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浮沉子详细制作方法

浮沉子详细制作方法

浮沉子详细制作方法
浮沉子详细制作方法

科技制作教案1:浮沉子

浮沉子的制作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因 2、知道什么叫浮沉子以及浮沉子的制作原理 3、通过动手制作浮沉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的原理 二、教具准备: 可以浮于水面的小药瓶(含瓶塞)、剪刀、水、注射器或胶头滴管、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塑料瓶、瓶口直径大于药瓶直径的玻璃瓶、橡皮薄膜、橡皮筋等 三、教学过程: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演示并操作:教师与学生找到身边常见的物品,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它们在水里的浮沉情况,然后一一投入水中验证。 讨论:一些物体下沉至水底,一些物体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上,还有的物体最终悬浮于水中,是否下沉的物体如硬币石头等不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根据小学科学知识,讨论得出下沉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而上浮的物体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 2、展示并介绍浮沉子 教师介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作的既能上浮又能下沉的物体

就叫做浮沉子。 教师演示两种采用不同方法改变使小药瓶上浮下沉的浮沉子,如图所示,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通过观察猜想通过改变什么使小药瓶上浮和下沉的? 学生猜想:改变浮力或改变重力 提示:联想潜水艇是如何实现下潜和上浮的。仔细观察小药瓶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瓶内水量的多少。 讨论结果:通过增加或减少瓶内水量改变小药瓶的自身重量,实现沉浮。 教师粗略介绍气压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捏瓶身或压橡皮薄膜可以使水进入小药瓶。 3、浮沉子的制作过程 ①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将小药瓶的瓶塞中间穿一个小孔,方便 水进出。 ②将瓶塞取下,灌入适量水,然后塞上瓶塞,再用注射器或

物理教学法实验报告集(11

物理教学法实验报告集(2011 目录前言………………………………………………………………………………02 实验一应用电火花计时器的力学实验研究……………………………………………………………………………… 05 实验二探究性小实验……………………………………………………………………………… 08 实验三单摆和倾斜摆实验的探究……………………………………………………………………………… 11 实验四测量金属电阻率及电容器电容量的实验研究……………………………………………………………………………… 13 实验五测量介质折射率的实验研

究……………………………………………………………………………… 15 实验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研究……………………………………………………………………………… 20 实验七微机辅助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21 第 1 页共30 页前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是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育理论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对高师物理专业学生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该课程通过对中学物理实验一般理论地讲授,对中学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教学技能的训练,以及对一些重要的、难度较大的中学物理实验进行练习和研究,从而使高师生了解中学物理实验的地位、作用及要求,熟悉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中学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具备演示实验教学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技能,以及设计实验方案和研制实验仪器的初步本领。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三部分:一、实验技能训练中学基本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在此前的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实验中已经了解。二、演示实验训练及研究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配合教学而进行的表演、示范性实验。演示实验的技能和能力是物理教师的基本功。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训练:1、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准备与调整,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操作的程序规范、方法、技能技巧及注意事项,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简单仪器的维修等。2、实验教学技能: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配合讲解——介绍实验的目的、装置、原理,实验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如何根据实验记录推导

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 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

