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王牌——装甲兵团发展史

德国王牌——装甲兵团发展史

德国王牌——装甲兵团发展史
德国王牌——装甲兵团发展史

德国王牌——装甲兵团发展史

军事 2007-11-13 18:10:57 阅读13 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关于德军在战前和战争初期所取得的战果,大家都有所了解,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德军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尤其是战争初期的德国装甲部队。要想了解德军装甲部队组建的历史,我和部分书刊以及网友的意见一致,那就是从“一战”说起,从普鲁士时期军队的军事思想和大战中的一次战役说起。

一、普鲁士军事思想的发展

1.启蒙阶段

为了更彻底全面地进行说明,这里我先从普鲁士的军事思想在战争中的逐渐演变说起。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拿破仑的机动进攻,使当时的反法同盟军队(包括普鲁士军队)叫苦不迭,这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普鲁士人改变军事思想和军队编制的信念,这是普鲁士军事思想的启蒙阶段,即是通过对拿破仑部队的战术的学习和演练,以及对拿破仑军队作战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布吕歇尔和沙恩霍斯特对普鲁士军队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普鲁士军队的实力。比如说在莱比锡会战进行到对同盟国相当不利时,正是布吕歇尔等人提出了迂回埃尔茨山口,包围易北河西岸的拿破仑军队的作战方案,才使得这场会战以反法同盟的胜利而告终。而在著名的滑铁卢会战中,拿破仑想通过强攻威灵顿,从而打开缺口并扭转战局,但是由于布吕歇尔亲率部队,从战场南面,对部署在威灵顿的敌军实施迂回增援,顶住了拿破仑军队的进攻,保证了会战的最后胜利。我们可以从这两次会战布吕歇尔的用兵得出结论:普鲁士军队的军事思想已经在作战中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依靠步骑兵单纯的正面进攻,开始伴有对敌人侧翼的迂回了。

2.发展阶段:

说起普鲁士军队的军事思想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卡尔?冯?克劳塞韦茨,他撰写的《战争论》一书,提出了许多新的名词,对战争这一概念作的精辟描述,不仅为普鲁士军队军事思想的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堪称是××ד闪电战”思想的鼻祖。由于他参加过对拿破仑的战争,所以全书中的大部分理论,多是针对这一次作战提出来的。他提出了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垮敌人;而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进行“绝对战争”,进行拿破仑式(倾全国之力)的战争。他还提出:战争的目标就是打垮敌人,所以要将敌人归结为一个或几个重心,并且将打击中心作为目标。这样便有了“向心攻击的思想”,便有了“歼灭战”这一战斗形式。他同时阐述:为了彻底的打垮敌人,就必须有快速的军事动作,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就不应该停止行动;可以通过会战的形式来彻底打垮敌人,大规模的会战在现代战争中将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上述观念在普鲁士军队的军事思想中,一直延续到二战,并成为了今后普鲁士军队遂行战争的中心思想。

3、雏形阶段:

赫尔姆特?卡尔?冯?×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他被称为是普鲁士军事思想发展的导师。他改组了普鲁士军事体制,并且认为在科技迅速发展时期,战争形态将发生形式上的变化,即防御成为了最强的战斗形式。×奇认为,为了达到普鲁士人心目中“歼灭战”的目的,就必

须另辟蹊径。×奇仍然延续着拿破仑的机动战略,但是却将这一战略升华。他通过稠密的铁路线,将大兵团分散,从各个线路运往前线,并在战役前夕,将兵力集中在一点上,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和调动性。他还利用电报等新事物进行通讯联系,增强了对部队的指挥能力,基本上形成了“闪击”战术的雏形。他同时倡导,为了全歼敌军,避免在敌军阵地的正面发起强攻;减少损失,就必须通过迂回包围的途径来达到战争目的,迫使敌人进行“反正面作战”。通过普法战争的战争实践,普鲁士军队得出了战役中快速的机动迂回将会使战斗简化,损失减小的结论。这也成为今后德军的经典战略思想。×奇还曾经在参谋本部研究过德国的两线作战问题。由于德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两线作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奇提出了在一线进行全力的防守,在另一线进行速战速决的战略思想。而这就必须要求部队要有机动性和强大的进攻能力。这一点在施里芬指定的战役计划(《施里芬计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两翼进行迂回,在正面进行防守,在敌人的背后发起进攻,即使军队不占优势,也很有可能获得胜利。施里芬称此为“坎尼模式”。在武器威力加速发展的当时,军队对后勤的依赖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了,所以施里芬这个从两翼进行迂回,对敌方的后方,尤其是交通线,实施打击,实行歼灭会战的战略的成功率就大为增加了。这种军事思想,已经被灌输给了德国的军人,就是后来德军在二战实施闪击战的教科书。

二、组建装甲部队:

施里芬计划:

由于对英法俄的战争不可避免,所以德国必须避免两线作战。但是由于沙俄调集兵力需要一段时间,所以1905年时,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提出,必须在战前,快速集结兵力于德法边境,迅速击败法国。为了迅速击败法国部队,施里芬决定使用两翼迂回的战术。但兵力庞大,德法边境的空间狭小,使得战术运用的空间大为缩小,再加之法军右翼由贝尔福和尤拉两个要塞掩护,所以德军只能迂回法军的左翼,通过比利时,来达成战役目的。然而用5-7个星期行军来完成这次闪击战,并在英法联军未做出任何反应时,发动攻击,实属困难。而且德国当时没有能够供应如此庞大军团的后勤补给系统,要在法国北部发动持续性攻击,更是难上加难。这次攻击的激烈程度大家可想而知,如果后勤补给无法跟上连日的激烈战斗,最后只能是前功尽弃,所以,一战时期的阵地消耗战由此推出。

我认为施里芬计划的失败,并不能得出这种战略战术思想是错误的结论。1918年,德国曾一次性发起攻势并想努力坚持打到最后的时候,正是由于补给供应不上,而被迫停止进攻的。德国参谋部的备忘书中说道:“我们只是被客观上的人力和物力所击败,目前战争的规模之庞大,已无法用肌肉来为战场的需要服务。”

成立机械化部队:

一战中,英国人首先发明并在战场上投入使用了“坦克”。但英国人从当时的战术思想考虑,并没有把坦克军当作一个独立的兵种和单位来使用,坦克仍然只是一个在战场上辅助步兵完成遂行攻击任务的武器。但是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点,被德国将领古德里安观察到了。他在日后的《注意!坦克!》一书中将坦克的作用作了详细地阐释,为今后对装甲部队的运用指明道路。一战结束后,尽管德国国防军的数量被限制在了10万人,但是在部分德国军人的秘密工作下,德国的军事体系还是被完整的继承下来。当时的汉斯?冯?西特克少将将普鲁士和德国的军事思想融合起来,认为10万人的部队,必须是精锐的,而不

能像警察一样;在东西两线的夹击下,德国的部队必须具有高机动性,进行合围式的歼灭战。由此,德国的第一支摩托化部队建立了。

最初的机械化部队,指的就是装甲运兵车,德军机动兵营监制部给予它的任务是进行战场补给和野战部队的运输(包括对步兵进行支援作战)。所以最初的105辆装甲车,被配给了当时德军7个步兵师的机械化营(每营15辆),德军的司令部,也由此开始了对装甲部队战术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国内不允许保留任何形式的坦克,所以1934年之前关于坦克方面的研究和生产,都是在苏联进行的。在德国军事战略的发展下,德国的机械化部队逐渐成为战斗群独立出来,在德国人对坦克机动性和火力的设想之下,坦克已经具备了完成机械化快速行军、进行歼灭会战的能力。可以说,(缺少主语,不知道添什么)已经朝着古德里安在《注意!坦克!》一书中所阐明的理论迈进。并且坦克部队最初的编制被提了出来:装甲侦查搜索连、坦克连、反坦克炮连、摩托化连。当时德国人组建装甲部队的方法,大致是借鉴英国的(因为英国在“一战”中具有许多的作战经验和理论),但是由于两国的军事思想不同,所以德国的坦克发展,是具有普德军事思想特点的。在富勒的《战争指导?装甲部队》中可以看出,英国和德国对于装甲部队在理论上的应用,是大相径庭的。可以说,英国人对坦克的运用还只是战术层面上的,而德国人,已经预想到了战役层面上的应用问题了。

(3)坦克部队的成立:

1933年,×××的上台,不得不说是装甲兵部队期盼已久的。秘密的扩军计划已经付诸实施,机械化动力部队监制部在鲁茨、古德里安两位将军的带领下,在国防部将领的支持下,开始设计第一支坦克部队。古德里安曾提出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是:“能够携带步兵完成冲锋任务,而不被地方的轻型火炮击毁,挡住任何机枪射来的子弹,并能够运用火炮打击敌军,只有古人的方法——装甲!”于是,1933年底,德军的第一个坦克部队在“左森机械动力教导指挥部”成立。该营的正常编制为55辆坦克。1934年,德军又成立了“奥德鲁夫机械动力教导指挥部”,并将每个指挥部的编制由原来的一个坦克营,扩编为了两个坦克营,并且接受了第一批坦克——1号战车。与此同时,将原来的7个机械化营的部分军团和骑兵12团合编为两个坦克团,后来又扩充为3个坦克团,组成了一个装甲旅。同年,装甲兵司令部成立,鲁茨任司令,古德里安为参谋长,并将设计中的2号战车、3号战车、4号战车投入批量生产。其中设计的3号战车和4号战车是专门用来打击敌军坦克,实行纵深突破的。德国人还通过在图纸上进行的兵器推演,对1935年8月的“试验装甲师”的演习进行了总结,并在1935年扩充了2个装甲师的编制,逐步确立了装甲部队在军队中的核心作用。

