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1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1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1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1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仪表等检修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组件安装,太阳能LED灯具制造、调试、安装。

发展工作岗位:

单片机、PLC及监控系统控制软件编程;存储、逆变系统电子电路SCH、PCB设计与应用;小型太阳能应用产品开发;光伏电池及LED生产工艺、技术管理(专业技术管理岗位)。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

在学院“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以大海新能源有限公

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为校企共育核心型合作企业,与企业人员共同制定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流程表

工作阶工作步

1专业调社会调查 2.调研结果汇总 3.确定本专业的定位 4.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研讨课程结构分析5. 设置课程6. 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草案7. 起草计划 8.征求意见 9.反馈修改修改定稿

论证定稿10.第二部分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光伏行业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必需的光伏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能运用电力存储、变流、逆变技术,熟练操作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和LED生产设备及其配套检测系统,具有产品生产、设备维护与保养、技术服务等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光伏行业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具有电力电子技术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相关知识;

具有Protel 99、单片机、PLC编程的相关知识;

具有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检测、应用的相关知识;

具有LED制造、检测的相关知识。

2.能力(技能)要求

(1)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设计能力

能使用Protel 99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电路设计,能进行SCH、PCB相关版图设计,并能够转化成工业应用文件;能对单片机和PLC进行编程,能对给定原理设计进行校验,能发现并判断常见故障,并能进行相应处理。

(2)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能按照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安装太阳电池、跟踪系统、存储及控制系统、逆变系统、监控系统的各种硬件并接线;能通过调试单片机、PLC软硬件,使硬件实现软件功能并对系统进行维护保养。

(3)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能力

能根据产品要求设置相关工艺参数、正确备料,能对工序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

(4)LED产品生产和应用能力

能根据LED产品要求设计金线直径、衬底形式和相关工艺参数、正确备料,能对工序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遵纪守法观念;

(2)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阅读、翻译和交流能力;4(.

(5)具有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

(6)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服从上级管理的意识,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7)具备个人职业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的职业意识;

(8)具备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能力。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说明二、(一)课程体系说明

1.岗位能力分析

与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以及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并确定相应课程。

表2 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及课程对接表

主典型工作任岗位职业能岗课

能正确识别工艺加工单,明确应承担的加工任务原11工艺文件准备2能判断硅3能判断单体电池质量是否符合要求2组件库房3材料准备能正确划分玻璃清洗区、层压区44车间准备车间区域是否符合要求装框区、组件测试区等,能对硅料进行分类、称量6分5成品及打包能够正确能对电池片进行分类6封装和标识太阳电池组件设计75光伏电达到工太太阳太阳电池块互联8用划片机分选机7能对电池片激光划片制造工艺能将玻璃、电池组件叠层;9.玻璃清8.池、组件能使用串焊接台焊接电池片串;9.要求;及应用能使用清生产设EVA、背板叠层并固定;、电池串、洗;10.太阳电池组件层EVA10.光伏组件、太阳电池组件组11.洗台进行组件清洗;能利用层压机进行玻璃、备操作 EVA11.压;加工技术能调整组框设固定;、背板层压并电池串、EVA12.太阳电池组件测框;11.备各个参数达到工艺要求并利用组框机完成边框封太阳电池组件成试;12.能调整组件测试设备各个参数达到工艺要求设备保养与品完善;13.装;13. 并能过按照工艺要求测试相关数据,分析数据结果。14.维修;应急处理、故障处理、设备调试。能正确识别工艺加工单,明确应承担的加工任务;1.2.1.工艺文件准备;原辅能指导并确保原能判断芯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2.正确选择原材料准备;3.3.衬底能正确选择罩杯、4.料,制备合适的工艺环辅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制造LED能对各种原料进行预处理,焊接金丝;材料、处理支静电防护、境;4.5.使其产品LED 技术使支设备的4.架、芯片烧结;能够正确把支架摆平、6.满足生产要求;摆齐,检封装、工程LED按等离子清洗机操作规范对支保养与维护及应急处理架端面成为一个方向,测能开启烘箱电源,7.架进行等离子清洗;按工艺要求能力。应用技术能测试芯开启报警开关;定时器,设定烘箱温度、8.能进行较复判断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片粘接推力,9. 杂的工艺故障的处理。设ProtelSCH能按安全操作规范和设计原理文件要求进行1. 设计;PCB、1.SCH光伏发.

