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考试答案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考试答案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考试答案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考试答案

2016年考试真题一、单选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艾伦?卡尔松提出的欣赏自然的三种范式之一()A、

对象范式

B、

风景范式

C、

图画范式

D、

环境范式

我的答案:C

2根据古典哲学的传统观念,善是()的研究对象。

A、

逻辑学

B、

美学

C、

心理学

D、

伦理学

我的答案:D

3下面哪项不属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

A、

专业公司时期

B、

自我发展时期

C、

文化创意产业阶段

D、

专业市场阶段

我的答案:B

4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

A、

佛洛依德

B、

荣格

C、

马斯洛

D、

拉康

我的答案:C

5《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著名诗人()的作品。

A、

阿里斯托芬

B、

塞内加

C、

埃斯库罗斯

D、

荷马

我的答案:C

6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自然美学基本结构的要素之一()A、

B、

C、

D、

我的答案:D

7以下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领域的外在系统()

A、

自然系统

B、

文化系统

C、

社会系统

D、

自身系统

我的答案:D

8《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的代表作品。

A、

普希金

B、

卡夫卡

C、

果戈里

D、

裴多菲

我的答案:C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道家的审美境界()

A、

涤除玄览

心斋

C、

坐忘

D、

礼乐相济

我的答案:D

10下面哪个字与《说文解字》里面论“美”的词源无关()A、

B、

C、

D、

我的答案:C

11《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的代表作品。

A、

赛缪尔·贝克特

B、

尤奈斯库

C、

萨特

D、

加缪

我的答案:A

12“语言说人”的思想是哪位哲学家提出来的()

A、

维特根斯坦

B、

黑格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A

1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汉语中“美”的发展阶段()

A、

感官阶段

B、

伦理阶段

C、

审美阶段

真理阶段

我的答案:D

14下面哪项不属于描述“四大美女”之美的典故()

A、

昭君出塞

B、

貂蝉拜月

C、

东施效颦

D、

贵妃观花

我的答案:C

15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的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及自学成才的工匠。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英国

我的答案:D

16下面哪项不属于环境美学所说的环境()

A、

自然环境

B、

文化环境

C、

太空环境

D、

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C

17在中国古典美学当中,下列不属于比“美”高级的范畴是()。

A、

美丽

B、

神韵

C、

气韵

D、

意境

我的答案:A

18莱辛在其美学名著()中认为“自然中的最丑东西也能转化为一种艺术美”。

《恶之花》

B、

《丑的美学》

C、

《拉奥孔》

D、

《美的历程》

我的答案:C

19《西斯廷圣母》为哪位艺术家的代表作()

A、

米开朗基罗

B、

达芬奇

C、

拉斐尔

D、

卡拉瓦乔

我的答案:C

20下面哪个不属于西方经典的美学范畴()

A、

崇高

B、

C、

梦幻

D、

如画

我的答案:C

2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对于身体的审美塑造()

A、

美体

B、

美容

C、

美发

D、

美心

我的答案:D

22下面不属于让一件现成物品成为艺术品的要素是()。A、

艺术情境

B、

艺术行为

艺术语言

D、

艺术观念

我的答案:A

23下面哪项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对文学的审美描述()A、

声无哀乐

B、

皇家气派

C、

道根文枝

D、

艳俗之丽

我的答案:C

24古印度文明是()的发源之处。

A、

味觉美学

B、

视觉美学

C、

肉身美学

D、

触觉美学

我的答案:C

25歌剧《魔笛》是谁的作品()

A、

莫扎特

B、

贝多芬

C、

舒伯特

D、

巴赫

我的答案:A

26“意境”是中国古代()追求的终极境界。

A、

士文化

B、

官文化

C、

民文化

D、

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27下面哪个词被现代汉语沿用了下来()

A、

黼黻之美

B、

美珥

C、

美酒

D、

车席之美

我的答案:C

28以下哪一项不是先锋派艺术运动中的流派()A、

浪漫主义

B、

达达主义

C、

未来主义

D、

印象主义

我的答案:A

29以下哪一项不是王国维的美学观点()

A、

有我之境

B、

无我之境

C、

美育代宗教

D、

造境说

我的答案:C

30披头士乐队是()著名的摇滚乐队。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日本

我的答案:C

31德国哲学家阿佩尔认为古代哲学是()。

A、

意识分析

精神分析

C、

语言分析

D、

物的分析

我的答案:C

32《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

约翰·斯特劳斯

B、

约翰·凯奇

C、

尼古拉斯·凯奇

D、

皮埃尔·布列兹

我的答案:B

33鲍姆加敦认为人类活动分为知、情、意三部分,“知”是()的研究对象。A、

逻辑学

B、

伦理学

C、

美学

D、

心理学

我的答案:A

34以下哪项可以用来描述“大众文化”的特质()

