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问题开始引起各国普遍关注。非政府组织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自身优势和独特功能逐渐确立了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地位。全球治理理论视野下的公共卫生问题一般来讲,人们习惯将由各种自然、社会因素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行为造成的卫生安全问题划归公共卫生范畴。然而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公共卫生问题呈现出不同特点,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内人口、货物的大规模快速流动,使公共卫生问题具有了明显的跨国特征。2003年袭击中国的sars病毒,先是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扩散,之后又很快侵袭到世界。除sars外,艾滋病、禽流感等病毒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极大威胁了人类的公共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08年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回顾报告中提出,自然灾害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正在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并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如果各国政府仍沿用传统的思路和办法加以应对必将陷入被动。日渐兴起的全球治理理论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思路。全球治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代表人物有鲍勃•杰索普、詹姆斯•罗西瑙和罗茨等。俞可平将其概念概括为:“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他认为,“治理”与传统政治学理论强调的“统治”有本质区别,治理的权威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而是多元的相互的;政府统治所涉及的范围是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而治理的范围既可以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以是超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1]可见,全球治理理论在面对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全球性问题时确有很强理论适应性。当前,以全球治理理论视角看待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这主要因为:一是全球化增大了对国家提供保障、管理风险方面的需求,却降低了国家有效发挥这一作用的能力,这在公共卫生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是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很难得到跨国性机制的有效约束,所以一旦引发超越主权国家的地区性或全球性风险,将把各国推向全球化时代特有的“风险社会”中。从全球治理理论出发看待公共卫生问题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三方面启示:一是公共卫生问题具有跨国性质,所以进行全球治理十分必要;二是各国政府、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联动,这是实现全球公共卫生有效治理的必由之路;三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关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或机制至关重要。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角色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组织或机构,它是现代社会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特征。[2]本文认为正是上述特征,决定了非政府组织可以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首先,公共卫生问题的全球化特征迫切要求世界各国在卫生领域开展密切的国际合作,而非政府组织有良好的组织化和国际性特征,完全有条件成为这种全球国际合作中的重要行为体,加之其不受主权让渡的约束,因此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中比主权国家更具灵活性。其次,与各国官方的公共卫生机构相比,非政府组织由于具有民间性和自治性特征,且一般不受国界限制,因而比政府公共卫生部门触角伸得更远,在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方面能够发挥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再次,公共卫生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聚集了大批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资金设备无偿投入到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中去。在发生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他们同各国政府一道行动,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面对传染性疾病快速蔓延的突发事件,国境已构不成阻止病毒传播蔓延的天然障碍,单靠政府部门很难有效控制疾病在全球蔓延。水平分布于社会各个角落的非政府组织同垂直配置资源的政府卫生部门相比,在疫情监测、传染病早期控制等方面比政府部门行动更迅速,更有优势。总之,对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公

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不应只停留在理论认识上,而应让其在全球应对公共卫生挑战的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挥。

