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产平菇新品种的选育

高产平菇新品种的选育

高产平菇新品种的选育
高产平菇新品种的选育

扬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产平菇新品种的选育姓名:赵占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推广·园艺指导教师:江解增;李蓁

20091001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 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 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 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 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 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 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要得出所有组合是否增产的数字结论。为进一步组配和试验提供数字支持。 6、标准的品比试验 所有经过测配试验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都要再在场内经历一次标准的品比试验过程。要求是:4-8米行长、5-6行区、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标准试验得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7、品种报区域试验 根据目前辽宁省和国家的有关品种试验的规定,玉米杂交种的试验程序是:首先要经过预备试验,预备试验属于初选阶段。辽宁省的玉米晚熟预备试验已经达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从中选择40份组合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的第一年,要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正式试验的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品种选育

第二章品种选育 选育品种是种子工程最重要的一环,是育(选育)、推(推广)一体化的种子工作运行机制中的“龙头”。我国在矮秆育种和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水稻杂交育种居世界领先水平,使我国育种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一节育种目标与种质资源 一、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概念 农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培育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生物学,形态学上的相对一致性,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作物品种并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单位,而是栽培植物生产的类别,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 优良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培育的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也就是说,品种的优良性状只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和条件下表现出来,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不一定表现优良。因此,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优良品种,必须不断培育出适合当时、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替代生产上那些已经老化的老品种,及时组织品种更新换代,才能使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充分发挥增产作用。二、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所谓的育种目标,就是对所选育的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经济和栽培管理条件下,选育的新品种应该具有那些特征、特性。正确对待制定育种目标,是能否选出在生产上有推广利用价值的优良新品种,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一)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 既要选育适合高产地区种植的品种,又要选育丰产潜力大、能促进低产变高产的品种,即高产是首要的育种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种的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还要求新选育的品种便于机械化管理,适于机械化收获。因而,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并适于机械化操作的品种,以适应当前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制定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 (二)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景 一个优良品种,从开始选育到大田推广,通常需要5~6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如果制定育种目标时只着眼于当前的生产水平,不考虑生产发展的趋势,预见不到将来生产条件的发展变化,则一个新品种育成之日,往往即是淘汰之时。所以随着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更耐肥、抗倒和抗病的高产品种。为适应立体农业的发展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则要求不断育成株型理想、生育期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新品种。 (三)针对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抓住主要矛盾 品种的丰产和稳定首先取决于品种对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的适应程度,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肥力水平、耕作制度、栽培条件、病虫害等各不相同,就是

平菇几种常用培养料的配制

几种常用培养料的配制 1、棉籽壳料的配制棉籽壳培养料是目前生料栽培的最佳原料,单以100%的棉籽壳栽培,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50%。常用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壳92%,豆饼1%,麸皮5%,过磷酸钙1%,石灰1%。 配方二:棉籽壳90%,麸皮5%,草木灰3%,过磷酸钙1%,石灰1%。 配方三:棉籽壳45%,玉米芯45%,过磷酸钙1%,米糠7%,石灰2%。 以上配方含水量均为60—65%。 2、玉米芯配制 (1)玉米芯粉碎料55%,豆秸粉40%,过磷酸钙3%,石膏2%,另加多菌灵0.1—0.2%,PH8.5 (2)玉米芯70%,棉籽壳25%,过磷酸钙3%,石膏2%,另加多菌灵0.1—0.2%,PH8.5。 3、麦秸料配制麦秸料是北方各省的主要农作物的下脚料。一般多采用切段(2—5cm)栽培,适于栽培中高温品种。 配方一:粉碎料73%,玉米粉5%或米糠20%,糖1%,石膏粉2%,PH7.5。 配方二:切碎麦草发酵料86%,玉米粉10%,过磷酸钙2%,石膏1%,石灰1%,尿素0.3%,高锰酸钾0.05%,多菌灵0.1—0.2%。 先把麦秸、玉米粉、石灰等物混合均匀,再把高锰酸钾、尿素、多菌灵配成浓缩液,然后等

量加到水中,喷洒到混合料中,边喷边拌,使麦秸吸足水分,堆制盖膜发酵。 (三)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是平菇栽培优质高的基础,其优劣决定着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尤其以生料栽培更重要。 栽培平菇的原料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麦秸、稻草、豆秸等,其中以棉籽壳是好。辅料有麦麸、米糠、石膏、过磷酸钙、尿素、玉米粉等。 培养料配制时要求各环节严格消毒,预防杂菌污染,注意做到:1、所用工具、场地要清理干净,进行消毒。一般用生石灰粉撒地面,用2%石灰水喷洒墙四周,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工具。 2、原料要新鲜,旧料要做到消毒处理。一般料用前要曝晒2—3天,晒时要勤翻,使其晒均晒透。 3、严格掌握料水比。一般要求配好的料含水量在60—65%,即用手握紧料,以指缝见水珠,而不下滴为宜。加水量的多少,依原料干湿程度和季节而定。一般夏季高温时,加水原则是宁少不多。例如棉籽壳料,料水比为1:1.2—1.3(夏季)或1:1.3—1.4(冬季),含棉绒多则多加水,含的少就少加水。 4、拌料后闷料30—60分,待料吃透水后分装,切忌堆久。(四)装袋和接种。常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宽×长)为25—30厘米×45—50厘米,可装干棉籽壳1.5—2公斤。装袋前,先将袋的一端用绳捆好。培养料装入袋内2厘米厚时加入菌种一层,约一

