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11版(修)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11版(修)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11版(修)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11版(修)

目录

第一部分I386EX 系统板介绍 (1)

第一章I386EX系统板概述 (1)

第二章I386EX系统板的硬件操作环境 (2)

第三章联机软件说明 (3)

第四章I386EX系统板的资源分配 (12)

第二部分实验教程 (14)

实验一系统认识及程序调试练习 (14)

实验二D/A转换实验 (18)

实验三A/D转换实验 (21)

实验四最小拍控制系统 (26)

实验五积分分离PID控制 (29)

实验六大林算法控制 (33)

第一部分i386EX 系统板介绍

第一章i386EX 系统板概述

1.1 系统简介

“TD-ACC+”教学实验系统,其基本配置就含有一个开放式的模拟实验平台和一组先进的虚拟仪器,可以高水平地支持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教学,若再选配“i386EX 系统板”,就还可以开展“80X86 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i386EX 系统板是一种基于

intel386EX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控制机,它以嵌入式应用为中心,可以满足大多数技术领域的需要,是当今微机应用及嵌入式技术发展的主流。配置了“i386EX 系统板”的“TD-ACC+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i386EX 系统、开放式的模拟实验平台、一组先进的虚拟仪器以及新编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程和80X86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程。整个实验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页所示。

1.2 i386EX 系统板的特点

1. 采用先进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采用INTEL公司新推出的32位嵌入式处理器i386EX,使该嵌入式控制计算机功能达到了最优化。它功耗小,将许多经常使用的外围接口如8259、8254、8250和8237等集成到芯片内部,内部为32位总线,外部为16位数据总线,保持与标准的32位80386CPU相同的指令系统,具有64MB的寻址能力。

2. 总线标准和工业PC104-ISA标准兼容

该控制计算机具有24MHz的工作频率,128KB的程序存储器和128KB的数据存储器,满足复杂计算机控制和嵌入式应用的要求。采用控制计算机加模拟实验平台的结构设计,将

i386EX的总线和接口资源以PC104-ISA的总线标准引出。

3. 功能强大的源码级调试环境

控制计算机通过串口与PC微机相连,并配备了C语言及汇编语言的源码级调试开发环境,功能强大。具有单步、跳过、断点、连续、变量跟踪等调试功能,可多方位、动态地调试实验程序。

第二章i386EX 系统板的硬件操作环境

系统的部分总线以排针的形式引出,与实验单元相连可完成相应的实验。系统引出信号线说明及相关的端口地址见表2.1-1。

注:1.“/”号表示该信号低电平有效

2. 扩展I/O 地址使能操作:_asm{ MOV AX,8000H

OUT 23H,AL

XCHG AL,AH

OUT 22H,AL

OUT 22H,AX }

扩展I/O 地址无效操作:_asm{ MOV AL,00H

OUT 23H,AL}

第三章联机软件说明

3.1 联机软件系统概述

该联机软件集成了源码级调试软件和虚拟仪器软件。该软件具有汇编语言和C 语言源语言级调试跟踪界面,有别于传统的DEBUG 调试,操作更简单,视觉效果更直接。如果用户习惯于DEBUG 调试,点击输出区的调试标签亦可对源程序进行DEBUG 调试。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监控堆栈,也可以通过“变量监控”对话框选择监控哪些全局变量;寄存器/变量/堆栈区能够对下位机的寄存器、变量和堆栈实现实时监视,使寄存器/变量/堆栈区的数据永远是下位机中数据的真实反映;在寄存器/变量/堆栈区改写寄存器和变量的值,即可改变下位机中寄存器和变量的值。软件集成了一组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虚拟仪器界面,用于时域曲线的实时测量和分析、频率特性分析、X_Y 测量、阻容/电压值测量等。

联机软件具有特点如下:

(1) 支持汇编语言和C 语言两种编译环境

(2) 高度可视化的源语言级调试跟踪界面

(3) 实时监视寄存器,能够即时对寄存器中的值进行修改

(4) 可以选择要监视的全局变量,进行实时监视和即时修改

(5) 可以选择是否要实时监视堆栈寄存器

(6) 集成虚拟仪器:具有双踪超低频数字存贮示波器、频率特性分析仪、X_Y 测量和数字万用表。

3.2 软件使用说明

3.2.1 主界面窗口

主要分为三部分:程序编辑区、变量区和输出区。

1.程序编辑区

位于界面右上部,用户可在程序编辑区用“新建”命令打开一个新文档或用“打开”命令打开一个已存在的文档,在文档中用户可编辑程序。用户可在程序编辑区打开多个文档,点击文档标签可激活任一文档。编译、链接、加载以及调试命令只针对当前活动文档。用户调试程序时,程序运行的轨迹亦在当前活动文档中指示。

2.变量区

位于界面左上部,包括三个部分:寄存器区、变量区和堆栈区。寄存器区和变量区用于实时监视、修改寄存器和变量的值,堆栈区主要用于实时监视用户堆栈区。点击寄存器区标签可观察和修改寄存器,点击变量区标签可观察和修改变量,点击堆栈区标签可观察用户堆栈区。执行各种调试操作后,寄存器、变量和堆栈区的值会自动刷新,如果寄存器区刷新后的值和刷新前的值相同,则显示为蓝色,如果不同,则显示为红色。变量区和堆栈区刷新前和刷新后都为蓝色。想修改寄存器或变量,用鼠标左键单击某寄存器或变量,当寄存器或变量值的区域变为蓝色后输入修改后的值,然后回车。如果修改的是寄存器,输入值的长度应与寄存器的长度相同,回车后修改正确,如果输入值的长度和寄存器的长度不相同,寄存器的值不会被修改,保持原来的值且可以继续修改该寄存器的值。如果修改的是变量,输入值的长度与变量的长度相同,回车后修改正确,如果输入值的长度小于变量的长度,回车后输入值的前面自动添零,如果输入值的长度大于变量的长度,回车后输入值的后面的多余部分自动删除。堆栈区只用于监视,不能够被修改。

