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陆地环境综合练习试卷91

9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陆地环境综合练习试卷91

9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陆地环境综合练习试卷91
9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陆地环境综合练习试卷91

陆地环境综合练习 (附参考答案)

一.岩石地貌

二.生物和土壤 三.陆地水

四.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的矿物

岩石及其成因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变动 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与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流水和风力)与地貌

陆地水 陆地水体类型(地表水与地下水.静态水资源与动态水资源.淡水与咸水)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河流的补给等)

水循环(类型和意义)

生物

生物的分布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分布;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的作用 土壤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土壤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土壤的组成;土壤与农业的关系)

土壤的形成(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表现)

地带性 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分异因素) 地理环境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分异因素)

经典回顾

知识点1 板块构造运动

该部分知识结合教材的分布图和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常常与地质、地貌、地形剖面图等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命题。

例题1.图3-8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

质剖面示意。读图3-8回答(1)-(2)题。

(1)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2)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A.L>N B.LK D.M>N

分析:首先明确这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其次从图

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

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

3-8

剖面,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

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其次可以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L和N为正在向两侧扩张的海岭,M和K为板块碰撞处的海沟。同为海岭处的岩石年龄无法判断哪处老,哪处年轻,因为岩浆涌出时间无法确定;而海沟K距海岭远,海底岩层扩张慢,它要比靠近海岭的M年龄老。

答案:(1)A (2)D

点评: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

知识点2 径流和水资源

本单元的径流、植被、土壤、水资源、地形、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常与气候融为一体,进行命题,综合性较强,难度也较大一些。

例题2.读图3-9回答:

(1)图中A为_________________(地形),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地下水属于_______________(类型),C为________________(类型)。(3)从A到D植被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右为①②两地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水量变化曲线,请说明湖泊对该河流径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9

(5)图中流域面积约2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420mm,则该河流平均年入海水量约为__________m3。

(6)综合以上信息判断,该地可能是___________气候。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析:根据图上方向可以排除从A到D植被变化纬度地带性的可能;河流年平均入海量=(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面积(从长期来看,各地储水变化量为0),则入海水量=(450×10-3-420×10-3)×200×106;该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降水量450mm,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大且夏季流量丰富,反映出降水集中在夏季,综合以上信息可判定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冲积扇由于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形成的(2)潜水承压水(3)最可能的是植被的垂直地域差异(4)湖泊对该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推迟(5)3×106(6)B

点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回答问题有用信息。

陆地综合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a 图B.b 图C.c 图D.d 图2.a 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沉积作用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3.下列地区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有

①印度半岛②马来群岛③中南半岛④阿拉伯半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有关河流汛期与补给来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B.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往往形成春汛

C.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往往形成夏汛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秋季

5.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6.下列植物与其指示环境相符合的是

A.苹果树——亚热带气候

B.旗形树冠——干旱环境

C.骆驼刺——水湿环境

D.有伤害症状的矮牵牛叶片——二氧化硫污染

7.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A.岩石风化,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B.生物参与

C.一些微生物、低等植物在成土母质上着生D.人类参与

8.关于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②土壤是可更新资源,无论怎样利用,其肥力都不会损耗

③一般来说,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性能好

④肥沃的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D.地形的影响

10.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南坡B.喜马拉雅山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D.乞力马扎罗山

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据此完成12-13题:

11.这类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A.石灰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

12.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A.整体性B.地域差异性C.独特性D.表现复杂性13.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岩块相对位移D.岩石受力过大

14.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是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15.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

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6-18题。

16.该地区最可能是

A.云贵高原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淮海平原

17.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B.该地区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江淮地区正值伏早

D.寒潮频繁影响该地区

18.当该地区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D.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干旱天气

下表为“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表”。据此回答19-20题

19.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小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少,蒸发多,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20.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

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

C.该山麓地区的气候可能会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影响

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二.综合题

21.读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图3-5),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

B ,

C ,

D 。

(2)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

从到形成又到新的形成。

图3—30

22.读图3-9,回答:

(1)A .B .C .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__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3-30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_____________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____________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______河、______河、______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状况。

(4)在图中A .B .C 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______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种被称为“外来种”或“侵入种”。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请回答(1)-(2)题。

(1)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请运用所学原理回答:

①外来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来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2)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2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图中M 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 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2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3 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 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 地区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_________,N______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__”。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__增加。 (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5)保护该地区的农业自然环境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图3-35

26.下图岩层(2)是含水层,其余均为隔水层,读图回答:

(1)A处在地质构造上属

于,在丙处修建大型水

库是否合理?为什么?

