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2至2013学年度第2学期)

题目恢复古环境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科目现代自然地理学

姓名赵黎

专业自然地理

学号2012211588

恢复古环境的方法与手段的进展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最近三四十年,全球变化、世界各地的极端气候频频发生,人们对气候变化越来越重视,随之开始大力研究恢复古环境来寻求解决当今的各种气候变化,在古环境的恢复研究中方式方法日趋多样化,如:粘土矿物分析、湖泊纹层分析、极地冰川、古生物化石等等。本文将简单的介绍一些常见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了解。

关键词:古环境古气候古生物沉积物

环境的变换归根结底还是气候的变化,那么恢复古环境方式方法归根结底就是恢复古气候的方式方法。所以说研究古环境就是在研究古气候。

气候变化早为人们关注,洪涝、旱灾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死存亡休戚相关。自有文字以来,各地旱涝灾情的记载随处可见,可见气候与人类关系之密切。近年来,人们又议论着一个新的话题:世界气候真的会越来越暖吗?世界气候变暖真能把南极大陆的冰盖融化吗?海平面真的会因此而出现灾难性的上升吗……

过去,环境变化并未被人们重视。然而,近来,人们在关注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关心着环境状态的演变。诸如,城市空气是否变得污浊,饮用水和食物是否被污染,南极臭氧洞是否能向北移动威胁人类的安全……

要评价现代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自然地要考证过去气候和环境的历史资料。然而,有观测记录的历史气候资料,最长的只有数百年,而历史环境资料就更短了,真正有观测记录的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科学家们知道,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准周期长短不一,有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因此,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资料,是研究未来气候和环境演变的基础。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先进精密仪器的问世,恢复古气候、古环境的方法已有很多。下面呢简要的介绍几种常见的、比较成熟的方法:

孢粉分析:

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孢粉学用于恢复第四纪古环境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具。特别是高分辨定量恢复的植被类型、气候要素、覆盖度等研究结果已作为重要的全球变化对比依据和验证各种模型的古环境证据。当前第四纪孢粉学研究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达到良好的定量恢复效果,全球各地相继建立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孢粉数据库,开展了大量的现代孢粉过程研究,在方法上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我国利用孢粉数据定量恢复古环境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但进展较为缓慢。近年来在我国孢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推动下,我国第四纪孢粉定量古环境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利用转换函数方法、最佳类比法、花粉比值法、生物群区法等获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替代性参数。而且定量转换的环境替代性指标不仅局限于年均温和降雨量,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干旱指数,以及其他气候参数都有了可喜的进展。

沉积物粒度分析:

沉积物粒度是古环境演变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替代性指标。对于混杂堆积

的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沉积物粒度的研究。众所周知,沉积物粒度当中单个颗粒的特征,如圆度、球度、表面痕迹(如石英扫描电镜等)等部分地受沉积物形成时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同样,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如均值粒径、各粒级百分含量、偏态、峰度、组构等,也受到沉积动力环境的影响。因此,沉积物粒度可以用来作为古环境演变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在,许多学者都成功地将粒度分析应用于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当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但是,目前对于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诸多方法和理论(包括沉积粒度在内),都不是很理想。当然,由于自然环境变迁的复杂性,我们也不可能凭借某一种或两种理论和方法就能将古环境完美地描述出来,我们还必须在不断改进完善现有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

沉积矿物分学析:

沉积矿物学是界于沉积学与矿物学(沉积学与矿物学是地质学中比较古老的分支学科)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近些年随着地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方法不断涌现,使得沉积学与矿物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产生了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沉积矿物学。虽然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提出系统的沉积矿物学理论与方法,但沉积矿物学在古气候、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油气勘探以及构造演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物源示踪、季风演化、大洋环流、盆山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它通过沉积物(岩)中矿物的组成、含量、组合特征、成因和单矿物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形态、性质的分析,研究沉积物在搬运、风化剥蚀、沉积过程和成岩过程中矿物的物理、化学行为特征,进而研究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规律,从而探讨物质来源、成因、形成演化历史与环境变迁等。近些年来沉积矿物学在研究古气候、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油气勘探以及构造演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古环境恢复与重建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在阐述粘土矿物、重矿物、碳酸盐类矿物等的古环境意义的基础上,对其近20a来在湖泊、黄土、海洋古环境恢复当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随着新的沉积矿物研究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应用,结合沉积物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以及古生物学等其他指标,沉积矿物学将在古环境重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元素碳碳同位素分析:

元素碳几乎完全来源于植被的燃烧,是燃烧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包括碳屑( Charcoal) 、丝炭( Fusain) 、烟炱( Soot ) 、微晶石墨( Micrographite ) 和黑碳( BlackCarbon) 等,其化学性质稳定,长期广泛地分布于大气、土壤、沉积物、岩石、水体和冰体等自然界载体中,是土壤和海洋埋藏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机污染物的重要载体,能够影响地球的辐射热平衡,还可能是全球重要碳汇源。记录了大量的古环境信息。

利用元素碳碳同位素(δ13CEC) 指标来反映古气候、古植被信息是将元素碳应用到古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研究的现状,总结出对于“直接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恢复”这一关键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燃烧前后物质的碳同位素是否发生变化是利用δ

13CEC进行古环境研究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近20 年来对C3、C4植物开展了大量燃烧实验,主要结论是C3植物燃烧前后物质的碳同位素变化(Δδ13C) 较小,在± 1?以内,而C4植物变化范围较大,在0?~- 9?之间;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元素碳外源输入等可能影响δ13CEC指标的因素。建议

