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重点知识概括

新闻学重点知识概括

新闻学重点知识概括
新闻学重点知识概括

新闻学

第一章

1、原始新闻媒介:先民使用的最早信息媒介。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人身载体包括手势语和口语;身外

载体包括实物媒介、声光媒介、图示媒介。

2、原始新闻:主要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笨拙的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

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

3、语言为原始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媒介,构成信息符号,是人类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结果是意媒的内容,语言符号则是思维的形式。

4、原始新闻的传播形态(了解)

A人体传播:群居,原始社会形成。互相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但是传播范围仅限于那一个群体。人类由此开始人体传播时代。

B闻讯传播:人类的活动空间扩大,,忧郁距离远和障碍物阻碍,口语和手势无法听到和看到。于是出现实物、烟火和击鼓新闻。

C初级符号传播:人类开始定居,有了原始的社会管理。人类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管理需要记录事件和数字,在不同的部落之间还是用结绳等交换信息

这类新闻图画具有符号指代的意义,扩大了身外身外传播的空间。

D高级符号传播:国家出现,人类发明了文字,出现了能够随身携带或运输的手抄新闻。文字不仅可以表达信息,还可以用来陈述复杂的思想,对事件进行分析,成为人类创造的高级符号。

总的来说,形态的演进时间一个比一个缩短。

5、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重点)PAGE5

原始新闻推动者原始信息媒介的发展,不断由简单向复杂的介质跨越。但是由于生产力框架的限制,传播新闻的两种载体——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成为落后生产力的自然之物。

A 手势新闻媒介

对于智力低下的原始人,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是最初的表达手段。手势媒介具有直观和简单的模拟功能,容易理解和反馈,在早期被广泛使用。手势符号必定是一个一个出现的,把一定的含义固定下来。手和臂是介质,与手势意媒构成人身媒介。但是黑夜和障碍物的阻隔下,无法传达信息。可能是单独使用,也可能是与有声语言等同时使用。

B 口语新闻媒介

有声语言完善到能够交流的程度时,出现了原始新闻的口头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在今天也是交流的普遍形式。奴隶制时代的罗马帝国曾设立口语新闻“机构”。

C 实物新闻媒介

以某些物体作为意媒和介质,实物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媒,具有初级符号的功能。实物媒介要依赖语境才能辨别意思。传播者的语境相同,赋予实物媒介特定的含义。实物媒介在原始社会只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其传播功能并不明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对实物的含义事先做过约定(2)当事人双方面临共同的出境或者冲突,用实物通知对方,使其作出反应。

D 声光新闻媒介

如鼓声、烽火、烟雾,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接收时间进行规定,并在视听能力范围内。

声光新闻扩大了原始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距离,作为人类视觉和听觉媒介的最初开发,是人类追求传播时效的开始。单只能报告简单的信息,例如不同颜色的烟表达不同意思,单无法表达事实的细节。只是一种信号传播。

E 图示新闻媒介

线条组合反应事件的特征和内容,构成信息的图解形式。记载是图示媒介的特有功能。可以让不在场的人知道已经发证或存在的事物,把事件永久的记录下来。必须有一定介质,如岩壁、兽皮和树干。

6、手抄新闻:又称书信新闻、文字新闻,指用文字抄写、记录消息,并以一定的介质传播信息。手抄新闻媒介主要应用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初、中期。

产生条件:文字的发明是前提。手抄新闻出现于奴隶社会,是国家统治和宗教活动的产物。

手抄新闻由意媒和介质两部分组成,意媒是文字,介质有很多种类,具有多样性。石头、泥板、甲骨(迄今最早的手抄新闻介质)、青铜器、竹简、羊皮等。

意义:

7、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消息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通讯社是现代新闻媒介的纽带,是新闻搜集和批发组织,不断给报刊提供重大消息。

第二章

1、新闻要素:指新闻的构件,即可以证实事实存在的基本因素,我们将其归纳为主体(谁、什么)、事实的时空(何时何地)、以及事件的结局(怎么样)和原因等事项。

2、新闻的属性PAGE73

(1)自然属性,新闻内涵产生的紫国结构上的特性。

(2)社会属性,先问在社会中传播,与广大的受众心理相联系,而且一切重要的新闻都与各种政治集团、经济利益集团发生密切的关系,其属性超出了自身的规定性而打上了社会烙印。

它包括了意识性:新闻是意识现象,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媒介对世界动态的直接的、单一的反应。每条新闻都不同于另一条,每个事件都有其独特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每条新闻反映生活对象的单一,才有额原型真实可言。