平菇栽培原料原料选择及处理

平菇栽培原料原料选择及处理 平菇栽培原料原料选择及处理 原则:就地取材、科学处理。 1.原料品种及其特点 棉籽壳:资源较丰富,质地偏硬,做基料通透性好,碳氮比较为合适,适于生料、发酵料以及熟料栽培,产量较稳定,为平菇栽培首选原料。问题是价格偏高,今年在900~1100元(吨价,下同),较去年同期略降。 玉米芯:资源较丰富,尽管碳氮比较高,但可以调配,通透性较好,第一、二潮菇产量相对理想。问题是不适宜生料栽培,配料时应加大氮素,价格偏高,一般在400~600元。 2.基料处理 棉籽壳:生料、熟料、发酵料栽培均可,但由于发酵期间会损失一些营养物质等原因,故提倡生料栽培。 秸秆类:必经发酵方可播种,否则应熟料栽培,生料播种的烧菌概率较高,故不可取。如玉米芯等秸秆原料应经晒后粉碎,又如棉秆,该秸秆的粉碎须两道工序,即先行切碎至1~2厘米长,再行粉碎到木屑大小,由于其外皮部柔韧性较强,故单纯的粉碎效果不好,试验证明:该种原料的利用效果要优于一般木屑或秸秆。

