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儿童文学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儿歌、幼儿诗、童话、故事、图画书、散文、戏剧等各类主要文体的基本特征、鉴赏途径和创作原则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文学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2(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以婴幼儿文学和婴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特色。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创编适合学前儿童需求的作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体现对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体现文学培养人、感染人的终极目的。

3(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与阅读鉴赏、创作改编相结合的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阅读鉴赏以讨论的方式为主,创作改编以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为主。

4(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应为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学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20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8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课程教学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文本辅导材料及阅读鉴赏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各办学单位利用江苏电大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学前儿童文学”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

电视教学教学内容总学时面授辅导阅读鉴赏练习作业实践教学小计网络课程

第一章 4 1 1 2 第二章 6 1 2 1 1 1 第三章 8 1 2 3 1 1 第四章 12 2 3 3 2 2 第五章 12 2 3 3 2 2 第六章 8 1 2 2 2 1 第七章 8 2 2 2 1 1 第八章 14 2 2 4 4 2 学时总数 72 12 17 18 15 10

本课程的考试由省级电大组织,考试命题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设计的规定。课程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占30%)和期末考试(占70%)两部分构成,具体办法由专门制定的课程考核说明做出规定。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按照电视大学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的特点,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并拟定课程相关内容的基本学习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学习要点: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认识婴幼儿生

理心理及语言特点;了解世界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阅读国内外主要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了解阅读国内外主要作家作品。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婴幼儿的生理特征

二、婴幼儿的心理特征

三、婴幼儿的语言特征

第三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二、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

三、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

第四节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外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十八世纪以前的儿童文学

(二)十八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

(三)十九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

(四)二十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

二、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

(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第二章儿歌

学习要点:了解儿歌的起源、发展与分类,掌握儿歌的功能与特点;熟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学会鉴赏儿歌。教学重点:了解儿歌特点和传统艺术形式,背诵并鉴赏传统儿歌及作家创作

中的佳作。

第一节儿歌概说

一、儿歌的含义和功能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一)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二)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三)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四)音韵和谐,好记易诵

四、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二)游戏歌

(三)数数歌

(四)问答歌

(五)绕口令

(六)连锁调

(七)谜语歌

(八)字头歌

第二节儿歌鉴赏

一、以将来的工作对象——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标准,选

择上乘的优质儿歌

二、深入作品,首先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别人

三、从儿歌的特征入手品味儿歌四、尊重自己的感觉,整体感受作品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第三节儿歌创作

一、贴近幼儿生活,贵在率真自然二、既要有浓郁的而各位,又要将儿歌当诗写三、变换视角,避免雷同

四、向传统儿歌学习——旧瓶装新酒五、反复修改,去粗取精

第三章幼儿诗

学习要点:理解幼儿诗的概念,区别幼儿诗与儿歌的异同,掌握幼儿诗的艺术特征和分类类别;学习鉴赏和创作幼儿诗。教学重点:幼儿诗与儿歌的异同,幼儿诗的艺术特征,幼儿诗鉴赏和创作。

第一节幼儿诗概说

一、什么是幼儿诗及幼儿诗的发展二、幼儿诗与儿歌的异同

三、幼儿诗的艺术特征

(一)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

(二)活泼、生动的想象

(三)富于情趣的构思

(四)自然、明快的韵律

(五)口语化与音乐性相结合的语言四、幼儿诗的类别

(一)叙事诗

(二)抒情诗

(三)童话诗

(四)讽刺诗

(五)题画诗

(六)散文诗

第二节幼儿诗鉴赏

一、充分把握和理解幼儿诗作品的形象二、在幼儿诗鉴赏中要善于张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三、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第三节幼儿诗的创作

一、幼儿诗的创作原则

(一)幼儿诗必须有健康积极的主题 (二)幼儿诗的题材多种多样 (三)幼儿诗要有充沛的感情 (四)幼儿诗要有浓郁的儿童情趣,这是幼儿诗区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

术特征

(五)幼儿诗必须有鲜明的形象性 (六)幼儿诗要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二、幼儿诗的写法

