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地质

青海地质

青海地质
青海地质

矿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乡,地处布尔汗布达山南,南部靠近主脊,地势南高北低。通过年度工作,初步查明了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及侵入岩等地质构造特征。发现有Pb.Zn矿化线索,大致查明了破碎蚀变带分布特征及含矿性。圈定出铜矿化体1条.锌矿化体2条.铅矿化体2条。

二、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l).下三叠统洪水川组(T1h).上三叠统八宝山组(T3b)以及第四系(Q)。

(1)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l):主要出露于矿区东部,受区域断层构造控制,岩性主要为一套粉砂质板岩,该层总体展布方向为东西向。

粉砂质板岩:主要由浅灰绿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及灰绿色板岩组成。岩性呈浅灰绿色.灰绿色.灰色,变余粉砂质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25-30%).长石(15-20%).泥钙质及少量其他矿物组成。

(2)下三叠统洪水川组(T1h):区内岩层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由一套火山岩和板岩夹砂岩组成,该组岩性在宏观上可分为两个岩性段,下岩段为火山岩(T1h1),上岩段为板岩夹砂岩(T1h2)。

①下岩段岩性主要有岩屑晶屑凝灰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等。

岩屑晶屑凝灰岩:岩性呈浅灰绿色.灰绿色,变余凝灰结构.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由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其中碎屑物主要是以长石(15-20%).石英(10-15%)为主的晶屑和中基性火山岩.花岗岩为等主的岩屑(20-30%)等组成。

安山岩:岩性呈灰绿色,斑状.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斑晶(30-35%)和基质(60%±)组成,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及其他矿物,其中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柱状,角闪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基质以斜长石.绿泥石.石英等,其中斜长石呈微-隐晶;绿泥石呈微细片状,均匀分布;石英呈它形微细粒,星散分布。亦有少量的其他暗色矿物。

火山角砾岩:岩性呈灰绿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火山角砾(60-70%)和胶结物(20-25%)组成。火山角砾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花岗岩等组成,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差,粒径一般2-100mm间。胶结物以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为主,胶结程度中等。

②上岩段岩性主要有粉砂质板岩.硅质板岩及变砂岩,岩性特征如下:

粉砂质板岩:岩性呈灰绿色.灰黑色,变余粉砂质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25-30%).长石(15-20%).泥钙质及少量的其他矿物组成。岩层中板理较发育,板理倾向一般呈南东向。局部岩性中见有少量的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

硅质板岩:岩性呈灰白-浅灰色,隐晶质结构,板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硅质(>95%)及少量粘土矿物及其他矿物组成。其中石英呈他形微晶-隐晶状;金属矿物<1%,他形粒状。局部地段也有较少量的钙质板岩分布。岩石多处见有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现象。

变砂岩:岩性受断裂构造影响多呈不规则段块状分布。岩性呈灰白色,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石英(30-40%).长石(25-30%)及泥钙质.硅质等组成。岩石普遍具较强的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现象。

(3)上三叠统八宝山组(T3b)该岩层主要出露于矿区西部,矿区东部少量出露。岩层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层倾向较缓。岩性较为单一,仅为杂色.浅灰色砾岩:呈杂色.浅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有:砾石(60-70%)和胶结物(20-43%)。其中砾石成分具有花岗岩.中基性火山岩等,亦有少量硅质岩.石英岩等。砾石一般呈次圆状-圆状,分选性中等。胶结物以泥钙质为主,且含有少量其他矿物,胶结程度较好,属孔隙式

(4)第四系(Q)于矿区北部河沟.现代河床及河漫滩中见有堆积。主要为全新统(Qhal+el)冲洪积砂土砾石堆积层。

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现代河流的河床中,由主流线相砾石层及河漫滩相砂土层组成。砾石成分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花岗岩.泥质粉砂质板岩等,砾石分选性中等.磨圆度中等;黄土层在山沟沟口较发育,结构松散.不具层理。

在冲沟及山坡中有少量残破积层分布,主要为岩层碎石.岩屑及亚砂土的混合物,无分选,不具层理。

2.断裂构造

北西-南东向弧形断裂带横穿整个区,受后期近南北向构造错动相互交汇表现为一似“X”形展布。致使该区内地层多呈不规则断块状分布,且岩层产状较紊乱。受区域构造影响,矿区发育两组断层,近北西-南东向断层4条,近南北向展布的平移断层1条,另1条断层为主断层衍生出的次级断层,各断层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构造破碎蚀变带。

F1断层:呈北西-南东向横贯整个矿区。为一压扭性断层,中段被近南北向断层右行错移。断面产状倾向60o左右,长约7.5km。断裂带延出矿区西侧。在断裂带上见有黄色碎裂岩和角砾岩,断层两侧同时代的地层沿走向中断。

