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案例

发展经济学案例

发展经济学案例
发展经济学案例

思考题答案要点:

1.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你认为造成世界不同国家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是什么?(1)资本、人口素质等要素的影响导致生产率水平低下。

(2)人口增长迅速导致抚养负担过重。

(3)对农业以及初级产品的过渡依赖。

(4)社会结构不平等。社会进步的成果被上层集团瓜分。

(5)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

(6)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

2.通过本案例你能够从其中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哪些基本特征?

(1)生活水平低下: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严重、居民受教育状况以及医疗卫生状况差。

(2)人口增长快。

(3)就业率低。

(4)生产率低。

3.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迅速发展,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提高资本形成率,加速资本形成。

(2)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3)完善本国制度,为本国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积极发展工业化,建立本国工业,减少发达国家对本国的控制。

(5)加大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尽力保证社会的公平,防止两极分化过大。

世行准行长称将助发展中国家实现“韩国般经济发展”

环球网记者赵小侠报道,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集团4月16日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的韩裔美籍医学专家金墉将接替6月底卸任的现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成为世行第12任行长。据韩国《朝鲜日报》17日报道,金墉表示,他将“借用韩国的经济开发经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我出生在贫穷的国家韩国,我亲眼目睹了一个贫穷的国家如何与全球经济接轨,最终成长为具有活力、繁荣的国家。之前谁也没有预料到韩国的经济发展,我将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和韩国一样的经济发展。”金墉16日在《金融时报》投稿的文章中写道。

报道称,金墉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5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在担任达特茅斯学院院长之前,他曾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艾滋病研究部门主管,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疾病防治问题。

报道指出,有人预测说,因为这样的背景,金墉领导的世界银行今后将把解决贫困问题放在第一位。金墉在最近发给世界银行董事的声明中也强调说:“(我)将努力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多的机会。世界银行要为让包括穷人在内的所有人享受正义、包容和尊严而努力。”他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再次强调:“世界银行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努力解决贫困问题。”

2012年04月17日15:58 环球时报

1.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

(1)选择适合于本国的发展战略;

(2)经济计划的重要性;

(3)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4)适当的贸易保护是必要的;

(5)随着经济的增长,重点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2.你如何看待韩国的发展与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关系?

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而是僵硬的。变迁总是遇到阻碍,资源常常被固定在某种用途上难以流动,大多数物品和劳务的供给是无弹性的。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发展中国家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因此,结构主义者通常赞成国家干预,但并不主张废除市场,实行完全的中央计划,他们倾向政府的计划应集中影响少数一些重要活动。

新古典主义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政府应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韩国对新古典主义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证明了结构主义理论的合理性。

从韩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政府高度地干预国内和国际贸易,广泛利用发展计划、运用广泛的减税和税收刺激促使企业遵循政府的指示和干预,同时制定私有公司出口目标,在各行各业安排工作以提高平均技术水平,与国外技术许可要求相配合,并运用垄断力量从互相斗争的跨国公司得到更多好处。这些政策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极少能找出明显的政府失灵的情况。

政府干预并没有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自由度。政府仅用开发计划对企业进行指导。只有在国家利益受到危害,各种措施难以实行的时候,政府才会施加压力。这样既没降低市场自由度,又减少了市场失灵。

3.你如何看待韩国的发展与激进主义的关系?

韩国的发展对激进主义的依附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依附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中,中心地区和外围地区是不平等的,这使得外围地区很难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发展。

韩国在1945年前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并且完全依靠保持同美国的亲善来抵御北朝鲜的入侵。在50年代,该国国民预算的一大部分是采取接受美国援助的形式,并主要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开展进出口贸易。韩国的发展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机会为条件的,而依附理论预言,这会抑制发展机会。然而,今日的韩国被广泛看作是即将具备发达国家地位的国家(其收入水平现在已高于希腊,并超过了新西兰的一半)。

当然,韩国是该理论的一个特例,一方面因为它接受了大量的援助,由于先进国家把它当作反对共产主义的堡垒,因而希望它全面而成功地发展自我利益。

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也实施一些依附学派总体上会赞同的特殊政策,包括开展极为活跃的产业升级政策,严格限制跨国公司的地位而有意识地建立本国产业作为替代,使用债务而不是直接的外国证券投资为特殊层次的投资筹集资金。韩国实施的土地改革计划也是发展中世界里最为彻底的改革之一,同时大力重视基础教育而非高等教育,这是两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政策。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认为阿根廷的经济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哪些因素影响到了阿根廷经济的发展?