它包括了信息性:新闻是事态信息,让人们知道了外界发生的变化。在形式上排斥情感和理论,以转告事实为内容。所以事实性是其最主要的属性。另外,新闻一定是信息,但是信息不一定是新闻。因为立场和新闻价值观的不同,信息的功能也存在一个判断问题。

为人们提供具有知悉意义的未知事实,成为新闻媒介判断事态信息的共同标准。

它包括了宣传性:政治和政策性新闻具有宣传的属性,表现出传播者的欲扩性。

它包括了舆论性:任何真正的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都能引起社会反响,形成一定舆论。这也说明新闻由内在价值。

3、新闻的建构:由新闻的事态和意态共同完成的,新闻既是对事实的描述,又是对意义的追问。人们对新闻的“获悉“是确信的,顺畅的,是由于事实被陈述得符合客观逻辑。新闻负载的意义,成为新闻影响人们观念的动力。新闻构建必然包括事实建构和意义建构两个部分,并用相应的手段将其呈现。

4、新闻形态的建构:记者协调地排列、组构每个事像和事实,使新闻获得一种实体,再现新闻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结构。新闻建构适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就是一种最佳的报道框架。

分四步:A以选择事实为开端。选择客观事实,没有符合实际的事实,新闻的建构就不存在。

B 新闻的基础建构,在选择了事实之后,要按照表现客观事实的需要合理排列五W或者一个H,清晰地解释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记者对事实的陈述要符合事实演变的逻辑。

C 安排新闻的结构,建构新闻的最后一道工序,合理安排新闻的基本结构。新闻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把这些部分和谐的衔接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文本。标题简要概括新闻主题,主题完整交代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发展过程,必要时插入背景。结尾对主要事实进行回顾。

D 不同事实类型的组构。主意有价值的一半事实和新闻事实的穿插,硬事实和软事实的链接,各类事

实自然、圆熟的嵌入新闻中。

5、新闻的倾向:又称记者或者媒体倾向,主要是指记者及媒介机构对新闻事实表现出的立场和态度,对事实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新闻内容所具有的厉害关系,以及记者对这种厉害关系所表露出的是非好坏判断,体现出记者和媒体对事件的倾向性。重要新闻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倾向性,涉及人们的利益、政治观念和国家制度的新闻都有明显倾向。

第三章

1、新闻本源: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是新闻的源泉。

2、新闻真实的复杂性(了解)PAGE104

新闻真实体现为记者的反应与被反应的事实的一致性。客观世界不存在真实,只存在事实或者事物本身,所以真实是一种主观认识。

新闻真实是对事实存在的确认,给人们揭示的是事件的实在性,离开客观事实,新闻真实无从谈起。

新闻真实属于客观范畴,因为 A 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报道的真实 B 新闻的内容反映了客观事实的具体过程,反应的全部东西和客观事实吻合,才会有全面的真实 C 新闻是记者意识活动的产物,永远受事实客观性的制约。

新闻真实属于主管范畴,因为A 没有记者的采访调查、分析、综合这类主观行为,无法再现事实的原貌 B 不同的记者认识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C 对同一条新闻,不同的报道角度会有不同的真实画面 D 真实是一种认识活动及认识的结果。

新闻不仅依赖反应对象而存在,还依赖记者这个认识主体而存在。

3、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原因包括主客观分离,部分或全部内容与客观实际不符,主官杜撰的失实和采访不周而出现的过错失实。

A 怀有某种冬季,故意捏造事实,大道歪曲事物的目的。包括利益集团处于政治需要,进行自我美化、攻击对方,也包括媒体或记者处于私利,被人收买,为其吹嘘。

B 采访条件受限,非故意制造假新闻而出现失实。例,由于主客观原因,记者丧失了亲临事件现场的时机,只能获取第二或第三手材料,包含较大的失实风险。

C 记者的专业作风不正,因草率匆忙而失实。

D 记者编写新闻不及时,容易产生遗忘而失实。

E 为追求新闻的意义,夸大事件的思想性,任意拔高事实而导致新闻失实。如强化新闻的意义或者消弱事实原有的倾向。

F 语言陈述不得体,对事实大家渲染或贬低,也容易导致失实。

4、新闻的真实性:媒体真实的再现事实,对事实的内在驱使作出准确的呈现,让受众正确认识事物的是非。真实的报道能使人认识真理,而虚假的新闻则将人们引向歧途,因为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思想能否正确地反应客观实际。

新闻真实性的特点:A 真理性不会自然显露,新闻事实的内在趋向并不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B 真理具有客观性,包括对客观规律的再现。

C 真理性优势必须通过记者对事实的点评或者暗示,让受众体会出事实的发展趋势才能再现得彻底。

第四章

Q:新闻的特征及这些特征如何体现?