(一)比喻法

(二)排比法

(三)拟人法

(四)摹声法

(五)假设法

(六)夸张法

(七)疑问法

(八)对比法

(九)对话法

三、幼儿诗的写作格式 (一)平头

(二)分行

(三)分小节

(四)标点

(五)押韵

第四章婴幼儿童话

学习要点:了解童话的概念、起源和发展;掌握童话的特点和分类;学会鉴

赏童话;学习改编和创作童话。教学要点:童话的概念,童话的特点,童话改编。

第一节童话概说

一、童话的概念

二、童话的源流

三、童话的基本特征

四、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 1、单纯明快的叙事特征 2、鲜明的主题

3、类型化的人物性格 (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1、呈现纯真的儿童世界

2、实现成人的童年梦想

3、创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本结构五、童话的表现手法

(一)拟人

(二)夸张

(三)象征

六、童话的分类

第二节婴幼儿童话的鉴赏

一、在鉴赏婴幼儿童话时,应紧紧扣住幻想这一特征

二、鉴赏婴幼儿童话还必须紧紧抓住童话形象第三节婴幼儿童话的创作和改编一、婴幼儿童话的创作

(一)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童话灵感的素材 (二)富于婴幼儿幻想特征的奇特构思(三)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四)独具个性,童真闪耀的童话形象 (五)淡化“童话逻辑”,创作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型童话

二、婴幼儿童话的改编

(一)单纯鲜明的主题

(二)充满动作性、色彩感的幼儿情趣 (三)浅而有味、活泼生动的语言

第五章婴幼儿故事

学习要点:了解婴幼儿故事的概念,掌握婴幼儿故事的特征和分类,提高鉴赏婴幼儿故事的能力,学习婴幼儿故事的创作。

教学要点:婴幼儿故事的概念,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功能和特点,婴幼儿故事鉴赏。

第一节婴幼儿故事概说

一、婴幼儿故事的概念

二、婴幼儿故事的发展

三、婴幼儿故事的特征

四、婴幼儿故事的种类

(一)婴幼儿动物故事

(二)婴幼儿历史故事

(三)婴幼儿民间故事

第二节婴幼儿生活故事

一、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功能

(一)认识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愉悦功能

二、婴幼儿生活故事的特点

(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情节单纯而又曲折

(三)浓郁的婴幼儿生活情趣

第三节婴幼儿故事的鉴赏

一、从鉴赏过程来看,婴幼儿故事是一种艺术思维活动,具有主动性、再创造性的特点

二、从鉴赏结果来看,婴幼儿故事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一种精神性的审美享受,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

第四节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

一、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要求

二、创编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几种方法

(一)细心观察,以显示生活为创作底本,加工故事

(二)捕捉“一点”,通过想象、联想,以点发散成面,连缀成故事 (三)大量积累,结合日常感受与体会,逐渐形成故事第六章婴幼儿图画书学习要点:认识图画书的概念及其与插画书的区别,了解图画书的种类、特征和作用,理解图文关系,掌握图画书对文字和图画的要求,学习为婴幼儿创作