3.几点注意事项 (1)基料堆酵处理是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一种技术,当时针对发菌慢、污染率高、病虫害严重三大问题而研究、推广的发酵技术,堆酵处理的基料的确表现为发菌快、成功率高。但是堆酵过程中,基料产生大量生物热,其能源的绝大部分均来自基料自身,就是说,基料堆酵的过程,也是一个基料自身营养大量流失的过程,因此,对后期产菇势必产生不利影响。经试验,使用棉籽壳原料时,采用熟料制袋或生料直接播种发菌是最佳解决办法。 (2)生料装袋播种后,菌种的萌发、菌丝的发展,势必在菌袋内产生生物热,尤其在高温季节发菌,极易发生“烧菌”现象,一旦菌袋内达到42℃,就会形成烧菌,该菌袋则无出菇的可能了,即使在12月至翌年2月的低温季节为了保温,而忽视了散热和通气,将菌袋码高数层,甚者覆盖塑料膜及保温被之类,任其自然,同样可以产生烧菌的后果。 平菇菌袋制作 菌袋的制作原则:保持通透性,防止杂菌及虫害,保证菌丝后熟。 1.基料配方 基本配方一:棉籽壳250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石膏粉4公斤、尿素0.75公斤、150克赛百09、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为调整基料酸碱度,可加入石灰粉2.5公斤。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三需要: 氮素:均衡全面的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但在传统的配方中往往氮素不足,因为无论你加了多少的玉米粉或麸皮,增加的却是碳源而非氮肥.为什么呢玉米粉中大都是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的含量只占了7%左右,折合纯氮就少的可怜,麸皮粗蛋白含量百分之十几,折合纯氮才二点几.而培养料中的氮肥与产量是成正比例的.过多的玉米粉或麸皮还会带来负作用,容易造成污染.所以添加氮源要想他法。 微量元素:在平菇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中作用很大,虽用量很小,一般的农资市场很难买到真正的微肥,因为真正的微肥,其鳖全剂成本很高,售价也高,不是几角钱或一元多钱就能买到的。 水分:在传统的平菇栽培观念中,人们认为培养料中有多少水分就能出多少菇,然而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却是这样的;出一市斤菇要消耗一公斤水分.从你装袋时的含水量就能看出你能出多少菇,所以要想提高产量,不补水是无法做到平菇高产的。 平菇高产三要素: 1、高营养:加入偏高的营养能使出菇后劲足,多出菇。 高营养配方:棉籽壳500、秸秆或甘蔗渣500、麸皮150、玉米粉80、糖5、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1、过磷酸钙25、石灰60、尿素5、多菌灵1.5。 具体操作:当温度低于25度时开始批量生产。将主料用水预湿后闷一晚上,第二天将辅料加入其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堆高1.2-1.5、宽1.5、长不限,每天翻堆一次,第三天开始装袋,选择折宽为25cm-28cm、长45cm的聚丙稀袋子,装料时松紧度要一至。料装好后即上锅灭菌,灭菌时需用大火,必要时可用鼓风机助燃。当料内温度达到100度时保持8小时,此时可用小火来保持料内温度。停火后在锅内闷6小时即可出锅至消毒干净后的接种室,当袋内温度降到30度以下时进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发菌期间需注意内温过高,如温度太低可堆积培养。 2、熟料生产:由于加入了高营养,必须进行熟料生产,如用生料生产必将会导致菌袋大量的污染。 3、出菇管理:在每出完一茬菇后补一次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四措施: 追加营养液:头潮菇采收后,将菌袋放入加有0.1%尿素和3%白糖的营养水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菌株H1的培养特性与营养成分分析 摘要: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培养基上研究了红平菇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对栽培后获得的红平菇子实体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平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但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红平菇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白色,绒毛状至絮状,略显粉状,在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呈现出明显的环纹;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节状分隔少数为简单分隔的薄壁菌丝、膨大的头状囊状体、很多八面体形和圆柱形的晶体等结构.对红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红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和非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其中新鲜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90.1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6.3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粗脂肪的含量为2.63%;粗蛋白含量为24.69%;总酸度仅为0.187 3%;总灰分含量为9.43%;还原糖含量为0.507%;氨基酸总量为17.6%,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由于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分析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因此没有检测出色氨酸),还含有其他10种非必需氨基酸;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VB10.032 ng、VB20.469 mg、VC0.20 mg、VE701.16 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大量元素钾1 292 mg、磷1 206 mg、钠338.06 mg、钙151.44 mg、镁262.25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微量元素锌16.1 mg、铁10.89 mg、铜1.53 mg、锰1.46 mg. 红平菇的栽培技术 C903红平菇是从印度引进的优良菌种,形似平菇、粉红鲜艳、易栽培、投资小、用料简、生长快,每10平方米的面积用种5支,15天可采收红平菇450公斤,市场鲜销价值2000余元。其特点是:①出菇早,产t高,⑧栽培料来谏广,价格低,如稻草、麦稼、玉米芯、豆杆、麦枯、棉子壳、花生壳等。 红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一、原料配比 1.棉籽壳90%,麦麸(玉米面)8%,过磷酸钙1%,石灰1%; 2.杂木眉82%,玉米面15%,过磷酸钙1%,石灰1%; 3.玉米芯85%,玉米面13%,过磷酸钙1%,石灰1%; 4.玉米芯44%,杂木屑40%,玉米面14%,过磷酸钙1%,石灰1%; 5.玉米秸(高梁秸)80%,玉米面17%,复合肥1%,过磷酸钙1%,石灰1%; 二、原料发酵处理 将过磷酸钙、石灰加工成粉末状。过磷酸钙均匀撒在料中,过磷酸钙加入水中,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或克霉灵),石灰按每吨水4~5千克,多菌灵每吨水加0.5千克。料水比1∶1.6~1.8,料水份为60%~

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教案

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品种及优良品种的概念,掌握其特点。 2.熟悉品种选育方法及特点。 3.熟悉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及其选育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课件展示问题,生自主学习,师做小结 一、品种与优良品种 1.什么叫作物品种?有何特点? 作物品种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选育出的某种作物群体。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 2.优良品种是指在当时当地同一生产条件下与其他品种相比,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且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二、品种选育 1.引种 (1)概念:是指把外地或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本地,通过实验、试种、和示范生产后,进行大面积推广。 2.引种的基本程序: ①引种材料的收集 ②检疫和隔离种植 ③引种试验 ④栽培试验 ⑤引种与选择相结合,不断防杂保纯和选育新品种 3.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自然变异人工创造变异。 4.选择育种的优点 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适合于群众性育种 连续选择,品种不断改进(能保持原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 4.杂交育种 是通过遗传性不同的两个或多个优良品种之间的有性杂交,对其后代进行培育和选择,最终选育出具有父母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杂交育种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普通、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 2011年11月15日,在长沙举办的2011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出豪言:“我90岁时,杂交水稻亩产要达到一千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 5.“神舟八号”飞船在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两次对接试验后,预计将于明晚返回地球。人们在欢呼庆祝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又一个重大技术突破的同时,注意到“神舟八号”飞船又一次进行了植物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这是我国自

平菇栽培.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10届毕业生) 题目:平菇原料发酵栽培技术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10103110 院系名称: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及应用 撰写论文起止日期:2012年12月7日毕业答辩通过日期:2012年12月25日指导老师:杨文斌 2012年12月24日

