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模板】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模板】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模板】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模板】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专业特色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总目标,以环境、生态、地理、农、林、心理、社会、游憩、旅游、哲学、艺术、建筑等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为基础,以规划设计为核心,面向人类聚居环境创造建设、保护、管理和人文建设的学科专业。

目前该学科在国外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其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学科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国内,风景园林学科教育也日趋完善、规范。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中,生存环境的保护、开发、改善、强化的迫切性和紧迫感正在与日俱增,而该领域中从事园林景观研究、工程实践及其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却十分缺乏。因此,必须加强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加大力度完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教育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工学一直是该学校的特色所在,因此,本专业依靠学校强大的理工背景和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设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三大学科成熟的发展体系,立足学科交叉,以园林建筑、地域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研究、资源环境与生态景观设计为特色;以此进一步彰显华东理工大学工学特色,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风景园林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管理和研究工作,胜任风景区规划、城乡各类绿地及景观规划设计、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环境与生态保护、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等各类设计实践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化艺术基本素养,并掌握一门外国语;

(2)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风景园林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实践能力;

(3)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建筑学、城乡规划、生态、园艺、地质、土壤、水文、地理、计算机应用、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融会贯通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

(4)掌握风景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具有植物应用的基本能力;

(5)掌握风景园林现场调研、数据分析与图文表达的方法技术,具备识别分析风景园林现状问题的能力;

(6)了解风景园林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遗产及各类自然与人文风景园林资源保护的基本能力;

(8)了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技术标准;

(9)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78.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4.5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21.5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83学分,实践平台30.5学分。学生修满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获得毕业证书。获准毕业并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且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学位考试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44.5学分)

(1)通识必修课程(全校共享):要求修满36.5学分。

(2)通识选修课(全校共享):说明修读学分和限选要求。

要求修满7学分。其中,“企业EHS风险管理”(1学分16课时)为风景园林专业必修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21.5学分)

(1)专业基础必修课(21.5学分)

3、专业课程(83学分)(1)专业必修课(65学分)

(2)专业选修课:要求修满18学分

4、实践教学环节(30.5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达成的相关度,填写如下关系矩阵。用符号表示相关度:H-高度相关;M-中等相关;L-弱相关,不相关则不必填写。

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要求与必修课程的对应关系矩阵

六、学期学时学分分配表(必修课程)

注:本表统计数据不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程及创新实践。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28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设计方法,能在城市建设管理、园林绿化以及各级各类景观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等部门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素养,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2、了解人的行为心理、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的关系,了解建筑学、城乡规划以及其它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备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林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的特性,熟练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植物造景; 4、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景观营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管理业务的能力。 5、熟悉职业景观建筑师业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技研究、项目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和学分 基本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读年限4-7年。总学分 180 。 四、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居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公园与生态设计、景观生态学、植物景观与种植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工程、城市规划原理、风景区规划、园林政策与法规 2.学位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公园与生态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八、毕业条件 学生在4~7年内按照本培养方案修满180学分。符合湖北工程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教学指导方案参考模板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参考体例 1、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规范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项目)标准、专业师资配备标准、专业技能实训室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等5个相关材料。 2、“参考体例”是为各专业编写教学指导方案提供的通用参考体例,提倡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指导方案,但基本的结构、框架应一致。 专业教学计划参考体例 一、专业名称 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二、专业代码 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2、学制 要求:一般为三年(实行学分制可适当缩短或延长)。 四、培养目标 要求:表述本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核心技能,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

等。 五、人才规格 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描述人才培养的规格,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技能。如果该专业具有多个专业(技能)方向,除应从专业整体角度进行描述外,还应就各专业(技能)方向的要求分别描述。根据专业特色,可以对条目数量进行增删。 1.职业能力要求 2.基本知识要求 3.职业素质要求 4.核心技能要求 5.对应职业和工作岗位 6、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结构框架 要求:用框图的形式,描述公共文化及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选修、拓展课程的结构框架。 建议: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全面进行本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改革。用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技能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从岗位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于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整合课程,确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要求:分别列出本专业(含专业方向)必须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的名称及教学的要求。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应着重人格修养、文化陶冶及艺术鉴赏,与专业