在利用δ13CEC指标进行古环境重建之前,有必要对δ13CEC进行详细的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研究表土δ13CEC与地表植被相关性以及元素碳外源输入等问题。

利用元素碳碳同位素(δ13CEC) 指标来反映古气候、古植被变化是将元素碳应用于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载体主要有深海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土壤、黄土等。目前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了大量进展,但对于“δ13CEC能否直接用于古植被的恢复”这一关键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

湖泊纹层分析:

利用湖相纹泥层偶的成分和厚度变化, 常常是恢复各种古环境尤其是古气

候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沉积环境条件下, 纹层的沉积厚度和组成特征会有一定的差异, 对这些差异及其所反映的沉积条件变化的研究, 是利用纹层反推

过去古环境演化的基础。但在此过程中, 沉积物同生期的化学变化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变化可以造成纹层的成分和厚度的变化, 具体包括:

磷的迁移: 含磷物质沉积以后, 可以与湖水之间发生很复杂的磷元素的交换。磷重新进入水体, 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藻类的繁盛, 尤其是在季节性回水的湖盆中, 底部富含磷的湖水循环到表层, 可以形成藻类的周期性勃发,从而在短期内形成碳酸盐纹厨口大量的有机质。与磷循环有关的藻类繁盛所形成的沉积物质未必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有关。

铁的迁移: 在有机质丰富、硫酸盐供给充足、强还原的情况下, 脱硫弧菌可以利用湖底的有机质, 将硫酸盐还原成H Z S , 与水体中已被还原的Fe 2+ 结合形成FeS , Fe Z S 。但黄铁矿等的形成还会与成岩期孔隙中流体的化学作用有关。吴朝东指出同生黄铁矿粒度一般小于1 um , 呈星点状或毒球状; 成岩期黄铁矿表面一般均匀、光亮, 粒度为5-10um 。这种成岩期的黄铁矿在富含火山灰的湖泊沉积物中也很常见。所以, 沉积物中的黄铁矿也并非一味都代表强还原环境, 对黄铁矿的精细研究可以确定湖水的分层性质、有机质和硫酸盐沉积的原始丰度。

有机质的保存: 分层的湖水对有机质的保存是相当有利的, 而湖水长期混

合的情况下, 由于溶解氧的氧化作用,尽管初级生产力可能较高, 但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往往很低。但永久性分层的湖泊中, 如果沉积物中硫酸盐的含量较高, 在硫酸盐被细菌还原的同时, 也会发生有机质的氧化作用, 使沉积物中的有机

质含量减少。不过, 湖水过高的盐度则会抑制绝大部分细菌的活动, 使有机质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在利用纹层有机质恢复古湖泊初级生产力、沉积速率、气候变化时必须考虑古湖水的分层性和硫酸盐的含量变化。

碳酸盐的保存: 表层湖水中的碳酸盐以生物骨骼或微晶的方式形成以后,也并非都能保存在沉积物中。由于不同深度水体中的碳酸盐饱和程度的差异或湖底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C, 在水体分层的湖泊中往往存在一个碳酸盐的“溶跃面” , 使碳酸盐微晶在“溶跃面”以下发生溶解。故在碳酸盐并未饱和的淡水一半咸水湖泊内, 纹层中的碳酸盐含量并不一定反映碳酸盐的原始产率。对有机质、碳酸盐和其它沉积物含量的综合分析, 有助于恢复古湖水的分层性质、化学性质、碳酸盐的原始产率甚至古生产力。

综上所述, 在利用纹层的成分、厚度等沉积信息恢复古气候、古环境的时候, 不能忽视古湖水的分层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对原始沉积纹层的同生化学改造作用。另一方面, 正确利用纹层的同生化学变化信息, 也有助于古气候和古湖泊

沉积环境的研究。

古生物足迹及化石分析:

古生物足迹及化石是确定古环境的良好标志。古生物足迹及化石的形成需要严格的保存条件,不同类型的足迹、化石对其形成环境具有很强的指示作用。对古生物足迹进行了生态分类分为硬基底足迹、软基底足迹、浅水划行迹、水深小于或等于生物身高的游泳迹、水深大于生物身高的游泳迹等5 类。提出可以根据古生物足迹、游泳迹的生态类型对古水体深度、古水流方向、沉积物中水分含量等古环境进行恢复。同时可以利用足迹群的方向性、足迹和游泳迹的层面组构及垂向更替进行古岸线的恢复及沉积过程和古气候旋回的分析。

粘土矿物分析:

粘土矿物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作为次生矿物, 粘土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 因而粘土矿物的沉积分异、组合特征、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和矿物结晶度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这些对恢复古环境, 研究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粘土矿物普遍存在于各种沉积物和沉积岩中。作为次生矿物, 其成分、结构、形态及理化性质等矿物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所以, 粘土矿物的沉积分异、组合特征, 矿物含量及矿物结晶度都从不同方面记录了环境变化的信息, 使粘土矿物成为了环境变化信息的载体。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粘土矿物的地带性、不同粘土矿物所对应的不同沉积环境、粘土矿物与气候变化。

历史是一面镜子, 可以使人类认识昨天, 预测未来。对古环境古气候的研究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能使人们更好地把握现在。对全球变化的研究需要各学科的协作。粘土矿物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古环境的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郑卓. 2009. 利用孢粉分析进行第四级古环境恢复的思考[ C ].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中国古生物学会:2009:2.

