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1.★★★君子①志道②

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

..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

“注释”

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②志道:立志于大道。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④东山:即蒙山。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⑥科:沟坎。

“文言知识”

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登②小③为

④故⑤澜⑥明

⑦容光⑧盈⑨行

2、翻译: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

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鲍叔②曰:?太蚤.。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桓公乃弗救。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

“注释”

①刑:指古代诸侯刑国。②鲍叔:即鲍叔牙。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信任的大臣。

“文言知识”

释?使动?:使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使……?、?让……?;如,上文中?敝晋?的意思为?使晋国衰败?。又如,朱熹的《熟读精思》中?正身体?意为?使身体端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为?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伐②蚤③亡

④敝⑤重⑥利

2、翻译:

①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3、鲍叔劝齐桓公晚救刑国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3.★以身作则,心平气和

父兄有善行①,子弟学之或②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③。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人,不可稍形激切也。

选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注释”

①善行:好的行为;恶行,指的是不好的行为。②或:语气词,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③无庸徒事言词也:不能仅仅是说空话。

“文学常识”

《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效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肖②教③正

④率⑤形⑥激切

2、翻译:

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

3、?以身作则?在文中的指的是(用文中的话回答);告戒作父兄的要。

4、文中告戒人们,君子与小人相处,一定要(用文中的话回答),也就是要君子。

4.★王维宁嗜(shì)酒

仪真①王维宁,善.诗赋,草书②尤精绝。家资.巨万,性豪侈,嗜.酒,每日宴客,续至.者常增数席。人或.劝其后计,王曰:?丈夫在世当用财,岂△为财用!?及.业尽,不能自存,犹好酒不已.。人又劝其耕砚可以自给,曰:?吾学书岂△为口耶??一日,无酒不能耐,出步.江上,见落日射水粼粼,大喜曰:?此中有佳处,龙宫贝阙③,或可乐.吾也。?遂跃入,死焉。

选自(明)曹臣编《舌华录》

“注释”

①仪真:古地名。②草书:是书法艺术一种。草书与其他书体不同,笔画常化断为连,或似断实连,又多参差、错落、钩环盘绕,枯湿杂出。③龙宫贝阙:龙宫的珍奇宫殿。

“文言知识”

说?岂?。在古文中表反问语气的副词,意思为?难道、怎么、哪里?;也表揣测、商量、询问的语气,意为?大概、也许、是否?。如,文中?岂为财用?、?岂为口耶?意为?怎么能被财富所驱使?、?难道是为了糊口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⑤或⑥及⑦已⑧步

⑨乐

2、翻译:

人又劝其耕砚可以自给。

3、本短文中王维宁的性格特点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从他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

5.★★裴(péi)略自赞①

温彦博②为.吏部侍郎△,有选人③裴略被放.,乃自赞于彦博,称解白嘲④。彦博即令.嘲厅前丛竹,略曰:?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令嘲屏墙,略曰:?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曰:?此语似伤博。?略曰:?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博惭.而与.官。

选自(明)曹臣编《舌华录》

“注释”

①自赞:自我推荐。②温彦博:人名。③选人:候补官员。④称解白嘲:声称自己善于嘲讽。

“文学常识”

?吏部侍郎?及其他。古代官职的一种称呼,从隋代开始设六部代替九卿的职权,吏部是六部之一,是掌管官吏的考绩、任免、升降、调动的官员,各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部下设司,各司之长称郎中,副者称员外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为②放③令④凋

⑤遮⑥惭⑦与

2、翻译:

①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

②即扳公肋,何止伤膊!

3、温彦博?惭而与?裴略官职的原因是

6.★白云山岳皆文章

观朱霞①,悟.其明丽

..;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

..,则俯仰间皆.文章

..;观河海,悟其浩瀚

也。对绿竹得其虚心

..;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对黄华②得其晚节

..;对松柏得其本性

选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注释”

①朱霞:美丽灿烂的彩霞。②黄华:飘香的菊花。

“文学常识”

一切景语皆情语。清末民国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人类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给人以无尽的乐趣,也激起人们无限的情感。如上文所述:早晨的太阳光芒四射,人们从灿烂的朝霞中感受到青春的勃勃生机;天上的白云舒卷,又使人感受到奇妙云海的变幻莫测。

“思考与练习”

①悟②明丽③灵奇④浩瀚

⑤皆⑥虚心⑦晚节⑧本性

2、翻译:

①观白云,悟其卷舒。

②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3、?俯仰间皆文章也?实指,本短文告诉我们

7.★★有度(dù)①(节选)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jīng)庄王②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méng)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

“注释”

①有度:指国家更有法度的意思。②荆庄王:即楚庄王

“文学常识”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后来就用?社稷?代称国家。现有成语?宗庙社稷?,出自《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奉②并③氓④启

⑤释⑥私⑦负⑧甚

2、翻译:

①国无常强,无常弱。

②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3、本文着重阐述了的重要性,强调了。

8.★说(shuì)林△上(节选)

管仲、隰(xí)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

..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rǎng)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

“注释”

①管仲:春秋时齐国齐桓公的大臣,曾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隰(xí)朋:春秋时齐桓公的一位有德才的大臣。②孤竹:古代诸侯小国。

“文学常识”

说林: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之典型实例汇聚如林。《说林》所汇集共有七十一则实例,分上下两

据,多采用历史传说或寓言故事,是《韩非子》寓言的一部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从②反③迷惑④行

⑤居⑥阳⑦阴⑧壤⑨圣

2、翻译: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根据短文内容,请写出一个成语,其含义是:。

9.★★知度①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②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③矣;情者不饰.,而事实见△矣。此谓之至.治。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注释”

①知度:要懂得做国君之道。此篇是尹文学派的学说。②故事:是两个词,故:所以;事:事情。③谕:使人知道。

“文言知识”

通假字。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意为聪明。上文?而事实见矣?中的?见?即为?现?,意为显露的意思。又,?无?可写成?亡?;?志?可写成?识?;?背?可写成?倍?;?弼?可写成?拂?;?何?可写成?曷?;?悦?可写成?说?;?叛?可写成?畔?,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明②执③行④省

⑤治⑥说⑦饰⑧至

2、翻译:

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

3、本短文告戒国君要。

10.★★★至乐①(节选)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②无有哉?今奚(xī)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③也;所下.者,贫贱大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声音;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

..也亦愚.哉。

选自(战国)庄周《庄子》

“注释”

①至乐:就是极大的快乐。?至乐?一文,主要是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与人生在世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和死的问题。②活身者:存活身形的方法。③美服好色音声:华丽的服饰、绚丽的色彩、悦耳

“文言知识”

说?奚?。?奚?可作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意思是?什么、哪里或为什么?。如,上文中?奚避奚处??解释为?人们要回避什么又留意什么??。又如,《商君书〃外内》:?奚谓轻法??意思为?为什么轻视法度呢??除此之外,?奚?还可作名词用,一种解释为?奴役、奴仆?,另一种是指东胡种族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a、今奚为.奚据()b、其为.形也亦愚哉()

②就③去④乐⑤恶

⑥厚⑦下⑧苦⑨形

⑩愚

2、翻译:

①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

②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3、读了上文,你认为庄子的至乐是。

11.荀巨伯以德退敌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③败:毁弃。④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文言知识]

释?贼?。?贼?一词多义,从感情色彩来看,均为贬义。它除了解释为?强盗?外,还可解释为?暗杀?(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残忍?(端王为人贼戾)、?敌人?(夷吾与召忽,吾贼也)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值②语③去④一⑤义

2.翻译:

①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②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一郡尽空?的意思是,它在文中的作用

是。

12.颜氏家训

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①;何事.非君,伊、箕之义也②。自春秋以来,家有奔亡,国有吞灭,君臣固.无常分③矣。然而君子之交绝.无恶声,一旦屈膝而事人,岂以存亡而改虑?陈孔章居袁裁书.,则

息⑤之。

选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

①二姓:指改朝换代中的前后两个王朝。因王朝更迭,多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姓氏之间。上文中的伯夷和叔齐为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两人争让王位,。纣王乱,二人奔周,周武王灭商后,两人以归顺周朝为耻,不食周粟,隐居到首阳山,后饿死山中。②伊:即伊尹。曾佐汤灭桀,封为宰相。汤死后,拥立汤的长孙太甲为商王,但太甲暴虐无道。伊把他放逐到桐宫,直到他改邪归正后,才迎回交还了政权。箕:商纣王的叔父。纣王暴虐,箕子进谏不听,又不愿彰君之恶而取悦于民,于是披发装疯为奴。后为周武王陈述了九条治国大法。

③分:名分,职位。④自专:自己作主⑤消息:斟酌

[文化常识]