图画书。

教学要点:图画书的概念,图画书的特征,图画书的阅读和欣赏。第一节图画书概述

一、图画书的概念

二、图画书的发展

三、图画书的作用

第二节图画书的种类和特征

一、图画书的分类

(一)无文图画书

(二)图文并茂的图画书

二、图画书的特征

(一)整体的传达性

(二)形象的直观性

(三)构图的连续性

(四)画面的趣味性

第三节图画书阅读和欣赏

第四节幼儿图画书的创作和改编

第七章婴幼儿散文

学习要点:了解婴幼儿散文的特点,掌握婴幼儿散文的分类,学习鉴赏婴幼儿散文,学习创作婴幼儿散文。

教学要点:婴幼儿散文背诵和欣赏,婴幼儿散文写作。

第一节婴幼儿散文概说

一、散文与婴幼儿散文

二、婴幼儿散文的发展

三、婴幼儿散文的特征

四、婴幼儿散文的分类

第二节婴幼儿散文的鉴赏

第三节婴幼儿散文的创作

一、作家必须对婴幼儿怀有真挚的情感

二、作家必须在构思上下功夫

三、作家应该将最精美规范、自然流畅的文学语言奉献给孩子

第八章幼儿戏剧

学习要点:掌握幼儿戏剧的特点、分类,了解幼儿戏剧的价值及在幼儿园的运用,学会鉴赏幼儿戏剧文学和创编幼儿戏剧。教学要点:鉴赏幼儿戏剧文学,排演幼儿戏剧作品。第一节幼儿戏剧概说

一、幼儿戏剧及其发展

二、幼儿戏剧的特征

三、幼儿戏剧的分类

第二节幼儿戏剧鉴赏

第三节幼儿戏剧的创作和改编

一、幼儿戏剧的创作

二、幼儿戏剧的改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802111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创意思维能力和图形造型能力来表达特定的图形创意。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用途以及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图形作为各项设计活动中基本元素之一,体现着设计的本质属性和表现技能,并在各项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图形设计的有关概念、设计方法、表现形式、课程操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思维训练,达到独立完成构思独特新颖、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内涵的创意图形设计。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内容和结构上力求将文化性、艺术性和专业性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牢固掌握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0 课程总学分:4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3级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的: 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图形创意已经普及到平面、三维等设计的各个领域,图形创意已经成为当今设计领域不可替代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有掌握图形语言的心理特征和图形的创意思维,才能为以后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打好基础。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并能从创作实践中,熟练掌握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和组织方法,启发创意灵感,做出更加优秀的图形创意的设计作品。 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图形创意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图形创意的设计规律;理解图形视觉原理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运用图形视觉过程中的规律性和不同的联想形式,开展图形创意设计。 1.通过项目导入与典型案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熟悉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以及开阔思维的视野,掌握国际设计最新的动态,加深学生对社会和市场的了解。 2.通过快题训练的形式使学生充分把握图形创意的各种思维表现、表现手法的基本知识点。 3.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熟练图形创意的设计程序。 (二)能力目标 正确掌握对图形的感觉、选择和理解;具备对图形的概括、加工能力;具备独特的创意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创意图形创作设计;掌握图形传播的相关理论,为图形创意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1.通过对思维、手绘、创意表达等技巧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进行创意表达的实际操作与创意的组织能力。 2.使学生充分掌握创意表达的技巧,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广度、速度与深度。 3.提高学生在后续课程如广告设计、海报创意、角色设计、场景绘制等设计课程的实际应用与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

文学欣赏大纲(新)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各专业,参考学时:16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13级各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周学时 2 ,总学时16学时。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加对外国民族名著了解,熟悉外国民风民俗,拓宽知识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名篇名著精华,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现代人整体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主要介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及其作用,多角度地分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欣赏其中的艺术特色。教学注重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民族的不同个性、鉴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增强吸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胃功能”。 三、教学要求 面向层次为各专业专科学生。 1、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倾向性;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中外文学史常识,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2、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3、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古代、外国文化和文学常识为讲授内容。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二、文学欣赏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文学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中外文学欣赏的规律和方法 重点: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诗歌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诗经》、屈原《九歌》、陶渊明、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诗选。 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余光中、海子、席慕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舒婷等的诗选 三、外国诗歌欣赏:叶芝、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聂鲁达等的诗选。 教学要求:了解古今中外诗歌的演变与发展 重点:了解诗歌欣赏要从意境、意象、意蕴切入,代表作品欣赏。难点:中外诗歌欣赏比较 第三章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代散文欣赏:《左传》、《战国策》、《孔孟语录》、明清散文小品欣赏、李斯、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的作品。 二、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巴金、钱钟书、余光中、贾平凹、林清玄、吴伯萧等。 教学要求:了解散文文体“四分法”及其他分类 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品的欣赏 难点:散文艺术感应力的把握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301008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 学时:152 学分:9 开课学期:1-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绪论(6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 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 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作品二:《阿Q正传》(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 Graphics creative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7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考核方式】项目考【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以理论课为主。“创意”是社会人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禀赋。设计就是创造行为的体现,为了开发和挖掘这种能力,创意基础课程重点讲授创新的基本模式;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想象与联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素质目标: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意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商美专业的学生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开始对待每一门专业学习,按照一定的创造思维模式去开发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知识目标:了解创意的意义与本质,创意之于设计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与图形的创意性表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课程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什么是图形创意 2、学习图形创意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图形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3、图形的分类 元素特征图形 具象图形 抽象图形 4、图形的发展趋势 突出创意,强化图形语言的趋向 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趋向 与高科技同步发展的趋向 图形的传播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向 重点: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难点: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16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有新的认识,并且能掌握好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图形创意。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节图形创意思维方式 掌握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的创意方法。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作品中不同表现手法。 第二节联想、想象、通感和移情在图形中的作用 (1)联想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2)想象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3)通感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4)移情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重点:图形的创意的几种思维方式的理解

