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抢抓产业转移机遇 做大做强葡萄酒产业——赴山东、宁夏学习考察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报告

抢抓产业转移机遇 做大做强葡萄酒产业——赴山东、宁夏学习考察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报告

抢抓产业转移机遇  做大做强葡萄酒产业——赴山东、宁夏学习考察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报告
抢抓产业转移机遇  做大做强葡萄酒产业——赴山东、宁夏学习考察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xx葡萄酒行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葡萄酒行业的现状 在我国,葡萄酒的产销情况虽然不如白酒的啤酒,但从2000年开始,伴随着新一轮消费升级大潮的来临,葡萄酒行业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出现变化,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出现上升,葡萄酒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1至2005年葡萄酒产销量增长一倍。2006年葡萄酒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 全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 129.52亿元,同比增长 25.04%,利润总额达到 13.53亿元,同比增长 19.60%。2006年葡萄酒的产量 49.5万千升,与2005年的 43.4万千升相比上升 14.1%。 2007年1-5月,国内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 15.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规模上,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同比提高 1.6个百分点,税前利润同比增长 18.4%,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葡萄酒进口量增幅虽大,但小包装酒进口总量仍不足国内总产量的7%。 截止

2009年10月xx葡萄酒产量达到 7.10亿升,同比增长 18.13%。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1-8月葡萄酒制造业的收入为 153.24亿元,同比增长 14.02%。 2010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无论生产、进口、营销、流通、投资,以及对葡萄酒的理解、热爱和消费程度上,都有着空前的非凡表现。2010年1—8月份葡萄酒产量为 63.59万千升,同比增长15%;2010年1-9月份葡萄酒进口量为 20.18万千升,较09年同比增长了67%。这种坚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葡萄酒业带来了狂躁、欣喜和希望。随着国外葡萄酒不断递增式的涌入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更加催化成熟了中国葡萄酒市场。尤其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中国俨然开始了葡萄酒大业的鼎盛时期。 在我国葡萄酒发展保持良好发展的同时,一批葡萄酒企业也纷纷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的500多家葡萄酒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以张裕、王朝、长城等为龙头的一线葡萄酒品牌。几大品牌占据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集中度进一步增大,近期内这种态势仍将保持。目前,国内葡萄酒品牌张裕、长城、王朝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50%左右。 同时张裕、长城和王朝的销量占50%的市场份额。利润总额更是占到行业的67%。 王朝、张裕、长城三家国产品牌通过超市等多渠道的扩张,已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占据重要的位臵。未来,这三家独大的局面还将延续。 二、葡萄酒行业的问题 (一)发展问题

宁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产业战略地位的研究

宁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产业战略地位的研究 【摘要】宁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产业战略地位的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宁夏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了宁夏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了宁夏在我国地区差距变动格局中煤炭资源、电力、民族等独特优势,提出了宁夏在我国地区差距变动格局中的产业战略定位。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位;宁夏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集中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发展势头迅猛。宁夏地处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地位独特,基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宁夏在西部发展中的地位,找出差距,确定其战略定位是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宁夏概述 宁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中国大西北的东部、祖国版图中轴线,海拔1090米。国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回族222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6%、全国回族人口的1/5,还有满、蒙古、朝鲜等33个散居少数民族。黄河过境397公里,年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的盛赞;首府银川市犹如镶嵌在黄河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辐射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的区域化中心城市。宁夏既有煤炭、农业、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又明显受到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制约;既有宁东和河套灌区等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又面临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脱贫致富的繁重任务。 二、宁夏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体经济实力较弱 2009年宁夏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区GDP继2008年后再一次突破一千亿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9%,比全国同期增速8.7%快3.2个百分点,整体经济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11年在两位数平台上运行,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粮食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全国第6位,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为全国第5位,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绝对额是30年来最高的。虽然宁夏经济总体增速较快,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但是整体经济实力依然较弱,在全国各省市区GDP中排第29位,在西部地区排第10位。 (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以西部各区域GDP的平均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速度,通过计算1999-2009年11年来西部各区域GDP的平均增长率,可知在西部地区宁夏的增长差异变化

