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和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理解传统文化的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解析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的

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分辨

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地区的传统

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含义。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设计理念】

1. 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设计案例和角色扮演创设情景、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2. 实施情景教学,统合三维目标

本课设计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进行情景设问、情景讨论,激起学

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

确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而三维目标是相辅相

成的、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交融

在一起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3. 转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本课设计通过自学课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空间,使学生体验了自主之乐,合作之趣,探究之悦,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增强了教学效果。

4. 运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本课设计按照诱思探究理论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式教学法和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感悟生活导入新课】

1. 播放音频《春节童谣》

设计理念:通过对春节年俗的感悟,树立一个对传统文化要继承的理念,并且结合自家的情况知道有的传统文化被传承下来了,有的可能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为下面学习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做好铺垫。

【新课内容】

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分别是:【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堂互动深化理解】、【巩固练习迁

移运用】

壱、自主学习回归生活

第一环节:寻找传统文化(举例)

教师:请说出你所知道的传统文化(大屏幕)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自主回答教师的提问。节日(春节、中秋)、故宫(建筑)、戏曲(京剧)……

第二环节:了解传统文化(含义。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文化的含义:

教师:从时间形成和现在的状态两个方面概括京剧。春节等的特点?

学生:时间形成:很久以前现在的状态:依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教师:归纳传统文化的含义;并展示继承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习近平经常引用古诗词/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李玉刚)

设计意图: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对传统文化必须秉承继承的态度,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找出继承性的四个表现

教师:通过一系列图片(中秋节/狮子楼古建筑/文学/劳资等人的思想),让学生去理解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和生活,进一步记住传统习俗的地位等知识点

教师;设置“连连看”

传统习俗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传统建筑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传统文艺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

式之一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找同学展示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的掌握。

第三环节:认识传统文化(特征)

教师:1.总结上一目并回顾传统文化的含义

播放一段视频(三伏贴),然后说出材料是如何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材料: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

病。

敷贴的膏药如提款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当然,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国也就独此一家吧。

请问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的?

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形成自己的思路,然后分组讨论,并记录展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传统文化的含义为基础,即锻

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指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特征

2.师: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传统文化的特征,教师大屏幕展示;

3.师:结合材料讲解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1)通过新旧二十四孝比较,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这一核心思想不变,但具体做法发生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2)通过“一看就是中国的”/海峡两岸清明都要扫墓祭祖/梁启超的名言来感受鲜明的民族性这一特征。

第四环节:评价传统文化:论传统、谈弃留(正确态度)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不健康的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

粕之分,从而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2.学生:记住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十六字

3.教师:归纳指出,对待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更重要的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注入时

代元素,推动文化发展,这是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4.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二合作探究检查验收

教师:判断正误,并把正确的改正过来

1、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文艺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3、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4、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5、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6. 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7.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三、巩固练习迁移运用

1.通过几个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掌握。

设计理念: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关心社会,学以致用的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