李其华. 2003. 沉积物粒度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 J ]. 巢湖学院学报, 5(3) : 26-28.

宋友桂. 2009. 沉积矿物学在古环境恢复中的应用与进展[J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32(4):313-323.

刘恋,周鑫,葛俊逸. 2012. 元素碳碳同位素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J ]. 地质评论,58 (3) : 526-532.

王冠明、钟建华、马在平. 2003. 湖泊纹层的同生化学变化对古环境恢复的影响[ J ].地学前沿, 10 (4) : 4162419.

胡勇,卢宗盛,许聘,熊鑫琪. 2004. 脊椎动物足迹、游泳迹生态类型及在恢复古环境中的作用. 地质科技情报, 23(4):25-29.

鲁春霞.1997. 粘土矿物在研究古环境中的指示作用[ J ]. 中国沙漠,17 (4):456-460.

绝技之近视眼的恢复方法!

绝技之近视眼的 恢 复 方 法

1、远方凝视: 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凝视25秒,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接着把左手掌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大约5秒。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然后再看掌纹。10分钟时间反复20次,一天做三回,视力下降厉害的要增加训练次数。 2、晶体操 ●转眼: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

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 ●找一幅3米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清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往返20次。3、推拿操 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将两眼自然闭合,然后依次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确、手法轻缓,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1.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 2.挤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 3.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面颊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 4.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拇指按压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然后用弯屈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

眼眶一圈,由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使眼眶周围的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对于假性近视、或预防近视眼度数的加深有好处。 转眼球可提高视力 我中年时的视力左眼为0.3,右眼为1.0,经过20多年早、晚转眼球锻炼,近3年体检双目视力均为1.5。其方法是:坐在床上或椅上,双目向左转3圈后,平视前方片刻(默数5下),双目再向左转3圈,平视前方片刻。每日早晚转两次,不要间断,日久坚持,即见功效。(谷玉) 老年视力保健一法 老友年已古稀,而视力犹佳。问之,曰:吾每日清晨洗面时(水温稍高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先浸毛巾,热敷双目及太阳穴,约一两分钟,已坚持数十年矣。时值余老伴谢世,终日以泪洗面,自思如两目失明,其痛苦将不堪设想。遂以此法每日敷后顿感两眼舒服。此亦幸事也。(卢静一) 菊花养眼

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条件

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的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坚持不屑地开展各种环保教育活动,坚持环保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使学生逐步认识环境,懂得珍惜资源,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环保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英语中渗透环境教育,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会起一定的作用。 一、在教学前渗透环保教育 当我看到教室里的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幅满不在乎的样儿,我常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如:当长城上一些老外捡拾垃圾,国人熟视无睹,还嘲笑:有病!“Who is ill?(谁有病?)”;夏令营活动,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噪音大、影响他人,被赶了出来。痛心之余,感慨我们环保意识的淡漠。我还常常找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宣传画,对学生提出“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让垃圾远离我们吧!)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学习的家园。 二、.结合教材,渗透环保知识. 激发学生环保情感 将环保教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可使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让“环保”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 (一)在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如新标准英语第二册中,出现了panda、 bird、lion、elephant等动物类的单词。可以使学生认识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它是仅生存在中国的珍惜动物。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这些词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在会话教学中 小学英语的课本中,会话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如我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七册时,有一些警示标语如:Don’t walk on the grass.等,这样还可以鼓励学生讲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爱护环境的例子,这样就把环保知识融洽地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三)在小诗、儿歌等教学中 小学英语教材中小诗、儿歌等也占有着主要的地位,这些教学内容深受小学生喜欢。我们可以将一些关于环境的诗句编成儿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说儿歌,并且可以自己动手保护环境,使保护环境落实于行动。

