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培养学生的方面包括()

A.《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B.《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C.礼、乐、射、御、书、数

D.“四书”和“五经”

2.汉武帝采纳了儒家大师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3.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

A.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

B.私学出现,“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C.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D.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4.中国早期的选官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世官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D.九品中正制、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5.汉武帝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的标志是()

A.太学的建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C.各郡国建立学校

D.科举制度的创立

6.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下列名言中最恰当的选项为()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7.“文庙”是人们为了纪念孔子而为他修建的庙宇,庙中的孔子头戴王冠,身穿蟒袍,端坐在大殿正中央,俨然是封建帝王,这是因为()

A.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

B.孔子与帝王平起平坐

C.孔子的地位无比尊贵

D.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

8.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法道两家思想,形成“外儒内法、辅之以道”。可是同时期的墨家思想却湮没了,这是因为()

A.儒、法、道三家在战国时期都代表同一阶级

B.儒、法、道三家都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C.墨家代表的平民阶级被地主阶级消灭了

D.儒、法、道三家思想先进,墨家思想落后

10.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其中能体现儒家思想的是()

①安庆迎江寺②徽州牌坊群③涡阳老子庙④合肥包公祠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12.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汉初的政治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3.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

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14.“老子而上,学在官府;老子而下,学在家人。”材料主要强调了老子的()

A.政治成就B。外交成就C。教育成就D。经济成就

15.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

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

16.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但他的政治主张和教育理念又不完全一致,如他的“克己复礼”思想与教育理念中的什么思想相矛盾()

A.敬鬼神而远之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D。以德治国

17.“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酷法D。提倡为政以德

18.西汉时儒家大师董仲舒提出的文化上的“一统”可以成为政治上“一统”的根基,这一观点被汉武帝认可并采纳。汉武帝为求“一统”而采取的政治措施包括()

①建立内外朝制度②设立十三部刺史③逐步消除封国的势力④采取工官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19.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誓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形象始于()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20.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家的藩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了()

A.古今帝王皆贼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下为主,君为客D。工商皆本

2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下列关于他的思想,不正确的是()

A.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能动性

B.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C.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D.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22、德国思想家尼采曾说:“我就是太阳,世界应围绕我转。”他的理论后来成为纳粹党人的理论基础。在古代中国同样出现了这样的狂人,曾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这个人是()

A、周敦颐

B、朱熹

C、王夫之

D、陆九渊

2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①反对君主专制②“天地之化日新”③倡导“经世致用”④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下列关于唐甄及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揭露批判专制君权,反对神化帝王

B、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深刻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D、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5、17世纪的中国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彻底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

26、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为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的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7、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28、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29、文天祥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

A、黄学之老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30、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强化

C、程朱理学的盛行

D、审美意识的觉醒

3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艰难”出自《朱子家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A.礼制规范 B。家族制度 C。道德教化 D。礼仪制度

32.理学中有“理学”和“气学”的派别之争,实质上就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争,下列理学家中属于理学中“气学”一派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是()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程颐

33.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礼相加”

B.“无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阴阳二期充满太虚,此外跟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3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当时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 B。自由平等 C。民主共和 D。重农抑商

35.唐太宗李世民完善了隋代创立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当时考试科目以儒家经典为主,如果某人要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需要准备()

①《春秋》②《四书》、《五经》③《论语》④《诗》、《书》⑤《孟子》⑥《礼》、《易》A.②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⑥

36.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古代文化常出现一些奇异的变化,如三国时的曹操和关羽—曹操由史书《三国志》中的名臣逐渐变为传说和文学中的“奸臣”,关羽则从史书中的“降将”变为民间和文学中的“圣人”,据史学家考证,这一变化发生于某一朝代,这一朝代可能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

3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义”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38.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成就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成就②重视实用技术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9.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40.下列文献中,较多的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文C。《诗经》D。楚辞

41.2001年11月1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火箭发射的“神州八号”升空,于11月2日夜与航天器“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最早的火箭产生于()

A.战国时期B。两宋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42.据元史记载:“1351年,蒙古大汗蒙哥遣其六弟旭烈兀率军携‘铁孚图’西征大食(阿拉伯国家),攻其都城,城墙俱碎,人马直飞上天。”由此可知‘铁孚图’是()