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初中物理实验

“浮沉子”的原理及制作 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 ———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1650)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下)物理教材中学习浮力后的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 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做个浮沉子吧!开动脑!筋,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所需器材 —个大饮料瓶(可乐瓶、雪碧瓶、纯净水瓶皆可);浮沉子材料:小玻璃瓶、小药瓶、笔的外壳、笔套等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小瓶(能放人大瓶中);扎丝一段(细铁丝、细铜丝、细铅丝皆可).制作方法 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 2.在小瓶(如图1所示)开口端缠绕几圈细铁丝,让小瓶恰好能 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面上,再在小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将其倒扣(开口 朝下)在大瓶的水中,小瓶中的水量需仔细调节,调节到小瓶能竖直 浮在水中,且使之底部刚浮出水面为宜(露出水面的体积不能太大, 如果浮沉子露出水面的体积太大,则实验时使它下沉所需的力就会 越大).拧紧大瓶瓶盖,这样浮沉子就做好了. 浮沉子做好了,那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做实验吧! 用力挤压瓶子,我们可以看到小瓶下沉(如图3所示);松手,就看到小瓶又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手对大瓶用力的力度变化,我们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任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的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有趣的同时,聪明的你一定会思考,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浮沉子的核心部分——一个普通的小瓶,开口端缠绕细铁丝,内装适量的水.小瓶瓶口缠绕的一点铁丝是作为配重,起降低重心的作用,使小瓶能开口向下,竖直浮在水中.另外,小瓶下端是开口的,水可通过瓶口进出瓶体.当水流人瓶体时,浮沉子的重力(瓶和瓶中水总重)增加;当水流出瓶体时,浮沉子的重力减少.这与潜水艇的原理类似. 再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操作浮沉子的过程: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沉子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如图3所示),在温度不变的 情况下,这些气体的压强增大(波意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帕斯卡原理),将 水压入小瓶中(如图4所示).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浮沉子的重力增大,浮沉子的 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它就会下沉.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中被封闭的气 体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而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就将水从 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 浮沉子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现在你知道浮沉子是怎么一回事了吗?用你做的浮沉子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

2021年潜水艇与浮沉子

潜水艇与浮沉子 欧阳光明(2021.03.07) 简介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上浮下潜,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本实验用吸管、回形针和塑料瓶来制作小潜艇,同时,通过调整不同的吸管长度与不同的实验器具,实现不同的沉浮效果。总而言之,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浮沉子,以模拟潜艇的工作原理。 警示 实验中会用到剪刀,以防划伤。 实验中会用到玻璃制品,需要小朋友们轻拿轻放。 实验中会用到漆包线,当心扎手。 演示 1制作完成的浮沉子系统1个 器具 2矿泉水瓶20个3小型胶头滴管10对4烧杯10个5剪刀10把6弯折好的打捞用细铁丝10个7火柴梗10个8小玻璃药瓶10个 耗材 9吸管20根10回形针20个11漆包线若干 目录 ME-1 5min 浮力的感知实学生感知到空气的多少对于浮力的影响。 ME-2 10min 体会浮沉子利用现成的小型胶头滴管或者小玻璃药瓶实现浮沉子的效果。 ME-3 20min 自制吸管浮沉 子 利用吸管和回形针制作自己的浮沉子。

ME-4 20min 自制火柴浮沉 子 利用火柴与漆包线制作异型浮沉子。 0 min:点评报告【时长8分钟】 老师先点评一下你们的实验报告。 这是某某的实验报告,某某地方做的非常好!大家可以传看一 下。 【教师先点评,然后再传看】 【教师点评完,也可以让学生点评别人的实验报告有什么优点】 你们的实验记录和报告交回来后,都会有相应的猫币积分,而积 分到期末是可以兑换小礼物的!希望大家每次都可以写哦!如果 不写,老师不会批评你们,但是损失了和大家交流的机会,而且 又损失了积分和礼物,那可是非常可惜的。 8 min:纪律宣讲【时长2分钟】 大家安静一下。我们就要开始我们今天的实验了。在实验开始 前,老师要再次强调量子猫的实验纪律:停。老师说“停”的时 候,你们要立即停止,放下手里的东西,抬头看着老师,而不管 你当时正在做什么。听清楚了吗?(学生:听清楚了!) 如果有不听从老师命令的,老师会给予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需要 请离实验室。