答:新闻的特征是指各种题材的新闻所具有的特点。PAGE 144

A.新闻的具体化特征(新闻的第一特征)

新闻的具象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事实性。新闻以叙事文体呈现事件的进程,使受众知晓具体而逼真的事实。具象化与抽象化相对,是指新闻以具体的事实形式再现生活、思想和情感,表现为新闻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1)事实向新闻具象的转化

(新闻意识形式的特殊性)

表现为事实——记者的认识——新闻文本,新闻是记者陈述或描写的客观事象,特工的是令人醒目的事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它与哲学或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作家的作品不同,它是对现实生活直接而真实的复制。新闻具象有三个特点:有原型真实、丰富的感受性、以事象为中心。

(事象转化为记者的影像)

客观事实无法再新闻中重现,只有以影像为中介,使事实与接受者的感性认识贯通起来。其伴随了三个环节:记者对真实的事实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由知觉引导,把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记录整理,形成影像——经过记者的语言或图像加工予以陈述。

影像所反映的各种画面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同时孕育观点,着也是思想形成的基础。

(新闻具象的世界构图)

新闻具象的终极意义在于实现媒介对世界的构图。

(2)新闻的叙事

新闻的叙事是指记者吧新闻事实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再现事实的清晰脉络,完成新闻具象化的特征,包括“事态层”、“事象层”、“事理层”。

新闻的具象化表现为新闻叙事,并由新闻叙事来实现。

(叙事的含义)

叙事不是简单的诉说一件事,而是以极具感召力的事态层和事象层的描述,推进一则新闻的陈述,以合理而巧妙地方式明示或暗示新闻的意义,引导受众的认识大道新闻的事理层。

新闻叙事诗新闻具象化的手段,表现为:新闻叙事一句若干事象展开事件安排;是一个活生生的时间被转述,应把它当做一扇开向世界的窗子,完成一种沟通;对具有报道价值的事实,进行独特的文字影像再现,铺排若干事象并使其有机衔接。

新闻叙事可以描写细节,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是新闻塑性。

新闻的叙事的作用在于,将杂乱无章的世界整理成井然有序的王国,使新闻与真实事件一致,让受众知道事件的要害之处;让受众看到世界变化的真实景象,在镜像中体验到深刻的道理;给人们提供无限丰富、源源不断的生动事实。

(3)新闻的客观性

含义:新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客观地再现事实是新闻本性的自然表现,改变这种特征的任何企图都会伤及新闻本身。

发展,便士报,要报道,不要评论。

不可动摇的新闻客观性,客观性是媒介传播真理的基本方式,因为真理是客观的;人们获取正确认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新闻的客观性是受众认识生活的最有效地途径;新闻的客观性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真理性的基本标志。

(4)客观性和客观主义(了解)

记者展示事实不表达任何观点,记者在展示客观事实时隐蔽或者公开表达终于事实的观点,都是客观性的表现,只是两者客观性的程度不同。

表现形式:记者报道的事实符合事物的客观实际,对新闻事实不表现任何倾向;

记者选择事实力图体现自己的某种一项,社区不能表现自己意图的事实,记者的观点通过选择的

事实暗示出来;

记者在陈述事实时也表达观点,单观点要符合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记者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抱有

客观态度。

客观主义和客观性的区别:

客观性要求记者追求信息的实在性,抓取有认识价值的生活现象,而客观主义强调纯客观,对客观性的强调到了绝对的程度,对坏事、骗局、谎言等也要做客观报道,不进行必要、适度的分析。另外,对没有价值的事实细节不加剔除,追求再现事实的自然主义。把新闻的客观性庸俗化、极端化,是客观主义新闻官的主要倾向。

B.新闻的时律特征

第五章

1、传统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西方新闻价值理论。起源于报刊成为大众日常读物的时期,当报纸能被读者纷纷买走时,新闻价值的问题就被提出,确切的说,新闻价值理论是报人探讨读者偏好的结果,在大众报刊时期形成系统理念。

2、黄色新闻:就是煽情新闻,有一套惯用的报道手法,使用煽动性大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

滥用图片,以至偷拍和伪造照片;捏造事实或者歪曲事实细节;围绕性、犯罪、暴力和丑陋现象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情绪。不是一国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国际新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应。

