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 和谐 发展

多元 和谐 发展

多元   和谐   发展
多元   和谐   发展

多元和谐发展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我校办学十多年来,坚持以“精致教育”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充分发挥教职员的积极作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多元和谐、富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创建特色品牌学校。

一、创建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发挥引领作用。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骑龙小学自创办以来,注重东西方文化相融合,以“兼收并蓄,开放创新”的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引领学校的发展。内容包括:

办学核心理念(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办学愿景:成为中国现代学校的先行者

办学核心价值观:融合复旦教育精神和万科管理理念,为小康社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办学定位:以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一贯制小班化教育为主干,以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建设的学习者共同体为依托,能为学生提供多元优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学校。

校风:东西融合和谐开放

教风:以人为本多元优质

学风:纪律严明快乐无限

学生培养目标:

●成为文明人

心志——优秀的道德品质,追求正义和真理

品行——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修养

体能——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心理

●成为现代人

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精神

创新——创新的精神,科学的观念

合作——与人相处豁达大度,有容人之量

●成为世界人

自尊——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对外来文化的尊重感

交际——与他人沟通、交往、共处的能力

开放——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

办学特色

●小班化精致教育

以精心的设计、精细的管理、精良的队伍、精当的课程、精美的环境、精妙的方法,大力提高教育效果,满足社会、家长要求为孩子提供个性化、优质化教育的需求。

●多元化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个性差异、观念差异,因材施教,量身打造,精心地为每一个学生设计最适应其发展的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德育、课程设置、评价方式。

●国际化

为国际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班制和课程

双(多)语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多渠道的师生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特色项目

科技教育——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

双语教学——强化英语教学,部分学科实行双语课程,良好的多语环境

体艺教育——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丰富的学生社团

信息技术——全国雏鹰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基地,闵行区数字化实验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学校网站

心理教育——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

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级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引领下,将精致教育办学品牌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加大学校办学理

念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宣传力度,形成每个复旦万科人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认同感,使个人的信念、感情、行为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创建校训和校歌活动,一方面通过向全校教职员、学生、家长进行有奖征集,另一方面组织年级组、各部门集体研讨,让每一位复旦万科人和关注复旦万科未来发展的人们都来参与和支持学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创建。

二、不断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进程。

2005年我校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验校开展了《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形象设计书》和《民主管理制度》四项现代学校核心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复旦万科战略管理体系,并且在学校各方面实际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学校在行政组织架构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力争做到部门设置科学,职能分工合理。同时学校在行政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学生管理体系、后勤服务管理体系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适合复旦万科校情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为学校自主管理、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学校在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进程中,对学校数字化建设尤为重视,目前我校逐步实现了学校的教学手段数字化、教师发展管理数字化、学生管理数字化和和社区联系数字化。VKS中英文门户网作为学校最主要的对外宣传窗口,以精致的版面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社会访客和家长学生,访问量连续数年保持全区学校第一。2008年推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平台集成学校学籍、教务、成绩、资产以及后勤共10个子系统,实现统一平台即时共享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开发“数字化社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服务空间。

三、注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构建精美的校园环境。

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以“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优先、重在建设、协调发展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

学校的发展战略,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使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和形象设计能充分凸现学校多元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塑造复旦万科实验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

2005年学校依托专业设计机构,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学校VI设计,并且已广泛运用到如校服、校车、学校信封、信纸、色彩等学校各个方面。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VI)设计使用,它以视觉感知力作感染媒体,将办学理念、文化特质、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以标准化、系列化、统一化的手段,展现学校个性,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

同时,注重校园环境建设,重点是打造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学楼文化,宿舍文化构建具有艺术气息和人文气息的现代学校氛围,营造整洁舒适、文明向上、快乐温馨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1、学校在北大门伫立了一面大大的涂鸦墙,每学期学生们在这块涂鸦墙上画上自己的无限梦想,这个活动也成了每学期开学典礼的保留节目。在中学教学楼大厅“种”了两颗“心愿树”,每到新学期来临时,同学们就会把自己新学期目标、愿望贴在心愿树上,或是到了教师节、母亲节等同学们又会把祝福和感恩在心愿树上抒发。在学校南面建立了“学校纪念墙”,铭刻着学校创办以来的件件大事;在谢希德广场上伫立着为我校题写校名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雕像。

2、展示学生个性特长,打造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关心和尊重的氛围中,受教育、受感染、得发展。在每个教室走廊墙上设立了多块展示学生才华的板块,由各班自己布置,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才华;特别是一些显著位置的展示板还通过招标方式向学生开放,学生通过竞标后取得展示板的展示权,把自己才华特长向大众展示。

3、教室布置多元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显示了集体的智慧和风采;各班设立了学生风采栏、评价栏、作品展示栏和成长记录袋,还建立了班级读书角、班级游乐园以及班级网页等。让孩子们从小在充满诗意、催人奋进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从而扬起理想的风帆,也充满快乐的体验。