话说?家??国?。古代汉语中,?家?和?国?不能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国家?一词。奴隶社会中,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俗称?诸侯国?,而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事②固③绝④书⑤目

2.翻译:

①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

②君子之交绝无恶声

3.上文中的?陈孔章?是小说《》中的人物。他思想性格上的最大特点

是。

13.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

..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②.下③.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④.称⑤.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汉·班固《汉书》

[注释]

①伯:通“霸”,诸侯的盟主。②昌:指御史大夫周昌③.下:向下传达。.④意:思想。⑤称:符合⑥行:行为,作为。义:通“仪”,相貌。⑦癃(láng):驼背。

[文言知识]

释?士奚由进!?。文言文中,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经常会前臵,如《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又如《种树郭橐驼传》中,?故不我若也。?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士由奚进!?,即?贤士们从哪里去进仕做官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特②尊显③诣④觉

2.翻译:

②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3.?必身劝?中的?身?的意思是,它和成语中的?身?同义。

14.蔡洪赴洛

蔡洪①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②.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③.,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④.。昔武王伐纣,迁顽民⑤.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蔡洪:晋吴郡人。②幕府:官署衙门③.仄陋:平民陋室④常处:固定的地方。.⑤顽民:刁顽之民。

[文化常识]

话说?清谈与中古辩风?。先秦时代的名家与纵横家开启了中古士人辩论的先河。西晋时代,清谈之风已经大畅于士林,两晋时代纵横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清谈的言语功夫上,他们受名家影响,论辩极具逻辑性。能言善辩是清谈名士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和功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异②盈③璧④邑

2.翻译:

①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②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3.文中蔡洪先,随后又,再。

其咄咄逼人的声势,体现了纵横家的气派。

15.送杨寘序(节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①,细者为羽②.。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③.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④.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宋〃欧阳修《送杨寘序》

[注释]

①宫:是最低音。②羽:是最高音。③.雍雍:鸟和鸣声。④伯奇: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儿子,为父亲所猜忌,投河自尽。.

[文化常识]

话说?序?。?序?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又称赠序,相当于临别赠言的文体。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等。此文便是欧阳修用来给即将远行福建省南平县的杨寘送行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为②至③作④道

①夫琴之为.技小矣

②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3.文中运用修辞,对琴声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其中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风雨夜至?的是??之声,而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③.之相鸣?的是??之声。

16.淳于髡使赵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①之.赵请救兵,赍②.金百斤,车马十驷③.。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④,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⑤.满篝,污邪⑥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

①淳于髡:复姓淳于。②赍(jī):以礼物送人③.驷:驾同一车的四匹马。④禳田者:向天乞求丰收的人。.⑤瓯窭:狭小的高地。⑥污邪:水洼地。

[文言知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当形容词后面跟上宾语时,它就被活用为了动词:意动和使动。意动表示对宾语的认识,可以用?以xx为xx?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可用?认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语译,如:?先生少之乎??的意思是?先生认为少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之②绝③益

2.翻译:

①笑岂有说乎?

②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3.淳于髡向齐威王讲述了一个故事,意在告诉他

17.一举而三役济

祥符①中,禁②火。时丁晋公③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

..皆成巨堑。乃决④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祥符:即大中祥符,宋真宗的年号(1008——1016)。②禁:古时皇帝住的地方为禁中。③丁晋公:名丁渭,北宋大臣。④决:疏通水道。

[文化常识]

话说?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它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1.解释:

①主②不日③毕④实⑤济

2.翻译:

①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

②一举而三役济

3.文中的三役具体指哪三役?

18.东窗事发

桧①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

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桧归,无.何.而死。未几,子熺亦死。王氏设蘸②,方士伏章③,见熺荷铁枷,问:?太师何在??熺曰:?在酆都④。?方士如.其言而往,见桧与万俟卨⑤.俱荷铁枷,倍受诸苦。桧曰:?可烦⑥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选自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注释]

①桧:秦桧。北宋末历任左思谏、御史中丞。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②蘸: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③.伏章:做道场的一种方式。即伏地呈表给上天。④酆都:迷信传说,指阴间。.⑤万俟卨(mòqíxiè):宋朝尚书右仆射,与秦桧勾结共同陷害岳飞。⑥烦:烦劳。

[文化常识]

话说?东窗事发?。原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后喻阴谋败露,或罪案遭揭发,将被惩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谋②决③无何④如

2.翻译:

①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

②可烦⑥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3.?擒虎易,纵虎难?与成语?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两个词,意思相同吗?