第1装甲师师长:冯?魏西斯中将

第2装甲师师长:古德里安上校

第3装甲师师长:菲斯曼少将

德国人最初对装甲兵师级单位作战序列的编制为一个坦克旅和一个摩托化步兵旅。这样的协同作战,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装甲兵在战场上的作用,也可以将装甲兵执行作战任务的范围扩大。(缺少连接语,不知道添什么)一个坦克旅下辖两个坦克团,一个坦克团下辖两个坦克营,一个坦克营下辖四个坦克连,每个连的编制为32辆坦克。但是由于德国经济的影响,德国装甲部队一个坦克连的编制只有22辆坦克,大战开始后,这仍然为常规编制。师部直属部队有一个装甲侦查营、一个机车连、两个装甲车连、一个反坦克营、一个装甲通

讯营和一个装甲工兵连。摩托化步兵旅下辖一个步兵团(下辖2个步兵营)和一个摩托化营,一个摩托化炮兵团(下辖两个炮兵营)。从其编制来看,1935年德国装甲部队对后勤保障部队的投入显然是远远不能达到战时的“远距离迂回,大纵深突破”的要求的,但是后来,这一点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毕竟,要想完成日后的闪电战,高强度的后勤补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坦克部队的不断研究,德国人不断提高装甲师中坦克部队的比重,以至后来一个装甲师中的坦克数量远远超过了当时西方各国的装甲师中的坦克数量。在古德里安等一批将领的努力下,普德军事思想中机动迂回攻势的思想,已经被深深地灌注到了部队当中,并被赋予了明确的任务:1、和敌人的坦克进行交战;2、作为独立单位协同作战,投入到战役层面运用;3、必要的时候,支援步兵作战。特别是第二项任务,是德国装甲部队特有的任务,也是普德军事思想中“远距离投入兵力,实行机动打击”的最好体现。这为日后德国装甲部队在西欧战场上如鱼得水地进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德国人在古德里安大力倡导组建装甲部队时,受当时参谋部将领的干涉,也出现了背道而驰的情况。总体看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时正在扩军的德国陆军来说,3个装甲师比重太大,应该停止扩充装甲师编制,但是为了进行机动打击,独立的装甲营还是必须被保留的;2、德国仍然处于工业复兴状态,组建装甲师需要消耗庞大的资源,这将是一笔无底洞般的投资;3、1937-1938年的德国陆军参谋部设立的假想敌人为法国,因此认为关于机械化部队的发展和运用,应该与当时的西方各国持衡;4、将装甲师分别独立为装甲营,分配到各个单位,使全军都可以机械化,这与古德里安的思想南辕北辙。就在此时,德国陆军成立了4个摩托化步兵师和3个轻型师。而轻型师是专门用来执行从前传统骑兵的任务,比如战役侦查,对敌军前卫实施打击、保护己方部队的正面和侧翼,阻击敌军部队,封闭战役缺口、快速占领战略要地。不得不说,这样组建部队的初衷是好的,就是使每支部队都有装甲单位,可以执行机械化的任务,从而使全军总体作战水平提高;从这一点看,古德里安的建议,似乎具有片面性。但是这无疑是绕了许多弯路,如果执行战役打击,装甲兵坦克部队不用说,火力和机动性方面都达到了标准,而摩托化步兵师在战役中的快速投入,作用更为重要,这样两支部队融合起来的战役战术体系,在日后的闪击战中成为中流砥柱。(这部分的语义没有弄清楚,不知道怎么改)

后来,布劳希奇作为陆军总司令,将装甲兵的发展再次引入正轨。此时,德国已经成立了4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正在准备组建的第5轻型师改编为第5装甲师。以后,又将原有的4个轻型师,全部改编为装甲师。之后,德国陆军又准备组建第10装甲师。这样,德国陆军的装甲兵组建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大规模的“快速部队”将被投入日后的战场。

(4)战前装甲兵战术运用:

德国装甲部队,是“一战”以后才逐渐组建起来的,论实力和战术,在初期,都无法与西方的英法相匹敌,但是由于德国人军事思想的优越性,在装甲部队的发展上很具有预见性,所以其实力与日俱增,且不说装甲部队的规模,仅是战略战术的发展,就已经走在英法的前面了。1938年初,德国陆军队装甲兵作战任务设计如下:1、战前迅速占领重要位置,运用奇袭占领战略要地;2、拓宽战役缺口,扩张战果;3、作为战略总预备队,必要时投入反击。由于德国装甲部队中坦克部队和步兵的单位都相当高,所以作战能力的弹性很大,在战术上的运用范围也极其广泛。但美中不足的是德国装甲部队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补给系统,这一点对于将要遂行远距离作战任务的坦克部队来说,无疑是要受到束缚的。这在兼并奥地利、机动部队开进的过程中暴露无遗。直至1938年底,德国人才在装甲部队中正式编入了

后勤补给部队,为日后的闪击战奠定基础。在成功占领捷克后,德国人无论是在资源上、技术述评上,还是装备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如此一来,装甲部队的机动性,作战半径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很符合普德军事思想中的机动中进行歼灭会战,通过远距离对敌军的侧翼实施双钳式的迂回包围战术。

战前,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很多学家都将西班牙内战说成是战前各国检验武器的一个