3.输出区

位于界面下部,输出区包含三个部分:编译区、调试区和结果区。编译区显示编译和链接的结果,如果编译时有错误或警告,双击错误或警告信息,错误标识符会指示到相应的有错误或警告的行。调试区主要用于DEBUG 调试。结果区主要用于显示程序加载结果、程序运行输出结果和复位结果。结果区中有“加载中,请稍候....”的字样表示联机软件正在把可执行文件加载到下位机中,用户此时应等待直到加载完成,“加载成功”表示加载完成且成功,“加载失败”表示加载完成且失败,此时应重新加载。程序中用“INT 10H”输出的结果亦显示在此区。软复位或硬件复位成功后,结果区显示“复位成功!”。如果复位不成功则不显示此句。

3.2.2 菜单功能

1.文件菜单项(略)

2.编辑菜单项(略)

3.查看菜单项(略)

4.端口菜单项(略)

5.编译菜单项

该项提供了以下命令:

(1) 编译(C):编译当前活动文档中的源程序,在源文件目录下生成目标文件。如果有错误或警告生成,则在输出区显示错误或警告信息,双击错误或警告信息,可定位到有错误或警告的行,修改有错误或警告的行后应重新“编译”。如果编译没有错误生成(即使有警告生成) 使能“链接”菜单项和工具栏中的“链接”按钮,以便进行链接。编译时自动保存源文件中所做的修改。

(2) 链接(L):链接编译生成的目标文件,在源文件目录下生成可执行文件。如果有错误或警告生成,则在输出区显示错误或警告信息,查看错误或警告信息修改源程序,修改后应重新“编译”和“链接”。如果链接没有错误生成(即使有警告生成),使能“加载”菜单项和工具栏中的“加载”按钮,以便进行加载。

(3) 加载(D):把链接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下位机。在加载过程中输出区有“加载中,请稍候...”的字样,用户此时应该等待直到加载完成。加载完成后,如果加载成功,输出区显示“加载成功!”,使能“调试”菜单中的菜单项和调试工具栏中的按钮,此时CS 和IP 指向程序的开始执行行并在此行设置执行标记。如果加载失败,输出区显示“加载失败!”,不使能“调试”菜单中的菜单项和调试工具栏中的按钮,此时应重新进行“加载”。

(4) 编译链接并加载(T):依次执行编译、链接和加载。中间各环节“成功”或“失败”提示的信息及操作同上。

6.设置菜单项

(1) 语言:设置语言环境

汇编语言:设置编译环境为汇编语言环境。此时可编辑、编译和链接IBM-PC 汇编语言源程序。

C 语言:设置编译环境为C 语言环境。此时可编辑、编译和链接TURBO C 语言源程序。

(2) 变量监控:加载成功后才可用此按钮。点击此按钮,出现如下对话框:

选择要监视的全局变量,左边的列表框为程序中的全局变量,系统只能监视全局变量,右边的列表框为系统正在监视的全局变量。如果想监视左边列表框的某一变量A,用鼠标左键单击变量A,使之成为选择项,如上图所示,此时点击“加入监视”按钮,右边的列表框出现变量A,点击“结束”按钮后变量A 会出现在变量区。如果想从变量区去掉某一正在监视的变量B,点击“变量监控”按钮,出现如上图所示对话框,在右边的列表框中用鼠标左键单击变量B,使之成为选择项,如上图所示,此时点击“停止监视”按钮,此变量从右边的列表框消失,点击“结束”按钮后,变量B 从变量区消失。在汇编语言源文件中,数据段定义的变量并不是全局变量,因此数据段定义的变量并不出现在上图所示的对话框的左边列表,要想监视这些变量,必须使它们成为全局变量,使一个变量成为全局变量的方法是用关键字PUBLIC 在源程序的最前面声明之,格式是:PUBLIC symbol[,...],范例如下:

数据段DATA1 中的数据mus_time,mus_freq 经过PUBLIC 声明后成为全局变量,编译、链接、加载完成后,点击“变量监控”按钮,此时对话框左边的列表框出现mus_time 和

mus_freq变量,可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监控。在C 语言源文件的调试中,系统也只能监视全局变量。要想监视某一变量,应该把他定义为全局变量。

(3) 堆栈监控:选择是否要监视用户堆栈区,点击此按钮出现如下对话框:

选择“不监控堆栈”单选按钮,确定后不监视堆栈区,选择“监控堆栈”单选按钮,确定后监视堆栈区。默认选项为“不监控堆栈”。

7.调试菜单项

(1) 设置断点/删除断点(B)

设置或删除一个断点,当前光标所在的行为当前行,用鼠标左键单击程序可任意改变当前行。如果当前行无断点则在当前行设置断点,如果当前行有断点则删除当前行的断点。设置断点的行如上图所示。并不是源程序的所有行都可以设置断点,如伪操作行和空行不能设置断点。源程序设置的断点数不能超过8 个。

(2) 清除所有断点(D):清除所有设置的断点,清除源程序中设置的所有断点,只有当设置的断点数大于零时,该菜单才使能。

(3) 设置起点(T)

设置程序开始运行的起点,当前光标所在的行为当前行,用鼠标左键单击程序可任意改变当前行。此命令把当前行设置为程序的起点,即程序从此行开始运行,寄存器区的CS 和IP 的值刷新后指向此行,设置程序起点的行如上图所示。并不是源程序的所有行都可以设置起点,如伪操作行和空行不能设置起点。

(4) 单步(T):执行一条语句,点击此命令使程序执行一条语句,如果是函数则进入函数内部,执行后刷新所有的变量和寄存器的值。如下图,“ADD WANG1,01H”为当前执行行。

点击“单步”指令后,执行界面如下图,此时“ADD WANG2,01H”变成当前执行行。

如果当前执行行的下一行有断点,如下图所示。

那么,单步后的当前执行行有断点,执行界面就如下图所示。

如果当前执行行为函数调用,如下图所示,

点击“单步”指令后,当前执行行进入函数内部,执行界面如下图所示,

并不是所有行的语句都适用单步,对于那些试图改变控制计算机和PC 微机通讯电路设置的语句,使用单步命令会导致下位机死机,从而不响应上位机的命令。出现单步死机情况后应先软件复位,如果软件复位成功,则不需要硬件复位,如果软件复位不成功,系统会提示您硬件复位,硬件复位成功后会使能调试工具栏的按钮。

(5) 跳过(O):跳过一个函数。点击此命令使程序执行一个函数,执行后刷新所有变量和寄存器的值。只有当当前执行行为函数调用,如下图所示,才用此命令,此时当前执行行为“call WW31”,

