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追溯管理制度

追溯管理制度

追溯管理制度
追溯管理制度

追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防止产品在接收、生产、交付等各阶段发生混淆和实现对产品可追溯性要求,特制定此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从原料进厂到最终产品出公司的全过程追溯管理。

3.定义

3.1.物料:指原料、包装材料、辅件、半成品和成品。

3.2.产品包装:指连同产品一起最终销售的包装。

3.3.产品外包装:指为了方便运输或防止运输损坏的包装物。

4.权责

4.1计划部各仓库负责对本仓库内物料的标识。

4.2生产部负责对车间内物料、设备管道及车间管道的标识。

4.3品控部负责对物料的品质状态标识。

4.4人力资源部负责对人员的标识。

5.内容:

5.1本公司半成品、成品、原料和包材品质状态以章或者区域来表示:

“合格”章或区域:表示合格品。

“不合格”章或区域:表示不合格待处理品。

“待检”章或区域:表示未检或已检但未出结果品。

5.2进厂物料(生产原料、包装材料)标识:

5.2.1原料进厂物料标识:公司仓管员对进厂原料进行品种和数量验收,

无误后,撕除或销毁原标签,并根据公司内部原料编码表填写该原料编号、供应商、到货日期、重量、单位及批号等内容于物料卡并张贴于原

料外包装上,原料的批号按COA上标注的批号为准。原料仓管员将物料

放置在原料待检区域,注意标识向外,并填报《原料送检单》通知品控

部原料检验员取样检测,原料检验员根据《原料检验标准》判定是否合

格,并将检验结果及物料批号填报在《物料放行单》回馈给仓库,合格

则原料仓管员办理相关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同时无论合格与否,检验员均需将对应检验记录填写于《原料检验报告》上,便品质追溯用。

5.2.2.包材进厂物料标识:包材仓管员将进厂包材存放于包材待检区,初

步对品种和数量验收无误后,对其包材进行批号的编制,包材批号编制

方法如下:

a、包材批号的第一个字为“B”代表“包材”

b、第二至七位为包材到厂日期,例:“170325”代表2017年3月25日

C、第八第九位为包材批次,例:“01”代表第一批。

d、例2017年3月25日到厂第一批彩盒,它的批号是:B17032501

仓管员填报《包材送检单》注明包材名称、数量、规格、进仓时间和批号通知

品控部包材检验员进行取样检验,包材检验员根据《包材检验标准》判定是否

合格,并将检验结果填报在《IQC检查表》上,质量负责人签署《包材放行单》回馈给仓库,合格则包材仓管员办理相关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处理。以便品质追溯用。

5.3生产之半成品生产

5.3.1每批半成品生产前,生产部均先将待产半成品编好生产批号并填写

于《制作产品批生产指令单》,半成品生产批号标识参照《喷码格

式规定》。半成品生产完后,操作人员需取样进行外观、剂型、气

味、颜色自检,自检合格后均匀装取半成品样品,贴好标签,放在

指定位置。化验员在指定位置领取样品进行理化检测,化验员理化

检验合格后,操作人员出料,操作人员应填明将每一料桶侧指定位

置贴上物料卡,注明该半成品品名、品牌、主操员、半成品批号、

生产日期、重量、香型、颜色、配方号等,填写半成品进仓单进仓,

半成品管理员暂存放于半成品待检区,并填写《送检单》,化验组

根据送检单进行取样做微生物检测。

5.3.2半成品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和本制度之5.1款规定签章,质量负责

人签署《半成品放行单》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5.3.3品控部须将半成品检验结果及时填写《半成品检验报告》,如果发

现不合格,及时通知到半成品管理员,半成品管理员及时对此半成

品进行隔离待处理,化验室做好相关的记录,出不合格检验报告,

同时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以便产品品质追溯。

5.4生产之成品生产

5.4.1产品灌、包装生产时,品控部在线质检员须跟踪记录对应半成品生

产批号和成品生产日期、成品内外包装上的喷码以及品质状况填写

于《灌/包过程巡检表》中。成品一经生产完成后,生产部应在成品

外包装箱或外箱标识上注明品牌、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包装

完成后进仓,仓管员统一放置于成品待检区。成品仓管员根据成品

的外标识与内装实物予以核对确定其内装物品牌、产品名称、规格、

数量等与外标识一致。

核对无误后填写《成品送检单》,成品检验员依据《半成品检验标准》,

《成品检验标准》规定对待检成品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品牌、品种、

规格、外观、内容物、装量、喷码日期及包装配套完整正确性、物料标

识卡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质量负责人签发《成品放行单》,成品管理

员根据《成品放行单》办理入库,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按《不合格品

管理制度》处理。

5.4.2顾客有特别要求,应按顾客要求进行标识。

5.4.3现场品管对成品进行检验合格则签单入库,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

管理制度》办理。

5.5生产所涉及的所有设备须做好名称、型号、编号、状态及责任人标识,

统一放置于设备旁。

5.6厂区所用管道(包括蒸汽管道、自来水管道、纯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均

须做好相应的标识

5.7各库区应区别物料品质状况分区管理,尤其须注意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

隔离摆放,以防误用。

5.8产品销售:所有成品必须有质量负责人签发的《放行单》后,才可销售,

销售时登记《产品销售记录》

5.8产品追溯:当顾客投诉本公司产品质量问题时,可按如下程序追溯——

a.从顾客投诉的产品上找出所喷码之生产日期。

b.根据喷码日期,找出相

关灌、包装《生产作业流程单》查对应产品生产日期、半成品生产批号

和成品进仓批号,产品的包装生产日报表、半成品检验原始记录、半成

品生产留样品,直至追溯产品的包装组别,领料的原材料的批号,进仓

的原材料检验记录,对应半成品乳化作业记录表和相关乳化人员等。

6.引用文件

6.1《喷码格式规定》

6.2《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7.相关表单

7.1《原料检验报告》

7.2《生产作业流程单》

7.3《物料进仓单》

7.4《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7.5《半成品检验原始记录》

7.6《包材检验原始记录》

7.7《包材检验日报表》

7.8《车间生产日报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