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总结

第一章

P(A+B)=P(A)+P(B)- P(AB)

特别地,当A 、B 互斥时, P(A+B)=P(A)+P(B)

条件概率公式

概率的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从原因计算结果

Bayes 公式:从结果找原因

第二章

二项分布(Bernoulli 分布)——X~B(n,p)

泊松分布——X~P(λ)

概率密度函数

怎样计算

概率

均匀分布X~U(a,b)

指数分布X~Exp (θ)

分布函数 对离散型随机变量

对连续型随机

变量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

数的重要关系:

二元随机变量及其边缘分布 分布规律的描述方法

联合密度函数 联合分布函数

联合密度与边缘密度

)

()

()|(B P AB P B A P =

)|()()(B A P B P AB P =)

|()(A B P A P =∑==n

k k k B A P B P A P 1

)

|()()(∑==

n

k k

k

i i k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1

)

|()()

|()()|()

,...,1,0()1()(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

1,0(!

)(==

=-k e k k X P k

,λλ1)(=?

+∞

-dx x f )(b X a P ≤≤?=≤≤b

a

dx

x f b X a P )()()

0(1

)(/≥=

-x e x f x θ

θ

∑≤==≤=x

k k X P x X P x F )

()()(?

-=≤=x

dt

t f x X P x F )()()(?

-=≤=x

dt

t f x X P x F )()()(),(y x f )

,(y x F 0

),(≥y x f 1),(=??

+∞

-+∞

-dxdy y x f 1

),(0≤≤y x F }

,{),(y Y x X P y x F ≤≤=?+∞

-=dy

y x f x f X ),()()

(1

)(b x a a

b x f ≤≤-=

)

()('x f x F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第三章

数学期望

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定

连续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

定义

E(a)=a,其中a为常数

E(a+bX)=a+bE(X),其中a、b为常数

E(X+Y)=E(X)+E(Y),X、Y为任意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g(X)的数学

期望

常用公式方差

定义式

常用计算式常用公式

当X、Y相互独立时:

方差的性质

D(a)=0,其中a为常数

D(a+bX)=b2D(X),其中a、b为常数

当X、Y相互独立时,D(X+Y)=D(X)+D(Y)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协方差的性质

?+∞∞-=dx y x f y

f

Y

) ,(

)(

}

{

}

{

}

,

{j

Y

P

i

X

P

j

Y

i

X

P=

=

=

=

=

)

(

)

(

)

,

(y

f

x

f

y

x

f

Y

X

=

∑+∞-∞=?

=

k

k k

P x

X

E)

(

?+∞∞-?

=dx

x

f

x

X

E)

(

)

(

∑=

k

k

k

p x

g

X

g

E)

(

))

(

(

∑∑=

i j

ij i p x

X

E)

(dxdy

y

x

xf

X

E??

=)

,

(

)

(

)

(

)

(

)

(Y

E

X

E

Y

X

E+

=

+

∑∑=

i j

ij

j

i

p y x

XY E) (

dxdy

y

x

xyf

XY

E??

=)

,

(

)

(

)

(

)

(

)

(

,Y

E

X

E

XY

E

Y

X=

独立时

()

?+∞∞-?

-

=dx

x

f

X

E

x

X

D)

(

)

(

)

(2

[]2

2)

(

)

(

)

(X

E

X

E

X

D-

=

))}

(

))(

(

{(

2

)

(

)

(

)

(Y

E

Y

X

E

X

E

Y

D

X

D

Y

X

D-

-

+

+

=

+

)

(

)

(

)

(Y

D

X

D

Y

X

D+

=

+

)

(

)

(

)

(

)

,

(Y

E

X

E

XY

E

Y

X

Cov-

=

)

(

)

(

)

,

(

Y

D

X

D

Y

X

Cov

XY

=

ρ

[][]

{})()

(

)

(

)

(

)

(Y

E

X

E

XY

E

Y

E

Y

X

E

X

E-

=

-

-

())

(

)

(

)

(

)

,

(2

2X

D

X

E

X

E

X

X

Cov=

-

=

)

,

(

)

,

(Y

X

abCov

bY

aX

Cov=

独立与相关 独立必定不相关 相关必定不独立 不相关不一定独立

第四章 正态

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

计算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

)()()(a a Z P a Z P Φ=<=≤

)(1)()(a a Z P a Z P Φ-=>=≥

)()()(a b b Z a P Φ-Φ=≤≤

1)(2)()()(-Φ=-Φ-Φ=≤≤-a a a a Z a P

一般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

一般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

第五章

卡方分布

t 分布

F 分布

正态总体条件下

样本均值的分布:

样本方差的分布:

两个正态总体的方差之比

第六章

点估计:参数的估计值为一个常数 矩估计

最大似然估计

似然函数

均值的区间估计——大样本结果

)

,(),(),(Z Y Cov Z X Cov Z Y X Cov +=+)

,(~2

σμN X 2

22)(21

)(σμσ

π--

=

x e x f 2

)(,)(σμ==X D X E )

(1)(a a -Φ-=Φ)

1,0(~),(~2N X Z N X σ

μ

σμ-=

?)