20世纪初,阿根廷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1)自然资源:阿根廷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2)劳动力因素:阿根廷当时人口素质较高。

(3)其他因素:阿根廷当时有将近70年稳定的政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阿根廷经济停滞的原因:

(1)制度因素:阿根廷为了迅速实行工业化,对本国工业实行保护扶植。但过度的保护使阿根廷的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

(2)国际因素:石油危机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系列不利的国际因素对阿根廷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2.讨论阿根廷经济发展与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阿根廷的历史对罗斯托经济的增长阶段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成熟、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起飞是罗斯托的中心概念,起飞的三个条件是:10%以上的投资率、主导部门和保证起飞的制度。起飞之后,增长具有持续性。

罗斯托认为,阿根廷在1914年前的一段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起飞的前提条件,在1960年,起飞已基本完成。但是起飞以后,阿根廷并没有进入持续增长的阶段,阿根廷在1965—1990年这个时期里的增长率为负值,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投资以-8.3%的速度锐减,远远降到了罗斯托的起飞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投资水平之下。

阿根廷的经验表明,发展过程并非不可逆转,看起来可持续的增长也会突然结束。

.通过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哪些因素影响了乌干达和沙特阿拉伯经济增长。乌干达:

(1)生产要素的短缺:尽管乌干达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基本积累不足却限制了乌干达经济的发展。

(2)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素质不高、科研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3)经济结构不合理:乌干达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提供的外汇收入占外汇收入的50%以上。工业落后。

(4)对外国过于依赖。由于缺乏资金,乌干达60%的支出依靠外援,这使乌干达背上了沉重的外债。

(5)制度的缺失。

(6)政治因素:政局的不稳定,是乌干达经济不断衰退的重要原因。

沙特阿拉伯:

(1)沙特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出口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这为沙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2)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沙特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

(3)政府在重视石油产业开采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农业与服务业,使国民收入逐渐实现多元化。

(4)政府比较开明,鼓励自由经济和自由竞争,支持私人及合资企业经营发展项目,保护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同时沙也鼓励外商投资。

2.联系第2章和第3章韩国与阿根廷的案例,讨论各大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对韩国、阿根廷、沙特与乌干达四个国家的经济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不同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情况。

(1)东亚地区:

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政府重视教育,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深化;高度开放自由的经济与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2)西亚地区:

西亚地区的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西亚诸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出口石油所获得的收入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3)拉美地区:

尽管拉美诸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经济发展较快,但是80年代以后拉美诸国都陷入了债务危机中,为了解决危机,许多国家改变发展政策,但是到目前为止,拉美经济仍未走出低谷。

(4)非洲地区:

少数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经济都陷入了停滞甚至是下降的局面。这是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的种族隔离、基础设施建设缺失、经济结构畸形等种种弊端使得非洲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上,增长缓慢。独立后政治上的混乱局面与完善制度的缺失又使非洲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而且沉重的债务负担拖慢了非洲经济增长的步伐。

从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与股市崛起的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看,经济增长只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能够相互作用的基础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该市场功能的完善程度和制度健全程度。只有在资本市场建设“万事俱备”的前提下,经济增长才能成为资本市场得以繁荣发展的“东风”。

回到我们的现实情况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同样保持了惊人的增长速度,从1980年至2003年,GDP年均增长率大约在9%的水平,远高于世界的同期水平。按照内地资本市场正式成立的时间(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来计算,

从1991年至2003年,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竟高达9.6%。在这样一个高速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内地资本市场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在2001年创下历史新高之后却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漫长熊市,大批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交投之清淡,屡创纪录。如果说,同样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后半段,股票发行作为一种融资手段越来越重要,那么内地资本市场当前既面临一个重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一次重要的制度变革的挑战。

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之间互动的关系,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都非常大。金融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特征是什么?

现代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并存。

2.现代部门如何影响传统部门?

(1)就业。现代部门雇佣从传统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2)分享物质设施。

(3)现代部门的发展促进传统部门的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

(4)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

3.通过本例,概述刘易斯模型。

(1)刘易斯模型的假设条件。

(2)刘易斯模型的内容。

(3)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1.传统农业的改造途径有哪些?

