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本田

案例分析本田

案例分析本田
案例分析本田

风险管理雷曼兄弟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1.雷曼兄弟简介 (1) 2.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1) 3.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3) 3.1 自身原因 (3) 3.2 外部原因 (6) 4.应对措施及建议 (8)

1.雷曼兄弟简介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具有158年的历史。其雄厚的财务实力,以及“全球最具实力股票债券承销交易商”的名号可以追述到一个世纪前。 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一直受到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广泛认可。它不仅担任这些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同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由此,它在很多业务领域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交易和研究、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风险投资。这一切都有助于雷曼兄弟稳固其在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商业周刊》评选雷曼兄弟公司为2000年最佳投资银行,《国际融资评论》授予其2002年度最佳投资银行称号,其整体调研实力也高居《机构投资者》排名榜榜首。 这样一家信誉名声都响彻业界的全球性多元化投资银行,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15日,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加剧的形势下,丢盔弃甲。根据美国破产法,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向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保护申请。以资产衡量,这是美国金融业最大的一宗公司破产案。 2.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表1罗列了自2007年夏天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市场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雷曼兄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 表1 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3.1自身原因 1. 进入不熟悉的业务,且发展太快,业务过于集中。 作为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发行承销,兼并收购顾问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 在2000年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业务蓬勃发展之后,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开始涉足此类业务。这本无可厚非,但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美林、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存在相同的问题)。雷曼兄弟破产前的几年一直是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增长了约13%。这样一来,雷曼兄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非常大。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是当市场崩溃的时候,如此大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 财务结构不合理,自身资本太少,杠杆率太高且过度依赖短期融资。 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与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综合性银行不同,它们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案例分析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案例1 雪花饼屋的规定贾新的孩子5岁了,胆子较小,从来没离开过大人的身边,贾新一直为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发愁。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提出要吃肉松包,贾新心里一动,爽快的答应了孩子,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孩子必须独自去住宅小区门口的雪花饼屋买。孩子经过一番犹豫,还是拿着贾新给的5元钱走了。当然,孩子第一次出门,贾新不会大意,悄悄的跟在孩子的后面,一直看着孩子走进了雪花饼屋。过了一会,孩子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拉着饼屋店员的手走了出来,贾新觉得奇怪,便沉住气继续观察。饼屋店员一直将小孩带到贾新家的楼梯口。这时,贾新已完全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连忙道谢。经了解,原来该饼屋有规定:如有小童单独光顾饼屋的,员工必须将小童安全送回家。此事令贾新感慨不已,他也因此成了雪花饼屋的忠诚顾客。注:雪花饼屋的规定实际上是关注到顾客对小童安全的潜在要求,它的实施能够超越顾客的期望,给顾客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领导作用 案例2 受人爱戴的冯老总 新力公司是广东一家生产压力容器阀门的港资小企业,1955年从香港搬到内地,开始由李先生担任总经理。由于香港总部信息灵通,有较为顺畅的销售网络,因此,进入内地的头3年,公司的盈利状况非常好,公司的规模也由原来的70多人,增加到170人。然而,“兵无常势,水无定形”,从1997年年底起,随着香港、台湾同业不断进入内地,加上内地企业的竞争意识加强,公司效益每况愈下,到了2000年6月,公司出现了亏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00年7月,李总经理对员工采取减薪办法,从公司的中层干部到最底层的员工月薪减500-100元不等,这一做法引起了员工的极大不满,导致了严重的怠工现象,更要命的是8月份该公司为韩国生产的一批产品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香港总部为此撤掉了李先生的职务,并着手物色新的人选。这时,香港集团旗下的冯副总主动请缨,提出有能力和信心在2001年上半年扭转新力公司的被动局面。 对冯先生提出的目标,不少人都认为不可能实现,有的劝冯先生不要去捧着烫手的山芋,有的则等着冯先生出丑,看他的笑话。 冯先生走马上任后,首先是召开员工大会,会上他宣布了三件事:一是不裁减员工;二是将公司克扣员工的钱如数归还;三是向公司每个员工加薪100-400元不等。但有个条件,每个员工必须服从工作安排,努力做好工作。接着,这位熟悉工程管理的老总组织骨干力量对各个生产的运作的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人员从新安排。不到两个月,新力公司人员的精神状况明显不同以前,生产能力快速提高,第三个月公司开始盈利,产能比以往提高了36%;第四个月公司盈利30多万元,产能比以往提高了40%。 在新力公司有了较大起色后,冯先生趁热打铁,鼓励员工多提好的建议,多专研生产运作管理,尽可能的通过管理来降低成本,达到利润相对增加的目的。他经常对员工说:“以后我给你的是条渔竿,而不是一条鱼,如果给你一条鱼,也就仅此一条,如果给你一条渔竿,你们会钓到好多好多的鱼。”冯先生也因此深受员工的爱戴。 三、全员参与 案例1 通用电力公司的“群策群力” 1988年,韦尔奇和通用电力公司的管理发展学院院长鲍曼乘飞机去公司总部。途中韦尔奇要求鲍曼设计一种改进公司各部门工作效率的办法。一周后,鲍曼提出了在公司全面开展“群策群力”的规划。“群策群力”是一种发动全体员工动脑筋、想办法、提建议的改进工作效率活动。这种活动由公司执行部门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岗位抽出几十人或几百人到宾馆参加为期三天的会议。第一天,由部门负责人向参加会议的员工简单介绍会议的目的、方法和

