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疼痛评分标准

疼痛评分标准

疼痛评分标准
疼痛评分标准

疼痛评分标准

数字评分法(V AS)是将疼痛的程度用0至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代表最痛,病人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

0分,无疼痛;

3分一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

4 ---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上能忍受,应给与临床处置;

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

日本骨科学会(JOA)关于颈椎病的评分标准

上肢运动功能:不能用筷或匙自行进食0分;用匙进食1分;用筷进食,较困难2分;用匙进食稍困难3分;正常进食4分。

下肢运动功能:不能行走0分;扶持在平地行走1分;扶持上下楼2分;行走稍困难3分;行走正常4分。

感觉功能:上肢严重感觉障碍或疼痛0分;轻度感觉障碍1分;感觉正常2分。躯干和下肢评分同上肢各0-2分。

膀胱功能:尿失禁0分;排尿严重困难1分;排尿轻度困难2分;正常3分。

满分17分

JOA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

1. 主观症状 9分

(1)腰背痛

1)无 3

2)偶有中度疼痛

2

3)经常中度疼痛或偶有严重疼痛 1

4)经常或持续严重疼痛 0

(2)腿痛兼或麻木感

1)无 3

2)偶有轻度症状 2

3)经常轻度或偶有严重症状 1

4)经常或持续严重症状 0 (3)步态

1)正常 3

2)能步行500米以上,感觉疼痛、麻木兼或肌肉无力 2

3)不能步行500米以上,因腿痛、麻木兼或肌肉无力 1

4)不能步行500米以上,因腿痛、麻木兼或肌肉无力 0 2.客观体征 6分

(1)直腿抬高试验

1)正常 2

2)30-70. 1

3)〈30 0 (2)感觉障碍

1)正常 2

2)轻度障碍(非主观感觉障碍) 1

3)明显障碍 0 (3)运动障碍(MMT)*

1)正常(5级)2

2)轻度无力(4级) 1

3)明显无力(3级) 0

3.日常活动限制情况 14分

严重中度无

(1)卧床翻身 0 1 2

(2)站立 0 1 2

(3)洗刷 0 1 2 (4)向前弯腰 0 1 2 (5)坐1小时 0 1 2 (6)提重物 0 1 2

(7)行走 0 1 2

4. 排尿功能(尿失禁或尿潴留) -6分

1)正常 0

2)轻度排尿困难 -3

3)严重排尿困难 -6

*MMT:手法肌力测定(mannal muscle testing)

5级(正常100%) 4级(良75%) 3级(可50%)

2级(劣25%) 1级(略有10%)0级(无0%)

VAS与ODI评分资料

精品文档 V AS评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患者姓名:年龄:岁性别:□男性;□女性 评分人: 随访时间: 个月24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 1.疼痛的程度(腰背痛或腿痛) □无任何疼痛。 □有很稍微的痛。 □较明显的痛(中度)。 □明显的痛(相当严重)。 □严重的痛(非常严重)。 □痛得不能做任何事。 2.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洗漱、穿脱衣服等活动) □日常生活完全能自理,一点也不伴腰背痛或腿痛。 □日常生活完全能自理,但引起腰背痛或腰痛加重。 □日常生活虽能自理,由于活动时腰背或腿痛加重,以致动作小心、缓慢。□多数日常活动可自理,有的需他人帮助。 □绝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需要他人帮助。 □穿脱衣服、洗漱困难,只能躺在床上。 3.提物 □提重物时并不引起腰背或腿痛加重。 □能提重物时,但腰背或腿痛加重。 □由于腰背或腿痛,以致不能将地面上较轻的物体拿起,但能拿起放在合适位置如上较轻的物品,例如放在桌子上。 □只能拿一点轻的东西。 □任何东西都提不起来或拿不动。 4.行走 □腰背或腿痛,但一点也不妨碍走多远。 □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走1000米。 □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走500米。 □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走100米。 □只能借助拐仗或手仗行走。一些社会活动。 □不得不躺在床上,排便也只能用便盆。 5.坐 □随便多高的椅子,想坐多久,就坐多久。 □只要椅子高矮合适,想坐多久,就坐多久。 □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1个小时。

