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第十二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第十二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第十二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

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

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A) 液体; (B) 气体; (C) 固体; (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

(A) 是多相体系; (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对电解质很敏感; (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 (B) 渗透压不同;

(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

(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C) 不能透过半透膜; (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通过超显微镜也不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

(A)除去杂质,提高纯度; (B)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

(C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D)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8.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A)[(AgI)m·n I-·(n-x) ·K+]x-·x K+;(B[(AgI)m·n NO3-·(n-x)K+]x-·x K+;

(C)[(AgI)m·n Ag+·(n-x)I-]x-·x K+; (D)[(AgI)m·n Ag+·(n-x)NO3-]x+·x NO3-。

9.以下列三种方法制备溶胶:(1)亚铁氰化铜溶胶的稳定剂是亚铁氰化钾;(2)将10ml的0.5M NaCl与12mol

0.5M AgNO3制得;(3)FeCl3在热水中水解得的溶胶,它们带电荷的符号是:

(A)(1)正电荷,(2)正电荷,(3)正电荷; (B)(1)负电荷,(2)与(3)正电荷;

(C)(1)与(2)负电荷,(3)正电荷; (D)(1)、(2)、(3)负电荷。

10.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位离子是Ag+; (B)反号离子是NO3-;

(C)胶粒带正电; (D)它是负溶胶。

11.当一束足够强的自然光通过一胶体溶液,在与光束垂直方向上一般可观察到:

(A) 白光; (B) 橙红色光; (C) 兰紫色光; (D) 黄光。

12.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灵敏的方法是:

(A)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 观察丁铎尔效应;

(C)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 (D) 观察ζ电位。

13.有关超显微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观察离子的布朗运动; (B) 可以配合电泳仪,测定粒子的电泳速度;

(C) 可以直接看到粒子的形状与大小;

(D) 观察到的粒子仅是粒子对光散射闪烁的光点。

14.有两个连通的容器,中间用一个AgCl做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及两容器中分别充满了0.02M与0.20M 的NaCl溶液,在多孔塞两边插入两电极并通直流电,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A) 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B) 向正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

(C) 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慢;(D) 向正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

15.有关电泳的阐述,正确的是:

(A) 电泳和电解没有本质区别; (B) 外加电解质对电泳影响很小;

(C) 胶粒电泳速度与温度无关; (D) 两性电解质电泳速度与pH值无关。

16.固体物质与极性介质(如水溶液)接触后,在相之间出现双电层,所产生的电势是指:

(A) 滑动液与本体溶液间电势差; (B) 固体表面与本体溶液间电势差;

(C) 紧密层与扩散层之间电势差; (D) 即为热力学电位φ。

17.动电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A)外电场或外电压作用; (B)电解质离子存在;

(C)分散相粒分子或介质分子的布朗运动;

(D) 固体粒子或多孔体表面与液相界面存在漫散双电层结构。

18.对ζ电势的阐述,正确的是:

(A)ζ电势与溶剂化层中离子浓度有关; B)ζ电势在无外电场作用下也可表示出来;

(C)|ζ| 电势越大,溶胶越不稳定; (D)|ζ| 电势越大,扩散层中反号离子越少。

19.水中直径为1μm的球形石英粒子在电位梯度1.0 V·cm-1的电场中运动速度为3.0 × 10-3 cm·s-1,则石英-水界面上ζ电位值为(η= 0.001 kg·m-1·s-1,D = 80):

(A) 0.630伏; (B) 0.424伏; (C) 0.0636伏; (D) 7×10-6伏。

20.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性质的是:

(A) 沉降平衡; (B) 布朗运动; (C) 沉降电势; (D) 电导。

21.对胶团结构为 [(Au)m·n AuO2-·(n-x)Na+]]x-·x Na+ 的金溶胶,除稳定剂以外,无其它电解质存在时,其电动电势的大小:

(A) 取决于m的大小; (B) 取决于n的大小;

(C) 取决于x的大小; (D) 不取决于m、n、x中的任何一个。

22.测定胶体的ζ电势不能用于:

(A) 确定胶粒的热力学电势φ; (B) 确定胶粒所携带电荷的符号;

(C) 帮助分析固-液界面的结构; (D) 帮助推测吸附机理。

23.有关胶粒ζ电势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比于热力学电势φ; (B) 只有当固液相对运动时,才能被测定;

(C) 与胶粒的扩散速度无关; (D) 不能利用能斯特公式计算。

24.工业上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溶胶性质中的:

(A) 电泳; (B) 电渗; (C) 沉降; (D) 扩散。

25.当在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

(A)一定使溶胶更加稳定; (B)一定使溶胶更容易为电解质所聚沉;

(C)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其加入量而定;(D)对溶胶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26.根据DLVO理论,溶胶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A) 胶粒表面存在双电层结构; (B) 胶粒和分散介质运动时产生ζ电位;