中国葡萄酒十大品牌排行榜

中国葡萄酒十大品牌排行榜 中国葡萄酒十大品牌排行榜1、张裕 张裕集团的前身是“张裕酿酒公司”,1892年,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中国葡萄酒品牌排行榜的榜首,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 2、长城 长城葡萄酒是全球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旗下驰名品牌,是中国葡萄酒第一品牌之一,是“中国名牌产品”和“行业标志性品牌”。上榜中国葡萄酒品牌排行榜,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是apec财长会议晚宴专用酒、亚洲博鳌论坛唯一指定用酒、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酒。 3、王朝 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始建于1980年,是中国第二家、天津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合资的外方为法国人头马亚太有限公司和香港国际贸易与技术研究社。生产能力为4万吨/年,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全汁高档葡萄酒生产企业之一。 4、通化 通化葡萄酒是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唯一宴会用葡萄酒,1949年10月1日800人开国大典

唯一宴会用葡萄酒,通化葡萄酒被誉为“红色国酒”。 5、威龙 威龙公司所处的烟台地区,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认证为亚洲唯一的葡萄与葡萄酒城。所产的葡萄酒也被国家予以原产地保护,威龙公司列为首批企业。威龙出产的葡萄与世界上最著名的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品质相似,被人们誉为"中国的波尔多"。也上榜中国葡萄酒品牌排行榜。 6、宁夏红 宁夏红是属于保健酒中的一员,而宁夏红对于自我的定位则十分明确:果酒,作为一款开创中国酒行业先河的产品,它既不是白酒、也不是葡萄酒、更不是保健酒,而是独树一帜的枸杞健康果酒。 7、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葡萄酒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系中国福文化先导的香港金六福酒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是云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少数民族地区骨干企业,主要从事青稞干酒和葡萄酒系列的生产、销售以及现代生物工程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8、丰收 丰收葡萄酒是知名品牌,四次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丰收牌葡萄酒连续荣获“北京名牌产品”、“国家食品工业重点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荣誉称号。丰收牌葡萄酒远销欧美、东南亚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9、龙徽 龙徽葡萄酒始于1910年,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牌之一,产

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方案

葡萄酒业的规模化和大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情,现在葡萄酒业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葡萄酒的生产大国也不再局限于西欧国家,在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也崛起了一些葡萄酒生产大国。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已不断的提高。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认识的增加,葡萄酒专卖店、连锁酒行等新兴销售渠道日益崛起,开始冲击以商业超市、酒楼等传统终端为主体的旧有格局。 对于中国葡萄酒行业来讲,2009年度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一方面受制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高端葡萄酒市场受到牵连;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下,行业还是出现了一些让人振奋的转型迹象。2009年1-11月我国葡萄酒制造行业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169,69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0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768,8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89%。 进口葡萄酒近些年在中国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进入。但目前进口葡萄酒仍没有在中国落地生根,在进口葡萄酒当中,除了拉菲、卡斯特等少数几个品牌外,为消费者普遍熟悉的品牌并不多,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认知度总体而言并不高。由于目前进口葡萄酒仍没出现一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导性品牌,这将使得未来进口葡萄酒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葡萄酒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近几年内,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将迎来的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同时发展潜力巨大。 一、葡萄酒的概念、分类及营养功效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一般按酒的颜色深浅、含糖量多少、含不含二氧化碳及采用的酿造方法来分类。按酒的颜色深浅可以分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等,按酿造方法可以分为天然葡萄酒,加强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葡萄蒸馏酒等。 营养功效: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适度饮用葡萄酒能直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张度。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葡萄酒能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对身体虚弱、患有睡眠障碍者及老年人的效果更好。可以说葡萄酒是一个良好的滋补品。 二、市场分析 数据显示,中国葡萄酒市场近几年一直以15%-20%的速度增长,而北京、上海等高消费城市进口中高端葡萄酒市场销售量每年都维持30%至45%的增长,中国葡萄酒消费群体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扩张。据调查,2009年中国有1900万名葡萄酒爱好者,而其中有1400万是进口葡萄酒的消费者,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攀升至2100万人,增幅50%。2009年,瓶装进口葡萄酒总量比2008年增长近60%,从今年上半年增长势头看,2010年进口量也将大大超过去年。对此,在2009年至今全球葡萄总产量下降,葡萄酒消费持续下滑的态势下,中国市场一枝独秀,使得世界著名葡萄酒厂商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以往进口葡萄酒的消费者以中高端人群为主,比如老板、企业高管等,年龄阶段偏于中老年,但目前消费者主力,已扩张到具备一定消费能力,讲究生活品质的公司职员、普通大众阶层等,年龄阶段也下降到青年领域,特别是正步入中年的80后群体,已逐渐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力军;从前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场所,主要为酒店、KTV等经营性娱乐场所,而目

