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全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

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三个: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

5.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同。

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_、玻璃、铝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瓷、塑料等。

简答题

1.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

答:常见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2.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答:因为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3.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

答;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

4.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

答:因为啤酒或饮料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5.妈妈做好的汤放在桌子上没人吃,为什么变少了?

答:因为汤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汤过一会儿变冷了,体积变小了。

6.怎样使用酒精灯?

答:①点亮酒精灯时,火柴放在酒精灯的斜下方,不能放在斜上方,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②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7.当瓶盖拧不开了,用什么办法可以打开?为什么?

答:用火烧的办法打开,因为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二单元天气

1.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

2.气温就是空气的_温度_。

3.气象站的温度计放在百叶箱_里测气温。

4.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

6.我们现在把风通常分为13个等级,就是0~_12_级,其中,_12_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8_级左右。

7.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70cm的位置。

8.雨量等级来描述的。雨量是24小时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9.天气可以通过气象台、天气谚语进行预报。

10.我们现在的气象预报直接通过气象服务获得。

11、最早的雨量器是是记载于南宋数学家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

12.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19:32分。

13.我能写出两个描述天气的词语:大雪纷飞、阴雨绵绵、烈日炎炎。

简答题

1.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

答: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下雪、阴天、雾凇、下雪、雾等。

2.举例说明哪些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有利影响?

答:春天的雨,冬天的雪对农业生产有利,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

3.风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和益处?

答:危害: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益处:人们用风可以发电。

4.气象工作人员是怎样预测天气的?

答:气象工作人员根据传送来的气象数据,分析天气形势,对未来的天气进行预报。

5.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

答: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天气:报纸、电视台、气象、121等。

第三单元养蚕

1.蚕宝宝的家要___温暖___、__通风_。

2.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等工具帮助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作好记录。

3.刚出生的蚕宝宝是褐色的,还长着很多细毛,大小和蚂蚁差不多。

4.饲养蚕宝宝时,要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的“房间”的清洁,并保持通风,杜绝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

5.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6.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

7.养蚕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蚕山来帮助蚕宝宝结茧。

8.蚕蛾的身体分为__头__、_胸_、腹_部分,它有一对触角,__三_对足,两对翅膀。

9.像蜻蜓、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_头_、_胸___、__腹___三部分,头部有_口器_和一对__触角_,胸部有三对_足_,一般有两对翅膀__。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__昆虫__。

10.像蚕、蝴蝶等动物一生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1.我认识的昆虫有__蜻蜓、蝴蝶、_蚕蛾、蝗虫、蚂蚁、蜜蜂_。

12.远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简答题

1.为什么要在装蚕卵的盒子上扎上小孔?

答:这是因为小蚕也和其他动物一样也需要呼吸,这样就保证了蚕宝宝的家是通风的。

2.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

答:蚕宝宝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再蚕卵上洒点水,当达到一定温度时,蚕卵里的小生命就开始发育了。

3.什么叫蜕皮?蚕的一生要蜕几次皮?

答: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就叫蜕皮。蚕一生要蜕四次皮,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龄。

4.在养蚕过程中,如何对蚕进行喂养与护理?

答:应该这样饲养和护理蚕:①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②经常清除粪便,保持蚕宝宝的房间清洁;③保持通风,杜绝与杀虫剂接触;④病蚕要及时隔离。

5.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存?

答: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6.什么是昆虫?

答:像蚕蛾、蜻蜓、蝗虫、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科学家把这样的动物叫做昆虫。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

1.磁铁能吸铁质物体,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

2.磁铁不同的部位吸铁的本领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__强__,中间磁力_弱___。

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__南北方向__的性质制成的。

2.2000年前我国人发明了司南

3.磁铁指南的一极叫做__南极___,用字母___S____表示;指北的一极叫做___北极___,用字母__N___表示。

3.北宋科学家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4种指南针的用法。

4.400多年以前,英国医生推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5.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磁性教具、磁悬浮列车、文具盒、门吸都运用了这一性质。

6.两块磁铁的南极“S”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北极”N”相互靠近时,他们会排斥;北极N与南极S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7.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没有轮子的火车,它运行时不与轨道接触。

二、简答题

1.辨认铁制物品用什么方法更可靠呢?