4、媒体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现在已建有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教育教学平台。

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凸现办学特色,实施精致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我校行政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发扬教育精神,做到行政工作科学、民主,同时融合万高效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东西方文化精髓相融合的办学理念,把“精致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品牌,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创新教育的实践模式,增强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多元性,注重德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追求教育的实效性

和针对性,让每个学生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

构建三维德育网络,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机制。学校构建了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三维德育运行网络,把德育处从中小学部脱离出来,成立“学生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心理、行动指导,引领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

1、学校通过“主题年+主题月”的形式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教育,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热爱学生,言传

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良好校风的形成,关键在于班风的建设;班风建设的水平,关键在于班主任。班

主任是学校落实精心德育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生力量和骨

干力量,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注

重选派思想、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

品牌班主任评选表彰机制,以鼓励和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

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大力推行全员全程育人,让同学们感到自己始终处在教育的阳光下,老师的关注、关爱当中,同时也

能把育人责任落到实处,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充分展现了同学们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足迹。在学代会上,除了一贯的新一届大队委员换届改选,还新增了上届大队委员代表

做学年工作总结和各班提案。各班通过提案的方式对学校的午餐、校车校服、课

程设置、学生活动等方面共提出了53条提案。学生指导中心对所有提案进行整

理后,提交给各部门。各部门的领导对学生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校园网

首页的学代会专栏给予公开反馈,同时分别召集相关学生代表,进行见面会。见

面会上,各部门领导分别和学生代表进行了亲切沟通,对于各类提案,有的做了

明确的整改措施;有的采纳了建议,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有的解释了原因。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关心学校大小事宜,积极参政议政,把学校当成是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这也是我们学校一贯提倡的希望同学们称为文明人、现代人、世界人的一个具体表现。

3、学校建立了家校社多层面、全方位的联动制度,教师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也不局限于家访、电话、联系本等形式,班级网页也成为学生、师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新载体。通过完善家校共建联谊会,借鉴PTSA(家长教师学校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班级的模式,积极探索“学习者共同体”的建立。

又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很多社会公益活动,教会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从小培养他们的神会责任感。

2008年7月

携手共建爱心永驻

——我校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开展共建活动

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十几个学生代表、学生家长等二十多人带着全校学生自愿捐赠的学习用品、书籍、糖果和学校捐赠的2台电视机、功放机、传真机、学习资料等物品来到外来务工子女学校——金沪学校,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携手共建活动。孩子们一进到金沪学校大门,看到简陋的校舍、拥挤的教室都很受震动,纷纷拿出自己带去的学习物品送给金沪学校学生。陈校长与金沪学校的肖校长签署了两个学校今后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共建协议。陈校长在签约仪式上深情地说:我们感谢金沪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校孩子可以零距离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和生活的艰苦;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尽我们的能力帮助他们,更愿意把我们优良的教育资源与他们共享,为建设和谐上海、和谐闵行作出我们的贡献。

2009年7月

我校开展的系列活动

为迎接上海世博会和世博会期间,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以“世博”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有“手书写世博赞歌”活动、“与世博同行,做世界小公民”活动、“迎世博,科技点亮校园”活动、我校学生赴澳参加的“迎世博,世界名校大联欢之澳大利亚展演活动”、“我为世博出一份力——记国际志愿者日世博志愿者小队活动”,还有即将到来的暑期我校又将受邀参加“年轻的世博——世界名校

大联欢”展演活动等等。

设置学生人格教育系列课程,培养中外学生争做世界公民。学校开设了“人格教育系列课程”,包括心理教育系列课程(主题活动+心理课);礼仪教育系列课程(专题活动+礼仪课);《口才与表达》等,培养学生成为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气质高雅的人。

目学校前已经推出了《中外学生争做世界公民手册》,这本中外学生德育手册从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致教育需要出发,涵盖学生个性、品格、心理、礼仪等多个方面,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关注学生的品质、情感发展,重视学生个人条件及特长、培育学生应变能力、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及个人价值观,为学生在今后进一步接受东西方文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除了传统的家校联系册,成长记录册,成绩反馈单,还采用小组评价法、鼓励评价法、模糊评价法、个案评价法、形象评价法、无等级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册》(小学)或成长光盘(中学)记录学生的作品、照片、荣誉、教师评语、家长评论等。我们对成长中的学生也是多层次、多方面地去发现、激励和表彰。不仅奖优秀,也奖特长,更奖进步。多一把评价尺子,就多一位成功孩子,不拘一格地奖人才,孩子就会层出不穷地向上攀登。

开展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学校十分重视营造校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投放了大量资金,配备了环境幽雅的心理专用活动教室、心理咨询室、心灵花园、生理健康室,设置了“知心姐姐信箱”,开通了网络互动平台,购买了心理测量仪器,添置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心理角”,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多种心灵沟通和心理咨询的平台。