PPT动态图片制作方法

PPT动态图片制作方法 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自定义动画”选项,就可以在屏幕右侧出现“自定义动画”任务窗口。动画的整个设置过程就可以在这个窗口中完成,如果选中窗口底部的“自动预览”选项,那么所添加的任何动画效果都能在编辑区内得到实时的预览。 PowerPoint 2003增加了“强调”、“退出”、“动作路径(包括绘制自定义路径)”的效果。特别是“绘制自定义路径”效果可以使对象沿着自定义的路径运动,为老师们制作课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解决了97/2000版中实现这种效果既繁琐又不理想的问题。 PowerPoint 2003的“进入(对象进入画面过程中的动画效果)”、“强调(对象进入画面后的动画效果)”、“退出(对象退出画面过程中的动画效果)”效果都提供了“基本型”、“细微型”、“温和型”和“华丽型”多种动画。“动作路径”和“绘制自定义路径”设有“基本”、“直线和曲线”、“特殊”、“任意多边形”、“自由曲线”等动画路径,动画效果可谓名目繁多。并且对于同一对象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的动画效果,如果再适当地设置各动画的起始时间和过程时间,其最终效果有如Flash,令人叫绝。 笔者曾用“绘制自定义路径”效果和退出中的“缩放”、“渐变”效果三者结合,在同一张幻灯片中让热气球慢慢升起→飘向远方→越来越小→越来越朦胧。整个动画一气呵成,过程流畅,决不拖泥带水。 动画控制方式 对于动画方式,PowerPoint 2003除了提供“单击鼠标”和“之后(从上一项之后开始)”控制功能外,还增加了“之前(从上一项开始)”和“触发器动画”两项控制动画的新功能。利用“之前”动画方式,在一张幻灯片中就可以设置多个对象同时运行动画的效果,并且不同对象动画的开始时间可以自行设定。 “触发器动画”可以将画面中的任一对象设置为触发器。单击它,该触发器下的所有对象就能根据预先设定的动画效果开始运动,并且设定好的触发器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利用这种动画方式,可以制作出类似在Authorware、Flash等软件中用按钮控制动画的效果(将“动作按钮”作为触发器即可)。 动画时间(速度)控制 在PowerPoint 97/2000版中,对象动画过程的时间或速度是默认的,无法预先设定,而2003版的此项功能却是无可挑剔的,完全可以与Authorware的动画时间控制相媲美。它设有“非常慢(5秒)”、“慢速(3秒)”、“中速(2秒)”、“快速(1秒)”和“非常快(0.5秒)”(如图3所示)等各种选择。如果还觉得不够的话,还可直接在“速度”栏中输入所需的时间,多的可以是几小时,最少为0.01秒。 另外,用2003版制作的滚动字幕动画可以让你从容地将一大段文字一一读完,动画与音乐(声音)的同步播放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如果你需要重复播放某一段动画,除了用触发器控制外,还可以在“重复”框中选择重复的次数或停止该动画的条件(“直到下一次单击”或“直到幻灯片末尾”)。 设定动画的起始时间和过程时间还可以通过以下简捷的方法进行:选择图1中的“显示高级日程表”项,则动画列表中每个动画的右侧将显示蓝色的动画时间矩形块,通过移动或缩放矩形块,可以方便地改变动画的起始时间和过程时间。 当然,PowerPoint 2003不但在动画功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他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在增大剪贴画容量的同时增加了自动搜索整个硬盘图片、声音、视频的功能;允许每一张幻灯片采用不同的模板;扩充了幻灯片切换效果并且切换时间间隔最小可以是0.1秒等等。