层拉平技术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_以济阳坳陷东营地区为例

随着沉积学理论的发展,对沉积体系的研究由以沉积动力学为基础的单因素分析法,逐渐发展成为以研究古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及古水深度为基础的多因素分析法,既沉积体 制研究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地貌学、现代沉积考察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沉积时的地貌特征和基准面升降决定了沉积体系分布规律[1]。因此对盆地特别是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沉积学分析法以及层序地 层学恢复法[2] 。近年来,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物探应用新技术(如三维可视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更为简易的方法-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进行了应用实践,对深入分析东营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层拉平技术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是以陆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资料和地震资料为物质基础,多因子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方法。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方法主要是进行地层对比,该方法可以将地层进行等时对比,地层对比精度高,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 1.技术原理 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假设各层序的原始厚度不变(未受压实作用),在三维地震体中,参照沉积基准面或最大洪泛面,选取对比层序的参照顶、底面,将底面时间T2减去顶面时间T1,既将顶面拉平,视为古沉积时的湖平面,就可以得到底面的形态,此时底面的形态就可以近似的认为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古地貌,也可称为相对古地貌。 2.基本流程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虽然原理及应用较为简单,但是对该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对盆地大量研究基础之上的。其基本流程是,首先对盆地的古地质背景和古构造特点进行分析;然后选定对比层序的参照顶底面,利用多井合成记录对参照面标准层进行精细解释;然后利用相关的物探软件(如帕耳戴姆公司的三维可视化软件VOXGEO 等)进行顶面层拉平操作,此时得到的底面形态就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相对古地貌。 3.适用条件 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法得到的是该层序地层沉积前的相对古地貌,而要恢复其绝对古地貌,还要涉及到剥蚀厚度恢复、脱压实校正及古水深校正等问题。地层在沉积结束时,可能并未填满水体,而是沉积在水面以下,这就涉及到古水深校正,可以利用指示古水深的的生物或岩矿进行古水深校正,在地层大致平行时,可以不进行此项校正。在区域沉积背景已知是湖泊环境时,只需要研究相对古地貌特征,就可确定湖底相对起伏状况,进而确定沉积体系整体分布规律。相对古地貌与绝对古地貌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需要进行古水深校正[1]。 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等时性的基准面在整个盆地中是一个连续光滑的曲面,在不同的沉积体系发育位置,其曲率大小不同,可以以基准面作为对比参考面来恢复出下伏地层沉积前的原始古地貌形态[2]。 图1 陆相盆地中两种常见前积反射结构图 对湖相沉积而言,要选择对比参照面,首先要选择沉积环境意义明显的前积反射结构,张万选等认为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中,可识别出七类九种基本的前积结构[3],其中最常见的是S型和斜交型前积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前积结构都可以作为对比参照面,只有斜交前积结构才可以作为对比参照面(图1),因为斜交前积结构的特征是缺乏顶积层、具明显的顶超终止面,顶超面可以反映出古沉积时湖平面的位 层拉平技术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以济阳坳陷东营地区为例 李家强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 摘 要:古地貌恢复是沉积体制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地貌恢复的方法有很多,层拉平方法是近年来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新物探应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简易直观,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层拉平技术;古地貌恢复;东营凹陷中图分类号:P63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83(2008)01-0031-03 作者简介:李家强(1974-),男,山东泰安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主管工程师。 第22卷第1期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Vol.22No.12008年2月 JOURNALOFSHENGLIOILFIELDSTAFFUNIVERSITY Feb.2008 31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2003城市生态学第一次实习报告 02城市规划刘畅 00213113 实习目的、内容: 增进同学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实习线路: 北大逸夫二楼门前——图书馆——燕南园——静园——翻尾石鱼——北大西门——蔚秀园——畅春园——畅春园文体公园——万全河——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万寿山 实习时间: 2003年4月5日 实习“明细”: 我们在北大逸夫二楼门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了楼前那个置了块大石的花坛(准确大概要说“草坛”吧)里面种的是什么,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 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 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影响那种大气。但这样,似乎整个过渡区域只是人们进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人们至多会为整齐的草坪、大花盘里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会愿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 行至燕南园,老师说那里是北大校园里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觉到环境的优雅、清静。燕南园中的建筑风格是差别的统一,有纯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带有西方风格的二层小楼……,但几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后的一块地。植物的种类就很多了,有自家种的,比如一畦葱,几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众多的

14.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概括时讲,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一般可借助于两种方式,即文字说明与各种进度计划图表。其中,常用的进度计划因素包括: (1)横道图 横道图又称甘特图(Gantt),是应用广泛的进度表达方式,横道图通常在左侧垂直向下依次排列工程任务的各项工作名称,而在右边与之紧邻的时间度度表中则对应各项工作逐项绘制道线,从而使每项工作的起止时间均可由横道线的两个端点来得以表示。 用横道图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其特点是: ●直观易懂,易被接受。 ●可形成进度计划与资源资金使用计划和各种组合,使用方便。 ●不能明确表达工程任务各项工作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不能表示影响计划工期的关键工作。 ●不便于进行划划的各种时间参数计算。 ●不便于进行计划的优化、调整。 ●鉴于上述特点中的不足之处,横道图一般便适用于简单、粗略的进度计划编制,或作为网络计划分析结果输出形式。 (2)斜线图 斜线图,是将横道图中的水平工作进度线改绘为斜线,在图左侧纵向依次排列各项目工作活动所处的不同空间位置,在图右侧时间进度表中斜向画出代表各种不同活动的工作进度直线的一种与横道图含义类似的进度图表。

斜线图一般仅用于表达不同施工种上各项工作连续作业,即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进度计划安排。其主要特点包括: ●斜线图一般仅用于表达不同施工程上各项工作连续作业,即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进度计划安排。其主要特点包括: ●可明确表达不同施工过程之间分段流水、搭接施工情况。 ●可直观反映相邻两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工作进度直线斜率可形象表示活动的进展速率。 ●不足之处与横道图类同。 (3)线型图 线型图,是利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折线或曲线来表示完成一项工作量所需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工程量的一种进度计划表达方式。一般分为时间-距离图和时间-速度图等不同形式。 用线型图表示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其特点是: ●概括性强,效果直观。 ●绘图操作较困难。 ●易产生阅读不便问题。 (4)网络图 网络图,是利用箭头和节点所组成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来表示总体工程任务各项工作流程或系统安排的一种进度计划表达方式。 用网络图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其特点是: ●能正确表达各工作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平衡深度法恢复古压力

