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私法简答题

国际私法简答题

国际私法简答题
国际私法简答题

在国外,或争议的标的位于国外,其仲裁均应视为国际仲裁。

1.国际私法的规范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1.国际私法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规范,这种规范是国际私法产生的一个前提。(2)冲突规范,这种规范是国际私法特有的规范、基本规范和重要组成部分。(3)国际统一实体规范,这种规范在国际民商事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国际商事仲裁规范,这种规范与冲突规范和其他国际私法规范

有密切的联系。

2.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大致有哪几种?

答: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本国民法体系,仅对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规定,如1898年的日本《法例》等。(2)将冲突规范和国际民事诉讼规范分为两大部分,合并规定在国际私法法典和单行法规中,如《1979年匈牙利关于国际私法的第13号令》。(3)将冲突规范、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和国际民事诉讼规范合并规定在国际私法法典或单行法规中,如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际私法及国际民事诉讼法》。(4)瑞士模式,1989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是当代国际私法立法的典范,其体系兼采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内容,其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查阅和使用。(5)《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体系,该体系由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三大部分组成。(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的体系,该体系包括总则、管辖权、法律适用、司法协助和附则五个方面的内容。

3.当代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有哪些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答:当代国际私法国内立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有:(1)在立法模式上呈现出向法典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从19世纪末开始,特别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和瑞士等纷纷制定了单行法,这些单行法有总则和分则,结构日趋合理。(2)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不断扩大,适用范围愈加广泛,已经从传统的债权、物权、婚姻家庭及继承等领域,扩展到知识产权、涉外劳动关系、代理关系、产品责任、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领域。(3)弹性连接因素在立法中被广泛采用,冲突规范的灵活性得以加强。主要表现是在立法中大量采用双边冲突规范、选择性冲突规范、补充性连接因素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等。(4)政策定向和结果选择的方法在法律选择中受到重视。主要表现为在进行法律选择时,选择对消费者、劳动者和弱者有利的法律。

4.简述当代欧洲大陆国家有关国际私法的主要学说。

答:当代欧洲大陆国家有关国际私法的主要学说有:(1)巴迪福的“协调论”;(2)克格尔的“利益论”;(3)弗朗西斯卡基斯的“直接适用的法律”。

5.简述当代美国有关国际私法的主要学说。

答:当代美国有关国际私法的主要学说有:(1)库克的“本地法说”;(2)卡弗斯的“优先选择原则”;(3)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4)莱弗拉尔的“法律选择五点考虑”;(5)艾伦茨威格的“法院地法说”;(6)里斯的“最密切联系说”。

1.简述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几种基本制度。

答: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度:(1)国民待遇,指内国给予外国人的待遇和给予本国人的待遇相同。(2)最惠国待遇,指施惠国给予受惠国的待遇不低于授予国已经给予或将要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待遇。(3)优惠待遇,指一国为了某种目的给予外国及其自然人和法人以特定优惠的一种待遇。(4)普遍优惠待遇,指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

家以免征关税或减征关税的优惠待遇。(5)不歧视待遇,指有关国家约定互相不把对其他国家或仅对个别国家所加的限制加在对方身上,从而使本国不处于比其他国家更差的地位。

2.简述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的关系。

答: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都涉及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二者最终实现的是人人权利平等,可谓殊途同归。但是这两项制度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不同,主要差异如下:

第一,最惠国待遇仅以双边或多边条约的形式加以规定,而国民待遇则可同时以国内立法和条约两种形式加以规定。

第二,最惠国待遇依条约约定的适用范围,一般侧重于商事、经贸领域中的人和事,如商品关税、海关手续等,主要适用于投资、贸易、货物运输等领域。而国民待遇的适用侧重于一般物权、债权、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民事关系。

第三,凡施惠方给予任何第三国(最惠国)的优惠待遇,受惠方即可根据最惠国条款自动取得,无须再与施惠方另订新约或提出请求。而国民待遇一般限于两国之间,不涉及第三方,并需在法律或条约中加以明确规定。

第四,依最惠国待遇制度,在内国的一国外国人同在内国的其他外国人之间彼此平等。而依国民待遇制度,在内国的外国人与内国人之间民事法律地位大致相等。换言之,前者是以给予一个外国的待遇为标准来给予另一个外国相同的待遇,目的在于保障在内国的外国人之间的权利平等;后者是以给予本国人的待遇为标准来确定外国人的待遇,目的在于保障内国人

与外国人之间的权利平等。两者结合使用,理论上可确保一国之内所有人的民事权利平等,也可避免本国人在外国受到歧视待遇。 3.简述国民待遇的特点。

答:(1)当今的国民待遇是一种互惠待遇,但并非一定以条约和法律上的规定为条件。为了防止内国公民在外国受到歧视,同时多采取对等原则加以限制。

(2)依照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与内国人处于相同的民事法律地位系仅就一般原则而言,并非指外国人在内国享有的具体的民事权利与

内国人一模一样。各国在采用国民待遇原则时,出于种种原因,总要规定若干限制。如不止一个国家规定,外国人不得享有土地所有权。 (3)当今的国民待遇范围常在条约中作出限制。

1.简述冲突规范的概念和特点。

答:(1)冲突规范的概念。(2)冲突规范的特点:冲突规范不同于一般的实体法规范,它是法律适用规范,它仅指明某种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国法律;冲突规范不同于一般的诉讼规范,它是法律选择规范,主要是指导当事人或一国法院如何选择和适用法律;冲突规范是一种间接规范,因而缺乏一般的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明确性和预见性,它只有与其所指引的某国实体规范相结合,才能最终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冲突规范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规范,它的结构独特,即由范围和系属两部分组成。

2.试举出几种常见的系属公式。

答:(1)系属公式的概念。(2)属人法,是以法律关系当事人的国籍、住所或惯常居所作为连接点的系属公式。它一般用来解决人的身份、能力、亲属、继承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冲突。(3)物之所在地法,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所在国家的法律,它常用来解决有关物权,特别是不动产物权的法律冲突问题。(4)行为地法,是指法律行为发生地所属法域的法

律,它起源于“场所支配行为”这一古谚。行为地法又派生出一些系属公式,如合同缔结地法、合同履行地法、侵权行为地法等。(5)当事人和依选择的法律,是指双方当事人自行选择的那个法域的法律。它主要用来解决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6)法院地法,是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法院所在地国家的法律。它常用来解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冲突。(7)旗国法,它常用来解决船舶、航空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纠纷时的法律冲突问题。(8)最密切联系地法,是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地的国家的法律,它适用于许多不同性质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尤其适用于涉外合同关系。

4.发生区际法律冲突时应如何确定准据法?

答:(1)当一国冲突规范指定适用外国法时,被指定的国家可能是单一法律制度国家,也可能是多法域国家。当一国冲突规范指定适用某一多法域国家的法律时,应以该国何地区的法律为准据法,国际上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2)由法院直接根据所适用的冲突规范中的连接点,如住所、居所、行为地等,径直适用该具体地点的法律为准据法。(3)按被指定

为准据法国的“区际私法”,即该国用以调整国内各法域之间法律冲突的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加以确定。许多国家在立法中明确规定采用这种间接指定的做法。如该国无区际私法,则可以用住所地法或居所地法来补救,也有国家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

5.在国际私法中区分程序问题与实质问题有什么意义?应采用何种划分标准? 答:(1)在国际私法中区分程序问题和实质问题的意义在于,如果一个问题被识别为程序问题,就应适用法院地法;如果一个问题被识别为实质问题,就可能适用外国法。(2)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程序问题和实质问题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大陆学者指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他们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实体法,而法院与当事人和第三

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程序法。美国学者库克认为,实质问题和程序问题可以因不同目的而作不同的划分,只要不给法院造成不便,就不一定是为了冲突法的目的将这些规则识别为程序规则。(3)区分程序问题和实质问题的目的,是要界定什么问题由法院依本地法判决方为正当。一般来说,那些会在实质上影响结果的所有争议都可归类为实质性的,而关于诉讼的日常例行规则,即案件中对其结果影响甚小的方面,可归类为程序问题。

6.简述识别冲突的含义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答:(1)识别冲突的概念。(2)产生原因:不同国家往往把具有相同内容的法律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去;不同国家对同一问题规定的冲突规范具有不同含义;不同国家对同一事实赋予不同的法律性质,因而可能援引不同的冲突规范。(3)解决方法主要有:法院地法说;准据法说;分析法学与比较法学说;个案识别说;折衷说;功能定性说等。

7.赞成和反对反致的理由各有哪些?我国对反致制度有什么规定?

答:赞成反致的理由有:(1)采用反致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判决一致,这是国际私法的目的之一,它能避免当事人挑选法院,并增强判决的执行力。(2)采用反致无损于本国主权,并可扩大内国法的适用。(3)采用反致可保证外国法律的完整性。(4)采用反致可作为国际礼让的表示。(5)采用反致有时可得到更合理的判决结果。反对反致的理由主要有:(1)采用反致会导致恶性循环。(2)采用反致有损国家主权。(3)采用反致于实际不便。(4)采用反致有否定内国冲突规范妥当性之嫌。(5)采用反致有悖法律的稳定性。目前我国立法与司法解释对是否采纳反致制度无明文规定。

8.简述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及其准据法的确定。

答:(1)先决问题的概念。(2)条件:①先决问题的主要问题依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必须以外国法作为准据法。②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争议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有自己的冲突规范可供援引。③在确定先决问题的准据法时,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与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均不相同,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3)关于先决问题准据法的确定主要有三种主张:依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冲突规范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依法院地的冲突规则来选择先决问题的准据法;依先决问题与法院地还是与主要问题准据法何者关系更为密切,来决定适用何国的冲突规则确定准据法。

9.简述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我国对法律规避问题有何规定?

答:(1)法律规避的概念。(2)要件:①从行为主体上看,法律规避是当事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②从主观上讲,法律规避是当事人有目的有意识造成的,也就是说,当事人主观上有逃避某国法律的动机。③从规避的对象上讲,被规避的法律必须是依冲突规范本应适用的

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至于被规避的法律是内国法还是外国法,有时也决定是否构成法律规避行为。④从行为方式上看,当事人是通过人为地制造或改变一个或几个连接点来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这种行为,虽然实质上是非法的,但表面上看是合法的⑤从客观结果上看,当事人的规避行为已经完成,如果按照当事人的意愿行事,就要适用对当事人有利的法律。(3)我国有关规定:根据我国有关司法解释,当事人规避我国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范的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的效力。但对于规避外国法的行为的效力没有明确规定。

10.简述我国对外国法查明的有关规定。

答: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外国法查明途径有:由当事人提供;由与中国订立司法协助协定的缔约对方中央机关提供;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提供;由该国驻我国使领馆提供;由中外法律专家提供。

如果外国法无法查明,根据我国的司法解释法院应适用中国法。

简述法律行为的法律适用

答:(1)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准据法的确定是依国际私法关系的不同性质和种类,以及调整各类关系的规范的不同特点分别确定的,因此可以说没有什么同一的规则可言。(2)关于法律行为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各国立法及学说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确定:第一,根据“场所支配行为”原则,适用行为地法。从当前国际私法立法实践来看绝对采取行为地主义者有

日渐减少的趋势,各国倾向于认为“场所支配行为”原则是任意性规范,多采取选择适用。第二,选择适用法律行为本身的准据法或行为地法。第三,依尽量使之有效的原则,选择适用多种规范。20世纪30年代以来,基于尽量使法律行为有效成立的基本政策,普遍放弃了对法律行为的严格要求,表现在法律行为的法律适用上,则是对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或规定复

数连接点以增加可选性的立法趋势,如选择实质要件的准据法、行为地法、属人法等。

1.简述物权关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的理论根据。

(1)主权说。该说认为,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主权在法律适用方面的表现,如果在物权关系上适用外国法,主权将丧失其不可分割的性质。(2)法律关系本座说。该说认为物权关系之所以依物之所在地法,是因为物权关系的“本座”在标的物所在地,任何人要取得、占有、使用或处分某物,就必须委身于该物之所在地,并自愿受制于该地区所实施的

法律。(3)利益需要说。该说认为,法律是为了集体利益而制定的,物权关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是“集体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需要。(4)方便说和控制说。该说认为,不动产物权应适用所在地法的理由,一是所在地是第三人可以合理地寻求确定所有权的客观而易于确定的连接因素;二是所在地国对财产能进行控制,与所在地法的冲突的判决通常不能生

效。(5)中国学者认为,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权关系本身性质决定的。

2.简述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

(1)物之所在地法适用于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2)物权客体的范围由物之所在地法决定。(3)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物之所在地法决定。(4)物权的取得、转让、变更和消灭的方式和条件,一般由物之所在地法决定。(5)物权的保护方法由物之所在地法决定。物权人是否有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请求权以及如何行使,由物之所在地

法决定。

3.简述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

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的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送中的物品的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运送中的物品处于经常变换所在地的状态中,难以确定到底依哪一所在地法来调整有关物权关系,而且即使能确定,把偶然与物品发生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作为支配该物品命运的准据法也不合理。何况运送中的物品常常处于公海或公空,不受任何国家的法律支配。(2)

船舶、飞行器等运输工具之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国际上,一般主张有关船舶、飞行器等运输工具的物权关系适用登记注册地法或者旗国法或标志国法。(3)外国法人终止或解散时有关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外国法人终止或被其所属国解散时,其财产的清理和清理后的归属问题应以其属人法解决。(4)遗产继承的法律适用。如继承依被继承人的属人法;区分动产与不动产,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动产适用被继承人的属人法,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5)无体动产不以实体形态存在,如股份、诉权等,其所在地难于确定,因而其法律适用问题采用了与一般动产物权不同的规则。

4.简述我国有关物权法律适用的规定。

(1)中国《民法通则》明确肯定了物之所在地法原则,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的法律。(2)最高人民法院《意见》进一步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买卖、租赁、抵押、使用等民事关系,均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最高人民法院《解答》还规定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可适用的法律的情况下,关于动产租赁合同适用出租人营业所所在地法。(3)《海商法》、《民用航空法》等还对船舶物权关系、民用航空物权关系等的法律适用作了规定。

5.简述我国国有化问题的立场和实践。

(1)我国对国有化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我国对外国投资者的财产一般不征收、不征用,更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即使在将来非常特殊的情况下,确有必要没收、征用或国有化时,也会给予外国投资者合理的、不低于原财产价值的补偿。(2)我国政府的上述立场在我国的国内立法如《外资企业法》以及我国签订的双边保护协定中都得到了贯彻。(3)我

国同不少国家签订的双边保护协定中通常都有以下规定:国有化必须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非歧视性的,依法进行的,征收给予的补偿应与征收前的财产价值相等,争议通过协议或仲裁解决及代位求偿权等。

1.简述专利权的法律适用。

答:对于专利权法律冲突问题的解决,各国一般适用专利授予国法律。其原因在于,专利权是一种财产权,某一发明在未经某国授予专利之前,该项发明并不具有财产权性质。依照一国法律所获得的专利权也只能受该国法律的强制保护,其他国家的法律既无承认该项专利的义务,也无保护它的责任。这一规则反映了专利权极强的地域性特点。同时,就专利授予国

而言,这一规则也是专利授予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及其专利制度的独立性所要求的。

2.简述商标权的法律适用。

答:(1)适用商标注册国法律。这是在商标权的取得上实行注册在先原则的国家所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其理由是,商标的取得即已注册或登记在先为原则。商标权应适用该登记国的法律。目前这一原则为大部分国家所采用,只是在有条约规定的有限范围内,也考虑最初申请注册国的有关规定。(2)适用使用国法律。这一原则为在商标的取得上实行使用在先

原则的国家所采用。(3)适用法人管理中心所在国的法律。该原则认为,商标申请者实际上多数为工商企业单位,法人的管理中心地在哪国,即应以该所在国的法律来确定商标权。如果法人的管理中心地在外国,商标在外国登记,又在本国注册的,本国承认其商标权,仅是对其在外国所取得的既得权的承认。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很难施行,因为这一原则有悖于各国商标及商标法独立的原则。

3.简述著作权的法律适用。

答:(1)适用作品来源国法。即适用出版作品,产生著作权的国家的法律。《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都不赞成这一法律适用原则,因此它在实践中很难施行。(2)适用作品保护国法。即适用被请求对某国作品给予域外保护的国家的法律。前述两公约倾向于这一原则。但是,这一法律适用原则不宜适用于解决与作者身份、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等与国

籍联系较为密切的问题。(3)兼采作品来源国法和作品保护国法。即对权利的产生和存续问题适用作品来源国法,而对权利的行使问题则适用作品的保护国法。这种法律适用原则已为前述两公约和英国、美国等国的立法和实践所采纳。(4)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这种主张受到了批评,因为涉外著作权关系具有很强的公法性质。是否给予外国作品以有效的法

律保护,给予何种程度的保护,只能由国家来作出,个人无权选择法律。(5)从实践来看,对著作权法律冲突的解决,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都不是单一的法律适用原则,而是多元主义的法律适用原则,具体为:对有关著作权实质内容方面的问题,多适用被请求保护国法律;若有关国际条约规定了最低限度的保护要求,而被请求保护国法律低于所参加或缔结的国

际条约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对著作权的某些内容,在一定情况下,也可适用作品的最初发表地国法。

4.简述《巴黎公约》所确立的专利保护的基本原则。

答:《巴黎公约》所确立的专利保护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国民待遇原则:每一成员国国民无论是否在其他成员国国内有住所或营业所,都享有该国依法给其他成员国的国民以本国公民所享有的待遇,同时非成员国国民只要在一成员国有住所或营业所,也享有该国国民所享有的待遇。(2)优先权原则:即向有国民待遇的申请者从首次向成员国之一提出申请之日起,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以同一发明向其他成员国提出申请,而以第一次申请日期作为以后提出申请的日期。(3)强制许

可原则:无法律规定的正当理由,专利人经一定期限不实施专利,每一成员国有权核准强制许可第三人实施专利。(4)独立性原则:即同一发明在不同成员国所获得的专利权彼此独立。

5.《商标注册条约》和《马德里协定》有哪些主要差异?