主岗位职业能岗典型工作任课

计与仿22单PC试制能根据设计原理选电系设计并对设计原理进行校对技相关元器件3能进3软硬单片机软硬件编程PC的转换和设计4能按单片机5设能对双面或单面板进行定试艺要求正确选择钻刀统设计4.PL 软硬件编程调试和标识6能判断雕刻焊盘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7能发现并判断常见能根据产品频率设定分布电容配比和过孔工艺8制5电气控障,并进行相应处理能指导并确保物理雕刻机正常运行达标9能按PL 全操作规范和作业文件要求进行化学药品的准备能根据用技1110能选择与工作内容向适应的单片机能按

要伏发电系统要求编程或选择控制参数12能采用梯形图或其他方选PL控制器规格13并进行相应处理能发现并判断常见故障14编程能根据故障问题修正原理和布线图151太阳电池方阵组装1能按安全操作规范和作业文件要求选择太阳电规格2能判断太阳电池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2.PL控制跟踪系统3能按要求进行串并联方案设计4能按作业文件装调试3主控制系统定进行旁路接线盒连接5能按作业文件要求选路安装4蓄电池选择机械结构部件6储能系统连线能按作业文件要求进行框架组安装5的组装试7逆变器系统器件

能按安全操作规范和作业文件要求操作6接控制线路7逆变系统接线8能判断接线端子线号的质量是否择试8工控机系统选择合要求9能按作业文件要求进PL编程10.电力电能按判断电源板零部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119监控软件控制界面技程光伏10远程监控实现全操作规范和作业文件要求安装电源板12能按光伏发主控系统板等的质量检验业文件规定进行触摸屏电系系统安能按要能分析选择智能仪表的规格安装1413安装与调能判断蓄电池的质量是进行蓄电池规格选择调 15光伏发能按要求进行蓄电池厂家充、放电符合要求16监控系能按安全操作规范和作业文件要求线的绘制17能按作业文件规定进行择接线端子、线径等1819能按要求选择并安装逆变电池的串并联能配合进行设备易损件控制板、信号传输板20能根据要求选择更换21能按要求上电调试22能通过组23控机型号并初始化系统、组态系统逆变系统各个参数进存储系统系统对跟踪系统实时监控。2.根据专业定位和岗位人才需求,按照“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原则,结合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要求和技能大赛需求,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

表3 课程体系架构

课程体系学期主要课程功能构架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公共第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职业素质,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至三具备英语、良好的文化修养等基本素质,平台.

1.经过调研,大约3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池生产、检测工作,需要掌握电池生产工艺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因此将“光伏产品开发与生产工艺”去掉,新增“光伏电池制造工艺及应用”课程。

2.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为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第五学期开设2个方向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LED应用技术方向、光伏发电技术方向。

3.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服务面向典型企业各种专业岗位的综合实践技能在集中实践教学中新增金工实训、小型光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将原有的信号检测与处理实训、光伏发电技术实训去掉,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技能训练:课堂训练、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工基本技

能实训、金工实训, 1. 使学生获得工程领域的基本职业能力。综合项目训练: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制作实训、小型光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生2.产实习、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掌握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达到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技能大赛训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参加“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3.试”

比赛和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等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用性课题训练:毕业设计、项目研发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 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四层四训”实践教学体系1 图

第三部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明确

通过调研,对产业背景、区域优势、人才需求、就业岗位进行分析,以社会岗位和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进行培养目标定位,使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加明确。

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

与力诺光伏集团、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学习领域,理论知识与产品生产、设计等生产实际有机结合,以企业项目、典型任务为载体,

设计学习情境,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二、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在人才培养内容上融“课、岗、证”为一体,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融“任务锻炼、技能训练、顶岗历练”为一体。将光伏行业的相关标准及光伏生产企业所执行的企业标准融入课堂教学,重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

下,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对《电力电子技术》、《光伏组件加工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4门核心课程开展形成性考核方式改革。教师要建立学生课程学习档案,教师、学生共同完善档案内容,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表现。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基本条件保障措施