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及其作用》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节课内容是《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第一目的内容《财政及其作用》,主要学习内容有:财政的内涵;财政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记财政的内涵、本质,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2、能理解理解财政的三个作用。 3、能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能够初步具有运用财政巨大作用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得出财政巨大作用,形成归纳能力; 2、采用“三个一”授课思路,即教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一个学习提纲、找一则时政或事实素材、提一个疑难问题,教师紧扣此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进行授课的教学思路。 3、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青藏铁路”“神七发射”等重大事件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财政的巨大作用,自觉学习,提高科学素质,树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而努力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财政的作用 【难点】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的作用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三(1)班是文科普通班,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学习有较高兴趣;本班学生是年级中基础较薄弱的班级,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2、财政的作用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这对初学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政治学科的思想和知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专科) 2011-2012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1.8) 《非政府组织管理》 主讲教师:郭道久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当前,政府正在加快职能转变的步伐,把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分离出来,交由非政府组织来承担,这就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以前相比,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有了较大改善。本文理论结合实际,详细阐述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非政府组织;政府;管理 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早见于联合国文件。1946年6月《联合国宪章》第71条规定:“经社理事会作为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联合国机构,在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时,需与有关非政府组织磋商[1]。”该条款明确提出了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当时所提的非政府组织是指“任何不是根据政府直接协议成立的一般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的社会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社会福利活动。”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1条推定的含义,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慈善机构、援助机构、青年团体、宗教组织、工会、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但是目前在国际上,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涵义和称谓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比较普遍的称谓是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英文分别简为NPO和NGO,即Non-profit organization和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与之相类似的称谓还有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CSO)、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VO)、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慈善组织(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及免税组织(Tax-exemption organization)等。 二、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非政府组织研究的热潮是伴随着国外政府改革运动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关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改革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一、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贫困问题,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大约有11亿人生活在贫困中,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平均贫困线低28%。这些人构成了世界人口的17%。他们加在一起占有着不到0.3%的全球产品。 这种巨大的不平等令人不安。联合国发展项目组织估计,大约有8.31亿人长期营养不良;11.97亿人没有可保障的水资源;27.47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10亿人为遮风避雨之所而奔忙;20亿人不能充分享有电力带来的光明。大约8.76亿的成人是文盲,2.5亿5到14岁之间的儿童在家庭之外从事有偿工作——他们的工作条件往往十分恶劣:比如从军、沦为妓女或家奴,从事农业,建筑业和地毯纺织业。 由于贫困,他们经常遭受社会排挤,他们无法有力地坚守自己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他们的权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最贫困的人总是缺乏有力的工具来反抗或者犒赏政府官员,因而后者就有可能粗暴地统治他们,而更多地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比如说那些可以与官员进行互惠的国内买办或国外的商贾。无论穷人们生活在哪里,他们所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几乎总是得不到保证。 1.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1).全球贫困状况全球:60亿人口中有12亿处于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6.7045)的国际贫困线下(其中南亚44%)、28亿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 ?高收入国家15%人口获78%经济总量;低收入国家40%人口获3.45%经济总量;中国21%人口获3.35%经济总量。 ?预期寿命全球67,低收入国60,非洲50,富国78岁 2).中国贫困状况 中国:绝对贫困程度稳步下降,但到2002年底尚有4.6%人口在国家贫困线以下,16.6%人口在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46.4%低于2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达0.447。 到2003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以中国的贫困线计算),绝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2019尔雅答案

1.1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 1 非典期间,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公共治理措施?()B ?A、发放口罩 ?B、禁止人员流动、到北京人员进行隔离等 ?C、公布疫情 ?D、招募医师 2 非典期间,公共治理的主体有哪些?()ABC ?A、政府 ?B、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公益机构 3

公共治理是指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物方式的总和。()√ 1.2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 1 《官场病:帕金森定律》的作者是谁?()B ?A、柯南道尔 ?B、帕金森 ?C、亚当斯密 ?D、曼昆 2 非政府组织是()的需要。ABCD ?A、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B、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 ?C、完善社会自律机制的有效手段 ?D、是增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3 我国六十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包括?()ABCD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4 帕金森定律说明政府机构往往演变得臃肿低效,故非政府组织是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1.3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1 狭义的社会组织不包括()。C ?A、社会团体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D、基金会 2 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我们称之为()。B ?A、免税组织

?B、基金会 ?C、民间组织 ?D、社会团体 3 志愿组织有哪些类别?()ABD ?A、组织志愿性 ?B、服务志愿性 ?C、有偿服务性 ?D、活动志愿性 4 社会团体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5 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的区别在于,慈善组织解决人的基本生存,公益组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4 非政府组织的特性与分类 1

浅谈政府对非政府组织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政府对非政府组织 行为的监管 姓名郭栋 所在学院行政管理 专业班级 10年秋季行政管理 学号 1014001255042 指导教师 日期2012 年 3 月 14 日

目录 论文提纲 (2) 内容摘要 (3) 正文 (4) 参考文献 (11)