(

)()(σ

μ

-Φ=<=≤a a X P a X P )

(

1)()(σ

μ

-Φ-=>=≥a a X P a X P )()()(σ

μ

σμ-Φ--Φ=≤≤a b b X a P )(~)1,0(~21

2

n X N X n

i i χ∑=,则若()

)

(~1

),,(~2

1

2

2

2

n Y N Y n

i i

χμσσμ∑=-则

若),(~//),(~),(~212

1

2212n n F n V n U n V n U 则

若χχ)

,

(~2

n

N X σ

μ)1,0(~/N n

X σμ

-)

1(~)1(2

2

2

--n S n χσ

)1(~/--n t n

s X μ

)

1,1(~//2122

21

2221--n n F S

S σ

σ)

;(1

θi n

i x f L ∏==)

;(1

θi n

i x p L ∏==则

若),(~),1,0(~2

n Y N X χ)(~/n t n

Y X

正态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置信区间

大样本或正态小样本且方差已知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第七章

假设检验的步骤

① 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原假设H0和备择假

设H1

??? ?

?±n z x σα2/正态分布的分位点

—大样本要求样本容量—代替准差通常未知,可用样本标标准差—样本均值

—2/)50()(ασz n n s x >???? ??-±n p p z p )1(2/α正态分布的分位点

—大样本要求样本容量—样本比例

—2/)50(αz n n p >已知准差小样本、正态总体、标σ??? ?

?±n z x σα2/未知准差小样本、正态总体、标σ??? ?

?

-±n s n t x )1(2/α分布的分位点的自由度为—t n n t 1)1(2/--α(

)

22

/12

22/2)1()1(,

ααχχ---S n S n 卡方分布的分位点—样本方差—2

2/2αχS ()???? ??+±-2221212

/21n n z x x σσα??

?

? ??----)1,1(/,

)1,1(/212/2

2

2121

2/2

221n n F S S n n F S S αα

② 根据假设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检验统计值

看检验统计值是否落在拒绝域,若落在

拒绝域则拒绝原假设,否则就不拒绝原假设。 不可避免的两类错误

第1类(弃真)错误:原假设为真,但拒绝了原假设 第2类(取伪)错误:原假设为假,但接受了原假设 单个正态总体的显著性检验

单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

大样本情形——Z 检验

正态总体小样本、方差已知——Z 检验

正态总体小样本、方差未知—— t 检验

单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

正态总体、均值未知——卡方检验

单正态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 统计假设的形式

双边检验

左边检验

右边检验

单正态总体均值的Z 检验

拒绝域

的代数表示

双边检验 左边检

验 右边检

比例——特殊的均值的Z 检验

单正态总体均值的 t 检验

单正态总体方差的卡方检验

拒绝域 双边检验

左边检验

右边检验

10

0::)1(μμμμ≠=H H 0

10

0::)2(μμμμ<≥H H 0

100::)3(μμμμ>≤H H n

X Z /0

σμ-=

代替)

