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氧好氧法(AO)模板

缺氧好氧法(AO)模板

缺氧好氧法(AO)模板

污水处理工艺之AO(缺氧好氧)简介讲课教案

污水处理工艺之A O(缺氧好氧)简介

2.2 AO工艺(缺氧好氧) 2.2.1 AO工艺原理 AO工艺也叫缺氧好氧工艺法,A(Anoxi的英文缩写)是缺氧段,主要用于脱氮;O(Oxic)是好氧段。是国外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工艺,它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cr而且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化合物。工艺流程如下: 缺氧好氧工艺组合法,它的优越性是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生物脱氮功能,是将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技术应用于好氧活性污泥法之前,所以A/O工艺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段溶解氧一般不大于0.2mg/L,O段溶解氧2~4mg/L。在完成O段回流的反硝化作用的同时,异养菌也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当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过经缺氧水解后,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好氧池,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 其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脱氮过程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分别是氨化、硝化和反硝化: (1)氨化反应(Ammonification):污水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含氮有机物,在异养型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氮的过程;

(2)硝化(Nitrification):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养型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3)反硝化(Denitrification):污水中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载反硝化菌(兼性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2的过程。 其中硝化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亚硝化和硝化: 第一步,亚硝化反应:2NH4++3O2→2NO2-+2H2O+4H+ 第二步,硝化反应:2NO2-+O2→2NO3- 总的硝化反应:NH4++2O2→NO3-+H2O+2H+ 其中反硝化反应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3NO3-+CH3OH→3NO2-+2H2O+CO2 第二步:2H++2NO2-+CH3OH→N2+3H2O+CO2 第三步:6H++6NO3-+5CH3OH→3N2+13H2O+5CO2 2、系统脱氮原理 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其运行过程中,同时具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即氨氮在O池中未被完全硝化生成NO3-,而是生成了大量的NO2--N,但在A池NO2-同样被作为受氢体而进行脱氮;再者在A池中存在的NO2-同样也可和NH4+进行反应脱氮,即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NH4++NO2-→N2+2H2O 因此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在进水水质以及系统控制参数稳定的条件下也可达到理想的出水效果。 2.2.2 AO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污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将脱氮池设置在碳氧化和硝化池的前段,其一,使脱氮过程微生物能直接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碳源,减少外加碳源量;其二,则通过好氧池混合液的回流而使其中的NO3-在脱氮池中进行反硝化,且利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特点,以提高污水中氮的去除率。

污水处理工艺之AO(缺氧好氧)简介

2.2 AO工艺(缺氧好氧) 2.2.1 AO工艺原理 AO工艺也叫缺氧好氧工艺法,A(Anoxi的英文缩写)是缺氧段,主要用于脱氮;O(Oxic)是好氧段。是国外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 术工艺,它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 5 、CODcr而且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化合物。工艺流程如下: 缺氧好氧工艺组合法,它的优越性是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生物脱氮功能,是将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技术应用于好氧活性污泥法之前,所以A/O工艺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段溶解氧一般不大于0.2mg/L,O段溶解氧2~4mg/L。在完成O段回流的反硝化作用的同时,异养菌也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当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过经缺氧水解后,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好氧池,充 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 3-N(NH 4 +)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 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 3-还原为分子态氮(N 2 )完 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 其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脱氮过程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分别是氨化、硝化和反硝化: (1)氨化反应(Ammonification):污水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含氮有机物,在异养型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氮的过程;