A、

生产工业化

B、

传播媒介化

C、

高度商品化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5玉龙是哪个地区文化的遗物()

A、

仰韶文化

B、

红山文化

C、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我的答案:B

36

以下不属于艺术摹仿论的是哪一项()

A、

镜子说

B、

情感主义

C、

自然主义

D、

古希腊模仿论

我的答案:C

37《窦娥冤》谁的代表作品()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蒲松龄

D、

关汉卿

我的答案:D

38以下哪一项属于“优美”的类型()

A、

自然中的优美

B、

社会中的优美

C、

艺术中的优美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9《立法者与阐释者》是当代社会学家()的专著。A、

马克思·韦伯

B、

哈贝马斯

C、

齐格蒙特·鲍曼

D、

鲍德里亚

我的答案:C

40“镜子说”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它的明确提出者是()。A、

拉斐尔

B、

米开朗基罗

C、

达·芬奇

D、

但丁

我的答案:C

41“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谁写的著名词句()

A、

李清照

B、

马致远

C、

辛弃疾

D、

苏轼

我的答案:C

42以下不属于艺术摹仿论的是哪一项()

A、

情感主义

B、

镜子说

C、

自然主义

D、

古希腊模仿论

我的答案:A

43以下哪一项不是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A、

启蒙理性

B、

进步信仰

C、

解构主义

D、

实证主义

我的答案:C

44以下哪个词是法语中用来意指“美的”()

A、

kalon

B、

beau

C、

schon

D、

bello

我的答案:B

45下面哪个词语不是用来形容美丽的衣裳()

A、

美裘

B、

美珥

C、

黼黻之美

D、

霓裳

我的答案:B

46设计一般不包含如下哪项服务()

A、

实物服务

B、

结合服务

C、

组织服务

D、

特殊服务

我的答案:D

47以下哪一项可以用来描述“文化工业”的特征()A、

生产工业化

B、

消费市场化

C、

传播媒介化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48以下哪一项是宗白华对“崇高”的分类()

A、

自然的

B、

人造的

C、

属于艺术的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49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A、

杜威

B、

维特根斯坦

C、

黑格尔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D

5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前卫艺术的种类()

A、

哥特艺术

B、

大地艺术

C、

观念艺术

D、

行为艺术

我的答案:A

二、判断题

1《原诗》的作者是清代人叶燮。()

我的答案:√

2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美学的最早的启蒙者和奠基者。()

我的答案:√

3当代艺术的基本公理一是: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是无法确定的。()

我的答案:√

4“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

5美的活动,其实是“回到事物本身”的人类本真活动之一。()

我的答案:√

6“希伯来精神”以“理性和科学”作为其思想内核。()

我的答案:×

7

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代表作是《人间喜剧》。()

我的答案:√

8“美”的语汇,共同组成了一个“家族相似”的语言族群。()

我的答案:√

9在当代,学者普遍认为现代性已经完成了。()

我的答案:×

10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

11亚里士多德认为“笑是喜剧之母”。()

我的答案:×

12工业设计属于现代商业设计中“卖”的系列。()

我的答案:√

13“美”的第二层级语用含义是指美几乎成为了“善”的代名词。()

我的答案:√

14在主体间性与文本间性之间,会形成了一种更高的“复合间性”。()

我的答案:√

15《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

我的答案:√

16崇高只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我的答案:×

17《丑的美学》是一本专门论“丑之美”的著作,出版于1853年。()

我的答案:√

18《美食家》是当代作家陆文夫的著名小说。()

我的答案:√

19在审美过程当中,身体活动并不参与其中。()

我的答案:×

20《内战的预兆》是古典主义画家达利的代表画作。()

我的答案:×

21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历史上的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和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三个阶段。()

我的答案:√

22审美中的“内模仿说”与“移情说”是完全等同的。()

我的答案:×

23华夏文化是“视觉美学”的源发地。()

我的答案:×

24设计最终要以物为本,而非以人为本。()

我的答案:×

25艺术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建构关系,一种交互的对话关系,一种深层的交往关系。()

我的答案:√

26跳水运动被称之为“空中芭蕾”。()

我的答案:×

27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是同一门学问。()

我的答案:×

28艺术终结就是艺术之死。()

我的答案:×

29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代表作是《人间喜剧》。()