F2断层:走向近南北向,延伸长约3.5km左右,南北贯穿于整个矿区。矿区内对北西走向断裂带形成右行错移现象,致使区内地层形成不规则的断块状。

F3断层:呈北西-南东向发育于矿区北部,为一压扭性逆断层,断面产状倾向约170o~210o,断裂带延伸长约2.5km,断裂带延至矿区西北被第四系冲洪积层所覆盖。局部形成5-10m不等的构造破碎带,在断裂带上见有黄色碎裂岩.角砾岩.千枚岩及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等矿化蚀变,断层中-东段两侧同时代的地层沿走向中断。东段为下三叠统洪水川组(T1h)凝灰岩与粉砂质板岩间断开,西段为下三叠统洪水川组(T1h)与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l)地层走向上断裂。

F4断层: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向,西段近南北向,延伸长约1km左右,为一压扭性逆断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破碎蚀变岩带,致使区内地层形成不规则的断块状,破碎蚀变岩具较强的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矿化蚀变现象。

F5断层:为走向北西-南东向的层内逆断层,形成了宽约0.3m的破碎蚀变带,形成有一定定向排列的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破碎带内有较强的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矿化蚀变现象。

F6断层:为F1断层衍生出的次级压扭性断裂。在断裂带上见有黄色糜棱岩和角砾岩,断层两侧同时代的地层沿走向断开。

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仅有少量的侵入岩在矿区南部和东部少量出露,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多呈岩株.岩枝产出;火山岩以中-基性岩类为主,其展布明显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印支期侵入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矿区内分布的侵入岩较少,仅在矿区南部和东部少量出露,主要为印支期的侵入岩体。与区内矿化蚀变并无太密切关系。

二长花岗岩(ηγ5):该岩体分布于矿区南部,规模较小,呈岩株状产出。岩性呈浅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30-40%).钾长石(25%±).斜长石(25%±)及少量的其他暗色矿物组成。

斑状花岗岩(πγ5):在矿区东部呈岩株状小面积出露,矿区南部呈岩枝状产出。岩性呈浅灰绿色.浅灰白色,斑状.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份由斑晶(50-60%)和基质(30-35%)及其他物质组成。斑晶主要是石英,次为长石,其中石英呈半自形-它形粒状;长石呈它形-

半自形-自形粒状.板柱状,其中包括斜长石和钾长石,普遍泥化;基质为石英.长石及其他暗色矿物,岩石具较强的绿泥石化。

三、矿化蚀变特征

(1)矿(化)体特征: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出铜矿化体1条.铅矿化体2条.锌矿化体2条。其中Cu含量最高为1.09×10-2,宽约0.3m;Pb含量最高为0.27×10-2,宽约7m;Zn 含量最高为0.2×10-2,宽约10m。上述矿化体均有单工程进行控制,详细特征见表1-1。

(2)锌矿化点特征(Zn):经地表地质修测工作时捡块样分析发现一锌矿化点,该锌矿化点位于矿区北部Ⅳ号面型蚀变东部,赋存于灰白色硅质板岩中,Zn含量最高达0.34×10-2,岩石较为破碎,见有强烈的呈蜂窝状的褐铁矿化及其他

矿化,较强的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硅化等矿化蚀变现象。

编号位置及规模地质构造特征备注

CuⅠ位于矿区南Cu含量最高达1.09×10-2,宽约0.3m,走向不明。赋存于灰绿色凝灰岩层间裂隙中,矿化以铜的氧化物为主,见有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矿化蚀变现象。实际工程控制

PbⅠ位于矿区北部Ⅲ号破碎蚀变(岩)带中,矿化体分两层:①Pb含量最高为0.27×10-2,宽约7m,推测长度为30m;②Pb含量最高为0.11×10-2,宽约6m,推测长度为30m。赋存岩性为灰白色硅质板岩,主要见有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矿化蚀变现象。实际工程控制

PbⅡ位于矿区中西部,Pb含量最高为0.13×10-2,宽约4m,推测长度约30m。赋存岩性为灰绿色晶屑凝灰岩,主要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等矿化蚀变现象。实际工程控制ZnⅠ位于矿区Ⅴ号面型蚀变南部,Pb含量最高为0.2×10-2,宽约10m,推测长度约30m。赋存岩性为灰黑色凝灰岩,主要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其他矿化蚀变现象。实际工程控制

ZnⅡ位于矿区中西部,Zn含量最高为0.2×10-2,宽约9m,推测长度约30m。赋存岩性较为破碎,为灰白色硅质岩,主要见有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等矿化蚀变现象。实际工程控制表1-1 矿化体特征一览表

(3)破碎蚀变特征

在2011年度工作中对地表发现的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矿化蚀变线索,利用地物化综合剖面进行验证.槽探工程揭露控制。于矿区北部圈定了三条破碎蚀变(岩)带,于矿区中部北部圈定了两处面型蚀变。

破碎蚀变(岩)带.面型蚀变位于矿区北部下三叠统洪水川组板岩夹砂岩段(T1h2)中,其中矿化蚀变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破碎蚀变原岩主要为灰白色变砂岩.灰白色硅质板岩.灰绿色凝灰岩。蚀变岩性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稀疏浸染状.细脉状.星点状的黄铁矿。Ⅲ号破碎蚀变(岩)带推测最长约700m,宽度在20~100m不等,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倾向呈南西向,平面上多呈一舒缓带状。槽探工程取样分析,局部Pb.Au含量稍高,Pb含量为0.11~0.27%,宽度约6m;Zn含量为0.11~0.2。在AP4土壤异常区及北东部和东南部的硅质板岩.凝灰岩中有较强的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矿化蚀变现象,而且在地表表现为较为强烈的两处面型蚀变。经地表工作取样分析,Pb含量最高为0.83%。