答:《商标注册条约》和《马德里协定》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1)前者规定申请人可以不必先在本国注册,也不必通过本国商标部门提交申请案,可以直接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申请“国际注册”;但后者规定申请人必须在本国获得商标注册后,提出国际注册。(2)前者规定成员国在接到国际局的文件后,做出是否给予法律保护的期限为15个月,“证

明商标”为18个月;而后者规定的期限为1年。(3)前者规定商标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可以无限期续展;而后者规定为20年,可以无限期续展。(4)前者规定了国际注册的商标的转让问题;后者没有规定。

6.简述《伯尔尼公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答:《伯尔尼公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国民待遇原则:公约规定,成员国或虽不是成员国国民,但在成员国有惯常居所或作品首先在一成员国出版者,都可享有国民待遇。(2)自动保护原则:作者在成员国内享受版权保护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作品一经产生便自动受到有关成员国的保护,无须注册,也无须交纳样书,也无须在作品上加注任何版

权保留标记。(3)版权独立原则:即享有国民待遇的作者在公约的任何一成员国受到的版权保护,不依赖于作品在来源国所受到的保护。1.关于合同的法律适用主要存在哪些理论分歧?

答:归纳起来,关于合同法律适用,主要有如下几种对立的理论:(1)“分割论”与“单一论”。对于同一合同来说,“单一论”主张对整个合同适用同一个法律,“分割论”主张不同的方面适用不同的法律。对于不同性质的合同,“单一论”主张部分类型,统一确定其准据法,而“分割论”主张适用不同的法律。分割论和单一论都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二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配合运用,才能最终达到妥善解决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的目的。(2)主观论和客观论。前者认为,在合同中当事人既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协议创设某种权利义务,他们当然有权选择适用于它们之间合同的法律。后者则认为,合同的有效成立及效力是与一定的场所相联系的,因而合同应适用何国法律不能完全根据当事人自己的选择,而应

根据合同与一国或哪几国有最密切联系的客观标志来确定。现在,人们倾向于在主观论的基础上,吸收客观论的合理成分,将二者加以结

合,来确定合同准据法。

2.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一般主要条款。

答: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主要条款包括:(1)合同首部;(2)合同正文。主要包括标的物条款、价格条款、装运条款、保险条款、支付条款、商检条款、免责条款、法律适用条款、仲裁条款;(3)合同的尾部。

1.我国《海商法》对船舶所有权、船舶抵押权和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有什么规定?

答:(1)我国《海商法》第270条规定:“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适用船旗国法律。”(2)该法第271条规定:“船舶抵押权适用船旗国法律。船舶在光船租赁前或光船租赁期间设立船舶抵押权的,适用原船舶登记地的法律。”(3)该法第272条规定:“船舶优先权,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2.我国《海商法》对海上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有什么规定?

答:我国《海商法》对海上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船旗国法。该法第273条规定,同一国籍的船舶,无论碰撞发生在何地,碰撞船舶间的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2)侵权行为地法。该法第273条第1款规定,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3)法院地法。该法第273条第2款规定,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3.简述票据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答:(1)在票据行为能力问题上,国际上一般通过当事人的属人法来确定准据法。(2)大陆法系各国一般主张票据当事人的票据能力由其本国法决定,而英美法系国家则主张票据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应由其住所地法来决定。(3)日内瓦票据法律冲突公约在规定票据当事人的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决定的同时,采取了一种较为折衷的方式,即肯定行为地法的适用

。当事人承担票据义务的能力,原则上由其本国法决定,但依其本国法无行为能力或仅有限制行为能力而依行为地法有完全能力者,则适用行为地法。此外,日内瓦公约允许采用反致。

4.简述票据行为方式的法律适用。

答:确定某一票据行为方式要件的准据法,通常根据行为地法来决定。票据的出票、背书、承兑、保证等行为在方式上的有效完全取决于是否遵守了行为地法,这一规则源于“场所支配行为”法则,对于票据行为方式是强制性的。无论是日内瓦统一法公约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票据法均有相同的或类似的规定,只是根据日内瓦公约,行为地是指“契约签名地”,而

根据英国1882年《汇票法》则指的是“支付地”。

5.简述票据追索权行使期限以及票据权利保全与行使的法律适用。

答:(1)追索权是指票据不获承兑或者不获付款时,持票人对其前手请求偿还的权利。各国对行使追索权的期限规定不同。日内瓦公约对这一冲突的解决适用票据成立地即出票地法。德国和日本也有同样的规定,我国的票据法也采纳了这一做法。而英国票据法则规定适用行为地法或拒绝付款地法。(2)有关票据权利的保全与行使等行为如票据的提示、付款、拒

绝证书的做成及拒绝通知等细节问题,应依票据付款地法规定。其理由不仅在预付款地单一,容易确定,适用法律简便,而且因为付款是票据关系的重心,为各当事人所重视,不论各该行为的种类有何不同,均应适用付款地法。

6.关于破产宣告的域外效力主要有什么不同的主张?

答:(1)破产的域外效力,指在异国宣告的破产是否对位于它国的财产或居住于它国的人具有约束力的问题。(2)对于破产的域外效力,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和规定:①普及破产主义。其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种:当然含有普及性质说,总括的继承债务人的财产说,破产财团当然形成法人说,法律上的互相义务说,代理关系说。②属地破产主义。其理论基础有:安全秩序说,意思解释说,强制性说。③折衷主义。它实际上是当代的一种趋势,即力求把普及主义和属地主义结合起来,充分扩大自己的优势,减少各自的不利之处。为保护本国债权人的利益,许多国家采取了双重做法:一方面,尽可能地将本国的破产宣告效力扩及国外;另一方面又不大倾向于承认外国破产宣告的效力。

1.简述我国关于侵权法律适用的有关规定。

答:对于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1)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2)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也可适用当事人本国法或住所地法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认为是侵权行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处理。(4)侵权行为地的法律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的法律。如果两者不一致,人民法院可以选择适用。

我国《海商法》对海上侵权的法律适用作了专门规定:(1)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是用侵权行为地法律。(2)船舶在公海上发生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3)同一国籍的船舶,不论碰撞发生于何地,碰撞船舶之间的损害赔偿适用船旗国法律。(4)海事赔偿责任限制适用法院地法。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凡在我国内海、领海以及我国管辖的其他一切海域发生的损害海洋环境及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侵权行为,都要按照我国法律处理。在我国领域以外排放有害物质,倾倒废物,造成我国管辖的海域损害的也应按我国法律处理。

2.关于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主要有哪些主张? 答:(1)适用原因事实发生地法。持这种观点的国家认为,不当得利涉及不当得利发生地国的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法律观念,因而应适用原因事实发生地法,如日本。(2)适用支配原法律义务或关系的法律,如奥地利。(3)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如波兰。(4)选择适用多种法律,如瑞士。

3.关于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主要有哪些主张?

答:(1)适用事务管理地法。采用这一冲突规则的国家认为,无因管理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但不能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当事人属人法,而作为值得提倡的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应适用事务管理地法,如日本。(2)适用当事人共同本国法,如波兰。(3)适用支配原法律义务或关系的法律,如奥地利。(4)适用本人住所地法。这主要是认为无因管理制度

是为保护本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因此应以本人的住所地作为无因管理之债的准据法。

4.简述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答:20世纪中期以来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出现了新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侵权行为自体法。(2)当事人意思自治。私法自治的观念本来是流行于民事主体的平等交易领域,但有些国家立法也将其引入到侵权领域,如匈牙利。(3)此外,美国还有的学者提出了政府利益分析、功能分析和比较损害等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适用。

1.关于结婚的法律适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答:结婚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关于结婚的实质要件的准据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婚姻举行地法。其理由在于“场所支配行为”原则,“既得权保护说”等。采用此原则的国家有美国的许多州和大多数拉美国家。(2)当事人的属人法。由于结婚与当事人的身份地位有密切联系,所以许多国家对有关结婚实质要件的问题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在采用当事人属人

法的国家中又分为采用本国法和住所地法两种。(3)混合制。所谓混合制是指关于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或是以婚姻举行地法为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适用当事人属人法,或是以当事人属人法为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适用婚姻举行地法。混合制考虑了在不同情况下适用不同的准据法,避免了单纯适用婚姻举行地法或当事人属人法的不足。由于其比较灵活和切实可行,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对于婚姻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根据“场所支配行为”原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长期以来都适用婚姻举行地法。单纯适用婚姻举行地法,有时会出现“跛脚婚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些国家除了规定结婚的形式要件适用婚姻举行地法外,还规定本国公民在国外结婚也必须遵守他们的本国法规定的方式,或规定在内国结婚的外国人

,如果遵守了他们的本国法对婚姻方式的要求,亦为有效。即以婚姻举行地法为主,同时兼采当事人属人法。

2.关于离婚的法律适用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答:(1)法院地法。英美国家在离婚的法律适用问题上采纳法院地法的做法,通常就是婚姻当事人的住所地或习惯居所地法。其主要理由是离婚涉及一国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所以法院应适用自己的法律。(2)属人法。主张离婚适用属人法的根据主要是,离婚是消灭既存婚姻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与人的身份有密切联系,所以应适用当事人属人法;离婚应与

婚姻成立的准据法一致,既然婚姻的成立适用属人法,离婚也应适用属人法。(3)属人法和法院地法结合。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日本和泰国都采用本国法和法院地法相结合的做法。(4)许多新立法中出现了有利于离婚的趋势,如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瑞士等国的立法。

3.简述关于夫妻关系的法律适用。

答:夫妻人身关系的法律适用:(1)当事人的属人法。其中一些欧洲国家适用当事人的本国法,而中南美洲国家适用当事人的住所地法。目前,关于夫妻人身关系,适用夫妻共同属人法的趋势有所增加。另外,近年来有一种放弃本国法而采用住所地法的倾向。(2)法院地法和行为地法。由于夫妻人身关系有时涉及法院地或行为地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因此

也有主张夫妻人身关系的某些方面应适用法院地法和行为地法的。

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适用:(1)意思自治原则。由于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判例将婚姻关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因此在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适用上,他们也主张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如美国、英国、德国等。(2)属人法原则。一些国家在夫妻财产关系上排除适用意思自治原则,直接规定夫妻财产关系适用何国法律。采用属人法原则的国家主要有希腊、泰国

等。

4.关于子女婚生问题的法律适用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答:(1)父母属人法。在主张适用父母属人法的国家中又可分为:生母之夫的本国法、生父的住所地法、父母的共同属人法、分别适用父母各自的属人法、适用父母一方的本国法。(2)子女属人法。晚近一些国际私法立法从保护子女利益出发,相继采用子女的属人法为准据法。但冲突法对子女的保护是有限的,因为即使适用了子女的属人法也不能完全保证该法

律的实体规定对子女有利。(3)支配婚姻效力的法律。适用支配婚姻效力的法律并不意味着如果婚姻无效,子女就一定为非婚生子女,子女是否婚生依支配婚姻效力的冲突规则所指向的实体法决定。(4)适用对子女婚生更为有利的法律。

5.简述关于非婚生子女准正的法律适用。

答:(1)有些国家并没有分别规定各种准正方式的准据法,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准正适用的法律。有些国家专门规定了事后结婚、认领及国家行为准正所适用的法律。(2)事后婚姻准正的准据法:父母住所地法;父亲本国法;子女属人法;支配婚姻效力的法律。(3)认领的准据法:认领的准据法分为形式要件准据法和实质要件准据法。认领的形式在各国还是有

些差别的,但一般只要认领符合认领行为发生地的要求也就足够了。认领的实质要件准据法主要有父母属人法、子女属人法和父或母或子女的属人法。(4)国家行为准正的准据法:在法规中专门规定国家行为准正的准据法不是很多,一般主要是依父母住所地法或父母本国法,或是依据准正国家的法律。

6.简述父母子女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适用。

答:(1)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身方面的权利义务;二是财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2)法律适用:适用父母属人法,适用子女属人法。现在一些国家的立法与实践主张子女属人法应得到适用。理由是现代法律应为子女的幸福和利益考虑。7.简述监护的法律适用。

答:(1)被监护人的属人法。(2)适用法院地法。英国在监护问题上首先从管辖权入手。一般英国法院对某一涉及监护的案件有管辖权,它便只适用英国法。

8.简述收养的法律适用。

答:(1)关于收养的法律适用,有的国家指笼统的规定收养适用的法律,有的则区分收养成立、收养效力、收养解除或终止等几个方面,分别规定每一个方面应适用的法律。(2)收养成立的法律适用。收养成立的法律适用包括收养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和收养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对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大都主张适用收养成立地法。关于收养的实质要件的准据法的立法与实践有以下几种:适用法院地法,如英美;适用收养人属人法,如日本;分别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属人法,如匈牙利;适用被收养人的属人法如前苏联。(3)收养效力的法律适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适用收养人的属人法如日本;分别适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属人法,如《布斯塔曼特法典》;收养任何被收养人共同本国法,如南斯拉夫。(4)收养终止的法律适用。关于收养终止的法律适用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采用与收养成立相同的准据法,如奥地利;一是采用与收养效力相同的准据法,如匈牙利。

9.简述扶养的法律适用。

答:(1)扶养可分为配偶之间的扶养、亲子之间的扶养和其他亲属之间的扶养。对于扶养关系的法律适用,有的国家分别对三种扶养关系作了规定,有的国家只对一种或两种扶养关系作了规定。(2)对于扶养关系的法律适用,有些国家认为扶养义务是扶养关系的基础和本体,从而主张适用扶养义务人的属人法,如土耳其。有些国家则从扶养制度是为扶养权利人

的利益而设置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适用扶养权利人的属人法,如联邦德国。(3)适用扶养权利人的属人法是晚近立法的趋势,一些原本采用扶养义务人属人法的国家在新法中已转而适用扶养权利人的属人法。而且属人法的连接点多采用扶养权利人的惯常居所地。此外,有关扶养准据法的规定也比以前更为详细,并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对弱方当事人的保护。

1.区别制和同一制各有什么利弊?