未知时用(大样本情形S σαZ Z ≥n

p p p p Z /)1(000

--=

—样本比例——总体比例

—p p 0n

S X t /0μ-=

20

2

2)1(σχS n -=

2

2

/12

22/2ααχ

χχχ-≤≥或22

/12αχχ-≤2

2

/2αχχ≥αZ Z -≤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公式 线速度 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两个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r m r n m ma r T m r m r v m r M G ωππω======22222 2244m 2.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 mg R GM =2 m (2 g R GM =,黄金代换式) 一、测量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测质量: 1.已知表面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mg R GM =2m ,则G gR M 2= ) 2.已知环绕天体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r T m r Mm G 2224π= ,则2 3 24GT r M π=) 3.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轨道半径r 。(r v m r Mm G 22=,则G r v M 2=) 4.已知环绕天体的角速度ω和轨道半径r 。(r m r Mm G 2 2ω=,则G r M 32ω=) 5.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T r v π2=,r v m r M G 22m =,联立得G T M π2v 3=) 测密度: 已知环绕天体的质量m 、周期T 、轨道半径r 。中心天体的半径R ,求中心天体的密度ρ 解: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r T m r Mm G 2224π= 则2 324GT r M π= ——① 又3 3 4R V M πρρ? == ——② 联立两式得:3 23 3R GT r πρ= 当R=r 时,有2 3GT π ρ= 二、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问题 1.在星球表面: 2 R GM mg =(g 为表面重力加速度,R 为星球半径) 2.离地面高h: 2 ) (h R GM g m += '(g '为h 高处的重力加速度) 联立得g'与g 的关系: 2 2 )('h R gR g += 三、卫星绕行的向心加速度、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ma r M G =2m ,则2 a r M G =(卫星离地心越远,向心加速度越小) 2.r v m r Mm G 2 2=,则r GM v = (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速度越小) 3.r m r Mm G 22ω=,则3r GM =ω(卫星离的心越远,它运行的角速度越小) 4.r T m r Mm G 22 24π=,则GM T 3 2r 4π= (卫星离的心越远,它运行的周期越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结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第一节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 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 2、 样本空间:随机现象的一切可能基本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Ω={ω},其中ω 表示基本结果,又称为样本点。 3、 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等表 示,Ω表示必然事件, ?表示不可能事件。 4、 随机变量: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 、Y 、Z 等表示。 5、 时间的表示有多种: (1) 用集合表示,这是最基本形式 (2) 用准确的语言表示 (3) 用等号或不等号把随机变量于某些实属联结起来表示 6、事件的关系 (1)包含关系:如果属于A 的样本点必属于事件B ,即事件 A 发生必然导致事 件B 发生,则称A 被包含于B ,记为A ?B; (2)相等关系:若A ?B 且B ?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为A =B 。 (3)互不相容:如果A ∩B= ?,即A 与B 不能同时发生,则称A 与B 互不相容 7、事件运算 (1)事件A 与B 的并:事件A 与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为 A ∪B 。 (2)事件A 与B 的交: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记为A∩ B 或AB 。 (3)事件A 对B 的差:事件A 发生而事件B 不发生,记为 A -B 。用交并补可以 表示为B A B A =-。 (4)对立事件:事件A 的对立事件(逆事件),即 “A 不发生”,记为A 。 对立事件的性质:Ω=?Φ=?B A B A ,。 8、事件运算性质:设A ,B ,C 为事件,则有 (1)交换律:A ∪B=B ∪A ,AB=BA (2)结合律:A ∪(B ∪C)=(A ∪B)∪C=A ∪B ∪C A(BC)=(AB)C=ABC (3)分配律:A ∪(B∩C)=(A ∪B)∩(A∪C)、 A(B ∪C)=(A∩B)∪(A∩C)= AB ∪AC (4)棣莫弗公式(对偶法则):B A B A ?=? B A B A ?=? 9、事件域:含有必然事件Ω ,并关于对立运算和可列并运算都封闭的事件类ξ 称为事件域,又称为σ代数。具体说,事件域ξ满足: (1)Ω∈ξ; (2)若A ∈ξ,则对立事件A ∈ξ; (3)若A n ∈ξ,n=1,2,···,则可列并 ∞ =1 n n A ∈ξ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整理超全免费版

