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42例

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42例

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42例
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42例

肺炎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 一、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以三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起病急,四季均可发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合并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病情严重,常迁延不愈,病死率较高。 【病因】 1、内在因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统生理特点,故婴幼儿易患肺炎。 2、环境因素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调等均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为肺炎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致的肺炎日渐增多。【临床表现】 (一)轻症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1、发热热型不易,多数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早产儿、中毒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 2、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极其咳嗽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儿仅表现为口吐白沫。 3 气促多在发热、咳嗽之后出现。呼吸加速,每分钟可达40~80次,重者可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 (二)重症除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系统的症状加重外,尚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障碍。 1、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前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及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后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加快(>60次/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18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等。重症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还可发生微循环衰竭,出现面色灰白、四肢发凉、脉搏细弱等。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和临床管理,提高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和规范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腺病毒肺炎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病原学 HAdV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1953年由Rowe等首次发现。目前已发现至少90个基因型,分为A-G共7个亚属,不同型别HAdV的组织嗜性、致病力、流行地区等特性不同。 HAdV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HAdV主要有B亚属(HAdV-3、7、11、14、16、21、50、55型),C亚属(HAdV-1、2、5、6、57型)和E亚属(HAdV-4型)。腺病毒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10%,重症肺炎以3型及7型多见,HAdV-7B型是2019年我国南方发病地区主要流行株。 二、流行病学 人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 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更易发生重症。 三、发病机制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腺病毒本身以及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其引起的肺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较其他病毒更重,可发展为多脏器功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发布

推荐理由: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全球第六大死因,在全球所有年龄组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负担之一。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部感染学组共同制定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我国尚缺乏CAP确切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数据,成人CAP流行病学数据多来自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大医院,缺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流行病学资料。本指南的制定借鉴了国外部分CAP流行病学资料、诊治管理方面的成熟和先进理念,同时结合了我国现有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经验。临床表现(1)起病情况:CAP大多呈急性病程,可因病原体、宿主免疫状态和并发症、年龄等不同而有差异。(2)胸部症状:咳嗽是最常见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咳痰。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咳痰。铁锈色痰常提示肺炎链球菌感染,砖红色痰常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金黄色脓痰常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黄绿色脓痰常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全身症状和肺外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症状,常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可伴有寒战或畏寒。部分危重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其他伴随非特异症状包括头痛、乏力、食欲缺乏、腹泻、呕吐、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4)体征:发热患者常呈急性面容,重症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可有呼吸窘迫、发绀,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可有低血压、四肢末梢湿冷。胸部体征随病变范围、实变程度、是否合并胸腔积液等情况而异。鉴别诊断(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无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表现较轻。常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胸部影像学检查多正常。(2)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病程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X线胸片或CT见病变多在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多有卫星灶。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抗菌治疗无效。(3)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血白细胞不高。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炎症消退后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若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不见消散,或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次出现肺部炎症,应密切随访。(4)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D-二聚体多有升高。治疗(1)抗感染治疗:基层医疗机构CAP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度、治疗场所、年龄、基础疾病等决定初始抗感染药物的使用。(2)其他治疗:除了针对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外,对于部分患者,氧疗、雾化、化痰、补液、营养支持以及物理治疗等辅助治疗对CAP患者也是必要的。需定时监测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和精神状态情况。疾病管理(1)对于治疗反应迟缓、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后可复查胸部影像学。对于高龄CAP患者,需注意心肺并发症及其他并存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对于症状和影像持续改善不明显,需及时转诊上级医院。(2)戒烟、避免酗酒、保证充足营养、保持口腔健康,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有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戴口罩或用纸巾、肘部衣物遮挡口鼻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播散。(3)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特定人群罹患肺炎的风险。目前应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我国已上市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可有效预防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感染。 ——原文: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7-126.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02.005