施乐公司整合供应系统案例

案例: 《施乐公司整合供应系统优化采购流程》施乐公司是美国复印机产业的巨人之一,在七十年代由于忽视了全球性的竞争威胁而被迫进入防御状态。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在世界复印机市场一直保持垄断地位。但由于忽视了竞争的存在,从1976年到1981年,施乐公司遭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战,其中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的佳能公司,该公司竟然推出了以施乐公司的成本价销售复印机的惊人举措,竞争结果是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全球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为了弄清佳能公司的降价策略,施乐公司开展了大量的竞争情报研究,比如,施乐公司曾与一些美国电子公司进行了存货水平的基准比较,这次评估向施乐的高层管理人员揭示了施乐与领先的公司在这方面的差距。施乐发现有机会可以压缩“沉淀”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资金,从而向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对竞争对手和自身的对比分析,施乐公司多方面调整了复印机产品的战略和战术,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加强采购/供应管理,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从日本佳能公司夺回了市场份额。 从评估中,施乐公司认可了现有的分销、物流、物料与制造部门的工作,总体存货水平过高并不是他们的责任,主要的原因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冲突的工作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乐成立了“物流与资产管理中心”来改善整个供应链的资产管理的绩效。作为一个“变革机构”,这个小组的使命是通过发展和实施整体性的战略和业务流程来推动对物流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优化。这个小组并非只是一个普通的职能机构,它需要参与一线机构正在进行的对顾客满意度、物流成本和削减存货的活动以及每一年都要进行的对这些项目的优化和改善。所以,两个工作原则产生了:一是小组的使命并非只指导一个“削减库存”的运动,而是使“压缩供应链资产”成为公司的长期目标。二是小组的具体工作需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考虑。 实施步骤: 1、创立一个远景目标,统一理解和认识:即供应链的一体化整合能为公司创造新的竞争力优势。 2、最终的目标:改善客户服务,并在资产利用和物流成本等方面成为最优秀的公司之一。 3、远景目标将在战略路径地图中被细化,每一个关键的绩效指标都将设定在客户服务、资产利用和物流成本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4、新的概念将会在一个“展示箱”中测试,进一步优化后才在整个公司内大范围地实施。

雷曼兄弟案例

雷曼兄弟案例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悠久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公司正式申请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所规定的程序破产,即所谓破产保护。雷曼兄弟公司,作为曾经在美国金融界中叱咤风云的巨人,在此次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也无奈破产,这不仅与过度的金融创新和乏力的金融监管等外部环境有关,也与雷曼公司本身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雷曼兄弟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雷曼兄弟公司正式成立于1850年,在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从事利润比较丰厚的棉花等商品的贸易,公司性质为家族企业,且规模相对较小,其财务管理目标自然是利润最大化。在雷曼兄弟公司从经营干洗、兼营小件寄存的小店逐渐转型为金融投资公司的同时,公司的性质也从一个地道的家族企业逐渐成长为在美国乃至世界都名声显赫的上市公司。由于公司性质的变化,其财务管理目标也随之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其原因至少有:(1)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和资本市场体系,因此,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能够获得更好的企业外部环境支持;(2)与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无疑更为科学和合理;(3)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可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股价来确定,比较容易量化,操作上显得更为便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雷曼兄弟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二、雷曼兄弟破产的内在原因: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当雷曼兄弟公司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其财务管理目标之后,公司迅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发展成闻名于世界的华尔街金融巨头,但同时,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利益主体单一(仅强调了股东的利益)、适用范围狭窄(仅适用于上市公司)、目标导向错位(仅关注现实的股价)等原因,雷曼兄弟最终也无法在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雷曼兄弟公司来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名牌的凋落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名牌的凋落 环宇集团从197年开始生产电视机,曾在全国较有名气,获得过几十种荣誉,:“全国彩电评比一等奖”、“国家银质奖”、1985年“全国十大名牌”等等,可谓名噪一时。可是到1995年底,明亏1.48亿元,潜亏4915万元,负债2.96亿元,宣告破产。环宇的彩电1974年就送进了中南海,1984年又较早地引进了彩电生产线,产品进军欧洲市场,还在英国成立了英环公司,生产环宇电视机,此举吸引了23 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参赞来厂参观,1988年生产了电视机40万台,当时规模已不算小了。但到了1989年国市场开始疲软后,工厂领导对电视机市场发展前景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前途不甚远大。因此,对这个产品不重视,从1989年到1995的6年间仅投入3000万元,该厂电视机从1984年到1989年的五年,只销售了47C-2型一种机型,1989年后虽然开发了54厘米的几个品种,但是别的厂家64厘米以、74厘米、画中画等新产品迭出,而环宇彩电还是老面孔,当然没有市场。从市场开拓来说,环宇根本没有开辟与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与网络。电视机走俏时,该厂的销售只考虑先卖给谁,后卖给谁就行了,根本不去抓市场,市场疲软时,又不知道产品往哪里销,没有自己的销售系统,在全国的经销单位只有20多个。从集团部运作机制上看,其