答:用做实验的方法可以辨别,能被磁铁吸住的就是铁制物体。

2.什么叫磁极?条形磁铁有几个磁极?

答: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就是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3.现在的指南针有什么特点?

答:指南针的用途很广泛,在航海、航空、军事、地质考察、登山中都要用到它。

4.有两根磁针,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怎样辨认出哪根有磁性?

答:可以用轻细线把它们分别悬吊起来,精之后能指南北的有磁性,不能指南北的没有磁性。

5.一个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用什么方法可以辨认它的磁极?

答:用一根细线系在该磁铁中端,把它吊在铁架台上,使它可以自由转动,当它静止时,磁铁指北的一端是N极,指南的一端是S极。

6.磁铁有什么性质?

答:当磁铁的两个磁极相接近时,相同的极互相排斥,不同的极相互吸引。这说明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

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泡、开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影子的形成条件是:应该有光和遮光或不透明的物体。

4.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子。

5.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的作用。

6.太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赤、橙、黄、绿、蓝、靛、紫

7.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它。

8.良好的视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眼睛。

9. 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相比,看上去太阳的大小是大的,其实都是眼睛产生的错觉。

10.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源,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11. 潜望镜是利用镜面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简答题

1.小孔成像的特点?

答:小孔成像是倒立、缩小的。

2.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答: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能够呈现影子的物体,如墙面,地面),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3.为什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答: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在背面形成影子。

4.镜子里的像与原物体的关系是什么?

答:镜子里的像与原物体是等大的,且与原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放大镜镜片有何应用?

答:可以用于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等。

6.雨过天晴,天上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空中的小水滴把分解形成的。

7.在车上、床上看书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做法不对。因为这样会损坏自己的眼睛,容易近视。

8.认得视觉与光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答:光线越强,人看到的东西越亮;光线越弱,人看到的东西越模糊。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1400多年前,北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

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

4 谁的传热本领强

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直到平衡。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在通常情况下,物体传热是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的(如烧火煮饭)。水中传热,主要靠对流的方式;太阳的热主要是靠辐射方式传递到地面。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

6.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同的。

7.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铜、铝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瓷、塑料等。

8.制作保温盒中隔热层要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来做。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1.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

2.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

3.气象站的温度计是放在百叶箱里来测气温,我们这里安装百叶箱时门朝北开。我们这里的气温是 14时(下午两点)最高。

4.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标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

6.我们现在把风通常分为13个等级,就是0~ 12 级,其中, 12 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 8 级左右。附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 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 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 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 10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

7.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 70cm 的位置。

8.雨量是24小时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它可以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9.天气可以通过气象台、天气谚语进行预报。天气谚语可以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看风识天气;看光识天气;看物象识天气。气象台是按气象探测、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气象服务的步骤预报天气的。我们现在的气象预报直接通过气象服务获得。

10.最早的雨量器是是记载于南宋数学家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我国东汉科学家衡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

11.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19:32分。

12.我能写出两个以上描述天气的词语:大雪纷飞、阴雨绵绵、烈日炎炎。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

1.蚕宝宝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蚕宝宝的家要温暖、通风。

2.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等工具帮助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作好记录。记录方式可以多样化:文字、画图、拍照、视频等。

3.刚出生的蚕宝宝是褐色的,还长着很多细毛,大小和蚂蚁差不多,叫蚁蚕。

4.饲养蚕宝宝时,要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的“房间”的清洁,并保持通风,杜绝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

5.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有时也吃莴笋叶。

6.养蚕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蚕山来帮助蚕宝宝结茧。

7.蚕蛾的身体分为头、_胸_、腹_部分,它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

8.像蜻蜓、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昆虫。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天气观测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单位。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使用气温计测量温度进要在避免太阳直射,且距地面1.5米高的位置进行。 2.气象站的温度计是放在百叶箱里来测气温,我们这里的气温是14时(下午两点)最高。 3.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4.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我们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云有卷云、积云、层云三种主要形态。 5.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6.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稍高处的位置。 7.雨量是24小时内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它可以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 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标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 9.风力是指风的大小,我们现在把风力通常分为13 个等级,就是0~ 12级,其中,12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左右。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 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8 级风

