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怎样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怎样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怎样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怎样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朋友出差了,最牵挂她的,当然是那个超级黏妈妈的宝贝儿子。

第一天,小家伙主动要求来我们家打发时光,把自己投入到熊壮壮的新玩具中。第二天,我们到他家去,在他面前谁都不敢提“妈妈”两字。看到妈妈的一件衣服,他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说给我们听:“妈妈没衣服穿怎么办呀?”天黑了,他又说:“天黑了,妈妈看不见路了。”

而我,感动得快要和他一起哭了!

在那颗小小的心里,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妈妈。可是,他已经在努力地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用大哭大闹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想念,以及自己内心深处那一份难言的不安。

与母亲分离,是许多孩子都难以承受的。和成人一样,孩子也会有许多负面情绪,比如被小伙伴欺负、受委屈、害怕黑夜等。

当孩子明显表现出这些负面情绪时,父母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安慰、劝导、解释等,可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其实,安抚的最重要功能,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真的体会他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这样他才会接受安抚。

提供发泄的渠道

没有哪个父母喜欢孩子哭,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不许哭了!”“哭够了没有?” 其实,一个人在适当的情况下流出眼泪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本是无可厚非的。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说法,就是“往死里哭”。为了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上个把钟头很平常。而大人对待我的办法,往往先是哄,然后是骂,最后就是不理不睬了。他们说:“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其实,我每一次都不是因为哭累了才停的,他们永远都不了解我在整个哭泣过程中的感受。一开始我是真的很难受,所以哇哇大哭;后来发现大人的话根本解决不了我内心的痛苦,我就变成了悲啼;再后来,无人问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会觉得自己很下不来台,所以接着抽泣。我的心里觉得很堵,而哭着哭着、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慢慢就感觉轻松一些,不那么堵了,好像把什么东西释放出来了。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自然就会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后,这种感觉也是有的。哭,就是一种发泄的渠道。

当孩子痛哭不止的时候,只要父母简单地用慈爱的声调说:“你的眼眶很红啊”或“你要哭一场才会舒服点吗”,孩子的眼泪可能立刻就夺眶而出。哭过之后,也许你也不用细究缘由,孩子的心灵就已经经过一个净化的过程,而且与父母的关更加亲密起来。

一看见孩子闹情绪,有些父母就感到烦躁不安,其实孩子愿意在父母面前表达内心的感受,正表示他对家庭存有一定的信心和安全感。所以,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并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绪。如果可以的话,尽管让孩子有些时间来发发脾气,等他的脾气安静下来之后,再慢慢了解情况和教导他如何处理不快的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偶然发一两次脾气、哭一场对精神健康是有益的。

提供安静的机会

有些时候,孩子会把一些不快埋藏在心里,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那种小心思也是很微妙的。比如我们开头所说的那个小男孩,就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熊壮壮也会这样,如果我出差或哪天晚上回来得很晚,他一定表现得特别乖,比我在家时省心多了。就算把他一个人放在爷爷奶奶家4个星期,他也每天都是超级乖宝,让爷爷奶奶更加疼爱,还一个劲儿地对我说:“你看他没事儿吧?高高兴兴的,有什么不放心的?”

但是,我却能感觉到他的内心和表现并不一致。4个星期后我去接他,胳膊刚在车窗露出来,他就断定:“那是妈妈!”一见面,他并没有如我想象中的那样扑过来,反倒有一点矜持。奶奶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不回北京了?”他才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哭得全家老少心里发毛,我却笑道:“好了,这口气终于发出来了。”

当孩子表现得异常平静时,善解人意的父母可能从孩子的一声不响中嗅觉到空气中的沉闷气息,那平静的内里可能隐藏着惊涛骇浪。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面对闷闷不乐的孩子,这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其实不用马上去问个究竟,应该让孩子有一些独处时间,当他独自闷了半天,你再去问他,他不向你倾诉才怪呢!相比在他还未准备好时去问他,这样的效果不是事半功倍吗?

提供实际的帮助

孩子肯定会有挫折感,因为他们的能力总是有限,而想要尝试的事情又太多。探索本身是件好事,但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失败体验就不好了。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因为做不好一件事而气急败坏。有一天下着小雨,我看到路上有母女俩在争执。小女孩有3岁左右,非要自己打伞,却怎么也打不好,那把伞对于她来说还是比较沉的。伞东倒西歪,雨却越下越大,妈妈能不着急吗?

于是,妈妈坚决要把伞夺过来,小女孩当然不干,拼命地叫:“我要自己打!我要自己打!”

“你打不好,一会儿我们就全都淋湿了!”

“我打得好!”小女孩还是嘴硬,努力地想把伞打好证明给妈妈看,可她越使劲,伞越是不听话,于是她开始大哭起来。

妈妈软了下来:“来,妈妈给你打着。”

小女孩的理由也很充分:“你太高了!我打不着!”

