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二)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二)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二)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二)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

“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但是却很早就消逝了。”爱因斯

坦早在1930年的谈话中就发表了他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他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拥有无比强烈的好奇心罢了。”爱因斯坦并不是教育家,但他

却对教育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德国的教育,在近百年来涌现出一些创

新的理论,并在岁月的考验中形成自己独到的一套教育模式,以这些教育模式

为思想的私立儿童教育机构也随着这些模式的发展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中不乏

像华德福、福禄贝尔等这样闻名的教育理念。近百年来,这些教育理念在德国

的私立儿童教育机构,以及世界各地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年代的推移,当初的一些经典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出现了与新时代教育体制

的摩擦和碰撞,甚至因为理念和知识的滞后性而与“伪科学”这样的字眼挂钩。

然而,追求精益求精的德国人显然不愿意看到外界对他们教育理念有这样

消极的评价,更不愿意安于现状,坐吃山空,在爱因斯坦对教育独特见解的影

响下,在2001年,青年福利局提出“爱因斯坦式幼儿园”的理念,一年以后,青年福利局委托柏林的一家从事应用心理学社会研究的机构Infans,来实验这

个新颖的理念,然后在斯图加特开始试行。有8家幼儿园对此进行了实验,它

们被称为“实验幼儿园”,里面包括了一共700名左右的儿童和其父母们,还

有100多名青年福利局的员工。随着十几年来的实际运作,试行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些幼儿园在德国所有的幼儿园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水平最好的一批幼儿园,而爱因斯坦教育理念也逐渐成为德国公立幼儿园的主流教育理念。

“知识不是力量,探求知识的好奇才是力量”,爱因斯坦这种教育理念,得到德国教育界的认可和推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知识,是孩子通过自己对外界的认识而产生好奇,进一步发挥想象,并

最终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到答案,这也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推崇德国爱因斯

坦教育理念的教育者们也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首先,要了解孩子自然

的天性,以玩乐的教育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认识他们的世界。福禄贝尔教学

理念认为,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

放任儿童任其发展,而是老师、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利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

的自然成长,因此,该理念更重视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他们的感官,扩大对

周围生活的认识,发展语言的创造力养成儿童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福禄贝尔教

育理念提及的玩,是要求成年人必须关注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因为儿童游戏并

非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深刻意义。爱因斯坦教育理念更

希望给予孩子更自由的玩乐机会,因为在成年人的指导下,可能会对孩子的想

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的过程,能不断地激发孩子求知的动力。因此,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增加孩子们的学习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太多太杂的学科和任务,只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大大危害了独立思考能力的

发展,甚至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相反,福禄贝尔教育理念更强调作

业的重要性,该理念认为作业活动是儿童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

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提到,教育对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一种宝贵的礼物,而

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学校的职责,是把人培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发展的个体,而非一个专家,专业知识,只能让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而不能成为一

个和谐发展的人。

德国的教育工作者们也认为儿童教育对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早期养成

强烈的求知欲,对创造力和终身的学习欲有很大影响。从小全面培养孩子的各

种天赋,不仅仅是知识学习,还有情商和探索精神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教育

理念还提到,教育,是教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传授知识。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思考能力,成年人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的角色,比单

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才能使这些孩子

一生受益。因为德国的教育学者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科学知识是在不断

地进化和更新的,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终有一天会被新的知识取代,因此,教学,是一种传授学习方法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知识。近年来,美国华德福学校

科学教育研究,虽然在华德福学校学生的科学推理比非华德福学生的要好,但

研究者也发现,华德福学生大部分上课时间花在“问问题,考虑到问题的可能

的答案,指出意外的现象,并仔细观察具体现象”,而很少有时间花在比较学

生的理解和考虑其他的解释,研究者同时认为华德福学校的科学课程有点陈旧

过时,并且批评了一些不可靠的科学材料。这是华德福在追求“学习科学知识

和生活技能的同时,丰富心灵情感,不断地探索人生以提升人文精神,成为精

神意义上独立和自由的人”的一个弊端,这种理念太过追求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往往便忽略了“好奇——想象——思考”这样一个完