论文提纲 一、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 1、国内及国际对其概念的界定 2、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概念 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程 1、中国古代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2、现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 3、中国非政府组织的问题与挑战 三、解决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的措施和原则 1、对非政府组织行为的监管原则 2、加强对非政府组织行为的监管方法 3、政府的作用 4、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建设 5、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信用缺失、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政社不分等,政府如何有效地对非政府组织行为进行监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世界,非政府组织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其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非政府组织的两面性与工具性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和利用,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非政府组织是中国当代的新生事物,如今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具有本国特色,所发挥的功能是多样化的,需要重视和引导,保障其健康发展。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波及全球,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当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较狭隘。在全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背景下,应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提出现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与挑战监管制度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非政府组织概述:公共治理的视野 1、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属性P11 答:1、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非政府组织有别于企业的根本性属性。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集中体现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上,它的目标在于推动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体现在:第一,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二,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第三,不得将组织的资产和产生的利润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2、非政府性。是其第二基本属性,是指非政府组织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不受政府机构的控制。非政府组织与 政府都属于公共组织的一部分,但非政府组织不属于政府组织,而属于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体现在:第一,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第二,是自上而下的民间组织;第三,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提供竞争性公共物品)。 3、自治性。是其第三个根本属性,是指非政府组织不附属于其他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组织活动的特性。体现在:第一,非政 府组织的活动不受政府干预;第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不受营利组织的干预;第三,非政府组织的经济独立问题。 4、组织性。组织性是指有一套内部规章制度的设立,有明确的角色与任务的分配;有职权等级体系,以保证使每个成员的行为与组 织目标相符合;有交往体系,即体现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从属关系;有目标准则,用于评估和检查组织的成果以及组织中个体的活动成果。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性体现在:第一,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第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以及固定的人员。 5、志愿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是非政府组织的第五个基本属性,也是非政府组织最具特征的一个属性。非政府组织的内在驱动力 是以志愿精神为背景的利他主义、互助主义。是组织化的志愿精神。体现在:第一,组织的志愿性;第二,活动的志愿性;第三,服务的志愿性。 2、界定中国非政府组织应遵循的原则P7 答:第一,国际化原则;第二,本土化原则;第三,现实性原则;第四,超前性原则 3、公共治理变革下非政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答:1、非政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非政府组织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 3、公民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催生了非政府组织 4、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加速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4、非政府组织的“志愿失灵”表现的几个方面P53 答:1、慈善不足。组织所能募集到的资源与非营利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之间有着相当大的缺口。 2、慈善组织的特殊主义。由于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狭隘性,使得其公益只是组织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 益,甚至出现为了本组织的共同利益而去损害社会其他成员利益的情况。对于缺乏发言权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最需要慈善帮助的群体,但往往由于无力建立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致使他们无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3、慈善组织的家长式作风。慈善组织往往具有很强的父权心态,那些控制着慈善资源、掌握慈善组织经济命脉的人员对于如何使用 资源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他们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偏好和利益作决策,忽略了组织的宗旨和社会的需求,由此往往导致提供了许多富人喜爱的服务。而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内部决策过程会出现非民主化和非透明化的倾向,最后往往是富人偏好取代了社会需求,强势群体的需求掩盖了弱势群体的需求。 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常常将其职能定位为弥补政府无力或不能涉及的领域,但这些领域提供服务往往需要更 加专业的技能。志愿组织受资金、现实表现不尽如人意等的限制难以吸引专业人员的加入。非营利组织的工作往往只能由富有爱心的业余人员来承担,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志愿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是资源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5、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效应和作用的看法?如何定位今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方向? 答: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状况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状况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规定上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影响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笔者从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出发,分析影响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门槛过高,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法律状况 非政府组织,即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中文直译,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对产生公认的概念,但为较多人所接受的概念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支援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除了“非政府组织”外,国内还通常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名称称呼此类组织。本文为了行文流畅,上述概念都有所提及,但是所指的内涵都是一致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所从事和涉及的行业也日渐广阔。但是这些社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所暴露的缺陷和政府管理上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存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上存在缺陷。其二则是一些非政府组织内部制度的不完善。 一、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现状 众所周知,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是一个十分宽广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非政府组织被涵盖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下。可是目前,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相当凌乱,这些法律法规分别存在于一般性的法律和一些特别性的法规中。 (一)一般性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1.我国《宪法》第35条是关于公民有自由结社的权利的规定。 2.《民法通则》第50条提及了 社会团体法人的民事法律地位。3.行政法的相关规范,主要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各种行业的管理条例。4.在地方性法规中,各地均有对社会团体的规定。例如《广州市社会团体管理登记办法》、《湖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等。 (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部门法律 在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中,目前仅《红十字会》和《工会法》。但是相关法律亦有所规定。例如《律师法》、《体育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的部门规章包括《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等。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为主导,以根据各行业、各地方不同情况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为辅助的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基本涉及了非政府组织从设立、变更到注销的运行过程和日常的人事、财务管理、税收管理方面的事项。应当说,尽管有些地区尚缺乏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但是从总体情况上看,我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二、我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立法中的问题 (一)非政府组织设立的门槛过高 1.双重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对于非政府组织,我国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即NGO的管理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行使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权。这一制度在《社会团体