平衡深度法基本原理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沉积盆地异常高压的成因进行过大量研究。一般而言,沉积盆地中的异常高压均形成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地质环境,厚层泥岩是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场所。关于泥岩异常高压的成因已提出多种机理,如欠压实机理、水热增压机理、生烃增压机理、黏土脱水机理以及构造挤压等。不论何种机理,泥岩异常高压的表现形式都是异常高压泥岩的孔隙度高于相同深度正常压实泥岩的孔隙度。剩余孔隙度的存在使得异常高压泥岩中的孔隙流体承受了一部分本应由岩石骨架承担的上覆地静压力,这一部分地静压力在数值上就等于异常高压泥岩中的超压值。基于这一原理,可以利用平衡深度法计算出泥岩层中异常压力的大小[14] 。 所谓平衡深度即在正常压实曲线上与欠压实地层孔隙度相等的深度(图3-1)。根据有效应力定律,孔隙度相同处的有效应力相等,因此,欠压实泥岩的孔隙压力可以表示为: e w r r e z e z gZ gZ S S P P )()(ρρρ--=-+= (3-1) 如果用声波时差的变化表示正常压实泥岩的压实规律,则有: ln )(t t C g gZ P w r r z ??-+ =ρρρ (3-2) 式中:Z ——欠压实泥岩的埋藏深度,m ;e Z ——欠压实泥岩对应的平衡深度,m ;z P ——欠压实泥岩的孔隙压力或地层压力,Pa ;e P ——平衡深度处的静水压力,Pa ;z S ——深度Z 处的地静压力,Pa ;e S ——平衡深度处的地静压力,Pa ;g ——重力加速度,m/s 2;r ρ——沉积岩平均密度,kg/m 3;w ρ——地层孔隙水密度,kg/m 3;Δt ——欠压实泥岩的声波时差值,μs/m ;Δt 0——原始地表声波时差值,μs/m ;C——正常压实泥岩的压实系数,m 1-[15]。

以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利弊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利弊[摘要]结合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及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以及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倡导通过绿色化学的观点来解决化学研究利弊之间矛盾…… 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把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普遍方法和自然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研究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是马克思手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化学研究也是如此,它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必将给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就比如环境污染。这就需要我们人类从自然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进而寻找合理的实践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 1 化学对于人类衣食住行贡献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一定得关系。化学在人们衣、食、住、行各个环节无所不在。化学给生活增添温暖、便利。例如: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在食方面,化学同样覆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

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定时间后,才可食用。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k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y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2 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伟大的造物者用了46"1'L年的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花有革,有山有水,蓝天白云,四季分明的世界。但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短短几百年里,地球却以惊人的速度毁灭着。人口极具增长。日益发达的工业化的背后是无限的破坏地球资源。当(2012)等各种世界末日题材的影片充斥着我们荧屏时,我们才猛然发现: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发达和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我们的生存负担。这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为普遍因而也是最为严重的负担,而在环境污染中,化学研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最新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一、横道图的特点(掌握) 1.最简单并运用最广; 2.可以将工作的简要说明放在横道上. 3.适用于小型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子项目上,可用于计算资源需求量、概要预示进度. 4.横道图的优缺点: 优点缺点 (1 )表达较直观 (2)易看懂 (1)逻辑关系可以设法表达,但不易表达清楚 (2)适用于手工编制计划; (3)不能确定计划的关键工作、关键路线与时差; (4)计划调整只能用手工方式进行,其工作量较大 (5)难以适应大的进度计划系统 二、双代号网络计划(掌握) (一)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双代号网络图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例如: 1.箭线 (1)实箭线:代表实工作,既占用时间,又消耗资源; (2)虚箭线:代表虚工作,既不占用时间,又不消耗资源; 虚箭线是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的一项虚设工作,正确表达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起着工作之间的联系、区别和断路三个作用. 实工作虚工作

(1)联系 (2)区分 (3)断路 2.节点 节点是网络图中箭线之间的连接点,网络图中有三种类型的节点: 起点节点(一个)、中间节点(很多)、终点节点(一个). 一项工作应当只有唯一的一条箭线和相应的一对节点表示,节点的编号顺序应从小到大,可不连续,但不允许重复. 3.线路 从起始节点到终点节点的通路叫线路. 注意:工作持续时间之和最长者为关键线路,且至少有一条. 4.逻辑关系 (1)工艺关系(不可逆转) (2)组织关系(可以调整)

(二)双代号网络图绘图规则(掌握) (1)节点编号由小到大,不许重复; (2)一个起点、一个终点; (3)无线段,无双向箭线,无无节点箭线; (4)无循环回路; (5)母线法(某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多条内向箭线时); (6)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7)正确表达逻辑关系. (三)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掌握) 1.工作持续时间:(D i-j) 2.工期:(T) (1)计算工期,Tc表示:根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出来的工期. (2)要求工期,Tr表示:业主所要求的工期. (3)计划工期,Tp表示:根据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项目经理部所确定的作为实施目标的工期. 3.网络计划图中工作的6个时间参数及计算

压力恢复测试报告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厂井压力测试解释报告 测试单位:大庆纽斯达采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延安分公司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测试目的 (1) 二、基本数据 (1) 三、地层参数及流体性质 (1) 四、测试情况 (2) 1、测试仪器参数 (2) 2、测试施工情况 (2) 五、解释结果 (2) 附测试原始曲线图及解释分析图件 (5) 附测试原始数据 (6)

一、测试目的 为了解该井地层压力以及地层参数,决定对该井进行压力恢复测试,以确定该井地层情况并采取一定的增产措施。 二、基本数据 表1 测试井基本数据 三、地层参数及流体性质

四、测试情况 1、测试仪器参数 表3 仪器参数 2、测试施工情况 2012年6月3日使用电子压力计对该井进行压力恢复测试,仪器分别在400m、450m、500m、550m处停留5min进行压力梯度测试,14:00将仪器下到目的层位583m处开始测试。6月27日起出压力计,完成测试。 五、解释结果 (一)点压测试结果 (二)模型选择