(一)教学团队

1.生师比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名,兼职教师10人,生师比不大于16:1。

2.师资结构

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比例≥35%;高级职称比例≥3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0%。

(二)实训实习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建有单片机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等14个实训室,一般能满足二个教学班同时进行实训的需要。部分实训设施可与其他专业共用。建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2.校外实习基地

在校外建立稳定并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基地10个。在在“力诺光伏集团、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建立2个学习工作站,能够充分满足100%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3.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把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校企文化共融共存,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接纳。在办公楼南侧花园建设企业

文化园,集中展示太阳能、风能利用等新能源发电、照明利用典型景观,使师生感受绿色低碳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魅力。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与“5S”管理(整理、整等先进的文化引入到校园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

(三)教学管理保障措施

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并进行评估指导。学期末,要对教师备课、上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撰写教学随笔和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鼓励。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标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交流等形式监控实训课材料、专业知识集、学生作业、教学质量分析、试卷等,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校级行政以推门听课的形式为主,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每学期教师根据个人教学研究情况,可提出“汇报课”申请,由系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等多方进行评价;了解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对研究成效显着、教学效果好的老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对尚存在不足的老师,及时指导其改进教学方法。

2.建立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制度

(1)要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卷面测试的结果作为评定学校、教师和学生业绩的唯一依据。

(2)班级、专业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项评比活动,以此加强对知识、技能、素质等综合能力的监控。

(3)每学期安排对指定的年级、班级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1—2次监控测试,测试形式可采用书面测试、口试或操作测试;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查指导教师的教学。

(4)进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等方面的认可程度,以此来评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电子与新能源技术工程系日20月8年 2014.

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1年9月24日 地点:雨花校区四楼会议室 主题: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参会人员:王小红(湖南塑料研究所副所长、科天公司总经理)、戴文利(湘潭大学教授)、曾宪章(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副院长)、谭乐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长)、雷明智、王利民、杨中文、陈枝晴、谢圣英、刘西文等 会议纪要: 陈枝晴: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抽出周末的时间来参加本专业关于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此次我代表我们学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就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做一简单汇报,恳请大家提出批评和指正。2011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是经过本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讨论、再由我执笔撰写,希望通过此次论证,还请各位、尤其是2位行业专家能就初稿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 本次论证主要想讨论如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方面的本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②初稿中本专业人才就业的岗位定位是否准确?培养目标是否合理?③课程的开设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删减或增加的课程?课程教学中有何特别要求?④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否合理?⑤教师的培训有何建议?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主要就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即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职业岗位面向和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做一简单汇报和说明……(略)。需要一提的时,刚才增院长提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我认为这种说法更符合我们专业的目标,因此此后我会把它改过来。我的汇报完毕,接下来敬请各位提出批评和指正! 戴文利: 仔细看了方案,并就其中的一些地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首先,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表

***技工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 尊敬的领导: 您好!为进一步明确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加强我校专业的内涵建设,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方论证。特请您,在百忙之中能够对我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为进一步完善方案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能够与行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突出中职教育特色,就业面向准确,符合市场人才需求。 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否正确?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并提出了与人才培养规格相对应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行业通用、职业特定、跨行业等各项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向正确。 三、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方向课程、平台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任选课三种类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一致,适应了旅游服务与管理岗位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四、本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是否适当?

