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七上气温和降水

湘教版地理七上气温和降水

湘教版地理七上气温和降水
湘教版地理七上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快乐导航(第一课时)

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编制人:李芸燕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9页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

1、气温指 ____ 的温度,用 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

2、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探究:

(一)气温的测量

1、读图4-7,阅读活动,观察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

2点 8点 14点 20点

2、通过观察四个时间点计算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3、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4、气温差= —

5、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3、读课本62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63页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一年当中,北半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4、读图,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5、根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

②从海陆位置看:

③从海拔高度看:

三、巩固迁移: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A 33℃

B 17℃

C 20℃

D 23℃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C 日落前后

D 午后2时

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

A 60℃

B 6℃

C ℃

D ℃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

A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

A 炎热的沙漠气候

B 潮湿多雨的气候

C 人们的视觉感受

D 终年严寒的气候

9.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

A 南半球地势比较低B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C 北半球地势比较低

D 北半球全是陆地

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

A 海洋

B 陆地沿海地区

C 极地

D 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区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以上

(3)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主要原因是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编制人:李芸燕学习目标:

1、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重点)

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

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难点)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本63—64页内容,

1、降水:

(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

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

3、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4、降水量的测定

阅读课本活动材料,根据日降水量的计算,推算下列问题

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阅读课本64—65页相关内容,结合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65页活动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规律

1.等降水量线:

比较内容降水量(较多、较少)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中纬度大陆沿海

中纬度大陆内部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

达标测试:

1.“地形雨”多形成于:( )

A 沿海平原

B 内陆高原

C 迎海风的山坡

D 背风山坡

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沿海地区降水少

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

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

A 赤道附近

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

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

D 两极地区

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 )

A 27mm

B 20mm

C 42mm

D 22mm

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量杯

6.降水的形式包括:( )

A.雾、霜、云

B.雨、雪、霜

C.雨、雪、冰雹

D.霜、冰雹、雪

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

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

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 )

A.地形雨B.台风雨C.对流雨D.锋面雨

9.读课本65页《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

(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

(5)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4.2 气温和降水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6)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自主学习 1、气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_________表示 (1)怎样测定气温?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算出活动中的日平均气温。 (2)怎样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月平均气温或年平均气温? 2、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 一天之中,气温有没有变化? 日变化:最高_______________ 最低_______________ 日较差: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一年之中,气温有没有变化?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 3、不同时间内,各地气温各不相同,那么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读课 本P61图4-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1)等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炎热的大陆___________最寒冷的大陆___________ (3)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________ (4)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所在地的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 三、共同探究 根据课本图P61 图4-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半球、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何规律?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明显的弯曲在哪里?(描画200C等温线)这说明海洋与陆地 的气温是否相同? 规律 3、结合世界地形图思考:为什么亚洲100C等温线有大的转折?出现00C等温线? 规律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赤道0 低纬 中纬高纬60o@ 90oN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A 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 五带的划 分: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 … 2、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西经)。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 符号:东E 西W 。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 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向北越来越大为 南纬。符号:南S 北N 。 北寒带 北极圈(°N ) 南极圈(°S ) 北回归线(°N ) 南回归线(°S ) 赤道(0°) |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3)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 (4)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5)经纬网 A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确定度数。根据横纬纵经的原则,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经纬度。 (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首先回忆符号:东E西W;南S北N。然后根据度数变化规律确定符号。(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a)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b)[ (c)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3、地图三要素 (1)方向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2)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 000或1/100 000 …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解释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4、学看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所标示的数字就是这些地方 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公式:相对高度=高处的高度— 低处的高度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与学生谈论地理 1。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 (1)地理和日常生活:地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和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习俗。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2)咨询相关人员;(3)在线查阅数据等2.学习地理,为了生活得更好,第一网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自然的朋友;(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3)全面分析问题;(4)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经纬度(图1.7 P5) (1)纬度: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的圆(2)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设的地球旋转轴(4)极点: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5)经纬特征: 特殊点状特征长度特征经线为半圆,两条对应的经线形成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两个等长的半球,其经线为等长纬线圈,每条纬线的纬度与纬线圈相同,长度相等,在赤道上最长。向两极缩短并收缩到东西方向的一个点