我的答案:√

30只有士文化才是雅文化。()

我的答案:×

31“镜子说”仅仅是一种造型艺术理论。()

我的答案:×

32“美在主观”的学说可以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思路。()

我的答案:√

33在绝对人格美的建构上,儒家以清净无为的“至人”、“真人”、“神人”为极致。()

我的答案:×

34柏拉图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美本身”的哲学追问。()

我的答案:√

35“内模仿学说”的提出者是费希纳。()

我的答案:×

36“俄狄浦斯情结”被弗洛伊德看做为一种“恋父情结”。()

我的答案:×

37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不存在“丑”的概念。()

我的答案:×

38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得是官文化与士文化的对立。()

我的答案:√

39阿瑟·丹托提出的当代艺术终结论指出艺术与历史走向了不同方向。()

我的答案:√

40在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中,人的听、视、触、动、言语等器官和感觉,总是单独分别去感受。()

我的答案:×

41雪线就是指年固体降水量与消融量处于平衡的地带。()

我的答案:√

42齐美儿是“泛审美现代性”观点的代表人物。()

我的答案:√

43分析哲学家认为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是一致的。()

我的答案:×

44根据实用主义的观点,审美经验否定并超越了日常生活经验。()

我的答案:×

45《启蒙辩证法》的作者是康德。()

我的答案:×

46“有意味的形式”论在意味与形式之间形成了循环论证。()

我的答案:√

47正如美与丑相对,悲与喜悲相对,崇高与荒诞也是大致相对的。()

我的答案:√

48在审美心理上,中西方文化没有差别。()

我的答案:×

49《新科学》的作者是意大利人克罗齐。()

我的答案:×

50官文化关注的现实人生,崇尚实用价值,强调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功利需要。()

我的答案:×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在线课课后作业答案及答题情况

课后作业答案及答题情况 1.1已完成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 1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33.3分 二.判断题 1 “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1.2已完成成绩:75.0分 一.单选题 1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二.判断题

1 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2 《向日葵》是著名画家莫奈的作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3已完成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二.判断题 1 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2.1已完成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A、

《美的历程》读书报告

美的一次巡礼 ——读《美的历程》有感 【摘要】本文是作者阅读《美的历程》后的一些想法,从《美的历程》内容出发,结合中国古代历史,指出中国美学发展历程,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的经济、文化、时代特征息息相关。中国独特的地理特征、文化特征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美学历程。 【关键词】美学、历史、文化 一、作者介绍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巨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美的发展展现在大家眼前。本书展现出中华民族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李泽厚是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获得诸多荣誉,是中国哲学大家。 二、主要内容及思想 本书只是中国古典文艺的一次匆匆巡礼,从原始时代到明清时期娓娓道来,讲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发展。从远古的龙飞凤舞的图腾的出现与发展,到明清时期的绘画与工艺,沿着历史的长河,带领着我们读者领略中国的美的发展历程。通过大量史料的举例,大量排比句的使用,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画卷栩栩如生地铺陈在我们的面前;通过运用大量的反问句,将本书的观点强烈地表达出来。 (一)、青铜时期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唯一没有断层的古国,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有着比过去所知有远为长久和灿烂的历史。在将近八千年前,我国的文明就已经初露尖角,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独特的图腾,中国的原始图腾是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从最开始如儿童画般的涂鸦,到三星堆的人面、兽面雕塑,我们的图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由写实、具象到几何化、抽象,最初这些变化并不是因为人类对美的追求,而是出于当时的统治的神秘性的要求。而且同在中华大地上,中原地区不同部落的图腾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多见的龙凤图腾,是在黄帝大战蚩尤后部落合并,图腾一步一步演化而来。作为一名当代的艺术生,课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各大博物馆,本学期有幸多次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在国家博物馆中看到诸多中国史前的文物,也曾注意观察过蛙纹图腾、鸟纹图腾。在我看来它们是美丽的,漂亮的,是值得我们现代设计学习的。当时的我只是单纯的当作花纹来欣赏,但同时也会困惑文物上的花纹为何是这样?有什么来历?又有何意义?本书看到这里便解开了我的疑惑,也让我对我们中华民族史前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同时原始歌舞也是图腾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作为图腾所标记、所代表的,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在一方面图腾的变化还是是时代特征的反映,在相对稳定的母系社会,图腾也是愉悦、轻快的。到青铜器时期就是动荡的时代,于是也有了类似三星堆的人面、兽面青铜武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表情狰狞、可怕,青铜雕塑的花纹装饰也给人一种压抑、紧迫的感觉。这无疑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的。 (二)、先秦时期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读书 笔记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李泽厚着.美的历程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主要内容:主要写的是中国的美学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明清结束,主要以每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特点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编写。具体有:龙飞凤舞----青铜时期-----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写意---明清文艺思潮。 第一章:龙飞凤舞---远古图腾,原始歌舞,有意味的形式 1,暴力是文明的产婆,炫耀暴力和武功是这一整个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奴隶制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掉甚至吃掉非本氏族、部落的敌人是原始战争以来的史实,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P38 2,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复杂、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多样流动的自然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P43 第二章:青铜艺术(狞厉的美;线的艺术;解体和解放) 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 一:儒道互补 1,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一条基本线索。P49 2,理性实践就是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P50 3,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向外在的崇拜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人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