(C) 布朗运动使胶粒很难聚结; (D) 离子氛重叠时产生的电性斥力占优势。

27.在Fe(OH)3、As2S3、Al(OH)3和AgI(含过量AgNO3)四种溶胶中, 有一种不能与其它溶胶混合,否则会引起聚沉。该种溶胶是:

(A) Fe(OH)3; (B) As2S3; (C) Al(OH)3; (D) AgI(含过量AgNO3) 。

28.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c(NaNO3) = 300,c(Na2SO4) = 295,c(MgCl2) = 25,c(AlCl3) =

0.5(mol·dm-3),可确定该溶液中粒子带电情况为:

(A) 不带电; (B) 带正电; (C) 带负电; (D) 不能确定。

29.用NH4VO3 和浓盐酸作用,可制得棕色V2O5溶液,其胶团结构是:

[(V2O5)m·n VO3-·(n-x)NH4+]x-·x NH4+,下面各电解质对此溶胶的聚沉能力次序是:

(A) MgSO4 > AlCl3 > K3Fe(CN)6 ; (B) K3Fe(CN)6 > MgSO4 > AlCl3;

(C) K3Fe(CN)6 > AlCl3 > MgSO4 ; (D) AlCl3 > MgSO4 > K3Fe(CN)6。

30.20cm3 Fe(OH)3溶液中加入5 × 10-3mol·cm-3 Na2SO4溶液12.5 cm3使其聚沉,则Na2SO4对Fe(OH)3溶液的聚沉值为:(mol·dm-3)

(A)1.92 ; (B)3.125 ; (C) 3.84 ; (D) 6.25 。

31.下面说法与DLVO理论不符的是:

(A)胶粒间的引力本质上是所有分子的范德华力的总和;

(B)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双电层的电性斥力;

(C)胶粒周围存在离子氛,离子氛重叠越大,胶粒越不稳定;

(D)溶胶是否稳定决定于胶粒间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的总效应。

32.恒定温度与相同时间内,KNO3、NaCl、Na2SO4、K3Fe(CN)6 对Al(OH)3溶胶的凝结能力是:

(A)Na2SO4 > K3Fe(CN)6 > KNO3 > NaCl ;(B)K3Fe(CN)6 > Na2SO4 > NaCl > KNO3;

(C)K3Fe(CN)6 > Na2SO4 > NaCl = KNO3 ; (D)K3Fe(CN)6 > KNO3 > Na2SO4 > NaCl 。

33.对于Donnan平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化学位相同; (B)膜两边带电粒子的总数相同;

(C)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浓度相同; (D)膜两边的离子强度相同。

34.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

(A)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 (B)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

(C)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

(D)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35.在一管中盛油,使半径不同的两个钢球在油中下降,下落同样高度,小钢球需要的时间是大钢球的4倍,大钢球与小钢球二者半径之比为:

(A) 4:1 ; (B) 2:1 ; (C) 16:1 ; (D) 1.414:1 。

36.大分子溶液特性粘度的定义是,其所反映的是:

(A)纯溶胶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所表现出的粘度;(B)大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所表现出的粘度;

(C)大分子与溶胶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所表现出的粘度;(D)校正后的溶液粘度。

37.298K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某聚合物的特性粘度[η]为0.2m3·kg-1,已知与浓度单位(kg·m-3)相对应的K = 1.00 × 10-5,α = 0.8,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

(A) 2.378 × 105; (B) 2.378 × 108 ;(C) 2.378 × 1011; (D) 2.000 × 104。

38.对大分子溶液发生盐析,不正确的说法是:

(A)加入大量电解质才能使大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B)盐析过程与电解质用量无关;

(C)盐析的机理包括电荷中和及去极化两个方面;

(D)电解质离子的盐析能力与离子价态关系不大。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讨论题答案

一、判断题答案:

1.错,溶胶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2.错,溶胶是多相系统。

3.错,高分子溶液也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4.错,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亮点,不能看清粒子的大小和形状。

5.错,反号离子可以进入紧密层。

6.错,加人适量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人过量使ζ电势降低,胶体稳定性降低。

7.对。

8.错。

9.错。

10.对。

二、单选题答案:

1. B;

2. D;

3. C;

4. D;

5. C;

6. D;

7. C; 8. A; 9. B; 10.D; 11.C;

12.B; 13.C; 14.C; 15.A; 16.B; 17.D;

18.A; 19.A; 20.D; 21.C; 22.A; 23.A;

24.A; 25.C; 26.D; 27.B; 28.C;

29.C;30. A;31. C;32. B;33.A;34.C;

