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函数的概念-沪教版教案

反函数的概念-沪教版教案

反函数的概念-沪教版教案
反函数的概念-沪教版教案

4.5 反函数的概念

一、内容提要

1.对于函数)(x f y =,设它的定义域为D ,值域为A ,如果对A 中任意一个值y ,在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且满足)(x f y =,这样得到的x 关于y 的函数叫做)(x f y =的反函数,记作)(1y f

x -=,习惯写作))((1A x x f y ∈=-。 2.函数)(x f y =与)(1x f y -=互为反函数。

3.函数)(x f y =的图像和它的反函数)(1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

二、基础训练题 1.函数12-=x y (1-≤x )的反函数是_________.

2.)1(11)(2-<-=x x

x f ,则)2()31(1-+--f f 的值为_________. 3.要使函数12)(2+-=ax x x f 在[]2,1上存在反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4.若函数a

x x x f ++=23)(有反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5.已知函数5)(2+=x x f (0≤x ),则)9(1-f 为__________.

6.已知b x f x +=2)(的反函数为)(1x f -,若)(1x f

y -=的图像经过点)2,5(Q ,则b =________.

7.点),(b a 在函数)(x f y =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中必在其反函数图象上的是 ( ).

A .))(,(1a f a -

B .)),((1a a f -

C .)),((1b b f -

D .))(,(1b f b -

8.设函数32)(2+-=x x x f ,(]1,∞-∈x ,则)(1x f -的定义域是( )

A .[)+∞,0

B .),2(+∞

C .(]1,∞-

D .[)+∞,2 9.已知1

)1(+=+x x x f ,则)(1x f -的表达式为( ) A .x x -1 B .x -11 C .x x 1+- D .x

x 1- 10.将x

y 1=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作关于x y =的

对称图象,所得图象的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21--=x x y

B .23-+-=x x y

C .21+--=x x y

D .23++=x x y 11.求函数???>-≤=)

0(3)0(2

x x

x x y 的反函数.

12.若点),2(m A 在函数3

412++=

x x y 的反函数的图象上,求m .

13.已知函数2+=mx y 与3+=nx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求m 、n 的值.

三、能力提高题

14.已知函数m

x x x f +-=

25)(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求m 的值.

15.求与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

16.函数[)(]

???∞-∈-+∞∈-=0,1,022x x x x y 是否存在反函数,若存在,请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 函数的概念 说课稿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概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从这一理念出发,以“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是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二章2.3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概念。函数单调性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条主线,它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研究和讨论其他基本初等函数性质的基础。是已经学习过的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又为后面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经历了直观感知、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首先就要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会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和表示方法,对函数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函数的图像性质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对具体函数指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集合与对应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单元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对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指数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它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蕴涵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严谨论证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本节课也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对数函数的应用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知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函数的思想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对数函数图像。这样也利于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多媒体演示法。 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典型例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 知识点1:集合的含义 1》元素定义: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集合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2》集合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典例分析 … 题型1:判断是否形成集合 例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4)方程x2+1=0的解; (5)某校2011级新生;(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能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2:考察下列对象能形成一个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身材高大的人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 ⑤比2大的几个数⑥2的近似值的全体 ⑦所有的小正数⑧所有的数学难题 : 知识点2: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1》集合的元素特征: ①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②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①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称a 属于集合A a ∈A ; ②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注意:常见数集 ①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②正整数集,记作N * 或N +; ③整数集,记作Z ; ④有理数集,记作Q ; ⑤实数集,记作R ; ^ 典例分析 题型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的考察 例1:由实数-a, a, a , a 2 , - 5 a 5 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中,最多有_______个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 例2:设a,b,c 分别为非零实数,则c c b b a a y ++= 所有的值构成的集合中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____。 # 例3: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a b a },也可表示为{0,,2 b a a +},则=+20142013b a _________。 例4:集合{2,1,12 --x x }中的x 不能取得值有_______个。 例5:由4,2,2 a a -组成1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是( ) A 、1 B 、-2 C 、6 D 、2 ¥ 例6:以实数a 2 ,2-a.,4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2个元素,则的a 值为 . 题型2: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的考察 例1:用“∈”或“ ?”符号填空: (1)8 N ; (2)0 N ; (3)-3 Z ; (4; (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 … 例2:给出下面四个关系: 3∈R, 0.7?Q, 0∈{0}, 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指数函数的说课稿