点击“跳过”指令后,执行界面如下图所示,此时当前执行行为“mov al,05h”。

如果当前执行行为函数调用且下一行有断点,如下图所示,

点击“跳过”指令后的当前执行行有断点,执行界面就如下图所示。

如果函数内部有断点,点击“跳过”指令后,程序会停在函数内部有断点的行,如下图所示。

(6) 运行/运行到断点:从当前执行行开始向后运行,如果没有断点,则运行直到程序结束。如果有断点,则运行到断点后停止。

(7) 停止:停止运行,发送此命令使程序停止运行,程序停止后刷新所有寄存器和变量的值。

8.虚拟仪器菜单项(略)

具体各项说明详见“虚拟仪器”部分。

9.窗口菜单项

窗口菜单提供了以下命令,这些命令使您能在应用程序窗口中安排多个文档的多个视图:

(1) 新建窗口(N):建立一个查看同样文档的新窗口,用此命令来打开一个具有与活动的窗口相同内容的新窗口。您可同时打开数个文档窗口以显示文档的不同部分或视图。如果您对一个窗口的内容做了改动,所有其它包含同一文档的窗口也会反映出这些改动。当您打开一个新的窗口,这个新窗口就成了活动的窗口并显示于所有其它打开窗口之上。

(2) 层叠(C):按重叠方式安排窗口,用此命令按相互重叠形式来安排多个打开的窗口。

(3) 平铺(T):按互不重叠平铺方式安排窗口,用此命令按互不重叠形式来安排多个打开的窗口。

(4) 排列图标(A):安排已最小化窗口的图标,用此命令在主窗口的底部安排被最小化的窗口的图标。如果在主窗口的底部有一个打开的窗口,则有可能会看不见某些或全部图标,因为它们在这个文档窗口的下面。

(5) 窗口1,2,... 转到指定的窗口,TD-ACC 在窗口菜单的底部显示出当前打开的文档窗口的清单。有一个打勾记号出现在活动的窗口的文档名前。从该清单中挑选一个文档可使其窗口成为活动窗口。

10.帮助菜单项(略)

3.2.3 工具栏功能

是前述菜单功能的快捷图形方式,功能不再赘述。

1.标准工具栏

标准工具栏共有十二个按钮,其图如下:

2.编译工具栏

编译工具栏共有五个按钮,其图如下:

3.调试工具栏:调试工具栏共有八个按钮,其图如下:

3.2.4 虚拟仪器界面

1.时域测量

(1)图形及参数显示说明

图形显示可同时显示两路波形或只显示一路波形,用鼠标拖动或键盘方向键移动游标可测量出对应的时间间隔、频率及各自的幅值,且各自幅值的参数与对应波形的颜色一致。

(2)工具栏功能介绍

:启动时域波形数据采集并显示波形。

:停止时域波形数据采集,此时所显示的波形对应最后采集到的数据。

:将当前显示的波形保存为位图文件。

(3)按钮功能介绍

a) 时间档位选择框

用来改变时间轴的范围,显示数据为当前时间轴每格表示的时间值。

点击按钮可弹出4ms、8 ms、20 ms、40 ms、100 ms、200 ms、500 ms、1s、2 s、20 s、50 s共11个时间挡,供用户选择。

按钮用来选择当前显示时间档的后一个档(如1ms),按钮用来选择当前显示时间档的前一个档(如200ms)。

b) 电压选择框

点击该组控件中CH1、CH2 旁边的选择框,打对勾表示该路波形显示,否则不显示。点击对应的颜色框,可弹出颜色选择对话框,供用户选择该路波形的显示颜色。

显示框显示的数据为该路波形当前的电压档,即纵向每格代表的电压值。点击按钮,数据显示框可弹出100mv、200mv、500mv、1v、2 v、5 v、10 v共7个电压挡,供用户选择。

数据显示框右边的按钮用来选择当前显示电压档的后一个档(如2v),按钮用来选择当前显示电压档的前一个档(如500mv)。

c) :选中该选择框表示显示游标及对应的测量值,否则只显示波形。

d) :启动时域波形数据采集并显示波形。

e) :停止时域波形数据采集,此时显示的波形对应最后采集到的数据。

f) :将当前显示的波形保存为位图文件。

2.X_Y 测量(略)

3.频率特性测量(略)

3.2.5 Debug 调试命令

该软件输出区集成有Debug 调试,点击调试标签,进入Debug 状态,会出现命令提示符“>”,

主要命令叙述如下:

A 进入小汇编

格式:A[段址:][偏移量]

A 段址:偏移量——从段址:偏移量构成的实际地址单元起填充汇编程序的目标代码;

A 偏移量——从默认的段址与给定的偏移量构成的实际地址单元起填充汇编程序目标

代码;

A ——从默认段址:默认偏移量构成的实际地址单元起填充汇编程序的目标代码;输入上述命令后,屏幕显示地址信息,即可输入源程序。若直接回车,则退出命令。汇编程序输入时,数据一律为十六进制数,且省略H 后缀。[m]类操作一定要在[ ]之前标注W(字)或B(字节)。如:MOV B[2010], AX,MOV W[2010], AX。

例:在“>”提示符下键入A2000 ,此时默认的段址CS 为0000,规定偏移量IP 为2000,屏幕显示与操作为:

B 断点设置

在系统提示符下,键入B ,系统提示[i]:,等待输入断点地址。输入断点地址后回车,系统继续提示[i+1]:。若直接键入回车,则结束该命令。系统允许设置最多10 个断点,断点的清除只能是通过系统复位或重新上电来实现。例:

D

格式:D[[段址:]起始地址,[尾地址]]

D 命令执行后屏幕上显示一段地址单元中的数据,在显示过程中,可用Ctrl+S 来暂停显示,用任意键继续;也可用Ctrl+C 终止数据显示,返回监控状态。

E 编辑指定地址单元中的数据

格式:E[[段址:]偏移量]

该命令执行后,则按字节显示或修改数据,可通过“空格”键进入下一高地址单元数据的修改,使用“-”键则进入下一低地址单元进行数据的修改,并可填入新的数据来修改地址单元的内容。若输入回车,则结束E 命令。例:

G

格式:G=[段址:]偏移量

G[=[段址:]偏移量]