部运作不规,部结构变化频繁。1987年后机构每年一变或几变,从1987年到1991年的4年间进行了6次大调整,还不包括小调整。1991年后集团又作了3次分与合的调整。电视机厂的厂长平均一年换一次,最长的为1年7个月,最短的8个月,连中层干部还没认识就下台了,而且,这些机构的调整,并没有把责、权、利理顺,厂长具体管企业,但没有权,公司总经理有权,但不直接管理业,企业很不好运作。环宇集团最终于1995年7月宣告破产,96年被宝石集团收购。一.环宇集团破产的主要教训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一)环宇集团主要教训 1.对市场前景的错误估计。(1)由于环宇集团在市场预测上出现了偏差,以至于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电视机市场发展前景不甚远大,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产品并不够重视,投资规模较小,从1989年到1995的6年间仅投入3000万元;(2)而且该厂电视机从1984年到1989年的五年,只销售了47C-2型一种机型,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有些落后于竞争者,据资料显示:1989年后虽然开发了54厘米的几个品种,但是别的厂家64厘米以、74厘米、画中画等新产品迭出,而环宇彩电还是老面孔,所以导致了后来环宇产品一步进一步的为市场所淘汰。(3)同时也是由于对前景的估计不当,使公司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缺少创新,而众所周知,没有竞争的市场是缺乏活力的,创新也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

南海公司案例分析审计作业.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1104班 学号:220110522176 姓名:石少桂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 一:案例介绍 (一)基本案情及起因 “南海公司”始创于1710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 公司成立10年经营业绩平平。1719年至1720年之间,公司趁股 份投机热在英国方兴未艾之机,发行巨额股票,同时公司董事对外散布公司利好消息,致使公众对股价上扬增加了信心,带动了公司股价上升。1719年,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到1720年3月股价升至300英镑,1721年7月公司股票价格高达1050英镑,公司老板布伦特决定以高于面值数倍的价格发行新股。同时,南海公司将获取的现金,转贷给购买股票的公众。一时间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由此,170 多家渐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价暴涨 5 — 6 倍,各种职业的人,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场漩涡。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其《大恐慌》一书中这样描绘当时人们购买股票的情形:“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贸易商放弃了买卖,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教父离开了圣坛,甚至连高贵的夫人也忘了高傲和虚荣。”

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随之一些公司被解散。许多投资者开始清醒,并抛售手中所持股票。股票投资热的降温,致使“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到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价跌至124英镑。年底,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而后,“南海公司”宣布破产。 “南海公司”破产,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蒙受损失。当证实了百万英镑的损失落在自己头上时,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并给予赔偿损失的要求。 (二)南海公司的破产及后果 1720年初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上涨,但是要继续推高股价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向南海公司,然而此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夕,大量的民间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于是民间企业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因而会引起股票供给的增加,这样南海公司的股价就降下来,损害南海公司的利益。南海公司为了和民间企业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开始大规模活动,他们利用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游说议会,从而通过了一项法案,即“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俗称为“泡沫法”。“泡沫法”的颁布进一步推高了南海公司的股价,人们争先恐后的购买南海股票,在股价越涨越高的时候,内部人士与政府官员的大举抛售,引发了南海泡沫的破灭。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

MBA案例分析题

市场营销学案例集

一、“护门”( Door Guard) “你好,史蒂温!” 史蒂温·哈利斯抬起头来看到托德·史密斯正大步跨过北卡罗莱纳大学学生停车场。 “你好,托德!”史蒂温锁好车门后回答。“握!这是你的车?”托德问,他很羡慕这辆新的红色坎沃蒂波牌轿车。 “对。正因为如此,我的暑假过得很愉快。今年是我在密特勒海滨同我哥哥一起从事庭院服务工作的第三年。我不仅过得很快活,而且从三个暑期工作中存了足够的钱来买这辆车。” “我已经看出来了。你的车停的地方不靠近任何其他的车。” “非常对。如果是我那辆旧车,没什么关系,但我不想让那些粗心的人刮了我的新车。以前就有人碰过我的旧车,特别是在空间很小的学生停车场。” “你知道,应该有一条法律来阻止车门碰到别的车,或者什么人应发明某种方式保护车门。制造商把那些橡胶条放得好像不是地方。” 托德补充道。“我完全同意,” 史蒂温答道,“或者有一种装置可以使撞别人的车也被撞,这样或许使人们更小心。” 史蒂温和托德对他们的荒谬想法感到好笑,他们一边向学生注册处走去,一边在想着更荒谬的主意来解决车门碰撞问题。 以后的几天中,史蒂温一直在考虑如何防止车边板损坏的问题。他以前是饭金工,具有良好的机械技术方面的直觉。由于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前景井不乐观,由自己开办一个企业显得很有吸引力。史蒂温记得,他的一位教授讲过某些人由于推向市场一种“自动挡光板”而成功的例子,这种产品是在自动防风板后面加上某种侧板,以便保持汽车内部凉爽。由于这种产品效果很好,所以发明人获得了成功。进而,由于可以在侧板上印刷,所以公司可利用产品作为促销的一种手段。史蒂温考虑,如果他能设计出一种保护汽车门的产品,同时又能起到广告的作用,他也能够成功。他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开发出这样一种产品。 一、产品