1、井的模型: 2、油藏模型: 3、边界效应: (三)恢复曲线解释结果 油层中部温度: ℃ 表4 解释结果 从分析结果看: 1、本次压力恢复试井选用高精度电子压力计,仪器性能参数完全满足此类型试井对量程和精度的要求。从试井曲线来看,压力数据连续光滑,解释图表得到的各流动段数值点密集、无跳动,数据可靠性好。解释时选用目前行业权威的Ecrin试井软件,解释可信度高。 2、该井压力恢复测试前,分别在m、m处进行压力、温度梯度测试,由测试资料分析,压力梯度为MPa/100m,认为此井段流体为油、气及水组成的混合物。

盆地原型恢复方法及评价

盆地原型恢复方法及评价 盆地的改造作用 盆地的后期改造作用后期改造强烈,是中国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点之一(刘池洋,1996),它是由中国大陆本身的结构、演化和所处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所决定的,一般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波及广,空间上差异明显;(2)强度大,盆地越老改造越强;(3)时间新,愈新愈烈;(4)期次多,不同期次特点有别。 引起后期改造的地质作用主要有:构造运动、剥蚀(及搬运)作用、埋藏作用和热力作用等。 根据盆地后期改造的主要动力学特征及改造形式,可将改造型盆地分为以下七种类型(刘池洋、孙海山,1999): (1)抬升剥蚀型 其特征是沉积盆地在后期抬升,遭受剥蚀。根据剥蚀强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①抬升裸露型——盆地抬升一般为整体性,剥蚀较弱,盆地发育晚期沉积的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但盆地原型和主体沉积地层改造相对较弱。如美国二叠纪盆地。 ②剥蚀残留型——以差异抬升为主,后期剥蚀甚烈,盆地原型大都不复存在,沉积体大部分残留。如山西沁水盆地、西藏羌塘盆地等。 (2)叠合深埋型 这类盆地的部分或大部分地区在后期发生沉降,被新的沉积盆地叠加覆盖而深埋其下。前期盆地的原型基本未保持,但沉积实体部分甚或整体被保存。如中生代陆相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之下的古生代海相盆地,中国海域的前第三纪盆地等。 (3)热力改造型 在盆地发育晚期或之后,深部热力作用活跃,岩浆活动强烈,沉积地层遭受强烈的热演化。盆地烃源岩进入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甚至地层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如塔里木早古生代盆地、中国诸造山带内及其邻近众多古生代残留沉积(盆地)等。

(4)构造变形型 这类盆地后期遭受了(多期次)较强烈的变形改造,构造特征复杂,类型多样;新老地层有出露,并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如位于构造活动带内或附近的盆地或盆地的边缘地带。 (5)肢解残留型 盆地后期被断裂切割或走滑断错成若干个断块,断块的差异升降活动与强烈而又不均匀的剥蚀改造作用,使盆地被肢解或平移错开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残留盆地。如滇黔桂地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三江地区中生代盆地等。 (6)反转改造型 盆地发育末期或之后,发生较强烈的与盆地发育过程力学性质相反的构造运动,从而使盆地消亡或后期遭受较明显的反转改造(又可分为正反转和负反转两类)。如我国东、西部中生代盆地在新生代分别遭受了负反转和正反转改造。 (7)复合改造型 为以上两种或多种改造作用的结果。这类盆地中国普遍存在。 中国的沉积盆地一般都经历了多旋回复杂的演化,并遭受多期次显著的后期改造,中、古生代盆地和中西部各时代盆地的后期改造尤为强烈,因此上述几种类型的改造作用会彼此影响,改造形式有机相联,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复合型为多。此外,较大型盆地改造的作用、形式和强度以及油气成藏特点和分布规律等,在同一盆地的不同地区都会有区别。 2.原型盆地的恢复 所谓盆地的原型就是一定的地球动力施加在某一岩石圈物质上所产生的沉降结构和沉积实体(张渝昌、徐旭辉,1998)。之所以要对盆地原型进行恢复,是因为油气勘探中迫切需要了解古沉积坳陷——可能的生油坳陷的确切分布。盆地原型恢复的内容主要有: (1)盆地充填——充填物质、充填格架; (2)盆地性质——沉积岩组合、火山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 (3)盆地类型; (4)原生生油坳陷 原型盆地理论提出与发展 盆地分析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石油地质学家为了解盆地的沉积演

【精品】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台风 第四节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本讲学习目标要求: (1)目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台风、泥石流、地震等等)了解台风的危害,加深对台风作为一种常发而又严重的灾害的理解,关注台风,关注环境;台风的预防是认识研究台风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树立减灾防灾意识。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 1。自然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2.台风的形成及台风灾害的危害、防治 三.具体内容 (一)灾害及其防御 1.气象灾害 (1)台风 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注意台风四周风向的判别。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冷锋南下形成的。 影响范围:只有西藏、云南影响较小。 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华北地区的春旱:由于春季降水少,同时气温上升速度快,蒸发量迅速加大,加之春季农业用水量猛增,造成的我国华北地区春季干旱的气象灾害. 江淮地区的伏旱:发生在梅雨之后,由于该地区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出现连续的晴朗、高温的天气形成伏旱.台风的到来可以缓解伏旱. 2.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 3.我国几种灾害性天气的成因、特点及防治 灾害天气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综合防治 梅雨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冷暖 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 出现“空梅"—干 旱 降水多—排水 出现“空梅”—引水灌 溉 伏旱长江中下 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在单 一的副热带高压 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 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 形成,可缓解旱情 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海面上形成 的一种强烈的热 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作好抗台风 过境准备;建立健全减 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 系;营造沿海防护林, 提高公众灾害意识 春旱华北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 快 引水灌溉 夏涝华北6~8月夏季风来得早, 影响时间长,降 水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河流疏浚, 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东部季风 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 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 雨雪天气 薄膜覆盖等 寒潮除青藏高 原以外的 广大地区 冬季 强冷空气迅速入 侵 大风、雨雪、冻害, 时间长,范围广, 秋春季危害最大 加强警报,作好防寒准 备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