(1)制度创新,即土地占有方式的变革。

(2)技术创新,即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2.通过本案例你能够看出发展中国家农业有什么基本特征?

(1)传统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小型的家庭农场。

作为生产单位,这些家庭农场的特征不仅是规模小,而且还是高度自给自足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很少使用购买的投入。劳动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产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家庭成员的消费。

(2)技术停滞。

思考题答案要点:

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当这个比例超过50%时,被称为基本实现城市化,超过70%时被称为高度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在绝对量上也超过了发达国家。

第二,城乡人口同时增长。

第三,大城市特别是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的情况日益突出。

3. 为什么在城市失业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仍然增加?试

用发展经济学中的某些经济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略。

(提示:①影响流动人口的因素: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②托达罗模型。)

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种形态。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非均衡发展往往占主导地位。但是,非均衡发展又会在社会平等、国家向心力、消除贫困、生态重建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开发欠发达发区,实际上是追求一种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的均衡发展形态。

巴西在开发欠发达地区过程中,采用了包括迁都、移民、发展交通运输、建立“发展极”在内的多种措施,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其他国家总结借鉴,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欠发达地区开发要注重规划和科学论证,在开发自然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态保护;第二,向欠发达地区大批移民,不如向这些地区输入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第三,要为欠发达地区引进投资,提供切实的优惠政策,使之能吸引发达地区的资金;第四,要注意发展公路、铁路和油气管道沿线经济和中心城市经济圈,并根据各自的资源特点,创建不同的专业生产基地,全面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付英)

内向型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初级内向,指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不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封闭式经济发展战略;另一类是次级内向,通常称为进口替代,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进口替代生产主要集中于食品加工、饮料、服装、鞋类、纺织工业等消费品工业。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

发展进口替代工业,首先要确定有广阔国内市场需求前景的、并一直是依靠进口的产品种类,然后,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或外商独资等形式发展国内进口替代工业。最后,为了保护这些新建立起来的幼稚产业,国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和政策以予支持,其中主要是保护关税。保护关税是指对同类进口产品课以高额关税,而对国内进口替代工业所需资本品、中间产品则实行优惠关税,甚至免税,以缓解进口替代品生产初期的成本过高问题。

通常认为,进口替代战略一般需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发展最终消费品工业,以替代这些产品的进口。进口替代工业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日用百货、小家电等消费品,形成进口替代的幼稚工业。随着幼稚工业的发展壮大,当所生产的消费品足以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便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进口替代工业从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等资本品和原材料。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案例中的菲律宾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成功地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引进美国的资本和商品,支撑了初期的经济增长。在后期,进口替代战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政府及时地作了调整。

在20世纪50—6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加快经济增长,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其中一些国家在加快经济增长方面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一些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拉美国家却忽视了收入分配问题,导致了

“有增长而无发展”的严重状况,经济增长不但没有消灭贫困、失业、文盲等落后现象,反而使一些低收入阶层的相对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拉大。如巴西和墨西哥,这两个南美洲的发展中大国在整个20世纪60—70年代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它们的收入分配状况却不令人乐观,在同等收入水平国家中巴西和墨西哥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1969年,墨西哥40%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0.5%,而20%最高收入家庭却占64%;1970年巴西40%最低收入家庭只占全部收入的10%,而20%最高收入家庭占了61.5%。不仅如此,这种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恰恰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日渐加剧。1970年巴西占人口10%的最高收入者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比1960年上升了20.5%,同期其他90%的收入份额都下降。其中,最高的20%家庭的收入与最低的20%的家庭的收入之比,1960年为15.5,1970年为19.5。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经济高速增长是同时发生的。

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在改革开放以前,遵循的是先分配后增长的分配政策,这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有关系。而改革开放以后,开始进入经济转轨时期,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分配政策倾向于先增长后分配,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政策同时倾向于满足基本需要政策。而目前我们出现的收入分配正是出于分配政策的转轨时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谈谈你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的看法。

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的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除非有重要的外生变量影响或有突发性重大事件,一个社会要脱离它已经选择好的既定制度是不容易的。路径依赖性指最有效率的“解”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

在制度变迁中,以下几种因素会使制度产生路径依赖性:改变制度所需的成本,其他单位出现的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

在案例1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农民也认为,如果他们的生计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的话,他们是赞成不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的政策的。而许多官员出于对权利的考虑,也不主张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出现严重的灾荒的情况下,若不进行改革,农民有饿死的危险,最终导致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2.对案例2进行讨论研究,谈谈科斯定理在马来西亚减少棕榈油水污染中的应用。