19.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②.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③.,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自失。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①争豪:比阔斗富。②舆:马车、轿子。③.扶疏:大树的枝、干四处延伸的样子。

[文言知识]

话说?穷?。?穷?在现代汉语中常作形容词用,可在古代汉语中,却经常被用作动词,如《桃花源记》中,?欲穷其林?的?穷?是?走完、走尽?的意思。文中的?并穷绮丽以饰舆服?同样也作动词用,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许②示③讫④疾⑤悉

2.翻译:

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②如恺许比,甚众。

3.?不足恨?一句正确的翻译是。

(1)不值得痛恨。(2)不值得遗憾。

(3)不足以痛恨。(4)不足以遗憾。

20.南辕北辙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借鉴与启示]

?南辕北辙?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驾②用③数

2.翻译:

①吾御者善。

②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3.?我欲之楚?和?此非楚之路也?中,两个?之?在语法上的区别是。

21.卖蒜老叟①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②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④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清袁枚《子不语正编》

注释:①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②寂然:安静的样子。③纵:放。

④卒:终,结束。

文学常识: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著有《小仓山文集》、《随园诗话》等。袁枚是性灵诗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当时,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

思考与练习:

①精:②至:

③绝:④睨:

⑤良久:⑥负:

2、翻译:

①观者如堵。

②叟能如是乎?

③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22. 副使失物

李士衡①为馆职②,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③礼币赠遗④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④于副使。时船底疏漏⑥,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⑦籍船底,然后实⑧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惶⑨,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李士衡:北宋人。②馆职:唐宋时设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都从文学之士中考选授职,为时人所羡慕。③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④遗:wei赠送。④委:交给,托付。⑥疏漏:有隙缝漏水。

⑦缣(jiān)帛:丝绸。缣:细丝;帛:很薄的绸绢。⑧实:填放。⑨仓惶:匆促慌张。

文学常识: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用笔记形式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类,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和创造,收录了他在科学技术、历史考古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见闻与研究成果,在科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为:②使:③皆:④籍:

⑤覆:⑥悉:⑦暇:⑧既而:

2、翻译:

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

3、对于高丽的礼物,士衡的态度是,而武人的做法是。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

23.惊弓之鸟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末,刘向对其进行了整理编订,仿《国语》体例分国编次,列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共33篇,属国别体杂史。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谓:②引:③下:④有间:

⑤徐:⑥故:

2、翻译:

①然则射可至此乎?

②先生何以知之?

24.买鸭捉免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②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nuo)得他兔否?"

选自苏东坡《艾子杂说》

注释:①鹘:(hu)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②凫:野鸭。

文学常识: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佑二年进士,之后仕途坎坷。善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与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为唐宋八大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猎:②掷:③击:④谓:

2、翻译:

①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②看我这脚手,可能搦(nuo)得他兔否?

3、《买鸭捉兔》的故事告诉我们

25.良狗捕鼠

齐有相①狗者,其邻假②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③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④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选自《吕氏春秋?士容》

注释:

①相:观察,识别。②假:托。③麋:似鹿而体小的一种动物。

④桎:捆绑。

文学常识:

有……者:常用于叙述的开头,以突出叙述的对象。如:?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意思是?宋国有个担忧他的苗不长高而去拔它的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是?人?的定语。所以在译成白话时,

后臵的定语。如短文开头?齐有相狗者?,这句只能译成?齐国有个会识别狗的?,因为?相狗者?不是?齐?的定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乃:②畜:③则:④之:

2、翻译:

①是良狗也。

②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3、这则短文给你的启示是

26.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①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②,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四壁,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注释:

①适:嫁。②暴卒:突然去世。

启发与借鉴:

读了本文后,我们可能被文中猴子对老人的有情有义而感动,懂得做人要有情义;可能被富有同情心的猎人而感动,告诉自己要多关心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可能被乡人的善良与淳朴而感动,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惟:②链:③颔:

④俱:⑤徒:⑥故:

2、翻译:

①如是者五年。

②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27.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地名)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

..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文学常识:

之书写的《兰亭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善:②遂:③就:

④闻:⑤好:⑥欣然:

2.翻译: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3、上文有两个?市?:?求市未得?中的?市?,它的词性是,意为;?固求市之?中的?市?,它的词性是,意为。