二、重点难点突破 1.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地形:从地形上看,平原最适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所以世界上重要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中国67%的城市分布在地形以平原为主的第三级阶梯上。 气候: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城市分布多。如中国大多数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在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东以南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而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区大城市数量极少。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多位于适于人类生活的温带地区。中低纬度地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沿海地区气候比内陆地区优越,世界城市在这些地方分布的密度大、规模大。 河流:古代的城市为了接近水源、利用水运,大多沿江河分布。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流,这是城市临河分布的主要原因。再就是由于古代陆路交通落后,水运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方式,河道成了当时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对城址的选择影响也很大。从我国城市发展史来看,沿河设城是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如赣州、宜宾、上海等。 2.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重点理解自然资源和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开发千年沉睡的丰富自然资源往往是新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等。重点理解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这些矿业城市依托矿产开发而兴起,伴随矿业发展而繁荣。如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英国的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开滦等。以铁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我国鞍山、包头、攀枝花等。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等。 交通:城市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的城市,往往发展最快。交通便利之地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即有利于城市所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我国古代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南方城市大都在大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我国北方城市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大都经历了驿道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对外交通口岸,对城市的总体布局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南方城市大都沿江河发展,由于船型的增大,航道的迁移,不少城市的对外交通口岸经历了由沿河向沿江或沿海的发展过程,城市的总体布局也随着作大幅度的转移。南方兴建铁路后,形势又有新的变化。当我国跨过高速公路时代和航空运输时代后,城市总体分布模式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形成条件有两个: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剩余农产品,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因此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相分离。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们脱离了土地的束缚,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民的货物进行交换,商品交易的场所就形成了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成为城市。 4.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是重要的人文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在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原因是城市环境污染,其种类及危害见下表: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是盆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古地貌是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差异压实、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构造运动,往往导致盆地面貌的整体变化,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前人对古地貌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无论是思路上还是方法上,都有过大胆的尝试,业已形成了丰富的方法和理论,一般主张从构造恢复和地层厚度恢复两个方面着手。目前已有很多专业的软件投入使用,这给古地貌恢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尤其是构造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古地貌恢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1 构造恢复 2.1.1 构造恢复现状 在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基底沉降才使盆地得以形成和发展。自Sleep 研究得出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基底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后,基底沉降分析已成为大陆边缘和板内张性盆地成因研究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基底沉降由构造沉降和负载沉降两部分构成。构造沉降由地球动力作用引起,负载沉降则是指当构造沉降发生之后形成的盆地空间被沉积物充填时,沉积物本身的重量又使基底进一步下沉而形成被动增加的沉降。因此,从基底沉降中剔除负载沉降即为构造沉降。 据现有研究成果,引起沉积盆地沉降的主要机制有均衡(Airy,1855)、挠曲[5]和热沉降[6],[7],[8]三种。其中均衡模式基于阿基米德(Archimedes)原理,认为岩石田没有任何弹性,各个沉积柱间相互独立运动,故又称为点补偿模式或局部均衡模式。挠曲模式也基于阿基米德原理,但把基底对负载的响应看成材科力学中受力弯曲的弹性板,认为其均衡补偿不仅发生在负荷点,而且分布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之内,又称为区域均衡模式。热沉降模式认为热效应导致岩石圈发生沉降,因为岩石圈增温快(如岩浆侵入),冷却则慢得多,而冷却岩石的密度和浮力比炽

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1.以实例说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气愤。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携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课以前,先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第一段。引入课题,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声中走近我们身边的环境。然后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环境》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有: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漫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弃物污染。 那再来看看并播放《我们身边的大气环境》,下载《我们身边的水环境》,《我们身边的声环境》。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内容。并引发学生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应该加以保护了。那看一看世界为了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世界环境日”。打开书本让学生画出时间和内容。并给学生展示图表‘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让学生总结出‘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写出相应板书:世界环保日-6月5日,关心、保护、改善 二、课堂讨论 展示一些‘环境被破坏了’的图片或视频 播放视频:《哭笑的地球》,《没有水的样子》,《激情与温柔等》。 展开讨论: 1、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吗?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3、谈一谈你的家庭为了保护环境做过哪些事情,以后应该怎样做?