浮沉子案例

浮沉子案例 一.活动引言 1.活动名称:浮沉子 2.活动场所:物理实验室 3.活动对象:高中一年级 4.活动时间:90分钟 5.活动目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浮沉子的沉浮以及能够掌握浮沉子的工作原理(2)学生学会制作浮沉子,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浮沉子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二.准备工作 1.涉及主要内容:物体的平衡,气体实验定律,毛细现象,液压传递。 2.实验器材:几个塑料瓶,多个一端封口的小玻璃瓶,气球,硬币,火柴,蜡烛,自来水,胶带,剪刀,打火机,塑料管,回形针等实验室常用器材。 三.活动过程 实验一:小玻璃瓶浮沉子 器材:小玻璃瓶,透明塑料瓶,自来水 演示设计:将一端封口的小玻璃瓶(可装有适量的水),瓶口向下放入装有水的透明塑料瓶中,使整个小玻璃瓶恰好能浮于水面下为宜,并盖好瓶盖。 猜想与假设: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双手用力挤压塑料瓶,小玻璃瓶会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想法一:因为小玻璃瓶是浮在水面上,即使挤压水,我们也不能直接挤压到小玻璃瓶。所以,我认为用双手挤压瓶子,小玻璃瓶依旧会浮在上面不动。 想法二:手的压力通过水也能作用到小玻璃瓶上。这样,从两侧挤压瓶子,小玻璃瓶就会左右移动。 想法三:如果挤压瓶子,瓶内会有一股向上的力,所以我认为小玻璃瓶会上升 想法四:双手挤压塑料瓶,水被压入小玻璃瓶中,重力增加,我认为小玻璃瓶会下沉。 进行实验与讨论: 1.让每个小组制作好小玻璃瓶浮沉子,让他们用力挤压塑料瓶,看小玻璃瓶究竟怎样运动? 2.当放开手时,小玻璃瓶又怎样运动? 结束讨论:老师演示该实验,结合同学的实验结果。总结:当双手有力挤压塑料瓶时,小玻璃瓶下降;当双手松开塑料瓶时,小玻璃瓶上升。 分析现象和原因:是因为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中,这时小玻璃瓶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下沉。手离开塑料瓶,这时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小玻璃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压强,里面的水减少。小玻璃管的重力小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漂浮。 实验二:气球浮沉子 器材:透明塑料瓶,气球,硬币,胶带,剪刀,自来水 演示设计:取一个吹有些少许的气的气球,并置入一枚硬币于气球口,用以增加重量及封住开口。放入装水的透明塑料瓶,调节气球浮沉子,使其恰好悬浮于水中。 猜想与假设: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双手用力挤压塑料瓶,密封的气球会不会跟小玻璃瓶浮沉子实验现象一样,发生沉浮现象? 学生思考,想法一:因为密封的气球不会进入水,所以不会发生沉浮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 Model report of physics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 l with plastic bottle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声学实验 1.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二)、电学实验 1.绝缘体用导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三)、光学实验 1.光的折射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当然,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四)、热学实验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五)、力学实验

教你如何利用WORD制作漂亮的流程图

教你如何利用WORD制作漂亮的流程图 在日常的很多实际任务中,我们可能需要表达某个工作的过程或流程。有些工作的过程比较复杂,如果你仅仅用文字表达,通常是很难描述清楚的。与此同时,听者也难于搞懂,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绘制工作流程图,图形的直观性会让双方都大大获益。 笔者曾经介绍过用MS VISIO 2002制作工作流程图的方法(请参阅《用Visio做工作流程图》),但是很多朋友反映自己的电脑上并没有安装VISIO,而且对VISIO还有种陌生感。为了便于更多的朋友轻松地制作工作流程图,下面我们介绍利用Word制作漂亮工作流程图的方法。 任务要求:这里我们还是以制作毕业论文写作流程图为例,该工作流程图表达的是数理信息学院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 为了让朋友们对制作目标有个大概的了解,下面先来看一下完成后的效果图(图 1)。 制作共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页面和段落的设置 步骤二:制作流程图的标题 步骤三:绘制流程图框架 步骤四:流程图的对齐与修饰 步骤五:添加连接箭头 步骤六:添加折线连接符和说明性文字 为了提高工作流程图的制作效率,在具体制作之前应该先在头脑中构思一下流程图的大概效果,最好能够在稿纸上把效果图画出来,这往往比边想边做要快很多。 在纸上画好草图之后,我们就可以打开Word 2003进行具体的制作了,本例的操作是在Word 2003中进行的,使用Word其它版本的朋友可以参照进行。 步骤一:页面和段落的设置 为了流程图有较大的绘制空间,我们先来设置一下页面。 1.启动Word 2003,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并切换到页面视图。选择菜单“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在“页边距”选项卡中,设置上下边距为“1厘米”,左右边距为“2厘米”(图 2),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潜水艇与浮沉子

潜水艇与浮沉子
简介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上浮下潜,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 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下潜。本实验用吸管、 回形针和塑料瓶来制作小潜艇,同时,通过调整不同的吸管长度与不同 的实验器具,实现不同的沉浮效果。总而言之,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 作浮沉子,以模拟潜艇的工作原理。 警示 实验中会用到剪刀,以防划伤。 实验中会用到玻璃制品,需要小朋友们轻拿轻放。 实验中会用到漆包线,当心扎手。