2019-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 《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 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 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有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下面 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3000字,供大家参考~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一】 《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 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 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 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 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 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 的动物身上。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 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 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以凶猛 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 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 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 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 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 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

《美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美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美的历程》读后感500字一近日,有幸拜读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真是一部开阔志趣的好书。 哲学家冯友兰夸赞它是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本书从原古时代史前文化开始,纵横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直至明清,作者带领我们对中国古典文艺开展了一次鸟瞰式的美的巡礼。其中内容深厚而简约,充满哲思之光,语言精炼优美,使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 读《美的历程》,仿佛在登临一座风景奇秀的高山,满眼的绝胜风景,气喘吁吁并吸收升华着,令人心旷神怡,大获裨益。常常是读着画着,不知不觉就把一页书画满了。 本书从艺术和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各部件的联系出发,对各个不同时代独特的美的元素,进行了鸟瞰式的观花,从龙飞凤舞的原始图腾,到青铜饕餮;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从佛陀世容的虚幻颂歌,到盛唐的杜诗颜字韩文;从宋元的山水意境,到明清的文艺思潮……你会不知不觉中仿佛走进了一座宏大的艺术博物馆: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着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感叹作者的宏大构图,哲理辩思,艳羡作者的深厚积淀,高屋建瓴。 《美的历程》读后感500字二《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紧张时期的艺术风格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三个火枪手读后感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着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因此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接洽起来,点面联合,揭示出种种社会因素对付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阐发与说明。 如今,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对付作者的学养除了敬佩我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单凭那么多英俊的图片,我花这个价格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样,再好的书也有打折的时候,另外不说,我那本插图版精装《东方的智慧》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便是半价买的。就一句话,万一哪天你们谁看见这本书打折处理了,可千万千万别告诉我。《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闻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着作,从宏观俯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故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 ——读书笔记《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它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宏观把握。细细品读,我为书中每一章节作者所凝练概括的美而赞叹不已,却又因才疏学浅,不知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只知不断沉吟:“这就是美。”是的,这就是美,它早已不单单美在字里行间,而是美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田。 中国艺术之美,并不只出现在精美绝伦的宫殿庙宇之中。中国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这些美的眼睛。而在这部美学著作中,李泽厚先生引领我们睁开双眼,去探索,去流连,去迷醉于中国艺术之美。 中国艺术之美,美在“龙飞凤舞”。远古图腾、原始歌舞以及图案的“有意味的形式”,展示了远古时代人们的原始审美意识。“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是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美的形式和人之间不断互动,相互促进影响,不断丰富发展,美的历程,由此展开。 中国艺术之美,美在“青铜饕餮”。青铜时代狞厉的美、线的艺术以及解体和解放,在这期间,青铜器逐渐从“神坛”走向民间。“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是为其统治的利益、需要而编造出来的‘祯祥’或标记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进入春秋以后,“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保留有大量原始社会体制结构的早期宗法制走向衰亡……社会的解体和观念的解放是连在一起的……殷周以来的远古巫术宗教传统在迅速褪色,青铜饕餮也失其权威,多缩小而降低于附庸的地位。”艺术的功能和审美情趣因时代之变而变,体现在此。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满分卷)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假如艺术终结,那么以下哪一项不是艺术终结的逻辑终点?()(1.0分) 1.0 分 A、观念 B、音乐 C、身体 D、自然 我的答案:B 2以下哪项是关于“艺术是什么”的学说?()(1.0分) 1.0 分 A、模仿说 B、表现说 C、形式说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以下哪一项不是现代性的基本理念?()(1.0分) 1.0 分 A、启蒙理性 B、进步信仰 C、解构主义 D、实证主义