4、王羲之性爱鹅,写鹅是他的人生寄寓。古今中外,有人生寄寓的名人事例还

有很多,请试举一例。

示例:莲是周敦颐的人生寄寓。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8.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①颈②,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延:伸长,延长。②颈:脖子。

文言知识:

说?欲?。?欲?是个多义词。一、指?欲望?。如?求知欲?。成语?欲壑难填?,意为贪欲像巨大的沟壑难以填满。二、指?要?、?想要?。上文?欲谏不敢?、?欲取蝉?、?欲啄螳螂?中的?欲?就是此意。

三、指?将要?。成语?摇摇欲坠?中的?欲?即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伐:②谏:③则:

④子:⑤委:⑥罢:

2.翻译:

①如是者再三。

②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成语是

29.知恩图报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文学常识:

《说苑》,西汉学者、文学家刘向编撰。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官至光禄大夫、中垒校尉。曾受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等,前后几近二十年,撰成《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他编撰的《新序》、《说苑》,是分类撰辑先秦至西汉史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尝:②亡:③求:④是:

⑤惧:⑥去:⑦居:⑧卒:

2、翻译。

①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

②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

30.华佗治病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前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注释:

①蛇:一种寄生虫。②酢:同?醋?。

(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文言知识:

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名词可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充当状语。这种作状语的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要在它的前面加上介词?像?、?以?、?按?、?于?之类,构成介词结构。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人?应译为?像人似的?。而上文?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中?车?应译为?用车?,?车?表示?载?的工具。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塞:②欲:③就:

④驻:⑤县:⑥造:

2、翻译:

①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②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31.. 王羲之机智

..钱风入,屏①人

.臵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

②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1屏bǐng:命人退避。○2逆:背叛,叛逆。

[文化常识]

右军。古人称谓有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官名等。上文中?王右军?即是以官名称呼。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故称其为王右军。又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1恒______________○2须臾__________ ○3觉_____________ ○4方______________

○5信______________○6熟______________○7全______________

2.翻译:

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年减十岁?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

○1十岁左右

○2大于十岁

○3不满十岁

○4十岁

32. 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

..,不施.用兵;骐骥騄駬①,足及千里,臵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

小狸②;干将

..为利,名闻天下,匠人以治木③,不如斤④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1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2狸:猫。○3治木:劈削木头。○4斤:斧。刃横的叫?斤?,刃纵的称?斧?。

[启发与借鉴]

扬长避短。上文甘戊所说?物各有短长?,是用辩证的观点阐明了在人才的选用上要扬长避短。?物各有短长?的哲理对知人论事乃至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1间jiàn__________○2愿_________________○3事_______ ○4主_________________

○5施_______________ ○6干将___________ ○7乘(shèng)___________

2.翻译:

○1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臵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张仪报复楚相

张仪已学而游说①②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③相君之

璧。?共执张仪,掠.笞④?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

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注释]

○1说shuì:劝说,说服。○2已而:不久。○3盗:盗窃,偷东西。○4笞:用竹板、荆条打。

[文言知识]

释?相?。?相?是个多义词。一、解为?互相?、?彼此之间?。二、解为表示动作偏指一方,非互相关系,带有指代色彩。?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黔之驴》)三、解为?仔细看,审察。?。?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韩非子〃说林下》)四、解为?容貌?、?状貌?。?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荀子〃非相》)五、解为?辅助?、?帮助?、?佐助?。上文中?张仪既相秦?中的?相?,即解为?佐助?。六、解为?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宰相?、?臣相?、?相国?。上文中?必此盗相君之璧?及?尝从楚相饮?中的?相?,即解为?宰相?。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1亡______________ ○2意_________________

○3执______________ ○4掠_________________

○5不______________ ○6若_________________

○7而______________ ○8顾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仪贫无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得此辱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刘颇解囊破瓮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属.天寒,冰雪凌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①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日:?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②,立偿

..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③,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选自李肇《唐国史补》) [注释]

○1铎:大铃。○2缣jiān:细绢。○3络:网

[文化知识]

钱帛兼行。在我国货币史上,唐代可以称为一个?钱帛兼行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绢帛也?当作流通手段发生机能?,成了?货币商品?,它和铜钱同时流通。这种状况,唐时就叫做?钱帛兼行?。上文?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即表明绢帛在当时起着货币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1隘_______________ ○2属_______________ ○3向__________