四、矿产成因浅析

通过对矿区内的岩石地层分析,矿化蚀变主要出露于下三叠统洪水川组板岩夹砂岩段

(T1h2)中的硅质板岩.变砂岩层中,局部地段的下三叠统洪水川组火山岩段(T1h1)的凝灰岩中。所以下三叠统洪水川组板岩夹砂岩段(T1h2)是主要的赋矿岩性段。

矿区内破碎蚀变较发育,这显然是构造运动所致岩石破碎,蚀变矿化主要是与该区断裂构造的演化和转换有关,也为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及矿物质的运移.储存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因此蚀变矿化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受断裂构造控制。蚀变主要以碳酸盐化.硅化.高岭土化等为主,在空间分布上见不到侵入体与蚀变矿化作用的直接联系,所以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条件。矿区内破碎蚀变主要与主断层F1及平推断层F2有关,构造主方向为北西-南东,破碎蚀变中的矿化元素主要为Pb.Zn.Cu.Au等。矿化蚀变处发育的断裂构造显示出华里西期及印支期侵入岩与矿化蚀变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表明矿产的形成与岩体侵入时间相同,华里西期及印支期为矿区内主要成矿时期。

五.结论

破碎蚀变的形成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主要是与该区断裂构造的演化和转换有关。以Pb.Zn.Cu.Au元素为主的矿种与区域成矿元素相一致,矿产的形成在区域内有相似性。区内断裂构造是矿产的主要成因,成矿类型属低温热液性。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编制说明 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统一观测活动,由济南市水利局、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801地质队)、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联合发起,于1982年3月1日上午举行。 此前,济南市水利局邓珉副局长专门召开各区县水利局负责人会议,就各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省801地质队有关同志参加。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拟定“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经省801地质队总工陈振鹏等同志审查修改后,提交各参加单位执行。(附后) 按照分工,市区及东西郊水源地,东郊工业区,由省801地质队负责组织观测。外围农业区,由各区县水利局负责组织观测。各区县所属公社水利站、打井队、各水库管理处、排灌站、河道工程管理单位承担具体观测任务。 这次水位统测活动,包括准备工作,先后参加1000多人,投入工日5000多个,共计完成观测点548处。其中基岩深井261眼,第四系浅井246眼,水库、河道41处。 统测资料由各参加单位技术组负责整理、标图、校核、复查。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负责全面审查。对某些观测异常数据,根据水文地质单元、井孔岩性、附近地质构造、深浅层水位混合、河道排污渗透影响、水厂及矿坑排水漏斗区等,一一作了分析解释。在勾绘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分别予以处理。 完成“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参加人员有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赵延铸、闫昭秀、茅达海;省801地质队许庆山、贾久明、孙冠群;各区县水利局张文江、叶兴文、谷贺、宋光山等。 完成“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由赵延铸撰稿,市区划办组织专家评审。报告及评审审结论附后。

济南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 一九八四年四月 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水面形态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在区内选择部分机井或民用井,进行地下水位的统一观测工作。为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作如下规定,希尊照执行。 1、观测点的确定: 市区统测井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拟定,外围三县一区统测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协助水利部门拟定。承包统测任务的各区县水利局及公社水利站,应尽快组织人员,到各拟定井点逐井落实。凡拟定在村庄某一方位或断层两侧的井点,务必按要求选点。 选点应首先选用可以测量水位而未按泵的井点,包括水源不足没使用的井孔。其次选用水泵待修而未提泵的井点。如二种情况均不存在,可选用按泵井点,将泵提出,然后测水。 2、提泵注意事项:凡按离心泵的浅井和按潜水泵的深井,因水位可测,勿须提泵。 凡必须提泵的井点,勿必在2月25日前将泵提出。提泵时,大队管委指定专人负责,注意安全,杜绝事故,并在“测井任务承包单”上签字,以示负责。