整的思考和学习过程,只有想象,而忽略了对各种可能性的思考和求证,得到

的可能仅仅是一种相对肤浅的学习结果。

在德国,各种科学的教育理念,都有其拥戴者和倡导者,在过去,他们所

取得的成就和效果各有千秋,当中也不乏一些消极的消息。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在德国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推广下,正作为德国公立幼儿园的主流

儿童教育理念,重新向世人展示德国人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和精神。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对话 “对话”是《课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对一般的阅读行为来 说,“对话”仅仅是读者与文本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而作为阅读教学来说, 则涉及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故《语文课程标准》是如此阐述的:“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 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 教学方式。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学 生、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 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进行 个性化解读。 (一)阅读教学“对话”的基本原则 1.对话是民主平等的 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实质上教师仍然

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截然不同,教学对话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 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因而,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的 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与生都乐于、善于 “对话”。 2.对话是互动共进的 即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 本的不同体验的方法,相互交换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教学是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 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特别

现代教育的五大理念

现代教育的五大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

爱因斯坦《论教育》

论教育 爱因斯坦 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词。 在纪念的日子里,通常首先是追溯往事,尤其是要怀念那些由于发展文化生活而得到特殊荣誉的人们。这种对于我们先辈的亲切的纪念仪式确实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因为这样一种对过去最美好事物的回忆适宜于鼓励今天的善良的人们去勇敢奋斗。但这种怀念应当由那些从青年时代起就同这个州联系在一起,并且熟悉它的过去的人来做;而不应当由一个像吉卜赛人那样到处流浪、把各种各样国家的经验兼收并蓄起来的人来做。 这样,就没有什么东西可留给我讲了,除了讲一些同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而过去和将来始终同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在做这一尝试时,我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各个时代的有才智的和善意的人们,都已讨论过教育这个问题,并且无疑已清楚地反复讲明了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见解。在教育学领域中,我是个半外行人,除却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以外,我的见解就别无基础。那么我究竟凭什么有胆量来大发议论呢?如果它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人们也许会被这样一些考虑弄得哑口无言了。 可是,对于能动的人类事务来说,情况是不同的。在这里,单靠真

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如果要不失掉这种知识,就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使它经常更新。它像一座矗立在沙漠上的大理石像,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为了使这座石像永远照耀在阳光之下,必须挥手不停地为它工作。我也要出一臂之力。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合于今天。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我所能判断的范围来说,英国学校制度是最接近于实现这种理想的。 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道德说教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是。言词是并且永远是空洞的,而且通向地狱的道路总是伴随着理想的空谈。但是人格决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对于初学的

经典教育理念

经典教育理念

经典教育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31、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爱因斯坦对于教育的看法

我以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要使学校不受到这种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的侵袭,那是比较简单的。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l 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应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 l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院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院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发展独力思考和独立创新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主要以获取细节知识为其训练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为适应进步和变化。 l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l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由于这个理由,对古典文史教育的拥护者同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抗争,我一点也不想偏袒哪一方。 l客观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为学习这些,人们确实不需要上大学,他能从书本中学到。高等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到更多的实际知识,而在于思维训练,这是人们通过教科书所不可能学到的。 l绝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义务,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它使你在精神领域中能为了你们自己个人的愉悦,以及有益于以后你将为其工作的社会,而体会认识到自由解脱的美好。 l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l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愿望,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渗透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审美体验。其次从阅读教学过程来看,当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教学对象时,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思维状态等,作为理解前的诸多因素,都会潜在地制约着自己理解的方向和层面。面对教师的讲解具有不同“前理解”或者受到不同的“期待视域”支配的学生总是择取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应的思路,接受并消化传授的知识信息。因此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同一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在每个学生心灵屏幕上投射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它可以失去一些光彩,也可以增加一些亮色。所以说阅读教学的这个特点与其说是一种不足或缺憾,不如说是一个长处,因此它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创造的培养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 为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接受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激励思维。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基础。一位哲人说过:“在每个年轻的心灵中,都存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花,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小学生面对教材中出现的景物、人物、事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根寻源的兴趣,当他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时,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抓住时