非政府组织管理(已完成)

非政府组织管理——期末考试答疑 一、不定项选择(10题)20% 1、非营利性组织区别于企业最根本的属性是( B)。 A、正规性 B、非营利性 C、非政府性 D、自治性 2、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性的指标主要有( ABC)。 A、组织的宗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B、组织的利润是否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 C、组织的资产是否可以转变为私人财产 D、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是否密切 3、(C)也可称为民间性,这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 A、正规性 B、非营利性 C、非政府性 D、自治性 4、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 AC)。 A、自愿参与或退出 B、组织的所有收入都来自志愿性捐款 C、奉献工作 D、组织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 5、中国人民大学王名教授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 AD)。 A、公益型非有利组织 B、慈善基金组织 C、医疗保健组织 D、互益型非营利组织 6、最早的非宗教性质的操作类非营利组织是1863年由亨利·杜南特在经历索佛利诺 战役之后组建的( B)。 A、泛英反奴组织 B、国际红十字会 C、妇女国际非政府组织 D、反鸦片贸易的英欧协会 7、德国公益件组织的主体是机会福利服务,主要类型是( ABC )。 A、社会服务 B、卫生保健 C、教育事业 D、航天科技 8、非营利织织在中国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 而存在,因此也称作( C)。 A、“第—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第四部门” 9、宋代在民间出现了各种互助性、慈善性的民间组织,其个包括( BC)。 A、大成教 B、义仓 C、义社 D、天地会 10、关于20世纪初到1949年阶段的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是 ( ABC)。 A、多数由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组织 B、具备一定的自治特性和独立地位 C、包括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文艺性组织等 D、多数由官方组织发起 11、关于1949—1978年间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是( BCD)。 A、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B、1950年9月制定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C、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 D、“文革”期间的非营利组织发展陷入“瘫痪”状态 12、行业协会的职能包括( ABCD)。 A、行业自律 B、为企业服务 C、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D、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 13、社会公益领域中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BCD)。 A、商会 B、慈善组织 C、公益性基金会 D、志愿性服务组织