专业核心能力表述准确,结构合理,适应了行业企业及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 五、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度安排是否合理? 教学计划进度能够根据学情进行安排,总体上体现了知识、能力培养的规律,课时适中,次序合理。 六、本专业实训内容及安排是否规范? 实训内容体现旅游服务与管理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实训项目合理,时间安排恰当。 七、本专业方案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及改进的建议。 减少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适当增加实训内容。 论证人(签字):职务: 论证时间:年月日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会议记录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记录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记录 时间:2011年9月24日地点:雨花校区四楼会议室主题: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参会人员:王小红(湖南塑料研究所副所长、科天公司总经理)、戴文利(湘潭大学教授)、曾宪章(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副院长)、谭乐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长)、雷明智、王利民、杨中文、陈枝晴、谢圣英、刘西文等会议纪要:陈枝晴: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抽出周末的时间来参加本专业关于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此次我代表我们学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就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做一简单汇报,恳请大家提出批评和指正。2011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是经过本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讨论、再由我执笔撰写,希望通过此次论证,还请各位、尤其是2位行业专家能就初稿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本次论证主要想讨论如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方面的本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②初稿中本专业人才就业的岗位定位是否准确?培养目标是否合理?③课程的开设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删减或增加的课程?课程教学中有何特别要求?④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否合理?⑤教师的培训有何建议?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主要就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即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职业岗位面向和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做一简单汇报和说明……(略)。需要一提的时,刚才增院长提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我认为这种说法更符合我们专业的目标,因此此后我会把它改过来。我的汇报完毕,接下来敬请各位提出批评和指正!戴文利:仔细看了方案,并就其中的一些地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像一个法律,制定好后要执行一段时间才作修订,因此修订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谨。①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宗旨还是很明确,即培养的不是一般的操作人员,而是班组长以上的一线技术人才,所以定位要注重的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此外,高职应该是连接本科与中专的一个纽带,中专强调操作,本科强调理论研究,高职则是技术应用,事实上,现在的本科、甚至是研究生也开始向技术应用型调整。②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要

【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论证会会议纪要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20XX年9月24日下午,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邀请有黄冠(福群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于凌峰(祁阳中兴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祁阳中兴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的机械工程师)、罗成(祁阳县宇晖机电有限公司企业代表)、唐海军(湖南潇湘技师学院院长)、唐东红(永州职院机电系主任)6名论证专家。会议由学校钟校长主持,陈国章(学校副校长)、龚建军(学校实习处副主任、数控高级技师)、龚林荣(学校数控专业负责人、数控高级技师)以及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数控技术专业负责人龚林荣详细介绍了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开发、课程的教学实施、支持与保障条件等相关情况。听取汇报后,与会专家针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安排、培养方案的运行等方面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和具体建议。专家组经讨论后,一致认为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通过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对岗位(群)工作任务及任

职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适应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数控机床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方向瞄准企业需要,定位准确;构建了学练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专业兴办校内企业,使企业生产过程与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高度契合,在企业平台上的学、练、做融合,职业能力得到循环强化,实现由经验到策略再到创新的能力逐渐提升;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实现由工厂普工向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维护维修工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的过渡,符合数控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专业课程标准及职业能力分析合理,课程定位准确,教学设计中注重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过程性评价方法,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我市数控行业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思想,具有明显的中职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标志着数控技术专业示范建设工作取得又一阶段性成 果,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在充分吸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凸现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XX年9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论证会的相关图片

2103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审核意见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附件2: 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审核意见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论证人员基本情况 姓名学历职称专业所在教研室 赵秀英本科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研室 李志伟本科讲师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计算机基础与应 用教研室 周丽本科讲师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计算机基础与应 用教研室 黄海燕本科讲师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计算机基础与应 用教研室 论证意见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能够从事专业软件的应用、开发和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维护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的知识结构是: (1)掌握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必需的高等数学、外语等基础知识。 (2)掌握与职业基础技能相适应的程序设计基础。 (3)掌握与专业技能相适应的软件开发相关知识、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硬件组装与维护、网络布线与维护等专来知识。 能力要求是本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软件开发与维护、网站的开发与维护、硬件与网络管理与维护等专业能力。 目前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两头”更加短缺:既缺高级IT 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IT行业最缺乏的其实是“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蓝领”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几年中国IT件人才每年需求30万人,而其中对“蓝领”的需求为每年20万左右。 基于以上的计算机产业现状和社会背景,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在这种技能型的“蓝领”上是准确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也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特点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主制订,工作程序为: 1. 教务处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发各二级学院(部)执行。 2.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专业拟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4. 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部)递交的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填写《杭州科技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报分管教学校长审批。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的培养方案,即为学校正式的教学文件。 3.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前完成初稿,6月底前完成终稿。 二、培养方案的实施 1.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连续性、稳定性,培养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不得随意改动课程设置、课程顺序、学时学分等。 2.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部)执行。教学任务按课程性质和业务范围由相关的二级学院(部)归口承担,由教务处下达、协调并落实。各二级学院(部)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变更。 3.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学院(部)应及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给学生,做好培养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解答相关问题,同时做好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的宣传教育。 三、培养方案的调整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颁发实施后,由于办学形势、政策的变化出现原专业培养方案不适应市场实际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二级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 论证报告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加入: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经过论证,认为: 主要问题:1.格式 2.无专家签名 一、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任务书) “能力本位”是中专人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专业能力,包括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常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能力、合理组织工程施工的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与事故的处理能力等;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施工能力等等。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任务书) 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优化调整由企业、行业、建筑专业协会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经过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现场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以“建筑展示楼工区式”模拟的建筑施工现场实训基地为依托,校外真实建筑施工现场为后盾,培养

