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2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2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课堂指南A卷

海之南教育集团海口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课堂指南(A 卷) 第56-61课时 评 分: 课 题:《 小草和大树》 备课人:六年级组 审核人: 晚修一 (总第 56 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晚修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 学习目标: 1. 会写6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霍金的精神和人格,知道写人的详略得当的写法。(重点) 4. 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难点) 流程:1、读课文,写收获。(10分钟) 2、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音序、部首、结构并组两 个词,了解霍金的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10分钟) 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义。(10分钟) 4、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10分钟) 一、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分钟)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朗读收获是 。 二、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音序、部首、结构并 组两个词,学习作者和背景。(10分钟) 1、史蒂芬·霍金 : (国家)伟大的 (科目)科学家。他因患 ,被长期禁锢在 ,他身残志坚,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3、1988年霍金写成科普著作《 》,被人们称为“ ”。 ★三、理解课文的重点词义。(10分钟) 顶礼膜拜: 神秘莫测: 禁锢: 景仰: 悲悯: 龇牙咧嘴: 众星捧月: 跻身: 鸦雀无声: 四、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10分钟)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有 自然段,可以分为 部分。 早读一 月 日 星期 第 节早读 教师清点人数 (30分钟) 早读任务安排:1、6:50-7:00朗读课文两遍 2、7:00-7:05检测课文的生字词 3、7:05-7:15背诵重点词语。 4、7:15-7:20检测 措施:1、对子互背。 2、组长检测。 3、老师抽测。 4、过关签名。 奖罚:1、按完成任务的名次进行加分8——1分。2、未完成任务的同学中午留下来过关。 正课一(总第 57 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英文名 中文名 班级 学号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总结感悟 1.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那么这篇文章会用怎样的手法去描写地球对人们的重要性呢?一起来看看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一部分。 1、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然读后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2、多媒体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学生讨论地球的美丽。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地球知识方面的词语。如:纹痕相互交错。 3、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4、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出示地球仪,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半径、地球表面积、陆地等。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5、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三)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是有限的?(有一定的限度。) 文中的自然资源分为两种,请看大屏幕。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最大的麦穗(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需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 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身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 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请大家再读苏 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同学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 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子,用“ ~~”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同学的话。 最大的麦穗 1、自由读课文 2~6 节,用“ ”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示的句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 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假如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考虑,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 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示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讪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 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 启发同学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 图〕(启发同学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教案

课题:《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设计者:普兰店市实验小学王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反复阅读讨论等活动才能充分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能力目标 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 感受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学习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六、学习策略教师:讲授法。 学生: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3分钟)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设计意图】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回顾预习,交流收获(10分钟)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进行再学习,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索(2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画出具体语句体会,做批注。 (2)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最大的麦穗(1)

最大的麦穗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需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身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同学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示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同学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假如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考虑,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 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示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讪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同学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同学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10课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复习检测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瘦削(xiāo xuē)挣扎(zhēnɡzhènɡ) 强制(qiánɡqiǎnɡ)瞥见(piēpiě) 立即(jíjì)冲着(chōnɡch?nɡ) 三、填字解义。

()之大吉:__________ 不()分说:__________ 刻骨()心:__________ 吱呀()响:__________ 一如()往:__________ 羞愧不():__________ 四、活学活用(用上本课的四字词语) 1.我现在__________,穷得买一口水的钱都没有。 2.这地方真美,令所有的游人都__________。 3.窃读时那种__________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4.他是真伤心了,你看他__________的样子。 5.他这会儿__________的,样子挺吓人的。 6.经他一指点,我顿时__________,有了主张。 五、用“然”字组五个词,分别用在句子里。 1.()后面有人就住了我的衣领。