对个别需要采取医学干预的学生,及时识别并建议到专门的医学机构诊断,使他们得到了治疗。目前我校的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已经帮助数名有厌食、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摆脱了困境,接待学生或家长个别咨询人数达200多人次,电话、网络咨询更多。

同时编订校本教材《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作为各年级心理教育健康课的教材。每班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本年级、本班制学生应有的心理素质进行普及教育;每学期由心理教育专家和本校专业教师举办定期心理讲座;由专业教师对个别学生和家长心理咨询;由专业教师和外请专家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到点面结合。建立了家校社多层面、全方位的联动制度,教师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也不局限于家访、电话、联系本等形式,班级网页也成为学生、师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新载体。通过完善家校共建联谊会,借鉴PTSA(家长教师学校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班级的模式,积极探索“学习者共同体”的建立。

注重校园安全工作,共建平安校园。

(1)教育无小事,安全是大事。学校制订安全工作指导意见,建立了以学生指导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学生服务中心、设备装备中心为主体的安全检查小组,责任到人,定时、有记录。同时在全校要经常型地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门、实验室、体育体锻课、美术课、食堂等重点防范部门,加强校园值班力度和责任心,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务安全。定时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街道青保办的老师讲课,观看法制宣传VCD及画报。学生案发率为零。

(2)学校年度安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整改、有效果、有总结。为应付突发事件,学校将不断通过完善各项突发事件预案,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预警机制。定期召开学校安全会议,严格执行门卫安全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登记、挂牌进校等制度,及时整改校园隐患,并建立安全档案。,做好会议记录。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实行班级安全文明评分制,学期结束进行量化考核,对“安全文明先进班集体”给予奖励。

(3)我校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通过晨会、班会、品社、心理等专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安全和自护技

能,每年5月12日和9月11日组织全校同学进行1防震防火的知识竞赛和实战演习,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更明确了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有不良行为的特殊学生,学校专门配备教师进行帮教,每周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加强学校、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形成合力杜绝不安全行为。

2010年7月

深化学校特色项目的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特色建设上通过科研项目研究和课程实施等多种方式得以巩固和发展。

提倡开放、平等的家校互动,开展了“学习者共同体”的项目研究,探索了“学习者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学习者共同体”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认为的“学习者共同体”就是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共同体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1+1>2的教育效果。

同时学校坚持科研引领,不断创新校本科研管理模式,实施了《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负责制》,按主题通过科研项目立项的形式,组建教师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2007年——2009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三十多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德育、校本特色课程、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生评价、教师专业培养、家校互动等学校方方面面,发挥了科研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我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重点项目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先后举办了双语教育研究成果市级展示活动、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市级展示活动、中外学生争做世界公民研究成果市级展示活动,并且学校将把《中外学生心理健康手册》、《中外学生争做世界公民手册》等研究成果正式出版。

办学十四年来,我校一直践行着多元文化融合,师生和谐发展,建设现代民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加强基础、发展内涵、凝炼特色、打造品牌,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在这“梦开始的地方”扬帆、起航!

2011年7月

和谐利于发展

和谐利于发展 和谐利于发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发展,中国也需要发展, 世界更需要发展。要想发展就必须有和谐的关系,和平的环境。 可以说发展源于和谐,和谐利于发展。发展需要和谐。在这个联 系日益紧密的时代,我们想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单打独斗,因为 我们任何一个举动关乎的都不只是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要想成 做成一件事,就需要和谐的环境,集众人之力才能把一件事做成。新丝绸之路正是一条这样的和谐之路,新丝绸之路不仅包括交通 路线,还包括在沿线建设工厂和物流枢纽,它创造了数以万计的 就业岗位。这条和谐之路方便了中国也方便了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见,发展需要和谐,和谐 利于发展。假使没有新丝绸之路,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一条与欧洲 相连的路。这对我们来说是经济不小的损失。没有新丝绸之路也 就没有了新建工厂和物流枢纽,也就创造不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就会影响沿线国家和地区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影响沿线国 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见,和谐对发展的意义多重大。可以说 只有和谐才利于发展。和谐才能发展。和谐不仅关乎个人,关乎 集体,也关乎社会。有一项比赛,据说从来没有人胜出过,皆因 比赛规则是作为对手的双方分别从独木桥两端开始,能到达对面 的一方胜出。过独木桥就很困难了,更何况还会与对手狭路相逢。

无人胜出,在意料之中。但有一次例外,有一对对手同时获得了冠军。他们的方法是相遇时拥抱转身。好一个拥抱转身,我不仅感叹多么有智慧的人,也感动于那和谐的场面,更被和谐的力量震撼了。那是一种化敌为友,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正是这种和谐的力量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影响了事情的发展。这样想来,《少年的你》本应是另一种结局。同样优秀的陈念和魏莱本应是朋友,是闺蜜。本应可以相互促进,都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和谐的关系有利于他们人生的发展,也会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但少年的他们却因为魏莱的观念造成了他与陈念的不和谐,带来了校园欺凌,引起了一系列的恶果。《少年的你》用魏莱生命的陨落,陈念和小北的牢狱之苦,向我们证明了不和谐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这个群体,更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有句话说得好,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和谐关乎你我,关乎群体,更关乎社会。让我们高举和谐的旗帜,因为和谐有利于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讲课讲稿

