的工业是互补多于共生,荆州的产业链不能兼顾两地。但是,处在荆楚大地腹地的荆州即使在分出仙桃、天门、潜江,再送给荆门、京山、钟祥以后,这些年的商品零售总额排名,仍然是仅次于武汉居全省第二位。工业是在基本上没有大工业大项目的情况下,仍然没有被拉开(如果宜昌除开三峡、襄樊除开二汽),可见荆州在荆楚大地的区位优势了,湖北切莫大意失荆州了。荆州的位置太尴尬了,加入到1+8城市圈远了,依附宜昌成为“呼应汉渝”的驿站又不甘心,毕竟荆州在湖北的社会人文和楚文化的地位不是武汉、宜昌可比拟的。

那么,在搞好“武汉1+8城市圈”和“一主两副”的战略决策,湖北如何尽量减少对荆州的“伤害”?

既然仙桃、天门、潜江可以省属直管,为什么洪湖、监利、石首、公安不可以省属直管?随着三峡大坝的完工,防洪功能已经大大提高,这无疑是荆楚大地的福音,但是要在这些分洪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不现实的,洪湖、监利、石首、公安还只能以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象“福娃”这样的企业再多几个。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经济上的直接补贴,洪湖、监利、石首、公安四地应该不是

负担,湖北省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他们支持。再就是武汉是荆江分洪区最大的直接受益者,也应该对四地有恰当的付出。以四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安居乐业地过上幸福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荆州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国家和湖北省的农业政策,因为荆江分洪区使国家和湖北把荆州定位成农业城市,无意中使荆州工业受到压制,这可能是荆州没有大工业和大项目的主要原因吧。不久前,我听到荆州大声说出了他们的愿望,荆州要“工业兴市”,在湖北目前市场分割的情况下,荆州没有大环境的支持,不摘掉农业大市的帽子,“工业兴市”恐怕是雾里看花。荆州只有摆脱了荆江分洪区这个政策桎梏,才有希望真正的实现“工业兴市”。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 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K12 学习教育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巴文化以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南部及北部地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传说,建有地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所灭。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市和省。 巴文化 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奔、斧等,也有狩猎捕渔的矛、镞、球、网坠等。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

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打制而成,制工具发达,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 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2.春秋时期的巴文化。 杜宇之前,川西早有农业,但蜀人尤崇杜宇,足见他主要贡献是在农业技术的传播、提高面。若此,巴亦化其教,改变原有粗放农业;在社会结构面,仍以部落为主。但随着邻近楚国的逐步强大而略有改变,有“巴子”、“巴师”、“行人”。与楚或通婚,或交战,成为楚之附庸。地域围得以扩大。春秋时期是巴文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3.战国时期的巴文化。 这一时期是巴文化青铜文明兴盛的时期,其青铜器主要包括容器、兵器、乐器、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铜兵器,但制作技术上稍逊于中原,生活用器少礼器。从整体上看,器物受到楚文化和中原

辉煌的隋唐文化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材分析】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当时国家统一,疆域广阔,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几课隋唐政治、经济成就的结果,也对宋元时期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掌握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相关内容,锻炼观察图片,从图片提炼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锻炼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通过从历史角度对诗歌的分析,加深对唐朝历史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树立德才兼备的典范。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突破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播放视频和设置游戏等方式突破重点。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难点:1.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从历史角度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突破方法:采用诗歌赏析,分析三位诗人所处历史背景来突破难点。【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展示自己,参与意识强烈,同时厌恶枯燥的说教,必须针对其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 1.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视频《雕版印刷术》等展示赵州桥以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2.采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讲述