雷曼兄弟案例分析报告

雷曼兄弟案例分析报告 讲解:魏雪组员:付晓玥王菲菲李丽霞 案情介绍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是一家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通过设于全球48座城市之办事处组成的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积极地参与全球的资本市场业务,管理网络是由设在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在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来统筹和管理。 雷曼兄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发源地是阿拉巴马州广袤的农田以及蒙哥马利市。雷曼三兄弟亨利、伊曼纽、麦尔,来自德国的巴伐利亚,在蒙哥马利落脚。他们看准了蒙哥马利作为“棉花之都”的巨大潜力,于是专注于从事棉花生意,由此可见他们眼光独特。 1850年,三兄弟创立“雷曼兄弟”,专营贸易与干货买卖。雷曼兄弟这家金融巨擘1868年开始挂牌经营,决定将公司从蒙哥马利搬到曼哈顿下城,不仅成立了纽约棉花交易所,而且进军股票与债券买卖。雷曼兄弟出售债券帮助阿拉巴马州筹资。也出资协助成立咖啡交易所与石油交易所。雷曼兄弟和华尔街的家族合作,创建商业国家银行、制造商信托银行等。20世纪初,雷曼兄弟和高盛合作,共同为史都贝克、通用雪茄公司、席尔斯连锁百货公司等企业筹措创业资金。雷曼兄弟家族事业横跨四个世代:始于1850年阿拉巴马州棉花田,一直延续到1969年重要掌门人巴比雷曼过世为止,将近有120年辉煌的历史。这段时间雷曼兄弟不仅从市场筹资,而且协助伍尔沃斯、梅西百货等零售巨头筹资;扶植美国航空、环球航空、泛美航空等航空公司;代替康宝农场、宝石茶等企业筹资。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悠久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正式申请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所规定的程序破产,即所谓破产保护。以资产衡量, 这是美国金融业最大的一宗公司破产案。雷曼兄弟公司,作为曾经在美国金融界中叱咤风云的巨人,在此次爆发的金融危机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1、1979年秋,南京一家电器厂的“蝙蝠”牌电风扇初次露面,虽然款式新颖,但消费者不认识它,不熟悉它,一时无人问津。厂里进一步分析了市场需求,又改进了设计,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作了一般的广告,但销路仍不畅通。 怎样才能提高消费者对“蝙蝠”牌电风扇的兴趣?厂里专门为此组织了讨论分析。大家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消费者花100多元钱买台电风扇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最大的顾虑是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不长,如果能有针对性的消除顾虑,销路自然会打开。 1981年4月,南京市新街口百货大楼橱窗里出现了3台“蝙蝠”牌电风扇在快速运转,电扇下面一行醒目的大字写着:“从4月1日起开始昼夜运转,请您算一算,到今天共运转了多少小时?”来往的路人都被“蝙 蝠”牌电风扇的现身说法吸引住了,有人为了证实是否昼夜运转,还特意在晚上过来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运转时间的增加,顾客的信任也越来越增强。1981年夏季,“蝙蝠”牌电风扇在南京市电风扇总销量中占了80%。 1982年开始,“蝙蝠”派电风扇又相继在济南、重庆、武汉、长沙、南昌等大中城市的商店橱窗中现身说法。天津、北京、西安等大型商场橱窗里也出现了日夜不停运转的“蝙蝠”牌电风扇。“蝙蝠”牌电风扇走出南京,为更多的顾客所了解和信任,订货单如雪片般飞来,销售量直线上升。 2、广州佳丽日用化工厂生产的“神奇药笔”,由于价廉、效果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产品最初上市时,尽管该厂在报纸电视上作了不少广告,可销路一直不佳。因为人们已习惯于使用传统的产品,不相信像支粉笔样的产品,随意画上几笔,会有杀死蟑螂的神奇性。如何使消费者信服呢?该厂灵机一动,何不来个当众试验呢? 一天,该厂派人带上样品来到《羊城晚报》编辑部,用药笔在办公室地上随意画上几个圈,然后在圈内放出事先准备好的蟑螂,不过二三个小时,这些害虫全部死在药笔画成的圈内。在场的《羊城晚报》记者及编辑目睹了这一情景后无不惊讶,大为赞赏。当晚,《羊城晚报》即 以“死给你看”为题加以如实报道。这样神奇的宣传报道,一下子提高 了“神奇药笔”的知名度,使得销售量大增。 3、鲍勃先生原定住国内某一饭店一星期,可过了一夜就留了一封投诉信拂袖而去。“贵店空负盛名,与之前大相径庭,尤其设备维修与服务态度方面都大大下降。昨夜我房里的抽水马桶响了整整一夜,使我彻

