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能力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能力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能力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能力检测

§3.1能力检测

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

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集聚可获取规模效益,因此工业不宜分散

B.许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是先建基础设施后吸引投资者建厂

C.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内

D.绝大多数产品全部加工过程都是在一个工厂里完成的

2.硫酸厂布局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是属于( )

A.提供原材料的协作, B.提供零部件的协作

C.提供加工服务的协作 D.副产品再加工的协作

3.不是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的工业城市是( )

A.大庆 B.鞍山 C.马鞍山 D.南京

4.钢铁企业在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区位指向变化,按时间先后顺序为( )

A.港口区位一煤炭区位一铁矿区位 B.煤炭区位一港口区位一铁矿区位

C.煤炭区位一铁矿区位一港口区位 D.煤炭区位一市场区位一港口区位

5.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而不是将工厂设立于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

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的体现

B.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部件

C.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

D.使不同零部件生产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

6.右图的错误选项是()

A.发电厂的燃料中有炼油厂的废气

B.该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水资源的消耗增加

D.该模式既有利可图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7.某跨国公司专为黑种人配方而生产的化妆品,

下列国家中最可能有销售市场的是( )

A.印度 B.俄罗斯

C.日本 D.沙特阿拉伯

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 )

A.劳动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B.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C.传统工业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集聚区 D.新兴工业小批量生产的工业新区

9.深圳作为一个边陲小镇,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一跃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特区城市,我国将其设为特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众多的华侨后裔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10.下列产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蔬菜生产 B.石油开采 C.雨伞销售 D.地质灾害保险

11.有关现代物流过程中的商贸联系中,供应链正确的是( )

A.采购一运输一仓储一包装一配送 B.采购一包装一运输一仓储一配送

C.采购一仓储一包装一运输一配送 D.配送一采购一运输一包装一仓储

12.下列有关国际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日益缩小

B.国际贸易和金融不断发展,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C.国际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国际贸易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过程中产生的

13.关于商贸联系说法正确的有()

A.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在区际间的流动十分活跃

B.区域专业化将削弱区际的商贸联系

C.现代物流业主要服务于国际贸易

D.目前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贸易联系比区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

14.在香港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等多种工厂,这些工厂之间( )

A.存在着紧密的生产联系 B.基本上没有生产联系

C.不存在空间联系 D.存在着密切的技术协作联系

15.右图中的漫画表明发展中国家( )

①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主要是

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②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重要根源③发展中国家

依然受到发达国家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剥削④

开展国际贸易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16.1999年11月15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加快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 )

①促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尽快形成,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更

好地保护民族工业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③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拓宽利用外资的

渠道和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④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形成优势互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某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该地区应优先发展(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3.2能力检测

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

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右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参考此图回答l~4题。

1.处于阶段Ⅲ农业的显著特征是( )

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

2.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

( )

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3.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

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 D.大量使用农药4.一般来说,农业逐步走向专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充足 B.大城市众多 C.商品经济发达 D.气候条件多样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5~7题。

5.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6.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

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原因主要有( )

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 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

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量偏多 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

9.将农业的投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力 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力、土地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D.种子、降水、劳动力、土地、资本

10.读下面四幅岛屿图,据图判断,气候特点适宜畜牧业发展,且乳畜产品商品率极高的是()

11.美国东南部地区的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栽培技术 C.交通条件的改善 D.气候条件优越

1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②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③热带

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④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现在,上海市郊农业已经形成了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为主的小宗经济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14.密集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

①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②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③主要用扩大耕地

面积的办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④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下列计划发展种植业的地区中,要着眼于改造水分条件的是( )

A.沿海滩涂 B.宁夏平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6.我国的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为了发展对外贸易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其中农作物应多种植( )

A.水稻、甘蔗 B.棉花、油菜 C.茶树、胡椒 D.花卉、蔬菜、水果

§3.3能力检测

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下图为某企业集团可能建厂的地点与产品成本分析表。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该集团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厂,从经济效益看,最好建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如果该企业集团吸引了外商投资,在乙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①时装公司②软件开发公司③有色金属冶炼厂④移动通信器材厂

