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3 共计 1 课时

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2、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3、学习贝多芬不屈的奋力抗争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门槛() 捏()弄惹()人注目清晰() 重荷() 深邃()

喃喃() 沉郁() 小心翼翼() 磐()石喧嚣()

门槛()下颏()重荷()踌躇()

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⑴校()(2)壳()

(3)藏()(4)行()

3.解释下面的词语

徒劳:

踌躇: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凝重:

4.作者链接

何为,原名(),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等散文集。

【合作探究】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3、化身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用人物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同学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巨人”和同学之间搭一座心桥。

4、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勾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5.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展示提高】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巩固拓展】

课内语段阅读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

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3.“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

4.段③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5.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6.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7.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在下面。

(二)贝多芬与《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一天夜晚,他在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过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你来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幽静清幽波涛汹涌波光粼粼

(B)清静幽静波光粼粼波涛汹涌

(C)幽静清幽波光粼粼波涛汹涌

(D)幽静清幽微波粼粼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的小路上、茅房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4.皮鞋匠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不超过24个字)

答: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主任签字】【校长签字】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答案

【自学质疑】

1、kǎnniērěxīhèsuìnányùyìpánxuān xiāo

Kǎnkēhèchóu chú

2、xiào校规;jiào校订ké弹壳;qiào地壳cánɡ躲藏;zànɡ宝藏

hánɡ行列;xínɡ行动

3、(1)无益地耗费劳力。

(2)犹豫。

(3)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4)引起人们注意。

(5)庄重。

4、何敬业《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

【合作探究】

1、【交流点拨】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交流点拨】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己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3、【交流点拨】

女佣:心地善良、性格孤僻、生活简朴孤独、处境艰难、自立自强

客人:他是一个可敬的人,在诸多的生活重压下能够创造如此瑰奇的音乐;但他又是一个可怜的人,在他的创作道路上,他有太多的磨难却少了人们的理解,我要把他的真实的好灵魂告诉众人,让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伟大的音乐家,他不仅仅只有厌世和孤僻。

贝多芬:谁能知道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寂灭的世界里;谁能懂得我的孤独和苦闷,在这个缺少温情的世界里。只有音乐一直那么忠实地跟随着我,于是我在音乐里抒发我的孤独和苦闷,抒发我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谁能读懂我的音乐,谁能?只有音乐才是我永远的知音。

4、【交流点拨】(1)两肩极宽——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2)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拖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3)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4)悲剧一般的神情、包含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的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的下颏——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著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小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表现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5、【交流点拨】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6、【交流点拨】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展示提高】

1、【交流点拨】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2、【交流点拨】其一、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向往,向往那种纯净和谐的环境,暗示出这个时候的他处境不佳;其二、同时也透露出他自己对现状的深深地无奈,树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响,而他作为一个人,却跟人世远远的隔离了……

3、【交流点拨】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4、【交流点拨】贝多芬创造的音乐蕴涵着贝多芬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乐队无法很好的解读贝多芬的心灵,因此他们无法完美地表达音乐家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5、【交流点拨】“永恒”指的是浸透贝多芬心灵的音乐。可以从创作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从挚爱的角度去理解。

【巩固拓展】(一)

1.比作密不通风的磐石和不见天日的囚室。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耳聋带给贝多芬的极大不幸。

2.罗曼·罗兰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画了一位与贝多芬经历相似的文学人物,成就了一部著作。

3.观众看到贝多芬指挥不正常而表现出惊讶。

4.表现了人们对贝多芬遭遇不幸的震惊和痛惜,传达出强烈的感情。

5.能坦然,镇定地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具有豁达、乐观、勇敢的精神。

6.贝多芬以他的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7. 言之有理即可。

(二)1.D 2.D 3.有一年秋天的夜晚,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贝多芬 4.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景象。 5.因为他要尽快把自己为盲姑娘即兴弹出的曲子记录下来。 6.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导学目标】 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导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时】两课时 【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音乐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女佣(yōng) 重荷(hè) 丧(sàng)失 佣(yòng)金荷(hé)花丧(sāng)乱 深suì chóu 躇喧xiāo níng 重 pán 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杂乱无章:(略) 惹人注目:(让人注意)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课文写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中,写了哪几件事?

(主要事件:女佣接待“客人”并简单介绍贝多芬;“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与“客人”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让人失去最需要的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检查“预习1、2” 三、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3” (二)本文层次清晰,是按照拜访的先后顺序,从三个角度表现贝多芬这一形象的。请浏览全文,思考, 然后具体 ..说说是从哪三个角度表现的?(强调“具体”) (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其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四、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认真品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分小组讨论,弄懂这些句子的含义,最后和全班同学交流。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难以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为此他感到吃惊。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幽默风趣。) 2.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及着名作品。 2.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抓住要点进行精读。 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家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人格魅力)。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要点进行精读。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生字词 厌恶深邃门槛下颏重荷踌躇磐石徒劳杂乱无章惹人注目凝重 2.理清思路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情?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交谈——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