A.使用火药的大炮B。航海用的指南针C。纸D。活字印刷术

43.杜甫被称为中国的“诗圣”,其诗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被誉为“诗史”,这说明杜甫的诗风受什么影响()

A.《诗经》B。《离骚》C李白D。屈原

44.中国古代的宫廷燕乐舞蹈历史悠久,自夏商时代就已产生,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宋元时期也卓有成效,可是到明清时期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而民间舞蹈却十分兴盛,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为帝王歌功颂德

B.是否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C.是否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D.是否在表演形式上丰富多彩

45.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主要是指()

A.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B.完全吸收和借鉴其他剧中的长处

C.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和要求

D.将诗歌、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46.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受()

A.《诗经》的影响B。《离骚》的影响C。司马相如的影响D。杜甫的影响

47.鲁迅说:“近代以来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如何发挥作用

48.马克思之所以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是因为三大发明()

①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②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③替宗教改革开路④是英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A.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

49.西欧有一句名言:“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50.下列思想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④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

5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都进行过认真的研究与传播,在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的人是()

A.梁启超B。朱执信C。李大钊D。陈独秀

5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5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54.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嫣。”为此,他主张()

A.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B.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

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

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55.1920年6月20日,长沙师范的学生捣毁了长沙城隍庙的神像,结果遭“街痞”殴打,学生们当场死2人,伤6人。这反映了当时长沙()

A.黑社会势力猖獗

B.学生破四旧

C.当地人宗教意识浓厚

D.新旧文化思想冲突激烈

56.“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大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好找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57.“嫁接”是一生物术语,如果嫁接的成功,将收获到累累硕果。当然“嫁接”也可用于人类社会,其中中国人“嫁接”最成功的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马克思主义

58.李大钊和胡适本来是新文化运动中并肩战斗的密友,可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两人反目成仇,多次在报刊上进行论战,其论战的实质是()

A.封建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交锋

B.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C.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

D.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之间的斗争

59.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思想,维新变法思想被三民主义所取代,三民主义又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这几种思想的更替实际上是由()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B.各种思想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决定的

C.由官方的支持程度决定的

D.由广大人民的认识程度决定的

60.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这种瓜分豆剥的危机,应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1.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緩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2.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向西方学习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和魏源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C.实行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

D.宣传三民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63.《四洲志》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组织编辑的著作,其目的是为抗英斗争提供参考,这里所说的“四洲”不可能包括()

A.南美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

64.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65.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和观点,是不同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结晶。毛泽东提出的下列理论和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地是()①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③党的任务是。。。。。。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④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

66.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

C.工人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D.反革命势力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

67.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矛盾的理论

69.邓小平故居的双猫图形象的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0.下列科技成就,产生于“文革”时期的是()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③氢弹爆炸成功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3、学会通过分析孔子的生平大事总结他的理想追求。明白孔子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包括《论语》原文,于丹《论语心得》视频,“孔子像”,“孔子周游列国图”,“孔子不仕,退修诗书图”,及其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重点: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 (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一)学习礼乐(15岁) [探究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影响:1、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 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二)讲学收徒(30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三)从政生涯(51岁) 官:鲁—中督宰——司寇 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从政失败 (四)周游列国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word学案