2.姑娘一脸(),不知他说的什么意思。 3.拿着马草换来的钱,我()地坐下来读书。 4.()抬头拭泪时,发现他正注视着我。 5.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做着自己的事。 六、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课文中第__________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残疾青年这样说的目的是既是暗示碧云__________,更是说给“我”听的,目的是__________。残疾青年在给妹妹说这句话时语带双关,“那匹马”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饿坏了”则是指__________。 2.对号入座(将人物及品质连线)。 乐于助人作者 善解人意父亲 酷爱读书碧云姑娘 善良正直残疾青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解析 生命之谜 (1)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从古代神话的话题,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 命存在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1)提出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 (2)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介绍宇宙的浩瀚,同时也说明人类对于宇宙的未知 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3)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运用设问的手法,介绍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4)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 生命之谜》教案2篇 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辐(fú)射轨(gǔi)道土壤(r ǎng)陨(yǔn)石厌氧(yǎng)菌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后习题含答案

1 / 4 缀 案 雅 幽 拙 薄 恍 糊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后习题含答案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芭.蕉( ) 缀.满( ) 妩.媚.( ) 衣襟.( ) 恍.然( ) 参.差.( )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薄 ( ) ( ) ( ) ( ) ( ) ( )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顺心 平淡 本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去描写丁香花的 、 和 ,映衬着对美好理想的 。作者还引用 ,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作者实写 ,虚写 ,以开阔的胸襟为

缀 案 雅 幽 拙 薄 恍 糊 1.说说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3.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4.如何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 参考答案 1.我已经读了 略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2.本文共有 6 个自然段,我会给自然段标上段落。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芭.蕉(b ā) 缀.满( zhu ì) 妩.媚.(w ǔ m èi ) 衣襟.(j īn ) 恍.然(hu ǎng ) 参.差.(c ēn c ī) 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薄báo(薄 饼)参 cān(参加) 结 jié(结网)bó(厚薄)cēn(参差)jiē(结实)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 1.说说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2.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3.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4.如何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 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案(参考文 本) 《最大的麦穗》 常熟实小薄俊生 一、课题导入 1.看看课题,哪个词语是最重要的? 2.指名说,读读 3.课文读了几遍? 4.为了让大家有更加好的表现,请大家自己再大声地读读课文,

过会儿,我们进行交流,开始。 5.学生读课文(没有读完的把它读完) 二、新授 1.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谁愿意为大家读第一自然断和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谢谢你 2.一天,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来到了麦田边,对着弟子说了这样一句话,请一位同学当一位苏格拉底,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作弟子,听听这句话。 3.指名读 弟子们听明白了没有,明白了什么了? 学生说:苏格拉底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最大的麦穗,一个是只许进不许退。 师:真好,大家从只许进不许退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老师说:你的意思明白了,但是谁能说得更加准确一些。也就是弟子们对于麦穗有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没有)因为

只许进不许退。 刚才这位同学的语气像个苏格拉底的样子吗?语气怎么样? 学生点评 我们再来看看插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位老者、身份)这样来读应该会读得更有苏格拉底的味道。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点评:我倒是觉得这个学生没有领悟老师的引导,没有读好课文。 2.谁来读读课文的后面几段 (1) (2) (3)我们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弟子是十分谨慎的呢? 师生交流,还有吗?学生说…… 谁能再把这两段为我们读读呢?(指名读)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 同学们有些这些同学这么认真,为什么后来却两手空空呢?如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最大的麦穗》听课记录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听课 记录 一、课前活动。 图片显示麦田 1、一块麦田里有多少麦穗?猜,数字你能用语文的方式表达吗?(成语) 2、一起走进麦地,仔细看一看麦穗(图片显示麦穗)。这一束一束的麦穗,看到最大的时候,用起立的方式告诉大家。图片:看一束束麦穗,认为找到最大的就站起来。 3、你怎么没站过?站过了,怎么又坐下了?你坐下表示什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依据。 一次也没站的,谈一谈想法。 (即时感想:第一,学生手头没有文本,课前谈话环节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之意在于让学生走近文本,让学生感受到机遇问题。其次,用麦穗作为活动的题材,有更贴近文本,降低难度,直观地理解麦田和麦穗渗透这一知识点等几个好处。) 二、引题质疑 1、介绍:带学生选择最大的麦穗的事,是2500多年前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带学生做的。