《中外动画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动画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门课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践学时0 制订日期制订人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优秀动画影片的分析,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勾画出动画电影创作的整体线条。由此学会去分析各种风格的动画片和其创作特点,深入了解动画创作的现状。 主要通过从剧作、人物造型、动画设定、镜头画面、CG技术、动画色彩、动画音乐以及市场营销、衍生品的开发等不同的视角,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为学生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为学生寻求动画艺术上的突破做准备。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画鉴赏; 2、怎样欣赏动画作品; 3、掌握动画剧本评论书写技巧。 (2)能力目标 1、了解动画艺术鉴赏内涵; 2、提高动画审美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 第1章什么是动画 1.1 动画的定义 1. 已有的动画定义 2. 动画定义的总结 1.2 动画的特性 1. 动画艺术的特性 2. 动画片与非动画片的区别 第2章哪些是动画 2.1 动画的常规分类 1. 动画创作目的分类 2. 动画的造型分类 3. 动画的叙事结构分类 4. 动画的审美主体分类 2.2 类型动画 1. 类型动画分类 2. 类型动画的特征 第3章动画的发展是怎样的 3.1 动画的起源和技术发展 1. 原始意象“动画” 2. 早期“动画” 3. 动画技术发展

3.2 动画的发展阶段 1. 早期传统“动画” 2. 现代动画阶段 3. 新媒体动画阶段 第4章各国动画面貌如何 4.1 欧洲动画的发展 1. 法国动画 2. 德国动画 3. 英国动画 4. 俄罗斯动画 5. 南斯拉夫动画 6. 欧洲动画的特点 4.2 美国动画的发展 1. 美国动画发展的分期 2. 美国主要动画制作公司 3. 美国动画的特点 4.3 日本动画的发展 1. 萌芽时期(1917-1945年) 2. 探索时期(1945-1962年) 3. 全面振兴的阶段(1963-1978年) 4. 黄金时代(1978-1989年) 5. 世纪末的辉煌(1990-2000年) 6. 新世纪的发展(2001年至今) 4.4 中国动画的发展 1. 中国动画的历史 2. 中国动画学派的特点 3. 中国港台动画 第5章动画是怎样创作的 5.1 动画创作者 1. 动画创作者与社会 2. 动画创作者的基本修养 5.2 动画创作方法 1.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 2. 原创与改编 3. 改编的方法 5.3 动画制作流程 1. 传统二维动画片制作流程 2. 三维电脑动画制作流程 【知识拓展1】剪纸动画的制作流程【知识拓展2】黏土动画的制作流程第6章动画作品有哪些构成元素6.1 动画叙事 1. 动画的主题 2. 动画的母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因此,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通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元杂剧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

