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8 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

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三国鼎立局面的学习,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为以后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趋势。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

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把学生带入情境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适时地引导学生们说:正如歌词里唱到的世事成败转头空,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都已付诸谈笑中,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

18 课三国鼎立,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1、首先,检查一下提前下发的学案上的需要学生们预习的内容。

2、讲解第一目的内容:官渡之战:

过渡语:一说到三国就得从东汉末年说起,汉末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混战不得不提到我国北方的两个军阀:袁绍和曹操,同时出示PPT 三国时的地图:袁绍和曹操各自的实力范围,简单地介绍和评价一下曹操。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寻找PPT 出示的问题: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然后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这些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随后让学生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来直观形象地感受官渡之战,通过观看的视频方式,创设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讨论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3、讲解第二目的内容:赤壁之战

过渡语: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句诗句是这样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师提问学生们:曹操到底有什么不已的壮心?同学们回答:统一全国,老师接着说,为了统一全国,曹操发起了赤壁之战。PPT 地图出示: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范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感受当时的全国的形式,然后PPT 表格出示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然后让学生起来回答这些问题。随后让学生观看火烧赤壁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们更加深切地去感受当时赤壁之战的战况。然后,举一反三:让同学们一起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最后,联系官渡之战,让学生们思考:官渡之战中的袁绍和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骄傲自满。4、讲解第三目的内容:三国鼎立

过渡语:赤壁之战后,三国的各自的势力范围基本形成,他们的称王称霸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PPT 出示三国鼎立的表格,让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找出三个国家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然后PPT 出示:三国鼎立的形势图,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三国鼎立的形势,然后再讲解了三个国家各自生产的发展状况。最后,合作探究:有人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加剧了国家的分裂,也有人说,三国鼎立是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你认为呢?说明理由?讨论完答案之后,老师总结:历史的发展可能会有曲折,但是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国家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才是主流,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大势所趋,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课堂小结:PPT 出示:小结导图,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

四、当堂达标: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