我的答案:D 4下面哪项不属于环境美学所说的环境?()(1.0分) 1.0 分 A、自然环境 B、文化环境 C、太空环境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C 5下面哪个词被现代汉语沿用了下来?()(1.0分) 1.0 分 A、黼黻之美 B、美珥 C、美酒 D、车席之美 我的答案:C 6玉龙是哪个地区文化的遗物?()(1.0分) 1.0 分 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我的答案:B

7按美国人史百瑞的观点,以下哪项不是人脑左半球的功能?()(1.0分) 1.0 分 A、音乐天赋 B、分析能力 C、语言功能 D、计算能力 我的答案:A 8《立法者与阐释者》是当代社会学家()的专著。(1.0分) 1.0 分 A、马克思·韦伯 B、哈贝马斯 C、齐格蒙特·鲍曼 D、鲍德里亚 我的答案:C 9以下不属于艺术世界的基本要素的是哪一项?()(1.0分) 1.0 分 A、创作者们 B、接受者们 C、艺术文本 D、宇宙天地 我的答案:D

10《窦娥冤》谁的代表作品?()(1.0分) 1.0 分 A、王实甫 B、马致远 C、蒲松龄 D、关汉卿 我的答案:D 11下面哪项是用来描述音乐的“民文化”审美特征?()(1.0分) 1.0 分 A、民俗风格 B、俗声俗韵 C、艳俗之丽 D、俗而容晓 我的答案:B 12以下哪位学者是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1.0分) 1.0 分 A、卡尔·马克思 B、马克思·韦伯 C、哈贝马斯 D、福柯 我的答案:C 13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为基础。(1.0分)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它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宏观把握。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对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作详细具体的解释阐述,而是总结概括性地对各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精神做出精练的归纳,并从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为读者理清中国古代“美”的发展脉络。阅读本书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介绍和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著作。而《美的历程》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本书与其他美学著作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编写美学史时能够不破坏艺术发展的连贯性,不轻易划分时代或为其强加一个所谓的“艺术时代特征”,却能使整部著作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对中国美学了解之深以及他处理如此长的历史材料时的高明之处。好的美学著作不仅能够告知读者自己的美学观点,而且还会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思考。而《美的历程》便让我在阅读中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痕迹。一美的起源作者在第一章“龙飞凤舞”中多次提出,远古图腾时期的器物(包括用小砾石等制作的装饰品)“并非为审美而制作”。这种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在旧石器时代,劳动人民离“为审美而制作”器物还有数十万年的距离。那么我们用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器物是否有意义呢?我们是否只能够用“巫术说”、“宗教说”、“劳动说”、“游戏说”这些艺术起源的理论去分析它们呢?我并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也认为用“巫术说”和“宗教说”解释美的起源最具合理性,但人对美的意识和觉悟是可以从中独立出来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及:“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红穿带、撒抹红粉,已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色的动物

《美的历程》的阅读附答案

《美的历程》的阅读附答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便逐渐在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忠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院体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很自然地成了这一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尽管已开始有与此相对抗的所谓文人墨戏,但整个说来,上行下效,从院内到院外,追求细节真实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 与细节真实并行而更值得重视的院体画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虽然以诗情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都要从这里算起。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自觉要求。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到南宋院体画中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画家马远、夏硅以及其他人的许多小品,这一特色便极鲜明。它们大都是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尽管比北宋山水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基本仍从属于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这一前提之下,所以,它处在“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行程之中,是厚重的院体画而决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属“无我之境”。而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三种艺术意境——“有我之境”,则要由元代文人画来确立。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有关“院体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诗意的极力提倡是院体画更值得重视的一种审美趣味。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的,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 B.南宋院体画将北宋后期即已形成的追求诗意的审美趣味发展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C.院体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D.以诗情人画并非由院体画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则是从院体画开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 美学导论

已完成 1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A、贾宝玉 ?B、薛宝钗 ?C、林黛玉 ?D、王熙凤 我的答案:C 2 《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约翰·斯特劳斯 ?B、约翰·凯奇 ?C、尼古拉斯·凯奇 ?D、皮埃尔·布列兹 我的答案:B 3 “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我的答案:D

2 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D 3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A、佛洛依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 我的答案:C 4 《向日葵》是着名画家莫奈的作品。() 我的答案:× 5 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养心 ?B、养身 ?C、养眼