中专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园林绿化专业(中专)人才培养方案 (2012级适用) 一、学制与培养目标 1.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2.学制:三年 3.办学层次:中专 4.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爱岗敬业,热心园林事业,具有从事园林工程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管理养护和园林植物生产等技能,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 苗木园艺场从事园林苗圃、花卉生产管理; 园林绿化企业从事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管理; 单位、园区、住宅小区等从事园林工程养护工作; 2.其他就业岗位 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自主创业等 三、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

四、主要课程设置及简要说明 1、植物基础(30学时,2学分) 学习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了解植物的类群以及植物生理生态学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自然界常见植物特征、植物各种生理现象。 2、植物生长环境(64学时,4学分) 主要生态因子植物分布调节规律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土壤和施肥的基本知识;能初步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处理园林生产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3、园林制图(48学时,3学分) 绘图工具的使用、投影的概念、园林设计要素(山石、植物、水体)的平面、立面、剖面及透视的表现和园林效果图的绘制方法。 4、园林规划设计(64学时,4学分) 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方法与程序,各类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 5、计算机辅助设计(64学时,4学分) 学会AutoCAD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其基本工具的使用技术,并能够综合运用CAD工具进行园林施工图的绘制。 6、园林工程施工管理(48学时,3学分) 土方、给排水、水景、园路、园林小品、树木种植等工程的设计方法及施工步骤、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和预决算,能够进行土方、给排水、水景、园路、园林小品、树木种植等工程的施工。 7、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48学时,3学分) 土肥水管理,园林植物的修剪,古树名木的复壮,树体的树洞、树伤及越冬处理。 8、园林机械(30学时,2学分) 各种常用园林机械的发动机和使用机械的结构、组成、维修、管理使用及简单维修。 9、园林植物生产(128学时,8学分) 植物营养土配制、育苗、上盆、换盆、翻盆、花期调控、栽培与养护,花坛设计、会场布置、市场调研。 10、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64学时,4学分) 识别园林植物常见病虫,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能结合园林生产实际制定出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11、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30学时,2学分)

北林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课时开课学期 性质 s03a0007t1 素描基础 3.5 56.0000 2011 20111 必修素描基础(韩雨对) 素描基础(高文漪) 素描基础(韩立朝) 素描基础(潘越) 素描基础(王烽) 素描基础(徐桂香) 素描基础(姜喆) 素描基础(杨凡) g11a0006t1 高等数学D 4.0 64.0000 2011 20111 必修高等数学D(张晓宇) 高等数学D(顾艳红) 高等数学D(牛志蕾) z03a0016t1 制图基础A 4.0 64.0000 2011 20111 必修制图基础A(李素英) 制图基础A(曹新) 制图基础A(刘丹丹) t02a0143t1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 2.0 32.0000 2011 20111 必修

,. t02a0143e1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实验 1.5 24.0000 2011 20111 必修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实验(王海燕)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实验(戴伟)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实验(王登芝) z03a0019t1 专业概论0.5 8.0000 2011 20111 必修 y03a0183e1 园林植物基础实验 2.5 40.0000 2011 20111 必修 z03a0012t1 造形基础7.5 120.0000 2011 20111 必修 z04a0002t1 植物学B 1.0 16.0000 2011 20111 必修 z04a0004e1 植物学实验B 2.0 32.0000 2011 20111 必修 z07a0138t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0000 2011 20111 必修 t21a0053s1 体育 4.0 48.0000 2011 20111 必修 d09a0001t1 大学英语12.5 200.0000 2011 20111 必修 大学英语自主听说7.5 120.0000 2011 20111 必修 d09a0002e1 园林综合Studio 7.0 97.0000 2011 20111 必修 y03a0011p1

