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开花

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开花

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开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1746329.html,

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开花

作者:彭功长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7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这样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词作为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核心素养理念正在深入语文教学之中,成为每位语文老师教育教学的指路明灯。如何才能将诗词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地结合起来,让核心素养之花在古诗词教学中生根绽放?本文以《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为例,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践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做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培养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诗歌的民族,孕育了数不尽的诗人,更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诗词文化。诗词作品一般都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成为滋养我们精神文化的佳品。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了当前很多语文老师所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笔者都十分关注古诗词教学,并结合当前的核心素养理念,积极地进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下面以《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为例,具有谈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巧妙引导中让思维开花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小学阶段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首宋词。词源于诗,但又不同于诗,这些文学常识类的知识,如果对其进行深入讲解就超出了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不讲学生又会心生疑惑,甚至混淆了诗与词的概念。因此,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将诗与词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如:先出示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让学生诵读。接着引出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6课也是写村居的,题目叫《清平乐·村居》。让我们来比较一下高鼎的《村居》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学生们交流讨论后,教师加以归纳和引导:(1)题目上不同——引导学生认识词牌名;(2)句式上不同——简介词又叫长短句,不同于诗句;(3)段落上不同——了解词分为上下阙。原本一个很难讲清楚的问题,就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比较、老师适当的引导,就巧妙地解决了。

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自己学会归纳和概括,然后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在古诗词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