科斯定理是科斯提出的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科斯定理规定: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当交易成本为正时,就提出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在案例2中,许多磨坊产生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时交易费用非常大,需要政府站出来,对企业的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即给它一定的污染权限,

来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企业只能在给定的污染权限里进行生产活动,如果超过给定的污染权限,政府将干预它的生产活动。

但是这种政府管制会产生新的问题。污染权的限制将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制约。于是环境部建立了一套双重排污许可费用制度,对每个单位的排污的固定征费和随着排放物的耗氧能力变化的超额征费。由此,磨坊就能进行最低成本选择:或者为减少排放和处理废水而付费,或者为排放额废水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而付较高的费用。最终,在污染问题上,马来西亚基本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思考题答案要点:

1.什么是市场失效,市场失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案例一中导致阜阳奶粉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市场失效是指市场运行的结果未能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造成效率损失的状况;广义的市场失效除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市场在解决收入分配等社会问题时的无能为力。造成狭义的市场失效主要有四种因素,它们分别是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广义市场失效还包括市场在解决收入分配等社会问题时的无能为力,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对平等这一伦理标准不承认。

市场并不承认平等。收入水平高的人有能力支付安全成本,在本例中,他们有能力买到安全的食品。但由于存在收入水平的差距,很大一部分人购买力有限,从而压低了产品的价格,当产品的价格过低,一部分人为了谋取利益,就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产品的成本,导致了产品的质量问题。质量好、价格高的产品并不会由于一部分人收入低无法承受就会降价,这部分收入低的人就只能购买他们所能承担的、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的产品。另一方面,在该案例中,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产品并不了解,他们也不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可见,对利益的追求、对公平的漠视以及信息不对称,都是导致“阜阳奶粉事件”的原因之一。

2.什么是政府失效,结合案例一和案例二讨论产生政府失效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失效(government failure)是指政府行动不能增进效率或者政府把收入在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由于市场失效的存在,政府为了实现公平,有必要进行干预。但是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政府也会失效。

政府失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政府不是万能的,在许多事情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事办不了,一些事办不好,有时甚至会好心办坏事。政府失效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政府官员有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最大化的倾向。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包括:(1)没有能力实现其政策目标。(2)反生产性——干预产生了与意愿相反的结果。(3)不受人喜欢的“负效应”,一种干预带来了所盼望的结果,但同时不受人喜欢的结果也一起出现了。(4)各种干预之间存在着冲突。(5)干预成本过高。政府干预是有成本的。

从案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难以保证公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介入。如提供给收入较低的人适当提供福利,加强对伪劣产品的监督,而这些阜阳市政府并没有做到。

从案例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在进行干预的时候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干预成本过高。配额的提出是要改善美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而证据显示配额对产业重组并没有多大帮助;美国汽车产业增加的收入还要少于日本得到的收入;

尽管使更多人得到了工作,但是却使消费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3.如何解决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

克服市场失效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的:如遏制垄断、内化外部性、提供公共产品、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等。

克服政府失效主要有以下方面:依据本国情况适当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加强对政府的约束;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效率;将私人市场的做法引入到公共服务生产中等。

计量 第四章 (1) 案例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旅游业分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大市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2.6%,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也迅速增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4.4%,远高于同期GDP 9.76%的增长率。为了规划中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模型设定及其估计 经分析,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以外,还可能与相关基础设施有关。为此,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2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3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4X ,并以公路里程5X 和铁路里程6X 作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如下对数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23456123456t t t t t t t Y X X X X X u ββββββ=++++++ 其中 :t Y ——第t 年全国旅游收入 2X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 3 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4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6X ——铁路里程(万公里)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最快的1994—2003年的统计数据,如表4.2所示: 利用Eviews 软件,输入Y 、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 回归,结果如表4.3: 表4.3

由此可见,该模型9954.02 =R ,9897.02 =R 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173.3525,明 显显著。但是当05.0=α时776 .2)610()(025.02=-=-t k n t α,不仅2X 、6X 系数的t 检验不显著,而且6 X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2、X3、X4、X5、X6数据,点”view/correlations ”得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4): 表4.4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三、消除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quick- Estimate Equation)(求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则选中如x2 x3然后右键鼠标)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5