平菇熟料袋栽培技术 摘要:食用菌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并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营养保健食品。以前人们采用短段木栽培平菇,但目前主要采用袋料栽培,在这主要介绍栽培中的熟料袋栽培,包括平菇的概述,熟料栽培的好处,孰料袋栽培技术(菌种准备,栽培季节的确定,培养料选择,确定栽培期,培养料的处理,培养料的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平菇;熟料袋栽培。

目录 一、平菇的概述 (4) 二、熟料栽培的好处 (4) 三、熟料袋栽培技术 (4) 1:菌种制备 (4) 2:栽培季节的确定 (4) 3:培养料选择 (5) 4:培养料的处理 (5) 5:培养料的配制 (5) 6:装袋灭菌、接种、发菌 (6) 6.1装袋灭菌 (6) 6.2接种 (6) 6.3发菌 (6) 7:出菇期管理 (7) 7.1催蕾分化阶段 (7) 7.2原基期 (7) 7.3桑椹期 (7) 7.4珊瑚期 (7) 7.5伸长期 (7) 7.6成熟期 (7) 7.7间歇期 (8) 7.8后期埋土出菇 (8) 主要参考文献: (8)

一、平菇的概述 平菇是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中可以栽培的一些种类。同时人们习惯把侧耳属中一些可以栽培的种或品种统称为平菇。平菇是全世界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之一,也是各种食用菌中总产量最的食用。 二、熟料栽培的好处 熟料袋载是栽培平菇的基本方法。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制后先经高温灭菌处理,然后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栽培方法。春夏、晚秋、冬季生料或发酵料袋栽不易播种时期以选用熟料方式较为理想。熟料栽培还有下列好处: 1、高温灭菌后的培养料排除了杂菌和害虫的干扰,促进了料内营养物的分解,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繁殖量大,对培养料的吸收利用率高,可以获得稳定高产。 2、熟料配方增产潜力大,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各种营养贫瘠的培养料,如木屑、稻草、污染料等,为平菇培养料的广泛选择和合理搭配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3、熟料栽培使人工控制能力得到加强,它即能够在低温下加温发菌、正常出菇,又能避免高温下非熟料栽培时经常发生的“烧菌”现象,因而提高了单位种植面积的收益率。 4、熟料栽培用种量少,一般为培养干料5%左右。 5、熟料栽培出菇早,这在早秋出菇尤其明显,因熟料栽培菌丝生长缓慢、产温少、所接受的光照、环境变化时间长。因此,比生料、发酵料栽培更容易提早出菇。 6、熟料栽培可周年进行。平菇适宜的栽培时间主要是根据平菇菌丝和子实体发育需要的环境条件而确定,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气候也不相同,同一季节不同地区气温差别也较大。又因为国内平菇品种较多,高温、广温、中低温等各种温型的品种都有,只要品种合理搭配,孰料栽培平菇可以做到周年栽培出菇,一年四季连续供应市场。 三、熟料袋栽培技术 1:菌种制备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选用的培养料类型,选择适合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并按照常规制种方法,播种时间,生产规模制出大量栽培种。一般1t原料需制备8瓶原种制成栽培种后用于栽培。 2:栽培季节的确定 平菇虽然有各种温型的品种,适宜一年四季栽培,但是平菇绝大部分品种属中、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达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鲜菇产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误导。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重点应抓住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营养元素合理配给 平菇属木腐菌类中的一个异养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它能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营养物质或人工配制的多种“全营养”培养基。营养物质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实体的物质基础,就广义来讲,凡能为其提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平菇的营养源。主要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等。 生产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质量要优。所选用的各种物质必须新鲜、于燥、无霉烂变质、无虫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烂变质的原料均不宜作培养材料,即使成功,也难高产。其次是培养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适的碳氮比为34~40:1 。如果氮素不够,会明显影响产量,若氮素过高,轻则会导致菌丝徒长,营养生长周期延长,推迟正常出菇时间。重则若栽培方式不当,导致料内游离氮不能有效挥发,将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在料中生长大量鬼伞类杂菌。第三是添加无机盐类营养(矿质营养)的比例不能失调。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

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别为:钙1.5%~2%,磷1%~1.5%,钾0.3%。总而言之,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基础打牢了,夺取高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种基因应考核论证 优良菌种是夺取平菇高产的重要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优与劣的鉴别标准呢?通常所说的菌丝长满瓶或袋,菌龄适宜,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即为优良菌种。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品种(菌株)就优良。而真正的优良品种除具备上述外观标准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潜在因素,即遗传基因稳定。要求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既要有抗杂性,又要有抗遗性。因此,引种时须严格考核,做好出菇试验。如国平1号、国平2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可称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环境因子综合调节 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到该