第1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排列组合公式 )! ( ! n m m P n m- =从m个人中挑出n个人进行排列的可能数。 )! (! ! n m n m C n m- =从m个人中挑出n个人进行组合的可能数。 (2)加法和乘法原理加法原理(两种方法均能完成此事):m+n 某件事由两种方法来完成,第一种方法可由m种方法完成,第二种方法可由n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n 种方法来完成。 乘法原理(两个步骤分别不能完成这件事):m×n 某件事由两个步骤来完成,第一个步骤可由m种方法完成,第二个步骤可由n 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n 种方法来完成。 (3)一些常见排列重复排列和非重复排列(有序)对立事件(至少有一个) 顺序问题 (4)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如果一个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而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但在进行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断言它出现哪个结果,则称这种试验为随机试验。 试验的可能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5)基本事件、样本空间和事件在一个试验下,不管事件有多少个,总可以从其中找出这样一组事件,它具有如下性质: ①每进行一次试验,必须发生且只能发生这一组中的一个事件; ②任何事件,都是由这一组中的部分事件组成的。 这样一组事件中的每一个事件称为基本事件,用ω来表示。 基本事件的全体,称为试验的样本空间,用Ω表示。 一个事件就是由Ω中的部分点(基本事件ω)组成的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事件,它们是Ω的子集。 Ω为必然事件,?为不可能事件。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零,而概率为零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同理,必然事件(Ω)的概率为1,而概率为1的事件也不一定是必然事件。 (6)事件的关系与运算①关系: 如果事件A的组成部分也是事件B的组成部分,(A发生必有事件B发生):B A? 如果同时有B A?,A 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等价,或称A等于B:A=B。 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A B,或者A+B。 属于A而不属于B的部分所构成的事件,称为A与B的差,记为A-B,也可表示为A-AB或者B A,它表示A发生而B不发生的事件。 A、B同时发生:A B,或者AB。A B=?,则表示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称 事件A与事件B互不相容或者互斥。基本事件是互不相容的。 Ω-A称为事件A的逆事件,或称A的对立事件,记为A。它表示A不发生的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万有引力

五、万有引力 1、开普勒三定律: ⑴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⑵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⑶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对T 1、T 2表示两个行星的公转周期,R 1、R 2表示两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则周期定律可表示为32 312221R R T T = 或k T R =3 3,比值k 是与行星无关而只与太阳有关的恒量 【注意】:⑴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只不过此时k T R =33 ‘ ,比值k ’ 是 由行星的质量所决定的另一恒量。 ⑵行星的轨道都跟圆近似,因此计算时可以认为行星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⑶开普勒定律是总结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它们每一条都 是经验定律,都是从观察行星运动所取得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 例题: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依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和比值,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 2 R R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一、知识网络 二、 画龙点睛 概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公式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考知识点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运算律名称 表达式 交换律 A B B A +=+ BA AB =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 ABC BC A C AB ==)()( 分配律 AC AB C B A ±=±)( ))(()(C A B A BC A ++=+ 德摩根律 B A B A =+ B A AB += 2、概率的定义及其计算 公式名称 公式表达式 求逆公式 )(1)(A P A P -= 加法公式 )()()()(AB P B P A P B A P -+=+ 条件概率公式 ) () ()(A P AB P A B P = 乘法公式 )()()(A B P A P AB P = )()()(B A P B P AB P = 全概率公式 ∑== n i i i A B P A P B P 1 )()()( 贝叶斯公式 (逆概率公式) ∑∞ == 1 ) ()() ()()(i i j j j j A B P A P A B P A P B A P 伯努利概型公式 n k p p C k P k n k k n n ,1,0,)1()(=-=- 两件事件相互独立相应 公式 )()()(B P A P AB P =;)()(B P A B P =;)()(A B P A B P =;1)()(=+A B P A B P ; 1)()(=+A B P A B P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分布函数性质 )()(b F b X P =≤ )()()(a F b F b X a P -=≤< 2、离散型随机变量 分布名称 分布律 0–1分布),1(p B 1,0,)1()(1=-==-k p p k X P k k 二项分布),(p n B 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1,0,)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小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主要内容小结 概率部分 1、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全概率公式: )()|()(11B P B A P A P = ++)()|(22B P B A P )()|(n n B P B A P + 其中n B B B ,,,21 是空间S 的一个划分。 贝叶斯公式:∑== n j j j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1 ) |()() |()()|( 其中n B B B ,,,21 是空间S 的一个划分。 2、互不相容与互不相关 B A ,互不相容0)(,==?B A P B A φ 事件B A ,互相独立))(()(B A P B A P =? ; 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3、几种常见随机变量概率密度与分布律:两点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二项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1(~p b X 即二点分布,则分布律为.1,0,)1(}{1=-==-k p p k x P k k ),,(~p n b X 即二项分布,则分布律为.,...,1,0,)1(}{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 ),(~λπX 即泊松分布,则分布律为,......1,0,! }{== =-k k e k x P k λ λ ),,(~b a U X 即均匀分布,则概率密度为.,0),(,1 )(??? ??∈-=其它 b a x a b x f ),(~θE X 即指数分布,则概率密度为.,00 ,1)(?? ???>=-其它x e x f x θ θ ),,(~2σμN X 即正态分布,则则概率密度为+∞<<-∞= - x e x f x ,21)(2 2π .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2.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1.事件间的关系 B A ?则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指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 B }x x x { ∈∈=?或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和事件,指当且仅当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指当A ,B 同时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事件,指当且仅当A 发生、B 不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φ=?B A ,则称事件A 与B 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指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 且S =?B A φ=?B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逆事件,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 2.运算规则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 )()B (C A A C B A ???=??)( ))(()( C A B A C B A ??=?? 徳摩根律B A B A A B A ?=??=? B — §3.频率与概率 定义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 次试验,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A n 称为事 件A 发生的频数,比值n n A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 概率:设E 是随机试验,S 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 (A ),称为事件的概率 1.概率)(A P 满足下列条件: (1)非负性:对于每一个事件A 1)(0≤≤A P (2)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S 1)S (=P