小儿腺病毒肺炎的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小儿腺病毒肺炎的表现 导语: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肺炎,肺炎是一种人人皆知的疾病,所以肺炎对于人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肺炎的患者小到幼儿,小儿肺炎也是可能会发生的,但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肺炎,肺炎是一种人人皆知的疾病,所以肺炎对于人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肺炎的患者小到幼儿,小儿肺炎也是可能会发生的,但是小儿腺病毒肺炎你听说过吗?你见过患者患病时的表现吗?小编在这就为大家补充关于小儿腺病毒肺炎的知识。 小儿腺病毒肺炎是病毒性肺炎中较常见的一种,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多通过呼吸道传染。起病特点为急骤发热,往往自发病第1、2日体温达39℃,一般可持续1周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发病年龄多见于6月~3岁的小儿,大多在冬春季节发病,起病开始l~3天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在38~40℃,伴咳嗽,或有双眼结膜充血。一般在发病第四天后症状加重,患儿表面色苍白,嗜睡或嗜睡与烦躁交替出现咳嗽进一步加重,发病6~7天后,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喘憋,口唇和指甲发青等症状,虽用多种抗生素或中药治疗效果也不明显。轻症患儿在8~11天后体温骤降,咳喘等症状亦随之消失。重症患儿则面色发白、发灰,精神萎靡,嗜睡或昏睡甚至昏迷,呼吸困难,四肢发凉,腹胀,也可合并心力衰竭、肺与胃肠出血、中毒性脑病等。恢复者于14~18天退烧,烧退后上述症状亦很快消失。如患儿合并细菌性感染,则发烧时间可更长。重症肺炎患儿,最后有可能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约10%。重症患儿,即使肺炎好转,亦有半数以上留有反复咳嗽、喘等肺功能不全后遗症,少数甚至发展为肺心病。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病原学】 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少见。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系统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更常见。另外,我国成人CAP中病毒检出率为15-34.9%,流感病毒占首位,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5.8%-65.7%可合并细菌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病原体耐药方面,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3.2-75.4%,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对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 【流行病学】 CAP对所有年龄段人群均有影响,在>65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大于青壮年。不同年龄人群的主要病原体无明显差异。CAP的高危因素有:慢性心、肺、肝、肾等疾病,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及免疫抑制状态等。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人预后差。 【临床表现】 1.CAP多呈急性起病。 2.咳嗽是最常见症状,大多伴有咳痰、呼吸困难。典型的痰液表现有助于诊断。 3.大多数有发热和寒战,乏力很常见,可有出汗、头痛、肌肉酸痛、厌食等其他症状。 4.体征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胸部查体可有患侧呼吸动度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湿啰音。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外周白细胞计数升高。 2.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PCT升高。 3.血氧: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是评估并且的基本参数。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是基本检查,胸部CT敏感性更高。影像学显示出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有助于确诊。 【诊断标准】 CAP的诊断标准:符合1,3及2中的任何一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1.社区发病; 2.肺炎相关临床表现: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胸/胸痛/呼吸困难/咯血;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④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3.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出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重症CAP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主要标准:①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250mmHg;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4mmol/L;⑥收缩压<90mmHg需积极液体复苏。 【治疗】 1.抗感染治疗 CAP诊断后尽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根据48-72小时治疗后反应并结合病原学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不同人群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不同,见下表1。 2.辅助治疗:除抗感染治疗外,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以及物理治疗也是必要的。对于低氧血症患者,要给予鼻导管或面罩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无创通气能降低急性呼衰CAP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糖皮质激素能降低合并感染性休克CAP患者的病死率,推荐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mg/d,感染性休克纠正后立即停药,一般用药不超过7d。 【预防】 戒烟、避免酗酒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可减少特定人群的发病。

常见肺炎的病理特点

一、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二)病理变化:1、部位: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2、分期及特点:(1)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3)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4)溶解消散期(三)并发症:1、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3、纤维素性胸膜炎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5、感染性休克二、小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诱因: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二)病理变化:1、部位: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2、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三)并发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四)临床病理联系: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在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于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大多不良。三、间质性肺炎:发生于肺间质的急性渗出性炎。(一)病因:病毒、支原体感染。(二)病变特点:大体:肺组织呈暗灰色,无明显实变。镜下: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可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内无明显渗出。

腺病毒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腺病毒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病灶性或融合性坏死性肺浸润和支气管炎为本病主要病变。肺炎实化可占据一叶的全部,以左肺下叶最多见。肺切面上从实化区可挤压出黄白色坏死物构成的管型样物,实化以外的肺组织多有明显的气肿。镜检所见病变,以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为中心,炎症常进展成坏死,渗出物充满整个管腔,支气管周围的肺泡腔内也常有渗出物,大都为淋巴、单核细胞、浆液、纤维素,有时伴有出血,而中性白细胞则很少,肺泡壁也常见坏死。炎症区域的边缘可见支气管或肺泡上皮增生,在增生而肿大的上皮细胞核内常可见核内包涵体,其大小近似正常红细胞,境界清晰,染色偏嗜酸性或嗜两色性,其周围有一透明圈;核膜清楚,在核膜内面有少量的染色质堆积;但胞浆内无包涵体,也无多核巨细胞形成,因此,在形态学上可与麻疹病毒肺炎及肺型巨细胞包涵体病区别。此外,全身各脏器如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均有间质性炎症与小血管壁细胞增生反应。 根据1959~1963年北京245例经病毒学证实的3、7型婴幼儿腺病毒肺炎的分析,其临床特点可概述如下。 1、症状