平台。德国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加之佛朗哥政府极力要求德国给予支援,所以,×××下令在现有的陆军编制中招募志愿兵(包括空军和陆军),组成“秃鹰军团”。虽然德国人在西班牙内战中主要进行的是空中支援,但是德国装甲部队在西班牙也同样获得了战争的经验。

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的装甲部队被统一称为“养蜂人单位”,由冯?托马中校指挥。这

支部队共180人,41辆1号战车分为2个坦克连,主要任务是训练西班牙的军队。当时,苏联人也介入了这场战争,并支援了T-26(4.5cm)坦克,这使得德国的1号坦克在T-26

面前,显得战斗力不足。当时西方各国对德国装甲部队的评价是:“缺乏足够的火力和坚固

的装甲,无疑,这是一种失败的设计!”因为当时德国支援西班牙的坦克只有1号战车A、B 两种型号,所以西方各国的这个定论未免下得太草率,也不具有代表性。况且,西班牙多山地形的限制,使得像古德里安式的战术构思无法实现,要么由于战线正面过于狭窄无法实施侧翼的迂回,要么就是崎岖的山路,不宜展开装甲部队。所以实际上,西班牙内战中的装甲兵部队,仍然局限于支援步兵进行进攻作战。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德国统帅部日后对装甲兵应用的看法。但是西方的英法和东方的苏联却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坦克,虽

然机动性较差,但是火力和装甲的优越性,仍然是今后战争的主宰。关于装甲部队脱离步兵,孤军深入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实施的,坦克部队的今后任务,仍然是支援步兵进行攻击作战。”由于在同一场战争中,双方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也极大影响了今后各国在战争中的作战思想,也难怪德国的闪击战在二战初期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展史 汽车历史 1.汽车的远祖 2.汽车发明家时代 3.汽车发展史——未来汽车4.法国汽车发展史 5.德国汽车发展史 6.美国汽车工业史 7.韩国汽车发展史 8.日本汽车发展史 汽车企业的辉煌 1.昨日奔驰 2.今日奔驰 3.奔驰“星光”灿烂 4.菲亚特百年史 5.丰田的发展史 6.雪铁龙自传 7.雷诺的发展历程 8.大众汽车发展史 9.奥迪的曲折发展史

10.福特汽车发展史 11.绅宝汽车之世纪梦回 12.宝马历史 13.劳斯莱斯天使的传奇 14.通用--庞蒂亚克发展史 15.捷豹传奇 16.越小越精神——“mini”的迷人故事 17.狂野不羁林宝坚尼 18.克莱斯勒家族史 19.法拉利之历史 20.甲壳虫的传奇神话 21.通用--奥兹莫比尔的历史 22.通用--卡迪拉克的百年传奇 23.保时捷的发展历史 24.开启“车器”时代的日产 25.东方车坛的菱钻―三菱汽车 26.朝鲜半岛的黑马―现代汽车 汽车发展历程拾零 1.汽车:对20世纪人类影响最大的产业2.越野车的历史 3.吉普车的诞生 4.消防汽车的发展史 5.楔形汽车

6.船型汽车 7.鱼型汽车 8.箱型汽车 9.子弹头型汽车 10.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11.汽车灯的发展史12.汽车轮胎发展史13.汽车牌照趣史 汽车百年历程 历程回顾1886——1896 1897——1907 1908——1918 1919——1929 1930——1940 1941——1951 1952——1962 1963——1973 1974——1984 1985——1990 汽车行业精英轶事 1.卡尔·本茨

世界汽车发展史

世界汽车发展史 ●从轮到车——人类交通的第一次革命 ●自走车辆的探索——人类奔驰的梦想与追求 ●现代汽车的形成与发展——汽车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推动了汽车工业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现代汽车的发展——和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体 马车时代 自从人类发明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牛拉车。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动力取代马,马车时代一直延续了约3000~4000年。 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1757年,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被英国格拉斯戈大学聘为实验技师,有机会接触纽科门蒸汽机,并对纽科门蒸汽机产生了兴趣。 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 1774年11月,他俩又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发明的高效率蒸汽机一出现立即用到采矿、纺织、冶金、机械加工、运输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掀起了18世纪轰轰烈烈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诞生,无疑是人类利用动力机械的一大突破。从此,人们靠燃料的燃烧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 蒸汽汽车的盛衰内燃机的诞生 古诺的尝试给后来者以极大的启发和激励,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出现了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到了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蒸汽汽车的全盛时期。

内燃机的先驱 蒸汽机的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把水烧开,将蒸汽送进气缸,推动活塞和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所以蒸汽机也称为外燃机。它的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仅10%左右,能源浪费严重。 如果让燃料在气缸里直接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力推动活塞作功,就可大大提高气缸压力和热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内燃机。1862年,法国铁路工程师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并指出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1862年1月16日他的发明获得法国专利,他并没有造出实物来说明他的理论。 内燃机的诞生 奥托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22岁时弃商,开始从事煤气发动机的试验工作。 1866年,奥托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立式活塞式四冲程奥托内燃机。翌年,此物荣获巴黎博览会金质奖章。 1876年,奥托对四冲程内燃机又作了改进,试制出第一台实用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 1877年8月4日取得专利,并成批投入生产。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1881年,戴姆勒辞去道依茨公司的一切职务,同他的同事威廉·迈巴赫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汽车工厂,开始研究一种“轻便快速”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1883年8月15日,戴姆勒和迈巴赫在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开发出了第一台卧式汽油机。 内燃机的诞生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他们再接再厉,把发动机的体积尽可能缩小,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轻便小巧的化油器式、电点火的小型汽油机,转速达到了当时创记录的750r/min。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发动机,取名为“立钟”。他们在1885年4月3日取得德国专利。