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

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 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了不少文化。在黄河流域的文化,被称为中原文化,包括了邹鲁文化、三晋文化和燕齐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则为长江流域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理上的差距,让两个流域的文化风格迥异。 而同属于南方文化的巴蜀和荆楚,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 一、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源流及特征 (一)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楚人的创业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夏商之际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屈原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阳是黄帝的后人,那屈原也就是黄帝后人。而屈原是楚国王室,所以楚人的先祖也来自于北方,楚文化也有北方中原文化的色彩,与中原文化一体。 当楚国的先祖来到荆楚大地时,楚国当地还有许多蛮夷。在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中,楚人逐步实现了与蛮夷民族的大融合。楚国是在融合这些蛮夷民族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其文化也是在对这些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基础和氛围中成长的。楚国是在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建立的,所以缺少中原民族长期奴隶社会的积淀,楚人的文化形成和发展与中原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异,楚民族对中原优秀文化也有过借鉴,形成了一个杂糅的文化。 (二)楚文化的特性 关于楚文化的特征,专家们大多倾向于四个方面的特征,即, 第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一点是从荆楚民族的形成来看的。楚先民们在北方强国的压迫下被迫南迁,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直遭受侵伐的,于是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壮大自己; 第二,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这一点是从楚人立国为出发点的。周成王仅封予熊绎子男之爵,与当时其他诸侯地位差距甚大。西周中叶,楚君熊渠分封诸子,均以“王”为号。他不惧周朝,还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中原) 之号谥。”实在是豪迈之举; 第三,和谐融合的竞争意识。西周时期的楚国一直是受到周王室压迫和中原诸侯国歧视的弱小异族邦国。楚武王自立为王,楚庄王开疆拓土威震中原,既而雄霸天下,楚国在与周王朝竞争中国,逐渐强盛起来。 第四,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荆楚地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交叉地带,是九省通衢,也正是这种情况,使得楚文化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并率先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南方各族进行兼容并包,形成了五彩斑斓、极具吸引力的荆楚文化。 (三)什么是巴蜀文化 我们今天所采用的关于巴蜀文化的概念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广义的巴蜀文化,它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题,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四)巴蜀文化的特征 那么,山清水秀且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巴蜀地区的文化又会有怎样的特性呢? 第一,强烈的反叛意识,锐意的革新精神。“巴蜀人总能引领文坛的革新。蜀中才子,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导课: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学们能列举出哪些闻名于世的文化成就吗?对,体现在科技方面有令国人自豪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关于造纸术和印刷术前边我们已有所了解,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深入了解宋元文化(一)中涉及到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等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活字印刷术 1、回顾历史: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原因在于它有明显的缺陷?什么缺陷呢? 2、投放材料: 由此可见,随着宋代文化事业的需要,印刷术的改革探索创新已是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字印刷术出现了。 3、观看活字印刷术的视频:从中我们能获得有关活字印刷术的哪些信息? 4、讨论回答一系列投放的问题。 5、投放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现代印刷术。(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与电的时代。) 启示:勇于探索、实践、创新。 (过渡:从以上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执着的探索,才能有所新发现。说到“探索与发现”,经常看电视的同学都知道,中央10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探索·发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栏目的徽标?投放“徽标”。(解释)它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 二、指南针的应用 1、投放司南图片: 看看这个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它产生于战国时期。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磁石指南的特性,磁石就是我们所说的吸铁石,它除了有吸铁的特性外还有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有哪几部分组成?(地盘、磁勺)它发明后,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什么原因呢?(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磁性较弱,加上转动使与地盘的摩擦力较大,指南效果比较差,所以长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直到指南针的发明。) 2、看指南针图片。指南针发明后,开始广泛应用,它的应用情况怎样呢? 3、展示两则指南针的应用材料,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⑴变化: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到了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原因: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海上。 ⑵指南针的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指南针被人们赞誉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过渡:不管是司南、指南针还是罗盘,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是他们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但另一项发明的出现,却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就是火药。) 三、火药的应用 1、投放幻灯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药的发明与“药”有关系,事实上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因爆炸而意外发现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看幻灯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药发明后,曾广泛应用于什么方面?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火药的应用和传播知识。(学生回答幻灯片填空) 3、下面我们做一个动脑筋题:宋元时期的火箭发射与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是否有相同之处?

隋唐文化简介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1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 特点 ①全面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 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泽被东西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蜀文化精粹

巴蜀文化精粹 姓名:欧建林班级:2016年春季班成绩:100分 1 “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 A、饮食, 语言, 民居, 文学 B、方言, 作物, 气候,服饰方言, 作物, 气候,服饰 C、方言, 民居, 饮食, 民间信仰 D、民间信仰,作物, 气候,服饰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2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就曾说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 俗”是指_________。 A、风格,俗气 B、流行,习惯 C、格调,俗习 D、风俗,传统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3 傣家竹楼的房顶呈“人”字型,是因为____________。 A、方便排水 B、方便饲养禽类 C、因为美观 D、防止潮气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4 以重庆为中心,向北辐射至大巴山南缘,向南辐射至贵州东部,向东辐射至湖北等地的文化区域是_________。 A、蜀文化 B、巴文化 C、汉文化 D、楚文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5 巴蜀地区的古国历史有_________年。 A、3000 B、4000 C、5000 D、6000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6 公元前316年开始,巴蜀地区成为_________国的属地。