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word学案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专题,东西方的先哲。东方的代表人物讲的是孔子,能够讲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西方讲的是古希腊的先哲,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有一本著作叫《理想国》,他在这本书中,描画了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是由哲学家统治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各谋其事,专门的有秩序。公元17世纪初,当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时,竟把那个地点误认为是他们的老祖宗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他们无法明白得,无法明白得什么?一个凝聚着数十个民族有着亿万子民的大帝国,到底依靠什么思想而如此和谐相处。后来他们发觉支撑着那个泱泱大国的思想基础确实是来自我们东方的这位文化巨人——孔子。 课标要求先来看一下这一课的课标要求: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差不多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阻碍。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文化巨人。 思想主张孔子生活在一个如何样的年代,如此的年代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什么阻碍?中国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的长期动荡。经济:井田制瓦解,显现私田。文化: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步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进展。孔子确实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目的确实是要吸取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仁和中庸之道。第一看“礼”的思想,“礼”的含义确实是“周礼”,“周礼”是一种制度,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属于政治范畴。是什么样的等级,什么样的名分就做什么样的事,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它的要紧内容第一是尊尊,确实是卑贱者对尊贵者要尊崇,其次是亲亲,确实是对亲人要有爱,其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尊敬。为了爱护“周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书上有“正名”的讲明,确实是要用周礼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和名分一致,是社会等级化、秩序化。同时明确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那么我们如何评判孔子“礼”的思想呢? 孔子推崇周礼,复原周礼,实质是爱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抗历史潮流,表达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再来看“仁”的思想,孔子一方面看到礼制关于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然而仅仅有礼制是不够的,人们必须有自我道德的自觉性,才能够自觉地遵守礼制,因此,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我们都学过《论语》,《论语》要紧解决一个咨询题或者是要紧表达一种思想,确实是一个人如何做人,如何调剂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语》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字确实是“仁”,他把那个字看得专门崇高。孔子的学生樊迟咨询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讲“爱人”。“仁”的含义第一是“爱人”,“爱人”不仅是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认为,这种爱应该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呢?确实是要爱天下的百姓。“仁”的含义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2.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和艺术大师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 (2)人性论比较。儒家人性论有孟子性善说,苟子性恶论。道家人性论有老庄人性恬谈朴素论,描康人性清高自适论。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相孺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思维方法比较。锦道皆糟于辩证思维,看到矛盾的对立运动与转化。但儒家的辨证法尚刚主动员有,注意生命的基勃前进之轨迹.换一种方式说,儒家长于实学,道家长于虚学。 (5)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 (6)理论倾向比较。儒家学说的重心在社会人生.阐述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道家学说也关注社会人生,但它的眼界早巳大大突破了社会人生的范围,面向大自然,面向整个宇宙。 (7)气质与风度比较。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这是屑于整体的综合性的无形的精神风貌上助差异。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再具体点说,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惧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虚杯若谷、超然自得、从容深沉、高举远幕、留恋山水等。

高中历史 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同步备课参考)2015年高中历史 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时 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 一、选择题 1.孔子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的政治生涯达到顶峰是在( ) A.受到齐景公的赏识之后B.齐鲁两国夹谷之会后 C.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D.写成《论语》一书后 【解析】齐鲁夹谷之会,使鲁国赢得外交胜利,孔子从而出任了鲁国代理宰相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答案】 B 2.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 A.礼B.仁 C.中庸D.德治 【解析】儒家思想中的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是西周等级制度。“孔子出门必坐车”反映的是行为与身份等级相符。 【答案】 A 3.“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庙大成殿的一副对联,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主张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人者,仁也,亲亲为大”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六艺”是指孔子编订的“六经”,“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故题干对联歌颂的历史人物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13·汉中高二测试)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解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促使文化教育下移。私学成为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

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专题,东西方的先哲。东方的代表人物讲的是孔子,可以说孔子代表着文化,西方讲的是古希腊的先哲,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有一本著作叫《理想国》,他在这本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是由哲学家统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各谋其事,非常的有秩序。公元17世纪初,当西方的传教士来到时,竟把这里误认为是他们的老祖宗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他们无法理解,无法理解什么?一个凝聚着数十个民族有着亿万子民的大帝国,到底依靠什么思想而如此和睦相处。后来他们发现支撑着这个泱泱大国的思想基础就是来自我们东方的这位文化巨人——孔子。 课标要求先来看一下这一课的课标要求: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文化巨人。 生平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春秋时期鲁国人,当时的鲁国被成为礼仪之邦。孔子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如果史记的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孔子的身高有2米2多。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非常的勇猛,但是在孔子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了。在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当时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才20岁,母亲带着孔子离开了陬邑,来到了郊外一个叫阙里的地方。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在当时必然会引起各种猜疑的目光,母子俩的处境非常的艰难,孔子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目光。在同龄的孩子中,他有些早熟,对人情冷暖非常敏感。然而他并没有变动孤僻、冷酷,相反,他养成了勤于思考,执着向上的品德。孔子所处的年代,以礼治国的制度已经走向了崩溃,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人民流离失所,孔子对周王朝的礼治时代非常向往,15岁时,孔子立志学习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但是当时的三桓,也就是当时的三个家臣,季孙士、叔孙士、孟孙士掌握着鲁国的军权、政权、财权,而鲁君基本上是架空的,孔子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于是孔子在55岁时带着他的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一支游说的队伍在孔子的带领下,几乎每天都会遭遇磨难和打击,甚至还有羞辱和凶险。有一次经过卫国的匡城时,他被当地人误认为是曾经危害当地百姓的恶霸,遭到众人的围追堵截。子前往楚国的路上,他们被乱兵围困,连续断粮7天,孔子照样讲学,照样弹琴唱歌。在他68岁时,14年的游说生涯走到了尽头。尽管没有一个国家重用他,也没有一个王侯认同他的主张和理想,但是他就向一个勤劳的播种者,把他的智慧和思想播撒了出去,提高了他的国际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4 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作业【基础达标练】 1.(2015·厦门高二检测)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解析】选C。A出自墨家学说,B出自道家学说,D出自法家学说,C出自儒家学说,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因此选C。 【拓展延伸】儒家、道家、法家具有互补性 (1)在动荡年代,诸侯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动荡结束之初,经济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3)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2015·郑州高二检测)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