演示 1 器具 2 4 6 8 耗材 9 目录 ME-1 5min ME-2 10min 自制吸管浮 20min 沉子 自制火柴浮 20min 沉子 ME-4 ME-3 体会浮沉子 利用现成的小型胶头滴管或者小玻璃药瓶实现浮沉子 的效果。 利用吸管和回形针制作自己的浮沉子。 浮力的感知 实学生感知到空气的多少对于浮力的影响。 吸管 20 根 10 回形针 若干 20 个 矿泉水瓶 烧杯 弯折好的打捞用细铁丝 小玻璃药瓶 20 个 10 个 10 个 10 个 3 5 7 小型胶头滴管 剪刀 火柴梗 10 对 10 把 10 个 制作完成的浮沉子系统 1个
11 漆包线
利用火柴与漆包线制作异型浮沉子。

0 min:点评报告
【时长 8 分钟】
老师先点评一下你们的实验报告。 这是某某的实验报告,某某地方做的非常好!大家可以传看一下。 【教师先点评,然后再传看】 【教师点评完,也可以让学生点评别人的实验报告有什么优点】 你们的实验记录和报告交回来后,都会有相应的猫币积分,而积分到期末是可以兑换小礼 物的!希望大家每次都可以写哦!如果不写,老师不会批评你们,但是损失了和大家交流 的机会,而且又损失了积分和礼物,那可是非常可惜的。
点评的原则:
鼓励与引导学生写实验报告,润滑师生之间的关系。正式实验前的情绪和状 态调整。具体:
(1) 鼓励交回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的学生,但不批评没有交回的学生。 (2) 教师指出学生实验报告的优点,但切记不能说缺点,不能打击学生。 (3)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实验的内容、趣事、细节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散思维 和引申——他们当时在实验中或回家,又想怎么做? (4) 引导学生谈论和上次实验相关的一切话题。
8 min:纪律宣讲
【时长 2 分钟】
大家安静一下。我们就要开始我们今天的实验了。在实验开始前,老师要再次强调量子猫 的实验纪律:停。老师说“停”的时候,你们要立即停止,放下手里的东西,抬头看着老 师,而不管你当时正在做什么。听清楚了吗?(学生:听清楚了!) 如果有不听从老师命令的,老师会给予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需要请离实验室。
【请教师严格执行实验室纪律】
大家愿不愿意遵守量子猫的实验室纪律呢?(学生:愿意!)
纪律宣讲原则:从复习阶段的活跃转到严谨实验阶段,强化纪律,保障安 全。

航模制作图全过程

最近看到有几架可爱的自製小飞机(翼展大慨只有60CM),珍珠版翼面,370马达直驱(有红色散热片),速度非常快,据说飞起来非常稳定,抗风性又佳,便宜又简易,自己也想DIY一下,不知各位是否有设计图,或是把照片POST上来,以造福飞友 本帖是关于遥控飞机制作原理方面的知识,如果您需要模型飞机图纸及制作资料,可以在本模型图纸)查找,这里向您提供上万张的遥控飞机制作图纸及大量的制作资料。版块( 主翼使用1mm珍珠板及5x8mm木条製成,机身与安定面為3mm珍珠板,全配重约220~230g 300直驱马达+4025桨(也可使用4040桨,很猛但也很伤电池)+7.4V 1800 mA鋰电 DIY小飞机製作 目前作品概述: 机身长度:35cm 机翼:宽10cm 长45cm 全配重:225g 马达:350 桨:4x2.5 电池:7.4 1800 速度概况:极佳 无动力滑翔降落:平稳

1 / 71 马达是用束带直接绑在木棒上 电池由下方放入 照片二 1. 1mm珍珠版 2.肋版间隔5CM,肋版下面使用双面胶,上面使用速乾型保丽龙胶(可用环氧树脂) 3.下面加3mm炭纤棒,以(可使用木条代替) 4.下缘使用1mm巴尔沙木加双面胶带。 2 / 71

原机的副翼控制是装在上方,我改為下方这是完成后的图片 看看多重 全配约45g 3 / 71

此机「蚊子60」个人认為不太适合初学者。製作机身 1.接合部份使用双面胶带 2.使用有顏色的「四*胶带」补强及造型 3.放电池的地方加投影片补强 机身组合完成

4 / 71 1.马达使用束带绑住 2.控製為升降及副翼 3.马达有下偏角 完成了! 1.蚊子机身 2.蚊子机翼 3.蚊子发射机 这样小小一台,走到那里带到那里!又不容易被发现 组合起来的样子 5 / 71