《自然辩证法概论》读书报告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酝酿和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是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以沉痛的代价换来的,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多种学科的专家学者经过20多年的共同探讨和研究而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动因,就在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存在。所谓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干预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本身的影响。然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非自今日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有了人类经济活动,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古代中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2000年前的周代,这种思想就已萌芽。“易传”的作者综合庄子的“顺天”思想和荀子的“制天”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即“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将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既要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又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造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以符合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 自秦以后,历代思想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诸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例如,扬雄的《太玄经·玄莹》、王充的《论衡》、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这些著作都从不同方面把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观和经济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与此同时在周代,我国开始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且有了这方面的法令。如周文王时期(约公元前1150年)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天赦”。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据《吕氏春秋》记载,周朝还制定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野禁》和《四时之禁》,如《四时之禁》规定:“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人不敢灰缪;缳纳置罦不敢出于门;罟不敢入于渊”,意思是不在规定的时间,不准砍伐山林;不准割草烧灰;不准滥捕鸟兽;不准下河捕鱼,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到了秦代,则有了形式更为完备、内容更为翔实具体的环境保护法令,如《秦律·田律》就有若干保护生态环境的条文,条文规定每年春季2月至夏季7月的这段时间内,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水道;不准采樵、烧草木灰、不准捕捉幼兽幼鸟或鸟卵;不准用药物毒杀鱼鳖;不准设置诱鸟兽的网罟和陷阱等;并规定了对违犯禁令者的处罚措施。 二.近代马克思辨证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过“可持续发展”这个名词,但对这个问题,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思想。 (1)人和自然密切相关的思想

精神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谐

精神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谐 精神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谐 XX-01-0414:44:03 南方网 南方网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5年来,广东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及自身的人文优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日的广东是富有的广东、活力的广东、动感的广东、文明的广东,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不够协调不甚和谐的问题。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中共16届4中全会的精神,提出了建设和谐广东的目标,这无疑是及时的必要的,既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设和谐的广东具有示范作用,还有惠及全局的意义。 和谐是对关系而言的。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处协调、和睦,有如交响乐一样,旋律动听、优美,即为和谐。这是一个很高境界。建设和谐广东,是一幅蓝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任务,关键在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和谐要靠发展来筑就,发展要靠精神动力来推进。当前,广东存在一些与加快发展主旋律不协调不和谐

的问题,例如,抗灾能力低、环境污染重、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等,都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原于发展不够充分。没有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便没有解决失和的物质力量,也就没有和谐的基础。经济实力决定和谐局面。 建设和谐广东,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旋律。应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的要求来统揽全局,应在创新、求实、拼搏、学习等方面下功夫、谋发展、求和谐。 以创新精神谋发展求和谐。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与动力。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广东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亿元、人均369元发展到XX年的亿元、人均17213元,从而摆脱了落后状况,并跃升到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9,位列第一。这是广东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决践行改革开放路线,开拓创新的结果。创新的核心是观念,没有新观念就不可能有发展的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过去的25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广东人创新了许多新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新观念的突出代表。珍惜时间、追求效率、讲究金钱,这些在今天看来并不稀奇的观念,在当年可是震撼一段时期的全新观念。为什么这一新观念会产生震撼的作用?就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一个人的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