我们班集体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学校及其附近的环境?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地补充说明,并把重点内容点明。表扬回答好的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让回答好的同学把自己在家庭中的好习惯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针对性地播放一些视频,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我国政府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好措施、好办法? 学生讨论 小结:营造大量“护田林”、“防风林”,治理“三废”,整治“白色污染”,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城市已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请看这生机盎然、美丽迷人的城市――大连。 出示大连市环境图。 提问:为什么大连环境美如画,大连人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小结:大连市从领导到市民都非常重视保护环境,大连人的“三管住”,使我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情。 板书:不要污染破坏 三、行为指导: 提问:我们少年儿童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事呢?请介绍一些事例。(引导并板书) 板书:参与环保活动 劝阻污染行为 师引导并建议学生做一个绿色消费者。 小结:正确对待废弃物,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环保好习惯。 四、结束语:让我们向全人类呼吁:为了我们美好灿烂的明天,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 播放视频《地球你好吗》最后一段,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伴唱,结束本课。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城市生态学第一次实习报告 城市规划刘畅 实习目的、内容: 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 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

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 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 园中有鸟筑巢,有雀觅食,连野猫也总出没其间。漫步在那里的人们绝少行色匆匆者,我想这样的环境才是人们喜欢并适合的。一位搬到燕南园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说他从没想到要搬走,那里好在安静,而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正在伺弄墙外的十几盆花草,神色安然。

另一位六十几岁的老教授说“这里夏天也好,那么多树、草,夏天呀一点都不热。”他还说他家里基本上是维持了几年前搬入时的样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另外,我也注意到老教授的另一番话,他说他喜欢这里,也因为家里老人喜欢静,这里相对人口密度小,有更多“私人空间”。 还遇见一位白发满头的老人,据说在燕南园住了年,她本人的行行止 便等物对建筑物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尤其古建筑的维护就更加不易了。这种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 蔚秀园、畅春园都是北大教职工的住宅区,两园中都有湖,也就由湖扩散出了花园式的休息场所,但这里因住房需求就多是楼房了,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一位年就住到蔚秀园的老人略带玩笑的说:“这里的环境若是有什么不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

一、掌握实际进度与计划的比较方法(横道图、S曲线、前锋线) 知识点:一、横道图比较法 横道图比较法是指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收集到的数据,经加工整理后直接用横道线平行绘于原计划的横道线处,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 (一)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 匀速进展是指在工程项目中,每项工作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都是相等的,即工作的进展速度是均匀的。此时,每项工作累计完成的任务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 采用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时,其步骤如下: (1)编制横道图进度计划; (2)在进度计划上标出检查日期; (3)将检查收集到的实际进度数据经加工整理后按比例用涂黑的粗线标于计划进度的下方。 (4)对比分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①如果涂黑的粗线右端落在检查日期左侧,表明实际进度拖后; ②如果涂黑的粗线右端落在检查日期右侧,表明实际进度超前; ③如果涂黑的粗线右端与检查日期重合,表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 (二)非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 当工作在不同单位时间里的进展速度不相等时,累计完成的任务量与时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是线性关系。此时,应采用非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进行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 非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在用涂黑粗线表示工作实际进度的同时,还要标出其对应时刻完成任务量的累计百分比,并将该百分比与其同时刻计划完成任务量的累计百分比相比较,判断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关系。 采用非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时,其步骤如下: (1)编制横道图进度计划; (2)在横道线上方标出各主要时间工作的计划完成任务量累计百分比; (3)在横道线下方标出相应时间工作的实际完成任务量累计百分比; (4)用涂黑粗线标出工作的实际进度,从开始之日标起,同时反映出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连续与间断情况; (5)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实际完成任务量累计百分比和计划完成任务量累计百分比,

目前人类生存环境现状与解决

目前人类生存环境现状与解决 1、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2、车内空气污染现状 3、室外空气污染现状 4、“空气污染”和“人体污染”已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5、康迩莱人体净化仪 目前人类生存环境现状与解决 人类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是:阳光、空气、水、食物。 一般人缺乏食物约可生存3-5周,断绝饮水,约可生存5天,而离开空气,则5分钟, 就会死亡。 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5~20M3空气,质量约13—15kg,总计要呼吸2万多次。 由于人类为了过度的追求GDP,而破坏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让我们生存的四大要素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现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1、室内空气污染现状 空气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益增多,在居室当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更是微生物滋生的温床。 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位列18类致癌物质之首,全球每年超过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直接导致的各种疾病。国家室内空气检测部门统计显示,新装修居室90%以上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居室空气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另外,装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也是室内PM2.5超标的原因之一,装修材料将持续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附着在PM2.5之上,成为室内空气质量的隐形杀手。68%的孕妇胎儿畸形是由居室甲醛严重超标,90%的新居白血病患儿家中半年内装修过。我国每年因装修污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死亡的儿童有210万,其中100多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与

装修污染有关。 根据相关研究,吸烟、空调、烹调、积尘和装修污染,都严重影响着室内空气质量。据了解,烟草烟雾包括69种一类致癌物质和172种有害物质,除可致肺癌、心脏病及支气管炎和哮喘外,还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 复旦大学的检测证实,大多数家庭的空调积尘中细菌、霉菌超标,最严重的家庭细菌数量超过商场中央空调的50倍,加上空调较少清洗,使用几年后就成为PM2.5重要来源。厨房油烟也是室内空气质量变差的原因,油烟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积尘同样是重要因素,被子、床下、沙发、地毯和家用电器都是积尘的死角,一旦被风扬起就很容易被人吸入肺内。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空气污染和人体污染大约要夺去约400万儿童的生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达500多起,中度人数高达1500多人。 在此背景下,室内人体净化健康仪应运而生。 人的一生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比起室外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更大,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室内隐形杀手。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每年有35万人由于室外空气污染早亡,还有30万人由于室内空气污染早亡,从这组数字看来,室外与室内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几乎相当,但室内污染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