机,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点燃学生创新的新火花,形成熊熊烈火。 1、引导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文中语言材料,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培养思维重要且极有效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位教师在学生理解这句话表明:“志愿军战士疼老妈妈”后提出一个问题“谁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不少学生提出了新的看法,有的说这也反映了“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的心情”;还有一个学生提出这句话应改一改,如果加上一个“请”字不是更能体现战士对老妈妈的尊敬和爱戴吗?多有创见的新发现。 2、诱导想象。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思维能力就强。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热情诱导学生打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翅膀,,对课文内容多角度想象。阅读教材为儿童提供无数展开想象的语言情境,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引导,就会使学生丰富想象,滋润他们思维的心里。 3、比较指导。比较是优化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比较能使学生受到严格的思想训练,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方法,看到事物之间的差异。在阅读教学中不同文章之间可供比较方面很多,如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结构比较、语言比较、写法比较等等,只要教师启发得当,灵活来用其中一种,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虚实相间。阅读教学强调字词句篇的基本功训练,因此紧扣课文,切忌天马行空式架空分析。阅读教学中的虚实相间,集中表现

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

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 21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使国际组织在促进全球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国际组织教育发展重要报告分析”项目组,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近年来发布的教育发展重要报告、教育决策咨询报告、教育公报等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全球教育发展的十大最新理念和趋势。 1.欧盟视教育为未来发展核心 2010年6月,欧盟正式通过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即《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与包容性的增长战略》,这是继《里斯本战略》到期后,欧盟的第二个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欧洲身处转型时期、欧洲各国需要摆脱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构建“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框架,明确了欧盟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新战略将教育和培训视为欧盟未来发展的核心,视为实现“智慧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帮助欧洲各国摆脱危机的关键。 新战略特别强调,“必须做好教育、培训与终生学习方面的工作”。作为实现核心目标增长的支撑,欧盟还设计了七项行动,涉及创新、教育、数字化、就业、产业、能源、反贫困等方面。其中,“创新联盟”、“青年人流动”和“新技能与就业议程”三项行动与教育紧密相关。 2.从“全民教育”转向“全民学习” 2011年4月,世界银行集团推出了《世界银行2020教育战略-全民学习:投资于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发展》,对未来10年世行在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和实践动向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全民学习”的战略新愿景。 “全民学习”新战略,完成了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的转变,加快了从教育到学习的转移。世行认为,“全民学习”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和减贫的关键,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 “全民学习”意味着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年不仅能上学,还能掌握他们拥有健康、有成效的生活并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面向全民学习”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将“学习”概念提到了一个比“教育”更加宽泛的层面,拓展了教育的时间观,也将教育延伸到了新的空间维度。 3.家庭背景正强烈影响教育成功 2011年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2009结果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强烈影响其教育成功。 经合组织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指数”来测量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该指数根据学生提供的有关其家长的教育、职业及家庭财产信息得出。报告显示: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的成绩差异在所有国家都非常明显。平均而言,经合组织成员国中,14%学生的阅读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而在匈牙利、保加利亚、秘鲁和厄瓜多尔,超过20%的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来自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更优越(收入最顶端的七分之一)的学生成绩,比普通家庭的学生阅读平均成绩高38分;而在新西兰、法国,富裕与贫困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高达50分。 当前,消除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方向,报告也发现,一些国家已成功减少了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 4.阅读素养成为成功核心技能 经合组织报告得出的另外一个具有重要政策内涵的结论是:真正影响经济及社会进步的是学习结果的质量,而不是现在各国普遍采用的“教育年限”这一指标。 经合组织用对义务教育末期学生(15岁学生)“素养”的测评来评估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结果的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 (1936年) 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实在绝对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们无畏地努力。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个州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一个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因此,我只能谈论一些与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们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地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仅仅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它就必须被不断的努力连续更新。它就像树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我的手也在为大理石服务的手之列。 学校一直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方式。今天这种重要程度超过了以前,因为通过经济生活的现代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地位已经削弱。因此,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它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消灭个性,把个人仅仅作为如蜜蜂或蚂蚁那样的社会的工具。因为由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