⑤普通制鞋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右图为北京市主要工业区布局示意图。图中数字分别表示城区和四个主要工业区,回答

3-4题。

3.④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影响其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能源产地

C.接近消费市场 D.接近高科技人才集中区

4.为保护和改善首都的城市环境,当前在城市布局方面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城区范围 B.所有工业迁出市区

C.在远郊区发展卫星城 D.缩小城区绿地改建住宅

右图表示某国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d两国为发展中国家,b、c两国为发达国家。回答5-8题。

5.在Ⅰ阶段,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

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技术

6.在Ⅱ阶段,该公司考虑其厂址布局的

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技术

7.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

司在Ⅱ阶段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最主

要优势是( )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8.该公司在Ⅱ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了( )

A.知识垄断 B.劳务输出 C.原料输出 D.商品输出

9.读图,X工业区比Y工业区在哪方面较为优越( )

①X地的地价较低②X地的交通运输较方便

③X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较轻微④X地有较多

劳工供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指该地区能够提供的用于

发展工业的条件,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

要区位因素不同,据此回答10-11题。

10.影响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

区、上海工业中心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A.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B.接近广大的消费市场

C.廉价的水运条件

D.良好的农业经济基础

11.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

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12.读下面四幅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判断下面工厂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右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13-14题。

13.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

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C.纺织工业

B.化学工业 D.电子工业

14.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

A.原料产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产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15.影响高技术工业区位的主要条件是( )

①能源和资源②劳动力价格③现代化交通④知识和技术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聚集效应”,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劳动力因素 B.环境因素 C.社会协作因素 D.技术因素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B.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C.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D.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

18.从投人一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哪些宜靠近钢铁厂( )

①汽车厂②食品厂③化纤厂④造船厂⑤机床厂⑥电视机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4能力检测

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城市与其沿河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两岸常分布着许多城市,越向上游越密集

B.城市临河分布只是考虑到有便捷的水运条件

C.河流发源地是沿河城市区位类型之一

D.许多古代城市可以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军事防卫

2.在河口位置形成的城市有( )

A.上海、纽约 B.天津、东京 C.广州、巴黎 D.北京、悉尼

3.在河流的交汇处建设的城市有( )

A.重庆、武汉 B.南京、伦敦 C.广州、巴黎 D.上海、雅典

4.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绝大部分位于(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高寒地区 D.半湿润、湿润地区

5.下列城市中,可以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

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B.大庆、东营、玉门、塔中

C.鞍山、宝鸡、包头、白云鄂博 D.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

6.影响重庆市、武汉市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气候冬暖夏凉

C.土壤肥沃 D.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

7.下列城市位于京广线上并且其兴衰与京广线有关的是( )

A.石家庄、郑州、株洲 B.石家庄、郑州、宝鸡

C.郑州、株洲、宝鸡 D.阜阳、株洲、武汉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

B.有些因素如交通、宗教等对现代城市区位影响已经很弱

C.有些因素如自然资源、军事等始终对城市区位影响巨大

D.日本的筑波城其区位的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

9.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商业中心即城市②商业中心既指商业城市,也包括城市内的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③城市中商业中心的数量、规模大小,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④商业中心的兴起

与发展是国家政策调控的结果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关于城市内商业中心组织形式或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商业街和商业小区②历史上形成的商业中心区位,是在

人们有意识的规划下发展形成的③城市的几何中心处,是商业中心的最佳区位④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是近年来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新趋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⑦④

11.下列属于城市内商业街的有( )

①上海的南京路②北京的王府井大街③城市内的小食一条街④居住小区内的农

贸市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2.有关商业网点形成的正确叙述是( )

①寺庙、教堂、居民密集点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②自然条件的

差异导致商品种类的地区差异,从而形成了地区间的商品流通,以及商业网点③随着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使原来没有商业网点的地区会产生新的网点④商业网点的形成发展以自然环境为前提,并受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制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近年来,哈尔滨市开设了许多鲜花专卖店,促使鲜花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是( )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②便捷的交通③盆花栽种气候条件差④市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上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河运、海运方便