35.B; 36.C; 37.A; 38.B

普通化学第1章气体习题

第1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一、单项选择题 1.1 27℃、3039.75 kPa时一桶氧气480 g 若此桶加热至100℃,维持此温度开 启活门一直到气体压力降至101.325 kPa为止。共放出氧气质量是()。 A.934.2 g B.98.42 g C.467.1 g D.4.671 g 1.2在40℃和97.33 kPa时SO2(M=64.1)气体密度(g·dm-3)为()。 A.2.86 B.2.40 C.2.74 D.0.024 1.3 由NH4NO3(s)分解制氮气,23℃、95549.5 Pa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到57.5mL 氮气,计算于燥后氮气的体积为()。 (已知23℃饱和水蒸气压为2813.l Pa)。 A.55.8 mL B.27.9mL C.46.5mL D.18.6 mL 1.4 测得人体血液冰点降低值为0.56℃,则在体温37℃时渗透压为()。 (已知K f=1.86℃?kg?mol-1) A.1775.97 kPa B.387.98 kPa C.775.97 kPa D.193.99 kPa 1.5 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A.0.10 mol?L-1HAc B.0.10 mol?L-1CaCl2 C.0.10 mol?L-1C12H22O11D.0.10 mol?L-1NaCl 1.6 将0.0010 mol?L-1的KI溶液与0.010 mol?L-1的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制 成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使此溶胶聚沉,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A.MgSO4B.MgCl2C.K3[Fe(CN)6] D.NaCl 1.7 下列方法,哪个最适合于摩尔质量的测定()。 A.沸点升高B.凝固点降低C.凝固点升高D.蒸气压下降1.8 下列方法,哪个最适合于摩尔质量的测定()。 A.沸点升高B.凝固点降低C.凝固点升高D.蒸气压下降1.9 Sb2S3溶胶粒子电泳时向正极方向移动,使Sb2S3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K2SO4B.AlCl3C.CaCl2D.NaCl 1.10 3%的NaCl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A.3%的蔗糖溶液B.6%的葡萄糖溶液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5. 正常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浓度分别是2.5 mmol·L -1和27 mmol·L -1,化验测得某病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质量浓度分别是300 mg·L -1和1.0 mg·L -1。试通过计算判断该病人血浆中这两种离子的浓度是否正常。 解:该病人血浆中Ca 2+ 和HCO 3-的浓度分别为 1 1-1 222L mmol 5.7mmol mg 40L mg 003 )(Ca ) (Ca )(Ca --+++?=??==M c ρ 121-1-3-3- 3L mmol 106.1mmol mg 61L mg .01 ) (HCO )(HCO )(HCO ---??=??==M c ρ 该病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浓度均不正常。 7. 某患者需补充0.050 mol Na +,应补充多少克NaCl 晶体? 如果采用生理盐水(质量浓度为9 g·L -1) 进行补Na +,需要多少毫升生理盐水? 解:应补NaCl 晶体的质量为 m (NaCl) = n (NaCl) · M (NaCl) = n (Na +) · M (NaCl) = 0.050 mol ×58.5 g·mol -1 = 2.93 g 所需生理盐水的体积为 mL 325L 325.0L g 9mol g 58.5mol 0.050)NaCl (11 -==???==-盐水盐水ρm V 16.从某种植物中分离出一种结构未知的有抗白血球增多症的生物碱, 为了测定其摩尔质量,将19.0 g 该物质溶入100 g 水中,测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0.220 K 。计算该生物碱的摩尔质量。 解:该生物碱的摩尔质量为 f A B f B T m m k M ???= 1331mol g 106.1K 0.220kg 10100g 0.19mol kg K 86.1---??=?????= 19. 蛙肌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为240 mmol·L -1, 若把蛙肌细胞分别置于质量浓度分别为10 g·L -1,7 g·L -1和3 g·L -1 NaCl 溶液中,将各呈什么形态? 解:10 g·L -1,7 g·L -1和 3 g·L -1 NaCl 溶液的渗透浓度分别为 1 111 os1L mmol 342L mol 0.342mol g 58.5L g 102(NaCl)----?=?=???=c 1 111 os2L mmol 402 L mol 0.240mol g 58.5L g 72(NaCl)----?=?=???=c

第14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是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长时间渗析,有利于溶胶的净化与稳定。() 3、有无丁达尔效应是溶胶和分子分散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4.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对入射光的折射作用引起的。 5、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对电泳没有影响。() 6、溶胶粒子因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而相互排斥,因而在一定时间内能稳定存在。() 7、同号离子对溶胶的聚沉起主要作用。() 1-5: ××√×× 6-7: √× 二、填空题 1、溶胶(憎液溶胶)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 多相系统 2、氢氧化铁溶胶显红色,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当把直流电源的两极插入该溶胶时,在_____极附近 颜色逐渐变深,这是_____现象的结果。 负,电泳 3、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起作用的是与胶体粒子带电符号相_____的离子。离子价数越高,其聚沉能力越_____,聚沉值越_____,离子价数相同时,对于正离子,离子半径越小,聚沉值越_____,负离子的情形,与正离子相_____。(填“同”或“反”“小”或“大”) 反,大,小,大,反 4.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现象称为???????;胶体粒子不动,而分散介质在电场中的运动现象称?????????。 电泳电渗 5. 胶体分散系统的粒子尺寸为?????????????之间,属于胶体分散系统的有(1)?????????????????; (2)????????????????;(3)?????????????????。 1~1000 nm;溶胶(憎液胶体);大分子溶液(亲液胶体);缔合胶体(胶体电解质)。 6. 大分子溶液(亲液胶体)的主要特征?????????????????。 高度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系统 7.当入射光的波长?????????于胶体粒子的直径时,则可出现丁达尔现象。 大于