中国旅游地理 试题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陕西华山和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巨石造型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 型代表() A.丹霞地貌景观 B.花岗岩地貌景观 C.岩溶地貌景观 D.喀斯特地貌景观 2、黄山及武夷山是下列哪类名山的典型代表() A.宗教名山 B.传统山水文化名山 C.近现代历史名山 D.当代风景名山 3、观音菩萨主要供奉在下列哪座佛教名山中() A.五台山 B.峨眉山 C.九华山 D.普陀山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A.洞庭湖 B.太湖 C.青海湖 D.纳木错 5、金顶日出属于() A.气候旅游资源 B.山地旅游资源 C.水体旅游资源 D.生物旅游资源 6、下述旅游景点中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美誉的是() A.镜泊湖 B.雁荡山 C.玉山 D.五大连池 7、我国以雾凇景观而著称于世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大连市 C.吉林市 D.长春市 8、下列哪个省区是考察中国民族风情最佳的地区() A.云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9、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最大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是() A.沈阳故宫 B.山东曲阜孔庙 C.北京故宫 D.泰山岱庙 10、黄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下列哪种遗产名录() A.自然遗产 B.文化遗产 C.没有列入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好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是() A.地图辅助学习法 B.推理分析法 C.实地考察法 D.溯源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法 2、下列对于中国式旅游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是健康文明的旅游 B.应具有中国的特色 C.应向西方学习,取长补短 D.应该符合中国国情 3、我国欣赏牡丹的旅游胜地是() A.河南洛阳 B.云南昆明 C.山东菏泽 D.福建漳州 4、下列哪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 A.湖南张家界 B.云南石林 C.桂林山水 D.贵州织金洞 5、我国著名的品茗性淡水泉有() A.杭州的虎跑泉 B.无锡的惠山泉 C.济南的趵突泉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暂行) 地质说明书是矿井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它直接关系到采掘工程的合理布局,日常生产的合理安排,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使之更好的配合和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一、一般要求: (一)各矿地测部门所提供的地质说明书的编制格式要符合集团公司下发的统一标准,正式打印。并依据技术程序,有相关人员签字。说明书打印装订整齐美观,无错漏字,文字通顺,表达准确文图一致,附图内容齐全,平剖面图一致,图纸色泽均匀,注字盖印或微机制图。 (二)技术部门所需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回采和掘进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巷道的掘进地质说明书,应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提前下达由总工程师签字的编制委托书,其委托编制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区设计所需地质说明书至少应在设计前二年通知,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提交。 2、回采工作面所需地质说明书,应在采面掘出后五天内提交。 3、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提前一上月通知,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 地测科必须按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及时提供。 (三)地质说明书编写时,除将根据技术部门设计要求所需的巷道、峒室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外,还应将工作面四邻100m范围内查明的因工作面掘进或回采而影响的地面建筑物、井下巷道、采空区以及各类保护煤柱等绘制在图上,并在说明书文字中予以说明,需采取措施的应叙述清楚。

二、地质说明编制前,地测科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通风各专业进行会审,重点查明以下情况: 1、区域内地面建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水库、大坝及积水坑;对新生产的建筑物和积水塌陷坑应及时测绘,并填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需留设的建筑物、巷道和边界保护煤柱进行检查、校核。 2、区域内四周和上覆煤层的采掘状况,揭露的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情况。 3、分析区域内及附近对采、掘有水害威胁的巷道及采空区,重点是掘进工作面上方20m内,回采工作面上方40m内或采掘工作面四周20m以 内有积水(黄泥浆)的巷道和采空区。 4、排查区域内已有的地面钻孔情况,分析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5、区域内岩浆岩侵入、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三、地质说明书的内容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文字部分: 1、简述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上下限标高及埋深,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高程。 2、简述采区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孔号,见煤及构造情况,水文情况,终孔层位及深度,封孔结论,以及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3、概述相邻采区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4、详细叙述采区内煤岩层产状及变化情况,断层及褶皱的产状,分布范围及控制程度,对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 5、详述区内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煤层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可采范围和可采性预测,评价煤层的稳定性。煤层物理特征及工业指标情况。

如何看地质图地质图

感谢下载 地质图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 5000?1: 10万〕、小比例尺的(1 : 20万?1: 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丄号堆庶風IS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内容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A庐山B武夷山C武当山D阿里山 2、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碧水丹山指的是________的主要风景。 A武当山B黄山C雁荡山D武夷山3、大红袍是________的特产。 A千山B阿里山C三清山D武夷山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________。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D龙门峡5、湖水清澄,碧波荡漾,指的是黄河中________段的景色。 A三门峡B郑州C开封D洛阳6、江作青带,山如碧玉簪,指的是________的风光。 A珠江B长江C漓江D松花江7、按成因分,滇池,天池,西湖,五大连池分别属于________。 A溶蚀湖,冰川湖,泻湖,火山堰塞湖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湖,火山口湖 C构造湖,火山口湖,泻湖,火山堰塞湖 D风成湖,火山口湖,泻湖,河成湖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最高的淡水湖是________,最低的湖泊是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最大的堰塞湖是________。 A青海湖B艾丁湖C天池D纳木错湖E镜泊湖 9、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述的是________的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_______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是________。 A玄武湖B大明湖C滇池D瘦西湖 10、中国最大的瀑布群是________,最宽的瀑布是________,最高的瀑布是________,水流量最大的瀑布是________。 A黄果树B诺日朗C蛟龙D壶口 11、以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________,以青山,碧海,绿树,红墙为特色的是________,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的是________,有不是夏威夷之誉的是________。 A、亚龙湾 B、青岛海滨 C、北戴河海滨 D、大连海滨 12、至20XX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名城的城市共有________座,至20XX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________处。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中国旅游地理习题【1】

《中国旅游地理》练习题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 一、填空: 1、按照属性分类,旅游资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游开发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开发人文资源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利用知名度开发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三、简答: 1、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3、影响旅游开发的条件有哪些?