答:(1)区别制曾经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在现代,由于不动产与所在国关系密切,维护财产所在地国的公共利益是现代采用区别制的一个重要考虑,并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既有利于案件的审理,又有利于判决的执行,所以现在仍为许多国家所坚持。区别制的缺陷在于实际运用上,如果遗产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遗产继承就要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支配,因此使继承关系复杂化,在法律适用上可能会碰到诸多麻烦和困难。(2)同一制可以避免上述区别制的缺陷,因为按同一制,无论遗产分布在几个国家,也无论遗产是动产还是不动产,遗产继承都将只受被继承人属人法的支配,因此法律适用简单方便。但其缺陷在于如果死者属人法与财产所在地法不同时,会发生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财产所在地国的国际私法采用区别制时,根据属人法作出的判决可能在不动产所在地国无法得到承认和执行。

2.国家取得无人继承财产的根据是什么?关于无人继承财产归属问题的法律适用有什么不同的主张?

答:(1)对国家以什么资格取得无人继承财产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立法实践与学说。一是根据国家领土主权,国家将无人继承财产视为无主物,通过先占权而取得无人继承财产,如英国、美国的大部分州。二是将国家作为最终的法定继承人取得无人继承财产,如德国、意大利等。(2)解决无人继承财产归属法律冲突的冲突规则主要有两种:一是适用财产

所在地法,如英国。二是适用被继承人属人法,如德国。适用遗产所在地法的国家往往是主张依先占权取得无人继承财产的国家,适用被继承人属人法的国家多是主张继承权主义的国家。

3.简述遗嘱的法律适用。

答:(1)立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关于立遗嘱能力的法律冲突,一般认为应由当事人的属人法解决。其中一些国家采用被继承人的本国法,另外一些国家采用被继承人的习惯居所或住所地法。(2)遗嘱方式的法律适用。对遗嘱方式的有效性问题,有些国家不区分动产与不动产,统一规定应适用的法律,即属人法和行为地法,如泰国。有些国家则区分动产和不动

产,分别规定应适用的法律。这些国家一般规定,不动产遗嘱方式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遗嘱方式适用的法律目前则比较灵活。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对遗嘱方式的准据法采取放宽灵活的态度。(3)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在立法上,许多国家并没有对遗嘱解释单独规定适用的法律。在这种情况下,遗嘱解释一般认为应受遗嘱实质要件准据法的支配。(4)遗嘱撤消的法律适用。对于遗嘱撤消的准据法,许多国家立法作了明确规定,如规定遗嘱的取消适用取消时立遗嘱人的本国法。

4.简述我国有关继承准据法的规定。

答:(1)我国在解放后的立法和实践中基本上一直是采用区别制的。(2)我国1985年《继承法》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国境外的遗产或继承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以及外国人继承在中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外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按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被继承人住所地法系指被继承人生

前最后住所地法。(3)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仍采用区别制,该法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这比《继承法》的规定更全面、简洁、明确。

1.简述国际民事争议的特点。

答:国际民事争议具有如下特点(要点):

(1)国际民事争议是一种国际争议。 (2)国际民事争议是一种国际性的民事争议。 (3)国际民事争议是一种广义的民事争议。2.试述国际商事调解的特点。

答:从法理上讲,国际商事调解是一种“私行为”,具有民间性。当事人进行调解,也正是在法律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表现。因此,国际商事调解本质上与强制管辖相冲突,无一例外都是自愿管辖。当事人是否选择调解,选择哪一个调解机构或调解员、调解的内容和程序以及调解协议的达成,都以当事人自愿为准。另一方面,调解成功,调解

协议由当事人自愿履行,一般无强制执行力。调解不成功,或者调解协议未得到履行,不影响当事人采用其他方式解决相关争议。

调解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调解员的经验、智能、知识、处世技巧以及当事人解决纠纷的理性。正因为调解的高度自愿性和灵活性,相比于法官、仲裁员而言,调解员解决纠纷的能力要求,实际上更高。

除非当事人另有协议,国际商事调解一般都不公开进行,调解员或调解机构以及全体当事人、其他参与人均应遵守保密原则,不对外界透露调解的过程及内容。

国际商事调解的进行除依当事人的协议外,并无定式,具有高度灵活性。

1.简述外国个人的国际民事诉讼地位。

答:外国个人的国际民事诉讼地位是指外国个人(包括外国自然人和法人)在某一国境内享有什么样的诉讼权利,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并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即具有什么样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综观各国的立法和有关国际公约,外国个人的国际民事诉讼地位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各国一般原则

上给予外国个人以国民待遇,即规定外国人享有与本国国民同等的民事诉讼权利并承担同等的民事诉讼义务。而且,一般都在给予外国人以国民待遇的同时,要求以对等互惠为条件。(2)原则上依属人法来确定外国人的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主张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为了求得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稳定,保护善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补充,各国还规定,外国人如果依法院地法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即视为有民事诉讼能力。(3)诉讼代理制度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各国立法都允许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外国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但是,各国一般都对外国人的诉讼代理问题作了特别规定,一般都规定应该由律师,而且是由内国的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4)除少数国家外,世界多数国家一般都为外国人规定了诉讼费用担保制度。诉讼费用担保制度是指审理国际民事案件的法院依据其内国诉讼立法的规定,要求作为原告的外国人在起诉时提供以后可能判决由他负担的诉讼费用的担保。此处的“诉讼费用”是指除案件受理费以外的,包括了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的差旅费、出庭费及其他的诉讼费用。

2.简述确定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一般原则。

答:各国的国际民事诉讼立法都对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问题作了非常严格而又各不相同的规定。综观目前国际社会立法和实践,各国主要是根据如下原则来确定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问题的。(1)属地管辖原则,主张有关国际民事案件中的案件事实和当事人双方与有关国家的地域联系作为确定法院管辖权的标准。强调一国法院基于国家领土主权原则,对其所

属国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法律事件和行为具有管辖权。属地管辖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特别是国家领土主权原则在国际民事案件管辖问题上的具体体现。(2)属人管辖原则。该原则主张以有关国际民事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与有关国家的法律联系作为确定法院管辖权的决定性标准;强调一国法院对其本国国民具有管辖权。该原则同样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侧重于有关诉讼当事人的国籍,强调一国法院对涉及本国国民的国际民事案件都有受理和审判的权限,即强调在国际民事案件中,有关当事人的国籍所属国家的法院具有国际管辖权。(3)专属管辖原则。该原则主张以有关国际民事案件与有关国家的联系程度作为确定法院国际管辖权的标准;强调一国对与其本国国家及其国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密切联系的国际民事案件具有专属管辖权限。该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问题上的突出表现。(4)协议管辖原则。该原则与专属管辖原则一样,也是主张以有关国际民事案件与有关国家的联系程度作为确定法院国际管辖权的标准。不同的是,协议管辖原则强调对于那些对有关国家及其国民的根本利益影响不大的国际民事案件,可以基于有关诉讼当事人双方的合意选择来确定管辖法院。该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目前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和采用的一项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原则。

3.简述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域外直接送达的途径和方式。

答:目前世界各国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域外直接送达的方式主要有:(1)外交代表或领事送达,这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和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送达方式一般都要求在不违反所在国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以现有的国际条约为依据。而且,大多数都规定外交代表和领事只能对所属国国民进行送达,而且都规定不能采取强制措施。(2)邮寄送达是一国法院直接将诉讼和

非诉讼文书邮寄给国外诉讼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我国对外国法院向位于我国境内的当事人的邮寄送达原则上持否定态度。(3)个人送达是指将诉讼和非诉讼文书交给具有一定身份的个人,如有关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当事人选定的人或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人代为送达。(4)公告送达是指将所要送达的诉讼和非诉讼文书的内容张贴公告、登报和广播的方法告知有关的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自公告之日起经过一定的时间即为送达。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7条对在外国进行的送达公告期为6个月。(5)按当事人协商的方式送达。这是英国、美国等国家所采用的一种送达方式。

4.简述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域外直接取证的途径和方式。

答:概括各国立法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国际民事诉讼中域外直接取证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1)外交和领事人员取证,这是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和采用的一种方式,只是各国对取证的条件规定有所不同。(2)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自行取证。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一些普通法系国家,如美国。1970年《国外取证公约》一方面并不否认普通法国家的这种取证方

式,另一方面也许各缔约国对这一取证方式提出保留。(3)特派员取证是指有关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委派专门的官员去有关外国境内提取证据的行为。该方式主要为英美法系的国家所采用,大陆法系的国家认为该方式有损于一国的司法主权,所以在适用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5.简述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各种理论依据。

答: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的理论依据,在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际礼让说。国际礼让说主张内国法院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并不是因为该外国法院判决本身具有什么域外效力,而完全是内国基于对该国的一种“礼让”而作出的行为。该学说最初由17世纪以胡伯为代表的荷兰法学派所创立,后来为英国、美国等国一些学者所接受。(2)既得权说。英国学者戴塞在其1896年出版的《法律冲突法》一书中作了系统的论述。根据这一学说,诉讼当事人一方依据有关的外国法院判决对于诉讼另一方所取得的权利,应该属于一种既得权,内国法院既然应该尊重该既得权,所以就应该承认创设或确定该权利的外国法院判决,并予以执行。既得权学说的实质是内国法院应尊重胜诉方当事人基于外国法院判决所获得的权利,从而应在内国境内承认与执行该外国法院判决。(3)债务说。该说认为对被告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所作出的由被告支付一定款项的判决确定了被告的一项债务,该法院所属国的任何法院都有责任使这一判决得到执行,内国法院因此也得在内国境内承认和执行该有关外国法院判决。该说取代债务说而成为英国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理论。(4)一事不再理说。指对于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法院不再重新审理,有关当事人也不得再行起诉。目前很少有国家基于这一学说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倒是有许多国家基于该理论来拒绝承认和执行该外国法院的判决。(5)特别法说。该说认为,外国法院的判决就是有关外国法院

所属国的特别法,因此,内国法院就应该像承认外国成文法规范一样,基于相同的理由,用相同的方式来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6)互惠说。该说认为,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即希望使内国法院的判决能得到外国的承认和执行,从而保护内国及内国当事人的利益,所以,各国法律一般均规定内国法院应该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所作的判决。

1.简述仲裁与司法诉讼的异同。

答:仲裁和司法诉讼的处理决定都是由第三者独立自主作出的,并对当事人有约束力,这是仲裁和司法诉讼的共同之处。仲裁与司法诉讼的主要区别在于:(1)法院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定的强制管辖权。而仲裁机构或仲裁庭不具有强制管辖权,只能受理双方当事人根据其订立的仲裁协议提交解决的争议。(2)法院的法官是由国家任命而产生的,当事人没有任意选择或指定审理争议的法官的权利,而审理争议的仲裁员是可以由当事人指定的。(3)仲裁员在处理争议案时,可较法官更多地考虑商业惯例。有些国家允许进行友好仲裁,即允许仲裁庭裁决争议案可完全根据公平考虑作出裁决,而不必考虑法律的规定。(4)法院受案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法院可以审判法定范围内的任何事项,而仲裁的事项和范围是由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的,仲裁庭不可对当事人约定范围以外的事项进行仲裁。2.简述仲裁的特点。

答:仲裁方式解决国际商事争议具有以下特点:(1)广泛的国际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几乎所有的常设仲裁机构都聘用了许多不同国家的专业人员做仲裁员,许多国际商事仲裁案件是由不同国籍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来进行审理。由于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参加了1958年《纽约公约》,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便有了可靠基础,使仲裁裁决比较容易地在国外得到承认与执行。(2)高度的自治性。仲裁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机构、仲裁的组织形式、仲裁地点、审理案件的仲裁员、进行仲裁的程序以及仲裁所适用的法律。(3)强制性。虽然国际商事仲裁具有民间性,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是一种民间性质的组织,但是各国立法都明确承认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并赋予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同等的强制执行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按照事先约定自觉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有关的国际条约、协议或执行地国家的法律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4)很强的权威性。由于仲裁员是由各行各业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组成的,所以,许多仲裁案件都是由有关问题的专家来审理,因此仲裁庭作出的裁决也有很强的权威性。

3.应如何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国际”的含义。

答:关于国际商事仲裁中“国际”的确切含义,国际上尚无普遍接受的统一含义。各国认定商事仲裁是否属于“国际”商事仲裁的标准可以大体归纳为两种:(1)实质性连接因素标准。所谓实质性连接因素是指当事人的国籍、住所或居所、法人注册地、公司管理地等。如果仲裁双方当事人的国籍、住所或居所、法人注册地、公司管理地等在不同国家,所进行的

仲裁属于国际仲裁。英国、丹麦、瑞士和一些阿拉伯国家采用这一标准。(2)争议的国际性质标准。所谓争议的国际性质标准是指对争议的性质加以分析,如果争议“涉及国际商事利益”,为解决该争议所进行的仲裁便是国际仲裁。国际商会较早采用争议性质标准确定仲裁的国际性。

4.应如何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商事”的含义。

答: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的商事性质的确定将关系到争议事项能否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也即仲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1958年《纽约公约》规定,任何缔约国可以声明,“本国只对根据本国法属于商事的法律关系——不论是否合同关系——所引起的争议适用本公约”。这样,在一个加入了1958年《纽约公约》,但作了商事保留的国家请求承认与执行一项外国仲裁裁决,首先就得查明该国有关法律对“商事”一词是如何理解的。可以说,多数国家都是尽可能地作出广义的解释。我国加入公约时也作了商事保留声明,对“契约性和非契约性

商事法律关系”的解释也是十分广泛的,但不包括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间的争端。

5.简述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

答:一般说来,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有:(1)合法的形式,大多数国家要求为书面形式;(2)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3)当事人约定解决的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我国《仲裁法》还规定了当事人是否明确规定了仲裁机构也是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之一。

6.仲裁协议一般应该具备哪些内容?

答:一般说来,机构仲裁协议一般应规定:(1)愿意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2)明确的仲裁机构;(3)仲裁规则,等等。临时仲裁协议应该约定:(1)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事项;(2)仲裁所适用的法律;(3)仲裁所适用的程序规则与仲裁地点,等等。

7.论述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答:仲裁协议之所以具有法律效力,最根本的依据就是有关的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赋予了仲裁协议以法律效力。否则,除非仲裁协议的当事人自动履行仲裁协议,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具体而言,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依法成立,当事人因此丧失了就仲裁协议约定的争议事项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承担了不得向法院起诉的义务,并使当事人承担了履行由仲裁庭最后作出的裁决的义务,除非该裁决经有关国内法院判定无效。

(2)对仲裁庭或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庭对特定争议事项取得管辖权的最主要依据。如果不存在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庭或仲裁机构就无权审理该争议。另外,仲裁庭或仲裁机构只能受理当事人按仲裁协议中的约定所提出的争议事项。

(3)仲裁协议对法院的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约定争议发生后就应该履行仲裁协议,将争议提请仲裁,并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协议对法院是否具有排除其司法管辖权的效力有着重要意义。

(4)仲裁协议使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强制执行仲裁裁决的依据。各国国内立法和有关的国际条约都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仲裁裁决,他方当事人可向有关国家法院提交有效的协议和裁决书,申请强制执行该裁决。

8.谈谈你对仲裁条款独立性问题的理解。

答:(1)合同的终止、无效和失效,构成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条款是否也随之终止、无效和失去效力,所发生的有关争议是否还应该根据仲裁条款提交仲裁解决,该问题被称为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和可分性问题。

(2)传统观点认为,仲裁条款是主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合同无效,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当然也无效。如果当事人对主合同的有效性提出异议,仲裁条款有效性的问题必须由法院决定而不是由仲裁庭决定。理由是,作为主合同的一部分的仲裁条款是针对合同的法律关系起作用的。既然主合同无效,那么附属于主合同的仲裁条款因此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结果

,含有仲裁条款的主合同最初是否存在或有效的争议,仲裁条款本身最初是否存在或有效的争议以及对主合同在最初缔结时有效而后因不法行为引起的合同无效或仲裁条款无效的争议,都将由法院解决,而不能由仲裁员解决。

(3)现代观点认为,仲裁条款与主合同是可分的。仲裁条款虽然附属于主合同,但与主合同形成了两项可分离或独立的契约。主合同关系到当事人在商事交易方面的权利义务,作为次合同,仲裁条款则关系到当事人之间的另一义务,即通过仲裁解决因商事交易义务而产生的争议。仲裁条款具有保障当事人通过寻求某种救济而实现当事人商事权利的特殊性质,它

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有效性不受主合同有效性的影响。即使主合同无效,仲裁条款也不一定无效。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主合同的有效性提出异议,争议应由仲裁员解决而不应由法院解决。仲裁员裁定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权力来自于仲裁条款本身,而不是来源于含有仲裁条款的合同,该观点被称为仲裁条款自治理论。我国立法已经明确肯定了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1.区际法律冲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1)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数个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法域。这是区际法律冲突产生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条件。(2)各法域人民之间的交往导致产生众多的区际或跨地区的民商事关系。(3)各法域互相承认外法域人的民事法律地位。(4)各法域互相承认外法域的法律在自己的区域内的域外效力。

2.区际法律冲突的特征是什么?