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 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10.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就有天气谚语的记载。天气谚语可以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瓦块云,晒煞人);看风识天气(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看光识天气(东虹日头西虹雨;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看物象识天气(燕子高飞晴无云、燕子低飞雨来到;蚂蚁搬家蛇过道,必定大雨到)。气象台的气象探测设备有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探空气球、海洋气象监测船、地面气象观测站。11.2020年3月23日是第60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 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3.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 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 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科学探究 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科学态度、STSE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科学探究欲,并愿意将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难点: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烧杯,石块,水, 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橡胶塞,漏斗,吸管,水槽,乒乓球,有盖但去底 的矿泉水瓶,水,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实验——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1)实验操作1: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现象:水溢出来了。 (2)实验操作2: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现象:水溢出来了。

(3)思考: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 (4)学生汇报 (5)小结: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后面倒的水进不去了。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部分水。这种占地方的现象,可以称为占据空间。 2.提出问题——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新课学习 1.灌水入瓶 (1)介绍实验装置:教师出示并介绍预先组装好的实验装置(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不透气)。 (2)教师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 (3)思考: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 (4)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水灌入瓶中? (5)学生实验设计汇报,教师进行方法小结:想办法让瓶内的空气跑出来,水才能灌进去。 (6)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同时做好实验记录。 (7)实验情况全班交流。 (8)教师小结:空气也占据空间。 3.“听话”的乒乓球 (1)介绍实验材料:教师出示并介绍实验材料(盛有适量水的水槽,有盖但去了底的矿泉水瓶,乒乓球)。 (2)学生预测: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使它浮在水面,将去掉的瓶身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乒乓球会被压到水下吗? (3)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继续探究:你能想办法控制它的位置吗? (5)班级交流:说一说乒乓球“听话”的秘密。 (6)全课总结。 (三)整理,下课。

2016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20分) 1.人们用_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 2.中央气象台预报某地今天气温为9一20℃,是用测量出来的.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_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摄氏度(℃). 4.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分别是:、等. 5.液体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_ .这就是液体的性质. 6.风有_、_的不同. 7._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8._是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_ ._ 是观测风力的仪器. 9.磁铁的吸引力就是_.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_. 10.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_,用“_”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_,用 “_”表示. 二、我会辩(15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相同的.( ) 2.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一37℃ ( ) 3.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是中国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 ) 4.白光是单色光.( ) 5.能用放大镜看太阳.( ) 三、我会选(2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前的括号里) 1.零下温度的刻度,从0开始,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全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豆子发酵的温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 B、空气和水的传热性差. C、铁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D、热能穿过真空传递. 3.以下工作中,应用了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有( ) A、铺设火车铁轨,中间留有缝隙. B、气球吹爆了. C、夏天自行车轮胎气不能充得太足. D、给发烧的小孩额头上擦拭酒精. 4.下列成语与天气有关的是_. A、冰天雪地 B、晴空万里 c、倾盆大雨 D、春暖花开 5._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四、我会答.(25分) 1.怎样测量水温?(9分)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空气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土壤”“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和“学蔡伦造纸”6个主题单元;组织物质领域、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工程4个领域的内容,共22课;选择儿童常见的矿泉水瓶、电子科、纸风车、昆虫、鱼、鸟、兔子、狗、土壤、七巧板、积木、气球、生射器、量筒、温度计、纸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丰富多样的50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制作、实验、测量、模型模拟、调查、阅读、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活动,进而学习空气的特性,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土壤的成分和种类,物体的形状、质量和体积,物体的热胀冷缩等有关科学知识,学习认识事物特征、性质、变化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比较,描述、动手做实验和设计制作等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并通过“冷与热"“学蔡伦造纸”两个单元的学习,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重重培养兴趣和习惯。三年级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制作等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学习内容和教学学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本学期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本学期各单元的救学目标,更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1)问题情境导向,激活探究兴趣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见过的、不了解的小物充满兴趣,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证据"等问题,这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既有教育价值、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科学课的热爱;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课的教学逐年增长,而不是衰退。为此,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谈话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恐龙动画。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60人,分为12组,每组5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容略) 5.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容:学习植物、动物、声音、水、信息方面的有关知识,锻炼我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搜集的信息辅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 6.播放恐龙动画,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恐龙是大家最喜欢看的一种动物,然而现实生活中它却早已不存在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会科学的本领,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恐龙的有关秘密,有没有信心把本学期科学学好? 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因此,我将和孩子们一道,并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附答案)