□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半个小时。 □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10分钟。 □由于疼痛加重,一点也不敢坐。 6站立 □想站多久,就站多久,疼痛不会加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想站多久,就站多久,但疼痛有些加重。 □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1小时。 □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半小时。 □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10分钟。 □由于疼痛加重,一点也不敢站。 7.睡眠 □半夜不会痛醒。 □有时晚上会被痛醒。 □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6个小时。 □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4个小时。 □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2个小时。 □由于疼痛,根本无法入睡。 8.性生活 □性生活完全正常,决不会导致疼痛加重。 □性生活完全正常,但会加重疼痛。 □性生活基本正常,但会很痛。 □由于疼痛,性生活严重受限。 □由于疼痛,基本没有性生活。 □由于疼痛,根本没有性生活。 9.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完全正常,不会因此疼痛加重。 □社会活动完全正常,但会加重疼痛。 □疼痛限制剧烈活动,如运动,但对其他社会活动无明显影响。 □疼痛限制正常的社会活动,不能参加某些经常性活动。□疼痛限制参加社会活动,只能在家从事一些社会活动。 □由于疼痛,根本无法从事任何社会活动。 郊游) (10.旅行□能到任何地方去旅行,腰部或腿不会痛。 □能到任何地方去旅行,但疼痛会加重。小时。□由于疼痛,外出郊游不超过2 1小时。□由于疼痛,外出郊游不超过 分钟。□由于疼痛,外出郊游不超过30 □由于疼痛,除了到医院,根本无法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管理(完整版)

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管理(完整版) ——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最新政策声明简介摘要 新生儿疼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长期以来,新生儿疼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2016年美国儿科学会胎儿和新生儿委员会与麻醉和疼痛医学组共同发表政策声明,强调进行新生儿疼痛评估的必要性,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评估方法、药物性和非药物性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并更新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发布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南。为便于国内同行借鉴和参考,现将美国儿科学会更新的政策声明内容进行整理和介绍。 新生儿疼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长期以来,新生儿疼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2016年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PP)胎儿和新生儿委员会与麻醉和疼痛医学组共同发表政策声明,强调评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必要性,总结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评估方法、药物和非药物性控制措施,更新了《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简称APP政策声明)的最新证据[1]。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南。合理利用国际上高质量的指南,避免重复工作,对提高我国新生儿疼痛管理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儿权益等有着重要作用。现将APP更新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政策声明[1]内容进行整理,充实部分最新的循证依据,简要介绍如下。

1 新生儿疼痛和压力评估 疼痛评估就是通过检测对疼痛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来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AAP和新生儿疼痛国际循证组织强烈推荐使用可靠的方法来评估疼痛。由于新生儿不能用语言表达,因而评估早产、患病和神经受损的新生儿疼痛仍充满挑战。许多用于评估新生儿急性疼痛的方法在本质上是多维的生理和行为迹象的结合。尽管已有多种评估新生儿疼痛的量表,但只有5种疼痛量表即: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2,3]、早产儿疼痛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4,5,6]、新生儿疼痛和镇静量表(neonatal pain and sedation scale)[7,8]、婴儿疼痛行为量表(behavioral infant pain profile)[9]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评分表(Douleur Aigue du Nouveau-ne)[10],见表1,采用自身作为对照,进行了严格的心理测试,使用标准的问题测试了新生儿的生理和行为反应。评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可能会受到实际情况中某些重要因素(诸如胎龄和行为状态)的影响,一些行为量表已经将这些影响因素考虑其中(如修订的早产儿疼痛量表)。大部分评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方法仅用于非机械通气的患儿,只有少数量表能有效评估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患儿的操作性疼痛。近来有研究报道两种基于行为一维的评估操作性疼痛的方法(婴儿疼痛行为指标和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在检测与足月新生儿疼痛相关的行为线索时比早产儿疼痛量表更敏感。当前评估疼痛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较现有或新的测试方法,来确定哪一种方法用于特殊人群更可靠,但是要确定其有效性还需更多的研究。