经典教育理念

经典教育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

早期阅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

早期阅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 摘要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应该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教师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选择适宜阅读材料、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组织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巧用游戏、家园合作等方式培养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提高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对应的能力,帮助儿童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增强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水平,最终可以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教育早期阅读能力早期教学理念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早期阅读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外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方法。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传统的阅读启蒙教学看重集中识字与诗文阅读方面,把识字教育和初步的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近现代社会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媒介日趋多样化,但是阅读仍然是主要渠道,这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思想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幼儿来讲,早期阅读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其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启迪智慧,活跃思维,诱发创造灵感。 对于?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界定,但是如果我们在大教育观、整体观的指导下全面认识与实践?早期阅读?教育,可以这样认为:?幼儿早期阅读教

育?是指以幼儿自身经验为基础,在适当情境中,通过幼儿对文字、符号、标记、图片、影像等材料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对幼儿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活动。它不是单纯的看书、识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结构相对完整、体系相对独立、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 二、阅读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阅读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成熟 据美国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大脑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大脑在生命早期飞速发展,因而视觉刺激对幼儿早期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语言理解区域的发育比说话中枢早。正因为早期阅读是积极的视觉刺激,它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婴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从而加快了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与成熟,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二)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 早期阅读的材料浅显易懂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为活跃幼儿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幼儿边阅读,边联想,边思索。而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能力等,就在这看似简单的思索和幻想中发展起来。 (三)早期阅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婴幼儿期是认字阅读的关键期,根据相关研究,婴幼儿识字阅读活动从性质来看是属于模式识别与语言理解活动;而模式识别与语言活动的关键期都在婴幼儿阶段,因此,婴幼儿的认字阅读的关键期就是婴儿阶段。其次从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成熟和机能定位来看,阅读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部,即顶叶———枕叶———颞叶交界出的角回,从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应在说话中枢前基本发育成熟。另外从以往个案研究结果看,婴幼儿早期阅读表现

2021年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

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 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实在绝对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们无畏地努力。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个州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一个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因此,我只能谈论一些与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们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地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仅仅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它就必须被不断的努力连续更新。它就像树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我的手也在为大理石服务的手之列。 学校一直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方式。今天这种重要程度超过了以前,因为通过经济生活的现代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地位已经削弱。因此,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它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消灭个性,把个人仅仅作为如蜜蜂或蚂蚁那样的社会的工具。因为由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在我看来,英国的学校体制距实现这个理想最为接近。 但是人们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理想呢?是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是。言词现在是,今后将仍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是由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所听所说形成的,而是由劳动和行动形成的。 因而,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促使小学生们采取行动。这适用于小学生的第一次学写字,也适用于大学的博士论文,或者记一首诗,作一支曲,口译或笔译一篇文章,解决一道数学题目,或是进行体育运动。 但是在每项成就背后都有一个作为其基础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反过来又被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的成功所强化和滋养。在这里存在着最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同一工作,其起源可能归因于恐惧和强制、追求权势和声名的野心勃勃的欲望,或是对对象的爱好、兴趣以及对真理和理解的要求,因此也可以是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的、但很早就被削弱了的神圣的好奇心。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对小学生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影响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取决于使他完成这件工作的内因究竟是害怕受伤害、利已主义的情感,还是获得喜悦和满足感。没有人会坚持认为学校的管理及教师的态度是对塑造小学生的心理基础毫无影响。 我觉得最坏的莫过于学校主要用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等手段工作。这种做法摧毁了小学生健康的感情、真诚和自信。它产生出顺从的人。难怪这样的学校在德国和俄国居统治地位。我知道这个国家的学校里不会产生这种最坏的邪恶;在瑞士,也许在所有民主统治的国家中都是如此。使学校脱离这种所有邪恶中最坏的邪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给予教师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这样小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惟一来源就是后者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所指出的第二个动机——雄心,说得委婉点就是以被承认和被尊敬为目标,牢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取得伙伴赞同的愿望肯定是社会最重要的束缚力之一。在这个感情复合体中,建构性的和毁灭性的力量密切相连。取得赞同和被承认的愿望是健康的动机;但要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教育理念名言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读书笔记爱因斯坦