指数函数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内容为“指数函数”第一课时它是在学习指数概念和幂函数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 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 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尤 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 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所以指数函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股市的涨跌、服饰的打折和化学中对放射性物质的变化研究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 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与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作用本节内容 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 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职业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上册第三章又进一步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其通性并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作了更深入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能

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能力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②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③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能力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3)教学关键: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且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函数的第一课应以函数概念的理解为中心进行教学。 2.学情分析 从生源状态分析:学生的基础较差,整体的数学素养是较低的。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通过高一 “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提供了知识保证。 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 基于教材情况和我校学生的状态,本节课选择“低起点、低坡度、多重复,快反馈” 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函数概念的本质、抽象的函 数符号)(x f 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 流,反馈精讲、当堂训练,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 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体验获得成

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要体现出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难重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函数符号y = f (x)的含义。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函数的概念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从多个角度创设多个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自主思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体会函数概念的本质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采用我校“20+20”教学模式,即是学生自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讲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环节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发展数学思维,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过程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 学习目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反馈精讲当堂巩固训练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要阐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一、说教材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两者是互逆的关系,而在这一章中,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也为高中数学探索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式方法。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的互逆关系,及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②掌握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转化的意识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指数的类比以及对数概念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辩证发展和矛盾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设计意图:由于数学的学习还是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它的历史背景,因此我首先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对数的定义,而对数和指数的转化实际上为我们后面学习反函数提供了依据,故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即是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其次,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也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对他们进行了概念性的教学。而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希望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转化思想,和逆向思维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程序 (一)教学教法选择如下: 1.游戏教学法 2.讲练结合法 3.借助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概念的内容有畏惧心理,缺乏主动性,但是高一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活跃的,对游戏活动的参加积极性较高,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是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而通过一些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题型层层深入进行讲练,对进一步理解两种式子的对照和对数定义起很大的作用,使学生能求一些简单的对数,及对a、x、N能知二求一。 注:学法指导:1.参与课堂,多动笔,多交流 2.产生成功感,提高对数学习的兴趣(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函数的概念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常量和变量, 明确函数的概 念,掌握求 借函数定义 域和函数值 域 重 难 考点分析:函数的概念这一小节内容是第十八章的基础内容, 函数、反比例函数做铺垫。在以后不管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中考经常 以选择题、 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求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 所以,学生要认真对待本节 课。 教学内容 函数的概念 知识回顾 平面直角坐标系: 1、 在图中描出下列各点: E (3,2 ), F (- 1, - 3), G (0,1 ), H (- 2,0 )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①不同位置点的特征: x 轴上的点 __________ 标为零; y 轴上的点 __________ 标为零; 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为 _______ ,纵坐标为 _______ ; ②对称点的坐标的特征:关于x 轴对称的两个点的__相同, 相反;关于原点对称的两 个点的横坐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坐标 1、授课内容 探究过程: 问题1:某粮店在某一段时间内出售同一种大米,请思考:在整个的售米过程中 出现了哪些量?其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这其中有没有不变的量? 知识点1:常量与变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一变化过 程中,始终 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点拨:变量和常量最大的区别在于表示量的数值变还是不变,此外, 还要注意, 区分变量和常量,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在火车行驶的问 题上,火车在启动阶段,点: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点: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为以后学习正比例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教案一对一教案

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年级高一学科数学上课时间 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及其运算,以及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 2、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数形结合、代数转化以及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性质的具体运用 教 学 过 程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知识点一: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例1、已知集合{}2 1,1,3A x x =--,求实数x 应满足的条件. 例2、设{} 022=+-=q px x x A ,{} 05)2(62 =++++=q x p x x B ,若? ?????=21B A , 则=B A ( ) (A )??????-4,31 ,21 (B )??????-4,21 (C )??????31,21 (D)? ?????21 例3、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B 、 ()M P S C 、()u M P C S D 、 ()u M P C S 例4、设集合{}21<≤-=x x M ,{} 0≤-=k x x N ,若M N M =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2,1[- 例5、设{ }{} I a A a a =-=-+241222 ,,,,,若{}1I C A =-,则a =__________。 知识点二: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例6、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2)(x x f =,33)(x x g =; (2)x x x f =)(,?? ?<-≥=; 01 , 01 )(x x x g (3)1212)(++=n n x x f ,1212)()(--=n n x x g (n ∈N *); (4)x x f =)(1+x ,x x x g += 2)(; (5)12)(2--=x x x f ,12)(2--=t t t g