○4立________________○5偿_______________ ○6噪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颇遂开囊取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推瓮于崖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狼子野心

...①,将啮

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狼子野心

..,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②为亲昵而阴③怀

不测

..,更不止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1觉:睡醒。○2阳:表面上。○3阴:暗地里。

[文言知识]

释?颇?。作为程度副词,?颇?的含义不易把握,有时作?很?解,有时又作?稍微?解。如说某人?颇有名声?,就很难确定是?很有名声?呢,还是?稍有名声?,这要视上下文而定。上文?亦颇驯?中的?颇?,明显地指?很?。又,?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弈喻》)中的?颇?也是此意。?颇?亦可作?稍微?解,如,?家贫,颇蓄薄酿?即是?家庭贫困,稍微储藏了一点淡酒?的意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1其_______________○2未觉_____________○3野心__________○4信_________________

○5逸_______________ ○6不测____________○7贻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最后一句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②.细节。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③,

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

..书传。永平五年。兄固④被召诣.校书郎⑤,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⑥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⑦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

○1徐令:徐县县令。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2彪:班彪。○3执勤者:干辛劳的事。○4固: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5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6为官佣书:给官府7

[文化常识]

投笔从戎。这已成了成语或典故。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鄯善、于阗贵族对汉朝与匈奴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他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侯,如愿以偿。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1修______________○2孝谨___________ ○3耻__________

○4涉猎____________○5诣_______________○6效___________

2.翻译:

○1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哪首词中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_______

○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3范仲淹的《渔家傲》

○4陆游的《诉衷情》

37. 泽人网雁

具区①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设雁奴②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泽人熟其故,爇③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

..,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选自《燕书》)

[注释]

○1具:古湖泊名,即今太湖。○2雁奴:雁栖宿时往往千百成群,有雁在周围负责警戒,如遇袭击,则鸣叫报警,称为?雁奴?。○3爇(ruò):点燃。

[文言知识]

释?藉?。上文?群雁藉是以瞑?中的?藉?,读jiè,解为?凭借?,已简写为?借?。又解为?垫?,?压着?。?……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又读jí,意为践踏。?羸兵为人马所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藉?作后二解时则不可简化,仍写作?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1栖_______________ ○2弋_____________ ○3环_______________

○4沉_________________ ○5未几_____________ ○6遗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百雁聚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雁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孙叔敖为楚今尹

①②③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 考生可以利用整合和拆分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

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 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怎样提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怎样提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娄烦中学王晓红 文言文,习惯上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书面语。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传承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了解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继承民族优良传统。《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强调诵读和积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是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一方面许多学生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自己不愿思考;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依赖参考书或资料。长此以往,在语言的理解上,一出现陌生的文言文,就产生畏难心理,失去了阅读的信心,更谈不上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诵读,熟悉文本,培养语感 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 之有效的方法。“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吸收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领悟文章的文脉,了解文言文遣词造句的一般规律,并深入体会作者形诸文字的内在思想感情。 勤读多背,在背诵中领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基本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诵读培养出来的。然而,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朗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镕铸在文章中的

真实的思想感情。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学者观书,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不仅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疏通课文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以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效果。此外,诵读要做到忠实于原文,力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通思路、读出感情、读出特色。 我在教学《滕王阁序》的时候,就运用了诵读法去组织教学。作为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文辞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但由于用典较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阅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读法进行教学,很可能教师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所以,笔者在引导学生明确句读、理解典故含义的基础上,大胆采用了诵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读准句读、明确内容、赏析名句,并进而体味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所传递的美妙境界。这样,一方面避开了讲读法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感悟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立足文本,营造自由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以文本为基础,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那么,应如何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借助字典、自主阅读课文的习惯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2)为什么(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浅谈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

浅谈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现在初中生在课外文言文阅读方面较为薄弱的情况提出了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加强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教给学生具体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积累迁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到9年级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在中考中课外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学生在这方面,丢分较为严重。学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头疼,更不要说课外的文言文了。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对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出自己的以下拙见:[1]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课外文言文都比较短小,不认识的字只有极少数,但学生往往读不懂。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因此,在平时的课内文言文学习中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一见到这个词,就能马上反映出这个词的意思,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的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而,及等。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式,定语后