(2)硝化(Nitrification):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养型微生物) 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3)反硝化(Denitrification):污水中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载反硝化菌 (兼性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 2 的过程。 其中硝化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亚硝化和硝化: 第一步,亚硝化反应:2NH 4++3O 2 →2NO 2 -+2H 2 O+4H+ 第二步,硝化反应:2NO 2-+O 2 →2NO 3 - 总的硝化反应:NH 4++2O 2 →NO 3 -+H 2 O+2H+ 其中反硝化反应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3NO 3-+CH 3 OH→3NO 2 -+2H 2 O+CO 2 第二步:2H++2NO 2-+CH 3 OH→N 2 +3H 2 O+CO 2 第三步:6H++6NO 3-+5CH 3 OH→3N 2 +13H 2 O+5CO 2 2、系统脱氮原理 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其运行过程中,同时具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即氨 氮在O池中未被完全硝化生成NO 3-,而是生成了大量的NO 2 --N,但在A池NO 2 -同 样被作为受氢体而进行脱氮;再者在A池中存在的NO 2-同样也可和NH 4 +进行反应 脱氮,即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NH 4++NO 2 -→N 2 +2H 2 O 因此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在进水水质以及系统控制参数稳定的条件下也可达到理想的出水效果。 2.2.2 AO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污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将脱氮池设置在碳氧化和硝化池的前段,其一,使脱氮过程微生物能直接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碳源,减少外加碳源量;其二,则通过好氧池混合液的回流 而使其中的NO 3 -在脱氮池中进行反硝化,且利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特点,以提高污水中氮的去除率。

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计算

A 2O 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计算 A-A-O 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缺氧池容积(D V )和好氧池容积(O V )的设计计算与AO 法一致。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缺氧池、好氧池(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1.设计水量的计算 由于硝化和反硝化的污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都较长,设计水量应按照最高日流量计算。 Q K Q ?= 式中: Q ——设计水量,m 3/d ; Q ——日平均水量,m 3/d ; K ——变化系数; 2. 确定设计污泥龄C θ 需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为 e e 0-)S -.05(S 0-N N N O = 式中: N ——进水总氮浓度,mg/L ; 0S ——进水BOD 值【1】,mg/L ; e S ——出水BOD 值,mg/L ; e N ——出水总氮浓度,mg/L ; 反硝化速率计算 S N K O de = 计算出de K 值后查表1选取相应的V V D /值,再查表2取得C θ值。

3. 计算污泥产率系数Y 【2】 ]072 .1θ17.01072.1θ102.0-6.075.0[)15-() 15-(00T C T C S X K Y ?+?+= 式中: Y ——污泥产率系数,kgSS/kgBOD ; K ——修正系数,取9.0=K ; 0X ——进水SS 值mg/L; T ——设计水温,与污泥龄计算取相同数值。 然后按下式进行污泥负荷核算: ) -(θ00 e C S S S Y S L ?= 式中: S L ——污泥负荷,我国规范推荐取值范围为0.2~0.4kgBOD/(kgMLSS ?d)。 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小污泥龄和建议污泥龄表(T=10℃)【3】单位:d 表 4. 确定MLSS(X) MLSS(X)取值通过查表3可得。

A平方O工艺设计计算书

2.4 A/A/O 工艺设计 2.4.1设计参数 厌氣缺氧好氧法(. 30法、又暮.屮0法〉生物脱氮除碑的主揺 设计?敬 2.4.2好氧池设计计算 (1)反应器内MLSS 浓度 取MLSS 浓度X=3000mg/L ,回流污泥浓度 X R =9000mg/L (2)求硝化的比生长速率 N --- 出水氨氮的浓度,mg/l 。此处为8mg/L ; K N ――半速率常数,在最大比基质利用率一半时的基质浓度,此处为 1mg/L 。 故污泥回流比 R=R X X R X 3000 9000 3000 0.5 n,m N K n N 式中:卩n,m ――硝化菌的最大比生长率, g 新细胞/(g 细胞? d);

先求10 C 时的卩n,m 0.256d (3)求设计SRT d (污泥龄) 理论SRT : 设计SRT d :为保证安全设计的SRT d 未理论SRT 的三倍,故 SRT 3 3.91 11.73d (4)好氧池停留时间 (1 K d SRT d ) X 式中 Y t ——污泥总产率系数,取 0.8kgMLSS/kgBOD ; S o —— 进水BOD 5浓度mg/L ,此处为180mg/L ; S e ―― 出水溶解性BOD 5浓度,mg/L ; 在 20C 时,K 20 取 0.04-0.075,此处取 0.075。 B 为温度修正系数,可取1.02-1.06,此处取1.02。 故 K d ,10 0.075 1.0210 20 0.062 S e =S o ' -S ne S ne =7.1b X aC e 式中 C e ——处理出水中SS 浓度,此处为20mg/L ; b ――微生物自身氧化率,此处为0.075; X a ――在处理水的悬浮固体中,有活性的微生物所占比例,此处为 0.4 S o ' —— 出水BOD 5浓度,此处为20mg/L 故 S e 20 7.1 0.075 0.4 20 15.74mg/L n,m14 0.47 0.098(T 15) 0.47 0.098(10 15) 0.288g/(g d) 0.288 SRT Ld 0.256 SRT d Y T S o S e K d 自身氧化系数, K d,t K 20 T 20