德国汽车四大品牌经典车型历史传承

德国汽车四大品牌经典车型的历史与传承 变形金刚开头。。看到了几个品牌?几个车型,说对有赏。 首先提问:有没有同学是学车辆工程,或者对汽车特别感兴趣的? 请多多包涵。知道了不要拍砖。 一.首先介绍其他国家优秀的汽车品牌的经典车型历史与传承的实例。 1.意大利的法拉利California 与法拉利1957,250 2.美国的雪佛兰CAMARO 3.同样是雪佛兰旗下的CORVETTE 这些都是那些国家汽车品牌最经典的车型。当然了,本人喜欢美系车仅此于德系车。因为他们都融合了各自国家的血统。 当然前面说到了通用,忘记介绍了凯迪拉克V16(附图介绍)为什么不说日本车呢?因为那些车都几乎没有历史。日本汽车工业是从模仿开始的。卡罗啊(附图)第一代,是抄袭BMW 第一代3系的(附图)。从模仿,然后自主再创新,是任何汽车品牌发展的基础。 提问:为何要介绍那么多其他国家的汽车呢?因为那些汽车尽管优秀,但是在德国车面前还是抬不起头的。 此前介绍的法拉利California,虽然看似借鉴了历史。但是中间断了好几代。而且车厂把它们重新捞出来,纯粹是用来挣钱的。法拉利California是法拉利历史上首部运用双离合变速器的法拉利车,被许多纯粹的法拉利车迷所不齿。捷豹被印度阿三收购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吉利公司想收购沃尔沃,人家坚决不答应的原因了。他们宁可破产也不出卖自己的品牌。品牌质量受到了影响,损失时难以估量的。它们已经没有纯正的血统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介绍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等品牌的原因了。它们很早就被德国的厂商收购了。沃尔沃车标(附图)简单介绍。沃尔沃是安全的象征。 吉利老总李书福雷人语录,GE 而收购他们的则是下面的宝马奔驰大众。 而不论是奔驰宝马大众和保时捷,每个品牌的每一款车都有各自的历史。下面我们进入正题,来地介绍几款经典车型的历史与传承。 1.奔驰系列。说道奔驰,它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品牌。曾经在闪电战攻击波兰之前,和苏联 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而其中送给斯大林的礼物就是这辆梅塞德斯770K(附图)本

汽车的发展历程

汽车的发展历程 姓名:孙吉广 行政13-1班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1313010117 关键词:汽车,发展,形态,中国,未来 摘要:汽车的发展,种类都非常之丰富,近几年来,汽车有着自己独立的运动及文化. 大家在不断的认识与接受。并应用在生活之中,与之惺惺相惜。这证明了我们的智慧与能力。要保持汽车的平稳发展,还必须要全面认识,个层次了解汽车及其文化,从而实施有效方略。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汽车现在及未来的走向。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前言: 汽车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有着它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也有着它独特的发展历程。 正文: 一提到汽车,首先想到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1.汽车的远祖 在原始社会,人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工具,将圆木置于重物的下面,然后拖着走,重物即可由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被称作为早期的木轮运输。后来人们发现用直径大的木轮运输速度较快,于是木轮的直径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带轴的轮子,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车轮雏形。车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首先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辆,也是在我们祖先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开拓下,最早驶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黄帝造车之说,故黄帝又号称轩辕氏。轩是古代一种有围棚的车,辕是车的基本构件。所以车辆应当是黄帝首先发明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位管车的大夫奚仲,是中国车子的创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车子的发明者。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我国的车工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制造出相当高级的两轮车,采用辐条做车轮,外形结