第二编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一章 一、填空: 1、我国国土面积___________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__位。 2、我国大陆海岸线自北而南按其自然条件划分为__________、黄海、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大海域。 3、我国沿海分布5000多个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次之是__________。 4、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和______________。 5、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准噶尔盆地。 6、我国三大平原是______________、华北平原和______________。 7、从成因为主要依据,我国的泰山、桂林芦笛岩和福建武夷山分别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丹霞山地。 8、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的__________、安徽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普陀山和四川的__________。 9、长江是我国第______大长河,世界第______长河。_________是我国第二大长河。 10、珠江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水系会合而成,以_________水系为主流。 11、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云南“三江并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___,次之是___________;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____。 13、按湖水的成因,湖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澙湖和岩溶湖等;按湖水的矿化程度分为____________、咸水湖和_________。 14、素有“泉城”之称的是_________。 15、我国第一名瀑是______________。 16、经测定,气温在15-18摄氏度时,能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即所谓的______________。 17、被称为我国植物中三大“活化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8、被称为国花的是_________。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就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就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就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与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她。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就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就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就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与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就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与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地质图说明书G.

×××地质图说明书 目录 绪论……………………………概述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变质岩 第五章…………………………….构造 第六章…………………………….矿产资源 第七章…………………………….地质灾害 第八章……………………………..构造发展史第九章……………………………..结束语

绪论 本工作地区为低山丘陵地段,主要河流有希力特河,敖尼尔河等,河流总体由西向东流动,第四纪河流冲积物沿河谷分布,形成该地区相对肥沃的土地,易于耕种。 本区的地质研究主要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方面进行,通过野外10条地质路线116个地质点的观察描述,完成了地质调查图件的编制工作。主要工作量:完成地质编图100km2;绘制1:25000地质剖面1条(位置见地质图);完成地层柱状图1份;相关图例1套。下面对该地区的地质内容分九章加以介绍。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在本区出露有岩浆岩,火山岩,变质岩以及奥陶系,侏罗系和第四系的地层。 主要地层单元包括:奥陶系上统裸河组,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更新系上统大黑沟组以及全新统的现代河流冲洪积物。缺失泥盆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各时代地层厚度差别较大,该区内主要以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为最厚,厚度约1700m。其次为奥陶系的变质砂岩以及变质程度较低的板岩,厚度约为1000m,本区奥陶系和侏罗系出露面积最大。 本地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海西期的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岩体的展布与NE向断裂大致平行。除侵入岩之外在本区大范围分布侏罗系的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玄武质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含角砾凝灰岩、岩屑角砾岩、流纹岩、晶屑凝灰岩等。本地区的构造发育,主要为断裂构造,包括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断层,张性断裂等。在本地区变质岩的出露也相对广泛,主要由奥陶系裸河组的变质细砂岩与泥质粉砂质板岩组成。 相对于本区的矿产资源,几乎无矿化信息,无法研究其成矿可能性。 由于本地区的地层相对厚度及硬度的特性,其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非常是小,但是断层的广泛分布以及火山口使得地震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下面将对上述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根据上述的地质概况进行了构造发展史的讨论。 第二章地层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上统裸河组,侏罗系中、上统塔木兰沟组、满克头鄂博组,上新统大黑沟组以及全新统的现代河流冲洪积物。缺失泥盆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各时代地层厚度差别较大,该区内主要以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为最厚,厚度约3000m。其次为奥陶系的变质砂岩以及变质程度较低的板岩,厚度约为1000m,但奥陶系为本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地层,在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出露。 第一节奥陶系 本区内出露的奥陶系为上统的裸河组,分为上、下两段,该组地层的厚度约为1000m 语在本区中部地区出露范围比较广,该组的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区域上与下伏地层Pt3Hgn 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一、裸河组下段(O3lh1)

读水文地质图样本

1.2.2气象与水文 矿区属温湿多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每年3-8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其中3-5月份多为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夏秋之交为台风季节,受台风影响,常会出现连续降雨或暴雨。11月至翌年1月份为旱季,雨量较少。根据气象站多年统计的资料,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681.9mm,最大降雨量2495.5mm(1975年),最小降雨量1188.9mm(1958年)。日最大降雨量强度322mm(1965年7月28日),连续累计最大降雨量87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72.2mm。 区水文网发育,主要溪流均向北西汇集注入盆地。较大的溪流有流经矿区西侧的溪马河和北部的中甲河。两条溪流汇合于矿区西北市东山村流入龙津河中,最终汇入九龙江,排向东海。 溪马河发源于本区东南及南部山区。由两条主要支流于合溪村汇合而成。横切矿区南部,经矿区西缘,由南往北蜿蜒流入盆地,区观测站测得平均流量5.258m3/s。马坑矿区就位于溪马河流域围。 矿区除溪马河以外尚发育有三条溪沟。即: I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汇水面积4.44 km2。从80线东南端流入矿区。从东往西横贯矿区于65线北段流入溪马河。丰水期流量为126 l/s,枯水期流量10.66 l/s,雨后最大流量达3.98m3/s。 Ⅱ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71线东南端流入矿区,汇水面积为0.21km2。流量为9.23 l/s。于72线附近汇入I号沟。 Ⅲ号沟:由矿段泉水汇集而成。汇水面积0.71km2。源头在67线南东地带,雨季源头高,旱季低。由东往西横贯西矿段于55线北西端汇入溪马河,流程达1200余米。流量一般为5-20 l/s。洪峰流量达809.20 l/s。除上述之外,