表示南北方向[6]特殊经度和纬度(1)特殊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度,它是纬度的起点,北纬由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由字母S代表的南纬,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纬度-是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度是中低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度 0°经度——也称为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东经用字母e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它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子午线-大约与“国际日期变更线” 90 XXXX年(约365天)相同(4)特征: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为66.5°(5°)。现象是: (1)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2)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4)在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太阳和热量是不同的,即形成春、夏、秋、冬 [6]分为两个时期: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四季(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则相反): 3年4月和5月都是春季;六月、七月和八月这三个月是夏天。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是秋天。冬天是12个月、1个月和2个月 ×kb1.co m3,地图 1,地图基本要素(地图3) (1)比例尺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60-63。内容包括“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是气候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二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气温和学会测量气温,首先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引出气温,采取“小小气象学家”自主探究法,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以及气温的时间变化。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采用“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点拨释疑——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采取《探索·发现》的推理、图文结合分析、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的方法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实现图文转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温测定而得到的气温分布规律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家乡实际,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湘教版 知识点 一、气温与我们 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 二、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

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

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⑴纬度因素⑵海陆因素⑶地形因素 后练习 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吐鲁番盆地B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2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A广州B上海北京D哈尔滨 3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由南向北的变化情况是 A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B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D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的描绘了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景象 A长江中下游地区B长江中上游地区 南部地区D黄河中下游地区 一个做火车外出的人,当到目的地的时候,原来一只空的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来,而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A北京—哈尔滨B广州—昆明 哈尔滨—南宁D北京—乌鲁木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 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 ①有的地图有指向标,就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 数字式:1:1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 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 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山东地图,一个画聊城地图 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13、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 ④船靠岸,先看到桅杆,船离开,桅杆最后消失、⑤登高望远 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总课时:1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培养学地理情感,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地理及地理与我们的关系。 学法: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 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预习:】 看书2-5页,完成下列填空: 一、解开地理之“谜”:我们生活在之中,就在我们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对生活的。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理展示了各地不同的种族与民族、语言与服饰、文化与宗教、民情与风俗。 【课堂练习:】 1、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 ) A、辩认方向 B、风土人情 C、心想事成 D、预报天气 2、在干旱地区的自然状态下难以种植的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3、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4、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的原因是() A、很洁净 B、比较亮眼 C、白色代表吉祥 D、防沙隔热 【巩固练习:】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请你说说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60-63。内容包括“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是气候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二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气温和学会测量气温,首先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引出气温,采取“小小气象学家”自主探究法,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以及气温的时间变化。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采用“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点拨释疑——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采取《探索·发现》的推理、图文结合分析、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的方法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气温和降水》教案教程文件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案科目:七年级地理湘教版课型:新知探索课教师:田晓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式,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量方法,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 由于阅读气温分布图时,需要掌握等温线这一抽象概念,而有的同学始终较难理解,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读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时也不要要求过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它们也是与我们生活接触频繁,影响较大的两种生活信息。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讲授新课及板书】 1)气温:空气的温度 2)气温的测定: ①均温的测定: 日均温:把一天中2、8、14、20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 月均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 年均温:把一年12个月的月均温相加再除以12。 ②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③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 ④日最高(低)气温出现时间:14(2)时左右 【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2页“气温的测定” 【板书】世界气温的分布 【陈述】通过测量,我们可以知道某一地方的气温状况,那么,如果把世界各地的气温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板书】等温线——世界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活动探究一】 阅读课本73页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读图,找出年平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周;(学生A答) 问题二:请同学们观察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相同吗?(学生B答) 问题三:读图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2分钟)【注意】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七上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 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 走向等。 !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 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如:①1:1000和②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①,较小比例尺是②。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山东地图,一个画聊城地图 & 表示范围表示内容 比例尺的大小 山东省地图 聊城市地图~ 11.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选用_ __的比例尺; 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的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13.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重点图:课本P10 1-19,P112附录二) ?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2 气温和降水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1)