第十三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物化试卷(一) 1. 对于 AgI 的水溶胶,当以 KI 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式可以写成:,则被称为胶粒的是指: (A) (AgI)m·nI- (B) (AgI)m (C) (D) 2. 溶胶(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 (A) 不稳定、可逆的体系(B) 不稳定、不可逆体系 (C) 稳定、可逆体系(D) 稳定、不可逆体系 3. 下列物系中为非胶体的是: (A) 灭火泡沫(B) 珍珠 (C) 雾(D) 空气

4. 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A) 特有的分散程度(B) 不均匀(多相)性 (C) 动力稳定性(D) 聚结不稳定性 5. 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的稀FeCl3溶液,可使沉淀溶解,这种现象是: (A) 敏化作用(B) 乳化作用 (C) 加溶作用(D) 胶溶作用 6. 溶胶的动力性质是由于粒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在下列各种现象中, 不属于溶胶动力性质的是: (A) 渗透法(B) 扩散 (C) 沉降平衡(D) 电泳 7. 下列诸分散体系中, 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A) 纯净空气(B) 蔗糖溶液 (C) 大分子溶液(D) 金溶胶 8. Tyndall 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的结果: (A) 散射(B) 反射(C) 折射(D) 透射

9.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的方法叫做: (A) 电泳(B) 过滤(C) 电渗(D) 渗析 10. 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运动的是: (A) 胶核(B) 胶粒(C) 胶团(D) 紧密层 11. 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界面到溶液本体内的电位差 (B)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C) 电动电位值极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D) 当双电层被压缩到与溶剂化层(或紧密层)相合时,电动电位变为零 12. 对于有过量的KI存在的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者是: (A) NaCl (B) K3[Fe(CN)6] (C) MgSO4 (D) FeCl3 13. 一个气泡分散成直径为原来 1/10 的小气泡,则其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为原来的: (A) 1 倍(B) 10 倍

《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11页word文档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ξ 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 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胶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 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A) 液体;(B) 气体;(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 (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 (C) 带电多少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 (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 (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 (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 (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 (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8.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A) [(AgI)m·n I-·(n-x) ·K+]x-·x K+; (B) [(AgI)m·n NO3-·(n-x)K+]x-·x K+;

物理化学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物理化学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ξ 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 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胶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 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A) 液体;(B) 气体;(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 (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 (C) 带电多少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 (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 (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化学第一章

化学-第一章

————————————————————————————————作者:————————————————————————————————日期: ?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节分散系 一、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领几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又称分散质 分散介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又称分散剂 二、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相分散介质实例 气体液体泡沫(如灭火泡沫) 液体液体乳状液(如豆浆、牛奶、石油) 固体液体悬浊液、溶胶(如泥浆) 气体固体浮石、泡沫塑料 液体固体珍珠、某些宝石 固体固体某些合金、有色玻璃 气体气体空气 液体气体雾 固体气体烟、尘 ※当分散介质为液体时,按分散相粒子直径分类 分散相粒子直径分散系类型分散相粒子的性质实例 <1nm分子分散系均相,热力学稳定系 统,分散相粒子的速 率快,能通过滤纸也 能通过半透膜 生理盐水、葡萄糖溶 液 1—100nm 胶体分 散系 溶胶 多相,热力学不稳定 系统,分散相李艾的 扩散速率极慢,能通 过滤纸,但不能通过 半透膜,在超显微镜 下可以观察到 氢氧化铁溶胶、硫溶 胶、核酸溶液 高分子化 合物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 统,分散相粒子的扩 散速率极慢,能通过 滤纸,但不能通过半 透膜,在超显微镜下 可以观察到 你谁、豆浆、牛奶 >100nm粗分散 系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分散相 粒子不发生扩散,不能通过半透 膜,也不能通过滤纸,在普通显微 镜下可观察到,目测显浑浊 泥水、豆浆、牛奶 ※溶液可以是液相或者固相,如金属合金是固态溶液 ※粗分散系可以分为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第二节、混合物和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混合物常用的组成方法