?D、养神 我的答案:D 2 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味觉 ?B、触觉 ?C、视听 ?D、动觉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 ?A、《英雄》 ?B、《红高粱》 ?C、《活着》 ?D、《卧虎藏龙》 我的答案:D 4 《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我的答案:√ 5 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 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A、中国菜系 ?B、法国菜系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先生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李泽厚先生用一些异常简洁明快而又高度凝练的原创概念阐释、铺陈、思辨了这次美的历程,虽然彰显出作者宽阔的视野、深厚的积累,但是在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却是一直以来人们不能很好解释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远古图腾、青铜器亦或者是诗歌、小说中都发现了美,而这些是普通人并不曾发现或没有注意的,这点给了读者们新的视野。 在令人感到乏味的诗词歌赋中,李泽厚先生也展示给了读者一幅属于诗词歌赋特有的美图。正如作者所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而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明清文艺的世俗人情。“这是又一个广阔的对象世界,但已不是汉代艺术的自然征服,不是那古代蛮勇力量的凯旋,而完全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 纵观《儒林外史》、《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令读者所能通俗易理解、感知的世俗生活。他们的所表现的是一些平淡无奇然而却比较真实和丰富的世俗的或幻想的故事。在《儒林外史》中,读者们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就能很好的理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儒生们的追求名利的世俗生活情况。《红楼梦》所描绘的是四大家族的兴盛衰亡,描绘的也是家族日常的生活,“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可以很好的表现了这一世俗生活的表现。而世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男女的爱情,正如《西厢记》,虽然在当时被列为禁书,但是其中贴合普通百姓的爱情描写深深吸引了许多读者,许多人并不在意那所谓的“禁”,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一读此书,连《红楼梦》中一直循规蹈矩的林黛玉都读过此书。可见,这种世俗生活的、所表现出来的“美”对广大读者的吸引力。 “这种书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位于世俗的真实”,这里没有高大的英雄形象,没有真正报复雄伟的主角,而是一些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而这种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显示的是故事的合理性和真实,引人入胜。 《美的历程》还揭示了另一个与平时的教育不一样的视角。一般普遍认为,某一个诗人的风格特点是统一的,很少会对其诗歌、词分开单独研究其特点,但是,此书却提出了、分析了不同的观点,如韩愈,“同一个韩愈,与进攻性、煽动性、通俗性的韩文相并行的,倒恰好是孤僻的、冷峭的、艰涩的韩诗;尽管‘以文为诗’,但韩诗与韩文在美学风貌上是相反的。”除了韩愈,文中还提到了柳宗元、韦应物等等的诗文,“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也给读者们不一样的视角,是相关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单独的研究这些诗人。 我认为,看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但是即使所知不多,只要读完这本书,也是一个知识储备大大丰富的过程。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远古洪荒直到明清时代,不同时期的艺术火花的积淀,形成中国文化美的特点。“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美的历程》一书作为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研究的美学纲领,从宏观鸟瞰角度,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从政治,经济,历史方面来探讨文化对美的影响和发展,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它讲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美学,让我们能从简单通俗的文字以及不长的篇幅中随着作者回顾上下五千年,进行一次意义丰富的旅行。 陶器纹饰的美学风格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原始祭祀礼仪的符号标记,这符号在幻想中含有巨大的原始力量,在讲到青铜饕餮的时候,李泽厚提出了“狞厉的美”,他认为在原始社会进入到宗法制时期后,统治阶级为了建立统治,总是要依赖“巫、史、尹”来编造、宣传本阶级的幻想和“祯祥”,并以写实图像的形态表现在青铜器上。它们以饕餮,鸱枭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魏晋是一个哲学重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在没有过多的统制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人的觉醒。这段时期,文学作品的诗句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人的内在的精神性(亦即被看做是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完全适应着门阀士族们的贵族气派,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 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对创作心理如此专门描述和探讨,从玄言诗到山水诗文的自觉展现为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从五言诗体,七律,六朝骈体,自觉地把汉字修辞的审美特性研究发挥到了极致。它们对汉语字义和音韵的对称、均衡、协调、和谐、错综、统一种种形式美的规律,作了空前的发掘和运用。它们从外在形式方面表现了文的自觉。灵活而工整的对仗,从当时起,迄至今日,仍是汉文学的重要审美因素。注意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 人性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这也就是积淀的自由形式,美的形式。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

《美的历程》读书汇报发言稿

《美的历程》读书汇报发言稿 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与大家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书籍”作为现实社会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由于受到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对读书的目的性,书籍选择问题都显得很茫然。我读的书不多,但是在这里我却愿意想将自己读书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有益的启示。 前言部分摘要 摘要: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我特别崇拜的教授向我们推荐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当时我就利用假期看完这本书,我领悟到很多。作者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是已经弥补了很多以前我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文学知识。《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 介绍作者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间的美学问题论战,被称为当时美学派之一(另二派为朱光潜、蔡仪)。在1956年的美学争论中,26岁的李泽厚发表《论美感、美和艺术》一文,提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自成一派。在“美学论争”中,李泽厚尚未“而立”,已成一家之言。