2018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中国的马铃薯栽培可能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早由欧美传教士从南北两条路线传人,一条是从海路传人京津和华北地区,另一条是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至台湾、后经福建传人大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1年栽培面积为471.88万hm2.总产量645.4亿kg,单产每hm213.7kg。马铃薯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根据各地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及分布,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划分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中原及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4个。其中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作垂直分布区是主产区。在中国的各省(区)中,常年栽培面积在40万hm2以上的有内蒙古、贵州、和甘肃,30万hmz以上的有重庆、黑龙江、陕西、四川和云南。由于缺乏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在消费中,鲜食占总产量的50%以上,淀粉等初加工占15%左右,出口及饲料占14%,种薯占10%,损耗1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尤其在加入WTO后,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出口创汇产品,日见重要,播种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60多年中共育成了170多个品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忽略品质育种,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出口创汇和机械化操作的需要。因此,重视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加强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研究,选育鲜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淀粉加工用等专用型品种的是现阶段中国马铃薯育种的主要目标。 1 中国马铃薯育种进程 1.1早期的引种选育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经历了引种到育种的过程。1934--1936年,管家骥教授搜集整理了全国马铃薯的地方品种,并从英国和美国引进14 个品种,选出了Katahdin、Chippewa、Warba和Golden等4个优良品种在江苏、陕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这时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6万hm"。1941-1942年间姜诚贯先生在贵州研究了天然授粉和人工杂交技术。1939- 1940年杨鸿祖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从美国、前苏联引进了马铃薯自交种子、杂交组合和野生种,在四川开展了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工作。1942年美国T.P.Dyksira博士因邀来华协助马铃薯改良,带来了52个品种,并从中选出了Houma、Sebago、Red Warba和Chippewa等4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从1936 - 1945年,中国搜集了800多份地方材料,先后5次从英、美、苏等国引种74个品种(系),杂交种子62个组合,自交种子45份,野生种16个,先后鉴定出Triumph、Katahdin等6个品种在各地推广。1947年杨鸿祖从美国育种学家F.J.Stevenson引进了

六个高产优良的平菇品种

六个高产优良的平菇品种 一、最适早秋栽培的广温早熟品种1、皖优1号。早熟,我省早秋栽培15-18天满袋,23天有菇上市。菌丝抗霉力很强,早秋生料成功率可100%。袋栽子实体分化一致,履瓦状叠生,柄短或无,盖半圆形,肉肥厚,灰白色,表面光滑,弹性好。出菇温度3-35℃,是典型的广温型品种。2、皖优2号。速生性好,抗逆性强,出菇温度同皖优1号。其菇形特征:柄短,扇形簇生,盖大肉厚,灰白色。出菇集中,抗二氧化碳能力强是最大优势。以上两菌株我省均可在8-12月投料,尤其适宜在8-9月早秋栽培,可提早上市,菇价高,效益显著。二、最适秋冬栽培的浅白色品种1、皖优3号。浅白色,出菇集中且分化一致,大棵耐重水,肉肥厚,菇形美观,高产。其最大特点是特耐低温,冬季出菇多,子实体遇冰冻不死亡,解冻后即恢复生长,且不易畸形,耐二氧化碳能力强,出菇温度2-30℃。2、皖优4号。浅白色,叠生,肉厚,菇形美观,耐运不易破碎,转潮快,且气温越低菌盖越大而厚。出菇温度2-30℃,菇形、色泽、品质好是其优势。以上两菌株适合冬季浅色菇好销的地区选用,栽培可安排9-12月投料,秋冬早春出菇,冬季出菇多,产量高,是秋季浅色品种中的当家品种。三、最适秋冬栽培的深色品种1、皖优5号。菇盖深灰或深褐色,菇形圆正,孢子少,肉肥厚,耐运输,转潮快,抗病力强,大面积生料发酵料成功率可达100%,头潮菇转化率可达110%以上,出菇温度0-28℃。2、皖优6号。菇体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盖大柄短,丛生片少,肉厚质嫩,耐二氧化碳,韧性极好,运输不破碎,老熟不

卷边,出菇温度0-28℃。菇形整齐优美、光洁特耐贮运是其最大特点。以上两菌株适合冬季深色菇好销的地区选用,栽培可安排在9-12月投料,特耐低温、产量高、品质好是秋季深色品种的当家品种。这6个菌株是通过精心优选出来的,种性稳定可靠,栽培者可根据当地市场情况,精选2-3个品种,早晚熟、深浅色搭配,一定能获得好收益。