(1)起病:潜伏期3~8天。一般急骤发热,往往自第1~2日起即发生39℃以上的高热,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 3/5以上的病病例最高体温超过40℃。 (2)呼吸系统症状:大多数病儿自起病时即有咳嗽,往往表现为频咳或轻度阵咳,同时可见咽部充血,但鼻卡他症状较不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绀多数开始于第3~6日,逐渐加重;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具有喘息和憋气的梗阻性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青紫。叩诊易得浊音;浊音部位伴有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管性呼吸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初期听诊大都先有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啰音于发病第3~4日后出现,日渐加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周),无继发感染者渗出液为草黄色,不混浊;有继发感染时则为混浊液,其白细胞数多 超过10×109/L. (3)神经系统症状:一般于发病3~4天以后出现嗜睡、萎靡等,有时烦躁与萎靡相交替。在严重病例中晚期出现半昏迷及惊厥。部分病儿头向后仰,颈部强直。除中毒性脑病外,尚有一部腺病毒所致的 脑炎,故有时需作腰穿鉴别。 (4)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心律增快,轻症一般不超过每分钟160次,重症多在160~180次,有时达200次以上。心电图一般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重症病例有右心负荷增加和T波、ST段的改变及低电压,个别有1~2度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令狐采学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 一、概述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叫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过敏性质的、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常有湿疹及其他过敏史,尤以肥胖者多发。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史。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了病毒所致。 二、病因 1、内在因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故婴幼儿易患支气管肺炎。 2、环境因素: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3、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它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致的肺炎日见增多。 三、临床表现 1、轻度 轻度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的症状及相应的肺部体征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变现。

(1)发热:热型不一,多数为不规则热。 (2)咳嗽: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仅表现为口吐白沫。 (3)气促:多在发热、咳嗽之后出现。 (4)体征:典型病例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以背部两肺下方脊柱旁较多,吸气末更为明显。此外,患儿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2、重症 重症除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系统的症状加重外,尚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3)消化系统:表现为胃纳差、吐泻、腹胀等。 四、病例分析 病例导入 患者25床患儿高家乐,男,2月,因“咳吼4天”于05-25入院。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嗽呈阵发性,有痰不易咳出,鼻塞、流涕,稍喘,在家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病程中,患儿精神一般,食欲欠佳,睡眠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五、查体

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导读:腺病毒肺炎的主要发病群体是婴幼儿,在我国的发 病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每年的春冬季节,三型、七型及十一型腺病毒感染为主腺病毒肺炎尤其多。那么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腺病毒肺炎的主要发病群体是婴幼儿,在我国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特别是每年的春冬季节,三型、七型及十一型腺病毒感染为主腺病毒肺炎尤其多。那么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腺病毒肺炎是患者感染腺病毒引起的,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主要在患者的细胞核内繁殖,耐温、耐酸、耐脂溶剂的能力很强。患者感染腺病毒主要会引起一下几种症状: 1.发高烧,腺病毒感染者一般会突然发热,没有什么征兆。并且会持续性高烧,当发现患者高烧一直不退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否则持续几天高烧很容易损伤脑部组织。 2.呼吸系统症状,上下呼吸道感染是腺病毒肺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会伴随咳嗽、咽部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憋喘以及口部、唇部、指甲等出现青紫的症状。 3.神经系统症状,腺病毒肺炎患者会在犯病第三天开始出现

嗜睡、萎靡、烦躁严重者甚至出现半昏迷和惊厥的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腺病毒肺炎患者的脸色看起来非常苍白,心率会明显变快,没有及时控制病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肝脏逐渐肿大的现象。 5.消化系统症状,腺病毒是会在肠道内繁殖的,所以也会引起一些列的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腹泻、腹胀、呕吐等等。 以上五点就是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腺病毒肺炎没有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死亡的,所以当家里出现了以上几种症状的病人,一定要及时就医,确定病情,尽早治疗,避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小儿重症肺炎