A、楚 B、秦 C、魏 D、赵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7 全世界唯一一所连续办学2000多年未曾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是__________。 A、石室中学 B、石鼓书院 C、岳麓书院 D、清华大学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8 被称为“西道圣人”的人是_________。 A、司马相如 B、文翁 C、扬雄 D、严君平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9 其文章“广博闳丽,卓绝汉代”的是___________。 A、贾谊 B、扬雄 C、王褒 D、司马相如 我的答案:D 得分:5.0分 10 “川北圣人”_____________及其领导民盟的第三种道路的探索,是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要构成内容。 A、张澜 B、刘咸炘 C、廖平 D、吴虞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11 近现代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中,属于巴蜀的人物有___________。 A、郭沫若 B、邹容 C、吴虞 D、廖平 E、刘咸炘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5.0分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程目标: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⑶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正文部分: 一、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高三历史教案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二_0335文档

2020 高三历史教案第七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二 _0335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三历史教案第七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二_0335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李春和赵州桥;隋唐长安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天文学家僧一行;药王孙思邈; 通过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本插图,使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感知并获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联系历史和现实的思维习惯。 通过隋赵州桥与颐和园十七孔桥、玉带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隋唐科技文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有

许多科技成就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阅古奋今的报国情感。通过隋唐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发达的科学技术 导入 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 1.兴盛的建筑业 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由学生总结得出)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彩图2-一河北赵州桥,指出桥的建筑特点。(石拱桥) 教师简介: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

在“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学术研讨会上的 讲话 王生铁 (根据记录整理) 2010年12月19日 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长江文明是中国重要的流域文明,荆楚文化是中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为了深入研讨荆楚文化、长江文明的内涵与特质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繁荣和发展区域文化、推进学术研究,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共同主办的“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这里举行。借此机会,我首先向来自各省市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专家、各位新老朋友、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这一主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文明的文化地理结构,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中国文化地理中,有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就是长江和黄河。我们已经知道,凡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代文明,其起源和发展均与大江大河有关,古埃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尼罗河,以至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古巴比伦文明则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河中下游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兴起的,古印度文明(或称印度河文明)则是在印度河流域兴起的,中国文明则是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兴起的,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至被学者称为中国的两河。 从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看,中国文明起源呈“满天星斗”的格局,但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则是位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尤其是两河的中下游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文化区、黄河下游的海岱文化区、长江中游的两湖文化区和长江下游的东南文化区。这四个地区产生并发展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新石器时代,这四大文化区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当,后来就构成了中国文明的基本区域或核心区域。这就是中国文明的两河地区。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长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长江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它自西而东,横贯我国东、西、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涉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沿江九省市,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不仅把东、中、西三大板块连接起来,而且与京沪、京九、京广、焦柳等南北铁路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体的显著区位优势,是我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最具活力的区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学习目标】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 【学习诊断】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学习过程】 普读求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是的发明,和的广泛应用。 2、时,发明活字印刷术。15世纪,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年。(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由人传到欧洲。 2、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 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和。 合作探究: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今天印刷业的特点? 【效果检测】 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暑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5.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 A.唐朝B.五代C.宋朝 D.隋朝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D.11、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知者加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乍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马克思 材料2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鲁迅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现象? (3)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自主建网】 【因人作业】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与练 【重点讲解】 浅析唐代诗歌的繁荣原因、表现及其成就 (一)表现 1.诗人众多,诗作丰富,作品质量很高:仅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统计即有诗人二千多人,诗作五万一千多首,大大超过前代。 2.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从题材看,社会生活、边塞田园、宫廷市井等各方面均有涉及;从体裁看,五言七言、乐府歌行、古风近体、律诗绝句等各类型无不具备并趋于完善。 3.流派众多,风格多样:盛唐时代的山水田园与边塞诗派,中唐时代的韩孟诗派、新乐府运动等不同的创作倾向;各类型作家风格的独特,如飘逸、沉郁、雄深、幽闲、绮丽、险怪等众美皆具。 4.其他多种文学形式均获得发展:古文运动的开展,韩柳为代表的唐代散文的发展;唐传奇的成功,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词出现并在晚唐五代成熟定型,为宋词成功奠定基础;变文的流行,对中国民间通俗讲唱文学的推动。 (二)繁荣原因 1.从政治经济层面来看: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大为文人内在气魄心理的壮大提供了现实基础;广阔的疆域为文人漫游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既漫游开拓了作家视野,又扩展了文人胸襟;开疆拓土,为文人提供了从军入幕的机会,增长了文人视野,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范围;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文人漫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更为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学样式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从文化制度层面看:兼容并包、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使社会文化思想相对活跃,恢弘的气象,使文人思想相对束缚较少,创作心理上呈现出较为自由的局面;开科取士,使普通文人有机会进入仕途,增强了文人对社会事务的关注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思想水平和创作的内在高度有所提升。另外,此项措施还从多方面影响了文人的生活和创作。一方面,增强了文人对知识的追求精神,因此,读书山林成为普遍风气,文人因而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体会;另一方面,进入仕途又使文人对官场内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而入朝为官,仕途沉浮使文人领略到政治生活的复杂多变,从而使文人在创作题材和内在心理上进一步深化。 3.从创作群体自身来看:由于科举制度的普及,普通文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帝王将相的爱好提倡,社会内部形成了文艺创作的人潮,创作群体不断扩大,这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文学自身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时代,文学成为独立自觉的艺术门类,文学理论有了很大发展,而多种文学样式的长期发展更为唐代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唐代社会内部多种艺术形式及文学形式内部的互相影响和整和更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辉煌的隋唐文化历史教案