缺氧 厌氧 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缺氧-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摘要:以缺氧、厌氧及好氧工段单元试验研究为基础,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将传统A2/O工艺厌氧/缺氧工段倒置,取消内回流,进行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考察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本工艺对城市污水中氮、磷及COD 等污染物的去除状况。相对于A2/O工艺,本工艺的运行费用大大降低。从系统运行状况来看,经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其出水氮、磷及COD指标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 关键词:缺氧;厌氧;好氧;城市污水;脱氮除磷 在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处理废水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城市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少,导致碳源不足,使得此过程中反硝化脱氮不理想,而回流污泥带入厌氧区的硝氮使聚磷菌释磷不充分,继而影响好氧区中的聚磷菌吸磷。从目前国内采用A2/O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表明,其出水水质不稳定,很难达到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在本研究中,将传统A2/O工艺中厌氧区和缺氧区置换,以缺氧-厌氧-好氧的次序进行水处理。在前期试验中,针对缺氧、厌氧和好氧各区的最佳操作条件分别进行研究。获取适宜操作条件后,在缺氧-厌氧-好氧耦合系统的试验中,将缺氧、厌氧和好氧各区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操作,系统考察了耦合系统中缺氧出水、厌氧出水及系统出水变化情况,并将出水中各污染物含量与国家排放标准进行了对比。 根据目前国内的研究报道[1],同种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过程中存在停留时间较长的缺点,停留时间的增长,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污水处理量减少,能量消耗加大。在本研究中,以缩短停留时间、减少能量消耗和提高污水处理量为目标参数,以便提高本工艺在实际中应用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流程图 耦合系统中主要控制的工艺参数为:溶氧(DO)、pH值、回流比R、停留时间(HRT)以及泥质量浓度ρMLSS。基于前期试验研究,分别确定了缺氧、厌氧及好氧反应器容积、最佳停留时间及工艺条件。好氧、缺氧及厌氧反应器的体积分别为4 L、2 L和2L。图1为耦合系统工艺流程图。1—进水池; 2—进水泵; 3—缺氧反应器; 4—污泥回流泵; 5—空气压缩机; 6—厌氧反应器; 7—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 8—折流板沉降器; 9—出水池 污水由进水池打入缺氧反应器,经缺氧反硝化后进入厌氧反应器,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反应,然后溢流至好氧反应器进行氨氧化和吸磷反应,最后进入沉降器;沉降器中部分出水及污泥经回流泵打入缺氧池,出水进入出水池。好氧反应器为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6],溶氧量主要是通过进气泵流量调节,厌氧和缺氧反应器则通过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来控制。 1·2试验水样及分析方法 活性污泥及城市废水取自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废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7]:化学需氧量(COD)为

【课程设计计算书】A2O生化池单元

目录 设计总说明 (1) 设计任务书 (2) 一.设计任务 (2) 二.任务目的 (2) 三.任务要求 (2) 四.设计基础资料 (2) (一)水质 (2) (二)水量 (3) (三)设计需要使用的有关法规、标准、设计规范和资料 (3) 第一章A2/O工艺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4 1.基本原理 (4) 2.工艺特点 (5) 3.注意事项 (5) 第二章A2/O工艺生化池设计 (6) 1.设计最大流量 (6) 2.进出水水质要求 (6) 3.设计参数计算 (6) 4.A2/O工艺曝气池计算 (7) 5.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8) 6.反应池回流系统计算 (10) 7.厌氧缺氧池设备选择 (11) 第三章 A2/O工艺需氧量设计 (13) 1.需氧量计算 (13) 2.供气量 (13) 3.所需空气压力 (14) 4.风机类型 (15) 5.曝气器数量计算 (15) 6.空气管路计算 (16)