A1型题 1.小儿重症肺炎,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度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2.重症肺炎患儿出现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时表现为A.突然出现高热 B.血压降低 C.两眼凝视上翻,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D.前囟紧张,脑脊液有明显异常 E.以上全对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最有诊断价值的是A.起病急,病情重

B.喘憋重 C.血白细胞总数高,核左移 D.合并脓胸、肺大疱 E.双肺罗音密集 4.小儿支气管肺炎,激素应用的适应症不包括A.中毒症状明显 B.严重喘憋 C.脑水肿 D.严重咳嗽 E.中毒性脑病 5.婴幼儿肺炎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A.低氧血症 B.高碳酸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6.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需用药至 A.体温正常即停药 B.体温正常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时停药C.咳嗽减轻后即停药 D.血象正常前即停药 E.血常规正常后即停药 7.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鉴别的要点是A.发热、频咳 B.气促 C.呼吸音减弱 D.肺部固定的细湿罗音 E.血象示白细胞增多 8.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为 A.腺病毒

B.鼻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9.早期确立病毒性肺炎的方法是 A.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病毒分离 C.胸片 D.双份血清抗体测定 E.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10.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A.体温的高低 B.咳嗽的轻重 C.有无呼吸困难 D.肺部罗音的多少

E.有无其它系统的受累 11.支原体肺炎确诊的依据是: A.冷凝集实验阳性 B.X线胸片阴影呈游走性 C.有家庭内小流行 D.咳嗽重而肺部体征不明显 E.以上都不是 12.治疗肺炎球菌肺炎应首选: A.青霉素+链霉素 B.青霉素 C.先锋霉素 D.灭滴灵 E.庆大霉素 13.小儿肺炎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A.输碱性溶液,使PH值恢复正常

医学考研病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之肺炎

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诱因: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 2、内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 (二)病理变化: 1、部位: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 2、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 (2)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较红,质实如肝。此期患者可有铁锈色痰。 (3)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 (4)溶解消散期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 3、纤维素性胸膜炎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诱因: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 (二)病理变化: 1、部位: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 2、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 (三)并发症: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四)临床病理联系: 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

肺炎的护理

肺炎的护理 概念: 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湿罗音。 分类: 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病因分类: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分类或非感染因素类型分类。 病程分类:急性肺炎(1个月以内)迁延性肺炎(1-3个月)慢性肺炎(3个月以上) 病情分类:轻症肺炎重症肺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我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基本相同。冷暖失调环境不良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畸形为诱发因素。 2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肺炎的主要类型。 1 支气管肺炎 轻型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起病较急,表现发热咳嗽和气促。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新生儿,小婴儿症状体征不典型。 重型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并法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症状。 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及微循环障碍。 心肌炎: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率不齐,心电图st段下移和t波低平。 心力衰竭:突然呼吸加快>60次/分;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