小儿体格检查与测量评分标准

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评分标准 项目项目 分 内容及评分标准满分 得 分 准备15 操作者和助手戴好口罩帽子,消毒双手 5 向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 5 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皮褶 量具 5 操作步骤80 1、体重测量: 1)3岁以下小儿测量:10kg以下的小婴儿保持22-24℃的室温,体 重计调零,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一手托住头部,一手托住臀部, 放于体重秤上测量,如采用载重10-15kg的盘式杆秤或电子秤,准 确读数至10g;如采用载重50kg的体重计蹲位测量,读数至100g, 需注意小儿要蹲于秤的中央。 2)3岁以上小儿测量:应晨起空腹将尿排出,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 测量。平时进食后2小时测量为佳,3-7岁用载重50kg体重计,准 确读数至50g;7岁以上用载重100kg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100g, 测量时让儿童立于踏板的中央,两手自然下垂。 3)体温低或病重患儿,可将衣服、纸尿裤和小毛毯称重后,给患 儿穿上后再测量。 20 2、身长或身高测量: 1)卧位测量(3岁以下):一手托住头部,一手托住臀部,将小儿 仰卧位放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 头板。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双膝,使双腿伸直并拢,右 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然后读数,注意使量床两侧读数一 致,误差不超过0.1cm。 2)立位测量(3岁以上):先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测滑板与 立柱是否成直角。小儿站于身高计的底板上,要求立正姿势,两眼 正视前方,两侧耳廓上缘连线及眼眶下缘连线呈水平位,稍挺胸, 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背 靠立正,使两足后跟、臀部及两肩胛角几点同时都接触立柱,头部 保持正直位置。测量者轻轻滑动侧板直至小儿头顶接触,读数前应 再次观察被测量者姿势是否保持正确,读数至小数点后一位,误差 不超过0.1cm。 15 3、坐高测量 1)3岁以下小儿:一手托住头部,一手托住臀部,将小儿仰卧位放 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检 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提起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 直,骶骨紧贴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臀部,精确至 0.1cm。 10

体格检查内容及评分标准

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体格检查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一般检查[5.0] 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0.5]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0.5]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3.0]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0.5] 二、头部[5.0] 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 [0.5] 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0.5]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0.5] 14.检查调节反射。[0.5]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0.5]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0.5]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1.0] 三、颈部[8.0]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0.5]

疼痛分级评分学习知识

疼痛程度分级常用量表 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疼痛强度的评估并没有客观的医疗仪器可供选择,主要还是依靠患者的主观描述。目前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以下三种。医务人员不仅应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还应指导并督促患者正确使用,从而为临床用药的选择及剂量调整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 评价疼痛常用采取语言评价量表(VDS)、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视觉模糊评分(VAS)、数字评价量表(NRS)等。1)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让病人根据自身感受说出,即语言描述评分法,这种方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具体方法是将疼痛划分为4级:1)无痛2)轻微疼痛3)中度疼痛4)剧烈疼痛, 0级:无疼痛。 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痛最痛 划一条长线(一般长为100mm),线上不应由标记、数字或词语,以免影响评估结果。保证病人理解两个端点的意义非常重要,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据患者划X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部分病人包括老年人和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病人使用此评分法可能有困难,但大部分人可以在训练后使用。 3)数字分级法(NRS) 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应该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或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 0:无痛; 1-3:轻度疼痛; 4-6:中度疼痛; 7-10重度疼痛 此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用。 4)疼痛强度评分Wong-Baker脸 对婴儿或无法交流的病人用前述方法进行疼痛评估可能比较困难。可通过画有不同面部表情的图画评分法来评估。 0:无痛 : 2:有点痛 4:稍痛 6:更痛 8:很痛 10:最痛 临床观察如叹气、呻吟、出汗、活动能力以及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也会提供疼痛程度评估的有用信息。

体格检查操作细则及评分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般情况及头颈部检查评分表 一、目的 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的运用,收集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和征象 二、实施要点 1、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2、触诊头颅; 3、视诊双眼及眉毛; 4、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5、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6、检查泪囊; 7、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8、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额、闭目); 9、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位);10、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11、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12、检查集合反射;13、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14、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15、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16、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17、观察外鼻;18、触诊外鼻;19、观察鼻前庭、鼻中隔;20、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21、检查上颌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22、检查额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23、检查筛窦,有无压痛;24、观察口唇、牙、上腭、舌质和舌苔;25、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牙龈、口底。 三、注意事项 1.应以病人为中心,要关心、体贴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检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3.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诚恳和蔼。