(完整版)地质图制图手册

数字化制图要求 引用标准: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5791-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95 《1:50000区域地质图图例》GB 958-89 《铀矿地质勘查测量图件编绘规范》EJ/T 1120-2000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总则 1、编绘图件时,必须熟悉本要求、有关规范及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2、图件要以准确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工作,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各种图件应突出主题,层次分明。 3、各种图件,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齐全、清晰、统一。 4、图幅要求整洁,字体大小适当,颜色统一。 5、图件数字比例尺:选用宋体,高12mm,宽10mm (比例符号必须用半角)。 6、图件线条比例尺:选用宋体,高8mm,宽7mm;线段:X=20,Y=15,线型为90-0,线宽0.1mm,长度40mm。 7、图件坐标注记采用公里为单位,选用宋体,高5mm,宽4.5mm。 8、坐标线及高程线:黑色,线宽0.15mm,线型为1-0,X=Y=10,且必须用“键盘输入线”功能画线,尽量不用投影变换生成坐标。 9、图名要确切、简短,置于图框外顶部。用黑色,图名距图幅

两边大于50mm,字大小根据实际而定。 10、图外框线与内框线间距为12mm,外框线宽为1.5mm,内框线宽为0.15mm。A3或更小的图件,可适当酌减少。坐标线及图框线应采用“数字输入”,不能使用鼠标画制。 11、地层等符号用黑体,高4.5mm,宽4.0mm,尽量直接输入,不用子图库中符号,花岗岩可用子图表示,且应垂直向上,不旋转。 12、主要构造应有编号,构造编号字体用黑体,高4.5mm,宽4.0mm,数字编号须用下标表示(如F800 )。 13、图例中应包括图内所给的各种符号及色调,地形图上的惯用符号可不列出,图例与图幅内容一致,尽可能使用最简明的技术语言。图例排列顺序一般先地层—地层界线—产状—构造—矿物、蚀变—工程—其它,最后为工作范围。同一类型图例应按时代顺序由新到老排列。 14、图例框长为12mm,高8mm,线宽为0.15mm。图例上下间距一般为12-16mm,等间距分布。 15、图例中“图例”黑体,高8mm,宽7mm。 16、图例描述的字体用宋体,高5mm,宽4.5mm(若写成两行文字,则高4mm,宽3.5mm)。当图例框中的文字和符合大于图例框时,可适当缩小。 17、责任表采用统一的格式,可直接调用,修改文字内容。图名与图头一致,图号用“该报告图件总数-该图件顺序号”(如8-5表示),责任表一般应放在图的右下角。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水文地质说明书

一、工作目的及任务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系北诗镇南村村办煤矿,该矿始建于1991年,1992年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千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为60千吨/年,主采3号煤。为进一步查明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二OO四年十二月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委托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为其编制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甲方要求,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井田内及周边的井、泉等进行详细调查,对煤矿矿坑涌水量进行调查访问,查明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终编制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及其煤矿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二、井田位置及交通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位于高平市北诗镇南村西南,属高平市北诗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3°04′26″~113°04′10″;北纬35°48′09″~35°47′24″。据1989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号11—20042,证字【1989】N41178,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0.44km2,井田范围由以下来4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6°带): 点号X坐标Y坐标 1 3965400.00 19687500.00 2 3964300.00 19687500.00 3 3964300.00 19687120.00 4 3965400.00 19687120.00 该煤矿主井及风井均为立井,其井口坐标分别为: X坐标Y坐标 主井3965189.00 19687414.00 风井3965146.20 19687428.00 井田北距沁(水)——辉(县)公路仅4km,西距云泉乡4km,东距礼义镇2km,其间均有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三、工作概况 本次工作自2004年12月11~15日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随后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主题: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景观与文化特色。 摘要: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位置适中,形胜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习俗迥异,土产丰饶,工艺绝伦,风味佳肴,名扬海外。由于中国旅游资源的无比丰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国旅游业起步虽较晚,但在兴旺发达的世界旅游业中,却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旅游,丰富多样,美丽奇特,历史文化。 正文: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多种功能。以地貌景观而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且我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再以旅游气候资源为例,中国不仅有纬向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南北既有四时如春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又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和高纬地区的避暑胜地,还有银装玉雕的冰雪世界,以及可避寒趋暖的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绚丽多姿。 著名的五岳(恒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是中国山景的代表。许多奇异的山石以鸟兽物象喻景,加上绘声绘色的神话传说,使许多山石更富神秘色彩。如承德的磬锤峰、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象鼻山、雁荡合掌峰、黄山莲花峰等属中尺度的造型山景。小尺度乃至微尺度的山景,如厦门万石园笑石,普陀双龟听法石,东山岛风动石,黄山梦笔生花,路南石林中的象踞食台、凤凰灵仪、孔雀梳翅等。 中国江河如织,从涓涓细流的山涧到坦荡宽阔的大江皆有。在众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阳朔间神奇的漓江和雄伟磅礴的长江三峡为佼佼者。饱含诗情画意的富春江,恰赛人间仙乡的九寨沟,咆哮奔腾的黄河峡谷,潺潺流水隽永幽雅的北京西山樱桃沟,均系别具情趣以水景为主体的不同尺度的旅游资源。中国拥有大小湖泊2万多个,尤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驰名于世。许多湖泊因其风光明媚而具有疗养与旅游价值。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与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太湖与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赛里木湖和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湖,到京都侧畔的昆明湖,都是著名旅游胜地。中国现有的海滨旅游胜地有大连、北戴河、烟台、青岛、普陀、厦门、深圳、澎湖、崖县,目前正在开发与待开发的尚有辽宁金县、兴城,河北昌黎、抚宁,山东海阳,江苏连云港,福建湄州岛、崇武,广东大鹏湾、珠江口,广西北海等。其中有避暑胜地,也有难得的避寒胜地。 中国具有世界上特有的奇花异木,珍禽贵兽。珍稀特有动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黄腹角雉以及扬子鳄等,均为中国特有种。银杏、银杉、金钱松、台湾杉、白豆杉皆珍稀孑遗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中国占世界总科数的53%,其中不乏古老类群和特有种,如珙桐、香果树、昆栏树、连香树、鹅掌楸、水青树等。 一些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区, 如黑龙江扎龙鹤乡, 江苏与青海鸟岛,福建鸳鸯溪,云南大理蝴蝶泉,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动植物生命摇篮之称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景色奇秀而新辟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