读《爱因斯坦传记》有感 “要理解这样的人,唯有把他看成是为争取永恒真理而斗争的战士”,爱因斯坦如是评价牛顿的。同样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要想读懂爱因斯坦,也必须把他看作为争取真理、人道和和平而斗争的“战士”。 首先,先介绍一下爱因斯坦,他1879年出生在德国,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的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他的科学伟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 (1)以布朗运动为代表的早期研究工作; (2)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推动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的发展,开辟了原子物理的时代; (3)他突破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把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全割裂孤立开来。爱因斯坦从光速有限出发,提出宇宙间的时间同时性都是相对的,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创立工作,并开辟了宇宙学的研究途径。 可见,他在近代自然科学史上的卓绝地位。因此,列宁赞誉他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革新家。” 总之,我通读了这本《爱因斯坦传》之后,感触颇深。不仅是从中读懂了伟人的杰出的物理成就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伟人背后的种种故事深深地激励着我,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这里我向这位伟人致以崇高的敬意。篇二:《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自述读后感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自述-----读后感 《爱因斯坦文集》无疑是一部值得慢慢品味的书籍、一位可以让你思索万千而受益匪浅的良友。爱因斯坦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为人和蔼友善,同时谦虚却又特立独行,从而受到广泛的尊敬。他的思维不仅仅在物理的严谨世界中熠熠生辉,而是翱翔在更广阔的世界里。 《爱因斯坦文集》自述中说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像我这样的人,一生中主要的东西,正是在于他所想的是什么和他是怎么想的,而不在于他所做的或者所经受的是什么”。所以他在自述中主要讲述的是那些在他成长中重要的思想。他记录着的是他对物理的看法,而不是对他做出的贡献的歌颂,他没有局限于当时的思想,他勇于去批判,但又可以无限的接受他人提出的理论。他批判作为物理学基础的力学:一,从实验证实来看,把波动光学纳入机械的世界图像,必将引起严重的疑虑。质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超距作用和连续的场,为物理学的一种过渡状态,没有一个适合于全体的统一的基础。二,当基本概念和公理距离直接可观察的东西越来越远,以致用事实来验证理论的含义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和更费时日时,那么从内在的观点来作为物理学基础的力学的一些批判。他至始至终都在坚持着他的观念,不管结果如何,只在于是如何去想的以及想的是什么。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支持自己的想法,不要沉醉于结果的成功与否,要对事物勇于提出自己的批判,无需去告诉别人,你是如何想的,在想什么,你要在意的应该是你在想什么,怎么去想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现在虽然在外人看来很苦很累,但我们只要没有丢了自己的本心,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怎么想。你想做什么是主观能决定的,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可是你想要什么东西,只是你主观的愿望,能不能实现要看人家肯不肯给你,决定权不在你自己。在唯意志论者看来真实存在的只有意志。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意思是说人的意志是真实存在的。人不能要他所想要的,意思是说意志的对象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意志本身。当你自信的站在人生的讲台上,流利的把你所想的东西告诉人们时,一双双渴望而有敬佩的眼睛在盯着你时,谁说这不是人生精彩的一场个人秀,而主角就是你。不要在乎那些所谓的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

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2 月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