关于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注会经济法》课程考查论文 关于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案例分析 摘要 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公司,同时也是美国国库券市场的主要理商。它参与的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股票,固定收益销售,研究和交易,投资管理,私人股本和私人银行业务。 雷曼兄弟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在业界享有盛誉。其中CEO Richard Fuld 在1993即成为雷曼的最高领袖,它多次带领雷曼避免破产的命运,一次次走向辉煌。 这一次雷曼兄弟走向破产对整个金融界都是不小的冲击。所有人在震撼的同时,也有必要冷静下来分析其由往昔的辉煌逐步走向毁灭的原因,同时得到了我国在发展资本市场时的一点启示。 关键字: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启示 雷曼兄弟公司由德国移民亨利、埃马努埃尔和迈尔于1850年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哥马利城创建,目前已拥有158年历史,其主要业务投资银行、私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雷曼兄弟公司总部现设在美国纽约,在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设有地区总部。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雷曼兄弟公司是大力推广新型融资方式的先行者之一,曾帮助大量急需资金的公司成功融资。20世纪60、70年代,雷曼兄弟公司开始拓展其在全球的业务。 2000年,雷曼兄弟公司股票价格首次达到每股100美元。 2002年,雷曼兄弟公司开设财富和资产管理分支业务。至2005年,该分支业务管理下的资产总值达1750亿美元。 2007年,雷曼兄弟公司净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雷曼公司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公司股价在次贷危机后的一年之内大幅下跌近95%。该公司财报显

汽车行业的78个品质不良的案例分析

汽车行业典型的78个品质不良的案例分析品管的标准不能从开发部门提供 要让作业者充分知道作业的目的 什么是首件 什么才是真正的保证品质 什么才算是批号管理 产品不能没有鉴定时间 没有统计管理就不能做好品质 返修品的品质要重新全数确认及检验 诚实是品质管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与供应商保持互利的关系是保证外协品质的前提 不能让一线的检验人员判断是否可以让步接受 如果某项检测就只有某个特定的人能够完成是非常危险 及时确认是非常重要的 仅仅依靠人员的经验来进行改善是非常危险的 导入外协厂并不能仅仅确认其品质管理系统 有效验证才能保证品质 检测设备的精度非常重要 检验设备也会“制造”不良品 与顾客充分进行沟通也是品质管理的一部分 没有完善的品质标准如何管理品质 要注意到改善的本质 只有纠正措施而没有预防措施不是品质改善的实质 分件不进行检验而检验总成件可以吗?

不能忽略隐藏质量损失成本 随机抽样是保证检验品质的前提 我们的检验标准应高于顾客的需求 最好的企业也会有品质很差的生产线 就算是沿用件的品质特性也应该确认 作业者总是容易偷懒的 品质管理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变化点不清的改善 随随便便就增加成本的改善 随便变更设计的改善 顾客的要求包含顾客未明确的需求 品质提升不仅仅是品管部门的事 检验怎么可以被动进行 生产线变更产品要重新验证 一味追求多功能导致品质问题 不考虑配合性就一定会发生问题 品质问题的处理应该分层次对待 产品的品质管理要追溯到最源头 要让自己的外协厂商深刻了解到其供应产品的特性主管不一定强于作业人员 最简单的作业也可能出现最致命的品质问题 品质问题总是发生在异常时期 没有明确的确认项目是无法管理好品质的 要充分考虑顾客的特殊性使用

案例2施乐公司的团队建设

20 世纪70 年代,施乐公司经营陷入低谷。从1980 年开始,新总裁大卫开始塑造企业团队精神。施乐团队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鼓励员工之间“管闲事”,对同僚业务方面的困难,应积极帮助。为此,施乐经常派那些销售业绩良好的员工去帮助销售业绩不佳的员工,他们认为,合作应从“管闲事”开始。施乐团队建设的第二条重要原则就是强调经验交流和分享。任何一位员工有创意且成功的做法,都会得到施乐公司的赞美和推广。施乐团队建设的第三条重要原则是开会时允许参加者海阔天空的自由发挥,随意交流,并允许发牢骚、谈顾虑,即便是重要的会议也开得象茶馆那样热闹,经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启发出旁听者的火花般灵感,以至于思路大开。 团队建设离不开人。施乐选拔人才特别强调合作精神,常常把骄傲的人拒之门外。他们认为,骄傲的人往往对一个团队具有破坏力,哪怕是天才也不接受。施乐需要的是强化彼此成就的人,即合作重于一切。 施乐的团队建设并不排斥竞争,但强调竞争必须不伤和气,不但要公平,而且讲究艺术。例如,公司下属某销售区各小组间的竞争就显得幽默而有效率:每月底,累计营业额最低的小组将得到特殊的“奖品”——一个小丑娃娃,而且以后一月内必须放在办公桌上“昭示”众人,直到有新的“中奖者”。各小组自然谁也不愿“中奖”,为此,大家你追我赶,惟恐垫底“中奖”。 至1989 年,施乐扭亏为盈,后逐渐在世界140 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 【教学功能】 团队建设是高效率发挥组织职能的一种手段。本案例通过施乐公司成功的团队建设,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案例分析关键词:团队、群体 【问题】 1. 施乐公司在开会时允许参加者海阔天空的自由发挥,随意交流,并允许发牢骚。这种方式有什么利弊? 2. 根据本案例,你认为团队较之一般群体有何优点? 3. 根据施乐公司的经验,加上你的实践经验,你觉得应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