地质说明书

邢台煤矿地质说明书 1 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 1.1 矿区概况 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河北冀中能源集团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位于邢台市西南部,行政区除南部及东西两侧分别隶属沙河市管辖外,其余均归邢台市管辖。地理坐标为:114°24′15"~114°30′34",北纬36°58′31"~37°03′53"。 邢台矿矿区东侧有京广铁路通过,东北距邢台火车站7km,东距小康庄站4km,并有煤矿专用铁路线与矿区沟通,此外,矿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 图 1-1 交通位置图 1.1.2 自然环境 邢台矿区位于华北平原西缘,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介于+100—+70m。井田及附近分布着李村、悟思、西北留、洛阳等十个村庄,人口14500

余人。 该区属海河流域,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有七里河、沙河。七里河位于矿区北部,河内常年干涸,雨季偶有流水;历年最大洪水流经量1452m3。据1963年河北省南部特大洪水过后的观察,最高洪水位为+79.5米。工业广场及工人村均为受害。 沙河位于矿区南部,在矿区内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分为南北二支流,流至井田附近变为暗流,雨季时水量增大,其他时间水量很小,且上游已筑起水库,水流很少流至下游。在流经井田沙河的流量未进行测定,现已分别在七里河、沙河上游修建了东川水库、朱庄水库和东石岭水库,用于防洪和灌溉,库容量分别为0.09、4.16、0.68×108 m3。 1.1.3 矿区气象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最低气温-22.4℃,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气温13.2℃左右。最大年降水量为1269mm,最小年降水量222.9mm,年平均降水量532.7mm,蒸发量年平均为1887.0mm,大于降水量。春末夏初多风,南风为主,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为2.0m/s,最大风速≥17米/秒。矿区内雨季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5~75%,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相差3~5倍。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内年平均气温与蒸发度逐年增高,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逐年减少。11月至翌年2月为冻结期,冻土最深400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 1.1.4 水源、电源及建筑材料来源 矿区的工业、生活用水主要以深井方式和井下取奥陶系水,现有的供水井能够充分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井田周围有华北电力邢台发电厂和一个自备电厂,为确保矿井供电质量及可靠性,设计两个电厂作为矿井双回供电电源,故电源落实可靠。矿区西部的丘陵山区有多家石灰厂、煤矿,市区附近有钢铁、水泥等企业,材料购置便利。 1.1.5 工农业情况

《中国旅游地理》201610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月考测试卷 中国旅游地理试卷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我国着名的三大瀑布是贵州黄果树瀑布、______和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2、我国七大古都被称为“十三朝古都”的是______。 3、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4、______位于太原市西南,号称晋中第一名胜。 5、我国保存完好的三大宫殿是指北京故宫、_______和西藏布达拉宫。 6、我国春秋战国帝王陵墓的地宫主要建筑形式是______。 7、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主要由星湖七星岩和______两大景区组成。 8、四大佛教名山______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9、________ 是中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木结构塔。 10、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封建贵族庄园是______。 11、被称为唐代帝陵之冠的是______,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12、香港______是亚洲最大的海洋博物馆,也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娱乐消闲中心。 13、______、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 14、新疆的地形特点为______,北面为_____,南面为______,______贯穿中部,有世界上最大的______盆地;天山以北称______,有中国第二大盆地______盆地。 15、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_______,位于______高原和_____高原的交接地带,贺兰山以东,六盘山以北,与___、___、____等省为邻,面积___平方千米,人口596万,首府____。 16、重庆东邻___,___。南接___,西靠___,北连___,重庆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嶂。北有___,东有___,东南有____,南有___,地形大势油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地貌以_____主。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是()。 A.青海湖 B.纳木错 C.色林错 D.扎日南木错 2、下列节日为苗族传统节日的是()。 A.牛魂节 B.回甲节C.雪顿节 D.芦笙节 3、双面绣《猫》是四大名绣之一的代表作,是指()。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技术管理应以《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相关政策, 法规及地质、防治水各专业规程和集团公司制定的有关细 则为准。 2、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开采均必须进行观测 和描述。凡井筒、石门和其它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 均应作为观测点,进行观测;在沿可采煤层掘进的巷道应 按《地质规程》规定的间距进行观测描述,遇地质构造时 应适当加密观测点。 3、严格按《地质规程》及细则规定的内容观测煤层、 断层、褶曲、岩浆岩及岩溶陷落柱等。 4、开拓施工前,应分析附近井巷(钻孔)工程揭露资 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区域构造规律,分析工程将穿过的