其中G 格式表示无断点连续运行程序,GB 格式表示带断点连续运行程序,连续运行过程中,当遇到断点或按下Ctrl+C 键时,终止程序运行。

M 数据块搬移

格式:M 源地址,尾地址目标地址

R 寄存器或片内RAM 区显示与修改

格式:R 或R 寄存器名

R 操作后,屏幕显示:CS=XXXX DS=XXXX IP=XXXX AX=XXXX F=XXXX 若需要显示并修改特定寄存器内容,则选择R 寄存器名操作。如RAX ,则显示:AX=XXXX,键入回车键,结束该命令。若输入四位十六进制数并回车,则将该数填入寄存器AX 中,并结束该命令。

T 单步运行指定的程序

格式:T[=[段址:]偏移量]

每次按照指定的地址或IP/PC 指示的地址,单步执行一条指令后则显示运行后的寄存器情况。

U 反汇编

格式:U[[段址:]起始地址[,尾地址]]

第四章I386EX 系统板的资源分配

4.1 系统内存分配

系统内存分配情况如图5.1-1 所示。系统内存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为一片128KB 的FLASH ROM,数据存储器为一片128KB 的SRAM。

图4.1-1 系统内存分配

4.2 系统编码

采用内存与IO 独立编址形式,内存地址空间和外设地址空间是相对独立的。内存地址是连续的1M 字节,从00000H~FFFFFH。外设的地址范围从0000H~FFFFH,总共64K 字节。存储器编址见表4.1-1

4.3 BIOS 说明

4.4 INT 10 功能说明

INT 10 功能使用说明如表4.1-3 所示。

第二部分 实验教程

实验一 系统认识及程序调试练习

实验目的

1.掌握TD-ACC +实验教学系统联机软件中的各菜单功能,熟练掌握其中的程序编辑、编译、链接、加载及调试方法。

2.了解TD-ACC +实验教学系统的系统资源及硬件操作环境。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 +实验系统一套

实验内容

1.阅读“第一部分 i386EX 系统板介绍”,了解TD-ACC +实验教学系统的构成; 2.读懂实验程序,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辑、编译、链接、加载及调试练习。

实验原理

调试下列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一行26个英文字母,换行后重复进行。 第一种实现方法:显示两行字母之间的延时时间采用软件延时方式。 实验程序1(采用软件延时方式)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CX,001AH ;显示字符个数(26)→CX MOV AH, 01 MOV AL, 13

INT 10H ;显示换行

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

MOV AL,41H ;送字符‘A ’的ASC Ⅱ码 AGAIN: MOV AH,01 ;显示一个字符 INT 10H

INC AL ;下一显示字符的ASC Ⅱ码 LOOP AGAIN ;连续显示26个字母 JMP START ;重复进行 DELAY: PUSH CX ;延时子程序

MOV CX,0FFFFH DEL1: PUSH AX POP AX LOOP DEL1

POP CX RET CODE ENDS

END START 第二种实现方法:显示两行字母之间的间隔时间用内部定时器8254进行控制,时间到由定时器的OUT 端发出脉冲信号到中断控制器8259的中断信号输入端,向CPU 请求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完成显示一行字母的功能。

图1-1

硬件接线如图1-1,用排线将i386内部1#定时器输出OUT1连接到8259的一个中断请求端IRQ7。

8254与8253类似,它们的编程方式是兼容的,其控制字格式如下:

SC1 SC0——所选计数器

0 0 计数器0

0 1 计数器1

1 0 计数器2

1 1 无意义

RW1 RW0——读/写格式

0 0 锁定当前计数值(供CPU读取)

0 1 只读/写低8位

1 0 只读/写高8位

1 1 先读/写低8位,后读/写高8位M

2 M1M0——工作方式选择

0 0 0 方式0

0 0 1 方式1

X 1 0 方式2

X 1 1 方式3

1 0 0 方式4

1 0 1 方式5 BCD——计数格式

0 计数器按二进制格式计数

1 计数器按BCD码格式计数

实验程序2(采用定时中断方式)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AX,OFFSET IRQ7;填写8259的7号中断矢量入口地址的偏移量MOV SI,003CH ;填写8259中断7的中段矢量

MOV [SI],AX ;填偏移量矢量

MOV AX,CS ;填写8259中断矢量入口地址的段地址

MOV SI,003EH ;填写7号中断段地址矢量

MOV [SI],AX

CLI ;关系统总中断

CALL SYSINTI ;调用系统初始化子程序

MOV DX,0F043H

MOV AL,076H ;初始化1#定时器

OUT DX,AL

MOV DX,0F041H

MOV AL,10H ;定时10ms时间常数低8位

OUT DX,AL ;写1#定时器定时常数的低字节

MOV X,0F041H

MOV AL,27H ;定时10ms时间常数高8位

OUT DX,AL ;写1#定时器定时常数的高字节

MOV BX,64H

MOV AH, 01

MOV AL, 13

INT 10H ;显示换行

AGAIN: STI ;打开系统总中断

HLT ;停机等待直到有中断产生

JMP AGAIN ;继续

IRQ7: DEC BX

JNZ FINISH

MOV BX,64H

MOV CX,001AH

MOV AL,41H

AGAIN1: MOV AH,01

INT 10H

INC AL

LOOP AGAIN1

MOV AH, 01

MOV AL, 13

INT 10H

FINISH: MOV AL,20H ;中断结束

OUT 20H,AL

IRET ;中断返回

SYSINTI: MOV AX,8000H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已保存在机器中)OUT 23H,AL ;扩展IO使能

XCHG AL,AH

OUT 22H,AL

OUT 22H,AX

MOV DX,0F822H ;初始化管脚配置P2CFG,配置CS0#

MOV AL,70H

OUT DX,AL

MOV DX,0F824H ;初始化管脚配置P3CFG,配置主片IRQ7

MOV AL,0B2H

OUT DX,AL

MOV DX,0F832H ;初始化管脚配置INTCFG

MOV AL,0AH

OUT DX,AL

MOV DX,0F834H ;初始化管脚配置TMRCFG

MOV AL,15H ;将GATE1接VCC

OUT DX,AL

MOV AL,11H ;初始化主片8259

OUT 20H,AL

MOV AL,08H

OUT 21H,AL

MOV AL,04H

OUT 21H,AL

MOV AL,01H

OUT 21H,AL

MOV AL,6FH ;写主片8259的中断屏蔽字,允许主片的IRQ7(用

OUT 21H,AL 户程序使用)和IRQ4(系统通讯用)