(完整版)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规律方法总结 一.三种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无论是自然天体(如地球、月亮)还是人造天体(如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可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视为静止)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 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 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 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 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三.两个定律 1.开普勒定律: 第一定律(又叫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 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 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为:)4(2 23 π GM K K T R ==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 定值与行星无关 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⑴.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⑵.数学表达式: r F Mm G 2 =万 ⑶.适用条件: a.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b. 当0→r 时,物体不可以处理为质点,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 c. 认为当0→r 时,引力∞→F 的说法是错误的 ⑷.对定律的理解 a.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作用力 b.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关系。 c.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 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 d.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所在 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期及有无其它物体无关. (5)引力常数G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定理整理汇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集锦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分布函数性质 ()()(),()()() ()k k x x x P X x F x P X x P a X b F b F a f t dt 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随机变量函数Y=g(X)的分布 离散型:()(),1,2,j i i j g x y P Y y p i L , 连续型:①分布函数法,②公式法()(())()(())Y X f y f h y h y x h y 单调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离散型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分布律:(,),,1,2,i j ij P X x Y y p i j L 分布函数(,)i i ij x x y y F X Y p 边缘分布律:()i i ij j p P X x p ()j j ij i p P Y y p 条件分布律:(),1,2,ij i j j p P X x Y y i p L ,(),1,2,ij j i i p P Y y X x j p L 2、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①分布函数及性质 分布函数: x y dudv v u f y x F ),(),( 性质:2(,) (,)1,(,),F x y F f x y x y ((,))(,)G P x y G f x y dxdy ②边缘分布函数与边缘密度函数 分布函数: x X dvdu v u f x F ),()(密度函数: dv v x f x f X ),()( y Y dudv v u f y F ),()( du y u f y f Y ),()( ③条件概率密度 y x f y x f x y f X X Y ,)(),()(, x y f y x f y x f Y Y X ,) () ,()(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班级: 姓名: 一、三种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自然天体还是人造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 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托勒密 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三、两个定律 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每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 ) 四、基础公式 线速度:v ==== 角速度:== == 向心力:F=m =m(2r=m(2 )2r= m(2)2r=m =m 向心加速度:a= = (2r= (2)2r= (2 )2r== 五、两个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a r T m r m r v m r M G ====22 2224m πω 2.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 mg R GM =2m (2g R GM =,黄金代换式) 六、测量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测质量: 1.已知表面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mg R GM =2m ,则G gR M 2=)一般用于地球 2.已知环绕天体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r T m r Mm G 2224π= ,则2 3 24GT r M π=) 3.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轨道半径r 。(r v m r Mm G 22=,则G r v M 2=) 4.已知环绕天体的角速度ω和轨道半径r (r m r Mm G 22ω=,则G r M 32ω=) 5.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T r v π2=,r v m r M G 22m =,联立得G T M π2v 3=) 测密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学习心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学习感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既是重要的基础理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二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各种统计软件的开发,概率统计方法在金融、保险、生物、医学、经济、运筹管理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极限理论、随机过程论、数理统计学、概率论方法应用、应用统计学等。极限理论包括强极限理论及弱极限理论;随机过程论包括马氏过程论、鞅论、随机微积分、平稳过程等有关理论。概率论方法应用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的领域,包括随机力学、统计物理学、保险学、随机网络、排队论、可靠性理论、随机信号处理等有关方面。它主要是通过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推导,数值计算以及计算机模拟等理论分析、统计分析和模拟分析,以求研究和分析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实用性赋予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强大的生命力。