如何科学制备平菇培养料

如何科学制备平菇培养料 8月上中旬,是早秋栽培平菇的黄金时期,采用发酵料栽培平菇,是提高平菇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但不少菇农因培养料制备不科学,导致栽培失败。平菇培养料正确的制备方法是: 一、采用合理的配方。平菇对培养料中的C/N有一定的要求,C/N范围为1:30—33,方可确保平菇菌丝的正常生长与出菇。以下几个配方供选择使用: 1:玉米芯1000公斤、麦麸100公斤、尿素4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蘑菇健壮素1公斤;2:玉米芯800公斤、棉籽壳200公斤、麦麸80公斤、尿素3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蘑菇健壮素1公斤。 二、科学发酵。首先将培养料翻拌均匀,然后适当添加水份,料水比通常为1:1.3— 1.4,在添加水的过程中要采用分批逐次的方法,切忌一次添加,以防养分流失。待水加够后,要立即进行堆料发酵。将培养料堆制成宽1.2—1.5米,高1—1.2米,长不限的料堆,料堆表面用木棍打若干小眼,并在料堆上插2—3根温度计。待料堆的温度升至65℃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注意将料的内外翻拌一致,以后每天翻堆一次,连续翻堆3—4次,每次翻堆后,可用低毒杀虫剂喷洒料面,防治蝇蛆等害虫的产生。在发酵时,不少菇农习惯在料堆上覆盖薄膜,但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平菇属好氧性菌类,如果缺氧,就会产生厌氧发酵,导致培养料变酸腐败,造成菌种不能正常萌发生长。 三、正确调节水分和使用杀菌剂。培养料经过几天发酵,会使水分散失一部分,造成培养料含水量偏低,在装袋前应适量添加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65%左右,标准为:手用力握培养料,手指缝有水滴出现,不快速滴下为准。结合培养料调节水分,使用防治杂菌的杀菌剂,如克霉灵、蘑菇专用多菌灵等,一般的使用量为培养料干中的0.05—0.1%,能有效地抑制杂菌,使平菇菌丝尽快长满出菇。 如何进行平菇培养料堆制? 平菇培养料堆制应选择适宜当地平菇栽培的配方配臵好培养料,堆成底宽220厘米、高60-80厘米、上宽60-100厘米的长垄,堆好后用草帘、棚膜等物覆盖,以保持料堆湿度。堆后24-72小时当料温上升时,即可开始翻堆,料堆发至14-16天并加入辅料(石灰、磷二铵、敌白虫),翻堆后当料温升到60度后,棉籽壳维持2-4天,玉米芯维持5-7天,秸杆粉碎料维持7-10天,发酵结束后降温、散发废气。每平方米用40%甲醛10毫升加高锰酸钾5克密闭24小时,然后放气至无味时,即可移入培料场,或用20%过氧乙酸10毫升加水1000毫升洒菇房。 平菇培养料加盐可 平菇栽培中.用多菌灵防治杂菌污染效果虽好,但菇体残留农药.对人体有害,且成本较高。据试验平菇生料栽培时.每100千克干培养料加1 5千克食盐(事先用适量水溶解l拌匀,能防止杂菌感染.还可提前5~7天出菇。因食盐中含有丰富的钠、钙、镁等平菇生长所需的金属离子,若在子实体分化初期和每潮菇采后.喷洒10%的食盐水.可使菇体无农药残留.品质也有所提高。 怎样防平菇培养料酸腐 酸败菌在湿热天气离极易滋生,稍不注意就会给平菇生产造成损失。防治平菇培养料酸腐,应抓好以下6个方面: 1.培养料要新鲜所采用的培养料,如稻草、玉米杆、麦秸等应是新鲜且无霉变的,使

浙江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方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科技专题方案 (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一、现状与形势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形势 1.国内外现状。一是常规育种技术仍然是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水稻、油菜、番茄等作物的杂交种已广泛用于生产,实现了作物品种矮化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重大突破,良种覆盖率已达80%。在林果与花草品种选育方面,近20多年来我国选育出300余个新品种,在生产量、观赏性状、抗逆性等方面得到改良。在畜禽品种选育方面,杂交育种仍是主要的品种改良手段。目前,我国猪及部分家禽品种都存在专门化品系较少的问题,产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在水产品种选育方面,前苏联、德国、以色列和日本等都普遍采用的是不同地理品系间和家养系与野生种间的杂交选育。二是常规育种技术的改造升级成为提高动植物育种效率的有效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植物细胞培养、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分子育种等技术,已在禾本科、茄科、十字花科等50多种植物上得到应用。通过品种的杂交,肉、蛋、奶产量得到显著提高,用人工授精、超排等技术,实现跨国使用最