和谐发展案例

“羽”你同行,和谐共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在企业文化中,体育文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种企业理念和精神气质,那么体育文化则弘扬了一种公平竞争、顽强拼搏、奋斗不止的精神,这也正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保证。 在公司就有这样一支顽强拼搏的团队,那就是公司“羽毛球协会”。羽毛球在大家看来是一项平凡又简单的运动,只要有胳膊有腿都可以挥两拍。然而,羽毛球协会的这支团队,他们对羽毛球运动的执着与追求已远远超过了爱好的定义,是一股入人心脾的力量。 羽协的成员来自公司各个工作岗位,他们有的工作在管理科室,也有的工作在生产一线,认真的对应东风本田早晚班的生产。为了羽毛球,就算工作再忙、再累,他们也会在高效、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之后,第一时间赶到训练场,积极参加羽协的各项训练,日积月累,砥砺前行;正是这种执着与热爱,羽毛球协会收获了喜悦、收获了成长、点亮了未来。 现在的羽协是一个敬业的羽协。“岗位+爱好”是羽协精准的定位,敬岗爱业成能手是根本,挥拍腾挪显风采是追求;没有好的工作成绩,在羽协是很难立足的。“运动场上的战士、工作中的雄狮”是羽协所有会员共同坚守的契约。 现在的羽协是一个开放的羽协。“零门槛”是羽协与全公司员工的默契,只要喜欢,就可以快乐参与;只要有技术提升上的需求,就有老司机手把手地指导。 现在的羽协是一个发展的羽协。“发展壮大“是羽协引以为协会使命的理念。在以公司球队为核心的坚持努力下,快速的发展着。一年一个台阶,爱好者不断增加,从2008年12月2日成立时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近三十人,这还不包括各个分工会自己组织的羽毛球活动。 现在的羽协是一个进步的羽协。“精益求精、不断进步”是羽协的魂之所在。为了提高球技,他们在刻苦训练,持之以恒;为了提高球技,他们背拍上路,到处求教;为了提高球技,他们虔心默念,孜孜不倦的解析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发力。汗水与痛苦终化成欣慰的结果,协会里涌现了一批体能充沛、球技高超的队员,宛如一只只涅槃的凤凰,翱翔在羽毛球场上。 现在的羽协是一个收获的羽协。“为公司争光”是羽协镌刻的座右铭。联谊与荣誉是羽协背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个责任与义务;羽协“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度、大力气的反复磨砺队伍,立志打造出“能战、善战、善打胜仗”铁营。辛苦的付出,带来了喜悦的回报。仅2017年一年,羽毛球协会参加各类赛事共10项。“和谐杯”羽毛球比赛中,实现了七连冠。在第八届“东风杯”全民健身羽毛球比赛中,斩获并列第五,排名第七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开发区一年一度的“汉南杯”上,亦有突破性成绩,从“小组游”飞升到团体第五名,成为本次赛事上的一匹黑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场上的精彩展示都是他们经过无次数的训练流汗,都是经过他们无数次训练挥拍得到的成果。 在收获种种成功时,我们的羽协成员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刻苦努力,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从技术训练延时至体能训练,从几个精变成个个精。相信他们这种不放弃、勇坚持、敢拼搏的精神会让我们的羽协越走越远。 【案例点评】 有这样一支坚持不放弃的团队,让我们看到了顽强拼搏、奋斗不止的一种精神。让我们看到企业文化的一种凝聚,这种凝聚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和谐气氛,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优秀的企业是靠文化来凝聚的,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是企业长期和谐发展的巨大动力。

弘扬传统树立品牌走和谐发展之路

弘扬传统树立品牌走和谐发展之路 江东实验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05年8月——2008年7月) 一、学校情况分析 (一)学校概况 江东实验小学原名四眼碶小学,创建于1913年 2 月,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历来以办学严谨、质量较高著称,曾是全国红旗大队,省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 2003年7月,学校老校舍拆迁,2005年6月新校舍落成,占地面积 1.6 万平方米,现有64 名教职员工,学生1498人,28 个教学班,拥有着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为了追求卓越,示范一方,学校不断将百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良传统与当前学校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从学校管理到课堂教学,从教育的整体改革到学生的个体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近三年来,学校又被评为“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省首批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市艺术先进单位”,“区三星级现代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优势 1)学校办学已有90 多年,具有良好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学校地处中心地段,周围建有高档住宅小区,今后生源的基础会相对较好。 2)拥有一支具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和凝聚力的教师队伍,现有64 名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7.5%以上,近30 名青年教师荣获省、市、区“教坛新秀” , “教改之星” , “教学能手”等称号。其中市名校长1名,区名教师1名,区学科带头人6名。 3)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扶持下,2005年6月,学校新校舍全面竣工,占地面积 1.6 万平方米,有40个教室,18个专用教室,大型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微格教室,千兆网……有市、区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而且校园环境优美、整洁、舒适。 4)已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实施“教学、师训、科研”三位一体的操作框架和流程,特别是主题式教研、互动式评课、反刍式上课、联姻式教研活动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已获得省首批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称号。 5)校本课程开发富有一定特色。“开放式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菜单式课程教学、法制教育等课程的开发,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受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创立 1、原因 (1)政治:周王室衰微;社会变革;大国争霸; (2)经济:井田制崩溃 (3)思想: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4)个人因素:孔子对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文化改造 2、表现——孔子的思想主张(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3、意义 (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2)“仁”——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3)“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统治长治久安; (4)教育——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了学术下移,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 1、原因 (1)政治:周王室衰微;社会变革;大国争霸 (2)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铁器和牛耕); (3)思想: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4)个人因素:孟子、荀子等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表现——孟子、荀子 3、意义(见教材p5) (1)儒学体系更加完整,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2)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厄运——焚书坑儒 1、原因 (1)根本原因: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直接原因:郡县和分封之争; (3)理论指导:法家思想 2、实质: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是思想文化专制; 3、影响 (1)对巩固统一,维护封建新政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这种文化高压政策,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文化专制的先河,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法家思想地位提升,儒家思想遭受重挫。 四、独尊(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政治:西汉政治稳定,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根本原因)