学生具备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投标等多元能力。新生入学进入建筑集团进行认知实习2周,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建筑集团、监理企业等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学习4周。最后一学期安排到¥###集团等8个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锻炼,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 三、课程体系完整、清晰。(任务书) 经过校内外专家共同对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分析、改革当前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程整合,同时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等岗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生成建筑工程施工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与建筑施工过程岗位相适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建筑工程土石方、混凝土、砌筑等施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为模块的课程体系。新型的课程体系将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按照建筑工程管理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形成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专项技能学习模块、综合技能形成模块。 第一模块为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仿真情景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环境。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资料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 加入: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经过论证,认为: 主要问题:1.格式 2.无专家签名 一、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任务书) “能力本位”是中专人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 专业能力,包括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常用建筑材料质量 检测能力、合理组织工程施工的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能力、建筑工 程质量的检验与事故的处理能力等;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施工能力等等。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定 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任务书) 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优化调整由 企业、行业、建筑专业协会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通过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现场施工与管理、工 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以“建筑展示楼工区式”模拟的建筑施工 现场实训基地为依托,校外真实建筑施工现场为后盾,培养学生具备施工 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投标等多元能力。新生入学进入建筑集团进行认知实习2周,每学期安排学生到建筑集团、监理企业等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学习4周。最后一学期安排到¥###集团等8个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锻炼,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 三、课程体系完整、清晰。(任务书)

通过校内外专家共同对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分析、改革目前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 程整合,同时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等岗 位职业资格能力融入课程中,生成建筑工程施工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与建 筑施工过程岗位相适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建筑工程 施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建筑工程土石方、混凝土、砌筑等施工实践能力为 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为模块的课 程体系。新型的课程体系将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按照建筑工程管理能力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 形成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专项技能学习模块、综 合技能形成模块。 第一模块为专业基本技能学习模块: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仿真情景的基 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环境。 第二模块为专项技能学习模块: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形成的规律, 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分为不同项目,构成不同的学习领域,形成连续的逐 步提升的项目阶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 第三模块为综合技能形成模块:学生进入建筑企业,进行真实的工作 实践,积累经验形成真实的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及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体系设计能体现培养目标,便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专业核心 课程、主要课程是否能得到保证,课程、学时、学分设置具有科学性,符 合教育规律。 四、实践环节。 学校现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江苏省高水示范型实训基 地,创设仿真的实训环境,基地建设具有先进性、配套齐全、符合环境保 护要求,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场所。基地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培训设备要

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1年9月24日 地点:雨花校区四楼会议室 主题: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参会人员:王小红(湖南塑料研究所副所长、科天公司总经理)、戴文利(湘潭大学教授)、曾宪章(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副院长)、谭乐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长)、雷明智、王利民、杨中文、陈枝晴、谢圣英、刘西文等 会议纪要: 陈枝晴: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抽出周末的时间来参加本专业关于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此次我代表我们学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就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做一简单汇报,恳请大家提出批评和指正。2011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是经过本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讨论、再由我执笔撰写,希望通过此次论证,还请各位、尤其是2位行业专家能就初稿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 本次论证主要想讨论如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方面的本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②初稿中本专业人才就业的岗位定位是否准确?培养目标是否合理?③课程的开设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删减或增加的课程?课程教学中有何特别要求?④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否合理?⑤教师的培训有何建议?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主要就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即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职业岗位面向和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做一简单汇报和说明……(略)。需要一提的时,刚才增院长提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我认为这种说法更符合我们专业的目标,因此此后我会把它改过来。我的汇报完毕,接下来敬请各位提出批评和指正! 戴文利: 仔细看了方案,并就其中的一些地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首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 湖南工学院精品课程