大学无机第1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第1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一、 教学要求 1.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压定律; 2.了解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并能进行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3.掌握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及其应用; 4.了解胶体溶液的基本性质,了解吸附的基本规律。掌握胶团的组成和结构,理解溶胶的双电层结构和溶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掌握胶体的保护及破坏,熟练写出胶团结构式; 5.了解表面活性物质和乳状液的基本概念。 【重点】: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分压定律的应用和相关计算; 2.溶液浓度的表示法,各浓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3.稀溶液依数性的含义,各公式的适用范围及进行有关的计算; 4.胶团结构和影响溶胶稳定性和聚沉的因素。 【难点】: 1.稀溶液依数性的原因; 2. 胶团结构和影响溶胶稳定性和聚沉的因素。 二、重点内容概要 在物质的各种存在状态中,人们对气体了解得最为清楚。关于气体宏观性质的规律,主要是理想气体方程,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所谓理想气体,是人为假设的气体模型,指假设气体分子当作质点,体积为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忽略不计的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 ① RT M m pV = ② RT M p ρ= 此二式可用于计算气体的各个物理量p 、V 、T 、n ,还可以计算气体的摩尔质量M 和密度ρ。 原则上理想气体方程只适用于高温和低压下的气体。实际上在常温常压下大多数气体近似的遵守此方程。理想气体方程可以描写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整体行为,它不能用于同固、液共存时的蒸气。 2.分压定律 混合理想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力之和。分压是指在与混合气体相同的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 ∑i 321p p p p p = +++= 还可以表述为: i i px p =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习题

第一章溶液与胶体习题 1.是非判断题 1-1状态相同的体系不一定是单相体系。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种类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1-5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实际上是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 1-6有一稀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ΔT b,凝固点下降值为ΔT f,则ΔT f必大于ΔT b 。 1-7溶液在达到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1-8纯净的晶体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而含杂质物质的熔点一定比纯化合物的熔点低,且杂质越多,熔点越低。 1-9体系的水溶液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10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渗透的压力叫渗透压。 1-11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的现象称作渗透现象。 1-12 将10% 葡萄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为使渗透压达到平衡,必须在某侧溶液液面上加一压强,此压强就是该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1-13将浓溶液和稀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欲阻止稀溶液的溶剂分子进入浓溶液,需要加到浓溶液液面上的压力,称为浓溶液的渗透压。 1-14 0.3mol·kg-1的蔗糖溶液和0.3mol·kg-1的甘油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1-15 在相同温度时,凝固点为-0.52℃的泪水与0.81% NaCl水溶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互为等渗溶液。 1-16人血浆在37℃的渗透压为780Kpa,因此血红细胞在1.2% NaCl溶液中皱缩而沉降。 1-17用渗透压法测定胰岛素的摩尔质量,将101mg胰岛素溶于10.0mL水中,测得25℃渗透压为4.34Kpa,则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5760g·mol-1。 1-18反渗透是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时,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的过程。 1-19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1-20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汽压大于水的蒸汽压。 1-21对于难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依数性(ΔT b = K b×b) 中b指溶液中溶质质点的质量摩尔浓度的总和。 1-22两种或几种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后的溶液仍是等渗溶液。 1-23溶胶是指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100nm分散体系。 1-24核胶带电表面与均匀液相之间的电势差称ζ电势。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练习第十三章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第十三章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返回上一页 1. 在碱性溶液中用HCHO还原HAuCl4以制备金溶胶,反应可表示为 HAuCl4 +5NaOH ---> NaAuO2+4NaCl+3H2O 2NaAuO2 +3HCHO +NaOH ---> 2Au+3HCOONa+2H2O 此处NaAuO2是稳定剂,试写出胶团结构式. 2. 在三个烧瓶中分别盛0.02 dm3的Fe(OH3溶胶分别加入NaCl,Na2SO4和 Na3PO4溶液使其聚沉,至少需加电解质的数量为 (11 mol·dm-3的NaCl 0.021 dm3, (2 0.005 mol·dm-3的Na2SO4 0.125 dm3, (3 0.0033 mol·dm-3的Na3PO4 0.0074 dm3, 试计算各电解质的聚沉值和它们的聚沉能力之比,从而可判断胶粒带什么电荷. 3. 设有一聚合物样品,其中摩尔质量为10.0 kg/mol的分子有10 mol,摩尔质量为100 kg/mol的分子有5 mol,试分别计算各种平均相对分子量Mn,Mw,Mz 和Mv (设a=0.6各为多少? 4. 蛋白质的数均摩尔质量约为40 kg/mol,试求在298K时,含量为0.01 kg·dm-3的蛋白质水溶液的冰点降低,蒸汽压降低和渗透压各为多少? 已知298 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3167.7 Pa,Kf=1.86 K·kg/mol,ρ(H2O=1.0 kg·dm-3.

5. 在298K时,半透膜两边,一边放浓度为0.1 mol·dm-3的大分子有机物RCl, RCl能全部电离,但R+不能透过半透膜;另一边放浓度为0.5 mol·dm-3的NaCl,计算膜两边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和渗透压. 6. 有某一元大分子有机酸HR在水中能完全电离,现将1.3×kg该酸溶在0.1 dm3很稀的HCl水溶液中,并装入火棉胶口袋,将口袋浸入0.1 dm3的纯水中,在298 K时达成平衡,测得膜外水的pH为3.26,膜电势为34.9 mV,假定溶液为理想溶液,试求: (1 膜内溶液的pH值. (2 该有机酸的相对分子量.