MOV AL,11H ;初始化从片8259

OUT 0A0H,AL

MOV AL,30H

OUT 0A1H,AL

MOV AL,02H

OUT 0A1H,AL

MOV AL,01H

OUT 0A1H,AL

MOV AL,0FFH

OUT 0A1H,AL

RET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步骤

1.打开微机及实验系统电源。

2.如提示联机有问题,检查USB及串口通讯线是否正常连接,并按复位按钮(置于实验面板上的i386EX 系统小板上)。

3.编辑程序1。然后编译链接并加载,如中间出现错误,则按提示进行修改,直至加载成功。

4.按工具栏上的“RUN”按钮执行程序。

5.观察输出窗口的显示内容并记录。如结果不正确,使用单步、跳过、断点方式运行调试程序。

6.试用单步、跳过、断点方式运行调试程序,记录运行中间寄存器变化及显示结果。

7.编辑程序2。其中系统初始化子程序已保存在机器上,文件名:c:\shiyan\csh.asm。打开该文件,将该文件复制粘贴到编辑程序2中。

8.用排线连接控制计算机上的IRQ7与OUT1信号。

9.同步骤5。

10.改变编辑程序2中软件计数器BX的值,调整两行字母之间的显示时间间隔,重复以上步骤。

预习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等。

2.根据实验程序画出程序框图。

3.回答思考问题。

思考题

1.集成到i386EX芯片内部的主要外围接口电路有哪些?

2.扩展I/O 接口地址信号/IOY0、/IOY1,以及内部1#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MRCON、数据寄存器TMR1的地址分别为多少?

3.程序中用“INT 10H”输出的结果显示在主界面窗口的哪个区?

4.生成可执行文件需要经过哪些步骤?要使可执行文件能够运行还需要经过哪个步骤?

5.阅读程序2,写出计数器时间常数的计算过程。按照该程序显示两行字母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6.如何判断程序的段地址,从而得到程序加载的物理地址?是否可由Debug显示程序的机器码?写出操作步骤。

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结果,包括使用单步、跳过、断点方式运行调试程序时,记录的中间寄存器变化及运行结果。

2.对实验中使用的命令进行小结。

3.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二D/A转换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D/A转换的基本原理及TLC7528 芯片的性能。

2.学习利用DAC产生连续波形的编程方法。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

实验内容

编写实验程序,实现D/A转换产生周期性同步的锯齿波和方波(如图2-1),并用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

图2-1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TLC7528 芯片,它是8 位、并行、两路、电压型输出数模转换器。其主要参数如下:转换时间100ns,满量程误差1/2 LSB,参考电压-10V ~ +10V,供电电压+5V~+15V,输入逻辑电平与TTL 兼容。

方法一:软件延时

控制计算机按一定规律连续输出数据到DAC转换器,转换后产生相应的连续波形。实验中的锯齿波由数据00H~FFH连续循环输出产生,上升幅度为01个数据量,即每输出一次后数据加一,数据输出的时间间隔由软件延时控制;方波由两个数据00H和FFH交替输出产生,每当锯齿波数据由FFH变到00H(用加一指令即可)时方波变换为另一个数据(00H 变为FFH或FFH变为00H),从而实现两波形的同步效果。

实验平台中的TLC7528 的八位数据线、写信号线和通道选择控制线已接至控制计算机的总线上。片选线预留出待实验中连接到相应的I/O 片选上,具体如图2-2。

图2-2

以上电路是TLC7528 双极性输出电路,输出范围-5V ~ +5V。“W101”和“W102”分别为A路和B路的调零电位器,实验前先调零,用DEBUG命令直接往TLC7528 的A口和B口中送入数字量80H,分别调节“W101”和“W102”电位器,用万用表分别测“OUT1”和“OUT2”的输出电压,应在0mV 左右。

控制计算机-IOW→数模转换器-WR:IOW为D/A的写信号;

控制计算机-IOY1→数模转换器-CS:IOY1为D/A转换器片选信号,其地址可选为0640H~0641H;

控制计算机-XD0~XD7→数模转换器- D0~D7:控制计算机的八位数据线接至D/A转换器的八位数据输入端;

控制计算机-A0→数模转换器- A0:A0为0选中通道A,为1选中通道B。

参考流程: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使用方法和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3、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 4、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帮助命令 使用help命令,查找sqrt(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A=[1 2;3 4]; B=[5 5;7 8]; 求A^2*B (2)矩阵除法 已知A=[1 2 3;4 5 6;7 8 9]; B=[1 0 0;0 2 0;0 0 3]; A\B,A/B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5+i,2-i,1;6*i,4,9-i]; 求A.', A' (4)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 求A中第3列前2个元素;A中所有列第2,3行的元素; (5)方括号[] 用magic函数生成一个4阶魔术矩阵,删除该矩阵的第四列 3、多项式 (1)求多项式p(x) = x3 - 2x - 4的根 (2)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 求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 求特征多项式中未知数为20时的值; 4、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t∈[0,2π] 5、基本绘图控制 绘制[0,4π]区间上的x1=10sint曲线,并要求: (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2)坐标轴控制:显示范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3)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6、基本程序设计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时的最大n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和while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2的0到n次幂的和。 三、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内容中2到6的相应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测试技术试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编者:郑华文刘畅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实验中心 2014年5月

说明和评分 1学生按照实验预约表进行实验;在实验前,需对理论教学中相关内容做做复习并对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和要求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不允许大声喧哗和进行与实验不相关的事情。 2进入实验室后,应遵守实验室守则,学生自己应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按小组进行实验,在操作时应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避免盲目操作引起设备损坏,在动手操作时,应注意观察和记录。 3根据内容和要求进行试验,应掌握开关及的顺序和步骤:1)不允许带负荷开机。输出设备不允许有短路,输入设备量程处于最大,输出设备衰减应处于较小。2)在实验系统上电以后,实验模块和实验箱,接入或拔出元件,不允许带电操作,在插拔前要确认不带电,插接完成后,才对实验模块和试验箱上电。3)试验箱上元件的插拔所用连线,在插拔式用手拿住插头插拔,不允许直接拉线插拔。4)实验中,按组进行试验,实验元件也需按组取用,不允许几组混用元件和设备。 4在实验过程中,在计算机上,按组建立相关实验文件,实验中的过程、数据、图表和实验结果,按组记录后,各位同学拷贝实验相关数据文件等,在实验报告中应有反应。对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评分标准: 1)实验成绩评分按实验实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分:实验实作以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表现和实验结果记录文件评定,评定为合格和不合格;实验报告成绩:按照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要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情况评定成绩。初评百分制评定。 2)综合实验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电气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教研室 二00六年十月