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1、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学院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学院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学院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学院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学院院长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学院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学院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各学院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应主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学院应由学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根据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根据物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商学院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进行了系统的修改。本培养方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产学相结合、专业内外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实施,毕业生能具有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可塑性、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等特点。 一、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及对社会需求的新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框架性课程体系。 (1)根据课程设置的深浅程度,按照三个阶段设置课程。第一阶段培养和建立学生的基本经济管理理念和思想,对管理学科的总体内容和基本思想有一认识,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物流学概论等;第二阶段围绕物流管理具体业务运作流程设置课程,主要包括采购与供应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等课程;第三阶段培养学生的物流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与系统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主要课程包括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模拟仿真软件、物流成本管理等。每个阶段针对主要课程的特点都设置了对应的实训和课程设计环节,加大了综合性实践内容和实践学时。 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置课程,将资格考试主要内容分布在专业课程中。进一步增强了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与权威认证机构和行业领域的要求相一致。同时为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培养更具应用型特点,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3)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特点设置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侧重于物流企业,因此,专业必修课的开设紧紧围绕这一方向,侧重于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规划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流程;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就业面,选修课根据不同的方向设定不同的模块,如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业务与保险;集中性实践环节注重综合化,从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特点及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开设综合性课程,如物流企业业务流程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经过两天的评审论证会,培养方案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校内外专家也就这些问题针对不同专业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整理如下: 一、各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 专业负责人要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清楚的知道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2. 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突出海洋水产特色。有些专业本身很能体现这些特色反而没 有相应的课程支撑。 3. 专业定位方面要思考本专业是不是复合性应用型,有些专业本身定位就是培养学术型 人才,另外有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对应复合性。 4.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与教育部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年)》(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一书中描述的不太一致;《专业目录》中的主干学科均是 一级学科,目前培养方案里多数专业写了二级学科;《专业目录》中提到的一些核心课 程的示例,有些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另外,设置两个(含)以上专业方向的专业, 其专业方向课不应出现在主要课程中;主要课程中的课程名称应去掉字母。 5. 专业方向名称不能与专业名称重复。

6. 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中的内容有重复;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明确,语句、措辞都要进行调 整,不要出现“高级人才”这种说法;同时,避免采用“基本”“一定”这样的词。 7. 专业特点要精炼,从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方向、实践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入手提 炼出本专业的特色。 8. 专业基本要求要全面,还要切合实际,过高过低都不行。要统一格式,外语、计算机等 都单列一条。 9. 鼓励相关学院、相关专业搭建平台课,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可以是那个专业的选修课。 10. 建议每个专业开设关于专业介绍的必修课程,越早开设越好。 11. 专升本、中职升本和普通本科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上都应该拉开档次,中 职升本的要求可能是最低的。 二、各专业分别存在的问题: (一)水产与生命学院:学院应搭建平台课。 1. 水产养殖学: 1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方式已经迈向工程化、工业化等更多人为干预的方向,如何从课程设置中体现, (2)水产养殖是向社会提供安全的养殖水产品,该过程需要投入高质量的苗种,人为提供养殖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由哪些课程呈现, 3)与其他学校有差别的“特色课程”有没有, (

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依据 (一)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积极推动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需要,结合我校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求,对2017级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作出修订。根据我院的的办学定位,注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要求,我校心理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心理学及其相关应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教育机构、工商企业、社区、社会调查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调研、策划与营销、公共关系等)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以社会对于心理学的热切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备心理学知识、有良好心理健康修养的各种专业人才即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现行心理学教育存在着学科知识结构陈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弱,与市场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脱节严重等问题,我们抓住“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个解决问题的核心进行研究和实践,构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接受心理科学思维和心理咨询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较强的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依据 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指导下,心理学的核心课程结合学校《2017级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设置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公共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基础课程由9门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组成,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由8门心理学主干课程组成,专业课程中的选修课程由12门各具特色的应用实践型特点的课程组成。 二、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情况 课程设置中以学校《2017级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标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门专业课程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一、调研目的、时间、对象、方式 1、调研目的:了解山东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情况,定位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及其他职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此作为我们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2、调研时间:2012年9月23~10月24日。 3、调研对象:行业内的国有、民营等企业,具体有:三菱重工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烟台富士康、LG等。 4、调研方式:参观企业、与企业领导交流座谈会等。 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1、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结构需求分析 (1)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分析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钳工装配、电工装配、焊接工、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如三菱重工企业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这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自已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 (2)企业对员工社会能力需求的分析 今年,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机电企业的欢迎。 (3)中职机电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表1:各工种人数比例: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1)