一般情况及前侧胸肺部检查评分表 一、目的 运用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检查,收集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和征象 二、实施要点 1、暴露胸部; 2、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3、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4、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5、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 6、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7、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8、检查双侧呼吸动度; 9、检查双侧触觉语颤;10、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11、叩诊双侧肺尖;12、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13、听诊双侧肺尖;14、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15、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三、注意事项 1.应以病人为中心,要关心、体贴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检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3.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诚恳和蔼。 4.医师应站在病人右侧。检查病人前,应有礼貌地对病人做自我介绍,并说明体格检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便于更好地取得病人密切配合。检查结束应对病人的配合与协作表示感谢。 5.检查病人时光线应适当,室内应温暖,环境应安静;检查手法应规范轻柔;被检查部位暴露应充分。 6.全身体格检查时应全面、有序、重点、规范和正确。 7.体格检查要按一定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避免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8-06-07T11:10:40.63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作者:黄凤枚 [导读] 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疼痛的评价方法及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黄凤枚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疼痛的评价方法及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于2014年8月~2017年8月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出现疼痛症状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护理前后,采用儿童事件冲击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以下简称CRIES表)对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儿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进行疼痛评价十分有必要,而针对患儿的疼痛评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后续治疗与监护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疼痛症状;护理干预 在重症监护室,疼痛这一不舒适的症状较为常见,而新生儿无法交流自身对疼痛的经验,因此新生儿疼痛评价及预防工作长期被忽视,新生患儿难以得到有效的阵痛治疗。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新生儿对疼痛更加敏感,尤其是需接受致痛性操作较多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儿和危重儿。本文选取了120例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将其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NICU常规护理干预与疼痛护理干预,就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与疼痛控制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120例于2014年8月~2017年8月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出现疼痛症状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8例;月龄在0~2个月,平均(1.2±0.5)个月;体重在2.8~4.2kg,平均(4.08±0.6)kg。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30例;月龄在0~2个月,平均(1.3±0.4)个月;体重在2.6~4.5kg,平均(4.2±0.5)kg。两组患儿在性别、月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模式,即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合理喂养、必要时给予安抚奶嘴等。 1.2.2干预组护理方法 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密切关注: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的临床表现,一旦患儿出现相应的疼痛症状,需立即探查诱发疼痛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儿缓解疼痛。 (2)有效抚触:定期进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巡视工作,适当给予患儿抚摸、拥抱等肢体接触,安抚患儿情绪,促进其β-内啡肽的释放,满足患儿对于情感上的需求。 (3)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对新生儿疼痛的防护意识,多多学习疼痛护理操作技能,促进临床护理技巧的提升。 (4)舒适体位: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的体位是否舒适对护理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较为舒适的体位,如临床广泛应用的鸟巢式襁褓包裹,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疼痛症状的缓解也十分有效。 (5)环境调整:重症监护室的光线强度应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必要时还可播放轻音乐来缓解患儿的疼痛。 (6)合理喂养:对于疼痛症状较轻的患儿,护理人员可安排患儿母亲给予其适当的母乳喂养,增强其安全感。如有必要,还可给予患儿非营养性吮吸,促进患儿镇静。对于低血糖的患儿,可适当喂养一些葡萄糖水。 1.3评价标准 1.3.1疼痛评分 本研究采用CRIES表对新生儿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哭闹、需要更多的氧使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生命体征改变、表情与失眠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各2分,总分为10分。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3分者均应接受镇痛治疗。 .3.2疼痛控制效果评分 本研究将疼痛控制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患儿在治疗中未出现任何应激性反应,且未对重症监护造成任何影响;②有效:患儿在致痛性操作中产生了轻微的应激反应,但未对后续护理造成影响;③无效:患儿出现强烈应激性反应,后续治疗难以正常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9.0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则视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如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儿中度疼痛者以及重度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最新标准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一)姓名:班级:学号:实得分:

头颈部检 80 分)9、头颅视、触诊( 4 分): ⑴ 应注意大小、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各 0.5 分,共 2 分); ⑵ 用双手分开头发,观察头皮( 1 分); ⑶ 触诊头颅有无压痛、包块等( 1 分)。 10、颜面视、触诊( 22 分): ⑴ 视诊颜面( 0.5 分)、双眼(含眉毛、睫毛、眼睑、角膜、眼 球、巩膜、 瞳孔)(各 0.5 分,共 3.5 分); ⑵ 分别检查左、右眼近视力( 2 分)。 ⑶ 检查下睑睫膜、球睫膜和巩膜( 3 分),检查泪囊 ( 1 分);⑷ 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及巩膜( 3 分)。 ⑸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 2 分); ⑹ 检查眼球运动功能( 2 分); ⑺ 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1.5 分); ⑻ 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1.5 分); ⑼ 检查集合反射( 2 分)。 11、耳及耳后区视、触诊 ( 6 分): ⑴ 视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各 ⑵ 观察外耳道( 1 分); ⑶ 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各⑷ 触诊颞颌关节及 其运动(各 ⑸ 检查双耳听力( 2 分)。 0.5 分,共 1 分); 0.5 分,共 1 分)。 0.5 分,共 1 分); 12、外鼻视、触诊( 10 分): ⑴ 观察外鼻,注意有无鼻翼扇动(1 分); ⑵ 触诊外鼻( 1 分); ⑶ 观察鼻前庭、鼻中隔(各 0.5 分,共 1 分); ⑷ 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况( 1 分)。 ⑸ 检查上颌窦、额窦有无压痛或叩击痛,检查筛窦有无压痛(共 6 分)。 13、口腔检查( 18 分): ⑴ 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舌苔和口腔黏膜(各0.5 分,共3 分); ⑵ 用牙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各 0.5 分,共 2 分); ⑶ 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各 2 分,共 4 分); ⑷ 检查舌下神经( 2 分); ⑸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 2 分); ⑹ 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 2 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小项目) 生命征及一般情况检查(发育与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与体 位、皮肤)(100 分) 班级:姓名:得分:考核时间: 8 分钟项目内容分值扣分体温:检查有无影响测温的因素,如进热(冰)水、活动、冷(热)源、腋窝汗液等 ( 2 分)。检查体温计的汞柱是否在36℃以下( 4 分)。放置、夹紧, 10min( 腋测法 ) 后 10 分 取出读数( 2 分)。读数后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6℃以下,放至专用消毒瓶或消毒盒( 2 生命征分)。 呼吸:呼吸的类型( 2 分)、节律(2 分)、频率( 2 分)、深度(2 分)。8 分检查 脉搏:脉搏的频率( 2 分)、节律( 2 分),左右对比情况( 2 分)。 6 分 血压: 1.病人准备:半小时前禁烟、禁咖啡,至少休息 5 min,取适宜体位。(3 分)2.器 械准备:校正血压计,备听诊器,检查血压计水银柱是否在“0”点。( 3 分) 3.缠气袖: 24 分 气袖下缘距肘窝 2~3cm,气袖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 3 分)4.触肱动脉,置听器胸件在 肱动脉上(不能塞在气袖下)。( 6 分) 5.向气囊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 20~30mmHg。( 3 分) 6.缓慢放气,双眼随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读出血压值,反复 测量 2 次。(3 分) 7.测后关闭水银柱开关,关闭血压计,整齐地放入存放处。(3 分) 发育与营发育是否正常( 3 分)、属于何种体型(3 分)、营养状态是否良好( 3 分)。9 分 养状态 意识状态意识是否清晰( 6 分)。 6 分 面容与体有无特殊面容(2 分)、表情是否自然( 2 分)、体位检查(自主体位、被动体位或强迫8 分位体位)(4 分)。 皮肤检查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 3 分)。有无出血点、蜘蛛痣、皮疹、皮下结节、瘢痕及水9 分肿等( 6 分)。 其他操作者着装( 4 分)、语言表达( 4 分)、肢体语言(6 分)及人文关怀( 6 分)。20 分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评分细则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

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 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2.0~2.5cm.。 触诊方法是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叩诊方法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放置,如果某种原因受检者取坐位时,板指可与肋间垂直,必要时分别进行坐、卧位叩诊,并注意两种体位时心浊音界的不同改变。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且由外向内逐渐移动板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通常测定左侧的心浊音界用轻叩诊法较为准确,而右侧叩诊宜使用较重的叩诊法,叩诊时也要注意根据患者胖瘦程度等调整力度。另外,必须注意叩诊时板指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过大,并在发现声音由清变浊时,需进一步往返叩诊几次,以免得出的心界范围小于实际大小。 (二)叩诊顺序通常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左侧在心尖搏动外 2~3cm 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 2 肋间。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 2 肋间。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三)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脏左界自第 2 肋间起向外逐渐形成一外凸弧形,直至第 5 肋间。右界各肋间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仅第 4 肋间稍超过胸骨右缘。以胸骨中线至心浊音界线的垂直距离(cm)表示正常成人心相对浊音界(表2-5-11),并标出胸骨中线与左锁骨中线的间距。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界右界(cm)肋间左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 8~10cm) 心脏瓣膜听诊区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通常有 5 个听诊区(图 2-5-30)。它们分别为: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 2 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 2 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 3 肋间,又称 Erb 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4、5 肋间。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通常的听诊区域是假定心脏结构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设定的,在心脏病的心脏结构和位置发生改变时,需根据心脏结构改变的特点和血流的方向,适当移动听诊部位和扩大听诊范围,对于某些心脏结构异常的心脏病尚可取特定的听诊区域。 (二)听诊顺序对于初学者,设定一个听诊顺序,有助于防止遗漏和全面地了解心脏状况。通常的听诊顺序可以从心尖区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先听心尖区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区。一些临床医师也有从心底部开始依次进行各个瓣膜区的听诊。 (三)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周围血管征脉压增大除可触及水冲脉外,还有以下体征: 1.枪击音(pistol shot sound) 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膜型体件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 2. Duroziez 双重杂音以听诊器钟型体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并使体件开口方向稍偏向近心端,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 3.毛细血管搏动征(capillary pulsation) 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黏膜,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4.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 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反流所致。前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等,后者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检查者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过头部,可明显感知桡动脉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