我国_贫困陷阱_现象的治理

我国“贫困陷阱”现象的治理 王俊喆,丁 翔,沈文伟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要]近年经济发展形势表明,我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正在由原生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转变。而经济学领域内的一 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理解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性的贫因现象。 “贫困陷阱”的产生是由不合理的制度影响下产生的资本临界点效应所致。根治“贫困陷阱”,政府应通过改善制度取代资本补助,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从制度建设而非经济补助的角度突破“贫困陷阱”,解决好发展型贫困问题。 [关键词]贫困陷阱;资本临界点;帕累托效率;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Governance on "Poverty Trap"in China WANG Junzhe,DING Xiang,SHEN Wenwei Abstract:The rec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shows that the poverty in China is transmitting from original to developmental pover-ty.One important challenge in economics,however,is to know and solve the continuous poverty in social progress.The "poverty trap"results from threshold effect of capitals influenced by unreasonable systems.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and administrative rights of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i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olve the developmental poverty to breakthrough poverty trap from system construction but not from economic assistance.Key words:poverty trap,threshold effect of capital,Pareto efficiency,social security [收稿日期]2011-05-16 一、“贫困陷阱”的含义 “贫困陷阱”是指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人、家庭、群体、区域等主体或单元由于贫困而不断地再生产出贫困,长期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一旦掉进这种“贫困陷阱” ,要想出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简而言之就是:因为穷,所以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起人力资本的退化;因为穷,所以缺少物质资本的投入,而丧失了投资致富的途径;因为穷,所以限制了活动范围和自由,而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而日益边缘化;因为穷,可能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从而一蹶不振而荒度人生。 二、“贫困陷阱”产生的机制和原因 (一)资本的临界点效应 有关理论认为陷入 “贫困陷阱”的原因在于贫困的地区资本和要素的缺乏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一直都是在帕累托改善的状态下运行的。该理论认为“贫困陷阱”的根源正是受制于资本量,当资本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之后,该地区就可以摆脱“贫困陷阱”而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发展形势。例如: 在一个陷入了“贫困陷阱”的地区,由于资本量有限,贫困者承担不起在健康上的较大规模的投资,这导致预期寿命的降低。这样个体的工作时间变短,从而 所带来的预期经济收益就较少,这反过来又降低他们进行私人投资的愿望,从而继续陷入贫困之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导致较低的储蓄和积累水平,而较低的储蓄和积累又反过来导致较低的产出,二者的恶性循环,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低水平的均衡状等。 (二)制度的影响作用 资本贫乏地区出现的富裕和资本集中地区出现的贫困告诉我们,资本不是影响贫困的根本原因。既然资本和要素的缺乏不是贫困的根本而只是贫困的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才是决定贫困与否的根本呢?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贫困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制度是否有效率。有效率的制度是保障一个地区资源有效利用的有力工具,当制度和资源配置相协调统一时,制度是经济们按着帕累托最优的方式去运行。 三、治理“陷阱”应注意的问题 既然我们应该把治理“贫困陷阱”的重心放在政府推行是的制度改革上。那么,就应该结合当下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更高的重视。 (一)通过改善制度取代“资本补助 资本不足是贫困的循环结果而不是原因。我国目前 第2011年第6期(总第375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6,2011Total No.375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1)6-0020-0220--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 一、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由民间个人、组织机构等主体发起,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采取基金会、志愿协会等形式,自主管理的一种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民间性。从主体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发起是由民间的人员或组织发其成立的,而不是由政府主导。从运作来看,非政府组织有其自身章程,按照发起目的来运作。从组织管理上,非政府组织并不从属于政府领导,或执行某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意图,而是依据自己成立时的章程开展活动。 二是社会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的成立目的,往往是以某种公益事业为其活动内容,在实践中,主要以社会弱势群体、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定事项的调研等为主要活动,是典型的社会性组织,并且不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组织的直接或间接目的。 三是志愿性。如前所述,非政府组织的并不隶属于政府或政府部门,并且其活动目的是以公益事业为主。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的内部员工大多数是志愿工作者,依靠广泛动员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参加。因此,非政府组织对员工的自主性要求较高。 二、非政府组织与国家的互动关系 现代国家的基础是秩序,这种秩序直接体现为一国的法律体系。但是,系统的法律体系并不一定说明这个国家当然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特别是在特定的社会领域,法律体系并不能妥善的解决全部社会问题,而依赖于民间的治理体系。作为民间自发的非政府组织,其与国家的关系即在于此。 (一)国家与非政府组织是互相支撑的作用。现代国家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主权在民原则。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自从上个世纪美国凯恩斯主义的风靡,导致产生了大量的非政府主义思潮。在社会管理领域,这种思潮的影响也至今仍有地位。在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现象都十分明显。因此,当代行政管理的主流认识是,国家和社会必须进行合作,实现二者对社会管理的合理分工。国家行政权力的形式是强制性、自上而下的运行,而非政府组织则恰恰弥补了行政管理的不足,从社会基层出发,能够较好的支撑国家管理。 这种支撑首先表现为沟通渠道上。代议制是现代国家政权组织的最典型形式。一个国家主权的形式,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人民。因此,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最为广泛的吸收采纳民意的基础之上,才能科学、合理、有效、稳定的治理社会。而如何实现