(2)B处在地质构造上

是,在地形上

是,地形形成的原因是。(3)a、b、c、d四口井中属自流井的是,枯井的是,井水流量变化大的是。

(4)为了保护B井水质不受污染,在甲乙处首先应保护好处的水流。27.读图回答:

(1)假如A、B是湖泊

①:写出图中箭头的含义:ab

②:A、B两图能表示“久旱不涸”的是,表示“久雨不晴”的是。(2)假如A、B是同一河流:则表示丰水期是,枯水期是。

(3)关于图中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A.潜水水位的变化幅度一般小于河流水位的变化幅度

B.地下水与地表水可以互补,所以地下水是取之不竭

C.潜水与河流水更新较快,周期不长,均属于动态水资源

D.修建人工湖泊,可以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径流变化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2)从自然带可分析出A .B .C .D 各自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属___________性规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9.读右图所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 ____(A :①→②→③→④ B :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试比较图中A 、B 两地区的地貌特征,并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成因。 (2)图中M 、N 两城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别是2681毫米和1498

毫米。试分析其差异

的原因。

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c图为球状风化地貌,是花岗岩风化剥蚀所形成。)

2.D(解析:a图为石灰岩发布地区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

3.D(解析: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的组成部分,但从六大板块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二者属于印度洋板块。)

4.C(解析:一般来说,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一致;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5.C(解析:目前人类活动能够施加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

6.D(解析:苹果树威暖温带的经济林木,旗形树冠指示风向,骆驼刺指示干旱环境。)7.C(解析:一些微生物.低等植物在成土母质上着生是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

8.C(解析:土壤是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9.D(解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温带森林,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燥,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形成沙漠。)

10.D(解析:纬度较低的高大山体上的自然带类型较多。)

11.C(解析:这里的生物礁——大堡礁是珊瑚死亡以后的有机体沉积而形成。)

12.A(解析:组成地理环境的气候、生物、地貌、土壤、水文等各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量珊瑚死亡与气候变化有关正说明了这一点。)

13.B(解析: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14.D(解析: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成因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关,因此选D。)15.A(解析: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更替的自然带,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形成的分异,它是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的。)

16.C(解析:依据图中的地下水位可知该地区雨季集中在6月,而7月是雨量骤然减少,符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6月梅雨、7月伏旱的天气特点。)

17.C(解析: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即7月底8月初,正值当地伏旱季节。)

18.B(解析:当该地区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即6月底7月初,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19.C(解析: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一般而言雪线高于赤道处。)20.C(解析:该山与喜马拉雅山纬度不一致,垂直带谱不可能相似;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洋流;如果该山位于30°S~40°S的大陆的西岸,则C选项符合。)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及其对该循环图的变式图识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常有各种各样的变式,只有把课本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才能应付自如地回答有关习题。

答案:(1)高温熔化外力作用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凝固(2)岩浆各类岩石岩浆

22.解析:地质构造是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要注意背斜和向斜.断层和断裂.地质构造类型与地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l)D C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D C (4)D 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

23.解析:解该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我国南水北调的一些知识,其中东线方案是从扬州取水,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渠道,该线路所经地区中,山东丘陵地势较高,向南、向北渐低。答案:(1)地表径流(2)京杭大运河(3)海黄淮(4)A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4.解析:物种入侵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一个物种的生长与其所处的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温带地区,可通过种植水葫芦作为饲料和肥料而没有影响到其他物种的生长,这是因为温带地区夏半年气温条件较高,适合水葫芦的生长,而冬季时比较寒冷,水葫芦就不再生长;但是亚热带水域如果种植它的话,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因为亚热带一年四季都能满足它生长的要求,而出现水葫芦疯长现象,从而影响其他物种的正常生长的生态灾难。答案:(1)①环境条件适宜(或非生物因素适宜);没有捕食者(或没有天敌)②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产生上述差异主要因为:温带冬季寒冷,水葫芦不再生长;亚热带的热量条件优于温带,水葫芦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2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的识别能力和在我国干旱地区土地利用方法的改良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保护农业自然环境的对策。要求正确判读地图.借助表格中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土壤结构和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

答案:(1)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塞外江南(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杆还田(3)水分有机质悬浮质水分(4)土地沙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机率。(5)保护植被;禁止乱垦乱挖,合理灌溉,提倡喷灌.滴灌。(回答合理即可)

26.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断层和背斜;通过地下水位对水井做出判断;图中甲处为地下水的补给区,该处的水质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答案:(1)断层不合理大型水库修建断层带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2)背斜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层受破坏,易受侵蚀而成谷地(3)bad(4)甲

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应从两者水位高低上入手判断。

答案:(1)①:湖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湖水②B A (2)A B (3)B

28.解析:①同一自然带向阳坡(位置)高度相对高些;②A.B.C.D为不同纬度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情况,一般说来,纬度越低,山地垂直自然带越复杂,纬度越高则越简单;③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基带”与“基带”地区的气候带具有对应关系,理顺这种关系,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就容易得到答案。

答案:(1)B 基带是常绿阔叶林,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冰原气候由各山地基带自然带确定。

(3)地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组合有规律地变化,引起植被、土壤等因素有规律地更替。

29.解析: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此题就是对有关内容的考查。

答案:(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3)距离海远近不同

30.解析:该图反映的是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孟加拉湾,此处为板块消亡边界,热带季风气候,德干高原东北及半岛沿岸种植的是水稻。

答案:(1)特征:A地为高原,地势平坦;B地为高大的山脉(山河相间),地表崎岖。成因:A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长期经受外力的侵蚀而形成地势平坦的高原。B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碰撞地带),地壳活动剧烈,岩层受挤压而形成高大的山脉。

(2)该地盛行西南季风,M城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而N城位于背风坡。所以M城的降水多于N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