《美丽的历程》文本简述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原创的概念如: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宋元山水意境等。 文本内容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歌舞艺术。第二章是青铜时期的铜器文化在到后来讲到汉子的起源,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应用到现代。而汉字也有着自己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书法。自产生汉字起便有了汉字的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条艺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并且上升到美学的价值。第三章主要讲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精神和中国诗歌的“赋比兴”。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百家争鸣的思想演绎了先秦时期的礼乐精神。而《诗经》这部伟大的著作更是把中国的“赋比兴”表现的淋漓尽致。第四章讲的是楚汉文化。屈原的《离骚》是楚文化的代表,汉赋,壁画是汉代的代表。第五章讲述了魏晋时期的文化特征。第六章讲的是宗教文化,本土产生的道

美的历程 阅读答案

美的历程阅读答案 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有很多差异。然而最重要的差异应是由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审美趣味的变异。蒙古族进据中原和江南,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大量汉族知识分子也蒙受了极大的屈辱和压迫,其中一部分人或被迫或自愿放弃学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把时间、精力和情感思想寄托在文学艺术上。山水画也成为这种寄托的方式之一。院体画随着赵宋王朝的覆灭而衰落、消失,而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异,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元代的在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而南宋时期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的文人画,但从历史整体情况和现存作品实际看,文人画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 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就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宋画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但形与神、对象与主观这对矛盾继续发展,在元代这种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影响下,神与主观绝对压倒形与对象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宋画不同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而主观的意兴心绪得到了极力强调。《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力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于其中。这就也把形模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意义放在非常次要以至附属的地位,与北宋初年那样讲究写真形似,形成了鲜明对比。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它不仅是一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正是这时,书法与绘画密切结合起来。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绘画的一大特色。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任何逼真的摄影之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笔墨所蕴含的美是自然界所不具有的,而是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元代名画家名书法家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家、书法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中国山水画家的一种基本追求和理想。 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大兴的另一种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在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使两者相互补充,这是唐、宋和外国都少有和不可能有的。唐人绝少题诗书款,宋人题诗书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以免影响对画面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而元人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另一方面,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 1.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文人画在绘画艺术上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潮流,而后人总爱把文人画的源头追溯到南宋。 B.元代文人画的形成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C.元代文人画与宋画风格不同,极力强调主观意兴心绪。 D.元代文人画是是一种寄托当时社会变化时期一些汉族知识分子的情感的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朝取代宋朝,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变化,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美学导论

1.1已完成 1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 A、贾宝玉 B、薛宝钗 C、林黛玉 D、王熙凤 我的答案:C 2 《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约翰·斯特劳斯 ?B、约翰·凯奇 ?C、尼古拉斯·凯奇 ?D、皮埃尔·布列兹 我的答案:B 3 “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 1.2已完成 1 “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我的答案:D

2 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D 3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A、佛洛依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 我的答案:C 4 《向日葵》是著名画家莫奈的作品。() 我的答案:× 5 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 1.3已完成 1 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养心 B、养身 C、养眼

D、养神 我的答案:D 2 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味觉 ?B、触觉 ?C、视听 ?D、动觉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 ?A、《英雄》 ?B、《红高粱》 ?C、《活着》 ?D、《卧虎藏龙》 我的答案:D 4 《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我的答案:√ 5 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 我的答案:× 2.1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A、中国菜系