B.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

C.上海的商业网点与商品生产地、销售地的距离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D.上海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15.下列地区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宜采用流动形式的是( )

①北京海淀区②华北平原③沂蒙山区④西北牧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是一条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读图分析回答16~17题。

16.商店和住宅位于()

A.D区和A、C区 B.A区和B、C区 C.C区和A、E区 D.B区和E、D区17.图中B、C、D、E功能区类型分别是()

A.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综合题

1.右图是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中阴影表示草

原牧场,回答以下问题。

(1)该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

(2)阿根廷的新鲜牛肉可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

是人类发明了,其反映了

的改善和、

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请写出牛肉从阿根廷到西欧市场上物流供应链的主要环节。

。2.读右面两幅图,判断回答:

(1)图中农业区A为 (国家)

平原,B是 (国家)

草原。

(2)A区的农业生产属于农业,

B区的农业地域类是型。

(3)A、B两区自然条件的相同点是:

(4)A区的经营方式以为主,B区的经营方式以为主。3.下左图是我国主要商业城市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展示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大型商业中心城市大多分布在、

或沿线。其中南方商业中心多沿,北方商业中心多靠

分布。

(2)全国规模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在图中标注出其名称。该城市商业发展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3)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商业中心城市很少,主要原因有

A B

4.读右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A表示地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图B表示地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

⑵填写下表,比较A、B两图商业网点的异同。

(3) 图B地区商业网点的形式宜采用()

A.商业街 B.商业小区 C.大篷车 D.货郎担

(4) 等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和推广,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不必走出家门的一种新购物方式是。5.右图是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城市名为,其优势区位是

(2)该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了南方城市的一般规律是

,在我国与A城市区位类型一致

的还有长江沿岸的、

等城市。

⑶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沿河城市除分

布在河流的汇合处外,还常分布在河流的、

和。

6.下左图是株洲市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名称:①线、②线、③线。

(2)早期该市城市规模的特点是:,城市区位的特点是。

(3)现代株洲城市的规模和区位发生的变化是、

,产生变化的原因是。

7.上右图为“某城市规划图”,拟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建设自来水厂、服装厂、钢铁厂和印染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来水厂应建在处,理由是。

(2)服装厂应建在处,理由是。

(3)钢铁厂应建在处,理由是。

(4)印染厂应建在处,理由是。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西北和等地区也有分布。

(2)乙图黑色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该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为世界第一。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经营,种植的作物中均有。

(4)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9.读“亚洲水稻分布图”(甲图)和“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乙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

的地区是东亚、

和的季风区。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小农经营;;

(3)试分析①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4)制约②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参考答案

§3.1

1—5 BDDCD 6—10 CABAB 11—15 ABABC 16—17 CD

§3.2

1—5 BCDCC 6—10 CDCAA 11—15 CCCDB 16 D

§3.3

1—5 DBDCA 6—10 CAAAC 11—15 CCACC 16—18 CCC

§3.4

1—5 DAADD 6—10 DAABC 11—15 BABCC 16—17 CA

综合题:

1.⑴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⑵海上冷冻船;交通运输条件;保鲜、冷藏技术;

⑶采购→冷冻船运输→冷库储藏→包装→配送

2.⑴中国;东北;阿根廷;潘帕斯;

⑵商品谷物;大牧场放牧业;

⑶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⑷国营农场;家庭经营;

3.⑴沿海;沿江;铁路;河流;铁路;

⑵上海;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本身是最大的商品中心和消费中心;

⑶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

4.⑴山区;平原;

⑵沿河流和公路分布小粮食、棉花等农产品

沿公路分布大林、牧产品

⑶ AB

⑷电子计算机;网上购物;

5.⑴重庆;位于两河交汇处,水运优势明显;

⑵沿河设城;宜宾;武汉(或涪陵;攀枝花);

⑶河运;河流;起点或终点;过河点;入海口;

6.⑴京广;湘黔;浙赣;

⑵规模很小;沿河设城;