17世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学科诞生后,其方法就被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佩蒂引进到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他提倡让实际数据说话,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对商品的价值量做了正确的分析。 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例:有四张彩票供三个人抽取,其中只有一张彩票有奖。第一个人去抽,他的中奖概率是25%,结果没抽到。第二个人看了,心里有些踏实了,他中奖的概率是33%,结果他也没抽到。第三个人心里此时乐开了花,其他的人都失败了,觉得自己很幸运,中奖的机率高达50%,可结果他同样没中奖。由此看来,概率的大小只是在效果上有所不同,很大的概率给人的安慰感更为强烈。但在实质上却没有区别,每个人中奖的概率都是50%,即中奖与不中奖。 同样的道理,对于个人而言,在生活中要成功做好一件事的概率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只有成功或失败之分。但这概率的大小却很能影响人做事的心态。 如果说概率有大小之分,那应该不是针对个体而言,而是从一个群体出发,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有不同的做事方法。把地球给撬起来,这在大多数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及完美之处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及完美之处 现在由开普勒第一定律来求行星所受的力的量值。既然轨道为椭圆,我们就可把轨道方程写为 1cos P r e θ=+ 或1cos e P P μθ=+ 把这关系式1cos e P P μθ=+代入比耐公式 2222()d F h d m μμμθ+=- ,就得到 222222 22()d mh h m F mh d P P r μμμμθ=-+=-=- 这表明行星所受力是引力,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乍一看来,似乎不需要开普勒第三定律就已经能推出胡克的万有引力公式。其实不然,我们并不能把 22h m F P r =-化成22k m F r =-,因为式22h m F P r =-中的h 和P 对每一个行星来讲都具有不同的数值(2r h θ=,1r μ=,P 为椭圆曲线正焦弦长度的一半),而式中的2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数。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作椭圆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公转的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为了能把22h m F P r =-化为 22k m F r =-,就得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由行星公转的周期得 22324T P a h π= 虽然h 和P 都是和行星有关的常数,但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中2 3T a 是与行星无关的常数,可以得到2P h (或2 h P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数(即跟行星质量无关,而是由太阳决定了行 星轨道的性质)。因而可以令22h k P =,我们就可以把22h m F P r =-化为 22k m F r =-, 即 2222h m k m F P r r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重要公式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 公式名称 公式表达式 德摩根公式 B A B A =,B A B A = 古典概型 ()m A P A n =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基本事件总数 几何概型 () ()()A P A μμ= Ω,其中μ为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 求逆公式 )(1)(A P A P -= 加法公式 P(A ∪B)= P(A+B)=P(A)+P(B)-P(AB) 当P(AB)=0(A 、B 互斥)时,P(A ∪B)=P(A)+P(B) 减法公式 P(A-B)=P(A)-P(AB),B A ?时P(A-B)=P(A)-P(B) 条件概率公式 乘法公式 )() ()(A P AB P A B P = ()()()()()P AB P A P B A P B P A B == ()()()()P ABC P A P B A P C AB = 全概率公式 1 ()()()n i i i P A P B P A B ==∑ 从原因计算结果 贝叶斯公式 (逆概率公式) 1 ()() ()()() i i i n i i i P B P A B P B A P B P A B == ∑ 从结果找原因 两个事件 相互独立 ()()()P AB P A P B =;()()P B A P B =;)()(A B P A B P =;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分布函数 ()()(),()()() ()k k x x x P X x F x P X x P a X b F b F a f t dt ≤-∞ ?=?=≤=<≤=-???∑? 概率密度函数 计算概率: 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分布名称 分布律 0-1分布 X ~b(1,p) 1,0,)1()(1=-==-k p p k X P k k 二项分布(贝努利分布) X ~B(n,p) 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1,0,)1()( =-==- 泊松分布 X ~p(λ) (),0,1,2,! k P X k e k k λλ-== = 3、续型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分布名称 密度函数 分布函数 均匀分布 x ~U(a,b) ?? ?? ?<<-=其他,0,1 )(b x a a b x f 0, (),1, =-0 , 00,)(x x e x f x λλ ???? ?≤>-=-0 , 00 , 1)(x x e x F x λ 正态分布 x ~N(2,σμ) 2 2 ()21()2μσπσ -- = -∞<<+∞ x f x e x 22 ()21 ()d 2μσπσ -- -∞ = ?t x F x e t 标准正态分布 x ~N(0,1) 2 2 1()2?π - = -∞<<+∞ x x e x 212 1 ()2t x x e dt π --∞ Φ= ? 1 )(=? +∞ ∞ -dx x f ?=≤≤b a dx x f b X a P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地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习报告 学院 学号: 姓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报告 通过短短一学期的学习,虽然学习、研究地并不深入,但该课程的每一处内容都有不同的奇妙吸引着我,让我对它在生活中饰演的角色充满遐想;它将我带入了一个由随机变量为桥梁,通过表面偶然性找出其内在规律性,从而与其它的数学分支建立联系的世界,让我对这种进行大量的随机重复实验,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统计规律性的过程产生了极大地兴趣。我很喜欢这门课程,但也不得不说课后在它上面花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学得还不深入,但它真的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定会找时间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它。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学科。 概率论是基于给出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它们,然后研究其基本规律,透过表面的偶然性,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建立随机现象与数学其他分支的桥梁,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已成熟的数学工具和方法来研究随机现象,进而也为其他数学分支和其他新兴学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数理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基于有效的观测、收集、整理、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来研究随机现象,进而对所观察的问题作出推断和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有其独特的思想方法,它不是寻求出现每一现象的一切物理因素,不能用研究确定性现象的方法研究随机现象,而是承认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存在一些人们不能认识或者根本不知道的