2020年名校经典MBA案例分析

2020年名校经典MBA案例分析 1.腾讯代理任天堂SWITCH会带来哪些收益 SWITCH是当前很流行的游戏机,上镜率高。手机游戏盈利模式,免费下载游戏,在游戏进程中设置较难关卡,通过充值过关、变成人民币玩家。王者荣耀的皮肤。PC游戏盈利模式,一次性卖游戏,后期不收费,如暴雪。后期出现网络游戏跟手机模式相似。目前还有STEAM,TV游戏额外加入产品—主机。亏本卖主机,然后靠软件回本。SWITCH同时可以作为掌机和电视游戏机,18年财报显示售出1700万台。 腾讯更善于社交,也是做游戏的基因。WEGAME平台,充斥盗版,发展乏力。手机游戏遥遥领先。腾讯不缺有付费能力的客户,但缺资源。接着任天堂老牌的IP在国内主机市场发力。国内熟悉的主机很少有正版行货,水货充斥。2000任天堂发布N64,市场反响差。之后索尼、微软也在尝试打开主机市场,但过去习惯盗版软件、盗版游戏。数字版权的进步,优质渠道合作,应该会打开市场,互惠互利。 观点:流量的互通和快速的曝光度;技术合作,互联网,美工,游戏经验工程师。主机游戏空白,没人做主机游戏,发展潜力大。 观点:任天堂的产品适合一家人同乐,高质量的产品更能吸引消费者的忠诚度,同时也更易于被中国文化里的家长们所接受。 观点:跳出国内游戏千篇一律的市场,从任天堂老牌游戏厂商吸取先进游戏经验,合作创新研发。 结合VR,5G。 2.鹤岗房价跌成白菜价 房价与大众息息相关,很多人认为房价绑架了消费能力,房贷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现在鹤岗的房价出现白菜价,如何看待3月,黑龙江鹤岗市的平均房价为1300每平,2000年左右周围人群讨论房价,上海的市中心8000-10000,内地二线省会城市则1000多。也就是说鹤岗的房价停留在20年前二线城市的水平。 鹤岗市矿业城市,发展依托矿产资源,有国内四大煤矿之一。大

质量管理经典案例

質量管理案例 一、基於事實決策 1、阿迪達斯的失敗 阿迪達斯公司成立於1949年,其運動設備(産品)目前在全球同類産品的市場佔有率爲12%,落後於1972年才成立的耐克公司30%的市場佔有率達18個百分點。然而,在耐克崛起之前,全球運動産品幾乎是阿迪達斯一家的天下。1954年世界盃足球賽,阿迪達斯因其生産的球鞋鞋底的塑膠鞋釘能幫助運動員提高運動速度,增加穩定性而一戰成名,當時世界上有85%以上的運動員穿的是阿迪達斯公司的産品,三葉標誌成了成功的象徵。面對驕人的戰績,阿迪達斯公司的決策者們沒有重視耐克公司正在迅速成長這樣一個嚴重的事實,決策者們認爲自己擁有85%的市場佔有率,即便對手搶走一部分市場,仍有大半個天是屬於阿迪達斯公司的,沒有採取確實有效的對策去扼制競爭對手對自己的威脅,造成今天眼巴巴地看著對手以18個百分點領先自己,在運動服裝市場獨領風騷的殘酷現實。 2、摩托羅拉市場的萎縮 全球著名手機企業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現在的市場份額分別是30%和33%,摩托羅拉2001年第一季度營業虧損達4億多美元,而去年同期其營業額是盈利5,300萬美元,美國權威管理機構分析指出,摩托羅拉的現狀完全是自找的,在美國經濟衰退之前,許多消費者多希望能購買具有全新概念和全新形象的手機來替換現有的産品,來自芬蘭的諾基亞捷足先登,率先研製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替代産品,從此贏得了廣大的消費者,等到摩托羅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等到他們研製出新款手機時,消費者在經濟衰退的影響下,已經放棄了更換手機的打算,摩托羅拉因此失去了市場的先機,造成大規模的虧損。 3、國企的悲哀 內地某國營企業曾經與外商草簽了一份供銷合同,合同規定由外商給該企業提供價值300萬元人民幣的生産設備,以提高企業的生産能力,合同爲期三年,三年後該企業將無償擁有這些設備的所有權。合同約定,在三年合同期內,該企業按雙方商定好的價格每年爲外商提供某種産品10,000件。合同同時約定,若第一年少交貨1件,該企業將按每件1,000元交付賠償金,第二年少交貨1件,該企業將按每件2,000元交付賠償金,第三年該企業將按每件3,000元交付賠償金。該企業幾個主要領導商議後認爲有利可圖,便與外商正式簽訂了合同。300萬元的設備到位後,該企業立即組織生産,由於生産能力不足,雖經全體職工