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在进行新课的教学时,要注意复习前面的内容,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首先就是从文字层面去阅读,即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章内容,正确掌握文章传递的各种信息。所以,在课内文言文阅读中,要让学生把文言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便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累了课内文言词汇和文言文特殊句式,就能“功在课内,利在课外”。 第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所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如果只是停留在对所学知识记忆基础上,那还称不上是一种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注意运用综合、比较、归类的方法,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新的语言现象,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会了新知识。如在《捕蛇者说》一文中,有两个句子都出现了“赋”:“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这两个“赋”的意义词性各不同,前者是征收的意思,属动词,后者是赋税的意思,属名词。再联系复习旧知识,《岳相楼记》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赋”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赋”又是“写作”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定会提高,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举大计亦死 B. 远嫌而避怨/ 远望若有光 C. 顾左右曰/ 顾野有麦场 D. 此人素有痴名/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帝得疏,大怒,抵之地 A.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 趣执之,无使得遁 C.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D. 少顷 复取读之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海瑞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B. (乙)文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C. (乙)文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左右下了命令,最终把他逮了起来。 D. (甲)文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4)把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②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答案】(1)C (2)D (3)D (4)① 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②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孩子诀别,在朝廷待罪。 【解析】【分析】(1)C都是:回头看。A成功/发动。B远离/在远处。D向来/白色。 (2)A 助词,的。B代词,他。C助词的。D与例句均指代奏章。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 ④遂往诣蒙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及:到了……的时候。更(gēng):重新。轻:轻视。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 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 (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 (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泯然众人;痛惜 【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结果到了成年的时候,仲永在诗词方面没有什么成就,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从而表达作者对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孩子的痛惜之情。 故答案为:⑴王安石 ⑵(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⑶泯然众人;痛惜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平时学习时要结合所学的课文和名著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巩固记忆。 ⑵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

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

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尝试

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尝试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钱梦龙先生曾感叹:“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时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由此,尽快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本人切身感受到文言文教学中的苦恼和困惑。因此,本人对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以老师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去感染学生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老师们自己都不喜欢的话,学生是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的。 老师在上课时只要把自己对课文十分热爱的情感倾注授课之中,自己始终都陶醉于古诗文的境界里,何愁学生不受感染?我在教古诗文时一直是这样的,经常在绘声绘色的讲解之时,情不自禁地朗诵一段。学生在惊讶赞叹之余,自然就潜移默化地领略了古诗文的独特魅力,从而产生自觉研读的强烈欲望。我的一位学生现在特别喜欢背古诗文,只要一提起古诗文就眉飞色舞,他不仅把课本上的古诗文早已

背完,还专门买了《宋词鉴赏辞典》在读。还有一位学生,在介绍苏轼时,听我朗诵了一段《前赤壁赋》以后,竟向我借了《古文观止》,去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2.巧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文言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情景中陶冶情操,开发潜能,培养素养。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往往由教师唱独角戏,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只重字词的落实,一堂课翻译到底,教学方法僵化,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如《智取生辰纲》这样故事性强的文章,可让学生扮演说书人讲讲文中的故事;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巧设一些问题,开启学生思维;有时学过一篇文章后,可布置学生写写感想或写写文学小评论等等。 在上《核舟记》一文时,我让学生表演船头三人的场景。为了弄清空间顺序和人物神态动作,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并积极讨论,对表演不到位之处进行评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编演课本剧,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注】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②啻:止,仅仅。③球:美玉,特指玉磬。④见……于……:表被动。 (1)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宋祁称其“笔力遒婉”其真无马邪(《马说》) B. 今披阅遗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1)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2),感泣辞母,去之南都(3),入学舎。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4)以水沃面。往往饘粥(5)不继,日昃(6)食。遂大通“六经”(7)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适:女子出嫁。(2)世家:家世。(3)南都:今河南商丘。(4)辄:总是,就。(5)饘粥:稠粥。(6)昃;日偏西。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8)慨然:慷慨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是:() A、去之.南都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送孟浩然之.广陵 D、之.虚所卖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范仲淹二岁而孤(2)去之南都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19、范仲淹有志天下 1 B 2 (1)幼年死去父亲(2)离开 3于是他精通“六经”的旨意,慨然豪迈,立志以天下为己任。 4记叙了范仲淹的身世及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他心忧天下的大志。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导读: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特,只不过。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鸡鸣,学公鸡叫。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士.以故归.之( )( )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4.此士之所以 ..不至也( )( ) 二、翻译 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公子,名田文,他和___、___、___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2.作者王安石,____临川人,人称临川先生。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中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