名师说课-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庆括 邮箱:sunqingkuo126@https://www.doczj.com/doc/fa4179194.html, QQ:441435300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汇报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5分钟)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设计和教法与学法选择。 1、教材的编写意图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思想方法贯通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它不仅对所学过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学好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以及数列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下面从纵横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横向分析:旧教材在导入新课时基本上采用复习回顾初中函数知识导入新课或直接单刀直入给出新知识点,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而幼师学生往往初中数学基础薄弱,齐加尼克现象突出,面对枯燥乏味理论的数学知识早已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这种导入将是无效的。新教材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选取了丰富的背景实例和应用实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趣味问题导入,最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动,唤起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参与意识。 纵向分析:初中时学生都接触了函数,比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只强调函数是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不涉及抽象符号f(x),不强调定义域和值域,采用的定义是“变量说”,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对“变量”,“变化”,“对应关系”等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要求是初步的。高中阶段要建立函数的“对应说”,突出函数概念的核心与本质是“对应关系”,虽然它比“变量说”更具一般性,但两者的本质一致。不同的是:①表达方式不同,高中用集合与对应语言表达;②明确了定义域和值域;③引入了抽象符号f(x)。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教学重点为通过丰富实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在两个集合之间所存在的 对应关系f ,进而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 自然地,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抽象符号) (x f y 的理解,尤其对f 的意义的理解。 3、教学目标设计 布鲁姆认为,科学的确立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以上分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对于这个课题,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与教法设计 教材的内容与地位 《对数函数》是人教B版必修1第三章内容.主要学习(1)对数函数的定义(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利用对数函数图像与性质进行初步应用. 对数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后所要研究的又一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学习对数函数既是对前面所学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学习其他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学过指对互化原理,已经树立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而经过对一、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研究后,学生对函数研究思路有了更加理性的思维.但是对数是一个新出现的代数形式,学生在对数的四则运算方面掌握的并不好.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借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地位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对数函数的定义;通过探究例1会利用对数函数定义求相关函数的定义域; 2、会画出具体的对数函数图像; 3、通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定点等); 4、通过探究例2学会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大小.(已知真数大小,比较两个对数值大小;已知对数值大小,比较真数大小;已知对数值、真数大小判定底数范围。)获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函数概念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近代定义也就是函数的第一课时内容。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生学好其他的数学内容。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 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 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一样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为解决这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学生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预习为辅。 依据是:因为以新的观点认识函数概念及函数符号与运用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给学生讲清楚概念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样才能使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运用在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结构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为学生能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法:四、教学程序 一、课程导入

6.1函数说课稿

第六章一次函数 6.1函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来源于客观实际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中结合多媒体手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尝试发现,探索讨论”。导入新课时,为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把握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突破难点时,我采用

分组讨论、讲练结合法。 学法:在学法上通过三个问题情境,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让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行驶的汽车、城市某天气温变化图、旋转的摩天轮,让学生观察,引导发现图片情景中的变量(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摩天轮某一座舱的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教师设问:这些问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这些变量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意图:通过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的素材 问题 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课本177页图6-1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此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 问题2.(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课本178页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填写下表: 在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问题3.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2)给定一个v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他很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部分的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水平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水平。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 情感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动师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归纳出对数函数的性质。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投影仪演示法。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实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度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别。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种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1、引出课题 以课本67页的例6 “半衰期”为背景引入对数函数,以表明对数函数来源于实践。 2、导学达标 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安排师生互动活动。 (1)学生自学 何为对数函数?如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对数函数有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 (2) 对数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

高中数学高一第一学期3.1函数的概念_教案6-沪教版

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了解象与原象的概念,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对应是否是映射,会求象或原象。 (3)会结合简单的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重点】 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 映射的概念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是在集合与简易逻辑和函数的概念之后学习的,映射概念本身就属于集合的知识因此,要联系前一章的内容和函数的概念来学习本节,映射是是两个集合的元素与元素的对应关系的一个基本概念映射中涉及的“原象的集合A”“象的集合B”以及“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法则f”可以更广泛的理解集合A、B不仅仅是数集,还可以是点集、向量的集合等,本章主要是指数的集合随着内容的增多和深入,可以逐渐加深对映射概念的理解,例如实数对与平面点集的对应,曲线与方程的对应等都是映射的例子映射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一些对应的例子:(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①看电影时,电影票与座位之间存在者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对任意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一点A与此相对应 ③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A 都有唯一的有序数对(x, y)和它对应