湘科版科学三上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共30分】 1、固体和液体相比有什么不同?()。 A.固体有确定形状,液体没有 B.固体有自己的颜色,液体没有 C.固体可以测量出大小,液体不可以 2、以下能保护土壤的活动是()。 A.挖土烧砖 B.植树造林 C.过量喷漆农药 3、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摄氏度。 A.70 B.100 C.37.5 4、下面这些动物,不属于鸟类的是()。 A.鸵鸟 B.企鹅 C.蝙蝠 5、拿一只空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到水不能流进瓶子里,原因是空气()空间。 A.占据 B.不占据 C.不能确定 6、瓶装饮料不装满的原因是()。 A.商家为了多赚钱 B.好看 C.防止热胀破裂 7、量筒上的单位是()。 A.毫升 B.克 C.摄氏度 8、某一温度计从0℃到10℃有5个格,其中每一个刻度表示()摄氏度。 A.1 B2 C.3 9、关于造纸,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造纸的设备越来越先进,造出的纸用途也更广泛 B.再生纸是以回收的废纸为主要原料造出来的纸张 C.造纸不会造成工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是很环保的 10、陶艺店的土可以搓成球,扔在地上不散开,这种土应该是()。 A.壤土 B.黏质土 C.砂质土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任何庄稼生长。() 3、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4、固体和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 5、人的身体里有水但没有空气。() 6、测体温前,必须先把玻璃管里的液柱甩到玻璃泡里再进行测量。() 7植树造林、开展宣传活动、清除白色垃圾都是保护土壤的做法。() 8、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无孔不入,且占据空间。() 9、我们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炒菜时能闻到菜香,所以空气也是有气味的。() 10、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三、简答题【共11分】 1、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如果会流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至少3种)【3分】 2、动物的种类繁多,你能根据以下分类举例吗?( 每一类至少举例两种动物)【8分】昆虫:鱼类: 鸟类:哺乳类: 四、综合题【共39分】 1、我来比较。(用“√“表示肯定)【5分】 2、人们在热气球下方点火,使热气球升到空中。【8分】 (1)使热气球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A.热空气上升 B.冷空气上升 C.火上升 (2)想要热气球升得更高,要()。 A.加大火力 B.减小火力 C.关掉火力 (3)下列哪种物品的工作原理和热气球不同?()。 A.走马灯 B.孔明灯 C.风筝 (4)在自然界,流动的空气会形成()。 A.雷 B.风 C.雨 3、造纸与环保。【8分】

湘教版小学3至6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

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简)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长期记录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本单元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为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磁铁的知识。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3课,设计了“探物游戏”、“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沙里寻针”、“辨认磁极”、“制作玩具”、“我们还能应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吗”等活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本单元以光和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光照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和光通过放大镜、棱镜、水等材料产生的现象,引领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4)不乱砍乱伐,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 (1)不虐待动物。(2)不打猎。(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保护植物。(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 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 等。 第五单元材料 。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 应的温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而重量不变。(也有一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水冻成冰后体积会变大;冷的杯子倒沸水时容易炸裂;火车轨道会留有空隙;夏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不能碰到容器;、单位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100摄氏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方向是风吹来的方 向。 7、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 1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某种植物的果实;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学生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透明玻璃杯。 课时分配 第1课时完成活动1与活动2的教学。 第2课时完成活动3与活动4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撒播希望的种子。(板书课题) 二. 活动:搜集并认识种子 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⑴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过程: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⑵观察大豆的种子。 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观察种子记录表:(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⑶ 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 三、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在上一个活动中你们对胚的各部分将发育成植物的哪一种器官进行了猜想,那么猜想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办?(用种植的方法验证)那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方法一用于171班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 能够萌发? 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 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2019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文档

2020 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 教学计划文档 Contract Template

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 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 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何 种称谓,这些都是计划的范畴。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 精品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上期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主题单元,共21课,53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听话的电磁铁”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显微镜下的世界”带领学生探访微观世界的神秘,了解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遗传和变异”介绍了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青春活力”学生正在或即将进入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通过学习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怎样做计划”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引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至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