美国知名公司企业竞争情报案例分析

美国知名公司企业竞争情报案例分析 作者:不详来源:慧聪网2006-09-08 1、引言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近年来兴起的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分析研究及其新型服务方式,受到图书情报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涉足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引进和应用国外竞争情报的技术方法。因而,国外一些企业成功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案例和经验也开始逐渐被学习借鉴。美国作为竞争情报实践和理论的发源地之一,其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活动是源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日本等外企业的激烈竞争。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随着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美国公司在很多传统优势产业的全球霸主地位受到强大的挑战,通用汽车、IBM、摩托罗拉、柯达、施乐等美国王牌企业在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纷纷败北,有的甚至被竞争对手彻底打垮。后来美国企业界和经济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惊奇地发现日本企业在激烈的商战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从政府到企业都对竞争情报高度重视,而美国企业则把竞争的失败归结于政府没有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对国外企业设置相应的关贸壁垒,以保护美国企业的利益,从根本上违背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基本规律。 通过认真的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公司如IBM、施乐、惠普、摩托罗拉、柯达等先后认识到竞争情报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企业自己的竞争情报研究部门,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竞争情报,使得企业在与竞争对手进行的市场争夺战中,重新占有先机,陆续夺回了竞争的主动权。本文重点介绍摩托罗拉、IBM和施乐三家企业成功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案例和经验,以期能够对开展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所启发。 2、摩托罗拉公司依靠竞争情报果断确立发展新领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案例 摩托罗拉公司创建于1928年,最初生产汽车收音机,1965年进入彩色电视机市场,并于1967年开发推出美国第一台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很快成为美国著名的电视机制造商。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彩色电视机市场需求已向高质量便携式和台式机型发展,但该企业忽视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竞争对手已迅速崛起,仍然集中力量生产落地式电视。 而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在认真研究国际市场彩电竞争态势及其发展趋势,以及美国顾客需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顾客消费心理,迅速研制开发高质量的便携式彩电,并不断增加产品品种和功能,以满足美国用户的要求,与摩托罗拉公司在彩电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由于摩托罗拉公司拒绝改变自己的经营发展模式以迎接索尼、松下等竞争对手的挑战,最终在竞争中失败了。摩托罗拉公司于1974年退出电视机市场,被迫将国内电视机业务卖给了日本的Matsushita公司。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摩托罗拉公司开始认识到竞争情报研究与系统建设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精力从单纯指责日本企业,寻求政府保护方面转移到通过研究竞争情报,来深层次了解日本企业是如何获得全球领先地位的。首先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竞争情报研究部门,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专门聘请了曾担任过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情报执行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从改变服务人员的从业水平,提高餐饮企业的服务质量 案例: 在龙都餐厅一桌客人定菜时点了一只龙虾,龙虾做好上桌后,客人发现龙虾颜色不对。 就问服务员“小姐,上次我在这儿吃的龙虾是白色的。为什么今天的龙虾肉颜色是粉色的? 是不是不新鲜呀?” 服务小姐回答:“不是的,先生。龙虾肉颜色不同主要是品种不同。” 客人又问:“你们这供应的不都是澳洲龙虾吗?” 服务小姐不耐烦地回答:“人还有黑白呢,何况龙虾!” 结果客人被噎得瞠目结舌。 案例分析: 本例相当于商品的售后服务咨询,菜已经端上桌。客人有不明白的地方,服务员应该按 照服务提供规范的要求,用文明用语对顾客耐心解答。例如可以说:“龙灯虽产自澳洲,但又有东澳和西澳之分,因产地不同其肉颜色也不同。”而不能用一些不文明的用语向顾客搪塞,一旦引起顾客投诉将引起不良后果。 此例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 施。”及“7.2.3与顾客沟通”的“c)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的有关规定。 正文: 在餐饮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餐饮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就是说,餐饮企业能不能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能不能提高客户的消费价值,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感,直接关系到餐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餐饮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但实际上,难以提高的服务质量依然是很多餐饮企业发展的瓶颈。美国哈佛商学院一项调查显示,一个餐饮企业受到的10次宾客的投诉批评中,有6.2次是由于餐饮服务不好引起的。 首先,餐饮服务与其他任何服务一样不能够量化。就餐客人只有

在购买并享用餐饮产品后,才能凭借其生理与心理满足程度来评估其优劣。其次,餐饮服务是一次性服务,只能当次享用,过时则不能再使用。这就要求餐饮企业应接待好每一位客人,只有提高每一位就餐客人的满意程度,才能使他们成为“回头客”。再次,餐饮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几乎同步进行,即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客人的消费过程。这就要求餐饮企业既要注重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服务过程。而且不同年龄层、不同消费心理、不同消费目的的消费者需求也是各式各样的。 这样,如何给客户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的服务就成了餐饮企业经营者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餐饮企业中,直接参与到服务第一线的当然是服务员了,与顾客直接接触最多的也是服务。也就是说,在客户的直观影响中,为其服务的服务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代表了餐饮企业的服务水平,服务员的形象代表了企业的形象。那么,这就要求餐饮企业的服务人员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 ①要树立明确的、积极的服务意识。服务员与客人的关系是服 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作为一名服务人员,要牢固的树立自觉、主动为客人服务的观念和意识。第一,预测并提前或及时到位地解决客人遇到的问题;第二,对发生的各种情况,按规范化的服务流程解决;第三,不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故;第四,遇到特殊情况,提供专门服务、超常服务,以满足客人的特殊需求。 ②要有客人第一的观念。消费者是宾,餐厅服务是主,餐厅服