实验台组成及技术指标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5个(基本型)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O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0.4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OHz(可调);气压源0~15kpa可调;高精度温度控制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 2、三源板:装有振动台1Hz~3O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200℃(可调)。 3、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O 铂电阻,共十五个。 4、实验模块部分: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6、实验台桌尺寸为160O×8OO×280(mm),实验台桌上预留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注意事项: 1、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 2、注意不要将从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3、梁的振幅不要过大,以免引起损坏。 4、各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5、最好为本仪器配备一台超低频双线示波器,最高频率≥1MHz,灵敏度不低于 2mV/cm。 6、 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必须从L V接口引出。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以太网的组建(2学时) 实验名称: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布局;认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结构与连接方法; 2、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 3、掌握简单的局域网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1:观察所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2: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3:通过Internet搜索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2、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步骤1:将计算机网卡插入PCI插槽,并安装网卡驱动程序,记录网卡驱动程序名称。 步骤2:制作双绞线(直通线) 步骤3:用双绞线将安装网卡的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 步骤4:将交换机通电 步骤5: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每个网卡对应一个本地连接,在本地连接属性中进行局域网基本配置。 3、局域网基本配置 步骤1:选择网上邻居属性,如图1所示。选择本地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属性,查看并记录本机安装的网络组件,如图2所示。 图1 网络连接属性图2 网络组件 步骤2:命名计算机,例如,命名为:netuser,如图3所示。并配置TCP/IP,例如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设置为:192.168.0.1 255.255.255.0。

图3 计算机命名图4 配置TCP/IP 步骤3:将同网络其他计算机分别命名,计算机名不能重复。 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192.168.0.254,IP地址也不能重复。 4、使用集线器与交换机组建的以太网 在包跟踪软件中,分别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组建如图所示的以太网。各计算机的TCP/IP 配置信息根据下表进行配置:(MAC地址请记录在表格空白处) 使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模拟数据包运行结果:(PC0—>PC2)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版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吴鸿韬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2016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实验要求 (1) 第二章白盒测试实践 (3) 第三章黑盒测试实践 (6) 第四章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7) 第五章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35) 第六章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56) 附录1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1) 附录2小组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2) 附录3软件测试计划参考模版 (73) 附录4 测试用例参考模版 (77) 附录5单元测试检查表参考模版 (81) 附录6测试报告参考模版 (82) 附录7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参考模版 (87)

第一章实验要求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测试实验,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流程、会设计测试用例、书写测试报告,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共设计了2个设计型、3个验证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如表1所示。设计型实验包括白盒测试实践和黑盒测试实践,验证型实验包括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自动化功能测试和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主要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软件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测试工具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综合型实验以《软件设计与编程实践》课程相关实验题目为原型、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测试设计与分析,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管理,完成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提高软件测试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内容学时实验性质实验要求 实验一白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二黑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三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四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五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六、综合测试实践课外综合选做 二、实验环境 NUnit、JUnit、LoadRunner、Quick Test Professional、VC6.0、Visual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

自动化专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实验指导书 撰写人:闫奇瑾审定人:辅小荣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1)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2)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桥路性能比较 (2) 实验二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6) 实验三差动变面积式电容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9) 实验四霍尔式传感器静态特性实验 (11)

第一部分绪论 本指导书是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自动化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传感技术的一般理论原理,了解各种传感器性能,掌握选用原则和设计方法,学会对各种参数的测量及分析技术。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理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非电量的检测技术及系统,抗干扰技术和微机在检测中的应用等。实验要求的基础知识主要有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测量电路以及应用方法等。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1-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桥路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实验原理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单臂,半桥双臂,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如下: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f811704286.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doczj.com/doc/f811704286.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f811704286.html,”和“ping https://www.doczj.com/doc/f811704286.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基础应用>> 实训指导 任 务 书 实习班级:09风能2班 指导老师:高鹏 实习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教研组审核: 审核时间 实习时间:2009年12 月14日至2009年12 月18 日

实训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通过综合练习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与基本操作技巧。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字处理、表处理和幻灯片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络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训内容: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及基于此平台的应用软件Word 2003 、Excel 2003 、PowerPoint 2003 、IE 6.0等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训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训时间:2009年12月14日至2009年12月18日 实训班级:09风电(2)班 实验教材和参考书:《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教程》 注意事项: 1、每个学生要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做到安全用电,不准在机房充电。如发生问题,后果自负。 2、每个学生要爱护公物,如发现公物损坏或丢失,照价赔偿。 3、上机人员必须配合机房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不准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不乱仍纸屑,果皮等杂务,严禁携带零食,饮料,等入内,严禁吸烟。 4、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学生交每天的实验报告,每个学生每人一份。 5、在走廊内不得大声喧哗,与他人打闹。 6、保持机房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打闹,不影响他人。 7、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不得随便拆卸计算机配件,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私设密码。严禁私自安装、卸载更改计算机程序。 8、上机结束,按要求关闭机器电源并做适当整理,方可离室。 考核办法: 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任务,并及时对当天的实习内容按忧、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分,并要求在晚自习写出当天的实验报告,于次日上课前交回。 实训具体任务: 第一天实训任务: windows 基本操作 1.1文件及文件夹操作训练。 1.2 计算器的使用。 1.3数学公式的输入。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学生)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2019-3