体格检查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题编号颈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检查 (1)颈部淋巴结检查 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姿势:告之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3分) ②检查者手势正确: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3分) ③检查顺序正确:一般顺序为耳前、耳后、耳下、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3分) (2)腋窝淋巴结检查 ①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手腕,将其前臂稍外展。(3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5组淋巴结。(4分) (3)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1分) 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②肺癌、乳癌各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1分) 答:肺癌: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乳癌:腋窝、锁骨下,胸骨旁淋巴结。 ③颈下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

试题编号4:锁骨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检查 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姿势: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3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3分) 腹股沟淋巴结检查 ①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查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膜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膜腹股沟大隐静脉处和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4分) 滑车上淋巴结检查 ①左臂滑车上淋巴结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左手握住被检查者左腕,用右手四指从其上臂外侧伸至肱二头肌内侧,于肱骨内上髁上3—4cm上下滑动触膜滑车上淋巴结。(2分) ②右臂滑车上淋巴结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右手握住被检查者右腕,用左手四指从其上臂外侧伸至肱二头肌内侧,于肱骨内上髁上3—4cm上下滑动触膜滑车上淋巴结。(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考虑什么?(1分) 答:淋病、梅毒、盆腔肿瘤。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最新标准)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模块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项目评分 1、胸部视诊(10分): ⑴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呼吸运动、乳房等(各0.5分,共2分); ⑵乳房触诊(4分); ⑶触诊腋窝五群淋巴结(4分); 2、胸部触诊(8分): ⑴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2分); ⑵检查双侧呼吸动度及对称性(2分); ⑶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2分), ⑷检查双侧触觉语颤(2分)。 3、胸部叩诊(10分): 刖⑴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各2分,共4分); 、⑵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各2分,共6分)。 侧4、胸部听诊(10分): 胸部检⑴听诊双侧肺尖(2分); ⑵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各2分,共4分); 查⑶检查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缺一项扣1分, 共2分); ⑷检查双侧语音共振(2分)。 (70 分) 5、心脏视诊(4分): ⑴观察心尖区、心尖区搏动(2分); ⑵观察其他心前区有无隆起和异常搏动(2分)。 6、心脏触诊(6分): ⑴两步法(手掌、手指)触诊心尖区搏动(范围、位置、强度)(4 分); ⑵手掌触诊其它心刖区(2分)。 7、心脏叩诊(12分): ⑴叩左界,标记(5分); ⑵叩右界,标记(5分); ⑶测量胸骨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1分)。 考核老师: 年月日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加强版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 评分标准满分扣分原因得分 一般检查[]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头部[]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 14.检查调节反射。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颈部[]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 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颈后三角:双手指尖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