第四章 A2/O工艺生化池单元设备一览 (17) 第五章参考文献 (18) 第六章致谢 (19) 附1 水污染课程设计感想 (20) 附2 A2/O工艺生化池图纸 (22)

设计总说明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对城区及附近河流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各地政府大力投入资金,力图改变现今水体的水质。 本设计为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单元,要求运用A2/O工艺进行设计,对生化池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污水处理水量为10000t/d。污水水质:COD Cr250mg/L,BOD5100mg/L,NH3-N30mg/L,SS120mg/L,磷酸盐(以P 计)5mg/L。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COD Cr≤40mg/L,BOD5≤20mg/L,NH3-N≤10mg/L,SS≤20mg/L,磷酸盐(以P计)≤0.5mg/L。其对应的去除率为COD Cr≥84%,BOD5≥80%,NH3-N≥67%,SS≥87%,磷酸盐(以P计)≥90%。 A2/O是流程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A2/O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有机物氮化。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贮存的聚磷分解释放出磷。缺氧区中反硝化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的硝酸盐以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好氧区中聚磷菌生动吸收环境中的溶解磷,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贮积。污水经厌氧、缺氧区有机物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利用后浓度已经很低,有利于自养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 关键词:城镇生活污水,A2/O工艺,脱氮除磷

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bod-cod

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 厌氧池主要是用于厌氧消化,对于进水COD浓度高的污水通常会先进行厌氧反应,提高COD的去除率,将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低分子易被降解的有机物,提高BOD/COD的比值。而且在除磷工艺中,需要厌氧和好氧的交替条件.......在脱氮处理中,反硝化过程需要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起作用。而好氧池就不用说了,在生化处理中都用到好氧池的。 厌氧池搅拌不能用曝气系统来完成,要采用潜水搅拌机!其他两个都可以用曝气系统来完成搅拌 厌氧池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严格来说必须控制在L以下,缺氧池一般要控制在L左右,而好氧池按照工艺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mg/L以上。 厌氧池中只悬挂填料,缺氧池中的搅拌设备一般采用的水下推进器或者潜水搅拌机,挂有填料,而好氧池中,根据工艺名称,有些悬挂了填料,有些没有,曝气方式也不一样。在设计时主要根据所起作用和对溶解氧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且要按照水力停 COD、BOD的定义 COD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它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化学需氧量”或“化学耗氧量”,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由于有机物是水体中最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因此,COD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污染越严重。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COD浓度应小于15毫克/升,一般景观用水COD浓度应小于40毫克/升。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氧气量。是一种以微生物学原理为基础的测定方法。所有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如温度的时间等将影响BOD的测定。最终的BOD是指全部的有机物质经生化降解至简单的最终产物所需的氧量。一般采用20℃和培养5天的时间作为标准。以BOD表示,通常用亳克/升或ppm作为BOD的量度单位。 BOD:生化需氧量,即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CO2、NH3、和H2O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NH3进一步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所谓硝化过程。NH3已是无机物,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只指有机物在第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与温度有关,一般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所以在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20℃时在BOD的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在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就是说,测定第一阶段的

农村生活污水厌氧-缺氧-好氧(A2O)

农村生活污水厌氧-缺氧-好氧(A2/O) 处理终端维护导则 Guidelines 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naerobic-Anoxic-Oxic Treatment Facilities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征求意见稿) 《农村生活污水厌氧-缺氧-好氧(A2/O)处理终端维护导则》编制组 2017年11月

前言 根据“两美”浙江和“五水共治”的总体要求,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运维管理的意见》(浙政办发〔2015〕86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规范了农村生活污水厌氧-缺氧-好氧(A2/O)处理终端的运维要求,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为首次发布。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浙江天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浙江建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起草人:王付超方佩珍朱国平谢杰张宗霖乔晓刚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日常巡查 (4) 5 定期检查 (6) 6 养护 (7) 7 维修 (10) 8 检测 (12) 9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4)