风景园林学-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展园林的系统理论和技术成果;为国家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国土生态整治规划、设计、建设、保护及管理等实际工作提供高层次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硕士学位是与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培养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爱国敬业,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培养具备扎实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知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全面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和景观生态科学等基本知识并做出深入研究,掌握学科交叉知识并向相关领域进行拓展研究的,具备承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风景园林学专业人才。 (三)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 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08340101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2 08340202 风景资源与景观遗产保 护 Landscape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heritage rotection 3 08340303 景观生态科学Landscape ecological science 4 08340404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 究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istory and theory research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论文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为2年。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部分穿插进行。综合素质优秀者2.5年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1.第1学期的1个月内,导师按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以培养小组方式审查,经导师和学院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2.第1~3学期,主要进行学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在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围绕研究方向和具体科研任务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第3学期,研究生做论文开题报告,培养小组评议通过,报导师审核通过,报学院审批备案。论文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进度安排等。 3.第3~4学期,进行以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必修课学习,此环节是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的显著特色。注重过程培养、素质提高、成果体现,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其选题与过程由导师、培养小组多层次负责。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直接指导下,严格完成。

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模板

成都市公共交通职业中学 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教学实施计划 一、专业名称:汽车运用和维修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 实行学分制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年限(三年)为参考,要求必须完成总计170学分(德育学分除外),积极试行弹性学制。 三、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汽车维修、汽车整车和零配件销售、汽车美容装潢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和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机工、电工、钣金工、涂装工、美容装潢工和整车和零配件销售员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使用性技能人才。 2、职业岗位 就业岗位职业资格 序 号 1 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工 2 汽车钣金工汽车钣金工 3 汽车涂装工汽车涂装工 4 汽车销售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企业需求,本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划分。 3、人才规格 本专业领域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应特别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 (1)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严格遵守汽车维修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2)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一般的技术问题(如故障诊断、排除),具有汽车拆装、日常养护、使用的基本技能; (3)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汽车维修、检测、营俏、保险和理赔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6)具有本专业职业范围内的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和专项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同时,各专门化方向还应具有各自特色的知识和技能—— A、汽车机修方向: 1、正确识读零件图。 2、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量具、维修设备、检测设备。 3、掌握发动机、底盘、电气各总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拆装工艺、检测及调试工艺和方法。 4、具备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汽车电器方向: 1、正确识读零件图。 2、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量具、维修设备、检测设备。 3. 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机械和电气基础知识。 4. 掌握一到两个汽车和电气维修专门化技能。 C、汽车美容装潢方向: 1、能正确识读汽车零件图、车身图纸。 2、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量具、维修设备、检测设备 3、掌握汽车车身各总成结构、拆装工艺、校正和修复方法。 4、具备汽车车身损伤检测、整形修复的能力。 D、汽车轮胎方向 1、正确识读零件图、轮胎图纸。 2、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量具、维修设备、检测设备 3、掌握汽车轮胎结构、拆装工艺、校正和检验方法、。 E、赛车方向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培养主要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管理、园林工程等方面均可以发展。根据本院的办学实际,开设园林绿化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设置系列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 1.政治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2.知识结构 专业上应掌握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园林绿化和园林规划设计初步训练,获得从事园林绿化、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 (1)具备扎实的数学、绘画和规划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园林方向)人才培养计划 一、职业描述 (一)职业岗位需求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工作岗位(使用规格) 1.服务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乡园林绿化部门、花卉部门、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植物及花卉的培育与养护、花卉艺术加工、盆景制作及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与防治工作,也可以自立创业或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于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2.就业岗位 主要工作岗位 花卉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岗位。 园林苗木企业的繁育、管理与经营岗位。 园林绿化企业的设计、施工与养护岗位。 城市广场、公园、小区等公共绿地管护岗位。 次要工作岗位 花卉企业的室内绿化及美化岗位。 园林行业新品种、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岗位。 高尔夫场地管理岗位。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园林建设、管理或服务与花卉生产第一线,从事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观赏植物的栽培利用、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小区环境规

