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英语阅读训练实施方案

中学英语阅读训练实施方案

中学英语阅读训练实施方案
中学英语阅读训练实施方案

《中学英语阅读训练》课题研究实施方

[日期:2012-02-23] 来源:原创作者:陈爱丽[字体:大中小]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开展“培养中学英语阅读训练能力”教改试验,是贯彻落实新课标、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

传统的外语教育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低级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学习

方法、学习策略等高级技能的培养,其直接结果是学生不会有效地学习。这不仅会使总体外语教育质量下降,而且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是一种痛苦。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英语学习的效果还是不理想。虽然可能有各方面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当代英语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已经把学习策略规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课程目标之一。研究英语学习策略并在英语教学中滲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是当今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或娱乐的最基本途径。在外语学习中,文字资料远远比声像资料普及得多,所以,对于中国成千上万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成了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然而遗憾的是,阅读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仍很普遍。在学习多年后,许多学生看不了英文报刊、读不懂英文书信。主要原因是多年来许多英语教师虽然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大多数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材料选择单一化,广泛存在着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习惯、熟悉程度、便利程度等,选择阅读材料。

(2)教师训练方法简单化,基本上是解答考试阅读理解题,学生始终在被动阅读,失去了思考的动力;或者教师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阅读材料的应有功能。

(3)学生阅读技巧误区化,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总是逐词逐句、反反复复地阅读,只重视获取细节信息,而忽略了宏观阅读技能的培养。

(4)学生阅读习惯被动化,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交给的阅读任务,不会自觉地定时阅读一些课外资料,以此来扩大知识面。

因此在中学阶段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形成初步的有效的阅读技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近年来的中考和高考来看,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的考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表现出来的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以说,中考高考,阅读领先。而从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科研课题是提高学校学科建设、尽快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开展英语阅读教学个性化研究能够帮助广大教师在自身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能力和实施科研课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阅读理论研究揭示了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思维活动规律,分析了影响阅读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不但对外语阅读教学有指导作用,对语言教学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外语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有以下两点:(1)阅读过程是读者和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意义不附于语言形式表层,也不是躺在那里被动地等待读者去获取。读者必须利用多方面的知识通过预测、推理等积极思维才能获取意义,理解读物。

(2)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掌握的相关知识(背景知识,跨文化知识,读物的结构知识等)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足够的语言知识,迅速识别词义的语言运用技巧,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预测、推理的阅读技巧是读者进行有效阅读的四大必要条件。

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育的目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巩固和扩大英语词汇量,获取英语信息,增进对英语使用国文化的理解,发展英语的思维能力等的最主要的途径。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能力为切入点,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并在继承以往英语课程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监控,学会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的需要。

三、研究目标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中,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英语阅读能力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策略。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1)扩大农村孩子的英语阅读量,通过学生对英美故事精华的感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提高英语文化素养并塑造完美人格;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阅读的能力,能够了解和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逐渐开拓国际视野,增长见识;

(3)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创新,打好信息文化基础;

(4)提高英语教师熟练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进行英语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争取全面提高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

1、改善学生英语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英语阅读的良好品质。

2、基于个性化阅读主动建构的调查和阅读价值引导。

3、如何激发学生自我阅读的欲望。

4、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模式下教师的作用的探讨。

五、研究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策略指导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独立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实践性原则:

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4、独特性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着力改变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同样的学习内容,要求达到同样的

学习水平和质量的“一刀切”的做法,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5、体验性原则:

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6、问题性原则: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研究的方法

总起来说采用下列三种方法:

1、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根据实验目的,对中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搜集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试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宗旨,在实践中探求适合学生个性身心发展需要的阅读习惯。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提升寻找有意义的途径。使英语课堂教学切实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转型,开展课堂观摩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2年4月—2010年5月),课题研究进入结题阶段,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实验工作报告、实验测查报告、分科实验报告、经验总结,并宣传、推广研究成果。上报相关材料。

七、阶段成果及成果表现形式

1、课件及教案:教师课堂使用课件及课内阅读课型教案。

2、论文集:包括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教学案例及教师相关论文。

八、可行性分析

1、提高学生英语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研究课题本身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新课程的推广中又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2、我校校园网功能完善,多媒体功能室能为相关教师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

3、我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意识强,科研兴校的理念扎实,对课题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物质条件等均能给予大力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