答:(1)区际法律冲突是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范围内发生的法律冲突。区际法律冲突只可能发生在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如果说某一法律冲突超越一国领土范围,那它就不是区际法律冲突,而是国际法律冲突。这一特点使两者区别开来。(2)区际法律冲突是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范围内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这种冲突具有属地性,是法律在空间上的冲突。区际法律冲突的这一特点使得它同人际法律冲突和时际法律冲突区别开来。(3)区际法律冲突是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民商法律冲突。也就是说,区际法律冲突是一种私法上的冲突。严格讲,区际法律冲突应称为区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或区际私法冲突。(4)区际法律冲突是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范围内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之间的

横向冲突。在同一国内,非横向的法律冲突,如中央法律与地方法律之间的冲突,特别是联邦国家内联邦法律与各州法律之间的冲突是纵向的,不是区际法律冲突。

3.简述区际法律冲突的种类。

答:(1)以国家结构形式为标准,区际法律冲突可划分为单一制国家内的区际法律冲突和联邦制国家内的区际法律冲突。前者如英国、现在的中国;后者如美国、加拿大。(2)以社会制度为标准,区际法律冲突可划分为具有相同社会制度的各法域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和具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各法域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比起社会制度相同的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社会制度不同的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的解决要更复杂一些。(3)以法系为标准,区际法律冲突可划分为属同一法系的不同法域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和非属同一法系的不同法域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一般说来,同属于同一法系的区域法律制度发生冲突的范围小些,而非属于同一法系的区域法律制度发生冲突的范围就相应广些,情况也更复杂一些。

4.简述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途径。

答:(1)区际冲突法解决途径。通过区际冲突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就是多法域国家或这类国家内的各法域通过制定区际冲突规范确定各种区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从而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各多法域国家或其法域通过区际冲突法途径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具体方式并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各法域

分别制定自己的区际冲突法,用来解决自己的法律和其他法域的法律之间的冲突;类推适用国际私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对区际法律冲突和国际法律冲突不加区分,适用与解决国际法律冲突基本相似的规则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在上述各种方法中,最佳方式是多法域国家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2)统一实体法解决途径。通过统一实体法途径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就是由多法域国家制定或由多法域国家内的法域联合起来采用统一的民商事实体法,直接适用于有关跨地区的民商事法律关系,从而避免不同法域的法律选择,最终消除区际法律冲突。各多法域国家寻求用统一实体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制定全国统一的实体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制定仅适用于部分法域的统一实体法来解决有关法域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各法域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实体法求得统一,从而解决其相互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一些多法域国家的最高法院在审判实践中积极发挥作用,推动了实体法的统一,从而促进其国内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将在一个法域适用的实体法扩大适用到另一个法域,从而取得法制统一,消除区际法律冲突。

5.简述区际冲突法的特征。

答:(1)区际冲突法是国内法。区际冲突法只可能是多法域国家的国内法,要么是其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要么是其国内各法域自有区际冲突法。(2)区际冲突法是民商事法律适用法。区际冲突法既不直接确定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也不确定民事诉讼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而只指明涉及一个国家内部的区际民商事关系应适用何国法律。

(3)区际冲突法同国际私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简述区际冲突法的渊源。

答:(1)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这种区际冲突法表现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两种形式。从成文法方面来看,一些多法域国家采取如下立法形式规定区际冲突法:以专门法典或专门法规的方式制定的区际冲突法,如波兰;将区际冲突法规范同国际私法规范合并规定在一个法律中,如瑞士;在民法典中对区际冲突法加以规定,如前苏联;在单行法规中就所涉问题规定

专门的区际冲突法规范,如南斯拉夫。从不成文法方面看,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全国统一的不成文法区际冲突法都是存在的,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法院判例。

(2)各法域自有的区际冲突法。在多法域国家内,各法域自有的区际冲突法用于解决自己的法律和其他法域的法律之间的冲突。在实践上,许多多法域国家都是先产生各法域自有的区际冲突法,而后逐渐发展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的,如英国、南斯拉夫。但也有一些国家自始便有全国统一的冲突法或各州或省自有的冲突法。

(3)并不是每一个多法域国家都同时具有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和各法域自有的区际冲突法,有的国家只有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而其国内各法域并无自己的区际冲突法;有的国家并无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其国内各法域各有自己的区际冲突法;而有的国家既有联邦级的区际冲突法,又有各州或省自己的区际冲突法。

7.区际冲突法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1)学说法时代——法则区别说时代。13、14世纪以巴托鲁斯为代表的一些注释学者创立了法则区别说,用来指导解决各城邦之间的法律冲突,从此区际冲突法开始以学说的形式发展起来。到16、17世纪,法则区别说又先后得到法国和荷兰学者的继承和发展,并成为法国和荷兰解决其国内区际法律冲突的理论依据。这个时代的区际冲突法还处在所谓“学说法”阶段。

(2)实在法阶段。17世纪的荷兰法则区别说既是区际冲突法学说时代的终结,又是解决国际法律冲突的国际私法的开端。学者们开始从注重区际法律冲突转向更注重解决国际法律冲突。至18、19世纪,国际私法发展迅猛,并很快出现在制定法中,而区际冲突法受到学者和立法的忽视。从19世纪末期开始,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一些法制本已统一的国家又出现特殊的法律冲突现象,因此区际冲突法重新得到一些多法域国家的重视。另一方面,许多普通法系国家的法院出于解决本国国内区际法律冲突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发展了区际冲突法。二战后,各复合法域国家的区际冲突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本世纪区际冲突法的发展来看,无论在立法方面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无论在单一制的多法域国家还是在联邦制的多法域国家,区际冲突法体现出了集中统一的趋势,即各法域自己的区际冲突法部分或全部地向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发展。

8.简述有关区际冲突法与国际私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答:(1)在区际冲突法与国际私法关系问题上的理论。第一,区别说。持这一主张的学者认为,区际冲突法的法律性质完全不同于国际私法的法律性质。因此,用于解决国际法律冲突的规则不能适用于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其主要理由是区际冲突法发生在一个具有复合

法律制度的单独国家内,而国际私法解决的国际法律冲突则发生在与相关问题相联系的不同国家中间。第二,相似说或同一说。持这种主张的学者认为,区际冲突法规范和国际私法规范实质上都是法律适用规范,因而区际冲突法与国际私法是相互类似的,所以为了方便起见,对国际法律冲突和区际法律冲突应采用相似或同一的原则加以解决。第三,折衷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上述两种学说之间采取一种居间的立场。他们既不赞成将区际冲突法和国际私法绝对分开和区别说,也反对区际冲突法和国际私法相似说和同一说,而是一方面强调二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同一,另一方面则强调两者的不同。可见,在理论上,学者们对于区际冲突法是否具有与国际私法相同的法律性质,或者说区际冲突法是否与国际私法同属一法律部门的问题,颇有分歧。

(2)在区际冲突法与国际私法关系问题上的实践。第一,区别实践。一些多法域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严格将国际私法和区际冲突法区别开来,把两者视为不同法律部门,如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第二,等同实践。英美普通法系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由于他们国内的各个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地区单位在冲突法上把所有其他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地区都视为“外国”,因而他们对国际私法和区际冲突法不加区分,统统叫做冲突法,同时用于解决国际法律冲突和区际法律冲突。第三,折衷实践。一些多法域国家在立法实践中,在区际冲突法和国际私法的关系问题上采取折衷的立场。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方面,有的多法域国家将区际冲突法规范和国际冲突法规范规定在同一法律中,并且以区际冲突法为主,还确定,对于含有国际因素的某些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未加规定的可以适用区际冲突法的规定,如瑞士。另一方面,一些多法域国家在立法中原则上确定,对于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类推适用国际私法规则,但同时对于区际法律冲突中的特殊问题作了一些例外规定,如意大利。

9.简述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

答:(1)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是一种特殊的单一制国家内的区际法律冲突。由于中国内地的法律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差异极大,因此,区际法律冲突的范围同国际法律冲突差不多。而且,各法域都有独立的立法权、司法权和终审权,实现全国法制统一的进程将是缓慢而艰难的。(2)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既有属于同一社会制度之间的法律冲突,如台湾、香港和澳门之间的法律冲突,又有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如中国内地的法律和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法律之间的冲突。(3)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既有同属一个法系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如台湾和澳门之间的法律冲突是同属于大陆法系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又有分属于不同法系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如属于普通法系的香港法律和属于大陆法系的台湾和澳门之间的法律冲突。(4)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不仅表现为各地区本地法之间的冲突,而且有时表现为各地区本地法和其他地区适用的国际条约之间以及各地区适用的国际条约之间的冲突。(5)各法域都有自己的终审法院,而在各法域之上无最高司法机关,因此,在解决区际法律冲突方面,无最高司法机关加以协调。(6)在立法管辖权方面,无中央立法管辖权和各法域管辖权的划分。实际上,在民商事领域,各法域享有完全的立法管辖权。

10.简述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原则。

答:(1)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解决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时,首先要把握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这一原则要求将中国国内的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同国际法律冲突的解决区别开来。再次,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方式、途径和步骤应有助于而无害于国家的统一。最后,根据这一原则,在解决区际法律冲突时,各地区之间要有必要的协助与合作。(2)“一国两制”原则。这意味着今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法制不同于内地的法制,而且这种法制各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至少50年不变。因此,在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时,不宜草率、简单、操之过急地采用统一各地区实体法的做法来避免和消除区际法律冲突,而宜多利用区际冲突法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3)平等互利原则。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平等互利原则要求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民商事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各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其他地区的法律在本地区内的域外效力。第二,对当事人来讲,平等互利意味着进行民商事交往的各地区和自然人和法人在法律上互相平等和彼此获利。(4)促进和保障正常的民商事交往原则。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应贯彻这一原则,并成为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法律手段。

11.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有哪些途径?

答:对于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要通过区际冲突法和统一实体法途径来解决。

(1)从区际冲突法途径来讲,首先各法域分别制定自己的区际冲突法是可行而不可取的。因为采用这种方法会引起各法域的区际冲突法本身的冲突,这种冲突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区际法律冲突的复杂性,也容易导致“挑选法院”现象,并引起反致等问题。其次,不宜完全采取国际私法来解决,至多作为权宜之计,可在短期内类推适用国际私法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

因为两者毕竟有很大差别。再次,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可取而不可行。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有诸多好处,但按照《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中央立法机关无权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因此,直接通过中央立法机关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可能性不存在。

(2)从统一实体法途径来讲,制定仅适用于部分法域的统一实体法来解决有关法域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这一方式,对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来说,不宜采用或宜少采用。因为这一方式不能彻底消除区际法律冲突,而只能在局部和某些问题上消除法律冲突,并由于其法律在某些问题上得到统一的各法域形成新法域而增加问题的复杂性。而且,实行“一国两制”就意味着要在一定时期内肯定各地区法律制度存在的差异,急于统一实体法也是与“一国两制”的精神实质相违背的。

(3)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解决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都应借助于在中国及其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都适用的国际私法条约。12.简述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步骤。

答:(1)首先,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分别制定自己的区际冲突法或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在区际冲突法制定出来之前,上述各地区可以考虑先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这个阶段是一个过渡性的、短暂的阶段。 (2)在上述各地区充分协商和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用以解决区际法律冲突。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应该循序渐进。这个阶段应是一个相对长期、稳定的阶段。

(3)仍然在充分协商和协调的基础上,通过在某些问题上制定全国统一的实体法或上述各地区分别适用相同或类似的实体法,以便在所涉问题上避免和消除法律冲突。这一步骤可在条件具备时与上一个步1.试述法律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法律冲突是指在国际民商事关系中,由于涉外因素导致有关国家在法律效力上的抵触。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在同一个国际民商事关系中,有关国家的法律对统一问题的规定不同;(2)一个国家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个国家法律的域外效力同时出现在一个法律关系中时,出现不同国家法律域内效力与域外效力之间的冲突;(3)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2.试述《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规定的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规则。

答:《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规定的法律适用规则是有顺序的:(1)如果受害人的惯常居所地国家同时又是被请求承担责任人的主营业地,或者受害人取得产品的地方,应适用受害人的惯常居所地国的国内法。(2)在第一顺序不满足的情况下,如果侵害地国家同时又是受害人的惯常居所地,或者被请求承担责任人的主营业地,或者受害人取得产品的地方,应适用侵害地国家的国内法。(3)如果上面的规定都不满足,原告可以选择适用侵害地国家的国内法。(4)如果原告没有基于侵害地国家的国内法提出请求,应当适用被请求承担责任人的主营业地国家的国内法。(5)如果被请求承担责任人能够证明它不能合理预见产品会经由商业渠道在该国出售,则不适用上述规定中的受害人的惯常居所地国的国内法和侵害地国家的国内法。

3.试述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积极冲突的解决途径。

答: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积极冲突是指在国际民事诉讼中,与涉外民事案件相关联的所有国家都主张行使管辖权的情况。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有以下途径:(1)通过缔结有关的国际条约解决管辖权冲突;(2)承认当事人的协议管辖;(3)采用一事不再理原则;(4)采用不方便法院原则。

2、简述法律本座说。

答:19世纪,德国法学家费德里克·夫尔·冯·萨维尼提出法律关系本座说,把国际私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认为每一种法律关系在逻辑上和性质上必然与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联系每一法律关系都有一个确定的“本座”,即一个他在性质上必须归属的法域。法院进行选择时,应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地,而该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该法律关系所应适用的法律对各种特定的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其“本座”所在地的法律,且除个别的例外情况不应拘泥于其为外国的法律。

3、简述冲突规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答:冲突规范:是指明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该适用何国实体法的规则,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法律规范。特点:(1)从冲突规范的内容来看,它仅仅指出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怎样适用实体法,其本身不能直接确定该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2)从冲突规范的作用看,作为一种间接规范,冲突规范必须与它指引的某一特定的实体规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法律调整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3)从冲突规范的结构看,它由“范围”和“系属”两大部分构成。

4、简述最惠国待遇的特点。

答: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缔约国根据条约的规定给予对方缔约国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该缔约国已经给予或将要给予任何第三国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待遇。①最惠国待遇应以国家之间缔结的条约为依据。②最惠国待遇原本是一个国家给予另一个国家的待遇,但这种待遇,却常常要通过受惠国的自然人、法人、商船、货物等所享受的待遇来加以体现。③最惠国待遇是使不同国籍的外国人之间民事法律地位平等的制度。

6、简述当事人选择合同准据法的方式。

答:当事人确定合同准据法的原则包括①意思自治原则②客观标志原则③最密切联系原则与特征性履行原则④合同自体法

7、简述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及我国涉外结婚、离婚法律适用的规定

答:(1)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涉外婚姻是具有涉外因素的婚姻。其实质要件是指法律规定的,在实体上婚姻当事人双方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禁止的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男女双方自愿、两性结合、符合法定婚龄;禁止条件主要包括:近亲通婚、重婚、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2)我国关于涉外结婚和离婚法律适用主要规定在《民法通则》第147条以及《婚姻法》之中,即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