④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的确定的面积与此相对应 ⑤高一(2)班的每一个学生与学号一一对应 函数的概念 本节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对应—映射。 二、讲解新课:看下面的例子: 设A ,B 分别是两个集合,为简明起见,设A ,B 分别是两个有限集 说明:(2)(3)(4)这三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对于左边集合A 中 的任何一个元素,在右边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 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 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 记作:B A f →: 象、原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B b A a ∈∈,,如 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则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 做元素b 的原象 关键字词:(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整理、强调) ①“A 到B ”:映射是有方向的,A 到B 的映射与B 到A 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A 到B 是求平方,B 到A 则是开平方,因此映射是有序的; ②“任一”:就是说对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集合B 中都有元素和它对应,这是映射的 求平方B B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案

集合(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征 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 ③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④注意点: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理解与判断;注意集合中元 素的基本属性的理解与把握。 二、能力目标:①由判断一组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及其对象是否从属已知集合, 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 ②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三、教学过程: Ⅰ)情景设置: 军训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官在高喊:(x)的全体同学集合!听到口令,咱们班的全体同学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教官的身边,而那些不是咱们班的学生便会自动走开。这样一来教官的一声“集合”(动词)就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了。数学中的“集合”这一概念并不是教官所用的动词意义下的概念,而是一个名词性质的概念,同学们在教官的集合号令下形成的整体即是数学中的集合的涵义。 Ⅱ)探求与研究: ①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问题: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呢?(板书学生们所举出的一些例子) ②为了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哪些“指定的对象”被集在了一起并作为一个 整体来看待,就用大括号{ }将这些指定的对象括起来,以示它作为一个 整体是一个集合,同时为了讨论起来更方便,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C……来表示不同的集合,如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例就可分别记 为……(板书) 另外,我们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并用小写字 母a、b、c……(或x1、x2、x3……)表示 同学口答课本P5练习中的第1大题 ③分析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集合例子,引出: 对某具体对象a与集合A,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 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 a A ④再次分析同学们刚才所举出的一些集合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然后请同学们分别阅读课本P5和P40上相关的内容。 ⑤在数学里使用最多的集合当然是数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上与数集有 关的内容,并思考: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各用什么专用字母来表示?你 能分别说出各数集中的几个元素吗?(板书N、Z、Q、R、N*(或N+)) 注意:数0是自然数集中的元素。这与同学们脑子里原来的自然数就是 1、2、3、4……的概念有所不同 同学们完成课本P5练习第2大题。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供参考)

1.2.1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下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构思,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有以下六个部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联系密切,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所以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但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说很抽象,不易理解。 另外,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为: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 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 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 ④理解f(x)与f(a)(a为常数)的区别与联系; 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三、课堂结构设计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探究,我使用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完成问题生成单,课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生展写、展讲例题,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问题解决单,课后完成问题拓展单,课堂结构包含: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约2分钟)

对数函数概念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概念 安徽省五河第二中学:杨跃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的概念》,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对数函数的概念》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与对数等内容,它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②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①注重思考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以已知探求未知 的能力 ②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类比联想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对数函数的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难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关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类比教学。由指数函数过渡到对数函数,通过类比分析,达到深刻地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是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的思考紧紧围绕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同时在例题的讲解中,重视加强题组的设计和变形,使教学真正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在引入课题时,我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法;在新课探究中采用问题启导、活动探究、类比发现法;在形成技能时以训练法、探究研讨发为主。 这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学生想,学生议,学生练为主体。我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加以引导点拨。这样就能够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自觉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学知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版)》第一章 概述: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需要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一节函数的概念课.如何上好一节概念课,概念不是由老师讲出,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并归纳概括出概念呢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熟练的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的概念是人教版数学必修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个要素,学习了本小节后,为以后学习其他类型的函数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函数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它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2.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且比较习惯的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很不全面

的认识。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部分进行说明: 知识与技能: 1、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出发,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3、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实例中,通过关键词的强调和引导,使学生发现、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用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方法,不仅为学生理解函数打下感性基础,而且注重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y=f(x)的理解与深化。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f(x)的理解。 【教学关键】在集合与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