非政府组织管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与特征 联合国的NGO是指,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志愿性公民组织。我国政府管理角度看,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资源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 名异而质同的若干概念 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共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草根组织 民间组织人民团体中介组织社会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一般特性 1.非政府组织具有正规性(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需要获得合法的组织身份) 2.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分配;组织终止时禁止资产 私分) 3.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立性(非政府支配;非政党支配;非宗教支配) 4.非政府组织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社会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服 务性组织;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开透明的组织) 5.非政府组织具有志愿性(组织成员的使命感是组织的精神支柱;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组 织的关键资源) 第二节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 ICNPO分为12个大类 文化与娱乐教育与研究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发展与住房法律与政治慈善与志愿行为鼓动国际性活动宗教活动与组织企业与专业协会,学会其他组织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类参考 美国的分类: 互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成员提供活动 公益性组织;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 日本的分类 公益法人社会福利法人学校法人宗教法人医疗法人特殊法人公益信托基金共同组合市民团体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分类 社会发展家庭及儿童服务康复服务安老服务过犯及释囚服务学龄儿童及青年服务长期病患者服务其他对象服务辅导服务 台湾的分类 台湾的非政府组织称为人民团体。(职业团体,社会团体,政治团体) 国内的主要分类探索 实证角度的分类 来自政府的分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公益性基金会 学界的分类: 根据其法律地位分为法人团体和非法人团体 根据组织使命分为公益性团体和互益性团体 根据便于管理的需要分为行业组织,学术组织,慈善组织,社区和农村基层服务组织社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 的根本原因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作者】甘剑斌【作者简介】甘剑斌,1966年生,现为苏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由经济的、政治的,内部的、外部的,历史的、现实的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的,而且这些原因也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对此,笔者以内部和外部原因为基本线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试图对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进行理性的界定。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外部因素,这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占有的优势地位,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建立起来的一套有利于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WTO)为支柱,主要体现在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金融三大领域。这种建立在少数国家居垄断地位基础之上的国际经济秩序必然会在多方面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在这种体制下,国际生产是以不合理的分工为基础的。帝国主义的长期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单一型的经济结构,工业虽有所发展,但一、二种农牧产品或初级矿产品仍然是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命脉。如博茨瓦纳的养牛业产值就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既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又对外部消费与需求造成极大的依赖,从而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主动权,贫困落后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国际贸易是以不等价的交换为特征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必然会造成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和不平等的贸易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和便利条件,人为地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而压低农矿产品的价格,形成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盘剥发展中国家。1965~1986年,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价格平均提高2.4%,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的年均增长率为5.5%。1950年,发展中国家尚有3亿美元的外贸顺差,但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却高达每年数百亿美元。国际金融货币是以少数发达国家居垄断地位为标志的。一些主要的国际经济机构和货币金融机构均由少数发达国家所控制,发达国家的货币是国际主要的流通、结算、计帐和储备货币,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必须与发达国家的某种货币或合成货币挂钩。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就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受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利率等经济政策的影响,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像1971年美元第一次贬值时,发展中国家就损失了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显而易见,这种体制对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寻求发展是个严重的障碍,它无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力争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导致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内部因素有:第一,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失误。就经济发展战略而言,这是个既复杂而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因素。尽管各发展中国家自独立以后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一没有经验,二不注意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因此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时都不同程度地犯了错误,走了弯路,有的国家情况还相当严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 用 李丹 【英文标题】The Position and Roles of INGO in Managing Global Crises 【作者简介】李丹,厦门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内容提要】全球危机的多发、频发、突发、重发给人类带来了广泛危害性、持续威胁性、巨大破坏性和深重灾难性,对此国家力量无力全面应对,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也能力有限。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危机治理中具有机制、服务、理念、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在危机前预防、危机时决策、危机中救援及危机后重建等各个环节发挥独特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弥补国家、国际组织及区域集团等行为主体在危机治理中的缺陷、疏漏与不足。 The rising number of frequent, emergent, and recurrent global crises have brought about wide range of harm, continuous threat, devastating destruction and grave disasters to man kind. The superiority of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functioning mechanism, rendering services, and offering ideas an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face of global crises is determined by their characters and roles. They are able to play a different rol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risis, such as the roles of issuing precaution before the crisis, making decisions at the outbreak of the crisis, operating rescue during the crisis, and organizing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crisis. In this wa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an compensate for the improper behaviors or restrictions of the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regional groups in question who are supposed to take a leading role.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摘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定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继而在理论上构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政府、市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三大行为主体合作互动、和谐共生,即政府的行政式管理、市场组织的经营式管理和非政府组织的自治式管理并存。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管理 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纵深推进,使我国进入了社会结构的裂变期: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由领域合一走向领域分离,现代社会的开放、异质、多元、分层性特征日趋明朗。这些结构性的变化,无疑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以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为特征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政府一单位一个人”垂直统一单线性的管理模式必然遭遇“穷途末路”的命运。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体制的完善,非政府组织悄然崛起,以其自身的特质和优势填补了正日益扩大的由政府和市场组织(企业)让位的社会管理真空。 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早见于联合国文件。1946年6月《联合国宪章》第71条规定:“经社理事会作为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联合国机构,在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时,需与有关非政府组织磋商。”[1]该条款明确提出了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当时所提的非政府组织是指“任何不是根据政府直接协议成立的一般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的社会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社会福利活动。”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1条推定的含义,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慈善机构、援助机构、青年团体、宗教组织、工会、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但是目前在国际上,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涵义和称谓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比较普遍的称谓是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英文分别简为NPO和NGO,即Non-profit organization和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与之相类似的称谓还有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城市化:农民工边缘性贫困的路径与治理分析概要