情剧;曲状元; 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 (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元杂剧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关汉卿 1、教学基本要求 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 (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 (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 (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4课时) 第一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前奏 19、20世纪之交,中国从社会组织结构上的变革对文化的触动;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文学革命兴起的基本状况;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第三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湖畔诗社等;五四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第四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人”的文学观念的现代意义;文学语言变革的革命性意义;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型;文体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4课时)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 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第二节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叶绍钧“为人生”小说的概述;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第三节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概况;《沉沦》的思想价值和以其为代表的独特小说风格;郁达夫小说主人公的“自叙传”性质;浓烈的抒情笔调,感伤色彩浓重的浪漫主义的倾向。 第三章20年代诗歌创作(4课时) 第一节20年代诗歌概述 “诗体的大解放”;胡适、刘半农等的白话诗;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诗歌;冰心哲理小诗;创造社的浪漫主义诗歌;湖畔诗社、冯至等的抒情诗;早期政治抒情诗;李金发的象征诗等。 第二节郭沫若的诗歌

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郭沫若诗歌创作概述;《女神》诗集的内容与文学史的意义;《女神》诗集的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新格律体的探索 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运动”;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李金发的象征诗 李金发早期象征诗 第四章20年代戏剧与散文(3课时) 第一节20年代戏剧概述 萌芽期的话剧和“文明戏”;早期话剧运动和现代话剧的演变;民众戏剧社与“爱美剧”;欧阳予倩、洪深、丁西林等的早期独幕剧;郭沫若等的早期历史剧。 第二节20年代散文概述 五四时期的杂感文;“语丝文体”及语丝社等群体的散文创作;小品散文;叙事抒情的“美文”;散文诗等 第三节周作人的散文创作 周作人关于散文的理论倡导以及周作人的散文创作。 第五章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旗手:鲁迅(6课时)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与思想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南京水师学堂的学习期间接受了进化论;日本仙台学医和“弃医从文”的选择;五四时期的“呐喊”,小说和杂文的创作;五四退潮后的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大革命失败时的思想反思,进化论的轰毁;在上海参与左翼文学运动;生命最后的战斗日子以杂文为武器。 第二节《呐喊》与《彷徨》 《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小说集的思想内容;《狂人日记》的思想启蒙总纲;《阿Q正传》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和关于农民问题的思考;《伤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表现手法、吸收外国小说的技巧、“格式的特别”等,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1、了解图形的概念; 2、理解现代图形创意和图形创意思维; 3、学习重点:应放在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和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 4、图形创意的组织方法和图形创意的应用为该课程的难点,要掌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活学活用方可解决。 教学计划:共8周,每周16课时 第一周:第一章,图形的概念: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图形语言特征。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现代图形创意的理念和现代图形创意的文化。 第二周: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图形创意思维的对象,图形创意思维的主体和图形创意的思维实质和特征。第四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 第三周:第四章从后思维,形象思维。第五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联想系列创意,想象组合系列创意,类比系列创意和同构系列创意。 第四周:第五章想象系列,类比系列,同构系列 第五周:第六章,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从特定符号的联想,数字的联想,汉字的联想。 第六周:第六章特定形空间的联想,自我形象的再设计和语言文字与视觉形象的转换进行训练。 第七周:第七章,图形创意的组织方法:图形的形态特征,图形的组织方法和图形的系列化设计介绍。 第八周:第八章,图形创意的应用:主题设计,基础设计与图形设计和专业设计课与图形创意。 课程介绍 《图形创意》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他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引向专业所需的方向与方法的重任,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以后的学习障碍。《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图形的概念:介绍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图形语言特征。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介绍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