苍白发灰;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 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性脑病。 消化系统: 新生儿肺炎的特点: 2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1)腺病毒肺炎 (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3)肺炎支原体肺炎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1血象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分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病原学检查取鼻咽试子或气管分泌物标本做病毒或支原体分离鉴定。 3x线检查: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不同,其x线表现有共同性,也有各自的特点。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按不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诗云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 2止咳止喘,纠正低氧血症。 3防治并发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本次发病情况:体温咳嗽气促情况。既往又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前有无呼吸道传染病接触史。有无导致身体抵抗力低下的疾病存在。 2 症状体征呼吸系统症状;生命体征有无烦躁,易惊及腹胀临床表现。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影像表现分析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年12月第25卷第12期JPractRadiol,Dec.2009,V01.25,No.12 ◇小儿放射学◇ PediatricRadiology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影像表现分析 张蕴1,付和睦1,杜红文1,刘小红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医学影像科;2d,JD科,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目的探i,.1'JL童霞症腺病毒肺炎的影像与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3例均进行了胸部X线及CT检查。结果X线和CT显示左肺下叶、左肺上叶尖后段亚段实变各1例,其内均见支气管气像,伴体积缩小1例。两肺间质性改变1例。伴胸腔少量积液l例,心影增大3例。3例均咳嗽、发热(T38.4℃~40.3℃),听诊:呼吸音均减低,均可闻及小水泡音。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氧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均升高,血腺病毒检查均阳性。结论儿童肺炎如表现为两肺单一或多发节段性实变影,伴肝脏、心肌损害表现,应高度怀疑为儿童莺症腺病毒肺炎。 关键词:肺;腺病毒肺炎;儿童;X线摄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doi:10.3969/j.issn.1002—1671.2009.12.032 中图分类号:R563.1;R814.41: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71(2009)12—1804—03 AnalysisofImagingandClinicalFindingsofSevereAdenoviralPneumoniainChildren ZHnNGYun,FUHP—eta,DUHong~叫跏,L工UXiao--hong 《DepartmentofRa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 MedicalCollege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imagingandclinicalfindingsofsevereadenoviralpneumoniainchildren.MethodsTheima—gingandclinicalfindingsofsevereadenoviralpneumoniainthreechildren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llcasesunderwentradio—graphyandCTexaminationsofchest.ResultsTwopatiensshowedfairlyhomogeneousopacitywithairbronchogramsinsegmentalorlobardistributioninleftlungIincompanywithvolumedecreasedinonecase.Therewasinterstitialchangein1case,pleuraleffu—sioninonecaseandheartshadowenlargedin3cases.A1lofpatientshadcoughandfever(range,38.4℃~40.3℃).Physicalexami—nationsshoweddecreasedbreathingsoundandcracklesinallcases.Laboratoryfindingsincludedabnormallyelevated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lacticdehydrogenase。hydroxybutyricdehydrogenaseandcreatinekinaseandpositiveadenovirusexaminationinallca。ses.ConclusionLobarpneumoniaincompanywithliverandheartdysfunctionshouldbesuspectedasthesevereadenoviralpneumo—niainchildren. Keywords:lung;adenoviralpneumonia;children;radiography;tomography。X—raycomputed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指腺病毒所致的儿童肺部炎症,同时伴有肺外多系统如肝脏、心肌等损害。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血腺病毒与腺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3岁2例,10月1例,平均19.3月。咳嗽14~15d,加重伴发热5~6d2例,体温40.3℃时抽搐1例;间断发热5d,咳嗽3d1例。3例体温范围38.4"C~收稿日期:2009—05—12 作者简介:张蕴(1962一),女,陕西省宝鸡市人,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胸部影像诊断与CTA临床应用。40.3℃。3例均在当地同一医院住院或门诊按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无效,且发现肝脏与心肌损害,在24h内先后转至本院儿科。入院查体: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与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上肺与左下肺闻及湿哕音各1例,两肺闻及细小湿哕音1例,肝脏肋下未触及1例,肝脏增大2例。神经系统: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2例病史较长者白细胞总数9.5×109/L~13.3×109/L,中性白细胞69.6%~76.4%,淋巴细胞18.5%~24.4%。1例病史较短者白细胞总数5.41×109/L,中性白细胞41.04%,淋巴细胞53.64%。结核抗体lgG、IgM均阴性,流感病毒抗体IgM均阴性,合胞病毒IgM阴性、弱阳性、阳性各1例,腺病毒IgM均阴性, 肺炎支原体IgM阴性2例、阳性1例,肺炎支原体IgG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 (2019年版)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和临床管理,提高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和规范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腺病毒肺炎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病原学 HAdV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1953年由Rowe等首次发现。目前已发现至少90个基因型,分为A-G共7个亚属,不同型别HAdV的组织嗜性、致病力、流行地区等特性不同。 HAdV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HAdV主要有B亚属(HAdV-3、7、11、14、16、21、50、55型),C亚属(HAdV-1、2、5、6、57型)和E亚属(HAdV-4型)。腺病毒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10%,重症肺炎以3型及7型多

见,HAdV-7B型是2019年我国南方发病地区主要流行株。 二、流行病学 人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更易发生重症。 三、发病机制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腺病毒本身以及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其引起的肺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较其他病毒更重,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腺病毒和炎性介质可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坏死脱落,坏死物阻塞管腔;同时引起黏液分泌增加,阻塞管腔。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以及管壁、肺泡壁、肺泡间隔和肺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可破坏弹力纤维、软骨和平滑肌,使气道失去正常结构。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肺炎的病理生理及其临床表现