实验一: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特性比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2、掌握单臂、半桥、全桥组桥原理及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分析。 二、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将电阻的改变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1.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 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 (a) 丝式应变片(b) 箔式应变片 图1—1应变片结构图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2.测量电路 为了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在应用中一般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测量电路。电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线性度好且易实现温度补偿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各种应变测量要求,因此在应变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桥电路按其工作方式分有单臂、双臂和全桥三种,单臂工作输出信号最小、线性、稳定性较差;双臂输出是单臂的两倍,性能比单臂有所改善;全桥工作时的输出是单臂时的四倍,性能最好。因此,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一般都采用双臂或全桥工作。基本电路如图1—2(a)、(b)、(c)所示。 (a)单臂(b)半桥(c)全桥 图1—2 应变片测量电路 (a)单臂 Uo=U①-U③ =〔(R4+△R4)/(R4+△R4+R3)-R1/(R1+R2)〕E ={〔(R1+R2)(R4+△R4)-R1(R3+R4+△R4)〕/〔(R3+R4+△R4)(R1+R2)〕}E 设R1=R2=R3=R4,且△R4/R4=ΔR/R<<1,ΔR/R=Kε。 则Uo≈(1/4)(△R4/R4)E=(1/4)(△R/R)E=(1/4)KεE (b) 双臂(半桥) 同理:Uo≈(1/2)(△R/R)E=(1/2)KεE (C) 全桥 同理:Uo≈(△R/R)E=KεE 3.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第三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 (第三版)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2009年3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 一、目的 通过为一周的实训,巩固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强化的各种基于工作的过程的各种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处理Word文档的综合应用、Excel高级数据管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高级制作技巧及Internet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及办公自动化考试作好准备。 二、实训内容提要 1.Word中文处理的综合应用 2.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 3.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 4.申请邮箱、收发邮件、Outlook Express的使用 5.信息检索与信息的综合应用 6.利用Serv-U 软件创建与配置FTP站点,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 7.Web 站点的创建与配置,网页的浏览(选) 三、考核 1.考核方式 操作部分由各部分指导老师现场打分,最后由负责指导老师汇总。 2.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成绩评定为100分制。Word 高级应用25%,电子表格综合应用25%,PPT综合应用 10%,Internet操作10%,实操报告(心得体会,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收获等)20%(包括考勤),模拟题试题10%. 四、提交实训成果 1.实训成果(作业、作品等) 2.实训报告:按照实训报告模板的格式去写,包括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包含一些截图,一周实训的体会、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等,文字要在2500字以上。篇幅在4页左右(含截图)。

说明: 1.由于各个班级教学学时及专业的差异性相差很大,而实训内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而实训的时间较短且集中,因此实训指导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与水平,在指训指导书中挑选实用性强且与计算机水平考试有一定关联的题目进行实训。 2.选择实训的原则: ●在1~10中选择8题 ●11~17中选择5至6题 ●18~21必选,22根据机房情况选择 ●模拟题选择一套 3.带实训的老师一定要认真负责,结束后及时登记实训成绩,收齐学生的实训成果,并写出该班的实训总结,记录成光盘交到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第1部分实训内容 实训1 制作用户调查表 [操作要求] 按照下面的步骤编排出如图1样文所示,并以“实训一.doc”为文件名保存。 1.输入文字 ●在文档中,输入表格的标题及最后一行的文字。 2.插入表格 ●插入“样文”的表格及输入其中的字符; ●表格的前三行高固定值1厘米,各列宽3.5厘米,表格中的字符设为宋体、四号, 水平左对齐,垂直居中; 3.设置文本 ●表格标题设为黑体、二号字,居中对齐; ●表格末行设为幼圆、小四号字,其中,“回函请寄:”几字设为加粗; ●表格外边框的线宽为1.5磅。 4.编排格式 ●在文档头部插入一行由“剪刀”和“-”号组成的字符串; ●按“样文1”所示位置,插入艺术字库中第1行第2列式样的艺术字; ●艺术字设为隶书、36磅、红色,无环绕。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毅李学勤编著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2004年9月

目录 C S 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单臂单桥) (3)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交流全桥) (6) 实验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 (9) 实验四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14) 实验六霍尔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17) 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1)

CS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本仪器是专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热电偶、电容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光纤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压变式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件,以及低频振荡器、音频震荡器、差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等信号和变换器件,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大量的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仪器,必须对实验中使用涉及到的传感器、处理电路、激励源有一定了解,并对仪器本身结构、功能有明确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必须在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2、迭插式插头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防止插头折断。 3、对从各电源、振荡器引出的线应特别注意,防止它们通过机壳造成短路,并 禁止将这些引出线到处乱插,否则很可能引起一起损坏。 4、使用激振器时注意低频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不要开得太大,尤其是在梁的自振 频率附近,以免梁振幅过大或发生共振,引起损坏。 5、尽管各电路单元都有保护措施,但也应避免长时间的短路。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双平行梁用附件支撑好,并将实验台上不用的附件撤 去。 7、本仪器如作为稳压电源使用时,±15V和0~±10V两组电源的输出电流之和 不能超过1.5A,否则内部保护电路将起作用,电源将不再稳定。 8、音频振荡器接小于100Ω的低阻负载时,应从LV插口输出,不能从另外两个 电压输出插口输出。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7年0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戴新编 广州大学 2017.4

前言 测试技术顾名思义是测量和试验的技术。测试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和理论课程相比,测试技术的实践环节显得更为关键。《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从各门课程中学到的单元技术知识,独立构建、调试测试系统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测试系统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它综合体现了各种单元技术在测试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是测试专业的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的开始。 测试技术覆盖了很多知识领域,从测试信号的基本概念到现代测试信号分析方法,从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到一个复杂大型的测试系统的建立,但在实际中,无法在一门课程里囊括所有这些知识和经验。本指导书根据目前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紧密结合理论教学,选择了一些重要的基本内容,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采用传统的实验模式,由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希望能够使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学会调试测试系统的基本方法,包括传感器的使用,信号调理电路、数字化电路及显示单元的调试,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自行组建测试系统,并能够独立调试。 具体内容应包括:a.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在传感器使用及系统组建、调试的过程掌握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的使用。b.传感器的使用:熟悉热电偶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原理及使用。c.常见物理量测试实验:温度测试实验、转速测试实验、液位测试实验、振动测试实验。由于条件限制,以上的实验内容还只能部分涉及。 实验完成后按要求应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一种工程技术文件,是实验研究的产物。学生完成教学实验写出的报告,会为将来进行工程实验、科学研究书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乃至于养成一种习惯,因此应按工程实际要求学生:内容如实,数据可靠;语言明确、简洁;书写工整、规范。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必要时画出连接图)、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包括图表、数字、文字、表达式等)、对实验方法或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CISCO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CISCO版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2) 实验二 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 (15) 实验三交换机差不多配置 (22) 实验四交换机VLAN配置 (28) 实验五路由器差不多配置 (35) 实验六配置静态路由 (40) 实验七动态路由RIP配置 (46) 实验八动态路由OSPF协议配置 (55) 实验九访问操纵列表ACL实验 (65) 实验十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 (71)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 一、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网络差不多设备,掌握设备性能和配置方法,熟悉LINUX 和WINDOWS环境的TCP/IP协议配置方法,熟悉Internet环境,学习使用DOS下的常用网络命令。 二、实验目的 了解网络适配器、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熟悉多种网络操作系统,如LINUX和WINDOWS,掌握TCP/IP协议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与配置,初步掌握TCP/IP 协议的应用。掌握WINDOWS 环境常用网络命令的用法,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看网络信息,解决网络故障。 三、实验工具 Quidway R2621模块化路由器、QuidwayS3026E交换机、Console 配置线缆、双绞线、V24串口线缆、调制解调器、网络检测设备、PC等。 四、实验要求 熟悉TCP/IP协议标准,准确理解IP地址及其子网划分方法,理解网关和子网掩码及其DNS的概念和原理;学习使用各种网络