美的历程 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一)它的几个特点: 1.跨度很大,点到为止。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王朝,波及各个朝代的方方面面,构造了一个古代美学发展的脉络图。这也决定了它只能是笼统的,每一个朝代都只能选取几个点加以阐述,高度概括各个领域的面貌和意蕴,泛泛而谈,引导你循着它的线路图加以深入探寻下去。 2.词汇量很丰富。从它的词汇量就可以看到学者的功力所在,它是一本可以让你做很多笔记的书,很多的词汇都是第一次所闻,很多的句子闪耀着哲理的光芒。而且,它截取了很多优美的古文诗词,沉下心读便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3.看法中肯。它有很多的看法,做了很多总结,而这些总结细细品位,确实如它所说,看这本书的过程你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被它所覆盖和推翻,按照它的思想进行了一场“美的历程”。 4.知识丰富。看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但是即使所知不多,只要读完这本书,却是一个知识储备大大丰富的过程。 (二)我读《美的历程》和钱有关系。一般说来,我读书会选择200页以下的,包括小说。道理很简单,首先,400页一部书如果换成200页就是两部,听起来差了一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另外,我的经验是,越大部头的书往往越乏味,作者通常是对读者的领悟理解能力持怀疑态度,一点点主题结论要迂回曲折反复论证个5遍6遍,看得头昏眼花非常上火,更有甚者,万一没看懂,不但上火,信心也受打击。所以,我读《美的历程》可以算是个例外,这本书罕见的厚,377页,我看过的唯一比这本书厚的就是半部《资治通鉴》。买书我可没这讲究,不分厚薄,只管喜欢,先从架子上不分青红皂白,检面善的就抽出来,交款的时候再把书摆到台面上,价格质量做一番综合衡量天人交战,之后拿上三、五本飘然远引。长话短说,那天在三联,我忘记把《美的历程》从购物车里面抽出去,就这么把它买回来了。(不知道这无意识的行为是否也埋藏着什么潜在动机?)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心疼,88块钱!!!不过这本书贵也有它的原因,全书收录214幅精美插图照片,其中大部分是彩色的。看在这钱的分上,再厚的书,也要咬牙看下去。如此,我在厕所里开始了《美的历程》。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道理,看插图多的书自有好处,就是看的快,成功感强烈。一次如厕,我最多看了50页。但也有慢的时候,比如在上“魏晋风度”那一章的厕所时,我一次就耗费了将近30分钟。原因是我看到了非常好的一幅图片:河南洛阳出土的一尊北魏时期泥塑。在描述这泥塑之前,我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问题我出了厕所马上就问了我的女朋友,她的回答让我非常高兴,其智力水平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我们心目中的古代人是个什么样子?为了让大家有充分思考的时间,我这里先分个段。答案我自己说出来吧:峨冠博带,宽袍广袖,对于武侠小说看多了的朋友,古人有时候腰里还配着一把宝剑,总之,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小时候读郭沫若的《屈原》,里面画的屈大夫就是这个样子,后来看过的所有古人造型也都是一个模子(可能最近中央电视台拍的《笑傲江湖》里面的余沧海算个大例外)。但你来看看这塑像(书中163页),在页面的右下角,一个小小人缩成一团,抱头坐在一块圆形石头上,只能看到耸起的双肩和一头乱发。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在为什么而痛苦悲伤?靠,简直就是个小哈姆雷特,说它象哈姆雷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头发都打着卷,贴在头皮上。就是这个泥塑,让我在马桶上憋了半小时,不是没有收获,出来的时候我带着这样一句话,让我的女友五体投地: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你会看不起中国,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你会觉得这不是中国。现在,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对于作者的学养除了敬佩我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单凭那么多漂亮的图片,我花这个价钱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样,再好的书也有打折的时候,别的不说,我那本插图版精装《西方的智慧》就是半价买的。

“美的历程”阅读理解答案

“美的历程”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的历程(节选) ①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能否或应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同一社会、时代、阶级也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流派。……这都是常见的现象。客观规律在哪里呢?韦列克(renèwellek)就反对作这种探究(见其与沃伦合著《文学概论》)。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有这些,提示人们的只是不应作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需要的是历史具体的细致研究;然而,只要相信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就应可肯定。例如,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一般也更有发展一样。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正如这个时候,哲学思辨也可以更发达一些,因为时代赋予它以前景探索的巨大课题,而不同于在太平盛世沉浸在物质岁月中而毋须去追求精神的思辨、解脱和慰安一样……总之,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从而,作为美的历程的概括巡礼,也就可以尝试地工作了。 ②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文艺,为什么仍能感染着、激动着今天和后世呢?人们为什么要一再去回顾和欣赏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呢?如果说,前面是一个困难的艺术社会学的问题,那么这里就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更为困难的审美心理学问题。马克思曾经尖锐地提过这个问题。解决艺术的永恒性秘密的钥匙究竟在哪里呢?一方面,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新作,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尽管是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艺术只有这样才流成变异而多彩的巨川;而从另一方面,这里反而产生继承性、统一性的问题。譬如说,出现在上述种种古典作品中的中国民族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为什么仍然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呢?为什么会使我们有那么多的亲切感呢?是不是积淀在体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同构关系和影响?人类的心理结构是否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呢?也许正是它蕴藏了艺术作品的永恒性的秘密?也许,应该倒过来,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了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生产创造消费,消费也创造生产。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传流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不是围绕“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阐述的一项是()(3分) A.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文学等繁荣发展,并出现文艺高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