案例分析2-2 失乐园:施乐公司的Alto个人电脑

【案例分析2-2】失乐园:施乐公司的Alto个人电脑 想象一下在个人电脑市场垄断技术的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五年的技术优势意味着什么?简单地说,它意味着上百万的收益、稳固的市场地位、稳定的未来收入等。然而对施乐公司来说,在它成为行业领导者的道路上却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1970年,施乐公司在办公室自动化上的巨大飞跃为其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优势,但是由于它在战略上目光短浅、缺乏勇气、结构不合理和错误的选择,导致它最终失去了该优势。这是有关施乐公司研制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o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商业史上有名的“假如.…….将会怎样”的故事。 与其说Alto向前迈出了一步,还不如说它是一次技术的飞跃。它是第一个综合了比特绘图、鼠标、菜单屏幕、图符、以太网连接、激光打印、字处理软件的独立的个人计算机,在1973年年底诞生并运行。它综合了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多位计算机科学天才的成果。Alto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它的创新吸引力。这是施乐的最商管理层命令要“来个本垒打”时,PARC所给出的成果。施乐公司在这之前已经在类似的一次“本垒打”中盈利,那次是Model914复印机,这一技术创新推动了施乐在1960-1969年成为一个拥有上十亿资产的公司,而Alto是一个相似的成就。 既然如此,究竟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什么导致Alto的生产产量不超过2000台并且没有一台投入市场(它们只是用在公司内部或者一些大学里)?答案可以从施乐公司糊涂的策略中找到,他们认为当Alto还在发展阶段的时候,应该将重点继续放在施乐复印机的经营上。施乐公司在这段时间的历史,显示了其从技术领导者的地位到渐进主义的转变,转变后的施乐,仅仅满足于在办公自动化方面追随IBM的领导地位。渐进主义指采用渐进的方法,这种方法安全,避免技术上的飞跃和大的风险,并且能保证有较大的收益。1974年施乐公司决定将Model 800磁带字处理器而非Alto投入市场,因为Model800被认为是更安全可靠的选择。接下来的五年,一系列不合时宜的诉讼、改革又使Alto没有得到关注。哪些部门负责Alto的开发和生产?通常谁的预算会支持Alto和PARC?丢下这些重要的决定没有处理,施乐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技术优势。甚至当很明显的迹象表明其竞争对手Wang准备推出它自己的办公系统时,施乐依然没有采

品质管理案例分析

广外物业服务质量的调查报告 ——广外大众物业保卫科案例【案例】周五晚上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划入周末的范畴,9:30这个时间更是各种聚会、开会的最佳时间,呆在宿舍楼里的学生不多。当晚只有我和另一位室友,而她刚好去 洗澡了,我想到洗发水快用完了,就想出去买洗发水。由于我出门后宿舍就没人看管 了,所以我用钥匙将宿舍门锁了。没想到我在经过走廊时,突然被两男一女围住了, 这个时候整条走廊只有几间宿舍是亮着灯的,光线昏暗,我只看到他们的着装不整洁, 女的刘海遮住眼睛,男的头发竖起来,第一感觉就是这些人不是我们学校的,应该是 社会青年。他们语气不善地问我:“同学你是哪的?”我不相信他们,也不想和他们 纠缠,就想绕开他们走出去。而这三个人马上堵住我的去路,语气变得有些凶狠地说 “不许走!告诉我们你是哪间宿舍的!”这个时候我感觉有点害怕,他们看样子来者 不善,而我又势单力薄,同时我也很生气莫名其妙的被拦着不让走,但是直觉告诉我 不能和他们说实话,他们或许是看到我离开宿舍的时候锁了门,以为宿舍没人了想盗 窃什么的,最近生活区屡屡发生的盗窃案我也是有所耳闻的。于是我说:“我为什么 要告诉你?你再不走我喊人了,宿管就在下面。”他们很凶地说:“你敢喊人试试? 快点告诉我们宿舍在哪?”,“你说不说?”,“你别管我们是谁,告诉我们宿舍在哪?”此时此刻,“抢劫、打劫”等字眼不断在我的脑海闪现,我其实已经很害怕了, 努力地控制身子不要抖得太厉害,迫使自己冷静下来,不要和他们起冲突,再想办法 求助于宿管。我说:“你们没有任何证件证明你们的身份,我凭什么告诉你?”他们 又说道:“你别管,不说宿舍就拿学生证来看看。”另一个人不耐烦地催促道:“快 点啊!“他们三个人围着我的架势让我感觉受到了威胁,害怕得只想哭,眼泪在眼眶 打转又不敢哭出来,我说:”你们先证明自己身份,否则我不会告诉你们任何东西。 “因为我的坚持,最后有一个人举起手中的对讲机说:“我们是宿管,对讲机就是证明。”显然我还是不信任他们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拿个对讲机就是宿管的道理,但是 为了不和他们纠缠下去,我说:“你们要看我的学生证没有问题,跟我到楼下宿管那 里我就出示给你看。”于是我们到楼下宿管处,宿管阿姨看到我们下来很热情地解释 道:“他们是物业保卫科的,是便衣宿管来的。这个同学我认得,是我们这栋宿舍 的。”重回安全的感觉一点都没有让我感觉好受一点,我质疑他们行为的合理性,一 个所谓的便衣宿管便非常不礼貌的打断我的话说:“同学你怎么不讲道理,我们那么 辛苦巡逻还不是为了你们的财产安全?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刚才问你是哪间宿舍的你 又不肯说,说了不就什么事都没有吗?”这样一番话下来,本来我看在宿管们也是一 片好心的份上不打算投诉了,现在反而坚定了我投诉的决心,我要了物业保卫科科长 的电话,投诉了保卫科队员不合理的巡逻行为。我承认物业保卫科为学生着想的出发 点是好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不合理行为的理由,就好像国人爱国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不能因此成为打砸日货的理由。后来事情以保卫科科长领着当晚的队员向我道歉结 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