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具有园林技术职业道德,具备熟练园林技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学习、适应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1. 知识结构 (1)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园林植物、生态的基本知识; (3)具备美术、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 (3)掌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知识; (4)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 (5)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结构 (1)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 (2)掌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节本技能。 (3)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 (4)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的基本技能。 (5)具有园林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6)掌握插花和盆景制作的基本技能。 (7)了解园林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园林建设政策、法规和国标。 (8)具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3. 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2)具有爱岗敬业、自律、诚信、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3)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4)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服务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 (6)具有自我学习的基本素质。 (三)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书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专业特色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总目标,以环境、生态、地理、农、林、心理、社会、游憩、旅游、哲学、艺术、建筑等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为基础,以规划设计为核心,面向人类聚居环境创造建设、保护、管理和人文建设的学科专业。 目前该学科在国外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其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学科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国内,风景园林学科教育也日趋完善、规范。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中,生存环境的保护、开发、改善、强化的迫切性和紧迫感正在与日俱增,而该领域中从事园林景观研究、工程实践及其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却十分缺乏。因此,必须加强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加大力度完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教育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工学一直是该学校的特色所在,因此,本专业依靠学校强大的理工背景和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设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三大学科成熟的发展体系,立足学科交叉,以园林建筑、地域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研究、资源环境与生态景观设计为特色;以此进一步彰显华东理工大学工学特色,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风景园林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管理和研究工作,胜任风景区规划、城乡各类绿地及景观规划设计、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环境与生态保护、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等各类设计实践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教学方案模板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案 一、课程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两个就业方向,即旅行社方向和景区方向。相应的职业岗位有:旅行社导游;…… 因而,可以确定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二、传统背景下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状况及其缺陷与弊端分析 1、本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传统教材内容体系注重学科的完整性、知识的逻辑性,理论性比较强,如下表…… 2、传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缺陷与弊端 (1)以知识目标为中心,与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不相称。…… (2)以讲授法为主,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却…… (3)教学手段简单,…… (4)考核方式单一,…… 三、本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1、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2、以能力模块为核心的原则。…… 3、以项目驱动为原则。…… 4、知识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 …… 四、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编制人: 编制时间: 学分: 学时: ……

(二)课程目标 1、课程能力目标 1)总体目标 …… 2)具体目标(1)…… (2)…… 2、课程知识目标 (1)…… (2)…… (3)…… (4)……(三)教学内容模块

(五)教学进度表(一般以2学时为一单元) (六)考核方案 1、考核要求 …… 2、评价标准 …… (七)教学参考资料 (1)…… (2)…… …… 五、课程整体设计的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 1、课程整体设计的主要特点 (1)…… (2)…… (3)…… 2、课程整体设计的创新之处 (1)…… (2)…… (3)…… 六、课程整体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1、可行性:…… 2、实施效果:……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阳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6级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年制)

学部主任:陈绪永 教务处主任:余开怀 主管校长:冯卫东 2015级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园林技术

专业代码:011500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中专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历 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黄石及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掌握园林技术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技能,能从事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管理、园林规划设计与制图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专业的职业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求实创新精神。 素质规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素质;具备必

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能适应职业潜能开发、转岗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具有良好的体能和适应本职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要求。 知识规格: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备应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和阅读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技能规格:具备从事园林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术;掌握园林规划、园林植物培育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园林绘画技能及风景园林的表现能力,具备应用相关理论对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初步能力;掌握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知识与技能;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方法及技能;职业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

园林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科技兴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作好专业建设。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把“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把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反映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沿性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培养模式 以“二分三强”基本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课程分块,方向分流;强化学科专业基础,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增强专业应用优势和就业竞争力。 1.基本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方向与拓展教育。 2.自主发展模式 (1)双学位培养模式 (2)本科双专业辅修培养模式 (3)一本一专双专业辅修培养模式 五、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应修满158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46学分,含必修课40学分,选修课6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43学分;专业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39学分;实践课程30学分。 2.毕业条件 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 六、获得学士学位条件 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若干规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七、时间安排 四学年教育教学基本时间安排表

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模板】

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 一、调研目的 调研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必要环节,为标准制订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研框架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及职业学校两类主体。 总体要求:通过企业调研,主要反映出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及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校调研,了解现行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与培养现状、企业对现行专业教学的要求与建议等,为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 调研范围:以所承担的专业为主,重点调查相应的岗位或岗位群。 重点调研范围与内容: 1.行业发展研究 ----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 ----相关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国际化发展趋势)、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供求状况----相关行业文化、职业道德素养状况 2.企业调研