关于宁夏羊绒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8页)

关于宁夏羊绒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8页)

宁夏羊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8年10月14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羊绒产业走过了收绒-贩绒-梳绒和粗加工到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的发展历程。目前,资源占有量、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都已形成了优势,羊绒产业已成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羊绒是生产高档羊绒制品的稀缺资源,纺织工业的高档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软黄金”。目前,世界山羊绒年产量在14000-15000吨之间。其中,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蒙古国、伊朗共计5000吨左右,约占世界产量的30%。我国羊绒产量约为10000吨,占世界产量的近70%,加上近年来俄罗斯、蒙古、伊朗等国每年流向我国的1500吨,我国处于对羊绒资源的垄断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羊绒分梳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年加工羊绒衫2000多万件,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年出口量1000万件,已成为世界羊绒制品加工中心和出口基地。 我区是中国山羊绒的主产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贺兰山东麓、中卫、灵武为中心的山羊绒生产基地,年产量300吨左右,约占全国的3%。虽然宁夏自产原绒数量不多,但由于具备靠近羊绒主产区的地域优势,加上回族善于经营羊绒的传统,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羊绒的主要流通集散地。截止2005年底,我区共有羊绒加工企业100多户,实现总产值4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户,实现产值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实现销售收入37.7亿元,增长45%;利税2.38亿元,增长42%。2005年出口无毛绒857吨,羊绒衫45万件,创汇7361万美元,同比增长11%。 (二)主要特点 1、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2005年,全区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羊绒企业17户,较上年同期增加5户;过亿元的企业12户,实现销售收入28.9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马斯特、中银、德海、嘉源、盛源等5户企业过2亿元。中银、马斯特、德海等3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完成工业增加值等3项指标均居自治区30户非公有制工业骨干企业前十名以内。 2、项目带动战略深入推进。近几年,马斯特集团200万米梭织面料一期工程,中银绒业公司年产180吨绒条生产线扩建项目、50万件精纺针织衫项目、200吨精纺纱项目,嘉源绒业公司羊绒衫一期工程、德海公司国际羊绒纺织城、盛源绒业公司的分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宁夏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中,为了全面掌握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剖析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理清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我办对全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一、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以来,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主攻关键环节,自治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龙头企业升级工程》等政策意见和规划措施,分年度制定发布产业扶持政策及其实施细则,形成了我区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 一是特色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枸杞产业带以中宁为主体、以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当前全区面积达到70万亩,干果总产8万吨。清真牛羊肉产业带由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

盐—灵—同—海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构成,预计,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189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300万只,牛羊肉总产量18.9万吨,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50%以上。奶产业带以吴忠市和银川市为核心区、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为发展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奶牛存栏数41万头,鲜奶总产量110万吨,人均鲜奶占有量178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马铃薯产业带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为主,淀粉加工、鲜食菜用、种薯生产“三驾马车”相互支撑、互为促动,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年产鲜薯420万吨以上,已成为我区种植面积第一大作物。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量120万吨以上。设施农业发展由川及山,当前累计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600万吨以上。沿黄河、爱依河淡水鱼产业带养殖水面65万亩,稻田养蟹5.1万亩,水产品总量12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6公斤以上,位居西北5省区首位。优质粮食产业带以引黄、扬黄灌区为主,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优质粮总产260万吨以上。葡萄产业带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东麓,面积39.7万亩,其中酿酒葡萄28万亩,总产量10万吨。红枣形成了灵武-中宁-红寺堡-同心-海原产业带, 面积达到84.6万亩,总产量5万吨。优质牧草产业带由引黄灌区粮草兼用、中部干旱带旱作草地、南部山区退耕种草构成,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00万亩,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00万亩,优质青干草总产450万吨。农作物制种包括玉米、瓜菜、马铃薯等作物,面积50万亩,生产