⑶规模变大,由沿河设城转为沿铁路枢纽设城;铁路的兴建;

7.⑴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⑵④城镇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广阔市场;

⑶②近铁矿,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⑷③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区水源;

8.⑴商品谷物农业;东北;

⑵混合农业;羊毛;

⑶家庭;小麦;

⑷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9.⑴东南亚;南亚;

⑵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力

丰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单产高;

⑷水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工厂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甘蔗制糖厂 B.家具厂 C.服装加工厂 D.面包厂 2.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化 工 厂公 路河 流 及 流 向D A B C 居 民 区 3.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原因是 A.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政策的影响 C.煤炭丰富 D.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4.关于工业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B.绝大多数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 C.甜菜制糖厂与钢铁厂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D.有些工厂为了共同利用资金、技术形成空间联系 5.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C.降低运输费用 D.增大能源消耗 6.下列哪些城市由于工业地域扩展而形成 A.天津 B.成都 C.马鞍山 D.济南 7.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应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纤厂 B.机床厂 C.石油厂 D.食品厂 8.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9.新兴工业区是在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的同时出现的,它首先形成于 A.传统工业集中的大城市 B.传统工业相对较少的小城市

C.乡村地区 D.发展中国家 10.下列工业部门属高技术工业的是 A.电子工业、化学工业 B.半导体工业、核工业 C.遗传工程、汽车工业 D.航天工业、造船工业 11.旧金山附近的“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新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 件是 A.科技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 12.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A.就近获得从国外港口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洋 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口的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13.“硅谷”的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克萨斯,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这是因为 ①新厂址地理位置更安全②新厂址交通更便捷③“硅谷”的土地被使用殆尽④“硅谷”的劳动力价格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4.炼钢厂与轧钢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A.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B.信息联系 C.生产上的投入一产出联系D.非物质联系 15.“第三意大利”分布在A.意大利北部 B.意大利东北部和南部 C.意大利南部D.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16~17题。 16.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A.原料地 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若考虑经济效益,在布局上选择下图中哪一点最适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4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3.C 4.A 2014年2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9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5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 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5.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8.GIS的全称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球卫星导航9.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1~3题。 1.A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 A.北美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 D.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2.影响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 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3.C区域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新增人口过多 B.老年人口过多 C.劳动力素质低 D.劳动力过剩 下图为“印度东部沿海某城市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题。

) 4.若该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其最佳区位是( .④D.② B C.③.① A )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5(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A - 2 -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6.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7~8题。 7.图中a、b、c、d、e五区域中,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a、b B.c、d C.d、e D.b、e 8.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最突出优势是( ) A.这里的各个环节大都由机器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 D.科技发达,政府投入较多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面9~10题。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完成20~21题。 .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9 - 3 - .科技水平.原材料.劳动力 C D A.市场 B .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10 .原材料 B.市场 C.科技水平 DA.劳动力 题。读下图,回答11~12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可变性;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1、开发早期:技术水平低。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发展时期 (1)技术水平: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2)克服限制条件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三角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三角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产it no万吨)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 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 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 4 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3.C 4.A 2014年2 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 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据此完成5?6题。 5. 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 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D .①④ 6. 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一一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 ------------------------------------------------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一一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一一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 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15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15)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西北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流域新垦区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D.新垦区完全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划分的 2.图中新垦区与行政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点状与面状 B.线状与面状 C.面状与点状 D.点状与岛状 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新垦区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4.在2018年入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球队中,冰岛队是世界杯有史以来人口最少的参赛国,全国人口仅33万人。因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地并存,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在冰岛队小组赛踢平劲旅阿根廷队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推测冰岛男性职业分布的段子。由于劳动力少,足球队员都有兼职。下列职业中,冰岛的从业人员可能较多的是() ①石油开采②观测火山③监测地震 ④椰子采摘⑤地热供暖⑥种植水稻 ⑦饲养骆驼⑧种植天然橡胶⑨医生 ⑩捕捞鳕鱼 A.①③⑥ B.②⑤⑩ C.③④⑦ D.④⑧⑨ 5.为了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27.70°,东经102.08°)位 置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实地考察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②提供灾区的影像③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旱涝灾害 ③土地荒漠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 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 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 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 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第8题。 8.图中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 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初探 2006年9月福建省全面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大部分的学校在地理“必修1”和地理“必修2”两个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地理“必修3”模块的教学。“必修3”的教材编写是在“必修1”和“必修2”基础之上展开的,是对地理环境区域的研究,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重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本文作者在仔细研究地理“必修3”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地理“必修3”的教学策略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3”教材是在“必修1”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选择的道路,是对自然地理原理和人文地理原理的应用研究。在“必修1”和“必修2”模块中虽然也有很多的案例呈现,但在呈现案例的目的、方式和时机上,“必修3”有很大的区别: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中有许多的案例,主要有例说型和例证型两种案例,在呈现的时机上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在地理原理教学之前,起情境导入的效果;也可以安排在地理原理讲述之后,起到印证地理原理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体现为案例安排在地理原理之前或者之后,和地理原理同时出现在教材的章节中。其案例呈现的目的性很明确,主要是为了解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和人文地理原理的理解。而“必修3”的案例呈现方式和目的却有明显的不同,“必修3”教材的各个章节是直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的,是以案例为主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则是隐含在案例中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中提炼出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所以,地理“必修3”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学策略的探究 针对上述“必修3”教材的特点,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其核心应当是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适时铺垫地理基本原理,寻求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地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地理“必修3”完全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地理的基本原理上隐含在案例中的,因此对于刚接触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它是一些案例的大汇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