城市化:农民工边缘性贫困的路径与治 理分析 〔摘要〕在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采取城市化战略时,必须认识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性和旧的社会政策的路径依赖以及传统习惯和观念的影响,单靠城市化本身的自然发展并不能真正减少农民,反而进城民工出现边缘化倾向的贫困状态。治理农民工的边缘性贫困,必须寻求社会政策体系的创新,结合中国城市化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接需要,当前社会效策应着重从社会管理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改革调整。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边缘性贫困;社会政策创新 近来,在破解“三农”问题围绕提高农民收入的讨论中,学术界提出了关键在于减少农民的观点,而减少农民的路径之一是城市化。从理论逻辑和长远的发展来说,推进城市化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乃至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但就目前中国的现实状况和城市化的特殊进程看,单靠城市化本身的自然发展,并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由于一些制度性障碍、旧的社会政策的路径依赖及传统习惯和观念的影响,农民向市民的转换并不顺利。目前,城市里的农村流动人口出现边缘化倾向(注1),他们的生活水平实际处于贫困状态。本文正是结合城市化,以进城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为分析对象,研究处于城市生活边缘状态的农村流动人口贫困问题及其治理。 一、中国城市化的特殊发展及其对农民工贫困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受到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变迁、文化生活观念等极其深刻的影响,与世界城市化一般进程相比较,中国城市化发展体现出自有的特色。 第一,中国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爆发性和跳跃式的特点。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前后相继的两个层次:“集中化”和“分散化”。“集中化”的特点,即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其间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完成了城市化的集中过程,表现为工业和城市人口渐进的、持续的和大规模的集中,城市数目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环境日益改善。“分散化”特征显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表现出“市郊化”甚至“逆城市化”的动态。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虽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但阶段之间的发展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却是像“井喷”般的爆发式推进。1979—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81%,这个增长速度,是1949—1978年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0.25%的3.24倍。〔1〕这是由于,一方面,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使得城市化发展停滞不前,加上一些特殊时期的反城市化政策,非但不能解决城市人口的聚集问

(完整版)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2019尔雅答案

~~~~~~~~~~~~~~~~~~~~~~~~~~~~~~~~~~~~~~~~~~~~~~~~~~~~~~~~~~~~~~~~~~~~~~~~~~ 1.1 公共治理与非政府组织 1 非典期间,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公共治理措施?()B ?A、发放口罩 ?B、禁止人员流动、到北京人员进行隔离等 ?C、公布疫情 ?D、招募医师 2 非典期间,公共治理的主体有哪些?()ABC ?A、政府 ?B、企业 ?C、非政府组织 ?D、公益机构 3

公共治理是指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物方式的总和。()√ 1.2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 1 《官场病:帕金森定律》的作者是谁?()B ?A、柯南道尔 ?B、帕金森 ?C、亚当斯密 ?D、曼昆 2 非政府组织是()的需要。ABCD ?A、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B、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 ?C、完善社会自律机制的有效手段 ?D、是增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3 我国六十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包括?()ABCD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4 帕金森定律说明政府机构往往演变得臃肿低效,故非政府组织是国家现代化的需要。()√ 1.3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1 狭义的社会组织不包括()。C ?A、社会团体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D、基金会 2 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我们称之为()。B ?A、免税组织

?B、基金会 ?C、民间组织 ?D、社会团体 3 志愿组织有哪些类别?()ABD ?A、组织志愿性 ?B、服务志愿性 ?C、有偿服务性 ?D、活动志愿性 4 社会团体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5 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的区别在于,慈善组织解决人的基本生存,公益组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1.4 非政府组织的特性与分类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