3、一条新闻是否有价值,一个事实能否满足受众的某种需要,受限由记者做出判断,然后确定是否选择这一

事实加以报道,这一过程称作新闻价值判断。

4、新闻价值判断能力由多种因素构成:A 记者积累对新闻价值的认识能力,形成对价值的判断经验,并能成

熟运用经验进行判断; B 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要服务于受众,具有对受众价值需求的把握能力;C 正确的价值判断立足于对新闻属性与公众需要的预测,具有新闻效用的预测能力;D 正确评价新闻价值,依赖于记者的评价立场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5、新闻价值判断的标准(利害、轰动、未知、有趣):A 新闻事实能否给人们带来利害,与公众的生活是否有

直接关系。关系越大,价值越大。B 能够构成轰动性事件,有关人类的安全、道德等,轰动越大,价值越大。C 能够增进人类的知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最新发现能满足人类的求知欲。D 能否给公众带来精神愉悦,让人们在新闻中获得乐趣,乐趣越大,价值越大。

以上标准,符合一两个就能产生价值。

6、两种新闻价值说的区别

在现代大众传播的时代,拘泥于传统新闻价值标准有时是落后的、行不通的。于是出现了现代新闻价值观念:新闻在手中接受过程中满足其认识需要表现出的效用,包括受众对新闻的精神享用和由此导致的物质利益的获取,包括了有用、有益、有效三个要素。新闻是价值的体现着,媒介是价值的载体,受众是价值的确定者和受益者。

区别:A 现新把对受众的效益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关注书中的现实需求;传新把记者鉴别新闻事实作为报道的出发点,关注的是事实是否适合报道。

B 现新考虑新闻能给人们的认识和生活带来什么,以效用为核心;传新考虑的是什么样的事实能够

成为新闻。

C 现新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使用为对象,传新以记者对事实的使用为对象。

第八章

1、古典出版自由PAGE 287:指争取出版物的自由,在17世纪欧洲各国反对皇权特许出版制和罗马教皇

印刷品审查制中提出的要求,以《论出版自由》一书为代表。

2、当代新闻自由PAGE 293:要求承担社会责任,20世纪兴起的、重视受众知情权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自由。

当代新闻自由不限于媒体和记者的行业自由,也赋予受众使用媒介、表达意志的权利,是现代自由主义思潮遭受挫折的产物。

3、新闻自由

在法律范围内,新闻媒介发布消息和讨论公共事务的自由,是人民用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权利。

新闻自由的主体是公民和媒体,而媒体也是公民新闻自由的保障者。

4、新闻自由的本质:媒体有权认识时间的必然性,并及时表达给公众。

新闻出版自由在于表达真理,无论是谴责政府官员还是普通人。

新闻自由是人的一种权利,是对人的尊重,因此它首先是人的目的,是人的质朴追求。

新闻自由既是记者尊重民众的权利,也是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利,媒体除了自己的权利还有大众的权利。媒体的权利受法律的现实。

5、新闻自由的属性

A 政治性新闻自由诗一种政治要求,任何政治主张都通过新闻媒体表达。新闻自由作为政治自由实现的

手段,是获得政治自由的前提,所以政治性是新闻自由的主要属性。

新闻自由和政治自由诗统一的,无法割裂的,而这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但却紧密相连,没有政治自由的社会没有新闻自由,没有新闻自由的社会也没有真正的政治自由。

B 相对性指新闻自由在一定范围、一定限度内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界限的。

(1)新闻自由无法超越必然性,如事实的真相,客观规律和人实现正当目的的正确手段。新闻报道没有造假、说谎的权利。

(2)新闻自由在法律范围内诉诸新闻活动的一致,任何报道不能超越人民选择的法律界限,但这个法律一定是正当的法律,而不是专制独裁的法律。

(3)新闻自由的相对性还表现为一种历史过程,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想完善发展。

(4)新闻自由诗普遍权利。凡是有人权的国家,公民都享有新闻自由。

(5)具体性新闻自由必须表现为人们实际享有的具体权利,而不是自由的口号。

A 新闻媒介创办权可以创办新闻媒介,分为内部和公开发行两种。

B 发表权和报道权记者和公民利用新闻媒介发表消息和言论的权利,表现为思想自由的具体实现。

C 编辑权媒体对新闻稿件享有独立的编辑权,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地址一切外来的干预。