随机因素作用下,发生随机现象。这样,人们既可以通过试验来观察随机现象,揭示其规律性,作出决策,也可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找出随机现象的规律,作出决策。 至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中,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已成为处理信息、制定决策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它们不仅是许多新兴学科,如信息论、控制论、排队论、可靠性论以及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论基础,而且与其他领域的新兴学科的相互交叉而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如生物统计、统计物理、数理金融、神经网络统计分析、统计计算等。 概率论应用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数字特征及特征函数为数学工具对随机现象进行描述、分析与研究,其前提条件是假设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已知的;而数理统计中作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完全未知的,或者分布类型已知,但其中的某些参数或某些数字特征是未知的。概率论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从假设、命题、已知的随机现象的事实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理得到结论,在方法上是演绎式的。而统计学的方法是归纳式的,从所研究地对象的全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试验或观测,以获得试验数据,依据试验数据所获取的信息,对整体进行推断,是归纳而得到结论的。因此掌握它特有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提出的一些希望我们课后讨论的问题还是自己在做作业看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引发了我的一些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和典型例题精选

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 『夯实基础知识』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丹麦天文学家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k T r =23 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 2r Mm G F =(1687年) 2211/1067.6kg m N G ??=-叫做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物体相距1m 时的相互 作用力,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 实验原理是力矩平衡。 实验中的方法有力学放大(借助于力矩将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放大)和光学放大(借助于平面境将微小的运动效果放大)。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使卡文迪许成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对于地面附近的物体m ,有2E E R m m G mg =(式中R E 为地球半径或物体到地球球心间的距离),可得到G gR m E E 2 =。 (2)定律的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无限靠近时,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不能依公式算出F 近为无穷大。 (3) 地球自转对地表物体重力的影响。 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 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 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 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 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适用条件:

①严格地说,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本定律来计算,其中r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③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④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适用,其中r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3)注意:公式中F是两物体间的引力,F与两物体质量乘积成 正比,与两物体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不要理解成F与两物体质 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4)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②万有引力的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③万有引力的客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它的存在可由卡文迪许扭秤来观察,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它的作用才 有宏观物理意义。 ④万有引力的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有关,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和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和周 围有无其他物体的存在无关。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知识归纳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知识归纳 1、(1)开普勒第一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普勒第二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定律能得出行星在近日点的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远日点的速度。 (3)开普勒第三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公式k=_________来表示;R 表示______________;T 表示____________周 期;K 与_________有关;根据公式3Mm G =R m 2)2(π 可得K=____________;当我们把行星的椭圆轨道按圆的轨道来近似处理时,则R 表示______________ 2、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及公式: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引力常量G=_______________ 定律适用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地球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在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天体表面上,如果忽略天体自转的影响,质量为m 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 ,可以认为是由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mg R Mm G =2,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________由此式可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由天体的质量和半径决定的 (2)远离地面的高空物体: 远离地面高空且只受万有引力作用的物体,作落体运动,这时万有引力不提供向心力,也不产生向心加速度,即,万有引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1 随机事件 一、给出事件描述,要求用运算关系符表示事件: 二、给出事件运算关系符,要求判断其正确性: §1.2 概率 古典概型公式:P (A )= 所含样本点数 所含样本点数 ΩA 实用中经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 补例1:将n 个球随机地放到n 个盒中去,问每个盒子恰有1个球的概率是多少?解:设A :“每个盒子恰有1个球”。求:P(A)=? Ω所含样本点数:n n n n n =???... Α所含样本点数:!1...)2()1(n n n n =??-?-? n n n A P ! )(=∴ 补例2:将3封信随机地放入4个信箱中,问信箱中信的封数的最大数分别为1、2、3的概率各是多少? 解:设A i :“信箱中信的最大封数为i”。(i =1,2,3)求:P(A i )=? Ω所含样本点数:6444443 ==?? A 1所含样本点数:24234=?? 8 3 6424)(1==∴A P