精品文档 由于大气环境的恶化,可吸入微浮尘颗粒,的增加,导致肺病发病率的增加,以下为大家介绍关于肺炎的病理生理极其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 多种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绝大多数为肺炎链球菌,其中以Ⅲ型致病力最强。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有荚膜,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链球菌为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净功能及机体的抵抗力正常时,不引发肺炎。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弱,细菌侵入肺泡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波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大叶间的蔓延系带菌的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7~10天。 (一)寒战、高热:典型病例以突然寒战起病,继之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后热型可不典型,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二)咳嗽、咳痰:初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带血丝痰,经1~2天后,可咳出粘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也可呈脓性痰,进入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黄而稀薄。 (三)胸痛:多有剧烈侧胸痛,常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为下叶肺炎可刺激隔胸膜引起剧烈腹痛,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四)呼吸困难:由于肺实变通气不足、胸痛以及毒血症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快而浅。病情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出现紫绀。 (五)其他症状:少数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

肺炎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 【一般概念】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肺炎的病因不同,其病变部位、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不相同。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 【分类】 1、病理分类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小儿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2、病因分类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在1各月内)、迁延性肺炎(病程为1-3各月)、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以上)。 4、病情分类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其他系统液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一、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以三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起病急,四季均可发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合并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病情严重,常迁延不愈,病死率较高。 【病因】 1、内在因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统生理特点,故婴幼儿易患肺炎。 2、环境因素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调等均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为肺炎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致的肺炎日渐增多。【临床表现】 (一)轻症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1、发热热型不易,多数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早产儿、中毒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

小儿肺炎的护理常识

小儿肺炎的护理常识 1、小儿肺炎应做哪些检查 血常规检查: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增高,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和流感杆菌肺炎,有时白细胞总数反而减低。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数比例增加。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白细胞总数大多不高。 胸部影像学检查:一般做胸部X线,肺部可见点片状阴影或大片状阴影,合并胸腔积液时可见胸水,必要时可做CT检查。 C反应蛋白试验:在细菌性感染时上升,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时不增高或少许增高。 细胞病原学检查:做痰或/及血细菌培养。 病毒病原学检查:常做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 2、小儿肺炎饮食禁忌 高蛋白饮食 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 食多糖之物 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患儿进食过多,会影响食欲,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且食入糖分过多,有助于生痰。 辛辣食物 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 油腻厚味 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多低下,若进食油腻厚味,更影响消化功能,必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抗病力降低,乳母也应少吃油腻,以免加重病情。

生冷食物 若过食西瓜、冰淇淋、冰冻果汁、冰糕、冰棒、冷饮、生梨等生冷食物,可损伤脾胃阳气,造成腹泻、呕吐、食少等消化道症状。且寒凉食物上凌射肺,可加重咳嗽。特别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更应禁忌。 过咸饮食 体内盐分过多,可影响小儿排尿,增加心肺负担,加重病情。 饮用茶水 肺炎患儿多有发热,呼吸增快,应多饮水以补充丧失水分,但忌喝茶水。因茶叶中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发热时,机体处于正邪相争的兴奋阶段,脉搏较快,饮茶后会刺激心肌,加重消耗,如此非但不能退热,相反还会使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另外,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中医认为不利于肌表的邪气外散,对发热的小儿也是不相宜的。 3、儿童肺炎的居家护理要点有哪些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有效的护理能帮助宝宝更快康复。 肺炎患儿需要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室内要保持清洁,空气要新鲜流通,阳光充足,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开窗2~3次,每次10~30分钟;还需要保持良好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18℃~20℃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60%为宜。 肺炎患儿在发热的时候最好是卧床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良好的休息对于缓解病情很有好处。 患肺炎的小儿消化功能会暂时降低,如果饮食不当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给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要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及呼吸过快而丧失的水分,要少食多餐,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要注意患儿保暖,避免对流风。但患儿衣服不宜过多过紧,以免加重汗出,出汗后应及时更换干燥温暖的衣服,腹泻时尿片应勤更换,并用开水烫过晒干后再用。定期查看患儿腹股沟、臀部皮肤,每天用温水擦洗,防止皮肤糜烂。 要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多痰的患儿可定时拍打他的背部,帮助排出痰液。经常清除孩子鼻道分泌物,睡觉时让孩子头部偏侧。婴儿在咳嗽时,应停止哺喂,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呼吸困难的婴幼儿应将患儿抱起哺喂,以免乳汁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若发生呛奶、呕吐的患儿,要及时清除口腔、鼻孔内的食物。 定时测量体温,低热时可先松解衣被。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浴、冰袋冷敷等。如果体温继续上升达38.5℃时可给予药物降温,重复使用药物降温,时间间隔应该大于4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