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依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 (一)专业调研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 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2015.8.10

齐鲁理工学院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一、职业岗位分析 “世界需要助产士—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迫切”,这是国际助产联盟2010年国际助产士节的主题。助产人员是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协助产科医师处理难产并负责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教及技术指导。近年来开展的导乐陪产和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产中,助产的人性化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围产期的保健、护理和诊疗等医疗服务日益重视,发展“助产”专业势在必行,同时也符合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一)岗位现状 目前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奇缺,医护比例、床护比例、每千人护士比例都大大低于国际最低标准,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更为稀缺。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护士(含助产)122.3万人,于人口之比为0.97:1000;发达国家约为5.7:1000。中国各级医院中最低护士(含助产)编制不足,增加各层次护士(含助产)及培养更多合格护士就是本世纪中国护理发展首先要做到的,被国家规定为四大紧缺人才之一。 根据这次助产专业的调研资料分析,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大部分医

院现有的助产人才绝大部分都是中专以下层次的,他们承担了助产、母婴护理等的95%工作量,学历低、知识面浅,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的要求,67%的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士人才的学历应为大专,表明我省区助产行业助产人才质量的需求主要在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另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助产专业人员17.8万人,我国每年出生婴儿数为2700万,比例为1:153,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50,显而易见,我国助产队伍在数量上缺口很大。助产士数量决定护理病人的时数,决定助产护理的质量,决定病人的康复进程,助产士数量的短缺直接影响了助产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因此,不管从学历结构上看,还是从助产队伍数量上看,现阶段我省区各医疗单位助产士配备情况与我国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社会需求和整体护理理念的需要极不相称。 (二)就业前景 根据现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属于护理类。助产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妇产科护理的特色专长,还要具备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我国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前还可以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时可获得毕业证、护士执业证和妇幼保健员或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等资格证书。此外,调研发现,大部分人认为助产士与普通护士工作性质有明显区别,特别是知识结构、服务态度、英语水平等。助产专业毕业生除掌握一般的护理知识外,还具有了妇产科、新生儿科的专业特长,不仅能胜任综合性医院普通内、外科护理的工作,更能胜任妇、产、儿科的护理工作,因此,比护理专业具有更广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纪要 时间:2011年9月24日地点:雨花校区四楼会议室主题: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参会人员:王小红(湖南塑料研究所副所长、科天公司总经理)、戴文利(湘潭大学教授)、曾宪章(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副院长)、谭乐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长)、雷明智、王利民、杨中文、陈枝晴、谢圣英、刘西文等会议纪要:陈枝晴: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抽出周末的时间来参加本专业关于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此次我代表我们学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就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做一简单汇报,恳请大家提出批评和指正。2011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是经过本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讨论、再由我执笔撰写,希望通过此次论证,还请各位、尤其是2位行业专家能就初稿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本次论证主要想讨论如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方面的本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②初稿中本专业人才就业的岗位定位是否准确?培养目标是否合理?③课程的开设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删减或增加的课程?课程教学中有何特别要求?④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是否合理?⑤教师的培训有何建议?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主要就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即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职业岗位面向和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做一简单汇报和说明……(略)。需要一提的时,刚才增院长提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我认为这种说法更符合我们专业的目标,因此此后我会把它改过来。我的汇报完毕,接下来敬请各位提出批评和指正!戴文利:仔细看了方案,并就其中的一些地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像一个法律,制定好后要执行一段时间才作修订,因此修订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谨。①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宗旨还是很明确,即培养的不是一般的操作人员,而是班组长以上的一线技术人才,所以定位要注重的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此外,高职应该是连接本科与中专的一个纽带,中专强调操作,本科强调理论研究,高职则是技术应用,事实上,现在的本科、甚至是研究生也开始向技术应用型调整。②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