发展经济学-新系统-作业题及答案-2012.8

发展经济学-新系统-作业题及答案-2012.8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b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5.0 分) a 等于: b 大于; c 不等于; d 小于; 2. 两缺口模式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积极弥补储蓄缺口: b (5.0 分) a 减少出口或扩大进口; b 引进外资。 c 减少投资或扩大储蓄; d 扩大出口或减少进口。 3. 发展中国家大量引入外资的理论依据: b (5.0 分) a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b 两缺口模型; c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d 大推进理论; 4.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劳动生产率低下,除此以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下述问题: a (5.0 分) a 生活水平低;

b 需求不充足,产品过剩; c 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d 文化落后 5. 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c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5.0 分) a 3。 b 0; c 1; d 2; 6. 如下哪些论点是两缺口模型的结论: a (5.0 分) a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b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外汇缺口和GNP缺口; c 外汇缺口的存在一定会产生储蓄缺口; d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 7.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a (5.0 分) a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b 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c 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d 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8. 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c (5.0 分) a 劳动剩余; b 储蓄缺口;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珠三角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在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以加工贸易为鲜明特色的珠三角地区经济成为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在此背景下,珠三角经济转型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县的经济发展及招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及现状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了一批以专业镇为特色的民营产业集群区域。在1145个县市辖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超过100亿元的有24个。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1/4,其中包括佛山、中山、东莞以纺织和服装产业为主的集聚区和佛山、潮州、云浮以陶瓷和建材产业为主的集聚区。 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已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尤其是在深圳建成的高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有多家大型企业进驻,如联想、华为、IBM、TCL等。在珠江西岸,形成涵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也在全国处于首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消费市场占了全国市场的 1/4;珠三角的彩电产量占全国1/2强,家用电冰箱产量占1/3,纺织业居全国第二。由于地理位臵的优越、改革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的优势,珠三角地区吸引了众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四个主要城市,以港澳台投资商为主。从企业规模来看,以2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的中小型企业居多。 目前珠三角地区主要的产业还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部门,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低技术含量、

发展经济学_在线作业

发展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7-11-08 22:12:13 一、单选题 1. (5分)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A. 就业不足; B. 余值增长率; C. 劳动剩余; D. 储蓄缺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A. 0; B. 1; C. 3。 D. 2;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3. (5分)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A. 小于; B. 大于; C. 不等于; D. 等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B. 经济增长是由经济发展促成的; C.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人均产量的增加; D. 只要经济增长了,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了;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5. (5分)阳光、空气、水分等属于:

A. 生态资源; B. 生物资源; C. 不可再生资源; D. 矿产资源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 中国的外债非常少; B. 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将自由化的程度限制在 与金融部门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下; C. 中国经济的规模足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D. 中国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7. (5分)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棉花生产,这种现象被赫尔希曼称为: A. 前向联系; B. 后向联系;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二章

第二章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2.5的数据: 表2.5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发展经济学小论文!!!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评述 简介:本文是对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一书的评述。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脱贫 技术进步 制度机制 一、 主要内容介绍及该书的组织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它着重研究贫困特别严重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上的低收入经济体如何才能进入经济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脱贫减困的近期目标和赶上富有的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目标呢?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这也是发展中经济的视野——脱贫减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是以国家之间非常大的收入不平等为特征的。通过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和苦难是低收入国家的共同目标。而本书也旨在阐述发展中国家在新千年面临的新问题,重点探讨低收入国家追赶高收入经济体的发展问题。该书基本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思路构思,具体组织如下: 第一章 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旨在建立全书的理论框架。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社会体制的发展是经济子系统和文化——制度子系统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本书中,考察的是消除当今世界上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之间极大的人均收入差距所需的经济发展,如果不考察社会组织和人的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重大变化,是无法领悟如此广泛的经济增长的。理解经济变量(诸如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扩张与文化、制度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出一种有利于人均收入增长的社会制度的过程,应该是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作为达到该目标的第一步,这章提出了一种分析经济、文化和制度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理论框架。 文化——制度 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上图即是一个有关社会体制发展的广义的概念性框架。该图是阐述社会体制如何在经济和文化——制度变量之间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演进的模型。 之后本章又阐述了经济增长来源于三方面的因素: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第三节用这种理论框架观察发展中经济,指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禀赋(人口爆炸性增长,土地资源稀缺性加剧)和技术变化的速度缓慢,即所谓的“提出问题”。进而提出其核心思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制度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但这些差距同时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 (价值系统) 制度 (规则) 资源 (生产要素) 技术 (生产函数)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85.0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小于; 不等于; 大于; 等于: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大于; 知识点: 2. 两缺口模式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积极弥补储蓄缺口: 引进外资。 减少投资或扩大储蓄; 减少出口或扩大进口; 扩大出口或减少进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引进外资。 知识点: 3. 发展中国家大量引入外资的理论依据: 两缺口模型;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大推进理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两缺口模型; 知识点: 4.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劳动生产率低下,除此以外,发 展中国家还存在下述问题: 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生活水平低; 需求不充足,产品过剩; 文化落后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生活水平低; 知识点: 5. 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2; 1; 3。 0;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1; 知识点: 6. 如下哪些论点是两缺口模型的结论: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外汇缺口和GNP缺口;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