重点调研相关企业技术变化(工艺、设备、材料等);运营方式变化(商业业态、分销系统发展、服务类型);劳动组织变化(流水线、小组工作、岗位轮换、一人多岗等)等内容,重点研究上述三个方面变化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变化要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情况,要求列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各不少于10项。 3.学校调研 ------现行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课程结构比例等) ------学校生源状况 ------就业与升学情况(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及对口率) 4.毕业生调研 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训练等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三、基本要求 1.采用直接调研、间接调研、材料搜集等形式,要求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并从产业、专业调研出发,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填写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企业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规模的大中小、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数不少于10个。 3.学校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类别的国重与省重,中专与职高、技工等。学校数量不少于20所。

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技术专业依据园林岗位分为三方向进行学习,分别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方向、观赏园艺方向。同时举办铁汉生态定向培养生态班,是与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公司(上市公司)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园林生态工程技术人才100名。还举办浙江森禾集团定向培养班是与浙江森禾集团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园林技术人才50人。 (一)、园林技术(园林规划设计)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园林设计基本知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图设计专业技术,具备计算机及手绘设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景观设计、城镇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设计、园林绿化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2、主修课程 园林植物、园林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园林效果图设计法、园林工程预决算。 3、就业前景及方向: 毕业生可到各级城建部门,市政工程部门,园林企业、景观设计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各类风景区,旅游规划部门等从事设计与管理工作。 (二)、园林技术(园林工程与管理方向)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园林建筑工程和工程管理,工程设计等基本知识,掌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造价、园林工程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2、主修课程 园林工程、园林制图、园林植物、园林测量、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园林施工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建筑。 3、就业前景及方向: 毕业生可到各级城建部门,市政工程部门、园林企业、建筑工程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各类风景区、各类园林绿化部门从事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

(三)观赏园艺方向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花卉栽培繁育和养护,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树木栽培与管理、园林绿地管理和养护等基本知识,从事观赏园艺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 2、主修课程 植物与植物生理、观赏植物、测量、插花与花艺、植物生长环境、园林美术、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设施园艺学、植物病虫害防治、观赏园艺植物栽培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等。 4、就业前景及方向: 毕业生可到各园林绿化局、植物园、公园、城市规划设计院、园林公司和花卉生产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 (四)、园林技术(铁汉生态定向班) 1、培养目标

一流专业实施方案模版

一流专业实施方案(模版) 一、建设基础 1.行业背景 2.专业基础 二、建设目标 1.建设思路 2.建设目标(追赶超越) 三、建设内容 1.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一流的办学体制机制:混合所有制) 1.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 1.2内部机制改革(二级管理,师资发展、科研激励等)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 1.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构建XX课程体系 3.课程建设(一流的课程改革:信息化抓手、教材建设) 2.1课程资源建设 2.2教学方法改革 2.3教材建设 4.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名师(奖)、) 3.1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双师型”) 3.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5.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一流的教学条件: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 4.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4.2校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4.3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6.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一流的社会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培训、社区教育) 5.1加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 5.2提高技能培训能力 5.3开展社区教育 7.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流的国际合作办学:服务一带一路) 6.1引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6.2加强师生交流 6.3合作开发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 8.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一流的理念:管理、制度、质量监控与保证、评价体系) 8.1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8.2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9.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社会就业竞争力) 9.1强化素质教育 9.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9.3提高技能大赛水平(“双证书”) 注:每项建设内容都要有标志性成果:国家级、省级、行业、校级等;每项建设内容都要体现校企合作。 四、预期效果 1.招生与就业 2.社会声誉(教师、学生)

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Training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门类:艺术学;二级类: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3) 一、专业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设计部门从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各类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及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在设计培训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并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在各类设计部门或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的相关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4.掌握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学理论基础知识、环境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5.掌握环境设计的专业设计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相关设计实践与管理工作。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分析、开发衍生品和设计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追新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9.对专业发展趋势需持续关注,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园林方向)人才培养计划 一、职业描述 (一)职业岗位需求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工作岗位(使用规格) 1.服务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乡园林绿化部门、花卉部门、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植物及花卉的培育与养护、花卉艺术加工、盆景制作及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与防治工作,也可以自立创业或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于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2.就业岗位 主要工作岗位 花卉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岗位。 园林苗木企业的繁育、管理与经营岗位。 园林绿化企业的设计、施工与养护岗位。 城市广场、公园、小区等公共绿地管护岗位。 次要工作岗位 花卉企业的室内绿化及美化岗位。 园林行业新品种、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岗位。 高尔夫场地管理岗位。 二、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园林建设、管理或服务与花卉生产第一线,从事各类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观赏植物的栽培利用、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小区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具有园林技术职业道德,具备熟练园林技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学习、适应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1. 知识结构 (1)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园林植物、生态的基本知识;