1 总则 1.0.1为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厌氧-缺氧-好氧(A2/O)处理终端运行维护,确保厌氧-缺氧-好氧(A2/O)处理终端正常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改善农村水环境,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运维。1.0.3 厌氧-缺氧-好氧(A2/O)处理终端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省和地方现行有关法律、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厌氧缺氧好氧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酸化池中的反应是厌氧反应中的一段。 厌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也没有硝酸盐的反应池。缺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 酸化池---水解、酸化、产乙酸,限制甲烷化,有pH值降低现象。工艺简单,易控制操作,可去除部分COD。目的提高可生化性; 厌氧池---水解、酸化、产乙酸、甲烷化同步进行。需要调节pH,不易操作控制,去除大部分COD。目的是去除COD。 缺氧池---有水解反应,在脱氮工艺中,其pH值升高。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同时去除部分BOD。也有水解反应提高可生化性的作用。 水解酸化池内部可以不设曝气装置,控制停留时间再水解、酸化阶段,不出现厌氧产气阶段,前两个阶段的COD去除率不是很高,因为他的目的只是将大分子的变成小分子有机物,一般去除率在20%左右,产气阶段的COD去除率一般在40%左右,但这是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要进行除臭处理,且达到产气阶段的停留时间要较前两阶段长,也就是要出现厌氧状态。缺缺氧池内要设置曝气装置,控制溶解氧在0.3-0.8mg/l,利用兼氧微生物及生物膜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曝气器要慎重选择,既要保证供氧量,又要确保有利于生物膜的脱落、更新。一般不选用微孔曝气器作为池底的曝气器。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

A/2)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O 工艺流程如图,反应池有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从流程图可以看出,本工艺是指上市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除磷和缺氧-好氧活性污泥发生物脱氮联众方法的结合,经初沉池沉淀后的废水和回流活性污泥自厌氧池流入,循环硝化液由好氧池用泵松日缺氧池,在厌氧池进行磷的释放。在缺氧池进行脱氮,在好氧池进行硝化和磷的摄取,废水再经二沉池沉淀后排放。 为保证厌氧池和缺氧池必要的有机物,在雨季或运行初期,废水经超越管直接送入反应池。一般的城市午睡不需要另外加甲醇等邮寄碳源和头家NaOH来调节PH值。 为确保磷达标排放,必要可在好氧池末端投加混凝剂或二沉池后设快滤池进一步取出SS来降低出水磷的浓度。 剩余活性污泥与初沉污泥宜分别浓缩 工艺特点 本工艺与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比较有以下特点: (1)本工艺由于缺氧池前设厌氧池,磷的去除率比缺氧-好氧法高。 (2)本工艺比缺氧-好氧法多一座水力停留时间为1~2h的厌氧池。 (3)本工艺的剩余活性污泥和初沉污泥宜分别浓缩。 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 总氮去除率 本工艺的除磷医院里基本上与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相同,总磷的去除率也与它相同,一般为60~70% 总磷去除率 本工艺的除磷远离基本上与厌氧-好氧火星污泥法相同,但总磷的去除率比它稍低,一般为70~80%,总磷的去除率与进水的C/P比(BOD/TP).SRT和BOD-SS负荷有关,其中SBR、SRT越短,总磷的去除率越高,而SRT越长,总氮的去除率越高,为了同时进行除磷脱氮,设计SRT采用脱氮的下限,因此本工艺总磷的去除率比SR T短的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稍低。 水温虽然对除磷影响娇小,但雨水流入或是磷的取出率下降,其原因是雨水带劲溶解氧或使有机物浓度下降,厌氧池磷的释放不充分,有机物浓度低也会使脱氮反映速度降低。 三、实验过程 1. 1)进入实验室,准备实验所需要品是否齐全,实验设备是否完备。 2)将清水管接入各个实验设备,打开水龙头,检查水处理设备和输水管道的密封性,以及曝气设备和输气管道的气密性,是否有漏水情况,如果没有,则进行下一步。 3)检查电路是否完好,有没有浸没在水中或者在设备中,完成后打开曝气机、水泵、搅拌机以及刮泥机等器械,检查他们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否则应维修更换。 4)关闭各设备、关闭电源,并将各水处理构筑物的放空口打开,将液体放空,然后关闭放空口,准备实验。 5)将各个构筑物的取样口关闭,各个连接处的管道打开,将进水管道的阀门打开,调节流量。 6)带水通过机械帘格井计入到曝气式沉砂池,并淹没曝气管道时,开启鼓风机进行曝气。7)带水充满初沉池,向初沉池中头家絮凝剂,几下每次投加的用药量,并测量出当时设备中药物的浓度。与此同时,打开搅拌机,使液体充分混合。 8)让午睡进入厌氧池,但污水益处厌氧池进入缺氧池之后,好氧池水面达到一定高度,打