优秀种公牛;在水产品种改良方面,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鱼类基因转移研究。三是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成为动植物育种的重要方向。日本、泰国、美国一直重视稻米品质研究。多数油菜主产国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选育。蔬菜、花卉和花生育种研究的趋势仍然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林果与花草方面,选育专用型优质品种非常重要。我国在梅花、牡丹等名花培育上有很大的优势。在水产方面,选育的“松浦鲤”,具有抗寒能力强、生长快和耐高密度养殖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鲤鱼养殖的区域,“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提高生长速度近20%。四是超级品种选育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启动了“新株型育种”项目,但其超级稻品种结实率低、充实度差而难以在生产上应用。我国先后提出了三系和两系超级稻育种技术,育成了亩产超800kg的超级稻新品种,如“协优9308”、“两培优九”等。以养猪业为例,猪的出栏率由过去的一年多缩短为现在的六个月。猪胴体瘦肉率由原先脂肪型猪的35%提高到55%左右,每头瘦肉型猪比脂肪型猪多产15kg以上的瘦肉。在水产育种方面,超高产已成为重要育种目标。我国选育出的荷元鲤、三杂交鲤、丰鲤等良种,将鲤鱼的产量提高了30%以上。中华鳖日本系和“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提高产量25%以上。五是育种技术进步和重大产品研发成为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源动力。目前,重大新品种选育逐步成为跨国种

一公斤料产2公斤以上平菇高产技术

一公斤料产2公斤以上平菇高产技术 依照种菜模式,施足底肥,开埋栽种出的大棚平菇不仅产量高、易管理、商品性强、收益高,且不影响早春生产蔬菜,还能为下茬蔬菜培肥和松土。仅头茬菇就达1公斤料产2公斤菇以上,比立体袋装增产1培多。 1、培养料堆积发醇:将新鲜、无霉烂的玉米蕊粉碎成花生米大小。 配方(重量份):玉米蕊80、麦麸16、生石灰3、尿素1、水140。 先将生石灰溶解在水中,再把其它原料拌匀,然后将石灰水溶液均匀地泼在培养料上,拌匀后堆积成高1米左右的馒头形,当中和四周打孔通气。当料温升至60-70度时,先维持2天,然后翻堆,外面的培养料向里翻,四同的往中间翻。料温升至80度时,按100公斤料0.1克霉灵兑水,边翻边均匀喷雾,接着再堆闷12小时,高温发酵的目的是彻底杀虫灭,改变培养料的理化性能,使其质地松软,保水透气性能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发酵后的优质培养料呈棕黄色,手握成团,一抖便散,无臭味。 2、装袋发酵。按每袋1.5公斤标准将发酵好的料装袋,三层料一层菌种,每袋装4层,菌种约占料的1/10。将塑料袋扎紧,双行摆放在大棚内,大棚用草苫遮荫,使棚温保持25-28度,发菌期每隔7天翻袋堆一次,以利菌丝均匀生长,要及是坟检查料温,如超过30度,应立即翻堆。为加快菌丝生长,阻止杂菌滋生,可适当缩短通风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3、栽培管理:装袋15-20天后,袋内长满白色菌丝,即可脱去袋,垂直放入地沟内。沟深40厘米,宽、长适度,但不应超过80厘米。菌丝柱距5厘米,把腐熟的细鸡粪和细熟土混匀填埋间隔。粪、土比例为1:3。然后撒1厘米的覆土,再均匀浇透水,大棚内保持1517度,白天草苫隔一床盖一床,由于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和水仇,菌块周围的菌丝向土中生长,最后穿透土层形成一个相互边接的整体,增产潜力极大,10天后便可现蕾出菇。 草菇要高产四改是关键 5-9月是栽培草菇的黄金季节。用常规方法栽培草菇,产量低,生物学效率只有15至20%,而实施“四改”新技术,可显著提高产量,生物学效率达到30至40%。 一改单料栽培为混料栽培。实践证明,单用稻草或棉壳作栽培料均难于获得高产。主要原因是单一稻草养分较低,孔隙度较大,发菌较困难,且易失水,影响二茬菇产量;单一棉壳透气性较差,不利于发菌,易感染杂菌,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和出菇。为此,改为用一层稻草(先用浓度为2%至3%的石灰水浸泡8小时)、一层棉壳或油菜籽壳、两层菌种(用种量为20%)的栽培方式,可克服单料栽培的缺陷,提高草菇产量。 二改宽床、馒头床面为窄床、波浪式床面。草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影响产量。改用窄床、波浪式床面后,出菇面积增大,改善了床面的通风状况,有利于草菇的分化和生长,且利于调节料温,防止高温烧菌。经改造后的床比常规增产10至15%。 三改一次接种为二次接种。草菇菌丝容易老化自溶,采用二次接种法,可增加新菌丝,提高分解有机质的能力,充分利用培养料提高产量。方法是在采收第一茬菇后,松动料面,用2%的石灰水喷洒,使料面的PH值调至8左右。然后再在料面上播一层菌种,用种量为第一次接种量的1/2,二次接种后应对培养料适当增补养分,可施些尿素、硫铵等速效肥。 四改不覆土为覆土。在菇床上覆土,可提高保湿性和菇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使菇体肥大,减少死菇,增产显著。覆土方法可分为三种:一是在播种后即覆土于料面;二是在菌丝长满面后覆土于菌料上;三是采收第一茬后覆土。覆土以火烧土或菜园土为好,覆土厚度以1-1.5厘米为宜。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 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 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 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 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 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要得出所有组合是否增产的数字结论。为进一步组配和试验提供数字支持。 6、标准的品比试验 所有经过测配试验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都要再在场内经历一次标准的品比试验过程。要求是:4-8米行长、5-6行区、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标准试验得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7、品种报区域试验 根据目前辽宁省和国家的有关品种试验的规定,玉米杂交种的试验程序是:首先要经过预备试验,预备试验属于初选阶段。辽宁省的玉米晚熟预备试验已经达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从中选择40份组合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的第一年,要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正式试验的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大豆新品种选育实施方案(2012年)