(3)具备美术、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 (3)掌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知识; (4)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 (5)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结构 (1)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 (2)掌握园林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节本技能。 (3)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 (4)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的基本技能。 (5)具有园林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6)掌握插花和盆景制作的基本技能。 (7)了解园林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园林建设政策、法规和国标。(8)具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3. 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2)具有爱岗敬业、自律、诚信、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3)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4)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服务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 (6)具有自我学习的基本素质。 (三)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书 1.职业资格证书 2.技能等级证书 国家英语等级证书 计算机等级证书 种苗工等级证书 园林绿化工等级证书 插花员等级证书 景观设计员等级证书 制图员等级证书

莆田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模板】

XX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莆院教[2011]53号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和《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一般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的意见》,为明确学校本科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近年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十一五”期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以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以明确确立,教学质量意识开始深入人心,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声誉进一步增强。 (一)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经过学习和讨论,全校上下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了“以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定位。学校的办学思路更加明确,发展规划更加合理,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意识更加强化,为学校实现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趋于合理,

截至2010年底,682名专任教师中,高职称教师279人,其中教授49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77人,其中博士31人;主讲教师授课情况良好,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的学生评教优良率都超过90%,为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三)教学条件显著改善。学校在办学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加强实验室改造,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基本满足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改造校园网,改善校园环境,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每年开展校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有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14人;省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113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75项。 (五)教学管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健全了教学规章制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为主体,领导听课和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采集为补充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管理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分析 (一)行业背景及社会需求 园林行业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社会大背景下,快速形成和壮大的新兴朝阳产业。面对园林行业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同行竞争,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园林行业的人才需求,就可以抓住这一机遇,使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变成办好园林专业的活力。 园林专业社会需求不断升温的原因在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绿色”意识在迅速增强。中国现代城镇的快速建设虽已历时二十年,在“量”上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其“质”而言刚刚起步。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园林绿化不断被大众和各级政府所重视,有效推动了园林城市、生态城镇、花园式工厂、社区和公司的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则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因此,对城镇环境建设的重视,促使众多园林公司、绿化苗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展望未来的趋势——园林专业人才所提供的专业服务将为更多人所需求。 近年来,青海省政府加大对城市绿化、沙漠化治理等绿色过程的投入力度,亟需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园林技术人才,填补市场及社会人才需求的缺口。但反观青海省园林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开设园林专业的职业院校寥寥无几,尤其缺乏对园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农林人才则对一线技术岗位缺乏兴,导致出现人才断层。园林公司、绿化苗木企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只能雇佣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农民工,造成整个园林行业技术工人专业技能欠缺、素质偏低、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因此,亟需在中职院校开设园林专业,注重园林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园林企事业单位输送苗木花卉生产、植物景观设计施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缓解目前青海省相关人才短缺的严峻形势。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植物栽培及养护的第一线工作人员。 (三)业务工作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乡园林绿化部门、城建部门、花卉生产企业、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园林植物及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与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花卉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城镇园林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培、繁育与养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林生态、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深入了解自然生态规律和园林艺术规律,掌握自然环境保护和人工环境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和园林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具备城镇绿地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及艺术修养;2.具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园林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4.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技术;5.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具有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基本能力;6.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四、主要课程:美术、园林制图、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五、学制与时间分配: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具体安排如下:理论与实验教学: 110.5周实践教学: 30.5周(另有4周安排在假期)入学及毕业教育: 2周考试:14周假期: 37周六、授予学位:农学学士七、毕业基本要求:园林专业教学计划表1 必修课设置与学时分配注:公共选修课按“全校性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设置与学时安排表”执行。审核人:乔爱民黄建昌2015级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22:20 | #2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