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空气质量、汽车尾气排放、收入差距、地区差别、安全生产、看病难、看病贵、教育公平、沙尘暴、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些社会关注率极高的热点,正是深化改革中亟须解决的“经济一腿长、社会一腿短”的突出问题。人们看到在过去的五年,党和政府情系民生,脚踏实地着手解决这些难题。这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策应运而生。 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引导和支撑,成为“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闪光点。 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十五”时期起步的和谐文化建设,推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社会生活中,它的突出功能,就是引导人际和睦、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文化给“和而不同”的文明传统,注入了新的内涵。一场又一场报告会,一次又一次电视访谈,共和国的部长们面对群众,讲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解答群众心中的疑虑。人们还记得,为了解决钢铁、水泥、电解铝投资过热等问题,中央决定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相随而来的,是各种议论甚至争论。为了统一思想,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中宣部等五部委举办的报告会上,耐心解疑释惑。和谐文化,就是这样,对于不同认知讲沟通,遇到不同意见讲疏导。在改革进入攻

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刻的“十五”时期,和谐社会战略决策的提出,深得民心,吸引人心;和谐文化的建设和推广,凝聚了不同利益群体创造新生活的意志和情感,把全国上下方方面面拧成有序改革、开拓创新的合力。 和谐文化给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三下乡”活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中,这些活动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时期开展的以人为本的公民道德教育,使尊重人、关爱人、帮助人的理念成为和谐文化创建的主旋律。 关系千家万户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得人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学校、社区、家庭,教育、公安、司法,与未成年人相关的社会各方面,为了还给孩子们一片净土蓝天,编唱新童谣、整顿网吧、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开办家长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人们注意到,在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大协作中,全社会关爱孩子、孩子尊敬长辈的和谐新风,给“和谐文化”作了很好的注解。尤其是在和谐文化的创建中,全社会对农民、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关心蔚然成风。北京市有万适龄农民工子女在中小学就读,其中70%就读在北京市公立学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启动了“希望工程助学进城

第三课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教案作者:李少华 职称:中学政治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

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浑然天成和谐高效

浑然天成和谐高效 发表时间:2011-10-12T09:38:57.05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素珍 [导读] 和谐课堂是指以教室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 ———记一堂高效英语课 王素珍(博兴第二中学,山东滨州256500) 和谐课堂是指以教室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各要素要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和谐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共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 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笔者有幸聆听了李老师执教的一堂课。 【经典案例】 上课预备铃响起,李老师一边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一边和学生交流: “Girls and boys, how is everything going?”此时,笔者发现学生们并没有像平常要求的那样全体起立,而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轻快而响亮的声音来回应曹老师: “Fine, thanks, and you?” “I’m happy today.”李老师继续微笑着,对全体学生说道: “There are so many teachers in our class, now,would you liketo show yourself actively.” 学生们一边笑,一边响亮的回答道: “Yes ,I’d like to.” “Oh, you are the best I believe.” 于是李老师接着说道:“那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下阅读表达的答题技巧。” 在分析了阅读表达的开放性问题的答题技巧之后,李老师就用商量的语气说道:“下面练习题的答案,大家和自己的同桌共同商量出一个参考答案,一会儿咱就看看谁的答案更标准,可以吗?”学生们纷纷表示同意,迫不及待地和同桌讨论起来。 看到讨论的差不多时,李老师走到一位学生的身边微笑着说:“Boy, would you like to read your discussed answers forus?”学生读完后,李老师乐呵呵的问道:“Girls and boys, whowould like to give him your marks.”“Three.因为他的答案和我的一样。”(本题的满分是3分)“One.他没有限定范围。” …… 李老师一一给予了称赞,并且也一一给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分析】 李老师授课的形式是一种讲、练、提问、再总结的传统方式,而与学生们的关系却是那么的和谐、融洽,笑声连连,没有半分地强制学生,要建立自己的师道尊严的压迫感。有的老师这样感叹道:传统的方式,轻松的气氛,和谐高效,浑然天成。听完李老师的课,笔者陷入了深思: 1.沟通师生情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学的催化剂。李老师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课前“闲聊式”的问候,一句“you are the best Ithink”,鼓励了学生,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上课时,李老师那一直挂在脸上的真挚的微笑,让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再胆怯,让想走神的学生满心的羞愧。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2.提高教学水平,构建和谐高效英语课堂。教师站到讲台上,犹如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上,演员的演技是否精湛,是决定一位演员是否成功,观众是否喜欢的重要因素。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问题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更是给了学生一种洒脱、自信的感觉。西方有“Love me, love my dog”的谚语,中国也有“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经典名言。李老师那幽默、诙谐的启发,标准流利的口语,活泼大方的仪态,使学生深深的喜爱上英语,对英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3.巧妙引导,构建和谐轻快的生生关系。伟大的教育家罗杰斯是这样给教师定位的:“教师是可供学生合理利用的灵活的学习资源,一位真诚善良的帮助者,一位潜能开发的促进者,一位学生作出独立思索和自主决策的咨询者。”李老师让同桌之间讨论来制定题目参考答案,又让其他同学给出评价。这既让学生们尝到了合作的乐趣,又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找到了彼此之间的差距。“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让所有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老师在课堂上只有45 分钟,如何让和谐高效的课堂延续到课下呢?笔者认为关键就是“生生和谐”,只有“生生和谐”了,班级内部才会和谐,课堂才会和谐,才会高效,就会有师生的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和谐高效课堂是充满民主的课堂,是活课堂,是动态的课堂。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催生和谐高效课堂。