奥迪汽车的发展史及主要车型介绍

奥迪汽车的发展史及主要车型的介绍?奥迪汽车的介绍 奥迪汽车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年产轿车为45万辆左右。奥迪是整个汽车历史中最具神话而多彩的传奇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是历史最悠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之 一。从无到有,由衰入兴,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数次经济危机的磨难, 被前苏联没收,被奔驰并购,被转售大众,它经历过20世纪30年代的辉 煌,也曾走到几近消失的边缘,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锐、历尽辉煌而又饱 含沧桑的品牌,几经沉浮和跌宕,百年风云变幻,但最终屹立全球高档车 之林。 ?奥迪汽车的发展历史 奥迪汽车属于大众血脉一支,其构成高贵血统的基因极为独特,并有着异 乎寻常的超凡生命力,这个诞生于1899年的贵族品牌,几乎与百年车坛同龄,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天才的执着。 奥迪的创始人名叫奥古斯特?霍希,19世纪末,德国的无数年轻人怀着雄心和热情投入到汽车的新纪元,霍希就是其中一员。这个毕业于萨克森技术 学院的年轻工程师,在完成他的学业后,曾在多家公司的设计部门任职, 这其中就包括在奔驰公司担任车辆制造部经理。然而,年轻人总是对自己 的梦想坚持无疑。在霍希31岁时,他毅然辞去了工作,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在莱茵河畔建立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奥古斯特?霍希公司,这一年是1899年,也是奥迪元年。 1902年,霍希把公司迁移到了德国的萨克森,很快霍希就用自己的产品和发明证明了他的天赋,树立了霍希作为汽车品牌的知名度。1909年6月,一次发动机试验失败,导致了霍希和霍希公司其他投资者激烈的争吵,生 性桀骜的霍希离开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不到一个月,另外一家奥古斯 特?霍希公司居然在原来汽车公司的对面开张了,这当然是霍希本人另起炉灶。这两家同名公司很快对簿公堂,互告对方侵权。最后霍希本人败诉, 将新公司的名字更改为“奥迪”。 奥迪名字的由来 奥迪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公司在侵权官司中败诉,不得已 霍希必须为自己的公司起一个新名字。于是新公司的名称成了令人挠头的问题。懊恼之极的霍希急忙到他的铁杆追随者菲肯彻尔家中与自己的人马开会商量起名。由于霍希公司先下手注册了一大批与霍希相近的名字,他们讨论了半天仍 没有找到能用的名字。这时,一直在角落里写拉丁文作业的菲肯彻尔的小儿子 突然喊道“AUDI,为什么不叫霍希?奥迪呢?”霍希立刻茅塞顿开,因为霍希是 德语中“听”的意思,而拉丁文中的“听”读作“奥迪”。于是这个出自孩童 之口的“奥迪”成为新公司的名字。奥迪用这个更加响亮干脆的名字―“听吧”,在汽车百年历史中回响了一个世纪。 奥迪的标志是奥迪起源最直接准确的表示。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 环徽标(如下图),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霍希和漫游者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四个半径相等的紧扣圆环,象征着公司成员平等、互利、协作的密切关系和奋

德国大众发展史

德国大众 第一章:大众汽车总览 大众汽车,在德语里是VOLKSWAGEN。这个词语,别想去英文字典里查了,其实它是2个单词的组合,VOLKS,还有WAGEN,所以简称VW。VOLKS,就是相当于英语里的FOLKS,连读音也一样,就是平民的意思。WAGEN,读音因该是英语里的VAGEN,这个词语金山词霸里也没有,我记得在哪个大字典里看到过是4轮马车的意思,姑且就是当汽车的意思吧。这里插一句,我们叫宝马BMW,德国人就叫BMV(都是指读音哦)。 大众的标志,是VW两个字母竖排的意思,据说有另一个意思,说这个标志看起来是3个V,代表他们胜利、胜利、胜利。 其实大众有两个含义。一个代表大众汽车集团,另一个代表大众汽车这个品牌。大众汽车集团的概念大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大众集团下属宾利(BENTLEY)、奥迪(AUDI)、蓝博基尼(LAMBORGHINI)、布加迪(BUGATTI)、大众(VW)、斯柯达(SKODA)、西亚特(SEAT)这七个品牌。 在这些品牌中,最高档的绝对属于宾利这个品牌了。本来,大众是买下了英国的劳斯莱斯(ROLLSROYS,简称RR),而RR拥有RR和BENTLEY两个商标。然而,不知道属于疏忽还是本来的策略问题,RR公司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被BMW集团购买。插一句,RR 的发动机至今还在很多飞机服役。而RR该商标的所有权是其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大众确掌握有RR的整个制造厂,

而生产的汽车都只能标宾利的商标。虽然没什么不好,而且近期宾利一举推出包括大陆在内的几款热销车型,品牌效应大涨。但大众没有RR的商标始终让我觉得是个遗憾,并让英国这原属一家豪门品牌开始分家。BMW集团拥有了RR的商标,并另建工厂,出品了新的幻影(PHANTOM)系列的RR。 我GF以前就不知道,AUDI其实也是大众的。其实AUDI系列有很多技术是和VW品牌的汽车共用的,这可能会让多掏不少钱买AUDI汽车的车主不悦,确让很多买VW的车主津津乐道。AUDI公司前身叫汽车联盟(或联合汽车公司),由四家公司组成,所以标志为四环。绝对不是因为奥迪是奥运的弟弟,所以少个环。AUDI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和BENZ/BMW这2B公司一样的德国豪华车制造商。这里再插点小知识,BENZ我们称做奔驰,而香港人叫平治,是属于戴母勒-克来斯勒公司的一个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这个品牌在国外多用于指商用车(比如卡车面包车)而不是小轿车,用三叉星标志的小轿车一般国外人都叫它‘MERCEDES(梅赛德斯)’,大概因为奔驰这个翻译太成功了,所以中国这里就一直这样叫。以后和外国人交流就知道他们说的是啥了。回来讲奥迪,它目前的市场定位是,以比2B公司低10%左右的价格,提供同样优质的车辆,兼顾驾驶乐趣和豪华舒适性。 由于本人知识所限制,比较了解VW和AUDI两品牌,其余品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大众汽车发展史