宁夏西夏王红酒文化

宁夏西夏王葡萄酒文化 阳光荒漠黄河贺兰葡萄美酒 宏大的企业规模:与“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咫尺相望的宁夏西夏王葡萄产业(集团)公司,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22个重点企业之一的宁夏农垦企业集团公司,座落于西部唯一的国家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区“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核心区玉泉营农场,距宁夏首府银川市32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毗邻永黄、徐黄、广夏公路和109国道,包兰铁路横贯全场,农场电力、通讯、水利设施齐全。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由宁夏玉泉葡萄酒厂、北京同力制冷设备公司、宁夏玉泉葡萄公司共同创。厂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的玉泉营地区,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1.3公顷,建筑面积1377m2,总资产5800万元,是目前宁夏一家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花园式专业化葡萄酒生产企业,年产优质葡萄酒10000吨。 优越的地理位置: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处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玉泉营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少雨,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远离喧嚣的工业区,绝无污染及病虫之患,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国内最佳酿酒葡萄生态区之一,公司在此拥有1.5万亩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在该地区最具代表性。 完美的产品质量:公司凭借得天独厚、品质卓越的原料、一流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科学的质量管理开发生产的“西夏王”牌系列葡萄酒,酒液色泽纯正,口感芳香雅致、醇和圆润,风格独特,具有典型性,绝无任何农药残留,是钓鱼台国宾馆和中南海指定用酒,并于1991年率先被农业部评为“绿色食品”,1996年获得了国家商品出口许可权。于1998年西北首家通过的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西夏王”领衔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 如果说张裕、长城和王朝是区外葡萄酒大企业的典型代表,轩尼诗、保罗力加是洋酒品牌的代表,贺兰晴雪和御马酒庄是本土酒庄的代表,那么,西夏王就是本土葡萄酒行业的唯一大企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隶属于宁夏农垦集团的西夏王实业公司现已经拥有葡萄种植园10万亩,占全区葡萄园的1/3。2010年,宁夏“10年百万亩葡萄产业规划”出台后,农垦也规划了用八到十年的时间,将葡萄种植园面积扩大到30万亩,届时,还会占到全区的1/3。“这么大的葡萄产区,肯定有自己的代表企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代表品牌,肯定是我们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关于中国葡萄酒生产、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以及葡萄酒进出口、进口葡萄酒价格 (1)中国年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 1. 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数据见下表: 1988-1997年中国酒水产量比较对照表单位:万吨 年度酒水总产量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酒酒精 1988 1357.29 468.54 662.77 85.9 30.85 109.23 108.78 1989 1284.63 448.31 643.41 83.66 27.18 82.07 107.79 1990 1385 513.91 692.23 75.5 25.4 78.2 129.3 1991 1538.92 524.48 838.37 80.64 24.10 71.24 136 1992 1752.71 547.43 1020.66 93.26 24.60 66.66 145.03 1993 1967.43 593.67 1190.08 103.61 23.60 56.45 151.24 1994 2233 651.29 1414.66 104.81 18.00 44.26 170.47 1995 2567.34 798.62 1568.82 134.53 22.90 42.45 227.81 1996 2650.94 801.3 1681.91 119.70 17.00 31.00 200.28 1997 2834.11 781.79 1888.94 121.63 18.55 23.20 213.28 2.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见下表: 年度葡萄种植面积(万亩)葡萄产量(万吨)葡萄酒产量(万吨) 1990 183.9 85.9 25.40 1991 170.8 91.6 24.10 1992 208.5 112.5 24.60 1993 212.8 135.5 23.60 1994 223.3 152.2 18.00 1995 228.9 174.2 22.90 1996 230.2 188.3 17.00