物理实验报告模板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模板下载 篇一: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年月日第周 X X 学院班级学号xxxxxx 姓名XX 同组者(或组号) 18指导老师X X X 得分 1 2 3 4 篇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XX年 3 月 14 日第3周 X X 学院班级学号20XXxxxxxx 姓名XX 同组者(或组号) 18指导老师X X X 得分 1 2 3 4 篇三: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20XX130168)、张萍萍(20X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 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 (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

浮沉子原理

浮沉子实验 用以演示液体浮力、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对压强的传递的仪器。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所创造。它是玻璃制的小瓶体,其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把它放入高贮水筒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筒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根据帕斯卡定律,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手离开橡皮膜,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手对橡皮膜施加的压力适当时,浮沉子便悬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上。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重力来实现的(体积不变)。潜水艇与浮沉子升降道理相同。 浮沉子实验形式多样。一般都是通过外部压强的变化,改变浮沉子内部气体的体积,从而达到控制其沉浮的目的。制作浮沉子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浮沉子内部必须有一定量的气体(因固体、液体的体积不易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要控制好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使外界压强较小时,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稍稍小于周围液体的密度。 帕斯卡定律 内容: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根据静压力基本方程(p=p0+ρgh),盛放在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其外加压强p0发生变化时,只要液体仍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均将发生同样大小

的变化。这就是说,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强将以等值同时传到各点。这就是静压传递原理或称帕斯卡原理。 帕斯卡定律是流体力学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首先阐述了此定律。压强等于作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根据帕斯卡定律,在水力系统中的一个活塞上施加一定的压强,必将在另一个活塞上产生相同的压强增量。如果第二个活塞的面积是第一个活塞的面积的10倍,那么作用于第二个活塞上的力将增大为第一个活塞的10倍,而两个活塞上的压强仍然相等。 这一定律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布莱士·帕斯卡首先提出的。这个定律在生产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液压机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实例。它具有多种用途,如液压制动等。帕斯卡还发现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各向相等,即该点在通过它的所有平面上的压强都相等。这一事实也称作帕斯卡原理。 可用公式表示为: P1=P2即F1÷S1=F2÷S2 浮沉子帕斯卡定律 制作方法 器材1000ml透明有盖塑料瓶,中号滴管等。 操作(1)在滴管中吸入适量的水,使其恰好能浮在水面上(用手轻点滴管的橡皮头,滴管即会沉入水中,后又缓缓浮上。 (2)塑料瓶装满水后将滴管放入,然后盖紧瓶盖(尽量做到不漏气)。 (3)用力挤压塑料瓶,可看到滴管下沉。撤去压力,可看到滴管上浮。用力得当,可使滴管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注意瓶中水尽量装得满一些,残留的气体越少,实验效果越好。

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2008130168)、张萍萍(2008130113) 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 (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其中还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呢! 先让我们用身边的材料做个浮沉子吧!开动你的大脑,相信你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所需器材: 一个大瓶:大饮料瓶(可乐瓶、雪碧瓶、纯净水瓶皆可);浮沉子材料:小玻璃瓶、小药瓶、笔的外壳、笔套等一端开口,另一端密闭的小瓶(能放入大瓶中)皆可制作;扎丝一段(细铁丝、细铜丝、细铅丝皆可)。 制作方法: 1、在小瓶开口端缠绕几圈细铁丝,倒置放入水中,如果小瓶下沉,则可逐渐减少缠绕铁丝的圈数。再将小瓶中装适量的水后倒扣(开口朝下)在大瓶的水中,小瓶中的水量需仔细调节到小瓶能竖直浮在水中,且使之底部刚浮出水面,接近全部浸没在水中的程度为宜。(露出水面的体积不能太大,如果浮沉子露出水面的体积太大,则实验时使它下沉所需的力会越大)。这样浮沉子就做好了。 2、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拧紧瓶盖。