辉煌的隋唐文化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赵州桥、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书法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唐朝乐舞。 通过与其他其他类型桥梁进行对比,分析赵州桥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尤其是诗歌、书法以及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来自于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教材分析 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有辉煌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望。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政治、经济上达到鼎盛时期,文化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隋唐在建筑业取得的成就。 一、兴盛的建筑业 出示《赵州桥图》,学生回答桥的名称、设计者、修建的时间。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今天河北赵县的洨(xiao)河上,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出示圆拱桥和多孔桥图) 学生对比三幅图,讲讲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①修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交通,多孔桥不利于船只通行。赵州桥采用平拱桥的形式,既方便船只通行,又方便车马、行人在桥上行走。 ②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自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小拱还可起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们的祖先从盖章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由学生来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上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了正字了。(通过图片说明) 在隋唐时期,一些流通较大的书籍,如佛经、日历、诗集,已经雕刻出版。 (出示《金刚经》图片)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 一、春秋:孔子(像)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他的言论记载在弟子们整理的《论语》一书中。 二,战国百家争鸣 1、墨家:墨家派创始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互助”、“互爱”。 2、儒家:孟子,儒家代表,提出仁政治国,民贵君轻,主张保护自然,爱护自然资源。 荀子提出人定胜天。 3、道家: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韩非,法家学派代表,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5、兵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6、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三,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商朝人可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一脉相承,商朝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2、金文(钟鼎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小篆:秦统一后,以小篆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4、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 5、草书:草书是秦隶的草化、连笔而成。章草中还保留隶书的波磔,以杜牧《急就章》为代表。今草将隶书的偏旁结构、象形性消失,由于它笔画相连,越发展越潦草难认,不合楷模,所以渐渐由实用转变为书法艺术了,如,晋代王羲之的《十七帖》、唐张旭的狂草等。 6、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 7、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介于草、楷之间,既不像草书潦草,也不像楷书工整,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认得清。是人们常用的手写体,它和楷书一样并行使用至今。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四,文化 1,文学 1)唐诗 a,盛唐:李白,杜甫成就最高,诗仙李白代表作《蜀道难》 《观庐山瀑布》等诗圣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b,中唐:白居易为代表,代表作《秦中吟》和《新乐府》等 2)宋词a,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b,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 c,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组成。戏剧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等。 4)明清小说a,元末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是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644862.html,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作者:刘恒言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1期 摘要: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风格独特、独树一帜,李白的诗歌风格与 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也与巴蜀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分析了巴蜀文化的特点、发展,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巴蜀文化;李白;诗歌;影响 李白是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传奇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息息相关,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的四川绵阳,到公元762元去世,生活在唐朝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在25岁前,李白都是在四川绵阳渡过,在25岁东出夔门后,便再未回过四川。在此后的36年中,无论李白到了什么地方,对于故乡都是心存眷戀,李白的诗歌忽而雄壮、忽而悲凉,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李白的诗歌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纵观李白的创作史,与巴蜀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巴蜀文化的特点 巴蜀大地从古到今,都是中华文化孕育的重要土壤,四川处于东亚大陆亚热带地区,河流纵横、风光旖旎、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在古代,四川的交通非常闭塞,除了盆地,四周都是高山,周边分别有巴山、秦岭、青藏高原,所以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论述,也正是由于这样较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巴蜀文化。巴蜀文化经历了长达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孕育过程,其不断地发展创新给人们留下了神秘的文化、心灵、自然世界,至今依然在对四川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纵观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了几个特征: 开放性特征: 在历史的发展下,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黔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如同聚宝盆一般,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汇的多元化复合体。 整体性特征: 巴蜀文化的独立历程较短,与汉文化之间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说明巴蜀人对于母体文化有着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在文化的渗透发展下,形成了锲而不舍、融会贯通的积极力量。 特色性特征: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2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教授新课 讲授新课 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必修III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班级:组别:姓名:等级: 第9 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 (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考点梳理】 (一)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1.《诗经》 (1)地位:我国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2)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3 (4)特点:以为主,多,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5)影响:奠定中国的基础。 2.楚辞: (1)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为基础而创作新的诗歌体裁。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 (3)成就:《》(浪漫主义抒情长诗) 3.汉赋: (1)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为基础,创造出的综合文体。 (2)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时的恢宏文化气度。 (3)成就:西汉司马相如《》《》,东汉张衡《》。 4.唐诗 (1)兴盛原因:。 (2)成就: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边塞诗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诗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飞思经纶”。“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5.宋词 (1)原因:①两宋,城市繁荣(物质基础)。 ②市民数量增加,词更能适应的需要。 ③两宋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思想情感。 (2)成就:婉约派北宋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宋之交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豪放派北宋苏轼:宋词豪放派的开拓者。《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宋辛弃疾:作品以豪放为主,婉约词也很出色。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元曲 (1)散曲:宋代兴起,元代繁荣。 (2)散曲特点:题材广泛,,。