影视广告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广告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广告赏析 英文名称:Commercial Film Appreci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其他学时: 0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笔试,以闭卷方式考察,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授课对象:广告学专业二、三年级 先修课程:广告学概论、广告摄影 推荐教材: 《影视广告作品赏析》,李霞翟瑛栋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 1、《戛纳广告幽灵》,卫军英、戴丽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何佳讯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由于欣赏的范围较广,所以要求学生广告涉猎各种广告类书刊、网络查阅等。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影视广告欣赏的方法和评判标准,同时通过大量的经典影视广告案例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使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影视广告中的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思考影视广告创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影视广告创作中的一些关键元素。并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可以从中吸取许多经验,积累创作素材,为广告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实践和工作中高起点、高水平的完成任务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观念不断更新的学科,通过学习欣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独立地、正确地评价广告作品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广告作品分析得与失,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形成文字的评论,并能提出自己的新创意。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根据对国内外优秀影视广告的赏析,帮助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性质、特点、形态、风格、创意、设计和效果表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学生的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史以及近代文学史几个部分。古代文学史1即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学史各阶段前后发展脉络之间的关系;各阶段文学现象的深度分析与正确评价;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定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解读与审美鉴赏。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代思想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共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作家的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文学史各个阶段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脉络。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2.《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中华书局1996 5.《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9.《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10.《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11.《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1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 14.《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1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1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9.《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八代诗史》,葛晓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刘梦琴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函授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课程。 课程目标:主要是系统学习1917年——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和文学创作的历史形态,使学生获得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所呈现的最普遍的精神状态与艺术形态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种对人生价值和目的认识的文化背景,并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能够在理想的水平上,欣赏、分析、评价文学现象(主要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要使学生形成合时代要求的进步的审美价值观,领悟人生的美和做人的真谛,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大量的文学社团的涌现是本章的学习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各种文学思潮发生的背景以及文学思潮的变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4、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是介绍从1917——1927年间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学生应全盘了解在这一阶段出现哪些文学思潮,对现代文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了解在现代文学阶段所受的外来影响。在此基础上理解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重点掌握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的社团流派,它们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湖畔诗社;小诗派;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特征。 (二)20年代小说(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呐喊》和《彷徨》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叶绍钧人生写实小说的分析;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色。 教学难点: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对独语体散文《野草》的解读;郁达夫小说中大量性描写的评析;本时期小说逐渐发展的过程。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2、说不尽的阿Q。 3、《野草》和《朝花夕拾》。 4、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5、乡土文学的出现。 6、“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是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情况,要求学生首先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的概况,了解《呐喊》和《彷徨》两本小说集创作的概况,了解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风格,了解本时期小说方面三个大致类型,了解在本时期出现的有影响的小说作品。理解对阿Q 不同时期的不同评价,理解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本时期“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通过评析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三类小说对现代小说的贡献,重点掌握对《呐喊》和《彷徨》的总体评价。

《图形创意与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与设计初步》 教 学 大 纲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9.9 课程编码学时学分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72 专业基础课广告装潢与设计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职业技能课,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图形创意》课程是探讨如何运用图形造型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表达艺术思维,并完成新颖、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内涵的图形。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阐述了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从而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图形创意的创作要素及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概念及传递信息的意义,了解图形创意在视觉传达该计领域所具备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图形造型的形式美和构图本身的形式美法则,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思维的跳跃感与严谨性,做到同一个想法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图形调整准确地传达图形所表达的信息。。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设计等。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特色 (一)教学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创意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2.对事物的观察力与记忆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 3.了解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深入细致地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展开多条设计思路,寻找多种构思方案。 技能培养目标 1.具备对图形的准确刻画、概括加工、提炼升华以及元素替换的能力; 2.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岗位群所需要的设计制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特色 ●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将图形创意的概念、定义、特征和规律加以系统地讲授,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知识。同时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其特殊性在于是其它各设计门类的基础,因此又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大量图例加以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A Guide to Classic British and American Short Stories 学分:2 总学时:32 课程性质: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各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了解英国和美国文学短篇小说知识而设置的一门选修课程。 2.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英国和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出现的重要作家与作品、风土人情与习俗、历史与文化等,通过经典短篇小说的分析,让学生能欣赏原作的风格、语言等,从而更好地把握英语,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与传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 3. 教学任务:通过对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中的著名作家的短篇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短篇小说构成要素、在英美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以及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本门课虽然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英美文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在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同时,增加短篇小说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短篇小说理解及分析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重点掌握:所选短篇小说涉及到的著名作家的写作特色,短篇小说的重要因素包括主题,内容,写作技巧,象征意义等。 2. 一般了解:作者的生平,所选短篇小说涉及的与英国和美国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英美短篇小说简介(4学时) 1. 重点:短篇小说的概念、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的基本要素及主旨内涵。 2. 难点: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主旨内涵。 3. 主要内容 3.1、短篇小说的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先两汉文学)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先两汉文学 二、课程性质:必修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从上古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并探讨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使学生较详细深入地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及作品。 3、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为以后中国文学史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 3学时/周,共计48学时;学分:3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 七、教学容要点与学时分配:

先文学(共30学时) 概说(2学时) 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上古文学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古代神话 思考题: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神话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3、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4、神话的分类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重要名词: 劳动说神话山海经 第二章《诗经》(6学时)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第二节《诗经》的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 2、《国风》反映的主要容及其艺术特点。 3、《豳风·七月》的容及其叙事艺术。

4、《风·蒹葭》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风雅颂变风变雅赋比兴四家传诗六义 第三章先历史散文(6学时) 第一节散文的源流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思考题: 1、简述先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2、《左传》叙事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重要名词: 甲骨卜辞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国别体 第四章先诸子散文(6学时) 第一节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论语》和《孟子》 第三节《庄子》 第四节《荀子》和《非子》 思考题: 1、诸子散文勃兴的原因。 2、《孟子》的文学特点。 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百家争鸣寓言语录体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215005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学分 【总学时】:7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 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 (一)教学要求 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掌握狂人形象。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 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2)独特的心理描写。(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 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正传》 (一)教学要求

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 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的形象。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2)叙述体的结构。(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 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 (一)教学要求 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3)个性化的语言。(4)宏大严谨的结构。(5)很强的理性色彩。 (三)重点、难点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第四章巴金《家》 (一)教学要求 掌握巴金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一类封建大家庭的

最新《图形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74 1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设计(Graphic Creative Design) 2 3 4 5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6 7 本课程作为设计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设计学科中尤为重要。它为学生在8 将来的专业设计中更具理论基础,更具审美能力创造力打下基础。 9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使他10 1服装教研室

们掌握现代图形设计观念,创意策略,表达方式和造型规律,熟悉各类图形的特点并能11 灵活应用。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与大量配套练习有意识引导学生12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平面设计各领域,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13 14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5 16 17 18 19 2服装教研室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 20 第一章概论 21 1.学习目的 2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定义及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明确图形在现代23 视觉传达中的优势,树立科学的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24 2.基本内容要求 25 (1)掌握图形的概念。 26 (2)掌握图形与人类的传播(文字、印刷、影像)。 27 (3)图形思维活动。 28 重点: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29 难点:图形创意设计与人类的的关系。 30 第二章图形的基本要素 31 1.学习目的 3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是由设计生成的一种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的视觉形33 象,是一种视觉语言。 34 2.基本内容要求 35 (1)形象 36 (2)意义 37 3服装教研室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文学欣赏》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必修选修课程,是面向高等职业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欣赏》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近现代优秀作品的感知鉴赏和中国文学史的梳理,使学生熟知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与文学,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进其文化自信;通过艺术理论和艺术鉴赏活动的熏染,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工作心态。由此,为学生日后和谐融入社会、无缝对接奠定基础。课程力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教学实践,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种类、特点及其欣赏方法等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文学欣赏》课程强调实用性,突出作品的核心地位,不再一味强调体系与理论;将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体悟作品助学生学会生存与生活。依据当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即爱心包容、积极上进、理性从容,通过上述要点在艺术经典中撷取作品典范;依据既有的文学史与文学选编,撷取具备极高的美学意义和深度意义的作品典范;依据当前与艺术相关的社会热点,与时俱进,撷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作品典范,从而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关联生活的阵地。《文学欣赏》力求以鉴赏活动为教学的核心,即以学生为艺术鉴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鉴赏活动起主导作用。通过幻灯、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达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教学中,务求以艺术鉴赏活动为主体,以艺术作品为教学的焦点,回避艰涩的理论。 本课程主要讨论中外历代文学与影视的作品、大家、流派、思潮及社会形态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的艺术作品的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