中国铁路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之路

中国铁路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之路 一、铁路对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铁路发展迅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它也又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运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列车运行及车、机、工、电段(所)和车站,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带来的环境污染。 铁路线路可能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以及特殊生态功能区;路基修筑过程中占用土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和植被生物量损失;牵引变电所电磁辐射,列车运行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对电视接收及电磁敏感设施都有较大的影响的。 二、中国铁路与环境和谐发展 中国的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观念,已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并认真地实践着。青藏铁路的建设,朔黄铁路的运营,以及京沪高铁的修建都说明了这一点。 1)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建设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环保举世关注。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既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自然生态环境既原始独特又脆弱敏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地区,也被我国政府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优先保护区域。因此,在青藏高原修建铁路,不仅工程艰巨、技术难度大,而且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也极为艰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举世瞩目。 高寒、独特、原始和极其脆弱是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而野生动物保护、高原植被恢复以及湿地、湖泊环境保护和冻土环境保护,更是铁路建设面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单位和谐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单位和谐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一年来,在总段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为全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健康协调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我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从某种意义说是一门管理科学,有很强的政策性和规律性。因此,我们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由“随意”变“有序”,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从工作机制上入手,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健全可行的机制作为

保障。近年来,我处建立健全了四个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形成了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了《工程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机制》,完善了《职工文明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三是完善考核奖励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三个文明目标考核之中,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四是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时反馈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从工作内容上入手,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要与文明创建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虚功实做,使职工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一方面,我们围绕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两大主题开展主旋律活动,不断弘扬“铺路石”精神。在党建方面,我们开展了“支部共建活动”、“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在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开展“三学一创”活动。通过对包起帆、许振超、陈刚毅等当代楷模先进事迹的学习,使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树立起自学成才的信心与决心。在“七一”、“十一”等一些重要历史时刻,开展一系列活动,既突出了主题,又振奋了精神。另一方面,利用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

1105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特点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特点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上,对2000-2014年度文献进行检索,以“思想品德”为主题共检索文献19467篇,以“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为主题检索文献共422篇,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为主题检索文献0篇,以关键词“小学生”检索文献41488篇,以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检索文献82篇,在此基础上,选择文献19篇,包括2篇硕士论文,17篇期刊。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内容与目标 沈建萍(2010)在文中指出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养成良好习惯。①杨小容(2010)指出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文明礼仪养成教育。②韦代均(2010)认为“加强礼仪教育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刘赞(2011)指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④刘应君(2012)认为“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⑤。“新时期《小学德育纲要》为小学德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小学德育的方向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同时通过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加强小学生对中国少先队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五爱’的高尚道德情操。” 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行为培养目标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⑦ 由此可见,我国学者认为小学生思想品德主要内容是养成教育,包括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礼仪、生活习惯等,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定义为道德教育,有的定义为德育,有的直接等同于思想品德教学。 ①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2010,1. ②杨小容,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2),21. ③韦代均,农村中小学礼仪教育之我见[J]. 教育教学论坛,2010,(31),52. ④刘赞, 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1,(35),72. ⑤刘应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尝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227. ⑥尹海霞,浅谈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5)18. ⑦徐志红,赵明伟,《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学生言行习惯的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1),36.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本学期是街道教师聘任的第一学期。来到一个新单位,如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我的工作理念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 一、传承 办学特色是学校整体风貌的外化呈现,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有效最典型的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一种品位。本学期,我校在原有国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国学办学特色,在发挥品牌学校效应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培养目标,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五个结合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一是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诵读中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和提高字品的同时提高人品;二是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形成教师核心的价值观,提升师德品位,让师生心存感恩、爱心、善念;三是国学与传统中国节活动结合,开展重阳节尊老活动和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四是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孝敬教育活动、每月一个规范点训练和“文明银行”储蓄活动;五是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结合,创建自己的国学礼仪操,首先在第五届街道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亮相,然后在校园中推广。 我们采用“操(国学礼仪操)、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等)、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的读写等)、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会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