D 采访权记者了解社会事件、政府工作情况及信息的权利。

E 保护新闻来源权新闻工作者有权不向外界透漏提供消息者的姓名和身份、不公开消息的来源渠道

F 交流权社会各方有通过媒体进行民主对话的权利

G 使用传媒权公众借助谄媚发表言论、表演节目、展示作品、传递信息、点播曲目的权利,也包括

记者使用各种通讯工具传发稿件的权利。

H 知情权公众获知事件、了解政府决策及动态的权利

I 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

7、社会责任理论的主要内容

A 批判了现代新闻媒介的消极作用,例如降低人们的素质。

B 新闻自由一直处于危险之中,经常被诉诸公众的热情、无知和愤世嫉俗。人的惰性容易成为被人操纵的对象。

C 实行社会责任的媒介推动了自由主义媒介体制的发展,把权利和义务结合了起来。媒介要有道德责任感,不屈从与商业利益与自私的目的。

D 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还必须促进积极地自由,以保护公民的自由,政府只有在特别需要和利益攸关时,才出面干涉媒介。

E 新闻自由组织有责任监督媒介,保证它为公众利益服务。

F 对媒介提出五项要求(1)提供真实、概括的和明智的新闻,阐明事件的意义,把新闻和意见分开。

(2)媒介应成为交换评论与意见的论坛,刊登相反的意见

(3)要描绘出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反应各阶层公众的生活

(4)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

(5)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G 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与别人的个人权利相平衡

H 改进媒介的工作要依靠媒介、公众和政府的互动,媒介要接受大众与社会的批评和监督

8、媒介承担的社会责任

(1)大众传媒负有法律责任:记者要有法律意识,在新闻报道中腰遵守法律,不能侵害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不要犯新闻主义(即追求报道的轰动效应,为报道新闻而报道欣慰,不考虑其社会效果)。

(2)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性负责:报道内容要真是全面,是受众了解社会的变化,发现认识真理。(3)对大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负责:传媒表达一切重要的观点时,不仅要表达出版者或从业人员的观点,还要对大多数人负责,正确描绘每个社会集团,担负起消息和讨论的公共传递者的责任。

(4)承担揭露侵害公共利益的责任:新闻媒介随时揭发报道各种不法恶行和不良行为对社会的侵害,反应群众的不满情绪和疾苦,在恶势力面前不退缩,勇于曝光,勇于事实舆论监督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5)有责任接受公众的监督与批评:公众对媒体有坚持监督的义务。媒体应认真听取批评,克服脱离受众的倾向,改正错误报道。

9、社会责任理论的现实意义

社会伦理责任包括:1批判了现代新闻媒介的消极作用,认为它们可以推进文明的进程

但也可以阻碍这种进程,而后者主要表现为降低了人们的素质,使其低俗化。2新闻自由一直处在危险之中,经常被诉诸公众的热情、无知和愤世嫉俗。3实行社会责任的媒介实现了自由主义媒介体制的发展,把权利和义务结合了起来。4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它还要必须保持积极的自由,以保护公民的自由,政府只有在特别的需要和利益攸关时,才出面干涉媒介。5新闻自由组织有责任监督媒介,保证它为公众利益服务。6对媒介有五项要求。7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与别人的个人权利相平衡。8改进媒介的工作要依靠媒介、公众和政府的互动,媒介要接受大众与社会的批评和监督。

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和革新,在自由注意理论支离破碎的时候即使补救了它的缺失,指出了自由注意理论的缺陷并且在改进的道路上向前迈进。社会责任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相反,它是以积极的自由为基础,希望达到有利于社会的目的,而且诶有助于促进媒介的提高责任意识。

第九章

1、新闻伦理:对新闻道德准则的评价与认识,新闻道德则是指记者或媒体遵循的致善规范。先有新闻职业道德,后有新闻伦理,新闻伦理学时研究新闻职业道德产生、形成于规范的学科。

2、新闻伦理的内容:

分析新闻道德与政治、社会公德的关系,以及新闻机构同社会道德的关系

阐明媒介遵守新闻道德的重要性,重视其调节作用

指明可能对新闻道德产生破坏作用的报道与传播行为

论述新闻道德的标新及如何防止道德失范

探讨新闻道德的评价原则、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探索实现新闻道德的途径,把握新闻活动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善恶标准

3、新闻伦理的特点PAGE 322

新闻伦理首先具有人类伦理规范的共同特点:1具有政治道德的特性2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公共道德的性质,在二者的统一下才能体现正确的新闻伦理观3新闻伦理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对善于恶、美与丑、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非正义的动机、行为以及结果的深刻认识4政治对新闻伦理的支配是有限度的。

4、Q:结合现实如何理解新闻道德PAGE 325

在新闻伦理的指导下,记者以“善”“恶”、“美”“丑”的行为从事报道活动,就是新闻道德问题。它强调的是行为,新闻媒介承载着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广泛的影响着社会。作为职业道德在新闻报道领域中的体现,新闻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范围之外的善恶美丑规范,是从事新闻报道及其相关活动的职业行为准则。