万吨生活污水的缺氧好氧的脱氮设计201资料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项目 3万吨生活污水的缺氧好氧的脱氮设计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年级班别 10环境工程2班 学号 311******* 学生姓名肥敏 指导教师罗建中 2013年 6 月

目录 一、设计概述 (1) 二、设计任务与内容 (1) 2.1设计任务 (1) 2.2设计规模和指标 (1) (1)设计规模 (1) (2)设计指标 (1) 三、工艺流程及说明 (1) 3.1工艺原理 (1) 3.2 A/O工艺 (2) 3.2.1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2) 3.2.2工艺特点: (2) 3.2.3 A/O工艺设计参数 (3) 四、工艺设计计算 (3) 4.1工艺设计参数 (3) 4.2反应池容积计算 (4) 4.2.1好氧池设计计算 (4) 4.2.2缺氧池设计计算 (5) 4.3反应池尺寸计算 (5) 4.3.1单组池容积 (5) 4.3.2单组好氧池容积 (6) 4.3.3单组缺氧池容积 (6) 4.4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6) 4.4.1需氧量计算 (6) 4.4.2空气量计算 (7) 4.4.3鼓风机出口风压计算 (8) 4.5回流量比计算 (8) 4.6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8) 4.6.1进水流量 (8) 4.6.2污泥回流管 (8) 4.6.3混合液回流管 (8) 4.6.4进水管 (9) 4.6.5出水管 (9) 4.7二沉池工艺计算 (9) 4.7.1设计参数 (9) 4.7.2设计计算 (10) 五、机械设备选型 (12) 5.1缺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12) 5.2污泥回流设备 (12) 5.4混合液回流设备 (13) 六、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附件】 (14)

污水处理工艺之AO(缺氧好氧)简介讲课教案

污水处理工艺之AO(缺氧好氧) 简介

2.2 AO工艺(缺氧好氧) 221 AO工艺原理 AO工艺也叫缺氧好氧工艺法,A(Anoxi的英文缩写)是缺氧段,主要用于脱氮;O(Oxic)是好氧段。是国外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工艺,它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cr而且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化合物。工艺流程如下: 規介泠冋愉 图2缺氧好氛工艺流程 缺氧好氧工艺组合法,它的优越性是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生物脱氮功能,是将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技术应用于好氧活性污泥法之前,所以A/O工艺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段溶解氧一般不大于0.2mg/L, O段溶解氧2?4mg/L。在完成O段回流的反硝化作用的同时,异养菌也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当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过经缺氧水解后,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好氧池,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 (NH4+)氧化为NO3- ,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 其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脱氮过程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分别是氨化、硝化和反硝化: (1 )氨化反应(Ammonification):污水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含氮有机物, 在异养型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氮的过程; (2)硝化(Nitrification):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养型微生物)的作用下