9、简述域外送达的方式

答:域外送达是指在国际民事诉讼中,请求国依据其参与的国际条约或其本国法律规定的方式,将司法文书或司法外文书交由居住在被请求国的诉讼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的制度。国际上通用的域外送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外交途径送达②领事途径送达③中央机关送达④法院送达⑤邮寄送达⑥个人送达⑦公告送达

10.简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

答:涉外民事关系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在同一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有关国家的法律对同一问题规定的不同。②一个国家

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个国家法律的域外效力同时出现在一个涉外民事关系时,便会产生法律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的冲突。③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11、简述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原则及例外。

答:自然人行为能力法律冲突适用当事人属人法。自然人处理商务行为时,如依属人法无行为能力而依行为地为有行为能力者,视为有行为能力。自然人处理不动产的行为能力,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12.简述国家及其财产和豁免权的内容。

答:司法管辖豁免。即未经一国同意,他国法院不得受理以该外国国家为被告或以该外国财产为诉讼标的的案件。诉讼程序的豁免。在一国放弃司法管辖豁免时,未经该国同意,外国法院不得对该国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得强制出庭作证,提供证据,以及其他诉讼程序的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的豁免。一国作为原告在他国起诉或同意作为被告在他国应诉,在这种情况下,示经该国明确同意,他国法院不得根据判决对该国财产实行强制执行。

13.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答: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②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③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④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⑤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14.简述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答:大陆法系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采用发执行证方式,即被请求国法院根据请求国法院的请求,对外国法院判决作形式审查或实质审查,认为外国法院判决具备执行条件,便发给执行证,或作出承认的裁定,交付执行。英美国家采用诉讼式和登记式程序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诉讼式是指英美国家法院不直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而是把外国法院判决视为证据,当事人要在英美国家法院重新起诉。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如认为外国法院判决与本国法律无抵触之处,则作出一个内容与外国法院判决相同的判决,然后根据一般程序予以执行。英国除采取诉讼制度外,还采取登记制度。英国采取登记制度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有一定的限制。其限制具体表现在:采用登记制度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案件仅适用于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判决。适用范围为英国自治领地及与英国有双边协议的国家。

16、简述反致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答:反致产生的原因有两点:(1)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法院地国与与案件:有关国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冲突规范,这些冲突规范的系屈不同。(2)法院把冲突规范援引适用的外国法理解为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和实体法,而且只适用该外国中的冲突法。(3)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法院地国法律与有关国家法律之间存在致送关系。反致产生的条件是:与案件有关国家的法律存在消极冲突?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各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都不适用各自国家的法律

18.简涉外民事关系的特征。

答:涉外民事关系是具有涉外因索的民事关系,是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涉外民事关系具有以下三个法律特征:(1)涉外性.涉外员事关系具有涉外因素,这种涉外因素可以表现为法律关系主岛的一方是外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国家、法律关系的客体位于国外、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发生在国外.(2)广泛性.广泛性指涉外民事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关系、侵权关系等一般意义上民事关系,又包括各种商事合同关系,概言之,平等主体事之问发生的具有涉外因素的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相联系的人身关系均属涉外民事关系的范畴帱。(3)国际性.涉外民事关系是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在形式上通常表现为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外民事关系要服从国家的对外政策,要受国际关系的制约.

1.简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

答:(1)在同一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有关国家的法律对同一问题规定的不同。(2分)

(2)一个国家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个国家法律的域外效力同时出现在一个涉外民事关系时,便会产生法律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的冲突。

(3)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2.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条件.

答: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3分)

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1分)

(2)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1分)

(3)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1分)

(4)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1分)

(5)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3.当事人选择处理涉外合同所适用的法律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1)当事人对法律的选择必须是协商一致的结果.对法律的选择必须诚实、善意、合法(2分)

(2)当事人对法律的选择在空间上没有限制,(1分)

(3)当事人对法律的选择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示.(1分)

(4)选择时同,在法庭开庭审理案件之前.

2.简述反致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答:(1)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法院地国与与案件:有关国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冲突规范,这些冲突规范的系屈不同。(2分)

(2)法院把冲突规范援引适用的外国法理解为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和实体法,而且只适用该外国中的冲突法。(2分)

(3)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法院地国法律与有关国家法律之间存在致送关系。(2分)

反致产生的条件是:

与案件有关国家的法律存在消极冲突?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根据各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都不适用各自国家的法律。

36.什么是国籍?自然人国籍冲突解决的一般途径有哪些?

答:国籍是指自然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途径:

一个人同时既具有内国国籍,又具有外国国籍,一般是以内国国籍优先;当事人同时具有的二个或二个以上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一般做法为:(1)最后取得的国籍优先;(2)当事人住所地或惯常居所所在地国国籍优先;(3)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国籍优先;

国籍消极冲突的解决:一般主张以当事人住所所在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如当事人无住所或住所不能确定的,则以其居住地法为其本国法。

37.简述我国法律中有关公共秩序的规定。

答:公共秩序是指法院在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律作准据法时,因其适用的结果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基本道德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拒绝或排除适用该外国法的一种保留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一次全面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该条规定:“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工分)此处的“社会公共利益”实际上就是我国法律中的公共秩序。从该条的规定来看,就立法方式而言,它采用的是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方式,是一个颇具弹性的自由裁量条款,一般来说,社会公共利益包括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的基本观念。从公共秩序的适用来看,应认为援引该条款排除外国法的适用,是一种例外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法院应适用经冲突规范指定的外国法律。

38.简述我国法律法规有关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权的规定

答:(一)协议离婚: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二)诉讼离婚:中国法院在受理涉外离婚案件时,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只要被告在中国有住所或居所,中国法院就有管辖权,同时,对于被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离婚案件,如原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居所,则原告住所地或居所地法院也有管辖权。

(1)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内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4)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9.简述我国有关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程序。

答:《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规定,执行仲裁裁决的程序规则依被申请执行地国的法律。各国立法可将其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程序规则分为三类:

其一是将外国仲裁裁决作为外国法院判决对待这是多数国家的做法;

其二是将外国仲裁裁决作为合同之债对待,这是英美国家的做法;要求有关当事人提起一个请求履行仲裁裁决中规定的义务或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来获得在内国境内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执行令;

其三是将外国仲裁裁决作为内国仲载裁决对待。

我国对于承认和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规定了跟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相同的程序,外国仲裁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承认与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与执行,也可以由外国仲裁院依照该仲裁所属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

36.什么叫准据法?列举七种常见的准据法表述公式。

答:主要有:有当事人举证证明,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和部分拉美国家采用这种做法。他们把外国法不是看作法院应适用的法律而是视为当时引用来主张自己权利的事实。

37.简述法人国籍的确定。

答:法官依职权查明,无须当事人举证。这主要是把外国法也看作法律的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做法,如意大利。

38.对外国的查明,有哪几种不同的方法?我国法律对此问题有何规定?

答:法官依职权查明,但当事人亦负有协助的义务。德国、瑞士等国便采用了这种做法,但更重视法院的调查。

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当依我国冲突规范的指定,应当适用的法律为外国法事,人民法院有责任查明外国法的内容,当事人也可以协助提供。

39.简述关于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应适用的法律的几种主要学说与实践及我国《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

答:(1)依婚姻缔结地法;(2)适用当事人属人法;(3)采用混合制,即以婚姻举行地法为主兼菜当事人住所地法或本国法(或者相反)。

我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它既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也适用于在国外缔结的涉外婚姻,但它是一条不完全的双边冲突规范,仅适用于主题一方是中国公民另一方为外国人的涉外婚姻。

2. 在遗产继承的法律适用上,试比较同一制和区别制之优劣。

答:采用区别制或同一制,各有优劣。采用同一制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其缺陷是不动产所在地国往往会拒绝承认和执行依死者属人法作出的继承判决。采用区别制的优点是判决易于得到承认和执行,但缺陷是一个人的继承可能要分别受几个法律的支配,从而使问题变得复杂。

3、简述国民待遇原则。

答:(1)国民待遇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公民同等的待遇,即在同等条件下,外国人与本国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2)依此原则,第一,国家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不低于本国人的待遇,第二,外国人不要求任何高于本国人的待遇;

(3)根据国际实践,国民待遇一般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即限于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方面;

(4)国民待遇通常是国家之间在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互相给予的。

4. 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条件。

答:法律规避,又称为法律欺诈,是指涉外民事关系的当事人故意制造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强行法,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

四个构成要件:(1)从主观上讲当事人规避某法律必须是当事人故意;(2)从规避对象上讲,当事人规避的法律是本应适用的法律;(3)从行为方式上讲,当事人是通过人为的制造或改变一个或几个连接点因素来实现法律规避的;(4)从客观结果上讲当事人规避行为已经达到目的。

1.简述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基本观点。

答:意大利法则区别说是由以巴托鲁斯为代表的法学家们所提出来的。这一学说首先抓住了法律的域内和域外效力这个法律冲突的根本点,把解决法律冲突的问题分为两个主要的相互联系的方面来进行探讨:(1)城邦的法则能否适用于在域内的一切人(包括非居民)。(2)城邦的法则能否适用于城邦以外的自己的居民。并把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完全建立在“物法”和“人法”的区分上,认为凡属物法,则必须在制定者管辖领域内适用,但也只能在其管辖领域内适用,而人法,只要不是那种“令人厌恶”的亦即对人不利的禁止性法则,是可以随其居民之所至而适用于域外的。巴托鲁斯为了区分哪种法则是物法哪种法是人法,从区分法则本身的性质入手,借助法条词语结构分析,如认为某一法条的主词是物,属于物法,某一法条的主词是人,属于人法,以至列出如法条规定不动产“由长子继承”,国其主词是“不动产”,是物法,反之如法条“长子继承财产”,因其主词是“长子”,是人法这种结论等。

2.简述优利克·胡伯的三原则。

答:在17世纪,“国家主权”这个近代国际法上的基本概念已经提出来了。荷兰的法则区别说学者们从这种主权观念出发,认为每一独立主权国家,是必须要排除任何适用外国法的义务的,仅仅是出于一种“礼让”,而且必须与本国主权权力者的臣民的利益不相违背时,才可以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胡伯把荷兰礼让学派的这种思想加以系统化,从而提出了他有名的三原则,就是:

1)任何主权者的法律必须在其境内行使并约束其臣民,但在境外则无效;

2)凡居住在其境内的人,包括常住的与临时的,都可视为主权者的臣民;

3)每一国家的法律如已在其本国的领域内实施,根据礼让,行使主权权力者也应让它在自己境内保持其效力,只要这样做不致损害自己的主权权力及臣民的利益。

3.简述杜摩洛兰学说的基本思想。

答:杜摩兰是法国法则区别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贡献是最先提出在契约关系中,应该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那一习惯(法),后人把他的思想加以理论化而称之为“意思自治”原则。杜摩兰不但主张契约应适用当事人自己选择的习惯,甚至认为,即使当事人未作这种明示的选择,法院也应推定当事人意欲适用哪一习惯法以支配契约的实质要件和效力。他虽然也是赞成把法律作“物法”、“人法”区分的,不过他极力主张扩大“人法”的适用范围,而缩小“物法”的适用范围。杜摩兰的“意思自治”原则,后来逐渐成为选择契约准据法的一项普遍接受的原则。

4.简述萨维尼本座说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贡献。

答:萨维尼是“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创始人。他从普遍主义——国际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应适用的法律,只应是各该涉外民事关系依其本身性质所固有的“本座” 所在地方的法律。他绕过法则区别说学者们喋喋不休的法律的域内域外效力问题,而主张平等地看待内外国法律,以便达到以下目的,即不管案件在什么地方受理,均能适用同一个法律,得到一致的判决,萨维尼建立这一理论的根据是,他认为应该承认存在着一个“相互交往的国家的国际社会”,并且存在着世界各国普遍通用的各种冲突规范。因为在他看来,内外国法律既然是平等的,而每一法律按其本身的性质必定有其本座,只要找出法律关系的本座在哪个国家,就可径自适用这个国家的法律,大可不必计较这个法律是内国法还是外国法。

萨维尼的伟大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他在分析与探寻各种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时,主要是从法律关系的“重心”以及与法律关系存在最密切最重要的联系出发的,尽管当时他还没有提出“最密切联系”这一观念,并在确定这种本座时,也常常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不过他到底终结了存在数百年的法则区别说,并且开创了一条法律选择的新路子。以后许多国际私法学家虽然又相继提出了“法律关系重心说”、“连接关系聚集地说”、“最密切联系说”等种种理论,但在实际上,均未完全脱离萨维尼方法论的影响。其次,他的这种学说对推动欧洲冲突法的法典化和冲突法的趋同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后,他使国际私法从荷兰学派开创的特殊主义——国家主义的影响下解放出来,重新回复到普遍主义——国际主义的轨道上。

5.简述1804年《法国民法典》关于冲突法规定的特点与影响。

答: 1804年《法国民法典》中关于冲突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在属人法方面,把自“法则区别说”以来一直在欧洲实行的住所地法改为国籍国法。(2)它的第3条和其他一些条文,都是通过单边冲突规范只规定对什么问题适用法国法。如它的第3条关于警察与治安的法律必须直接适用于法国境内的一切人的规定,关于不动产的法律必须适用于法国境内为任何人拥有的不动产的规定,关于法国人身份与能力的法律必须适用于境内境外一切法国人的规定等,便都是这样。这两个方面的特点,都对以后许多国家的冲突法立法发生过重大影响。如用当事人的本国法作属人法后来被大陆法系各国所广为接受;运用单边冲突规范来规定冲突法为1896年《德国民法施行法》等所接受。(3)《法国民法典》采取分散在有关编章中于规定实体民法规范的同时,附带规定相关冲突规范的立法方式,对以后许多国家(如比利时、西班牙、阿根廷等)的立法也发生过直接的影响。

6.当今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是指通过制定国际私法条约实现冲突法、程序法的国际统一和对实体民商法的国际统一。从当今各重要国际私法会议通过的国际私法条约来看,较之早期的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明显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统一国际私法的努力,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工作的重点,已经从亲属法、继承法等领域,逐渐扩大及于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与侵权行为责任这些新的领域,且有向更广泛的领域铺开的趋势;(2)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正从区域性向全球性方向发展;(3)在新的统一国际私法条约中,统一化的方式也日趋灵活多样。另外,(考生必须注意的是)在统一国际私法中的各种条约中,已越来越多地规定公共秩序保留条款,这种灵活性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国家参加到统一国际私法的国际努力中来。

7.戴西既得权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戴西的“既得权说” 是建立在法律的严格属地性基础上的,依这种理论,法官只负有适用内国法的任务,既不能直接承认或适用外国法,也不能直接执行外国判决,但为了维护国际民事关系的稳定与安全,法官又不能不承认与执行依外国法产生的既得权利。其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1)英国法院只能对可作出有效判决的事和自愿服从其管辖的人行使管辖权;(2)凡依外国法已有效取得的权利,一般均应为英国法院所承认和执行;(3)但此种承认和执行如与英国的成文法规定、公共政策、道德原则或国家主权相抵触,可不予承认和执行;(4)判定某种权利是否已有效取得及其性质,应依产生此种权利的法律;(5)当事人已协议选择的法律具有决定他们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

戴西的这一学说显然是为了调和适用外国法和国家主权原则之间的矛盾而设想出来的,但结果使他自己陷入了更大的矛盾。许多学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国政府既然负有通过它的法院承认并执行外国法律创设的既得权的义务,实际上也就负有适用外国法的义务,因为保护某一依外国法已取得的权利,无异就是承认并赋予该外国法的域外效力。

1.简述反致产生的原因。

答:反致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因为对同一法律关系各国规定了不同的连接点,并且因各国对其冲突法指引的外国法的范围理解不同而发生的。但光有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得在具体案件中有相互指定的致送关系发生。如致送关系中断,反致也无从产生,对缺乏致送关系的情况,常称为冲突规范的积极冲突,而不缺乏致送关系的情况,则称为冲突规范的消极冲突,反致只能在冲突规范的消极冲突在存在。此外,有时即使有关国家对于一法律关系规定的连接点相同,但对这同一连接点的解释不同,也会出现反致。

2.简述反致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反致制度具有增加法律选择灵活性、求得判决一致和获得合理判决结果等方面的作用,但它也确实带来法理与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故一般是作为例外而予以适用的,即反致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调节措施。即使采纳这个制度的国家,也往往附加条件和范围上的限制。其适用通常限于身份能力、婚姻家庭和继承领域。而在合同、侵权行为、法律行为有效性事项等领域一般不采用反致。此外,还应看到,在现代冲突法体系中由于灵活性现代规则,如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和大量选择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的采用,已使反致的重要性降低。而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也将弱化反致的作用。例如,著名的本国法主义和住所地法主义的激烈对峙,曾是反致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近年来,各国在这一问题上已日趋协调,如一些欧洲大陆国家逐渐出现了以住所代替国籍作连结点的趋势,“惯常居所”或“习惯居所”

的概念也已成为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喜欢采用的术语。英国著名国际私法学者莫里斯认为,如果国籍与住所之冲突不若以前激烈,反致技巧之重要性亦随之减少

3.公共秩序的职能是什么?