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现状 宁夏新能源发电全部按时接入电网 发布时间: 2011-02-21 点击次数: 13 近年来,宁夏电力把建设坚强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课题攻关,及时建设配套送出工程,优先安排消纳,多措并举积极解决发电并网难题,宁夏建成的发电项目全部按时接入电网。 2010年,宁夏电网接入风电装机容量近50万千瓦,接近2009年前接入量的总和;接入光伏发电容量7万千瓦,是2009年2万千瓦的3.5倍。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赵小平表示,宁夏电力公司主动解决项目接入问题,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电网保障。 蕴含丰富风力和太阳能资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几年开始大力发展产业。2009年,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产业的若干意见》和《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使宁夏单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开发格局逐步得到改变。目前宁夏产业正趋于规模化、系列化、配套化。 根据规划,到2015年,宁夏风电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建成太阳能光伏并网项目60万千瓦,同时形成“硅材料-电池板-光伏电站”的完整光伏产业链。为支持发电事业发展,宁夏电力公司将建设坚强与发展紧密结合,从做好统一规划、加快电网建设、加强网厂沟通、加强并网管理、推进新技术应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协调机制七个方面提出支持发展的具体举措,积极保障发电并网、输送、收购。该公司研究提出了发电“集中布局、集约开发、分期实施、以高电压等级并网送出”方式;为提高电网接纳安全性问题,先后开展了“风电接入能力”、“光伏电站接入适应性”、“综合接纳能力”等十多项课题研究;为创造并网条件,及时建设330千伏罗山输变电工程等几十项配套送出工程,使建成的发电项目全部按时接入电网;将发电纳入年度运行方式优先安排,挖掘电网调峰潜力,最大限度提高电网消纳能力,并建成全国首个风光联合功率预测系统,有力保证了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宁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勾画"路线图" 2011-8-22 14:16:30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日前召开常委会议,就全区新兴产业发展专题议政,为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期间,宁夏着力推进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份额不断提升,产值由“十一五”初占工业总产值不足10%,提高到2010年的23%,达到443亿元,产业

综合部关于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学习总结汇报(V2.0版)

综合部关于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 学习总结汇报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核心区,位于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产区日照充足(2851-3106小时),热量、矿物质丰富,土壤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不到200mm)、黄河灌溉便利,具备了与世界许多知名葡萄产区相似的地源条件,使得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病虫害少等特征,具备了高品质葡萄生产的基础,是世界公认的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200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荣获了“中国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成为中国三大酿酒葡萄原产地保护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宁夏葡萄酒产业1984年起步于宁夏农垦集团永宁玉泉营农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国际葡萄酒界的普遍认可。截至2016年底,产区酿酒葡萄基地达到5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建成投产酒庄(企业)80个,年葡萄原酒加工量约7.7万吨(1亿瓶),成为全国酿酒葡萄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其中,银川产区酿酒基地达到25万亩,占到总产区46%,建成投产酒庄(企业)54个,年葡萄原酒加工量约4万吨(5200万瓶),占总量的52%。

自“加贝兰”获得2011年《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金奖以来,先后有3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品鉴评比中获得300多项奖项,宁夏产区品牌的影响力在国内外得到全面提升,吸引了法国保乐力加、轩尼诗,中国张裕、长城等国内外一批知名葡萄酒企业到贺兰山东麓建酒庄,加贝兰、银色高地、立兰、迦南美地、留世、志辉源石等一批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引起了世界葡萄与葡萄酒业界的广泛关注。美国《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2013年“必去”的46个最佳旅游地,宁夏和巴黎等世界著名旅游景区一起名列其中,入选理由是“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在品鉴了宁夏产区葡萄酒后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已成为国际葡萄酒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产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区、以全产业链理念建设的产区。 二、创新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先后出台了《银川市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产业实施意见》(银政办发…2011?35号)、《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准入和退出条件》(银政办发…2011?122号)、《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建设项目核准实施办法》(银政办发…2013?179号)及《银川市加快推进葡萄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意见》(银政发…2017?49号)等一系列产业法规、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2013年以来,市财政共计兑现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及酒庄建设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解析