(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过犹不及”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解析】选C。A属于周礼;B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D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都不符合题干材料的观点。C合乎题意,故本题选C。 3.(2015·保定高二检测)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儒家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C.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崇 D.儒学中的某些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解析】选B。A、C、D都是对题干所述现象的正确表述,B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文化不可能逐渐走向一致。 【备选训练】 1.孔子曾说:“……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这里孔子强调的观点是( ) A.君臣的行为都应提倡“仁者爱人” B.用“中庸”来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C.君臣的行为均应“顺从天意”

(整理)儒家创始人孔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通过下列三个方面的讲述,来引导学生对东方的先哲──孔子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并继承其思想财富:了解孔子的生平,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是分析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有关孔子基本情况的了解,也就无法探究历史上的孔子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尊崇、其思想被不断衍射、传播的历史,无法探究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孔子的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人本社会、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课

内容专业性强,思想较为深刻,文字图片资料均较为丰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结合社会实际,调动学生思维,发动学生讨论,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道德素养、政治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教育。 本课引言由文字和孔子像两部分组成,介绍孔子与其弟子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对孔子的治国方略表达得明明白白,即通过礼仪教化建立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孔子像,说出与孔子有关的历史遗迹和文物,从而总结出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然后,结合前言部分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初步总结孔子的治国方略,并让学生简要分析孔子的治国方略与它受到后世尊崇的关系,从而导出新课。 第一目“追求礼乐的一生” 教材主要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逝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等几个阶段。 (1)自学礼乐 孔子生在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先世为殷人,系宋微子的后裔。到五世祖木金父时,因其父孔父嘉在宫廷内讧中被杀,木金父亦被降为士,并“绝其世”,即被剥夺去卿大夫的世袭地位。为了区别公族,他便改姓孔。其三世祖孔防叔,畏华氏之逼逃亡鲁国(今山东)定居。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是鲁国贵族孟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对尊奉孔子为祖师。 耶利米”咔撸⒐ㄑЪ摇⒄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曾师从荀子。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至廷尉。统一中国后,任丞相。秦始皇死后,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后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而且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复杂,政局动荡反复,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空前激烈。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阅读附答案完整篇.doc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 答案-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仁”学的主体内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关于“仁”学的基础,《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孔子视孝悌之亲情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孝悌通过“能取近譬”,将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扩展为爱君主、爱国家及爱一切入。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休谟的同情原理也认为,父子间的同情是最易发生的。黑格尔一方面认为修身是成为抽象的人的基本条件,“正是这种反省意识,使一个人真正地走向了主体阶段”,另一方面认为实现抽象的人的理念必须要在伦理阶段,而“在伦理的阶段,最自然、最直接的便是家庭”,同样看到了亲情在政治伦理实现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 然而,不同于西方思想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平等地“爱一切人”,孔子的“推己及人”,其对象是有限制的。仁爱等道德品质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君子”(有德有位者)的专有物,小人(无德无位者)则往往与仁爱背道而驰。正是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于道德情感的适用对象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仁爱不仅包括爱