A 2所含样本点数: 36342 3=??C 16 96436)(2== ∴A P A 3所含样本点数:443 3=?C 16 1 644)(3==∴A P 注:由概率定义得出的几个性质: 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公式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公式

————————————————————————————————作者:————————————————————————————————日期: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考知识点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运算律名称 表达式 交换律 A B B A +=+ BA AB =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 ABC BC A C AB ==)()( 分配律 AC AB C B A ±=±)( ))(()(C A B A BC A ++=+ 德摩根律 B A B A =+ B A AB += 2、概率的定义及其计算 公式名称 公式表达式 求逆公式 )(1)(A P A P -= 加法公式 )()()()(AB P B P A P B A P -+=+ 条件概率公式 ) () ()(A P AB P A B P = 乘法公式 )()()(A B P A P AB P = )()()(B A P B P AB P = 全概率公式 ∑== n i i i A B P A P B P 1 )()()( 贝叶斯公式 (逆概率公式) ∑∞ == 1 ) ()() ()()(i i j j j j A B P A P A B P A P B A P 伯努利概型公式 n k p p C k P k n k k n n ,1,0,)1()(=-=- 两件事件相互独立相应 公式 )()()(B P A P AB P =;)()(B P A B P =;)()(A B P A B P =;1)()(=+A B P A B P ; 1)()(=+A B P A B P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分布函数性质 )()(b F b X P =≤ )()()(a F b F b X a P -=≤< 2、离散型随机变量 分布名称 分布律 0–1分布),1(p B 1,0,)1()(1=-==-k p p k X P k k 二项分布),(p n B 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1,0,)1()( =-==-

有关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公式的理解

有关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公式的理解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于1687年在《原理》上首次发表,它和牛顿运动定律一起,构成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它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的智慧的结晶。该定律指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这个结论经过检验与事实相符,成为科学史上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其公式为 ,下面本人就该定律和其物理公式的理解做简要的阐述。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万有引力定律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即万有引力具有普遍性。大到天体与天体之间,小到微观粒子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作用,比如质子与质子之间,和电子与电子之间。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电荷之间的排斥力或吸引力属于电场力,由于微观粒子间的万有引力非常小,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只有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的物理意义,即万有引力具有宏观性。其次,定律还指出了万有引力的方向是在它们的连线上,根据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即两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等大、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我们还能得出,万有引力由受力物体指向施力物体。第三,由定律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影响万有引力大小的因素是物体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即引力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而与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与周围有无其他物体也无关,这体现了万有引力的特殊性。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对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的非常主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万有引力公式的理解 引力常量G 的数值是卡文迪许通过著名的扭秤实验得出的,在国际单位制中G=6.67259×10-11Nm 2/Kg 2,通常取G=6.67×10-11Nm 2/Kg 2。引力常量G 的得出成为万有引力定律正确性的有力证据,也使得在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天体密度等有关问题时具有了现实的操作性。比如,我们根据天体对它的卫星(或行星)的引力就是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G 2r mM =m 224T πr ,由此可得:M=23 24GT r π;ρ=V M =334R M π=3223R GT r π(R 为行星的半径) 由上式可知,只要用实验方法测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及运行周期T ,就可以算出天体的质量M ,若知道行星的半径则可得行星的密度。 另外,公式中的r ,指的是两物体间的距离。若两物体可以看做质点,或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那么r 就是两质点或两球心之间的距离。若求任意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必须把每个物体分成很多小部分,每个小部分看成是一个质点,计算所有这些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情况高中阶段一般不研究。所以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一般只用来直接计算可以看作是质点的两个物体,质量分布均匀的两球体或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质点之间的万有引力。例如对两个相距不太远的非球形物体,例如两个60kg 的人相距1m 时,求他们之间的吸引力就不 能简单地把两人质心间距作为r 代入公式来计算。如果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公式可近似适用,其中r 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下面我们举个典型的例子,如图所示,有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A 与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半径为 均匀球体B ,两球球心相距L , 现在在球A 中靠近B 球一边与A 球相切的挖一个半径为 的球形洞,三个球心在同一条连线上,求挖空后两球间的万有引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