答:现代国际私法中讲到的公共秩序,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上,即:一方面,在自己国家的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外国法时,如果其适用的结果与自己的公共秩序相抵触,便可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另一方面,凡内国法上的某些规定,由于其牵涉到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或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原则,因而是必须直接予以适用的,就可以通过直接肯定内国法必须适用的方式实现对某些外国法适用的防范或否定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本不考虑有关的冲突规范作何规定。公共秩序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发挥其排除不利于自己国家重大利益和法律的基本理念的外国法的“安全阀”职能的。

4.简评公共秩序多采客观说(结果说)的理由。

答:客观说认为,不应仅凭外国法本身规定的内容与法院地国公共秩序相悖就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而应视外国法适用的实际结果是否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因为外国法的内容与法院地国公共秩序相抵触并不一定导致适用该外国法的结果也与内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较之“ 只要外国法本身之规定与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相悖,即可排除外国法的适用”的主观说,其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既可以维护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又有利于个案的合理公正解决。

5.国际私法立法中的公共秩序规定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在国际私法的国际和国内立法上,公共秩序的规定方式有以下三种:(1)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这种方式是立法中明确规定,外国法的适用不得违反内国公共秩序,否则拒绝适用。(2)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这种方式只指出某些内国法具有绝对强行性,或者必须直接适用,从而排除了有关外国法在内国适用的可能。(3)合并限制的规定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同一法典中兼用上述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

6.简述运用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后的处理方法。

答:在排除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过去一般是主张应依法院地法(内国法)来处理有关案件。许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也明确采用了这种做法。其中又可分为两种做法:一是直接规定适用内国法,而未作什么限制,如匈牙利等;另一种则对适用内国法附加了一定的限制,如1995年《意大利国际私法制度改革法》第16规定:在违反公共秩序的外国法不予适用的情况下,准据法应根据就同一问题可能提供的其他连结因素来确定。如没有其他连结因素,才适用意大利的法律。这种立法反映了在外国法被排除后,不能一概以内国法取而代之的主张。持这种主张的学者认为,如果在外国法被排除后,不分具体情况如何而一概以内国法取而代之的话,会助长滥用公共秩序的错误倾向,而且也违背了本国冲突法的本意。

此外,还可运用分割的方法,仅排除外国法中与内国公共秩序相抵触的部分,而仍适用外国法中的其他有关规定。另外,也有学者主张,在本应适用的外国法被排除后,可拒绝审理案件,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的,故少见采用者。

7.法律规避构成的要件是什么?

答:法律规避有四个构成要件:(1)从主观上讲,当事人规避某种法律必须是出于故意,也就是说当事人有逃避适用某种法律的意图;(2)从规避的对象上讲,当事人规避的法律是本应适用的强行性或禁止性的规定;(3)从行为方式上讲,当事人规避法律是通过有意改变连结点或制造某种连结点来实现的,如改变国籍、住所或物之所在地等;(4)从客观结果上讲,当事人已经因该规避行为达到了对自己适用有利的法律的目的。

8.外国法的查明有哪几种不同的做法?

答:外国法查明的方法大体有三种不同的做法:(1)由当事人举证证明。英国、美国等普通法系国家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采取这种方法。这类国家不是将外国法看成法律,而是视为当事人用来主张自己权利的事实,因此应适用的外国法的内容,就须由当事人举证证明,法官没有依职权查明外国法内容的义务。证明的方法可以是当事人在诉状中引用该外国法或请有关专家提供证言。当双方当事人对该外国法的内容有争执时,由法院断定哪一方的主张是正确的。

(2)法官依职权查明,无须当事人举证。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荷兰等国采取这种做法。这类国家将外国法视为和内国法一样的法律,并认为法官应该知道法律,所以应由法官负责查明外国法的内容。

(3)法官依职权查明,但当事人亦负有协助的义务。德国、瑞士等国家采取这种方法。这类国家主张对外国法内容的查明既不同于查明内国法的程序,也不同于查明事实的程序,原则上应由法官调查认定,但当事人也负有协助查明外国法的义务。在这种做法中,更重视法官的调查。

9.我国对外国法查明问题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答: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当依我国冲突规范的指定,应当适用的法律为外国法时,人民法院有责任查明外国法的内容,当事人也可协助提供。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于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查明:(1)由当事人提供;(2)由于我国订立司法协助协定的缔约对方的中央机关提供;(3)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提供;(4)由该国驻我国使馆提供;(5)由中外法律专家提供。

10.构成一个国际私法上的“先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般认为,构成一个先决问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主要问题依法院地的冲突规则,应适用外国法作准据法;其次,该问题对

主要问题来说,本身就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作为一个单独问题向法院提出,并且它有自己的冲突规则可以援用;最后,依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适用于先决问题的冲突规则和依法院地适用于先决问题的冲突规则,会选择出不同国家的法律作准据法,并且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从而使主要问题的判决也会不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当今国民待遇制度有何主要特点?

答:国民待遇原则,最早是资产阶级国家为追逐全球商业利润而提出来的。自从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在国内法中作出规定,加以确认后,很多国家相继从法律上规定或实际上采用了国民待遇原则。它也是WTO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当今的国民待遇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虽仍以互惠为基础,但并不一定以条约和法律上的规定为条件,即被认为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制度。因此,为了防止内国公民在外国受到歧视待遇,多同时采取对等原则。(2)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在内国的外国人享有跟内国人同等的权利,而不是同样的权利。事实上,规定了国民待遇制度的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总要规定某些限制,例如,不少国家规定外国人不得拥有内国土地所有权,不得担任内国商船船长等等。(3)当今各国除公认应赋予外国人在必需的民事权利方面以国民待遇外,还常通过双边条约或多边条约,把国民待遇原则适用于船舶遇难施救、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以及民事诉讼方面。

2.最惠国待遇的例外包括哪些情况?

答:最惠国待遇的例外,是指在某些情况下给惠国可以不把给第三国的优惠提供给缔约对方。国家之间在缔结最惠国条款时,一般都规定最惠国待遇的例外条款,指出一些不适用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事项,这些事项一般包括:(1)一国给予邻国的特权与优惠;(2)边境贸易和运输方面的特权与优惠;(3)有特殊的历史、政治、经济关系的国家间形成的特定地区的特权与优惠;(4)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相互给予对方的特权与优惠。

1.国籍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国际私法上的住所究竟如何认定,曾有各种不同的学说。大多数学者和司法实践采用法院地法说,即依照法院国的住所概念去认定当事人的住所究竟在何处。对于住所的积极冲突,其解决原则大体与解决国籍的积极冲突相似,即(1)如发生内国住所与外国住所间的冲突,以内国住所优先,而不管这些住所取得的先后;(2)如发生外国住所与外国住所间的冲突,在它们是异时取得的情况下,一般主张以最后取得的住所优先,如果是同时取得的,则一般以设有居所或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国家的住所为住所。对于住所的消极冲突,一般以当事人的居所代替住所;如果无居所或居所不明时,一般以当事人的现在地代作住所定其属人法。

2.简述住所冲突的解决。

答:由于各国虽都确认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并终于死亡,但各国关于何为出生和死亡(特别是宣告死亡)的规定常有不同,而权利能力又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之分,在这两方面各国亦往往异其规定,所以,在国际私法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能力也可能发生冲突,需要解决它的法律适用问题。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有三类:(1)主张应适用各该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所属国法律的。理由是,所谓权利能力,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能否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问题,因此最妥当的,如权利能力涉及合同关系,则应适用合同准据法所属国的法律制度,如权利能力涉及物权关系,则应适用物权关系准据法所属国的法律判定,如权利能力涉及继承关系,则应适用继承关系准据法所属国法律判定等。(2)主张应适用法院地法的。理由是认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关系到法院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关系到法院国的重要公益,故应专依其人所在地法,即法院地法决定。(2)更为普遍的是主张依当事人的属人法来解决自然人的权利能力问题。因为权利能力是人的基本属性,特定的人的这种属性是由一国社会、经济、政治、历史、伦理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因而只应适用他的属人法尤其是本国法来判定。在各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实践中,也多主张在判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时,原则上必须肯定应适用当事人属人法。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并不能排除法院地法和有关法律关系的准据法的适用。

3.简述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适用

答:对于涉外失踪或死亡宣告案件应由何国法律管辖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其一认为应以其国籍为依据确立管辖权,归国籍法院管辖;其二是主张以其住所地为依据确立管辖权,由住所地国法院管辖;其三是主张原则上由失踪者本国法院管辖,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也可由其住所或居所国等法院行使管辖权。当今国际社会普遍的做法是大多数国家采纳第三种观点。

4.简述涉外失踪或死亡宣告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答:对于涉外失踪或死亡宣告案件应适用何国法律的问题,一般来讲,宣告失踪或死亡的原因和条件依属人法(尤其是其中的国籍国法),但对涉及法院国境内的财产及法律关系的死亡宣告则依法院地法解决。

5.简述涉外禁治产宣告的法律适用。

答:对于在内国的外国人的禁治产宣告,应由其本国法院管辖还是应由其居住地法院管辖,主要有两种不同主张:一种是主张只应由被宣告禁治产者的本国法院管辖并依本国法宣告;另一种是主张可由被宣告禁治产者居住地国家的法院管辖并适用其法律。但为是被宣告人个人的利益和社会交易的安全,对于成年人为此种禁治产宣告,多数国家的实践与学说是倾向兼采上述主张的,即原则上应由本国法院管辖并适用其本国法,但为了兼顾住所地或行为地的交易安全,也允许其居住地国法院管辖,并适用其本国法或居住地法。

1.简述当今统一化运动的几个特点。

1)统一的工作重点已扩及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等新领域;

2)统一运动正从区域化向全球性方向发展;

2.1)从形式上看,连接点起着一种把冲突规范中范围所指的法律关系与一定地域的法律联系起来的媒介或纽带的作用;

2)从实质上看,连接点反映了该法律关系与一定地域的法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实质的联系或隶属的关系。

3)统一化的方式日趋灵活多样;

3.1)适用内国法代替;2)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

3)适用同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近似或类似的法律;4)适用一般法理。

4)在统一的各种条约中,越来越多地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条款。 2.简述连接点的法律意义。

3.简述外国法不能查明时的几种解决方法。

4.简述国家许可证协议的种类。

4.1)独占许可证协议;2)排他许可证协议;3)普通许可证协议;4)可转让许可证协议;5)交叉许可证协议。

5.简述我国关于涉外扶养的法律适用的规定。

5.1)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2)这里的“扶养”包括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及其他有关人之间的扶养;

3)扶养人和被扶养人的国籍、住所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法,均可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6.简述正确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的意义。

6.1)正确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有利于诉讼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也有利于法院的审判活动;

2)正确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关系到本国公民、法人及国家的民事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

3)正确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关系到维护国家的主权;

7.简述国民待遇原则。

(1)国民待遇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公民同等的待遇,即在同等条件下,外国人与本国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2)依此原则,第一,国家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不低于本国人的待遇,第二,外国人不要求任何高于本国人的待遇;

(3)根据国际实践,国民待遇一般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即限于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方面;

(4)国民待遇通常是国家之间在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互相给予的。

8.简述冲突规范的特点。

8.(1)它只指出某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何国法,并不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它间接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是一种间接规范,必须与其指引的某国实体法结合起来,才能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3)它本身不是程序规范。

9.简述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

9.各国立法和实践对这一原则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国内立法及判例,明确规定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不得与内国公共程序和善良风俗相抵触;

(2)不得有意规避与合同及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强行性法律;

(3)不得选择与当事人和合同毫无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4)不得选择他国冲突法。

实际上,各国立法和实践都要求所选法律必须与合同及当事人之间存在着重大联系或真实联系。10.简述识别冲突产生的原因。

11.简述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

12.简述各国关于国际劳务合同法律适用的实践。

五、论述题

1.试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

1.《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其适用范围作了以下规定:

1)公约仅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且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都在缔约国境内或根据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

2)公约不适用以下的销售:(1)仅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2)经由拍卖的销售;(3)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5)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6)电力的销售;

3)公约还规定不适用于供应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力或其它服务的合同,同时,公约也不适用于卖方对于货物对任何人所造成的死亡或伤害的责任即产品责任;

4)公约对合同当事人不具有强制性。

2.试述我国有关法律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的规定。

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1)定居国外的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其行为是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在定居国所为,可以适用定居国法律;

2)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有民事行为能力;

3)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定居国法律,如未定居,适用其住所地国法律。

国际私法简答题

国际私法简答题 1.简述涉外民事关系的特征。 答:涉外民事关系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是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1分)涉外民事关系具有以下三个法律特征: (1)涉外性。涉外民事关系具有涉外因素,这种涉外因素可以表现为法律关系主题的一方是外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国家、法律关系的客体位于国外、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发生在国外。(3分) (2)广泛性。广泛性指涉外民事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关系、侵权关系等一般意义上民事关系,又包括各种商事合同关系,概言之,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涉外因素的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相联系的人身关系均属涉外民事关系的范畴。(3分) (3)国际性。涉外民事关系是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在形式上通常表现为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外民事关系要服从国家的对外政策,要受国际关系的制约。(3分) 2.简述我国涉外法定继承的法律制度。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涉外法定继承作了规定。 (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3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进行了完善。该法第l49条规定: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3分) 上述法律规定表明我国在涉外法定继承方面采用区别制。(2分) 3.简述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答:大陆法系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采用发执行证方式,即被请求国法院根据请求国法院的请求,对外国法院判决作形式审查或实质审查,认为外国法院判决具备执行条件,便发给执行证,或作出承认的裁定,交付执行。(4分) 英美国家采用诉讼式和登记式程序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诉讼式是指英美国家

国际私法期末习题

《国际私法》期末练兵综合测试题(1) 一、名词解释 冲突规范 法律的域外效力 国际礼让说 最密切联系原则 选择性冲突规范 先决问题 公共秩序保留 客观标志说 婚姻形式要件 执行外国法院判决 二、填空题 1.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冲突法调整,一种是(实体法)调整。 2.冲突规范在结构上由范围和(系属)组成。 3.1849年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在《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提出了(法律关系本座说),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法律选择问题的标准,这在国际私法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4.(最密切联系学说)是在法律关系本座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5.最早提出公共秩序这一概念的是意大利法学家(巴托鲁斯) 6.英美法系国家把外国法律看作事实,诉讼过程中由(当事人)举证。 7.自然人权利能力的法律冲突,国际上一般以(属人法)解决。 8.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冲突,国际上一般以(属人法)解决。 9.新颖性是一项发明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性要件之一。对新颖性,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标准,我国采用的是(有限世界新颖性)标准。 10.《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了工业产权保护优先权原则,《公约》规定对发明专利给予(12个月)的优先权保护。 三、判断题。 1.2000年3月,中国某旅行社在中国组团到泰国旅游。旅行团到达泰国的当日,旅行团的游客因食用变质的食物,全部食物中毒。在泰国医院治疗7天后,游客们回国。游客们回国后,在北京市某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旅行社赔偿损失。在本案中,法院只能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即泰国法作为准据法。(×) 2.仲裁协议的形式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种: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当事人双方签订的仲裁协议书、能证明仲裁协议订立的有关文件。(√)。 3.不动产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这一冲突规范的系属是不动产所有权。(×) 4.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住所地法律。这条冲突规范是有条件的选择型冲突规范。(×) 5.德国萨维尼的公共秩序保留理论与意大利孟西尼的公共秩序保留理论是有原则性区别的。(√) 6.法院依公共秩序保留排除了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一般多适用法院地法取而代之。 (√) 7.专利权人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4年,或自专利批准之日起满3年,无正当理由,