《伶官传序》学案及答案

1.重点字词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 ..()得 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 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以一少牢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 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已灭, 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 ..()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 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 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重点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重点字词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给)尔三矢,尔其无(通毋,一定)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状,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名状,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东(名状,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至于(直到)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名词作动词,推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爱的事物),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重点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广东省德庆县莫村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2 新人教版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3揣摩文中有关语句,说出其深刻含义。 重点:文中人物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难点:难句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录音,以此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交流查阅到作者何为和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槛邃喃颅磐踌躇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这篇文章记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经历,表现了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及其不向厄运低头顽强的精神。 五问题研讨 1 P99 (一) 一(1---5)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 二(6---26)客人本人拜访贝多芬的情况,再现贝多芬的形象。 第1层(6---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 第2层(25)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第3层(26)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第4层(27)用贝多芬的语言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四件事:1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2贝多芬与客人交谈 3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 4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小结: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来写。 2从课文中找出贝多芬的语句,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说出其作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1)外貌描写 7小节:表现出生活的贫困窘迫 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的愁苦及苦难的压力 6、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不幸遭遇不低头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小结: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写,次序井然,以行传神,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2)20小节: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 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决心。 21小节:贝多芬以他整个生命和激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 贝多芬》练习及答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深邃___踌躇___磐石___纽扣___喧嚣___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挑()___荷()___丧()___挣()___ ()___()___()___()___三.词语填空 ()人注目杂乱无()零乱不()()不作声()不通风不见()日掌声()动()劳无益 四.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来抓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到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笔下的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3.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文章怎样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人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 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学习要点 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讲解 本文题解 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相对而言的。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比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怎样理解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伶官传序导学案答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 顿挫的文气。 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 证方法。 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 1.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文章的议论思路。 【课前准备】 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3、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正字音: 李存勖xù盛衰之理 shèng 盛以锦囊 chéng 及仇雠已灭ch óu 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二、研习课文 分析第一段 重点词语:盛衰之理 (道理 )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1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 余国福 2011-3-7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之后创作的。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很多同学写得不错。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

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4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2、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 本文内容并不复杂,但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女佣眼中的贝多芬。书中哪些语句谈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这一段描写抓住了最能反映贝多芬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还加上提示性格特点的语言;进行外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1、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 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三、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四、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二、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教学设想: 以感动中国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导入耳聋音乐家贝多芬,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品读贝多芬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贝多芬被称作“乐圣”,其音乐体裁和内容形式丰富多变,所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穿插贝多芬的不同风格的名曲:《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爱的纪念》,让学生一边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一边体验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本课安排一课时,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配以幻灯片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生平简介。 以无臂钢琴师刘伟的事迹导入,继而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板书课题,配乐介绍。) 二、自主学习。 1、字词检查 2、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在展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时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本文第15自然段的“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采用了神态描写,让我体验到贝多芬在严肃的外表下面有一颗善良的心。 2、阅读课文6、7、9 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示例: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小结: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蓬乱的头发,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愁苦”的脸——苦难的压力。 两肩极宽——能挑起正个生命的重担及命运的担子。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凝重不可逼视的光、深邃的目光、禁闭的嘴——刚毅、顽强、善良、执着。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3、贝多芬说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 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课文第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第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交流展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1、一个巨人(板书) 我要紧紧的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 --贝多芬

最新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汇编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2、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 3、学习贝多芬不屈的奋力抗争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写法。【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门槛( ) 捏( )弄惹( )人注目清晰( ) 重荷( ) 深邃( ) 喃喃( ) 沉郁( ) 小心翼翼 ( ) 磐( )石喧嚣( ) 门槛()下颏()重荷()踌躇() 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⑴校()(2)壳() (3)藏()(4)行() 3.解释下面的词语 徒劳: 踌躇: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凝重: 4.作者链接 何为,原名(),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等散文集。 【合作探究】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3、化身为文章中的一个人物,用人物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同学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巨人”和同学之间搭一座心桥。