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之路——学习创新 (作者:江湖) 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舶来品 中国最早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始于汉代。汉代葡萄酒种植以及葡萄酒酿造并未传播开来。在经历了唐、宋时代的发展以后,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最终未能够传承发展起来。而中国现代的葡萄酒产业也始于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建我国的第一家葡萄酒酿造厂“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历史序幕。因此,中国葡萄酒产业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产业也是一个年轻的产业,近代葡萄酒产业以及葡萄酒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舶来品”。 一、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 1、产业发展情况 现代葡萄酒在从1892年进入中国到改革开放前夕发展一直相对比较缓慢。1949年葡萄酒的产量只有不足200吨产量,生产酿造葡萄酒的企业只有5家,到了1978年中国葡萄酒产量也仅仅达到6.4万吨。葡萄酒企业数量发展到近100多家。与同阶段的白酒产业发展相比,这一时期葡萄酒发展相当缓慢。 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中国经济,也使得中国葡萄酒产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87年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转折之年,这一年全国酿酒工作会议提出了饮料酒发展的四个转变,为葡萄酒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之后葡萄酒产业呈飞速发展势头。从1996到2004年,我国葡萄酒的产量从17万千升增长至36.7万千升,年平均增长率达11.3%。经历过这个阶段以后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雏形已经形成。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一个飞速成长的时代。自2005年开始,进口葡萄酒的关税开始大幅下调。一方面国内葡萄酒产业规模迅速扩张。2005年到2010年中国葡萄酒的产量从43.43万千升增长至109万千升左右,年均增长率达21.3%,拥有规模以上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数量从122家增长到240多家。另一方面葡萄酒进口量迅速攀升。1996年到2000年期间,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在4万千升左右徘徊。而到了2006年葡萄酒进口量达到了12.64万千升。2010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已经增长到了约为30.47万千升。进口量不到5年的时间翻了将近3倍。 2、市场成长情况。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9年第3期宁夏农林科技 宁夏以黄河中上游的引黄灌区为依托,构成了以地缘相近、交通便利、经济关联度较高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市4个地级市、13个市辖区、县级市和县为基础的城市集合体,其中银川市以大商贸彰显特色,石嘴山市以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独树一帜,吴忠市具有明显的农贸加工特色,中卫市依托沙坡头为龙头打造滨河旅游城市。各地地理环境不一,又同享黄河之利,优化了宁夏城市的空间结构,宁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已基本具备。 1发展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宁夏“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优先发展能源化工、特色优势农业等。2008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也就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提出了明确要求。 1.1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 力的必由之路 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当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后,集群内的各种相关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进行灵活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可以通过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时间,减少能源和原料消耗,减少库存量,降低生产成本[1];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合作竞争等,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和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 1.2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 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培育和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建设,全区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从客观现实而言,宁夏的工业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还很滞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只有加快工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宁夏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促进宁夏工业化的发展。 1.3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推进我区农村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宁夏农村地广人稀,受资源、环境约束较大,发展成本较高,因而引导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由离散向集聚演进,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是推进工业化的最佳选择。同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的过程,也是城镇形成和扩大的过程。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优势特色集群经济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二是发展优势特色集群经济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发展优势特色集群经济能够提高农民素质。 1.4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三大转变” 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这是宁夏经济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好的三个问题。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最佳途径[2]。 2宁夏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在宁夏,无论是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还是发展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零星散布着一些初步形成的特色集群,但基本上是靠行政手段推动形成的,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 2.1产业链缺损,没有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 宁夏作为全国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工业体系基本上都是在“三线”时期国家重点投资推动下建设而成的,布局比较分散,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很多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和原材料产品结构与加工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结构之间严重错位,大部分原材料输往区外,而加工工业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又从区外输入[3]。这种产业链的缺损现象,无法通过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外溢机制来促进区内产业关联群的形成与发展。 2.2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 作的地方性合作网络 宁夏的现代工业主要是在国家大规模投资推动下形成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这种重型结构从其发育之初,就形成了以倾斜于中央计划直接调控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的企业规模结构,且大都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市和工矿城市,基本上是按照“全能型”企业模式创建,形成集企业管理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为一体,基建、供应、生产、销售、生活服务自成体系的“大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其产品的70%~90%销往区外,生产协作链条也部分甩在区外。同时,地方性小企业规模不大,生产要素短缺且质量 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尹爱军1,王庆锋1,姜羽2 (1.宁夏职工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宁夏银川750002; 2.北方民族大学) 摘要:在分析总结宁夏产业集群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对策。 关键词:宁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2009)03-0046-02 收稿日期:2008-12-13 作者简介:尹爱军(1961-),男,汉族,宁夏银川人,讲师,主要从事产 业集群和“三农”问题研究。 宁夏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积极发展优 势特色产业集群。 46