国际私法简答1

简答题 1.简述对外国法人认许的程序。 答:对于外国法人的认许程序主要有: 外国法人认可,即内国对外国法人的法律人格的认许。 外国法人认可的方式有两种: 1、国际立法认可,即有关国家通过制定国际条约保证相互认可各自法人。 2、国内立法认可,即一国通过国内立法确定一些具体的方式认可外国法人。国内立法认可又有如下3种方式:(1)一般认可,即内国对于外国法人,不问其属于何国,一般都加以认可。(2)概括认可,即内国对属于某一外国之特定的法人概括地加以认可。(3)特别认可,即内国对外国法人通过特别登记或批准程序加以认可。 外国法人一经内国认可,即表明该外国法人所具有的权利能力何行为能力在该内国得到确认,有资格并可以有效地在内国从事民商事活动,或者说外国可以在多大地范围内从事民商事活动,或者说外国法人在内国可以从事哪些民商事活动,不能从事哪些民商事活动,应受制于内国法的规定。 2.简述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答: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2分)一般地说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构成涉外民事关系:(1分)①作为民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各方均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1分)②作为民事关系的客体或标的是位于外国的物或财产或需要在外国完成的行 为;(1分)③作为民事关系的内容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外国。(1分)它包括涉外物权关系、涉外债权关系、涉外知识产权关系、涉外婚姻家庭关系和涉外遗产继承关系等。(1分) 3.简述产生法律时际冲突的三种不同情况。 答:(1)法院地国的冲突规则发生了改变;(2分) (2)冲突规则虽未变化但事实连结点发生了改变;(2分) (3)冲突规则和连结点都未变化但是依该连结点指引作为准据法的某个国家的法律发生了改变。(2分) 4.简述冲突规范概念、结构及性质。 答:(1)概念: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选择或法律适用规范是指定各种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哪一国法律作准据法的法律规范。(2分) (2)在结构上包括“范围”和“系属”两个部分,系属又分为“连接点”和“准据法”两个部分(1分) 冲突规范在性质上是一种间接规范,即它不直接规定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而是得依它的指定援用那个应适用的法律(准据法)来裁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2分) 5.简述对意思自治的限制。 答:(1)意思自治要受本应支配合同的法律中的强行法的限制。(2分) (2)当事人的协议选择必须“善意”、“合法”。(2分) (3)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必须有合理的根据。(2分) 6.简述国际礼让说的三原则的内容。 答:胡伯把荷兰礼让学派的思想加以系统化提出了以下三原则: (1)任何主权者的法律必须在其境内行使约束其臣民但境外则无效;(2分) (2)凡居住在其境内的人包括常住的与临时的都可视为主权者的臣民;(2分) (3)每一国家的法律如已在其本国的领域内实施根据礼让行使主权权力者也应让它在自己境内保持其效力只要这样做不损害自己的主权权力及臣民的利益。(2分) 7.简述外国法查明的方法及我国法律的规定。

2018电大国际私法历年试题

国际私法历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法律域外效力:是指一国法律对具有本国国籍的人,无论该人位于本国境内还是位于本国境外,都具有拘束力,都发生法律效力。 2.司法协助:是指根据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一国法院接受另一国法院的请求,代为履行某些诉讼行为,如送达诉讼文书、传询证人、收集证据。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和仲裁机构的裁决。 1.公共秩序保留:是指本国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依其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律为准据法,但法院如果认为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本国的公共秩序时,可以排除外国法的适用。 2.领事婚姻:是指本国公民在外国结婚时,经驻在国明示或默示许可,可以在本国在驻在国的外交机关或领事机关办理手续,或举行仪式。 1.准据法:是指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定援用来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具体权利义务的特定实体法。 2.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承认外国法院判决是指一国承认外国法院判决所确认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在本国境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是指在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的基础上,依照本国的法定程序,与执行本国法院判决一样,对外国法院判决予以强制执行。 1.反致: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受理案件国家的法院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而根据该外国的冲突规范该案应该适用受理案件国家的法律,如果受理案件国家的法院适用了本国的实体法,则构成反致。 2.法定继承的区别制:也称分割制,即主张在涉外继承案件中,将死者的遗产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适用不同的准据法,动产适用被继承人的属人法,不动产适用物之所在地法。1.政府利益分析说:是美国法学家柯里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每个州的法律背后都隐含着这个州的政府利益,而这种利益是通过适用其法律来实现的,法院应适用有利益州的法律。如果法院发现两个州都明显存在利益,则适用法院地法。 1.准据法:是指按照冲突规范的指引而援用的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特定实体法。 2.涉外代理:是指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具有不同国籍或住所位于不同国家,或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在本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实施代理行为,或代理人与第三人具有不国国籍或住所位于不同国家,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代理。 1.系属公式:是指把常用的双边冲突规范的系属固定化,使其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或为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原则。 二、填空题 1.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广泛性表现为国际私法不仅调整婚姻关系、继承关系等一般意义上的民事关系,还调整具有涉外因素的商事关系。 5.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第一届会议是1893年在荷兰法学家阿塞尔提议下由荷兰政府组织召开的。 2.1849年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在《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全面阐述了法律关系本座说,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法律选择问题的标准,这在国际私法的发展史上具 有里程碑意义。 3.国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承认和执行的,当事人应向被执行人所在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国际私法简答题

国际私法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答: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一般地说,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构成涉外民事关系:(1)作为民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有时也可以是国家或国际组织;(2)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或标的是位于外国的物、财产,或需要在外国完成的行为;(3)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外国。它包括涉外物权关系、涉外债权关系、涉外知识产权关系、涉外婚姻家庭关系和涉外遗产继承关系等。 2、简述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 答:法律冲突在国际私法上是指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国家的民事关系,因它们的民事法律规定各不相同,却都要求对该民事关系进行管辖或适用,从而造成的在法律适用上的冲突或抵触。一般主伙,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之所以会产生法律适用的冲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出现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二是所涉各国民法上的规定不同;三是司法权的独立;四是国家为了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必须承认内法律法律的平等,即有必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承认所涉国法的域外效力。 3、法律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答:法律适用的冲突,实质上就是“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内国法律的域内效力或内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外国法的域内效力”之间的冲突。法律的域内效力,主要体现国家的属地优越权,法律的域外效力体现国家的属人优越权。因而,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内国法律的域内效力的冲突,也就是外国的属人优越权与内国的属地优越权的冲突;而内国法的域外效力与外国法的域内效力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内国的属人优越权与外国的属地优越权的冲突。 5、简述国际私法解决法律冲突问题所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 答:法律冲突解决的历史发展阶段包括:(1)依本国的冲突规范解决法律冲突。自中世纪意大利“法则区别说”时代起的几百年历史中,国际私法基本上是依靠国内法中的冲突规范来解决法律冲突。但由于各国冲突规范存在的差异,完全通过各自国家的冲突法来指引应适用的法律,往往会导致适用不同的实体法,从而不能取得判决的一致,而判决的一致本是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安全所需要的,因而在19世纪末以后,出现了国际冲突法条约。(2)依统一冲突规范解决法律冲突。18世纪中叶,由于孟西尼的倡导,开始出现了统一各国冲突法的尝试。追求冲突规范的国际统一是想通过彼此适用同一冲突规范指定同一国家的实体法作为同一国际民事关系的准据法,这样不论案件在哪一国提起,均能得到同一的判决结果。(3)依统一实体法解决法律冲突。这种新的解决法律冲突的途径,即是有关国家通过制定一些统一的实体规范,以消除彼此在民、商法上的歧异,并供缔约国的当事人直接适用于有关民事关系,从而也就可避免再从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做出选择。 10、简述当代国际私法的新发展。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民商事流转关系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国际私法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1)国际私法范围的扩大与内容的不断丰富。(2)国际私法各个分支学科的形成。(3)国际私法趋同化倾向不断加强,比较国际私法迅速发展。(4)对传统冲突法及其学说改造的深化。(5)国际私法的国内法典日渐增多。 11、简述各国改进冲突法的主要方法。 答:各国改进冲突法的方法主要有:(1)用灵活的开放性的冲突规范代替僵硬的封闭性冲突规范,即逐渐把过去只在合同关系中适用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扩大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法律选择;(2)增加连结点的数量从而大量增加选择性冲突规范的数量,或采用多

国际私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国际私法期末复习题及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国际私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仲裁协议的形式仅表现为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这样一种形式。() 2.19世纪以前,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唯一方法是冲突规范调整。() 3.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住所地法律。这条冲突规范无条件的选择型冲突规范。() 4.日本神户地震造成中国留学生王某死亡。王某在日本已居住3年。为继承一事,王某的妻子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案件后,进行了审理。根据日本冲突规范的规定,继承适用当事人本国法,本案应适用中国法律。中国冲突规范规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日本法院最终以日本实体法为本案的准据法,这构成反致。()5.法院依公共秩序保留排除了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后,一般不以法院地法取而代之。() 6.涉外失踪宣告或死亡宣告,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管辖权问题,一是法律适用问题。() 7.《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是一个非开放性的国际条约,只有参加《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国家才可以加入。() 8.信用证是银行根据进口人的请求开给出口人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

9.婚姻的形式要件是指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必须排除的条件。() 10.诉讼中的国民待遇是指一国境内的外国人在民事诉讼方面不享有与本国公民同等的权利。() 四、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国际私法上规定最惠国待遇的目的在于()。 A.保证外国人与本国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B.保证本国人与本国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C.保证与本国有最惠国条约关系国家的外国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D.保证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我国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如果我国法律和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没有相应的规定时,法院可以()。 A.适用国际惯例 B.以权威学者的学说为依据 C.驳回起诉 D.适用与案件有关的外国法律 3.法院地法这一系属公式主要解决()。 A.有关人的能力、身份、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冲突 B.不动产物权方面的法律冲突 C.行为方式有效性方面的法律冲突 D.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冲突

国际私法期末整理

国际私法期末整理

国际私法期末重点整理 说明:名词解释在第二、三、四章中,第一章、第二章和最后一章是小题目。 第三章涉及各种各样的题型,案例分析出在这里。 重点是第二、三、四、九、十章。 论述不是死题目,法条滚瓜烂熟,加上上课讲的东西整理,论述题ok,夸侵权、合同好几章。大的方面、细的方面都要说到。实际上说的是我国的立法。 简答题按书上的背。 案例分析模板:本案应适用xx法作为准据法。xxx 的财产为动产。我国法律规定,xxxxx。本案中,xxx的法定住所在xxx。但xxx经常居住地和住所不一致。根据xxx第xxx条规定,xxxx。因此,xxxx,故本案应适用xxx法。 第一章概述(小题目) 调整对象: ①国际私法中调整外国人民商事法律地位的规范(基础地位) ②国际私法中调整实体权利义务的规范(分为冲突规范和国际统一实体法规范) ③国际私法中调整程序的规范(分为国际民事诉讼法和国际商事仲裁法)

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国际性的涵义(涉外) 国际性=跨越法域的界限 主体的涉外性:民商事关系的主体有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法人或是特殊情况下参与民商事活动的国家或国际组织。 客体的涉外性: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境内 法律事实的涉外性:权利义务据以产生的法律原因或事实必须发生在国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一条民事关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 (一)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公民、外国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国籍人; (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经常居所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三)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四)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五)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的其它情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国际私法试题库题库及答案

国际私法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第1章~第3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国际私法上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ABD )。 A、对同一民事关系,相关国家的法律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B、一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国法律的域外同时作用于同一民事关系,法律的域内效力与法律的域外效力产生冲突 C、对同一法律概念,相关国家作出了不同的法律解释 D、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2、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在(CD )中规定的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规范。 A.国内立法B.国内判例C.国际条约D.国际惯例 3、在判例法国家,权威学者的著作是解决国际私法纠纷的依据。在英国,可以作为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的权威著作是( A )。 A、戴西和莫里斯的《冲突法论》 B、戚希尔和诺思的《国际私法》 C、巴蒂福尔的《国际私法总论》 D、萨维尼的《现代罗马法体系》 4、从自然法的角度对国际私法进行研究,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存在着约束各个国家的统一法律,这一学派称之为( C )。 A.二元论学派B.民族主义学派C.国际法学派D.国内法学派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这条冲突规范是( A ) A.单边冲突规范B.双边冲突规范C.选择型冲突规范D.重叠型冲突规范

6、法院地法这一系属公式主要解决(D )。 A、有关人的能力、身份、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冲突 B、不动产物权方面的法律冲突 C、行为方式有效性方面的法律冲突 D、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冲突 7、识别的依据是国际私法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依何种法律进行识别,学者们的主张主要有(ABCD)。 A、依法院地法识别 B、依准据法识别 C、用分析法学和比较法的方法识别 D、按不同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法律进行识别 8、经冲突规范援引某国法律作为涉外民事案件的准据法,而该国是一个多法域国家,存在区际法律冲突。各国一般采取(ABD)方法确定准据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 A.以法院地冲突规范中的连接点确定准据法 B.按多法域国家的区际私法确定准据法 C.当事人协商确定准据法 D.法院地冲突规范专门针对多法域国家的法律适用规定了应以哪一法域的法律作为准据法的规范。 三、简述题 1、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法律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相关国家的法律对同一民事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规定;2、一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国法律的域外效力同时作用于同一民事关系,法律的域内效力与法律的域外效力产生冲突;3、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2、简述识别的对象。

国际私法简答论述

国际私法 (一)简答 (1)简述涉外民事关系的特征 答:(1)涉外性。即民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这三者之一涉外或其三者均涉外(或称外国成分)。 (2)广泛性。即国际私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不仅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侵权关系等一般的涉外民事关系,而且包括合同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物权关系、国际贸易关系、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等涉外商事关系,同时还包括解决民事主体之间产生的纠纷而适用法律的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 (3)国际性。即涉外民事关系是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在形式上,涉外民事关系表现为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关系,但在实质上,它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既要受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同时也要国家之间关系的制约。 (2)简述法律关系本座说 答:19 世纪,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提出法律关系本座说,把国际私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认为,每一种法律关系在逻辑上和性质上必然与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联系,每一法律关系都有一个确定的“本座”,即一个他在性质上必须归属的法域。法院进行法律选择时,应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地,而该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该法律关系所应适用的法律。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在国际私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3)简述法则区别说 答:法则区别说是意大利法学家巴托鲁斯提出,他抓住了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域外 效力这个法律冲突的根本点,把解决法律冲突的问题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把法则区分为物法、人法以解决法律适用的学说。 (4)简述既得权说 答:既得权说是英国杰出法学家艾伯特?维恩?戴西1835-1922 )提出的。既得 权说的核心内容是:英国法院从不执行外国法,如果说有时执行外国法,那么所 执行的不是外国法本身,而是依据外国法取得的权利。 (5)简述国际礼让说 答:国际礼让说是荷兰法学家胡伯提出,主权国家对另一国家已在本国的领域内 有效实施的法律,出于礼让,应让它们在内国境内保持其效力,只有这样做不损害本国国家及其臣民的权力或利益。这种理论,已经把适用外国法的问题放在国家主权关系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来加以考虑。胡伯的贡献在于他把属地主义的“礼让说”和以权利划分为基础的国际普遍主义学说结合起来解决法律冲突问题。

经典国际私法试题及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私法》(303020013)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对象:法学专业2005级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 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哪一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国际私法学的诞生。( B) A.法国的法则区别说 B.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 C.荷兰的国际礼让说 D.既得权说 2、国际私法最早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 (A)。 A. 国内立法 B. 国际惯例 C. 国际公约 D. 国内判例 3、既得权说是(C)提出来的。 A. 巴托鲁斯 B. 杜摩兰 C. 戴西 D. 库克 4、(A)是《第二次美国冲突法重述》的指导原则。 A. 最密切联系原则 B.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C. 自体法原则 D. 场所支配行为原则 5、世界各国都将公共秩序保留作为捍卫本国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项判断是错误的? (A) A.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仅在适用外国法律将违反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其结果为排除相关外国法律的适用