妈妈可能没想到女儿会说出这么有理的话,停了一会儿,她对女儿说:“你握到伞杆中间试一试。”小女孩将信将疑地试了试,妈妈在一旁帮助她,果然,伞稳当了许多,小女孩也不哭了。

在孩子遇到挫折、情绪十分低落时,父母千万别说:“真没用,动不动就流泪。”也不要说“做不好就别做了”之类的话,这些话对于孩子当时所遭受的挫折毫无帮助,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因为他从父母那里都得不到同情和理解。提供适时恰当的帮助才是最实用的,即便孩子拒绝大人的帮助也没关系,那说明他还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提供聆听的耳朵

孩子是最不懂得掩饰情绪的人,特别是在快乐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喋喋不休地向你述说愉快的理由和感受。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如果熊壮壮哪件事做得非常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周末又跟爸爸妈妈去了什么新鲜的地方,那么他一定要向班里4个老师都“禀告”一遍,一个都不能落下。

熊壮壮在家里也是这样,一件事反反复复说八遍,说得你都能原封不动地复述出来,但只要他没尽兴,就还会没完没了地说下去,而且要求你必须每一次都有同样热烈的回应。他爸爸甚至开始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太唠叨了?男孩子这样可不好。可是我每次都会耐着性子听完儿子的“唠叨”。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重复述说一件小事没什么意思,其实,我们更应珍惜这些聆听的机会,不妨先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是与孩子分享其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聆听态度,包括诚恳、开放、接纳、热情和非批判性的心境。在感受到我们的这些态度之后,孩子才会乐意向我们表达心声。然后用我们的眼神、表情或手势,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的话很感兴趣,于是他会继续跟我们说话。

为了更进一步表明我们在非常认真地聆听者,我们还可以说“让妈妈把你刚才说的重复一遍,你看我说的对不对”“你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等,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还会使他深深感受到我们的真挚。

女儿喜欢当第四名

小孩子都喜欢比赛,吃饭要比赛、跑步要比赛、画图要比赛、穿衣服要比赛,连上厕所都要比赛,好像想不出还有什么不能比的。而一说到要比赛,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展现旺盛的斗志,因为大家都想赢,都想拿第一名。不过,我家小女恰巧相反,每次比赛,她最希望得到第四名。

考试第一名,成就未必第一

是的,你没有听错,我女儿只想当第四名。就算只有4个人比赛,她拿了第四名也乐在其中。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这么喜欢当第四名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她特别喜爱4这个数字吧!

我曾经一度以为,女儿根本不清楚第四名的意义,但是我错了,她非常了解第一名与第四名之间的不同,但她就是爱第四名。如果听到自己的孩子只爱第四而不爱第一,估计很多父母可能都会当场昏倒,可是我却十分欣赏女儿这种对于第四名的坚持。

从小到大,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凡事都要争取第一名,因为这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尤其是攸关分数与成绩的各种大小考试,最好都考100分,最好都拿第一名,因为100分、第一名代表比别人更优秀,在激烈的竞争中,第一名也表示着超强的竞争力,日后进入社会,必然能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当我在学校考试得第一名时,爸爸妈妈确实都很开心,夸赞我最棒,渐渐地,如果不拿第一名,我自己反而觉得不习惯,偶尔有一两次以一两分之差拱手让出第一名宝座时,我便感到万分沮丧,甚至还因此而嚎啕大哭过。不过,我慢慢发现,人不可能永远都拿第一名,在小学五年级之后,我就很少再拿过第一名,考试也不一定拿满分,但我并未因此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事实也证明,我现在的成就,并不比当年那些在学校拿第一名的人要差。

父母多鼓励,比拿第一更重要

我之所以没有第一名的迷思,多亏了我的父母。在我拿第一名时,他们给我鼓励,后来我没拿第一名,他们还是给我很大的鼓励。到现在我都记得,父亲曾经告诉我,书是为了自己念的,分数也许代表你够不够努力,但有没有真正努力过,只有自己最清楚。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对老师授课或书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并不代表优秀或差劲。

所以,能拿第一名固然高兴,但没拿第一名也不必灰心,只要尽了全力就好。我父亲常说:凡事尽心尽力,但求无愧于心!这12个字,一直是我对待任何比赛或竞争结果的态度,而我也会把这句话再转送给我的一对儿女。

给孩子太多“要拿第一名”的压力,有时反而会让他们生出输不起的心理。我有个朋友,有一次让他的2个儿女比赛画图,画完了,夫妻俩都觉得弟弟比姐姐画得好,所以让弟弟得第一名,没想到姐姐大受挫折,哭着跑进房间反锁房门,很长时间都不肯出来,就因为输给弟弟、不是第一名让她感到很受伤。

为了拿到第一名,如果孩子学会不计任何代价、不惜任何手段,那绝对不是好事。如果作弊拿到第一名,这种第一名还不如没有。太过重视第一名,造成孩子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等到有一天孩子遇上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而遭遇失败时,所受的心理挫折可能更大、更严重,还可能影响自信心,从此怀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

输赢平常心,全力以赴就是第一

当然,我并不认为拿第一名不重要,或是希望大家都不要去教育孩子努力争取第一名,我只是希望,身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引导或帮助孩子以平常心看待所有比赛或考试等竞争行为的输赢,让他们认识到,不拿第一名并非代表没有荣誉心,全力以赴才是最重要的,而最终结果呢,则不是非要拿第一不可。只要认真努力过,那就是父母眼中的第一名,毕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所以,我常告诉2个孩子,能拿第一名当然很好,但也会有拿不到第一名的时候,这次没有第一名不用难过,下次再加油就好。总之,我希望孩子诚实拿第一名、爱心拿第一名、礼貌拿第一名、品格修养第一名、道德勇气第一名、团结合群第一名,却不会太在乎学科成绩上那些第一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