大众汽车发展史 当汽车首次出现的时候,它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服务:两位德国的发明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本 茨被公认为是熟练的汽车工艺师,但在汽车诞生的最初年代里只有富人才买得起这种新鲜而复杂的 产品,而且还要司机来驾驶和维修它。那时候没有人认识到像这种精美的、机械上的奇迹将会从根 本上改变这个世界,更没有人对它的独特机动性能赋予完全新的含义。正如我们所知德国人可以宣 称是他们发明了汽车。法国人则给这个混合物增添了民族的色彩(偶然之间也发明了汽车赛),然而 正是美国人从整体上确认了轿车在社会上的地位。亨利·福特生产了一种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驾 驶到任何地方的汽车(而且来去自由)。不久“平民汽车”的概念开始传播,而且政治家和商界人士也 能接受这一概念。至于德国人,一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仍然认为美国的做法是为了工业上和政治 上的利益。甚至在二十年代许多德国的工业家仍然坚信在未来年代公共汽车才是真正意义的“平民 汽车”。无论如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满目疮痍,接之而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使任何把汽车作 为平民百姓买得起的尝试都流产了。 1932年由Von Papen领导的德国**采取一些步骤减轻驾驶汽车方面的税收,目的是降低拥有汽车的开销并刺激汽车的销售。然后是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并建立了一个国家至上的**。他 要使“平民汽车”的概念成为他自己的论点。这对弗迪南德·波尔舍来说是进入这一领域的极好时机。 1930年波尔舍从戴姆勒—奔驰AC公司辞职,当离开这个带三角星商标的公司以后,波尔舍成为Steyr—Werke公司的一个主任,当这个公司被并入Austro—Daimler后他才放弃这一职务。1930年 12月1日,波尔舍采取了大胆的步骤,开设了他自己的“发动机、陆用车辆、航空与海军车辆设计室”,对于一直在寻找新的项目的他,很显然对于希特勒下令发展的“平民汽车”表现出兴趣,因为 从长期来看是有利可图的。于是,1934年1月17日,波尔舍提出了建议在12个月内设计出德国的平民汽车,由“官方与民间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这对于波尔舍来说,相当于在扑克游戏中下大的 赌注,然而他干了起来并且赢了。 1937年初,一项关于选址的研究也开始了。根据要求需把厂址设在德国的中部,有良好的通道与 运输线相连接并且要有足够的空间,这不仅为了工厂本身而且也考虑到一个全新的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希特勒和波尔舍都认为这一点对于是否能把工人吸引到这一项目上来十分重要。1937年夏天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个适合的厂址。在决定厂址时有很大压力,然而尽管很多候选地方有 着优越的基础条件,但最终的决定倾向于FallersLeben。这意味着放弃了原先向“元首”提出的工厂 于当年夏天建成投产的承诺。工厂于1938年5月26日奠基,一个很像汽车模型的巨大石阶上正式 标以“Kraft durch Freude”字样(译为从力量到转向盘)。在典礼上,观众能看到弗迪南德的儿子弗里·波尔舍驾驶着一辆即将成批生产的敞篷车,希特勒坐在前排,老波尔舍坐在后排。工人阵线希 望把新车命名为“Kdf—Wagen”,但公众早已在关注这一问题,把它取名为“大众”。有趣的是1938 年7月3日在纽约时报上第一次把它称为“甲壳虫”(Beettle)。 1938年8月1日,Robert Ley这位由**任命的新工厂组织负责人在工厂职工大会上宣布了“KdF储 蓄金计划”:每个德国人,不论阶级、地位和财产,均有资格购买大众汽车。保证有资格购车的最 低储蓄额为每周5马克。有意储蓄者要到DAF或“Kraftdurch Freude”办公室登记。对这一储蓄会计 划的反应是强烈的,1938年底有27万多人登记签约并开始购买邮票贴在KdF的储蓄卡上。 组织销售的问题以及逐渐到期的储蓄金计划对于工厂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产生负面的影响。没过几个月的时间,战争的防线搞起来了,公众相当奇怪地发现他们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受到了损失。由于战争叫嚣,大约3000名建设工人从沃尔夫斯堡调遣到西部防线。这也顺便说明了一个信号,**既没有关心新的工厂,也没有考虑它未来的产品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如果当时大众和它的分 厂真的被划入这个范畴,也许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以便尽快建成它的生产设施。一个汽车厂如果不制 造汽车,怎么样才能继续活下去,管理层的办法是接受几乎任何一种任务。 1939年末,工厂开始制造炸弹,以后接着做飞机油箱、油罐、弹壳及其他车床传动配件。从