必修二1-2章练习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2.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 3.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A.人口数量B.育龄妇女比重 C.人口年龄结构D.风俗习惯 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战争没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 5.受产业革命影响产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极低”模式 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据统计,我国西部有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也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6.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更好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 C.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更多改善D.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 7.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拉动农村消费 B.老龄劳动力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农村地区瞻养费用提高,农业投入受牵制 D.有利于促进城市郊区化 8.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是() A.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 B.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 C.增加老年劳动力就业岗位,让他们发挥余热

D.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 9.底座收缩明显的“人口金字塔”图表明() A.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B.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C.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扩大 D.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扩大 10.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 A.俄罗斯、美国B.巴西、古巴 C.意大利、匈牙利D.日本、中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不相同的 B.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都相同 C.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决定了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D.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很多共同之处 12.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13.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14.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 15.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 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列举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和非可再生能源类型 2. 煤炭开发利用易产生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生态破坏 问题如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地面 塌陷、工程性缺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 雨、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措施:生态保护措 施:回填采矿区,保护地表土层和植被,进行复垦和 再种植,营造矿区防护林带,美化矿区环境开展煤矸 石的综合利用,回灌地下水等;污染治理措施:调整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治理三 废) 3. 简单评价山西煤炭的优越开发条件(资源、市场、位 置和交通) 4. 陕西省建设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5. 列举输煤和输电对山西省的利弊(输煤之利:对当地 环境污染小,水资源消耗少;输煤之弊:需要建设铁 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且在运输中会有损耗,成本较 高。输电之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输电之弊: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水资源短缺) 6. 煤炭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资源 优势构建三大产业链) 7.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 3.10)中各种工 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见课本P47页) 8. 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利用方向的自然背景有哪些 方面? 9.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的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水量大,水能丰富) 10.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产生的综合效 益有哪些方面?(见图 3.18,防洪、灌溉、养殖、 发电、航运、旅游等) 11.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基础知识回顾: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6、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7、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8、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9、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 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10、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11、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2、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 13、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丰富的水电结合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发展。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 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 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 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 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 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下图为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以下阶段。认真分析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A曲线表示(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C曲线表示的是( ) A.死亡率 B.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人口增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4.中国人口问题比世界很多国家更复杂,其主要表现是( ) A.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年均净增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 B.文化素质提高,生育率下降 C.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 D.民族众多,计划生育执行难度大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5~6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7.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八达岭长城,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B.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人口有向西部和南部移动的趋势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益无害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益无害 8.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特点和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而且节省人力、财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