《气温和降水》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9页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 1、气温指 ____ 的温度,用 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 2、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探究: (一)气温的测量 1、读图4-7,阅读活动材料,观察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 2点 8点 14点 20点 2、通过观察四个时间点计算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3、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4、气温差= — 5、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3、读课本62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63页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一年当中,北半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4、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5、根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 ②从海陆位置看: ③从海拔高度看: 三、巩固迁移: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A 33℃ B 17℃ C 20℃ D 23℃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C 日落前后 D 午后2时 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 A 60℃ B 6℃ C 0.6℃ D 0.06℃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 A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 A 炎热的沙漠气候 B 潮湿多雨的气候 C 人们的视觉感受 D 终年严寒的气候 9.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 A 南半球地势比较低B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C 北半球地势比较低 D 北半球全是陆地 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 A 海洋 B 陆地沿海地区 C 极地 D 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区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以上 (3)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主要原因是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 课时1节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 风土人情的关系。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 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 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 方案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 (1)、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教师不必解释,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了解。 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录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 方案一:让学生读课本第四页的两副图。提问: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一副是足球比赛,另一副是西班牙斗牛) 它们分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南美洲和西班牙) 学生读第五页的图,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提问:你对中国的哪些民族比较熟悉?他们有哪些传统的民族习惯?(学生可以随意举例,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方案二: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学生读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师生共同总结-----体育运动的地域性。 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 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气温和降水》(湘教)

《气温和降水》同步练习 1.读“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这一天,该地的平均气温是()A.10℃B.8℃C.18℃D.16℃ 2.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7月的陆地 B. 7月的海洋[来源:1ZXXK] C. 1月的陆地 D. 1月的海洋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B.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C.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D. 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4.在同一张等温线图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温线闭合的地区,表示低温中心 B.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说明该地区温度高于同纬度的相邻地区C.等温线稀疏,说明该地区气温差别大 D.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度差由高纬向低纬度变小 5.关于等温线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6.通常我们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该地区的() A.当年降水总量B.上一年的降水总量 C.多年平均降水量D.历史上的年最大降水量 7.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属于全年多雨型的是() 8.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降水少,两级地区降水多 B.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来源:学.科.网] (1)注意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变化,世界气温从纬度分布来看大致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2)在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_(高于或低于)海洋。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温出现在________洲,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温出现在________洲。 10. 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一般在___________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终年寒冷,空气中水汽含量少,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___________的地区。 (2)亚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等地的中纬度沿海地区,年降水量_____________,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西亚以及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毫米以下,是世界上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

地理:4.2《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气温和降水》快乐导航(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9页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 1、气温指____ 的温度,用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 2、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探究: (一)气温的测量 1、读图4-7,阅读活动材料,观察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 2点8点14点20 点 2、通过观察四个时间点计算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3、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4、气温差= — 5、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 线: 2、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3、读课本62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63页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一年当中,北半 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4、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5、根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 看: ②从海陆位置 看: ③从海拔高度 看: 三、巩固迁移: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教案3 (新版)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 课题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3)主备人 教学目标1.知道气候资料的不同表示方法。 2.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3.能利用不同的气候资料描述气候(气温、降水)特点。 重点教学目标2、3难点教学目标2、3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6、77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①课本72页的图4-9、75页的图4-14,它们属于哪种气候资料表示形式? ②课本77页图4-15、图4-16,它们属于哪种气候资料表示形式? ③课本77页“美国洛杉矶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属于哪种气候资料表 示形式?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步骤: 1.根据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格,建立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1~ 12月,纵坐标绘制两个,一个为气温(℃),一个为降水量(mm),根据 气温的最高、最低值,降水量的最高、最低值确认坐标值的范围,并确定 合适的单位长度。 2.根据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格,标注各月的气温值、降水量值。

3.用平滑曲线将表示各月气温的点连接; 用条形柱状图绘制各月的降水量。 ■完成课本77页“活动”②的第(1)题。 专题二: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获取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并描述气候(气温、降水)特点。 (1)气温描述用语: 最冷(最低)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 在0~15℃之间→→冬季温和 在15℃以上→→全年高温 夏季气温一般在25℃以上→→夏季炎热 在20℃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全年气温都低于0℃→→终年寒冷。 (2)降水描述用语: 我们通常把降水量超过100mm →→称为多雨或湿润, 小于100mm →→称为少雨或干燥。 例:读“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左图)”可知北京的气候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83142

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麦哲伦环球航行。 (3)卫星照片。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 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6)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 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赤道0 低纬 中纬 中纬高纬 高纬60oN 30o 30oS 60oS 90oN 90oS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 (3)经纬网 A 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 )确定度数。(横纬纵经) (b )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 ,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 ,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 ,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 B 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4)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71图文资料及P7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 (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分别读出图4-8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

【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7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 (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 (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 (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 (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探究结论】 (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学习任务(三)气温的年变化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73“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7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