设备,掌握TCP/IP配置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的网络命令。 五、实验内容 (1)在计算机上配置IP地址等TCP/IP属性信息 (2)学习使用windows环境下常用的网络命令 1.IP地址与以太网卡硬件地址查看命令:ipconfig 2.网络连接测试命令:ping 3.地址解析命令:ARP 4.文件传输命令:FTP 5.显示协议及其端口信息和当前的 TCP/IP 网络连接: Netstat 6.操纵网络路由表:Route 7.将文件传输到正在运行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或 从正在运行 TFTP 服务的远程计算机传输文件:Tftp 8.Tracert:该诊断有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刻 (TTL) 值的 Internet 操纵消息协议 (ICMP) 回显数 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纳的路由。 9. windows NT下的Net命令 10.远程登陆命令Telnet 11. 域名查询nslookup命令 六、各命令讲明 (一)ipconfig 命令 Ipconfig命令应该是最最基础的命令了,要紧功能确实是显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2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 (4)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6 实验三应变片的温度影响 (10) 实验四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之一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14) 实验六移相器实验 (18) 实验七相敏检波器实验 (20) 实验八差动变压器性能 (24) 实验九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26) 实验十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 (28) 实验十一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31) 实验十二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33 实验十三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35) 实验十四电涡传感器应用-电子秤之三 (38) 实验十五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 (39) 实验十六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之四 (41) 实验十七霍尔式传感的特性—交流激励 (42) 实验十八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44) 实验十九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46) 实验二十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49) 实验二十一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 态特性 (51) 实验二十二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实验 (53)

3 实验二十三 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验 .................57 实验二十四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测量一 .........59 实验二十五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测量二 .........60 实验二十六 PN 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 ................63 实验二十七 热敏电阻演示实验 .............................66 实验二十八 气敏传感器(MQ3)实验 ......... 68 实验二十九湿敏电阻(R H )实验 . (71) 实验三十 光电传感器(反射型)测转速实验 (73) 附录:传感器实验仪器面板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网络实验上机指导书实验五

计算机网络上机指导书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

实验五: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路由的基本原理 2.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流程,熟悉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 3.掌握测试静态路由连通性的方法 【实验学时】 建议3学时 【实验原理】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的缺点在于:当网络发生故障或者拓扑发生变化后,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改变,必须有管理员的介入。 配置IPv4静态路由时,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目的地址与掩码 在ip route-static命令中,IPv4地址为点分十进制格式,掩码可以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也可用掩码长度(即掩码中连续‘1’的位数)表示。 ●出接口和下一跳地址 在配置静态路由时,可指定出接口interface-type interface-name,也可指定下一跳地址nexthop-address,是指定出接口还是指定下一跳地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实际上,所有的路由项都必须明确下一跳地址。在发送报文时,首先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寻找路由表中与之匹配的路由。只有指定了下一跳地址,链路层才能找到对应的链路层地址,并转发报文。 在某些情况下,如链路层被PPP封装,即使不知道对端地址,也可以在路由器配置时指定出接口。这样,即使对端地址发生了改变也无须改变该路由器的配置。 ●其它属性 对于不同的静态路由,可以为它们配置不同的优先级preference,从而更灵活地应用路由管理策略。例如:配置到达相同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如果指定相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负载分担,如果指定不同优先级,则可实现路由备份。 缺省路由是在没有找到匹配的路由表入口项时才使用的路由。在路由表中,缺省路由的目的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是0.0.0.0。在使用ip route-static配置静态路由时,如果将目的地址与掩码配置为全零(0.0.0.0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Windows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次实验对Windows操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熟练使用鼠标,对系统进行合理、个 人化的设置,加深一些基本名词的理解。 2.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 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二、实验内容 1.(1)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 (2)将系统的时间样式设置为“tt hh:mm:ss”,上午符号为“上午”,下午符号为“下午”。(3)在桌面上建立记事本程序“NOTEPAD.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notepad”。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2.(1)在桌面上建立进入"MS-DOS方式"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MS-DOS"。 (2)改变屏幕保护为"三维飞行物",屏幕墙纸为居中的"Clouds",外观方案为"枫树"。(3)将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快捷方式名为"计算器"。 (4)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3",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3.(1)设置屏幕的背景图案为“Bricks”,墙纸为的“Forest”、居中。 (2)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3)在桌面上建立画图程序“PBRUSH.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paint”。(4)设置Windows的数字格式为:小数点后面的位数“3”,数字分组符号“;”,组中的位数“2”,其余缺省值。 4.(1)在桌面上建立写字板程序"Write.exe"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写字板",并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程序"项中,。 (2)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飞行Windows",飞行中的Windows数目为"20",密码为"123123"。 (3)设置任务栏"不显示时间",并使任务栏"自动隐藏"。 (4)设置系统时间样式为"H:mm:ss",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5. 在桌面上新建一个以自己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启动"计算器"程序,在其帮助系统的索引中查找关键字"扩展精度",然后以所获得的帮助信息为内容,在以自己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名为precision.txt的文本文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