新闻道德具有的特征:1从对新闻从业者的约束力看,新闻道德具有非常强制性,通过社会或公众舆论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约束。2从对新闻从业者规范的内容看,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虽然有重叠之外,但属于不同形态的社会规范,但二者的约束对象并不相同。3从实施途径上看,新闻道德由新闻工作者协会等非权利的机构制定和公布,新闻工作者要真心诚意的接受,并转化为个人情感,意志和信念。

根据特征,新闻道德规范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记者的品德信条;记者的责任信条;记者的职业信条。

5、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PAGE 327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弘扬爱国主义、责任主义、社会主义,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遵守纪律。

D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深入基层、实际、人民,不得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

E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F 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6、新闻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范围外的善恶丑美规范,是从事新闻报道及其相关活动的执业行为准则。

7、新闻道德的特征PAGE 323

新闻道德具有的特征:1从对新闻从业者的约束力看,新闻道德具有非常强制性,通过社会或公众舆论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约束。2从对新闻从业者规范的内容看,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虽然有重叠之外,但属于不同形态的社会规范,但二者的约束对象并不相同。3从实施途径上看,新闻道德由新闻工作者协会等非权利的机构制定和公布,新闻工作者要真心诚意的接受,并转化为个人情感,意志和信念。

8、新闻道德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对报道客体、媒体、受众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使四者在伦理标准的制约下处于平等、公平、互利的得为。另外对记者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引导记者在道德范围内从事报道活动,避免伤害公众和社会的利益,维护公平正义。

局限性:新闻道德的内化规范是脆弱的,没有法治的强大作用配合,不可能发挥普遍的效用。其次,良心不是唯一支配记者的权威,更不是强大的制约因素。从本质上看,只有记者真心接受新闻道德,并转化为个人意志,新闻道德才能发挥调节引导作用。

9、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中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

的业务手段,以履行媒体的圣洁使命为目标。

10、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道德的关系PAGE330

新闻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新闻时间过程中,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时间和完善,需要新闻职业道德的保障。新闻专业注意精神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相或者真理,新闻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利益,前者要求记者的道德不断完善,后者的完善有助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水平提高。二者互相作用,互相匹配,构成了新闻记者的全部理念。

11、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与价值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核心理念决定了它的内容伸向媒体的社会使命和责任领域。

内容:A 新闻业是一种独立的职业,媒体中立的立场、客观报道是保障新闻对的切实措施。在报道争议问题时,媒体要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

B 媒体是一种公共信托,是大众的信托人,要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除考虑公共福利外,不受其他限制。

C 媒体要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要以客观性来确立自己的专业标准。要供给事实,述说真相,撇开个人好恶。

D 对读者忠实,是一切媒体名副其实的基础。不做不公不义之事。新闻报道不仅要追求真,还要弘扬善。

价值:它要求媒体积极发挥信息和监督功能,承担起“守望者”的角色。

推动贯彻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全面与平衡原则,引导记者反映社会真相。

虽然现在没有完全不受控制的媒体,也不能再大是大非面前站在“第三方”立场,但新闻专业主义可以帮助媒体提高认识,警惕被邪恶力量利用。

12、记者和媒体在哪里问题上需要经常自律

新闻自律作为记者和媒体对报道行为的自我约束,是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手段,产生的效

果取决于记者良心的强弱。新闻自律指向的是不道德和非法的新闻传播行为,促进报道活动

按照伦理准则进行,包括记者在媒体内部的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和媒体上对失范行为的检讨。

记者与媒体自律大概包括六点:1反省崇高职业精神的丧失2反省歪曲事实,向受众撒谎

3反省亵渎真理,践踏正义的行为4反省投机钻营,谋取私利5反省向大众隐瞒、封锁消

息6反省媒介的低俗倾向。

第十章

1、媒体审判: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于公正判决。所以将这种凌

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新闻称为“媒体审判”。

2、我国的媒体审判PAGE359:

媒体审判一语出自美国,是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判决。在我国,媒体审判是在案件判决钱,新闻媒体抢先对涉案人员坐车有罪或者无罪结论的报道,或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媒体审判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规定。在民事案件结案之前抢先做出倾向于一方的报道则违反《民事诉讼法》确认的诉讼当事人的平等原则。

但如果司法机关贪脏枉法,执法不公,媒体审判是必要的,正义的,是媒体履行舆论监督的责任。此时,媒体只能揭露犯罪的贪赃枉法的事实,不能自行作出罪与非罪的判决。在报道中引用法学或法律权威人士的话提出罪和非罪的结论,则是允许的。