汽车王国德国

汽车王国——德国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早,发展速度也快,年产量已达400多万辆,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约有一半供出口。德国汽车以品种多、质量好著称于世,如“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除国产车外,美国车、日本车、法国车、瑞典车和意大利车等在德国也随处可见。德国公民平均每两人就拥有一部小汽车,是个名符其实的“汽车王国”。 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奔驰汽车公司的所在地,年产汽车50多万辆,其中小轿车30多万辆。它虽然产量不大,却以质量高而进入世界第一流汽车行列,在海内外享有霸主地位。作为“汽车城”的斯图加特市,汽车路全部埋在地下,城市宛如步行者的天国。 德国的车好路也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德国就开始修建了高速公路。现在,德国密集的高速公路网已覆盖全国,并与周边国家连成一体。德国高速公路一般是上下行各三股道,中间由灌木丛或金属栏杆隔开,三股道中,右边的一股是卡车道,速度较慢,但时速也在80千米以上;中间一股是小车道,时速一般在140千米左右;左边一般为超车道,少数开“英雄车”的人喜欢飞驰在超车道上,时速可达200千米。高速公路两旁的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加油站、饮食店、旅店和停车场等交通标志用蓝牌显示,十分醒目。间隔不远,路边还辟有休息场所,供行人小憩;为保护环境,休息场所还备有10多种文字标明的垃圾桶。 德国尽管车好路也好,但是车多也烦恼:一是汽车污染,表现为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二是堵车严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工业污染十分严重,工业区林立的烟囱浓烟滚滚,黑烟蔽日。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努力,德国在治理工业污染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然而,另一种易被人忽视的环境污染—汽车(交通)污染却越来越厉害,现已成为德国主要公害之一,其严重程度已超过工业污染。 为解决汽车污染问题,德国各汽车制造公司纷纷竞相研制与开发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汽车;为减少噪音污染,在人口稠密区的高速公路两旁还建起了隔音墙。由于汽车太多,高速公路上还时常发生堵车现象,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更为严重,汽车长龙有时达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谁也动弹不得。为解决车多造成的堵车问题,德国又把注意力从高速公路转向了高速铁路上。

德国汽车发展史

德国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史 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汽车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德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回顾这120多年的历史,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发明实验”、“不断完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广泛应用”这样四个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一直都与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阶段,从1886年至1910年,是汽车的发明实验阶段。 19世纪70年代,正是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的时候,德国人抓住了从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统一后的几十年时间,在19世纪末创造了一个奇迹:德国在短短的30年里走完了英国人用了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从而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工业化的强国之列。 这一时期,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和汽车的诞生,它的诱人前景使当时德国的汽车厂纷纷涌现,一些其他行业的厂家也转向汽车生产。1901年,全德国只有12家汽车厂,职工1773人,年产汽车884辆;而到了1908年,德国的汽车厂已达到53家,职工12 400人,年

产汽车5547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汽车制造工人5万多人,年产量达2万辆,这是仅次于美国的汽车产量。 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博物馆内介绍汽车发展历史的图画 为什么德国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迅速发展并超越英法而成为居欧洲第一的工业化强国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第一,当时的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连续几年的战争,终于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创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统一的经济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德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从法国掠夺了50亿金法郎的战争赔款,并吞并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一下子成了“暴发户”,为德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资本保证。 第三,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初期一样,德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带有浓厚的“血腥味”,那就是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当时德国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德国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破不但改变了德国本身,而且对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德国的汽车工业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里诞生、兴起并逐步走过汽车工业这一发明实验阶段的。 第二阶段,从1911年至1940年,是汽车技术不断完善阶段。

德国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史与主要汽车品牌

德国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史与主要汽车品牌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德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回顾这120多年的历史,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发明实验”、“不断完善”、“ 迅速发展”和“高科技广泛应用”这样四个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一直都与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阶段,从1886~1910年,是汽车的发明实验阶段。 19世纪70年代,正是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的时候,德国人抓住了从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统一后的几十年时间,在19世纪末创造了一个奇迹:德国在短短的30年里走完了英国人用了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从而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工业化的强国之列。 这一时期,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和汽车的诞生,它的诱人前景使当时德国的汽车厂纷纷涌现,一些其他行业的厂家也转向汽车生产。1901年,全德国只有12家汽车厂,职工1773人,年产汽车884辆;而到了1908年,德国的汽车厂已达到53家,职工12 400人,年产汽车5547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汽车制造工人5万多人,年产量达2万辆,这是仅次于美国的汽车产量。

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博物馆内介绍汽车发展历史的图画 为什么德国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迅速发展并超越英法而成为居欧洲第一的工业化强国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第一,当时的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连续几年的战争,终于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创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统一的经济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德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从法国掠夺了50亿金法郎的战争赔款,并吞并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一下子成了“暴发户”,为德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资本保证。 第三,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初期一样,德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带有浓厚的“血腥味”,那就是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当时德国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德国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破不但改变了德国本身,而且对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德国的汽车工业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里诞生、兴起并逐步走过汽车工业这一发明实验阶段的。 第二阶段,从1911年-1940年,是汽车技术不断完善阶段。 这个时期,德国从一战前夕到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是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时期,一直到希特勒上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