4、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勾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5.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展示提高】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巩固拓展】 课内语段阅读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 3揣摩文中有关语句,说出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难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录音,以此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交流查阅到作者何为和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整体把握:这篇文章记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经历,表现了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及其不向厄运低头顽强的精神。 五问题研讨 1P99(一) 一(1---5)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 二(6---26)客人本人拜访贝多芬的情况,再现贝多芬的形象。 第1层(6---24)贝多芬下楼和客人交谈 第2层(25)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第3层(26)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第4层(27)用贝多芬的语言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四件事:1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2贝多芬与客人交谈 3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 4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小结: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来写。 2从课文中找出贝多芬的语句,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说出其作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外貌描写 7小节:表现出生活的贫困窘迫 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的愁苦及苦难的压力 6、9小节:表现出贝多芬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不幸遭遇不低头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小结:文中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进行描写,次序井然,以行传神,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20小节: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决心。 21小节:贝多芬以他整个生命和激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表现出贝多芬的伟大,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表现自我信念和意志。 动作描写 8小节:表现贝多芬对音乐的执着。 人物形象: 贝多芬: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及点评 (新版)新人教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 【设计意图】 清代李渔论戏曲时曾说:“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阅读何为的这篇人物传记散文何尝不是如此!本课设计从凡人、不幸的人到巨人的多维度解读中,引领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促进中深化阅读,与文本主人公、作者展开对话,同时也与自我展开对话,感受英雄人物的精、气、神,丰沛读者的底气和人生的意蕴。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精气神。 2.多角度探究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3.品味语言,体悟人物传记表达的内在情感。 【课前预习】 1.看看文章标题,你预计课文会围绕贝多芬写些什么内容? 2.阅读课文,做批注(不少于5处),初步归纳贝多芬人物形象特点。 3.读完后想想,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哪些内容超出你的预料,作者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交流初感,谈话导学 1.交流预习环节阅读时的初步感受。 重点围绕两个问题:1.围绕课文标题,你对贝多芬的初步印象;2.阅读后,你对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2.学法指导。作家何为笔下的贝多芬是立体的,可感的,如何把握贝多芬形象的丰富性,如何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需要我们抓住文本关键点,字斟句酌推敲辨析,体悟蕴含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文本细读,体察人性,走近贝多芬 1.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刻画贝多芬的语句,再次圈点批注。组织小组内交流。 2.合作探究,感知人物的真实性与丰富性。 学生小组交流集中于两个角度: 一是贝多芬作为“凡人”的一面:脾气捉摸不透,不善交往,苦闷抑郁,生活简朴,不拘小节等。如女佣眼中的贝多芬(第5段,课文原句略):住所杂乱,不拘细节、饮食简单,生活朴素、耳聋多病,孤独痛苦、侄子骚扰,麻烦不断。 二是贝多芬作为“巨人”的一面:善良、正直、坚强、刚毅、热爱自然,热爱音乐、追求自由。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 伶官传序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1.积累和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知识。 2.领悟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理解文段中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链接】 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国,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方法指导】课前根据注释自学,划出不懂的字词句,课堂上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正音,与同学讨论或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不懂的字词句,再探究导学案上的相关题目,最后完成课堂检测。 预习案 1.给以下字词读音: 伶.()官有的放矢.() 盛.()以锦囊仇雠 ..()已灭 2.重点词语解释: 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 吾遗恨.()也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抑.()本其成败之迹 岂非人事 ..(. )哉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烟台六中语文导学案系列一(阅读) 烟台六中七(上)语文导学案 课题:《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新授执笔:徐循 审核:张艳课时:第周第课时时间:2010-10-8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技巧,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学习重点:学习文中外貌描写的技巧。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音形义互动,给加点字注音。 重荷.()深邃.()踌.()躇.()头颅.()下颏.() 含蓄.()磐.()石喧.()嚣惹.()人注目杂乱无章 2、作家作品简介。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其创作气势雄浑,表现出英雄主义的气概。代表作品有:《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尝试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访问过程中发生了哪几件事? 2、身边的人对贝多芬是怎样评价的?(提示:从不同角度分析。) 三、精读课文,走近贝多芬。 1、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阅读6、7、9三个小节,思考外貌描写的作 用?2、分析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出相应依据。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细读以下几个肖像描写的片段,猜猜他们是谁? 1、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三国演义》2、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三国演义》 3、她们是六个美丽的孩子,而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安徒生《海的女儿》 五、说一说,练一练。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请同学们模仿这种方法,仔细观察观察老师给出的图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用简短的三五句话加以描述,看谁描述得最贴切。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伴你学。 字词检测。 踌chú()pán石()门kǎn()niē()弄 清xī()头lú()喧 xiāo()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5(教案文本)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5(教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 计5(教案文本)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点第2、3张幻灯片)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他是谁?——贝多芬。看过他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创作时间表,你会发现什么?——贝多芬最辉煌的作品,都是在他罹患耳疾、逐渐失去之后创作的。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很多同学写得不错。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点第4张幻灯片)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点第5张幻灯片)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4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七年级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樊城区诸葛亮中学学校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执笔人:程萍教研组长:潘红艳教学副校长:金伟片区组长:王辉课题:13《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型:精品赏读课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深邃___踌躇___磐石___纽扣___ 喧嚣___重荷___巴望____小心翼翼______ 发展能力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2.文中加粗的字“好”的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4.这一段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描写,表现贝多芬________的性格特点。 提升素养 5.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以《猜猜他是谁》为题,写班内你最熟悉的一个人,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让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欧阳修及《新五代史》;了解唐末五代及北宋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重点实词、虚词及各种文言现象;疏通文章大意;解读作者的深刻寓意。过程与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对本文在音韵上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归纳法——通过对字词句的梳理,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举一反三法——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引申到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疏通文章大意,归纳字词句;深挖历史兴衰成败的教训。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史学观点,及文本以史鉴今、对比论证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明史,引发思考 1.导入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而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则更为温和地说:“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前行。一千年前的欧阳修也用他的方式编纂了前人的历史《新五代史》,并在千古名文《伶官传序》中向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他想对我们说什么呢?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4.背景。 欧阳修为何写伶官传,还得从五代开始讲起。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