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doc

附件 3: XXX 医院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2019 年 9 月 10 日修订版) 科室:主管医师:患者姓名:住院号:得分:项目分值检查要求评分说明扣分及理由 1.患者基本信息错误或空白(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无身份证号 的除外)单项否决; 1.患者的基本信息填写完整、正确。 2. 入院的途径、时间、科别等填写完整、正确。2. 不完整、不正确扣分/ 处; 3. 首页主诊断填写错误扣 2 分,病理诊断漏填扣 2 分,其他诊断填写不 3. 诊断正确、完整、规范,编码符合要求。 完整、编码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 处,入院病情未填写扣分/ 处; 病历 4. 药物过敏、血型等信息填写完整、正确。 8 4. 药物过敏、血型填写错误或漏填扣 1 分 / 处; 首页 5. 手术及操作填写完整、编码符合要求。 5. 手术名称错误或漏填扣 2 分,手术者、麻醉者或助手填写不完整扣1 6. 离院方式及昏迷时间填写完整、正确。 分 / 处,手术编码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处; 7. 其他:首页填写符合基本要求,其余项目填写完整。 6. 不完整、错误扣分 / 处; 8. 病历内容手写部分要用墨蓝色笔。 7. 项目填写不符合基本要求扣 1 分; 8. 手写内容有一处不是墨蓝色,扣分/ 项。 书写 入院记录于患者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并于完成后及时打印。未在 24 小时内完成单项否决;未及时打印扣 2 分。 时限 一般 1 书写规范,要求1 2 项齐全、准确。有缺项或不准确,扣分/ 项。 项目 入 简明扼要不超过20 个字,能导出第一诊断;原则不用诊断名 院主诉 2 在病史中发现主诉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称(病理确诊、再入院除外)。 记 1. 1. / 次。录 发病情况。发病的时间、地点、起病缓急,可能的原因不清楚,扣分 2. 2. 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有鉴别诊断意义的资料和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描述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以及现病史 6 伴随症状。演变与伴随症状;缺扣分/ 处。 3. 发病以来诊治具体经过及结果,如手术名称、用药情况等。 3. 记录入院前,接受检查、治疗的详细经过及效果,缺扣分/ 项。 4. 发病以来一般情况(饮食、精神、睡眠、大小便等)。 4. 一般情况,缺扣分 / 处。

疼痛评估现状及新进展

#综述#疼痛评估现状及新进展 卢欣欣于兰贞魏代艳 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同一个人不同时间的疼痛感受和不同人在同一病情或处置下的疼痛感受变异都很大,影响疼痛的主观感受因素很多,促进或妨碍表达疼痛的因素也很多,因而很难客观而精确的计量和比较。由于疼痛能给患者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因此掌握有效的疼痛评估方法,选择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管理疼痛可以简化疼痛管理过程,使疼痛得到及时的干预。鉴于未缓解的疼痛会给患者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国际上出现了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0的趋势[1]。即护理人员应该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样,去评估患者的疼痛并记录。同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支持并纳入整体护理计划之中。2001年国际疼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疼痛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个体正经受的伤害0[2]。正确地疼痛评估对于有效降低疼痛感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护士应该指导患者正确的表达疼痛,而不是忍受疼痛[3]。疼痛评估的工具较多,但在国内对疼痛的评估比较被动,多以执行医生的医嘱为主要护理措施。美国丹佛大学的Regina F ink[4]认为,对急慢性疼痛不恰当的管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自我感觉,产生消极作用,而使用有效的评估工具管理疼痛可以简化疼痛管理过程。经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5],2000-2002年国内对疼痛评估的论述占疼痛护理研究内容的7%。而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数据库光盘检索,同期内疼痛评估的相关研究范围及论述内容均高于国内,可见,疼痛控制在国外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国内。 不同年龄阶段的疼痛评估 1.成年人的疼痛评估。对成人慢性疼痛的客观评价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有3种[6],一种是语言表述评价法,即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从事先设计好的疼痛描述中选择,又称疼痛形容词表,或称麦吉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2 aire,M PQ)。此为一种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方法,它的设计较为精密,用5种语言从轻到重表达102种痛觉,重点观察疼痛及其性质、特点、强度和伴随状态和疼痛治疗后所经历的各种复合因素及其相互关系。MPQ采用的是调查表形式,表内附有78个用来描述各种疼痛的形容词汇,以强度递增的方式排列,分别为感觉类、情感类、评价类和非特异性类4类。在临床使用中可测定有关疼痛的多种信息和因素,适用于临床科研工作或较为详细的疼痛调查工作,但对患者的 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卢欣欣系2004级护理研究生);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于兰贞);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手术室(魏代艳)要求较高,表中的词类比较抽象,相对复杂,有时难以理解,并且花费时间较多,所以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一种[7]是尺度法,其基础为视觉模拟评分尺(visual analog scale,VAS),即一把长度为100mm的标尺,一端标为极度疼痛,另一端标为无痛,两端又分别用人脸图案表示2种极端的痛感以备不识字的患者使用,应用时患者在刻度上用笔标出疼痛的程度分值。VAS评估法还有一些改良的版本,如有人将手写改为游标尺或算盘珠,推动游标或算珠到相应的位置读取分值,以利于手部烧伤暂时无法书写的患者使用。同样的评估尺由护士从旁观察患者表情的紧张程度打分,称为视觉模拟疼痛观察尺(visual analog observation scale,VAOS)。根据VAS分值划分疼痛的严重程度标准是: 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近年来疼痛门诊经常使用此法与数字结合评价疼痛的强度。 第3种为神经选择性电流知觉阈值测量法[6],这是自动定量电生理学诊断法的电流知觉阈值及疼痛耐受阈值评价法,是检测感觉神经功能的新方法,近年备受重视。对皮肤的厚度、温度、水肿几乎没有影响,有高度再现性。 2.早产儿和新生儿的疼痛评估。研究证实,新生儿和足月儿在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疼痛对于新生儿可以产生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接受大量镇痛性操作的婴儿[8]。新生儿个体在疼痛时会表现出一些行为,包括哭、呻吟、肢体活动及行为改变,睡眠和食欲。 国外对新生儿的疼痛倍加关注,患者的年龄影响护士的疼痛管理[9]。对于成年人和儿童,疼痛的自我评估是金标准,而新生儿及CI(cognit ive impairment)儿童不能进行疼痛的自我描述,疼痛只能通过行为和生理指标的改变来实现。目前广泛认同的是哭声和面部表情的改变,将二者结合对新生儿的疼痛进行评估,较为有效可靠。徐东娟等[10]报道的国外评估工具有早产儿疼痛评分(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2 file,PI PP),新生儿疼痛评分(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NI PS),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 NFCS),认为NF CS在对于早产儿评估时较好。根据改良的FLACC(face legs activity cry and conslolability)显示[11、12],改良后的FLACC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效果优。 3.儿童的疼痛评估。对于儿童可采用面部表情分级评分(face rating scale,F RS),FRS是在模拟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从快乐到悲伤及哭泣的6个不同表现的面容,简单易懂。但是对于不能准确表达疼痛的3~6岁的儿童,除了选择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应选择直观准确的评估方法,以便快捷得出结论。指距评分法[13](finger span scale,F SS)用于能理解多和少概念的儿童,易学,易懂,易教。张菊英等认为五指法[14]更适合于5岁左右的儿童进行疼痛