《巴蜀文化》见面课及答案

《巴蜀文化》见面课及答案 见面课:古蜀文明探秘 1、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重要古蜀文化遗址,它位于 A.四川省广汉市 B.四川省新津县 C.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D.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正确答案:四川省广汉市 2、首次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是由哪位学者完成的 A.燕道诚 B.葛维汉 C.董笃宜 D.罗雨仓 正确答案:葛维汉 3、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出土许多精美的器物,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见证,其中不包括以下哪种器物 A.青铜器 B.玉器 C.贝器 D.银器 正确答案:银器 4、三星堆遗址群、金沙遗址群、十二桥遗址群的关系是

A.三星堆和金沙属于同一体系,十二桥属于另一体系 B.三星堆和十二桥属于同一体系,金沙属于另一体系 C.十二桥和金沙属于同一体系,三星堆属于另一体系 D.三者属于同一体系 正确答案:三者属于同一体系 5、目前考古学家一般认为金沙遗址的性质是 A.商业中心 B.军事重镇 C.祭祀中心 D.君主宫殿 正确答案:祭祀中心 6、目前考古学家认为,船棺葬文化来自 A.楚文化 B.中原文化 C.巴蜀本地文化起源 D.多个来源发展而来 正确答案:多个来源发展而来 7、古蜀文化可以分为不同阶段,从早到晚的顺序是 A.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船棺葬文化 B.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船棺葬文化、宝墩文化 C.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船棺葬文化、金沙文化 D.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金沙文化、船棺葬文化 正确答案: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船棺葬文化8、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image.png

A.三星堆遗址 B.宝墩遗址 C.金沙遗址 D.成都商业街船棺墓葬群 正确答案:金沙遗址 见面课:巴蜀地区的三国文化 1、从汉中直通成都的最重要一条蜀道是()。 A. 荔枝道 B.米仓道 C.褒斜道 D.金牛道 正确答案:金牛道 2、诸葛亮北伐曹魏,出兵祁山地区的实际次数是()。 A.2次 B.5次 C.6次 D.7次 正确答案:2次 3、为陈寿《三国志》做注,极大丰富三国史料的南朝人物是()。 A.张俨 B.裴松之 C.谯周 D.习凿齿 正确答案:裴松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