“浮沉子”创意教具的制作

---------------------------------------------------------------最新资料推荐------------------------------------------------------ “浮沉子”创意教具的制作 浮沉子创意教具的制作笛卡尔浮沉子实验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有名的实验,本教具从浮沉子出发,通过发散性思维,赋予其新的功能。 然后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浮沉子,创造性地制成了趣味握力计与小小潜水艇,使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演示性!这两个教具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简单,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主探究并验证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知识,使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与教师实验演示达到完美的统一。 1 趣味握力计的制作 1. 1 制作器材小钳子、 3cm 长细管若干(取自输液管)、铁丝若干(直径 1. 5mm)、500ml 饮料瓶(要有弹性,不能太粗太硬)、打火机等。 1. 2 实验装置图及制作说明结构图解如图 1 所示。 图 1 趣味握力计的制作过程 1. 3 制作方法本制作关键是制作一个浮子测力指示棒。 1. 3. 1 浮子的制作将 3cm 长的塑料细管的一端用打火机烧熔后,用钳子捏住,将其封住。 将细铁丝截成约 4mm 长,放入细管中,将细管的另一端用打火机烧熔后封住(不要将管内的空气挤出),一个小小的浮子就制作完成了。 1/ 3

1. 3. 2 调试将制好的浮子放入水中,若浮子下沉,则说明浮子太重,里面的铁丝太长,应重新制作。 直到使浮子能竖直地浮在水面上即可。 重复制作多个浮子放入瓶中。 1. 4 注意事项铁丝过长,浮子过重,一入水就下沉,铁丝过短,浮子太轻,不能竖直的浮在水面上。 若将浮子内放入有颜色的物质或使用不同颜色的细管,会使握力计更加美观。 1. 5 实验原理趣味握力计的实验原理: 当浮子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是一对平衡力),用力挤压瓶子时,瓶内压强增大,水把这个压强传递给浮子,浮子内密封着一部分空气,压强增大,体积减少,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子受到的浮力减小,在这个过程中,它的重力不变,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浮子下沉。 松开手,浮子的体积慢慢恢复,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上浮,最终又漂浮在水面上。 2 小小潜水艇的制作 2. 1 制作器材水、 1. 5L 可乐瓶、葡萄糖酸锌小药瓶、小螺帽(内径 6mm)、橡皮筋、注射器、打气筒等。 2. 2 制作方法如图 2 所示,在大可乐瓶瓶盖上钻个大孔,将气门嘴安装在瓶盖上,密封好,不能漏气。 把小药瓶钻个大孔,然后用橡皮筋将两个螺母拴在上面作为配

如何制作流程图

作业标准化(SOP)流程图制作规范 市场管理部2011-6 壹、前言 「标准作业流程」是企业界常用的一种作业方法。其目的在使每一项作业流程均能清楚呈现,任何人只要看到流程图,便能一目了然。作业流程图确实有助于相关作业人员对整体工作流程的掌握。制作流程图的好处有三: (一)所有流程一目了然,工作人员能掌握全局。 (二)更换人手时,按图索骥,容易上手。 (三)所有流程在绘制时,很容易发现疏失之处,可适时予以调整更正,使各项作业更为严谨。 贰、目的 一、为建立代表处作业标准化(SOP)流程图之可读性及一致性,乃参 考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系统流程图标准符号,选定部份常用图形,作为本规范流 程图制作符号;及参考道勤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效率会议」标 准流程,作为本规范流程作业要项及流程图之范例。 二、本规范对于流程图绘制方式,采用由上而下结构化程序设计 (Top-down Structured Programming)观念,亦即流程图的结构, 由循序、选择及重复三种结构所组成,以制作一个简单、易懂及便 于维护、修改的流程图。 三、对于制作流程图共通性目标,本规范亦列出流程图绘制原则。 参、流程图符号 可由计算机的Word 软件中,工具列─插入─图片─快取图案─流 程图,选取各种图示绘制;或使用专业制图软件Visio(office组件 之一,需单独进行安装)进行制作;其中最常用者,有下列八种, 说明如下:

肆、流程图结构说明: 一、循序结构(Sequence) (一)图形: (二)意义:处理程序循序进行。 (三)语法:DO 处理程序1 THEN DO 处理程序2 (四)实例:

常用的信息图制作过程

常用的信息图制作过程 导语: 信息图通过图片,把文字内容和数据信息重新组合,衬上一些好看的图案,形成像画卷般赏心悦目的内容,能为读者带来一种享受感的轻量化阅读体验。 信息图制作工具是一款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平面设计工具。软件提供了大量的矢量设计图形以及富含创意的主题模板,通过简单的拖拽填写就可以设计好看的信息图,PPT,海报传单宣传册等。 免费获取信息图软件: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a6128976.html,/download-edrawinfo/ 操作界面类似Office、操作简单,添加设备,删除,修改全是可视化操作,很大程度提高绘制效率。

免费的在线模板可以随时被下载编辑,并且可以将设计效果图分享在网站平台,带给他人更多的设计创意。一键导出你的项目图到各种格式的图片,Html,PDF,SVG,Microsoft Word, PowerPoint,Excel,以及Visio,实时预览功能,所见即所得。让您的图表清晰内容透明,PPT不再简单朴素,海报不再俗气不堪,插画不再单调无味,激发自己的无限创意。

什么是信息图 信息图表将长篇文章、研究报告的数据可视化,帮助我们高效、准确、简明地了解信息,在设计图表时不仅仅是把字里行间所表述的内容直接转化成可视化的讯息,更重要的是要带给用户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人们普遍的阅读习惯都是先看图,后看文字,善用这个特性并且运用在数据图表上可以让你跟听众之间的沟通更良好。 为什么使用信息图软件 常言道,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用图片展示信息,往往可以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通过将数据可视化展示,能够帮助听众和读者快速理解,提高聆听和阅读数据的趣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相反,用传统的图表来表现数据、信息和知识,通常会令人觉得很厌倦和无聊,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些事情如果是由手工绘制来操作的话,会麻烦许多。但对于信息图制作工具来说,都不是问题。另外对于有条件上网的电路图使用者来说,以文 件形式存在的信息图无疑能够更方便地与他人共享。

浮沉子原理演示教学

浮沉子原理

浮沉子实验 用以演示液体浮力、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对压强的传递的仪器。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1596—1650)所创造。它是玻璃制的小瓶体,其下端开有小孔,水可通过小孔进出瓶体。把它放入高贮水筒中,并使之浮在水面上。用薄橡皮膜把筒口蒙住并扎紧,用手按橡皮膜,筒内的水和空气是在密闭的容器内。根据帕斯卡定律,当空气被压缩时,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瓶体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手离开橡皮膜,筒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手对橡皮膜施加的压力适当时,浮沉子便悬浮在水中的任意深度上。浮沉子的浮沉是在外加压强作用下,靠改变它的重力来实现的(体积不变)。潜水艇与浮沉子升降道理相同。 浮沉子实验形式多样。一般都是通过外部压强的变化,改变浮沉子内部气体的体积,从而达到控制其沉浮的目的。制作浮沉子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浮沉子内部必须有一定量的气体(因固体、液体的体积不易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要控制好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使外界压强较小时,整个浮沉子的平均密度稍稍小于周围液体的密度。 帕斯卡定律 内容: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根据静压力基本方程(p=p0+ρgh),盛放在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其外加压强p0发生变化时,只要液体仍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均将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这就是说,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强将以等值同时传到各点。这就是静压传递原理或称帕斯卡原理。 帕斯卡定律是流体力学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首先阐述了此定律。压强等于作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根据帕斯卡定律,在水力系统中的一个活塞上施加一定的压强,必将在另一个活塞上产生相同的压强增量。如果第二个活塞的面积是第一个活塞的面积的10倍,那么作用于第二个活塞上的力将增大为第一个活塞的10倍,而两个活塞上的压强仍然相等。 这一定律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布莱士·帕斯卡首先提出的。这个定律在生产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液压机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实例。它具有多种用途,如液压制动等。帕斯卡还发现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各向相等,即该点在通过它的所有平面上的压强都相等。这一事实也称作帕斯卡原理。 可用公式表示为: P1=P2即F1÷S1=F2÷S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