小儿疼痛管理

小儿疼痛管理 一、疼痛定义 1.疼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一种极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且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及心理行为反应。 2.持续的疼痛会造成患儿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3.疼痛是多种疾病都可以出现的诸多症状,也是病人就诊的重要原因和最多的主诉 二、美国疼痛学会指出导致不愿意治疗小儿疼痛的五条错误观念 1.主观认为小儿不会感觉疼痛或比成人遭受轻得多的疼痛 2.缺乏常规的小儿疼痛评估 3.缺乏有关最新的小儿镇痛的方式和正确剂量方面的知识 4.担心镇痛药引起呼吸抑制或其他副作用 5.认为小儿镇痛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 三、小儿疼痛的评估 1,评估方法: a自我评估法 b行为评估 c 生理评估 a,自我评估 (1)自我评估是一种最佳的疼痛评估方式,可用于3 岁以上的儿童 (2)可能需要家长代替护士询问患儿,使问话在信任的环境中完成 2,评估内容 小儿对疼痛感受的差异性较大,受影响因素较多,且对疼痛的描述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护士应以整体的观点看待患儿的疼痛,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 3疼痛的病程及程度分类 (1)疼痛的病程分类: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短暂性疼痛 (2)疼痛的程度分类:微痛、轻痛、剧痛 (3)疼痛性质分类:钝痛、酸痛、胀痛、锐痛、刺痛、绞痛、灼痛、闷痛、切割痛 (4)疼痛形式的分类:钻顶样痛、暴裂样痛、跳动样痛、撕裂样痛、牵拉样痛、压轧样痛 婴儿:语言表达:哭。 行为反应:对刺激的反应减退,表情痛苦,间断的睡眠,易激惹,不安宁。 幼儿1-3岁:语言表达:哭闹,尖叫,不能描述疼痛的强度及类型。 行为反应:退缩,全身抵抗,有攻击行为,间断的睡眠。 学龄前小儿3-6岁:语言表达:能够确认疼痛的位置及强度,否认疼痛,或认为疼痛比其他人明显。 行为反应:身体反抗活跃,有攻击的行为,当受伤害时,用身体或语言进行攻击,挫折感。 学龄儿7-9岁:语言表达:能描述疼痛强度及位置并陈述其生理特点。 行为反应:消极抵抗,紧握拳,控制自己,感情退化,乞求。 学龄儿10-12岁:语言表达:能更有特点地描述疼痛,能描述心里痛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