煤、岩层特点,熟知巷道所处层位特点及距上、下煤层距离,按要求及时深入现场,进行地质编录。开拓过程中,应及时填图、分析,及时修改预测图纸及区域地质图纸,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变化,提出超前探测计划与设计,按时编制提交开拓地质说明书。 5、工作面掘进施工前应分析附近井巷(钻孔)工程揭露地质资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区域及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情况、掘进层位、煤层与上下相邻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趋势,按时编制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 6、掘进过程中应及时填图分析,及时修改填绘断层交面线、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区域图及巷道素描图,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变化,及时提交各种地质预报。工程结束后及时组织探煤厚及物探工作。规定综采工作面必须进行物探,查清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岩浆岩、陷落柱

地质说明书格式及要求

开拓地质说明编制要求(试行) 一、开拓、准备巷道均要编制开拓地质说明书 开拓地质说明书格式以预想地质平、剖面图(1:1000)、柱状图(1:200或1:500)为主,并在图纸合适位置标注文字说明,图纸右下角附开拓地质说明书及附图审核会签图签。 二、文字部分要求 1、巷道位置及四邻关系 叙述巷道所在采区、开口位置、设计坡度、长度等; 叙述巷道对应地面位置及盖山厚度、四邻及上下井巷工程(或采空区、实体)的位置、间距、生产施工情况。 2、地质情况 叙述巷道开口层位、预计穿过的主要煤岩层和标志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叙述预计揭煤位置; 叙述巷道预计揭露的断层(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含水性等)、陷落柱(位置、胶结情况、含水性等)、褶曲(位置、伴生节理、倾角变化等)等情况; 分析构造、软煤岩层对顶帮管理、支护、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生产方面的影响情况。 3、水文地质情况 叙述对巷道施工有影响的含水层的位置(揭露位置)、间距、厚度、富水性;老空区的位置、间距、积水量、积水高度、水位、与采空区贯通位置等;带压区域叙述巷道标高、奥灰水位、承压大小、隔水层厚度、突水系数等,对构造导水情况进行类比分析;盖山厚度较薄时叙述风氧化带深度、地表水可能影响情况等; 预计巷道施工过程中的涌水形式、正常和最大涌水量,分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情况。 4、其他隐蔽致灾因素情况 叙述巷道穿过主要层位的物理力学性质; 预计巷道揭煤前后瓦斯地质情况,瓦斯及高瓦斯矿井叙述瓦斯涌出量、自燃情况及爆炸性指数,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另外要预计瓦斯压力等防突指标参数; 叙述周边老空区压力、采掘动压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情况;

分析工程穿过(相邻)的煤田孔、水文孔、井下瓦斯抽采孔时导水、导气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情况等。 5、避水灾路线 6、措施及建议 针对2—4项中对安全生产有影响的因素提出顶板管理、排水、涌水观测、防治水隐患排查、超前探测、探放水、过交叉巷道等方面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三、图纸部分要求 1、开拓地质说明书附图包括:预想地质平面图、预想地质剖面图、综合柱状图; 2、预想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比例尺相同,设计巷道两侧50-100米范围内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内容均需填绘完整、准确; 3、预想地质剖面图每隔100米左右加绘巷道顶底板岩性小柱状,每隔10或20米加强绘巷道里程位置,巷道内充填穿过的主要层位及标志层;一组开拓、准备巷道不在同一层位时,所有巷道均需绘制预想地质剖面图;一组巷道基本在同一层位(标高)时,绘制先施工巷道(或中间巷道)的预想地质剖面图; 4、局部巷道地质条件复杂时,要绘制1:200局部预想地质剖面图; 5、综合柱状图(1:200或1:500)范围包括巷道揭露层位及其以上4倍巷高、以下2倍巷高,要标注层厚和主要岩性物征; 6、立井开拓地质说明书以预想地质柱状图(1:200或1:500)为主; 7、开拓巷道设计中相关的联络巷、溜煤眼、通风立眼等附助工程的地质水文情况均要纳入主要巷道的开拓地质说明书,均需编制联络巷预想地质平、剖面图,立眼预想地质柱状图; 8、工作面盖山薄、受地表水和风氧化带影响时,要绘制井上下对照图(1:2000或1:5000); 9、各种图纸的内容、符号、注记等要求与《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及其补充规定等规范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