浅析宁夏葡萄酒酒庄产业发展现状

浅析宁夏葡萄酒酒庄产业发展现状 “酒庄”在西方为城堡之意,讲究从葡萄的种植、酿造、管理、销售一条龙作业,把葡萄酒的质量控制提前到种植环节,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控制,力图在每个环节上保证酒的品质,以最大可能地体现各自的风格,从而酿制精美的酒,并体现独一无二的特色。 庄园生产模式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经济,不仅代表了一种高雅的文化品位,使人们在酒庄旅游、休闲、娱乐等附加功能中领悟葡萄酒文化,而且还代表了一种无可挑剔的卓越质量,并由此建立良好的企业理念和产品信誉度、美誉度及消费者认知度。 一、我国葡萄及葡萄酒产量 进入21世纪,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成长性最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全国100个工业行业利税率排名中,葡萄酒排名第七。高额的回报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其中,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国内新的投资热点。今后较长一个时期,葡萄酒市场将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628万亩(酿酒葡萄80余万亩),葡萄总产量627万吨75%鲜食,15%酿酒,10% 制干、制汁/醋 2007年葡萄酒产量66.51万吨,增长37.05%;工业总产值148.98亿元,增长22.75%;销售产值146.81亿元,增长22.05%。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0.51升,年增长速度15%左右。 图表 1 .1980-2005年全国葡萄种植面积 葡萄酒生产分布于26个省、市、自治区,产量居前五位的为山东、河北、天津、吉林、河南,占全国总产量的87.44%;葡萄酒生产企业约500家,张裕、长城、王朝和威龙四个品牌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1.87%。宁夏葡萄酒产业在优越的生态条件下要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高栽培和酿造技术水平,形成独特的、高质量的贺兰山东麓干旱半干旱生态类型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产业形势展望及政策取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2383392.html, 中国葡萄酒产业形势展望及政策取向 作者:韩永奇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年第03期 摘要:当前,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仍面临投资减弱、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实施“葡葡酒+”挖掘消费潜力,以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 关键词:葡萄酒产业;供需结构;葡萄酒+;价格;消费者;投资 中图分类号:TS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3-0082-05 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积极变化与亮点 (一)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国内葡萄酒市场供需结构持续改善,2015年葡萄酒行业基本面向好的方向发展,历经2013、2014两年多的沉淀,在反复的盘整中积蓄了向上的能量,全行业复苏态势明显,走出 底部的意愿强烈。经过深度调整期后的葡萄酒市场需求正迎来两方面的边际改善,一方面,结构下移加速了葡萄酒消费,葡萄酒普及进程加快;另一方面,消费者饮酒趋向低度化、时尚化,在商务宴请等活动中葡萄酒正逐步替代部分白酒。葡萄酒在这一时期的风险得到集中释放,国内葡萄酒中低档酒市场将呈现挤压式增长态势。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提高,在葡萄酒的餐饮、旅游、婚庆、健康、休闲等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现代葡萄酒服务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葡萄酒旅游休闲、葡萄酒健康养老、葡萄酒体育文化产业等都保持着一定的发展速度,且这些服务业增长对葡萄酒产业(葡萄酒加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增长能力增强。中低端酒(尤其是进口葡萄酒)成为葡萄酒产业中的耀眼明星,增速高于整个行业。在供给结构改善的同时,需求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消费对葡萄酒产业增长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15年以来,虽然“排浪式”消费已经结束,但国内消费逐月增加,出现了较好的势头。这方面,葡萄酒消费是个风向标,2015年,我国市场的葡萄酒消耗量接近1.6亿箱,葡萄酒消费持续回暖,尤其是进口葡萄酒逐月增加,不管是一线消费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还是二三线城市的红酒消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1],这说明我国葡萄酒消费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开始 向好的方向发展,葡萄酒消费显现出从谷底回升的端倪,需求结构也向合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和关联产业加速融合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在我国的大力推进,加上日臻完善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融合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在各地出现端倪。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在城镇郊区出现;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信息农业在上海、广东、山东等发达地区如潮水般涌现。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作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路升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引言 宁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人工种植枸杞的发源地,明朝时已经开始大量进行人工栽培,清朝黄恩锡的《竹枝词》中有:“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金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的诗句。素有“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在中宁”之说,即宁夏中宁是世界枸杞的正宗产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枸杞文化底蕴。同时,宁夏地处平原,又有黄河水灌溉,再加上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适中,降水稀少,很适合枸杞的种植,农户经过多年的种植已掌握了丰富的枸杞种植技术,并且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品种。2003年宁夏枸杞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因此,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竞争也十分激烈[1]。 一、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现状 苟金萍提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枸杞产业的发展,使宁夏枸杞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栽培面积由1 996年的0.1 7万公顷扩大到2007年的3.3万公顷。选育出“宁杞1号”、“宁杞2号”、菜用枸杞“宁杞菜1号”等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实现了构杞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目标,增强了产品出口竞争力[2]。 沈滨、刘大伟在《宁夏枸杞加工业产业集群研究》中也提到宁夏枸杞的一些现状:宁夏中宁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成为了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截至2007年底,宁夏共拥有各类从事构杞干果、酒、药、汁、粉、糖、茶、饮料以及保健品等产品的加工和贸易企业130多家,形成了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0多家;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39万bm2,枸杞产量70000吨,产量占全国枸杞产量的65%,枸杞加工企业产值约21亿元;有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5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近20%;形成了以中宁为主体,以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带[3]。 二、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宁夏葡萄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葡萄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参考模板