被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3)反硝化(Denitrification):污水中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载反硝化菌(兼性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2的过程。 其中硝化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亚硝化和硝化: 第一步,亚硝化反应:2NH4++3O2—2NO2 +2H2O+4H+ 第二步,硝化反应:2NO2 +02—2NO3 总的硝化反应:NH4++2O2—NO3 +H2O+2H+ 其中反硝化反应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3NO3 +CH3OH^3NO 2+2H2O+CO2 第二步:2H++2NO2 +CH3OH^N 2+3H2O+CO2 第三步:6H++6NO3+5CH3OI—3N 2+13H2O+5CO2 2、系统脱氮原理 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其运行过程中,同时具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即氨氮在O池中未被完全硝化生成NO3,而是生成了大量的NO2-N,但在A池NO2同样被作为受氢体而进行脱氮;再者在A池中存在的NO2同样也可和NH4+a行反应脱氮,即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NH4++NO2 —N 2+2H2O 因此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在进水水质以及系统控制参数稳定的条件下也可 达到理想的出水效果。 2.2.2 AO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污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将脱氮池设置在碳氧化和硝化池的前段,其一,使脱氮过程微生物能直接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碳源,减少外加碳源量;其二,则通过好氧池混合液的回流而使其中的NO3-在脱氮池中进行反硝化,且利用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特点,以提高污水中氮的去除率。

污水三大处理方法解析:缺氧、厌氧、好氧

污水三大处理方法解析:缺氧、厌氧、好氧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酸化池中的反应是厌氧反应中的一段。

厌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也没有硝酸盐的反应池。缺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 酸化池---水解、酸化、产乙酸,限制甲烷化,有pH值降低现象。工艺简单,易控制操作,可去除部分COD。目的提高可生化性; 厌氧池---水解、酸化、产乙酸、甲烷化同步进行。需要调节pH,不易操作控制,去除大部分COD。目的是去除COD。 缺氧池---有水解反应,在脱氮工艺中,其pH值升高。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同时去除部分BOD。也有水解反应提高可生化性的作用。 水解酸化池内部可以不设曝气装置,控制停留时间再水解、酸化阶段,不出现厌氧产气阶段,前两个阶段的COD去除率不是很高,因为他的目的只是将大分子的变成小分子有机物,一般去除率在20%左右,产气阶段的COD去除率一般在40%左右,但这是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要进行除臭处理,且达到产气阶段的停留时间要较前两阶段长,也就是要出现厌氧状态。缺缺氧池内要设置曝气装置,控制溶解氧在0.3-0.8mg/l,利用兼氧微生物及生物膜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曝气器要慎重选择,既要保证供氧量,又要确保有利于生物膜的脱落、更新。一般不选用微孔曝气器作为池底的曝气器。 好氧池就是通过曝气等措施维持水中溶解氧含量在4mg/l左右,适宜好氧微生