“好人”,即爱“君子”,而且也包括恶“恶人”,即恶“小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创立了“义”学。孟子“义”学的主体是“不学而能”之“良能”、“不虑而知”之“良知”的性善思想和“先立乎其大”、“养吾浩然之气”之“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如果说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据——亲情,是一种事实根据的话,即通过客观描述父子之间的亲情来推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那么,孟子所官“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的仁义思想的根据——性善,便是一种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亲情是父子这对道德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而性善则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呈现。与孔子相比,孟子将政治伦理的希望全部压在单个道德主体的身上,政治伦理思想的实现,是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之性善的结果。 孟子既然设定人性本善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条件,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方方面面都自然要以性善为基点。然而,“性善”虽然能够满足政治伦理思想基础的普遍性条件,但孟子本人也意识到性 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如其所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知识点归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条件 (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3)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和仁的思想 (1)“礼”的思想 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②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正名” (正名:指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 ③“礼”的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 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仁”的思想 ①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②方法:“忠恕”之道 (《论语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③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3)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 4、中庸之道——实现仁的方法 (1)中庸的含义: 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②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①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②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5、意义 (1)积极意义: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爱护人民 是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的表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 (2)消极影响:仁必须与礼、义相结合,必须为封建的生产关系服务,带有局限性和封建性,阻碍了社会的前进,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6、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②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

最新儒家创始人孔子

儒家创始人孔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通过下列三个方面的讲述,来引导学生对东方的先哲──孔子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并继承其思想财富:了解孔子的生平,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是分析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有关孔子基本情况的了解,也就无法探究历史上的孔子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尊崇、其思想被不断衍射、传播的历史,无法探究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孔子的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人本社会、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强

烈的现实意义。本课内容专业性强,思想较为深刻,文字图片资料均较为丰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结合社会实际,调动学生思维,发动学生讨论,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道德素养、政治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教育。 本课引言由文字和孔子像两部分组成,介绍孔子与其弟子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对孔子的治国方略表达得明明白白,即通过礼仪教化建立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孔子像,说出与孔子有关的历史遗迹和文物,从而总结出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然后,结合前言部分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初步总结孔子的治国方略,并让学生简要分析孔子的治国方略与它受到后世尊崇的关系,从而导出新课。 第一目“追求礼乐的一生” 教材主要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逝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等几个阶段。 (1)自学礼乐 孔子生在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先世为殷人,系宋微子的后裔。到五世祖木金父时,因其父孔父嘉在宫廷内讧中被杀,木金父亦被降为士,并“绝其世”,即被剥夺去卿大夫的世袭地位。为了区别公族,他便改姓孔。其三世祖孔防叔,畏华氏之逼逃亡鲁国(今山东)定居。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是

孔子及其儒学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及其儒学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更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儒家思想在当今更具有世界意义。 【关键词】仁学文学教育政治思想 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是儒学的创始人,我们相信,与基督教、佛教同在轴心时期出现,影响人类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以其对人生、人性的深刻理解,注定会在21世纪绽放新的光彩。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1.那就具体来说说孔子的“仁学”吧: 1.1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1.2“仁”的价值内涵,“仁”的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1.3“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

历史ⅳ人教新资料2.1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练习

历史ⅳ人教新资料2.1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练习 1、以下哪一个不是儒家思想的观点() A、中庸之道 B、礼与仁的制度观 C、天人合一 D、知解理性 答案D 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主张学思结合⑤“当仁不让于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3、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 ①以德治民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D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答案D 解析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5、阅读以下图片: 图一《诗经》书影图二《礼记》书影 图三《易经》书影图四《春秋》书影 图五《尚书》书影图六《论语》书影 回答: (1)有人说上面图片反映的是孔子兴办私学采用的教材——“六经”。你认为准确吗? (2)上述图片反映了有关孔子哪两方面的信息? 答案(1)不准确。“六经”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不包括《论语》。孔子死后,他一生的主要言论由弟子们整理成《论语》一书。 (2)一是孔子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二是孔子“述而不作”,他的弟子们把他的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解析此题考查孔子对整理传承文化典籍的贡献和关于“五经”“四书”的文化常识。要注意图片具体所示的是哪本书,并结合文化常识回答以下问题。 6、阅读以下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那么不侮,宽那么得众,信那么人任焉,敏那么有功,惠那么足以使人。”——《论语》 请回答:

孔子与儒家文化

孔子与儒家文化 (1)正名 含义: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与他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起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为了使事物做到与他们名字的含义,即其理想的本质相一致,就应当努力完成责任与义务。一个国君的本质就是一个理想国君应有的品质,“为君之道”。若一个君王按照为君之道行事,他就不仅有君的“名”(名分),也有君的“实”(实质),成为名实一致。 (2)义 含义:义者宜也。是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个人遵行某些道德,是为了不属于道德的其他考虑,即便他所做的客观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依然是不义。儒家强调“义利之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仁 含义:“义”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该遵行的义务和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些义务的本质便是“爱人”,即“仁”。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具体有如下几点: 1、一种推广程序:一个人一定要与父母兄弟有亲情,在亲情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辐射到他人身上。 2、一种政治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辐射。 3、一种心理原则:将人的感情心理消融在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建立了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的模式。 4、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与要求,把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 5、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和独立性。 (4)礼 含义:原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子将“礼”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他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仁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的地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5)忠恕之道 含义:仁的实践包含为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尽己为人谓之忠。其另一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谓之恕。忠恕之道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即“仁之方”。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衡量别人和自己。 (6)知命 含义:儒家从“义”的理论推导出“为而无所求”的理论。每个人做事情,并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遵行了自己的义务,在道德上已经完成,而不在于达到外在的什么结果。“命”乃“天命”或“天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就是“知命”的人生态度。“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样,就能保持快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与儒家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其源流,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正统文化却是由汉儒确立的,而且至汉儒、宋儒、清儒,以及现代新儒学对孔子的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万晚年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主张“民本仁政”思想发扬、完善并推广孔子思想和儒学、儒家五大圣人之一。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荀学派代表人物,是继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他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崇礼义、讲法治,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著有《荀子》,今存三十二篇。经典句子:“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1、孔子,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

高中历史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4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二)讲授新课 一、孔子生平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青少年时代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2、齐国岁月 ①离鲁适齐的原因:维护礼的尊严 ?天下无道久矣 ?王命衰微、诸侯争霸、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

高中历史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检测 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检测试题时间:2016-12-12 14:58:31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xuexila888@https://www.doczj.com/doc/fa18114730.html, 朝燕我要投稿对于历史教师们而言,他们一般都会知道历史试题卷的练习,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检测试题,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检测试题选择题 下列对孔子个人活动经经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少年时苦学六艺,后成主持祭祀的儒士 B.三十岁时融会贯通六经,创办私学 C.五十多岁开始在鲁国从政,取得巨大成功 D.晚年专心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孔子兴办私学这种形式( ) A.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B.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使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 D.形成了官学与私学竞争的氛围 孔子的中庸思想( ) 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是对仁的学说的否定

C.将仁德置于首要地位 D.认为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 体现孔子思想中保守性一面的是(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必须( ) A.用礼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 B.关心和爱护老百姓的生活 C.用仁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 D.把亲亲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 在孔子的时代,社会上的主要文化典籍是六经但后来人们习惯上只是说五经。后者不包括前者中的( ) A.《诗》 B.《易》 C.《春秋》 D.《乐》 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下列孔子的主张在今天看来具有消极意义的是( ) A. 仁者,爱人。 B.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 D.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作用是( )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教案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课时) [课程标准] 1、 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2、 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思路] 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及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谈话法、情景设计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文化古籍整理:编订整理《六经》 [教学步骤] 导入:投影1986年《美国人民年签》世界十大思想家,首榜——孔子 新课学习: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视频:《孔子的一生》、学生阅读教材、孔子自我一生评价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学生归纳: 1、学习礼乐(15岁) 2、讲学收徒(30岁)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3、从政生涯(51岁) 官:鲁—中督宰——司寇 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 整理文化典籍 二、开创儒家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陵长、庶废嫡”等行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 孔子生平: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思想: 仁(核心)、礼、中庸;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孔子

——《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 (2)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论语?季氏》 请回答:(1)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状况? (2)孔子的态度是什么?他准备怎么做? 1、背景: ① 春秋:奴隶制——封建制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 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2、儒家思想: A 、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 ——礼是政治概念.... ① 礼的含义: 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 关于礼的做法: 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 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 ——克己复礼 ③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B 、仁(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属于伦理概念.... ① 仁的含义: 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 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 关于仁的做法: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亲亲为大”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③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他把伦理规范的“仁”与政治 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 C 、中庸(调整方法) ——属于哲学概念.... ① 调整对象:礼和仁 礼仁关系: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② 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a 、中庸的含义:“恰如其分” b 、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