报告摘要说明 从现状来看,中国葡萄酒行业目前迈入调整开放阶段,从发展趋势来看,首先2018年,葡萄酒企业将获得更多新零售机遇,其次中国葡萄酒消 费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政策、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和品质生活需求、进出口贸易的逐 渐完善,中国葡萄酒的市场也在不断壮大,中国葡萄酒行业得到了很大程 度的发展。 该葡萄酒项目计划总投资5466.3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79.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44%;流动资金686.71万元,占项 目总投资的12.56%。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5578.00万元,总成本费用4372.13万元,税金及附加95.09万元,利润总额1205.87万元,利税总额 1467.29万元,税后净利润904.4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562.8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2.06%,投资利税率26.84%,投资回报率16.54%,全部投资回收期7.54年,提供就业职位84个。 城镇人均消费葡萄酒0.7升。与世界人均6升多的消费量差距很大。 但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10年来,世界葡萄酒传统消 费国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唯独中国市场异军突起,葡萄酒销量不 断攀升。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据统计,全球有逾8000种葡 萄品种,中国有逾500种,但只有50余种葡萄品种能酿造出优质的葡萄酒。

宁夏葡萄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市场分析、调研 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第五章土建工程 第六章公用工程 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 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项目平面布置 第十章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项目安全规范管理 第十二章项目风险评价 第十三章节能评价 第十四章实施安排方案 第十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六章项目经济评价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调研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调研 一、关于中国葡萄酒生产、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以及葡萄酒进出口、进口葡萄酒价格 (1)中国年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 1. 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数据见下表: 1988-1997年中国酒水产量比较对照表单位:万吨 年度酒水总产量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酒酒精 1988 1357.29 468.54 662.77 85.9 30.85 109.23 108.78 1989 1284.63 448.31 643.41 83.66 27.18 82.07 107.79 1990 1385 513.91 692.23 75.5 25.4 78.2 129.3 1991 1538.92 524.48 838.37 80.64 24.10 71.24 136 1992 1752.71 547.43 1020.66 93.26 24.60 66.66 145.03 1993 1967.43 593.67 1190.08 103.61 23.60 56.45 151.24 1994 2233 651.29 1414.66 104.81 18.00 44.26 170.47 1995 2567.34 798.62 1568.82 134.53 22.90 42.45 227.81 1996 2650.94 801.3 1681.91 119.70 17.00 31.00 200.28 1997 2834.11 781.79 1888.94 121.63 18.55 23.20 213.28 2.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见下表: 年度葡萄种植面积(万亩)葡萄产量(万吨)葡萄酒产量(万吨) 1990 183.9 85.9 25.40 1991 170.8 91.6 24.10 1992 208.5 112.5 24.60 1993 212.8 135.5 23.60 1994 223.3 152.2 18.00 1995 228.9 174.2 22.90 1996 230.2 188.3 17.00 1997 237.3 203.2 18.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