外汇缺口的存在一定会产生储蓄缺口;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知识点: 7.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知识点: 8. 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储蓄缺口; 劳动剩余; 余值增长率; 就业不足;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余值增长率; 知识点: 9. 凯恩斯经济学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出发,把萧条时期的劳动力失业和资本闲置归因于: 市场机制不完善; 储蓄不足;

经济学分支介绍(1)——发展经济学(一)(精)

经济学分支介绍(1)——发展经济学(一) 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发展经济学主要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有刘易斯、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罗斯托等人。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切纳里等逐渐认识到,障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 另一方面,舒尔茨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伯根、刘易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切纳里等人,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是:单纯的市场作用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成就给与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先进的计算程序和高速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比较复杂的模式的建立和计算成为可能。 切纳里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价值,主张使用“会计价格”或“影子价格”去校正市场价格对稀缺程度的偏离。他们还从社会边际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体系中去研究计划和资源配置问题,在一些特定的假设上建立起模式,在数学的意义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后这种模式又向动态规划、非线性的方向发展。但正如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认的那样,模式的实用性是有限的。 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刘易斯等人也非常强调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普雷维希和拉美经济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工业化;哈伯勒和克尔恩克罗斯等人还依据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静态比较利益理论,从动态观点分析了国际知识传播和资本流动问题,得到了国际贸易有益于发展中国家的结论。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斗转星移,这学期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课程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问题,更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开始。这门课是我们进入了经济学世界钥匙,带领我们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所谓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其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他们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这样一个很热问题:为什么在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仍然增加?学完了这门课程,我已经可以运用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理论解释这一问题了。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如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造成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古往今来的人口迁移,均是如此.当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规模巨大的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更是如此.因此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在其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地区和农业的低收入.由于国家重视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引起了各项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足和生活条件的恶化.这是农民外迁的直接原因;农业的高失业率.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依赖性大,农业的就业容量增长潜力有限.在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农业失业率过高的压力,形成农村贫困,农民纷纷外迁,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外迁的重要原因;土地的分散经营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平,也是引起农民大量外迁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营的分散,不利于提高收益,使原本很低的农业收入更难提高;而生产资料的分配不 公平,在一部分人可以发财的同时,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 得不外迁.当然上述原因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 起初学习这门课让我对发展经济学的体系感觉不是那么深刻,后来经过老师的教导与自学,我对于该学科整体的体系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总体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到了书中的理论更应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中,并尽量用我们说学到的经济理论解释它、分析它,这样这门课程才能发挥到它的最大意义和价值。 学习这门课的日子像溪水一样匆匆流过了,老师所讲的知识面涉及的很广,而且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希望这门课以后可以涉及更多的有关中国经济中的问题,让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了解中国的经济、世界的经济。在教学手段上,传统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经济学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案例分析 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 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 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 的经济增长。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第六,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 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第五章 1.如何理解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你对西方学者的各种资本形成理论有何评价?(1)“大推进”理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 (2)“临界最小努力” 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3)罗斯托(Rostow,W.W.)的“起飞”理论。他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 以上理论都强调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及摆脱贫困是有启发意义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在经济极度落后,科技不发达,人力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把资本形成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有片面和绝对的理论倾向。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原因:近年,经历“瘦肉精”、“红心鸭蛋”、“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后,“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当前,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早前热议的《食品安全法》。是中国食品安全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成为核心话题。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然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共有的社会经济现象;2、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工作滞后;3、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统一;4、缺乏正常的食品安全监督公众渠道;五是社会整体诚信资本的缺失。措施:食品安全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与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鉴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3、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 4、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 5、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