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创新 为了加大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一日常规》的力度,加强文明班集体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学生的情况,创新方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学校创新开展养成教育活动,通过每月一个规范训练点(九月份的训练点是出操行走和卫生,十月份的训练点是课前纪律和文明礼仪,十一月份的训练点是环境保护,十二月份的训练点是安全防范,元月份的训练点是孝敬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把行为转化为意识、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一学期来,通过活动的开展,校园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变:校园里基本没有纸屑,每片瓷砖都完好,每间厕所都洁净,每个教室都明亮,每个地方都干净,每个学生都安全,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文明银行”是我校推进德育建设创新开展的特色活动,为了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模拟银行的模式,给每个学生开设了“文明账户”,人手发给一本红色的“文明银行储蓄卡”,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文明行为“储蓄”起来。“文明银行”分有总行、分行和储蓄所三级——学校为总行,班级为分行,社区、家庭为储蓄所,这样便将“文明储蓄”范围扩大至家庭和社会,让老师、同学、家长、社会人士都有加分的建议权。“总行”根据各储蓄户的表现,每周公布储蓄情况,每月评比优秀储蓄员,期末评出“十佳文明小标兵”,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文明银行”里,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被分成“遵章守纪”、“文明礼貌”、“品德修养”、“技能实践”、“勤学好问”、“仪容仪表”、“热爱劳动”和“环保卫生”等8个项目,学

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之路

社会经济 一、人类的生存困境 (一)由三峡工程的例子所引发的思考 三峡工程首要的建设目标是防洪,使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峡工程将给沿江的工业城镇和广大地区提供廉价而清洁的电力,这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直接经济效益。但是,水库移民约达100万人口需要重建家园。另外,库区淹没了大量的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可能诱发地震等灾害。 从哲学角度来看,三峡工程体现的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巨大,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一个矛盾问题,人类毫无顾忌的开发利用已经破坏了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而且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目前的困境 人类历史的车轮一直在迅速前进,物质财富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厚,而这一切都源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百年来,划时代的发现层出不穷,产生了诸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科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技术、等一大批新兴的科学技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并迅速转化为科技产业,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存在状况,把20世纪与以往的世纪明显地区别开来,但其所带来的现代文明也使得人类的生存面临着新的难题。 首先是人类生态环境恶化。人类与外部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人类衣食住行等需求的满足最终离不开环境。“控制性的社会管理越是合理,越是有效,越是技术性强,越是全面,受管理的个人用以打破奴隶状态并获得自由的手段与方法越是不可想象。”其次,社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攻击性。人类用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主权和地位的攻击性。事实上,人类困 境的制造者就是人类自己。 人类生存的困境既深且重,但并不等于没有出路。困境亦可以成为光明的开始。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真理观和价值观,审视人类当前面临的生存困境是有必要并且也是势在必行的。深刻理解和谐发展的内涵,思考关于科技发展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理论指导,也是我们的切入点。 二、当今中国如何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科技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这一决定包含了人类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哲学含义。“科学意味着要统一而协调地,特别是自觉地管理整个社会生活。”[2]和谐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在科技与和谐社会关系上则是要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此,科技进步需要与社会精神文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这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 首先,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已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其次,科技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协调关系。技术发展每前进一步,人类文明也随之迈进一步。我们在享受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科技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三条发展思路 第一,正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合理使用科学技术,这是人类走出生存困境的出发点。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人类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仍然要依靠科学技术这一强有力的基础;但同时,对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也应给予客观的评估,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让科学技术在合理性的状态下为人类创造财富、构建文明。人类以对科学技术的客观态度关注自身发展,对科学技术始终有真切清醒的意识,是人类走出生存困境的首要前提。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应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这是人类走出困境的着陆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发展和使用科学技术时,应把其用在实现真正的人类目标上面。目前,人类的目标是走出生存的困境,获得和平、安宁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条件,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人类必须正确预见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后果、经济后果、生态后果,以关爱人类、关爱大自然的胸怀,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并且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三,以科学技术新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现实需要的切入点。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是在不知不觉地进行的,但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0世纪,生态形势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极大的破坏,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科技后果的承受能力已接近极限。这种不和谐的病态关系又回射到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上,使得人类生存困境加剧。在此背景下,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时,应根据困境问题的现实需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发展科学技术新的生长基点,开发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 20世纪,科学技术曾解决了人类面对的一个个难题,在人类走出生存困境的问题上,科学技术仍有无限的潜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发挥其最大效用,成为人类解决生存困境的推动力。比如针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形势恶化,人类应发展高质量的绿色科学技术项目,补偿自然界的消耗,改善自然状况。以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宽广的胸怀,以实现人类生存的正义性为前提,去营造公正、文明、和谐的生存环境。这是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和社会病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生存困境的一段并不平坦但却是明智的路途。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8). [2]〔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86.[3]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4]马凯,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 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施工企业管理,2004(10). 作者简介:周晶玲(1983-),女,江苏盐城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2007级科技哲学硕士研究生。 陈曦,(1985-),女,江苏东海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2007级科技哲学硕士研究生。 杨静贤,(1983-)女,甘肃西峰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2007级科技哲学硕士研究生。 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之路 周晶玲 陈曦 杨静贤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2211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