气体、溶液和胶体-答案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一、选择题 1.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A. 高温高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低压 D. 低温低压2.22℃和100.0 kPa下,在水面上收集H2O.100g,在此温度下水的蒸气压为2.7 kPa,则H2的体积应为() A. 1.26 mL B. 2.45 mL C. 12.6 mL D. 24.5 mL 3.下列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0.01mol kg-1 K2SO4 B. 0.02mol kg-1 NaCl C. 0.03mol kg-1 蔗糖 D. 0.01mol kg-1 HAc 4.常温下,下列物质中蒸气压最大的是() A. 液氨 B. 水 C. 四氯化碳 D. 碘 5.在工业上常用减压蒸馏,以增大蒸馏速度并避免物质分解。减压蒸馏所依据的原理是() A. 液相的沸点降低 B. 液相的蒸气压增大 C. 液相的温度升高 D. 气相的温度降低 6.将5.6 g非挥发性溶质溶解于100 g水中(K b=0.51℃?kg?mol-1),该溶液在100 kPa下沸点为100.5℃,则此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A. 14 g mol-1 B. 28 g mol-1 C. 57.12 g mol-1 D. 112 g mol-1 7.欲使溶胶的稳定性提高,可采用的方法是() A. 通电 B. 加明胶溶液 C. 加热 D. 加Na2SO4溶液8.土壤中养分的保持和释放是属于( )。 A. 分子吸附 B. 离子选择吸附 C. 离子交换吸附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某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5.18g·L-1,在293K时的渗透压为0.413kPa,此蛋白质的摩尔质量为30553g/mol。 2.在下列溶液中:①0.1mol·L-1 NaCl;②0.1mol·L-1 C6H12O6;③0.1mol·L-1 HAc;④0.1mol·L-1 CaCl2; 凝固点最低的是⑴,凝固点最高的是⑹,沸点最高的是⑴,沸点最低的是⑹。 3.写出用过量的KI和AgNO3制备AgI胶体的胶团结构式为: [( AgI)m?nI-—(n-x)K+]x-·xK+,胶粒所带电荷为:正。写出用过量的AgNO3和KI制备AgI胶体的胶团结构式为[( AgI)m·nAg+—·(n-x)NO3-]x+-·x NO3-,胶粒所带电荷为:负。 4.溶胶分子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高分子溶液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溶剂化作用。 5.溶胶的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是由于溶胶中的分散质粒子对光的散射的结果;电泳和电渗证明溶胶具有电学性质。 6、浓度为98%,密度等于1.83g/mL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mol·L-1。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一、填空题 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二、是非题 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0,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解在100 g水中,所得两种溶液的蒸气压相等。 三、问答题 1,什么叫渗透现象?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2,什么叫分散系、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3,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哪几类? 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的沸腾过程中,它的沸点是否恒定? 四、计算题 1,将3.42 g蔗糖(C12H22O11,M = 342 g·mol-1 )溶于100 g水中,已知水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 = 1.86 K· kg·mol-1,试计算此蔗糖溶液的凝固点。 2,将4.60 g甘油(C3H8O3,M= 92.0 g·mol-1 )溶于100 g水中,已知水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0.512 K· kg·mol-1,试计算此甘油溶液的沸点。 3,将3.20 g硫溶于40.0 g苯中,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苯升高了0.800 K。已知苯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2.56 K· kg·mol-1,M (S)= 32.0 g·mol-1,问在此苯溶液中硫分子是由几个硫原子组成的? 4,在2000 g水中溶解多少克甘油(C3H8O3)才能与100 g水中溶解3.42 g蔗糖(C12H22O11)得到的溶液具有相同凝固点?已知M (C3H8O3) = 92.0 g·mol-1,M (C12H22O11) = 342 g·mol-1。 五、单选题 1,室温下,在一密闭器放有a、b两个烧杯,a杯盛有半杯纯水,b杯盛有半杯蔗糖水溶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D 5A 6D 7D 8B 9D 10B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达平衡时气体的压力;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2、24.4。 3、氢气;二氧化碳气体。 4、分子、离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5、II (C 6H 12O 6)< II(HAc) < II(KCl) < II(K 2SO 4); t f (K 2SO 4)< t f (KCI) < t f (HAc) < t f (C 6H 12O 6)。 6、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7、33.5g 8、2.02×10-5 9、[(AgI)m ·nI - ·(n-x)k +]x-·xk + ; 正。 10、电荷; 弱 三、判断题 1.√因为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能量升高,表面分子进入气相的速度加快,所以,当达到气—液平衡时蒸气压就升高。 2.×液体的沸点是指其蒸气压和外压相等时的温度。 3.×NaCl 和KCl 的摩尔质量不同,虽然质量相同,但物质的量不同,所以溶于相同质量的水中时,摩尔分数也就不同。 4.×若溶剂不同,凝固点就不相同。 5.√这种现象是于由局部渗透压过高造成的。 6.√反离子带电荷越多,对胶粒双电层的破坏能力越强,所以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就越大。 7.×因为水分子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方渗透。 8.×因为溶剂不同,沸点就不同。 9.×当加入大量高分子时,有保护作用外,而加入少量分子时,有敏化作用。 10.×乳浊液中分散质是以液滴形式与分散剂相互分散,并不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所以是多相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乳化剂在起作用。 四、计算题 1.解:△T f =k f b B =1.86× 220.0100 1000 19=??M M=1.61×103g·mol -1 答:该生物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1×103g·mol -1; 2. 解:由于两种溶液的沸点相同,故其沸点升高值相同,则它们的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ξ 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 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胶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 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 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A) 液体;(B) 气体;(C) 固