3、新闻暗访:又称隐形采访,是隐瞒记者身份,通过偷拍偷录或默记的方式进行的采访。实际上是一种暗

查私访,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一种特殊手段。

无论记者以怎样的身份接触采访对象、介入新闻事件,都是为了获得真实的新闻材料,暗访时获得犯罪新闻和新闻监督材料的重要途径。

4、新闻报道的法律禁忌内容有哪些PAGE 356~366

在司法报道的法律限制上应做到1司法报道的基本原则2防止媒体审判。

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有受到了法律的限制包括:1新闻报道不得畏寒国家安全,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2新闻报道不准鼓吹民族,种族和宗教分裂和仇恨,不能煽动违背人民愿望的暴力行为,不能破坏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3新闻报道不得泄露国家机密,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机密4禁止新闻报道侮辱、诽谤、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另外,在新闻转载的法律限制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5、新闻暗访的特点、类型、法律约束PAGE374

根据采访内容和对象的不同。

类型:微服私访——不暴露身份,掌握材料后据实发表在媒体上

明察暗访——以明察为主,暗访为辅,采访材料要和采访对象见面后再报道

时明时暗——不断更换记者,获取全面事实向有关方面介绍采访结果,共同研究如何报道在进行暗访时,记者不能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A 应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不可再采访中侵犯被采访人的人格,甚至引诱他人犯罪或者以身试法。不能

“参与”犯罪。

B 只是在暗处观察,不允许推动实践的发展,导演他人犯罪。例如国家机密的泄露。

C 不允许滥用司法手段,如勘验、搜查、讯问、拘传、监视居住等。

6、报道特许权有哪些,怎样运用

报道权:

转载权:新闻媒体有权转载其他媒体所发表的新闻,转载媒体没有必要亲自采访、核实事实。

评论权:新闻媒体有权对涉及国家机关的衣服很强的国家政策、国家行为、社会事件而触犯法律的事件进行评论。即使发表的评论观点有失颇、错误,都不应当承担侵害名誉权的法律责任。

除此之外,司法部门允许记者对大量按键庭审进行公开报道。

7、从世界范围来看,实行新闻法治的两种方式PAGE 351

实行新闻法治的主要有2种方式:1新闻或评论还没有发表就判定其违法而取缔其传播的权利,称为“预防制”这种主观认定的方式,是专制法律的普遍行径。2目前绝大多数国家是实行“追惩制”,即对报刊的发行、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发表实行登记制和许可制,事先不做任何限制,只有当传播内容侵犯了某个客体的权益,产生违法后果,才实施依法制裁,乘客明显与宪法和法律地处的新闻和评论能够预先判定其违法外,大部分新闻或者评论遭到了事先限制都不是法治手段,而是言论专制的倾向。

8、两种新闻法治的内容和特征

(1)民主的新闻法治,其特征是在民主制度下,政府以法治保障人民的思想言论自由,新闻出版的自由。(2)专制的新闻法治,在专制制度下,以所谓的法治实行专制统治,限制人民的思想、言论自由,限制新闻出版自由,以言治罪。

新闻学基础知识(精品)

新闻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目前,我国有五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的分类标准有好多。 新闻种类较多,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真、实、强、短、快、活。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评论消息。 2、以新闻发生地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3、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时间的报道)。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关系到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5、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6、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7、按照新闻的传播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三、新闻的特点 新闻要求及时性、真实性。具体: 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和其他叙事性文体是一致的。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要包含六要素,即“5W+H”:谁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读: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 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内容如下: 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

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 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本质: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一)子虚乌有二)合理想象三)以偏概全四)猎奇传讹五)导演摆布六)添枝加叶七)商业炒作 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A、接近“起点源”法,尽量接近“起点消息源”,坚持不做实地采访、不到事发现场不写新闻,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最可靠的方法。 B、全面采访法,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这是实践检验了的、新闻采访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1. 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 从内容看新闻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 3.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原则是:1)报刊独立自 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4.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1)对每日的事件给以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至于能显 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关系之中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5.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 是w,故也称“五个w”。 6.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 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7.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 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8. 宣传与新闻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具体区别1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 宣传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2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一定的观念并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是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3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需要新,宣传需要不断地重复4 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9. 新闻媒介对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构成了一种天然,密切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新闻媒介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0. 媒体融合: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1. 报纸定义及特点: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特点:1)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5)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6) 不 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12. 广播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 迅速及时, 时效性强;2) 无远弗届,渗透性强;3)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 一瞬即过,不易保存;5)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13. 电视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 现场 感2) 亲切感;3) 简洁明了;4)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5)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14.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共性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 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1) 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2) 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历史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基础知识大全