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

1. 完全垄断厂商和行业的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 为正 D. 为0 满分:2 分 2.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是(B) A.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B. 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C. 边际产量之比 D. 总产量之比 满分:2 分 3. 在生产理论中,长期内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可以表述为(A) A. 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B. 总产量最大 C. 边际产量为零 D. 边际成本为零 满分:2 分 4. 完全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 为正 D. 为0 满分:2 分 5.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A)。 A. 选择的代价,我们应该进行最优而不是次优选择: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B. 选择考虑边际成本 C. 选择考虑会计成本 D. 选择考虑边际收益 满分:2 分 6.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A) A. 微观经济学 B. 宏观经济学 C. 计量经济学 D. 发展经济学 满分:2 分 7. 完全垄断厂商提高价格的唯一途径是(A. A、削减产量与销售量 B.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 改变消费者偏好 D. 改变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 满分:2 分 8. 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价格的唯一途径是(A) A. 产品差别化

B. 改变其它厂商的行为 C. 改变消费者行为 D. 改变市场结构 满分:2 分 9. 管理经济学关于市场结构分类的标准是(A )。 A. 竞争的程度,如厂商的数目、定价权、产品差别和进出行业的难易 B. 地理位置 C. 产品的自然属性 D. 以上都不正确 满分:2 分 10. 等成本线平行向内移动表明(B)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价格提高了 D. 都不正确 满分:2 分 11.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 企业和企业决策 B. 家庭 C. 政府 D. 经济主体 满分:2 分 12. 需求理论的理论基础是(B) A. 均衡价格论 B. 消费者行为理论 C. 基数效用论 D. 需要层次论 满分:2 分 13. 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对某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C) A. 市场的供求双方 B. 市场中的竞争结果 C. 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 D. 个人欲望 满分:2 分 14.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A. 常数的导数为0 B. 常数的导数为负 C. 常数的导数为正 D. 常数的导数是没有规律的 满分:2 分 15.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为(B) A. 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B. 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C. 为1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1. 结构主义: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 2. 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3. 贫困性循环: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4. “大推进”理论: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因此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应该采取整体“推进”的投资政策。 5. “起飞”理论: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其中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 6.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7. 资本形成:资本形成即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 8. 金融抑制:造成“金融抑制”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利率还可能是负值,导致人们追求实物形式的积累,最终使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减少。因此在发展中国家中,要么是利率被压低,要么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这就是所谓“金融抑制”。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 价格管制的例子 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 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 最低价格分析 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 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 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 反对: 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两者相抵,很有可能促进就业的正增长,维持经济的良性运行。

南开20秋学期《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管理经济学》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 A.指产量相等线 B.指两种投入要素不同组合生产相等产量的要素组合点轨迹 C.投入要素相等线 D.无差异曲线 答案:B 2.供给量指()。 A.一定时期内在其它条件不变下生产者针对某一特定价格愿意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B.供给量 C.供给价格 D.供给弹性 答案:A 3.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 A.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 B.消费者收入变化所带来的需求量的变化 C.需求量变化率 D.价格变化 答案:B 4.相对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的特点是()。 A.质量太差 B.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不能满足顾客需求 D.价格变化太快 答案:B 5.长期成本是() A.一系列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轨迹 C.短期成本的简单相加 D.短期边际成本最低点的轨迹 答案:A 6.差别价格中,不同子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所以()。 A.对于富有弹性的子市场定低价,缺乏弹性的子市场定高价 B.对于富有弹性的市场定高价 C.对于缺乏弹性的市场定低价 D.价格不变是最优的 答案:A

7.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计量经济学 D.发展经济学 答案:A 8.等产量线上任何一点处L和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的() A.边际效用之比 B.消费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总产量之比 答案:C 9.需求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A.均衡价格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基数效用论 D.需要层次论 答案:B 10.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决策规则是()。 A.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入等于价格 C.边际收入等于可变成本 D.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答案:A 11.最优成本加成定价法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是() A.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B.呈正方向变化的关系 C.二者无关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A 12.从()角度可以把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A.行为主体是否存在合作 B.博弈双方的信息是否充分 C.博弈双方的行动是否有先后 D.时间长短 答案:B 13.下列()因素是造成垄断竞争市场具有垄断和竞争因素并存的决定性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