B.在普通法系国家中,“公共秩序”的概念一般表述为“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已经为国际条约所规定 D.我国法律中常常采用"社会公共利益"来表述"公共秩序"的概念 6、在中国古代的(C)中,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A.秦律 B.汉律 C.唐律 D.大明律 7、“在国外举行的婚姻,其方式依结婚各方的属人法,但已符合婚姻举行地法关于方式的规定亦属有效”是一条(D)。 A.有条件选择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B. 双边冲突规范 C. 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 D. 无条件选择适用准据法的冲突规范 8、下面有关冲突规范说法正确的是:(D) A.冲突规范是一种直接规范 B.冲突规范是一种程序性的法律规范 C.冲突规范由假定、指引(或命令)和制裁三个部分构成 D.冲突规范是一种间接规范 9、在一个涉外民事案件中,我国某人民法院根据我国的冲突规则确定应适用外方当事人的本国法——澳大利亚法处理该争议,但澳大利亚的不同地区实施着不同的法律。在此情况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D) A.应以澳大利亚首都墨尔本的所在地的法律为该外方当事人的本国法 B.应以该当事人的住所地法代替其本国法 C.应直接以与该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为该外方当事人的本国法 D.应先依据澳大利亚的区际冲突规则加以确定;如澳大利亚法律未作规定,再以与该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地区的法律为该外方当事人的本国法 10、各国法律一般规定反致适用于(C) 。 A. 合同领域 B. 物权领域 C. 继承关系 D. 侵权行为 11、甲因出生而取得俄罗斯国籍,后来又取得美国国籍,甲的住所在美国。现甲在中国法院涉讼,依我国的法律规定甲的本国法应该是:(A) A.美国法 B.俄罗斯国法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私法》十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私法》十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说明:试卷号码:1020; 资料整理于2018年11月29日,收集了2007年7月至2018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私法的渊源?(B) A.国内立法 B.一般法律原则 C.国际条约 D.国际惯例 2. 2010年我国台湾《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29条规定:“依本法适用当事人本国法时,如依其本国法就该法律关系须依其他法律而定者,应适用该其他法律;依该其他法律更应适用其他法律者亦同。但依该其他法律,应适用台湾法律者,适用台湾法律。”这说明:台湾(D)。 A.不承认反致 B.不承认反致,也不承认转致 C.承认反致,不承认转致 D.承认反致,也承认转致和间接反致 3.海牙《关于离婚与别居的法律冲突和管辖权冲突公约》第2条规定:“离婚之请求,若非依夫妇之本国法及法院地法均有离婚之原因者,不得为之。”这是(C)。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 D.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4.一个人在国内有住所,在国外也有住所,其住所的确定方法是(A)。 A.以其内国的住所为住所 B.以当事人选择的住所为住所 C.以最后取得的住所为住所 D.依最密切联系的原则确定住所 5.根据我国法律,涉外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适用(D)。 A.监护人的本国法律 B.被监护人的本国法律 C.与监护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 D. 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6.《死者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规定了(C)继承制度。 A.区别制 B.分割制 C.同一制 D.共同制 7.美国商人史蒂夫和英国商人俄勒尔在上海签订合同买卖中国绒毛玩具,二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纠纷在日本东京依日本法仲裁。后果有纠纷,适用(D)。 A.中国法律 B.美国法律 C.英国法律 D.日本法律 8.船舶和飞机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般都采用(B) A.目的地法 B.国旗国法 C.法院地法 D.出发地法 9.《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驰名商标(D)。 A.非经法定程序不受保护 B.国家之间签订协议后给予保护 C.所有人申请保护后给予保护 D.自动获得保护 10.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执行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C)申请。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国际私法简答题

简述1989年海牙《关于死者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的主要内容。 答::①公约以排除的方式规定了适用范围,即除遗嘱的方式、遗嘱人的能力、夫妻财产制以及非依继承方式获得的财产权益等事项外的其他的遗产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均由公约调整;②公约采用同一制,为准据法确定了四个连接因素,即死者死亡时的惯常居所地过、死者国籍国、死者死亡时的国籍国和与死者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③遗产继承中的意思自治原则;④规定了继承准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死者的所有遗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⑤采用反致制度;⑥采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36.什么是外国法的查明?简述我国对外国法查明的方法有哪些规定?外国法不能查明时,各国实践一般如何解决? 答:外国法的查明是指一国法院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外国法时,如何查明该外国法的存在和确定其内容。外国法的查明方法: 1)、由当事人举证证明;2)、法官依职权查明,无需当事人举证;3)、法官依职权查明,但当事人亦负有协助的义务。中国有关外国法查明的规定: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3条规定:“对于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可通过下列途径查明:(1)、由当事人提供;(2)、由与我国订立司法协助协定的缔约对方的中央机关提供;(3)、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提供;(4)、由该国驻我国使馆提供;(5)、由中外法律专家提供。通过以上途径不能查明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外国法不能查明时的法律适用:(1)、直接适用内国法。这是大多数国家采取的做法。(2)、推定外国法与内国法相同,故而适用内国法的规定。(3)、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辨。(4)、适用与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似的法律。(5)、适用一般法理。(6)、辅助连结说。 37.什么是识别?识别冲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识别冲突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答:识别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观点或法律概念,对有关事实的性质作出“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引哪一冲突规范的法律认识过程。识别冲突产生的原因:(1)、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同一事实赋予不同的法律性质,从而可能会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2)、不同国家对同一冲突规范中包含的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同。(3)、不同国家的法律往往将具有相同内容的法律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4)、由于社会制度或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不同的国家有时具有不同的法律概念或一个国家所使用的法律概念是另一个国家所没有的情况。识别冲突的解决方法有:(1)、法院地法说:依据法院地国家的实体法进行识别。(2)、准据法说。(3)、分析法学与比较法说。(4)、个案识别说。(5)、功能识别说:按各个制度在法律生活中的功能来定性。 39.简述《解决票据法律适用问题的日内瓦公约》有关票据法律适用的主要内容。 答:(1)、临时来华进行经贸活动:中国立法采取自动承认其在本国的主体资格的政策,在程序上属于一般认许。(2)、在中国直接投资,主要形式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均为中国法人,故不存在认许问题。(3)、在中国进行连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外国公司名义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等分支机构:中国法律规定不甚祥尽,散见于行政法规之中。中国对外国法人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采取的是特别认许程序,即必须先经批准,再行登记,而后才能以外国法人驻中国常驻代表机构的名义在中国境内进行活动 36.国际私法的渊源有哪几种? (1)国内立法;(2)国内判例;(3)国际条约;(4)国际惯例。(5)国际私法之原则和一般法理及学说。 37.简述国籍冲突的解决方法。 自然人国籍冲突的解决方法:(1)国籍冲突的积极方法:①以内国国籍优先,以内国法人为该人的本国法。②在当事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各国实践不一,

国际私法简答题(汇总)

3、简述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几种基本制度。 (1)国民待遇:内国给与外国人的待遇和给予本国人的待遇相同。(2)最惠国待遇,指施惠国给予受惠国的待遇不低于授予国已经给予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待遇。(3)优惠待遇,指一国为了某种目的给予外国及其自然人和法人以特定优惠的一种待遇。(4)普遍优惠待遇,指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以免征关税或减征关税的优惠待遇。(5)不歧视待遇,指有关国家约定互相不把对其他国家或仅对个别国家所加的限制加在对方身上,从而使本国不处于比其他国家更差的地位。 2、简述法律本座说。 答:19世纪,德国法学家费德里克·夫尔·冯·萨维尼提出法律关系本座说,把国际私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认为每一种法律关系在逻辑上和性质上必然与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联系每一法律关系都有一个确定的“本座”,即一个他在性质上必须归属的法域。法院进行选择时,应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所在地,而该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该法律关系所应适用的法律对各种特定的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其“本座”所在地的法律,且除个别的例外情况不应拘泥于其为外国的法律。 3、简述冲突规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答:冲突规范:是指明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该适用何国实体法的规则,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法律规范。特点:(1)从冲突规范的内容来看,它仅仅指出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怎样适用实体法,其本身不能直接确定该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2)从冲突规范的作用看,作为一种间接规范,冲突规范必须与它指引的某一特定的实体规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法律调整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3)从冲突规范的结构看,它由“范围”和“系属”两大部分构成。 6、简述当事人选择合同准据法的方式。 答:当事人确定合同准据法的原则包括①意思自治原则②客观标志原则③最密切联系原则与特征性履行原则④合同自体法 7、简述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及我国涉外结婚、离婚法律适用的规定 答:(1)涉外婚姻的实质要件。涉外婚姻是具有涉外因素的婚姻。其实质要件是指法律规定的,在实体上婚姻当事人双方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禁止的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男女双方自愿、两性结合、符合法定婚龄;禁止条件主要包括:近亲通婚、重婚、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2)我国关于涉外结婚和离婚法律适用主要规定在《民法通则》第147条以及《婚姻法》之中,即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 10.简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 答:涉外民事关系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在同一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有关国家的法律对同一问题规定的不同。②一个国家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个国家法律的域外效力同时出现在一个涉外民事关系时,便会产生法律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的冲突。③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 11、简述自然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原则及例外。 答:自然人行为能力法律冲突适用当事人属人法。自然人处理商务行为时,如依属人法无行为能力而依行为地为有行为能力者,视为有行为能力。自然人处理不动产的行为能力,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13.简述法律规避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答: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为了规避原来应该适用的某一国法律,故意制造一些条件能够利用冲突规范,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当事人规避某国法律是出于故意,即当事人的行为是以规避法律为目的的。②规避的法律是本应对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③当事人是通过故意改变或制造与连接点有关的事实,利用冲突规范来达到法律规避目的的。④法律规避必须是既遂的。⑤当事人法律规避以后,仍与被法规避法律的那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某种联系。 15、简述国际礼让说。 答: 17世纪荷兰国际私法学者胡伯创立。提出法律适用三原则:每个主权国家的法律都在其境内发生法律效力并约束本国所有臣民,但无域外效力。凡居住在其境内的人,无论是长期居住或临时居住,都应视

国开(电大)本科2020年7月《国际私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2020年7月《国际私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020 课程代码:00599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的域外效力也称为(C)。 A.域内效力 B.属地效力 C.属人效力 D.境外效力 2.在“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条规范中,“系属”部分是(C)。 A.涉外合同 B.涉外合同当事人 C.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D.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 3. 2010年《法律适用法》在总则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该规定将(A)理论提升为法律制度。 A.直接适用的法 B.反致 C.法律规避 D.公共秩序保留 4.在物权关系上,主张动产和不动产一律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始于(D)。 A.13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5.提出动产三分说的学者是(B)。 A.巴托鲁斯B.萨维尼 C.戴西 D.库克 6.确定合同准据法最基本的学说是(A)。 A.意思自治说 B.客观标志说 C.最密切联系说 D.特征性履行说 7.我国加入的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是(D)。 A.《瓜达拉哈拉公约》 B.《海牙议定书》 C.《关于铁路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D.《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 8.在我国,侵权行为事实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不一致时,由(B)确定侵权行为地。 A.当事人 B.人民法院 C.致害人 D.受害人

9.《专利合作条约》规定从申请人取得优先权之日起的(D)内,可以单独向其成员国提交申请书译本,交纳规定的手续费。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D.20个月 10.涉外民事纠纷中,当事人可以(D)改变我国法院专属管辖。 A.书面协议选择他国法院 B.书面协议选择我国其他法院 C.口头协议选择我国其他法院 D.协议选择仲裁裁决 二、多项选择题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常见和常用的系属公式是(ABCD) A.属人法 B.物之所在地法 C.行为地法 D.法院地法 12.运送中的物品处于变换所在地的状态之中,所以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可以适用 (AB) A.发运地法律 B.送达地法律 C.所有人属人法 D.转让合同的准据法 13.甲国人特里长期居于乙国,丙国人王某长期居于中国,两人在北京经营相互竞争的同种产品。特里不时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利于王某的消息,王某在中国法院起诉特里侵犯其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关于该案的法律适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BCD) A.名誉权的内容应适用中国法律,因为权利人的经常居住地在中国 B.肖像权的侵害适用甲国法律,因为侵权人是甲国人 C.姓名权的侵害适用乙国法律,因为侵权人的经常居所地在乙国 D.网络侵权应当适用丙国法律,因为被侵权人是丙国人 14.意思自治原则可以适用于(ABCD)。 A.合同关系 B.夫妻财产关系 C.继承关系 D.管辖权确定 15.我国加入《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时提出声明,反对采用(BCD)方式在我国境内送达法律文书。 A.中央机关送达 B.邮寄送达 C.司法官员直接送达 D.案件关系人直接送达

(2020年更新)电大本科《国际私法》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电大《国际私法》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国际私法》形考共有5个任务,每个任务本人给出了两套题答案(任务试卷_0001、任务试卷_0002)。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试卷,直到出现这两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01任务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国旗国法是指()。 A. 发生涉外民事纠纷的船舶所悬挂的旗帜所属国家的法律。 B. 发生涉外民事纠纷的使馆人员其使馆悬挂旗帜所属 国家的法律。 C. 发生涉外民事纠纷的无国籍人自行选择的旗帜所属 国家的法律。 D. 发生涉外民事纠纷的外国人所共同选择的旗帜所属 国家的法律。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8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关系的案件时,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八章的规定来确定应适用的实体法。”这条规定表明,我国()。 A. 采用反致 B. 不采用反致 C. 采用转致 D. 采用循环反致 3. 当冲突规范所援引的外国法的内容依照法律规定的 方法仍不能查明时,我国法院通常的做法是()。 A. 驳回起诉 B. 适用我国法律 C. 适用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近似或相类似的其他国家的法律 D. 适用一般法理 4. ()是国际私法的核心规范。 A. 冲突规范 B. 统一实体规范 C. 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 D. 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和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规范 5. 国际私法对反致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始于()。 A. 鲍富莱蒙离婚案 B. 贝科克诉杰克逊侵权案 C. 福果继承案 D. 特鲁弗特继承案 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这是()。 A. 单边冲突规范 B. 双边冲突规范 C. 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 D. 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电大资料精品

国际私法练习题(共12章节)

第一章国际私法的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B 5. B 1.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 D) A. 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B. 国内民法关系 C. 一国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D. 国际民事关系 2.国际私法的最基本的规范是————( A) A.冲突规范 B. 外国人民事地位规范 C. 统一实体规范 D. 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仲裁程序规范 3.在我国的下列法律中,未规定国际私法规范的是————(D)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4.在我国,用来调整大陆和港、澳、台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被称为————(B) A. 国际私法 B. 区际私法 C. 时际私法 D. 人际私法 5.国际私法对涉外民事关系的调整方法主要是————(B ) A. 直接调整 B. 间接调整 C. 非A也非B D. AB同样重要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 ABCD 3. ACDE 4. ABCE 5. ABCDE 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私法规范的是————(W) A. 冲突规范 B. 统一实体规范 C. 外国人民事地位规范 D. 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 E.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规范 2.在下述选项中,属于国际私法渊源的有————( ABCD) A. 国内立法 B. 判例 C. 国际条约 D. 国际惯例 E. 学者的学说 3.在国际上,曾被用来描述国际私法学科名称包括————( ACDE) A. 私国际法 B. 涉外私法 C. 法律冲突法 D. 律适用法 E. 法则区别说 4.在下述我国法律中,包括解决涉外民事关系的冲突规范的有————(ABCE)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国际私法所调整的涉外民事关系是一种广义的民事关系,它包括————(W ) A. 物权关系 B. 财产继承关系 C. 劳动关系 D. 债权关系 E. 知识产权关系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C 2. B 3. B 4. A 5. C 6. B 7. A 8. D 9. A 10. B 1.国际私法所要解决的法律冲突主要是-----。(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