基础知识 (1)新闻的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A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B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C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D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E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2坚持党性原则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四是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五是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3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内部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遵守宣传纪律的统一。党对新闻带来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 (3)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奋发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鼓舞和启迪人们,还要注意处理好与批语报道的联系。 (4)舆论导向:1含义舆论导向指的是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确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访法论的重要内容,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5)舆论监督的实质:1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社会五种功能:一是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二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调节功能,三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四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五是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如何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一是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会计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二是会计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三是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四是舆论监督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五是会计监督既然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要在党委领导下有序地进行。 (6)政治家办报办台:1957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一是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二是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三是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四是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五是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3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

最新整理《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 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新闻学概论 考试重点(背诵版)

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新闻的定义: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基本特征: 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5、真实准确的含义: 1、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 2、指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是客气。 3、指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该客观全面、符合实际。 6、内容新鲜: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则是新闻的天性。 7、传播公开: 新闻不同于内部情况和机密情报,也不同于私人信函,它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这是新闻固有的特性。 8、新闻真实性原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①、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 ②、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③、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④、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应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①、倾向性: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1)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3)新闻价值的新鲜性: 1、是指事实在时间上的“新近”。 2、是指事实在内容上的“新鲜”。 4)新闻事实向新闻文本转换的步骤(新闻价值的呈现): 1、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 3、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5)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等。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老易重点版

新闻——老易重点提到的内容 待定——待定还要问的内容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新闻学的内容构成: 历史新闻学,研究新闻活动历史,为理论研究和新闻工作提供历史材料和历史借鉴 理论新闻学(狭义新闻学),研究新闻活动一般规律,为新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应用新闻学(包括新闻业务和媒介经营与管理) 研究新闻工作和媒介机构经营管理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 二、新闻活动的起源:关于新闻的起源,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观点。 历史唯物论认为: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 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 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求; 唯心论的代表观点是“群居说”与“好奇说”。 群居说认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产生了群居,而群居又必须相互沟通与交流。 好奇说认为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注,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推动着新闻欲。 (两者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科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新闻的分类 以新闻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一般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一般分为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 闻。 以新闻与受众的关系分,可分为硬新闻、软新闻。 四、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五、信息的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2、可利用性:扩充+压缩 3、组合性指信息的组合形式,特别是以从未有的方式进行创新组合,再生信息,体现了信息的可发性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角度越多,信息的价值越大,全方位的认同越难 5、相对性信息效用随时间递减,体现了相对真理和相对正确性 待定六、新闻媒介的特点(P95) 七、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党报的党性原则是贯穿于他们新闻宣传思想的一条红线。明确地、正式地提出党报党性原则的是列宁。列宁在强调党报党性原则的同时提出了党内“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著名原则。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答案

。 新闻学基础考试试题 姓名:年级: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 A. 中国新闻学会 B.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 D.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 2.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两大天职的是() A. 陈独秀 B.邵飘萍 C.徐宝璜 D.梁启超 3.理论新闻学属于新闻学学科体系的() A. 应用学科 B.基础学科.综合学科 D.交叉学科 4.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的() A.文化教育 B.信息交往 C.政治宣传 D.商品交换 5.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A. 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B.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C.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D.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6.与文学相比,新闻的主要特征在于() A. 讲究报道真实 B.坚持为人民服务 C.坚持为社会服务 D.注重反映群众生活 7.新闻价值要素中“接近性”的全面含义指的是() A. 地理和心理的接近 B.心理和利益的接近 C.利益和地理的接近 D.地理、利益和心理的接近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指的是()A. 趣味性 B.接近性 C.重要性 D.显著性 9.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 A. 新闻需求的程度 B.信息需求的程度 C.文化需求的程度 D.社会需求的程度 10.甘惜分教授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A. 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B.新闻—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D.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11.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 A. 传播新闻信息 B.开展政治宣传 C.提供社会服务 D.进行舆论监督 12.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 A. 政治民主 B.经济发达 C.文化繁荣 D.技术进步 13.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新闻事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 奴隶主义阶段—封建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B.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国家控制阶段—社会责任阶段 C.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责任阶段 D.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社会主义阶段 14.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决定于() A. 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形态 C.技术进步程度 D.文化繁荣程度 15.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 A. 通过理论宣传进行思想教育 B.通过刊播广告促进经济发展 C.通过新闻报道进行知识传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