今天我们来读这个故事,你想从中寻找什么答案。交流:为什么带学生找。记住苏格拉底。 结果? 怎么找?大?(板书学生的问题) 2、自由读文,自己带着疑问读课文。大声读,反复读,读到老师喊停的时候。发教材。 读完的站起来。一遍的坐下,二遍的坐下,三遍的继续站着。 3、梳理问题:通过读,明白我们应该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给学生的问题标上序号。产生争议。根据课文内容先解决怎么找,再解决为什么找?道理是最后读着读着就越来越清晰了。 (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组织教学,具有真实性。学生未接触文本,不了解文本的前提下,先引导质疑,再发下文本,这种做法很有新意。利用了阅读期待心理;注重了梳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梳理问题的同时也梳理了文本的顺序,按文本的顺序解决问题,体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三、研读理解 1、苏格拉底要弟子们找的句子,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课堂实录

丁香结课堂实录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A.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师: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

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师: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师:“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生:丁香花。 师:“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香气非常浓郁。 师: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生: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师: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 师梳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 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

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更有趣的是,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 3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参考文 本)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

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 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2、山雨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选编本课的意图是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方法: 情境法、导读法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自然界的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山中奇妙的雨——山雨。(板课题,写上作者的名字,并请全班同学念课题)(二)明确阅读要求: 让全班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提出本课的学习方法是:多读、多想、多感受。 (三)读课文,感受山雨之美(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1、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①这场山雨到底是怎样的奇妙呢?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 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的) ②等同学回答之后,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雨来”、“雨中”和“雨后”这三个部分,并请同学来评一评这三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从字音、朗读节奏等方面评价)。 2、学习“雨来”,感知“悄悄”: ①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读读第1至第3自然段,谈谈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这句话写出了山雨来得快,有节奏,但是悄悄地来的) ②在同学谈体会之后,再请全班同学美美地读第三个自然段。 3、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①课文中的山雨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第4至6自然段,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和看看课文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些方面?(介绍了雨声和雨色两方面) 描述雨声的句子: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 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练习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之大吉刻()铭心枯()焦黄 羞()万分不由分()身()分文 2.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们学会与别人合作。我们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年逾古稀。爷爷爬起山来,小伙子都赶不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1)小华改正并接受了老师的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这是一个比喻句。() (2)读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残疾青年的家里真的有一匹马需要马草。() (3)“别饿坏了那匹马”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 5.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地背着马草走向他的书摊。一如往日,他冲着里屋叫道:“碧云,快出来提马草!”接着喊了数声,可碧云迟迟没有出来。“是不是有事出去了?”他疑惑地自语道。 “我自己提进去吧。”说着,我往他身后的木板房走去。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掎,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没有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门。 “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我扭头冲了出来,直想哭。 “对不起,”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 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马一()门一()草一()泪 (2)解释词语。 一如既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残疾青年家里真的有那匹马吗?明白了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部编版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般) 2.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重点) 3.培养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提升阅读的兴趣(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可以,你想去哪里?(想上天不?播放幻灯片“嫦娥奔月”等) 二、作者介绍:张申碚,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赵晓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资料室负责人,著有《中国书评史初探》等。 三、文体常识: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四、出示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 3.培养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提升阅读的兴趣。 五、检查预习: “蟠桃抵御轨道着陆. 沧海一粟”(提问后齐读) 六、速读课文,问题探究。(3分钟速读,把握段首句的提示作用) 1、问题设计一:连科学家至今都没弄明白的究竟是一个怎样吸引人

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2、问题设计二:哪些天体可能会有生命存在?这个天体又应当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答:四个条件: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3、问题设计三:“至少应有”是什么意思?科学家又是怎么知道需要这几个条件的? (关注科学探索的严谨态度)(小组合作探究) 4、太阳系内排除了下面两种可能: ①水星,金星(温度高) ②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温度低) 5、问题设计四: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为什么是火星?(小组讨论后回答) 相似点:①自转时间接近昼夜 ②自转轴倾角接近四季 6、问题设计五: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用普通人交流的方式会说“差不多”,但是,从科学家口里说出来就是数据,为什么? 结论: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表达必须准确无误! 7、问题设计六: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 (小组合作探究)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赶紧踏上揭秘之旅,去了解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认识火星,靠近真相的? 结论一:没有。所有因素证明: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结论二:可能有,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但岩层之中有没有呢?这有待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