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 (C) 带电多少不同;(D) 相 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

(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 (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 (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 (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 (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8.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

胶体分散体系与大分子溶液

胶体分散体系与大分子溶液 7201 对于 AgI 的水溶胶,当以 KI 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式可以写成 : [(AgI)m ·n I -,(n -x )K +]x -·x K +,则被称为胶粒的是指: ( ) (A) (AgI)m ·n I - (B) (AgI)m (C) [(AgI)m ·n I -,(n -x )K +]x -·x K + (D) [(AgI)m ·n I -,(n -x )K +]x - 7202 溶胶(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 ( ) (A) 不稳定、可逆的体系 (B) 不稳定、不可逆体系 (C) 稳定、可逆体系 (D) 稳定、不可逆体系 7203 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______________稳定的、不可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 7205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 H 2S 以制备硫化砷溶胶 (As 2S 3),该溶胶的稳定剂是 H 2S ,则其胶团结构式是: ( ) (A) [(As 2S 3)m ·n H +,(n -x )HS -]x -·x HS - (B) [(As 2S 3)m ·n HS -,(n -x )H +]x -·x H + (C) [(As 2S 3)m ·n H +,(n -x )HS -]x -·x HS - (D) [(As 2S 3)m ·n HS -,(n -x )H +]x -·x H + 7206 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 ) (A) 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B)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是动力学稳定体系 (D) 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7208用 NH 4VO 3和浓 HCl 作用,可制得稳定的 V 2O 5溶胶,其胶团结构是: 。[(V 2O 5)m ·n VO 3-,(n -x )NH 4+]x -·x NH 4+ 7210 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不均匀性 (C)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D)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7211 下列物系中为非胶体的是: ( ) (A) 灭火泡沫 (B) 珍珠 (C) 雾 (D) 空气 7212 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 ) (A) 特有的分散程度 (B) 不均匀(多相)性 (C) 动力稳定性 (D) 聚结不稳定性 7213 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 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C)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 (D) 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 7215 溶胶是热力学_______体系, 动力学________体系; 而大分子溶液是热力学________ 体系, 动力学_______体系。不稳定, 稳定; 稳定, 稳定。 7216 对于分散体系, 如果按照粒子的大小来区分, 当粒子半径为__________时, 称为分子

第一章 气体 溶液 胶体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一、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m/M·RT p=101.03kpa (高温低压)R=8.314J/mol·k摩尔气体常量 Pa·m3/mol?k或kPa?L/mol?k 题目上有温度和压强,就常用此方程。 应用1.求容器中气体的质量。2.求容器的体积。 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i=ni/v·RT=PXi 求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干燥后的体积? 解:已知温度、总压强、水蒸气压强、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由P总压=P气体+P水蒸气得P气体,在代入PV=nRT,n由题可以求出,最后得出v。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①质量分数W B=m B/m总 ②质量浓度ρ=m/V 单位g/L ③物质的量浓度C B=n B/v=ρw B/M B=1000ρw B/M B ④质量摩尔浓度b B=n B/m A 单位mol/kg ⑤物质的量分数x B=n B/n总 溶液的依数性:①蒸气压下降:△P=K P·b B ②凝固点下降(最适合摩尔质量测定):△T f=K f·b B 应用:测定除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外的溶质的摩尔质量。 ③沸点升高:△T b=K b·b B ④渗透压升高:π=c B RT≈b B RT(对于稀溶液)应用:测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的Nacl溶液渗透压接近1.0mol/kg葡萄糖溶液。 求溶液蒸气压(下降)? 解:△P=K P·b B=Kp·n B/m A,再加上原来蒸气压。 已知蒸气压、凝固点、沸点的变化值,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由变化值就可求出b B,由b B=n B/m剂,得m B=n B·M B=b B·m剂·M B(m剂已知,或默认1kg),W=mB/(mB+m剂)·100% 知凝固点求沸点? 解:对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由于纯水溶液的凝固点是0度,又已知溶液的凝固点,故可得凝固点下降值△T f,由△T f=K f b B可求b B,再代入沸点升高△Tb=K b b B可求△T b,因为水的沸点为100度,加上△T b即为溶液的沸点。(K f、K b分别为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摩尔沸点升高常数。一般是已知的) 由凝固点降低值求渗透压? 解:先由凝固点下降公式△T f=K f·b B求出b B,再代入溶液的渗透压公式π=c B RT ≈b B RT(对于稀溶液)即得渗透压的升高值,再加上原来的渗透压即可。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1.1 气体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State Equation of Ideal Gas) 1.理想气体 (Ideal Gas) 气体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分子之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2.表达式 其中,p :气体的压力,Pa V :气体的体积,m3 n :气体的物质的量,mol T :热力学温度,K R :摩尔气体常数 3.R 的数值 标准状况(S.T.P ): p = 101.325kPa T = 273.15K V m=22.414×10-3 m3 = 8.314 Pa·m3·mol -1· K -1 = 8.314 N ·m·mol -1·K -1 nRT pV =nT pV R = 333 101.32510Pa 22.41410m 1mol 273.15K -???= ?