生化法脱氮

生化法 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过程。传统观点认为:硝化过程为好氧过程,在此过程中,氨态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硝基氮和亚硝基氮;而反硝化过程为厌氧过程,在此过程中,硝基氮和亚硝基氮转化为氮气。因此,一般的生物脱氮过程为厌氧/好氧过程、或厌氧/缺氧/好氧过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反硝化过程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即好氧反硝化过程。它为突破传统生物脱氮技术限制,利用一个生物反应器在一种条件下完成脱氮反应提供了依据。SBR生物脱氮工艺的优点在于以时间序列代替空间序列,使好氧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在同一容器中完成。采用SBR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在曝气段实现高氨氮废水的好氧硝化/反硝化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她们提出的反应序列为:一段缺氧一好氧曝气一二段缺氧的SBR反应器,好氧段反硝化脱氮率要占总脱氮率的70%以上。研究表明:好氧反硝化菌为异养菌,脱氮反应历程与缺氧反硝化菌相同,并且最终产物主要为N2。 目前生物脱氮的浓度一般在400 mg/L以下,采用生物脱氮技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就需要进行大倍数稀释,这就使得生物处理设施的体积庞大,能耗会相应提高。因此,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采用生物处理前,一般要首先进行物化处理。 物化方法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时不会因为氨氮浓度过高而受到限制,但是不能将氨氮浓度降到足够低(如100 mg/L以下)。而生物脱氮会因为高浓度游离氨或者亚硝酸盐氮而受到抑制。实际应用中采用生化联合的方法,在生物处理前先对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进行物化处理。目前,较先进的生化脱氨主要有以下几类方法。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由膜过滤取代传统生化处理技术中二次沉淀池和沙滤池的水处理技术。MBR将分离工程中的膜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系统,提高了泥水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降低F/M比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甚至为零),从而基本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突出问题。 硝化菌为自养菌,生长繁殖的世代周期长,常规的生物脱氮工艺中,为保持构筑物中有足够数量的硝化菌以完成生物硝化作用,在维持较长污泥龄的同时也相应增大了构筑物的容积。此外,絮凝性较差的硝化菌常会被二沉池的出水带出,硝化菌数量的减少影响硝化作用,进而降低了系统的脱氮效率。膜生物反应器能够完全截留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止硝化菌的流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硝化反应器。在适宜的pH、DO条件下,容积负荷控制在2 kg/(m3?d)以下时,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将浓度为2×103mg/L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虽然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会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膜污染问题尚未见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短程硝化反硝化 生物硝化反硝化是应用最广泛的脱氮方式。由于氨氮氧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曝气费用成为这种脱氮方式的主要开支。短程硝化反硝化(将氨氮氧化至亚硝酸盐氮即进行反硝化),不仅可以节省氨氧化需氧量而且可以节省反硝化所需炭源。用合成废水试验确定实现亚硝酸盐积累的最佳条件。要想实现亚硝酸盐积累,pH不是一个关键的控制参数,因为pH在6.45~8.95时,全部硝化生成硝酸盐,在pH<6.45或pH>8.95时发生硝化受抑,氨氮积累。当DO=0.7 mg/L

0190.污水处理缺氧厌氧好氧三大工艺流程解析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 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 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酸化池中的反应是厌氧反应中的一段。 厌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也没有硝酸盐的反应池。缺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 酸化池---水解、酸化、产乙酸,限制甲烷化,有pH值降低现象。工艺简单,易控制操作,可去除部分COD。目的提高可生化性; 厌氧池---水解、酸化、产乙酸、甲烷化同步进行。需要调节pH,不易操作控制,去除大部分COD。目的是去除COD。

缺氧池---有水解反应,在脱氮工艺中,其pH值升高。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同时去除部分BOD。也有水解反应提高可生化性 的作用。 水解酸化池内部可以不设曝气装置,控制停留时间再水解、酸化阶段,不出现厌氧产气阶段,前两个阶段的COD去除率不是很高,因为他的目的只是将大分子的变成小分子有机物,一般去除率在20%左右,产气阶段的COD去除率一般在40%左右,但这是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要进行除臭处理,且达到产气阶段的停留时间要较前两阶段长,也就是要出现厌氧状态。缺缺氧池内要设置曝气装置,控制溶解氧在0.3-0.8mg/l,利用兼氧微生物及生物膜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接触氧化池内的曝气器要慎重选择,既要保证供氧量,又要确保有利于生物膜的脱落、更新。一般不选用微孔曝气器作为池底的曝气器。 好氧池就是通过曝气等措施维持水中溶解氧含量在4mg/l左右,适宜好氧 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处理水中污染物质的构筑物; 厌氧池就是不做曝气,污染物浓度高,因为分解消耗溶解氧使得水体内几乎无溶解氧,适宜厌氧微生物活动从而处理水中污染物的构筑物; 缺氧池是曝气不足或者无曝气但污染物含量较低,适宜好氧和兼氧微生物生活的构筑物。 不同的氧环境有不同的微生物群,微生物也会在环境改变的时候改变行为,从而达到去除不同的污染物质的目的。 好氧池的作用是让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运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条件的最佳,这样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进行有氧呼吸。 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需要时间较长。厌氧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水解酸化的产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机物,使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显著提高,而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摄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才可直接进入细胞内,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质首先要通过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进入微生物体内代谢。例如天然胶联剂(主要为淀粉类),首先被转化为多糖,再水解为单糖。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成纤维二糖与葡萄糖。半纤维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单糖。 水解过程较缓慢,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厌氧降解的限速阶段。在酸化这一阶段,上述第一阶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