= 8.314 J·mol -1·K -1 = 8.314 kPa·L·mol -1·K -1 4. 应用 a. 已知任意三个变量求另一个量 b. 确定气体的摩尔质量 c. 确定的气体密度 例:一学生在实验室中于73.3kPa 和25℃条件下收集250ml 气体,分析天平上称得净质量为0.118g ,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 1.1.2 道尔顿分压定律 1. 分压 当几种不同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如果它们之间不发生反应,按照理想气体模型,它们将互不干扰,每一种气体组分都能均匀 nRT pV =RT M m pV = pV mRT M = RT RT V m pM ρ== 3 m kg -?的单位为ρnRT pV =pV mRT M = 0.250L 73.3kPa 298K K mol L 8.314kPa 0.118g -1 -1 ??????= 1 0.16-?=mol g

气体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1.1 气体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基本特征:无限膨胀性和无限掺混性。 2理想气体:将气体的分子假设为一个几何点,只有位置而无体积,并且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注:低压、高温条件下的实际气体的性质非常接近于理想气体性质。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高温低压下气体的p、V、T之间的关系。 即:pV = nRT (1-1) 4物理意义: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和压力的乘积与温度的比值。指定273.15 K和101.3 kPa 为气体的标准状态,简写成STP。 5适用范围:对于低压和远离沸点的高温时的多数气体可以用这个方程来描写,可以描写单纯一种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整体行为。 6作用:在已知三个变量的条件下可以求算第四个物理量,还可以求得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 【例1.1】某气体在293 K和99.7 kPa时,占有体积0.19 dm3,质量为0.132 g,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并指出它可能是何种气体。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得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表明该气体可能是NH3。 【例1.2】NH3(g)在67℃,106.64kPa下密度为多少? 【解】:密度ρ= m(g)/V(dm3)= n×M/V 由(1.1)式得:n/V = p/RT ρ= pM/RT 已知NH3 M=17.0gmol-1则 ρ= pM/RT = = 0.641gdm-3 1.1.2 道尔顿(Dalton)分压定律 1分压:在一定温度下,各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呈现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2分压定律:1801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Dalton)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力等于其中各组分气体分压力之和。 用数学式表示为: 根据状态方程式有 pV=nRT piV=niRT 两式相除得, 推论1:某一组分气体的分压和该气体组分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2) 推论2:理想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摩尔数与体积成正比,因而各组分的摩尔分数等于它的体积分数。 3应用:

第1章 气体和溶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1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四个物理量分别是(用符号表示)() A. n,V,p,T B. n,R,p,V C. n,V,R,T D. n,R,T,p 2.现有两溶液:A为0.1 mol·kg-1氯化钠溶液;B为0.1 mol·kg-1氯化镁溶液() A. A比B沸点高 B. B比A凝固点高 C. A比B沸点低 D. A和B沸点和凝固点相等 3.稀溶液在蒸发过程中() A.沸点保持不变 B.沸点不断升高直至溶液达到饱和 C.凝固点保持不变 D.凝固点不断升高直至溶液达到饱和 4.与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有关的是() A. 容器大小 B. 温度高低 C. 液体多少 D. 不确定 5.质量摩尔浓度是指在() A.1kg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B. 1kg溶剂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C. 0.1kg溶剂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D.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6.在质量摩尔浓度为1.00mol·kg-1的水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为() A.1.00 B. 0.055 C. 0.0177 D. 0.180 7.下列有关稀溶液依数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是指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 B. 稀溶液定律只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C. 稀溶液依数性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目有关 D. 稀溶液依数性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8.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050 mol·kg-1的NaCl溶液,H2SO4溶液,HAc溶液,C6H1206(葡萄糖)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A. NaCl溶液 B. H2SO4溶液 C. HAc溶液 D. C6 H1206溶液9.糖水的凝固点() A.等于0℃ B. 低于0℃ C. 高于0℃ D.无法判断 10.在总压力100kPa的混合气体中,H2、He、N2、CO2的质量都是1.0g,其中分压最小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