大豆新品种选育实施方案 (2 0 12年) 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应用于生产,是发展大豆的最经济、有效措施。2012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第二年,为全面完成本项目研究规划和任务,并为今后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制定本年方案。 一、试验内容与田间设计 (一)国家大豆区域和生产试验 我院今年参加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材共2份。其中,铁02007-3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生产试验,铁02064-17参加该组晚熟组第二年区域试验。 (二)省生产试验 我院参加该试验的试材4份,其中,铁03102-11参加早熟组试验,铁00076-2A-7参加中熟组试验,铁03060-2、铁03061-13参加晚熟组试验。本院承担中熟组试验,试材为铁00076-2A-7、辽04Q047-1、辽04Q100-1,共3个品系,以铁丰33号为对照。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二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二)省区域试验

我院参加试验的试材共11个品系。其中,铁03102-11、铁03064-6参加早熟组试验,铁00076-2A-7、铁03074-10、铁04022-12、铁04034-2和铁04131-15参加中熟组试验,铁03060-2、铁03061-13和04022-9参加晚熟组试验。 我院承担中熟组试验,试材为辽04Q047-1、辽04Q100-1、铁00076-2A-7 、LY-4100B-8-5-5 、LY-30-3-1、铁03074-10、铁04022-12、铁04034-2、铁04131-15、沈农01-66 、K丰76-2、原丰88、辽04Q088-1、辽11品-58和辽02081,共15个品系,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小区为10米行长,5行区,面积30平方米。 (三)产比圃 参试材料共94份,其中大产比圃39份,小产比圃55份,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均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大产比圃分四组,小区为10米行长,5行区,面积30平方米。小产比圃分四组,小区为5米行长,4行区,面积12平方米。 (四)选种圃 参试材料共1579份,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间比法,小区为3米行长,2行区,面积3.6平方米。每13份试材设一对照。 (五)杂种圃 参试材料共4个世代,807个杂交组合。其中,F4161个组合,F3192

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教学内容: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学员熟练掌握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 教学重点:1.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2.出菇期和采后的管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平菇的生活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板书课题)玉米芯是主要的农副产品,与棉籽壳栽培平菇的鲜菇产量相近,但生产成本降低5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二、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要点 1、栽培场所选择。一般住房均可,塑料大棚栽培。具备条件: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遮荫以防阳光直射;易于保温湿润;靠近水源;清洁卫生。 2、场所消毒。可用硫磺熏蒸:15-20克/立方米;克霉净熏蒸:4克/立方米,封闪一昼夜;也可洒石灰水。 3、栽培方式:袋栽。选用24-28×45-50厘米的塑料袋栽培。秋冬栽宜用宽长袋,昼夜宜用短窄袋。 4、原料的选择:选干燥、无霉变、无虫蛀的新鲜玉米芯,因为玉米芯含糖量较高。较易污染发霉,所以收获后的玉米芯必须及时收藏,防止雨淋。为使玉米芯更易吸水软化、水解,达到高产,使用前必须粉碎,可在干净水泥路面上用车碾压。 注意:粉碎块太大,料易干,发菌难,产量低。粉碎块太细,料内透气性差,易积水,发菌慢,产量低。 5、科学配制培养料。 玉米芯含氮量低,这就需要补充氮素。一般添加麸皮、料康或适量尿素等辅料。 配方1:玉米芯100千克,麸皮10-15千克,尿素0.3-0.5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生石灰3-5千克,多菌灵0.1%。 配方2:玉米芯85%,麸皮10%,尿素0.4%,过磷酸钙1%,石灰4%,多菌灵0.1% 6、合理建堆与翻堆 拌料前先将粉碎好的玉米芯,放在烈日下曝晒2-3天,然后在干净水泥地面上加3%--5%的石灰水,边拌料边洒石灰水一般翻拌3-4次即可拌透。然后建堆,料每堆不小于200千克,堆成高0.8-1米,宽0.8米,长度不限贩堆,料堆上每隔40厘米打一透气洞。此后每天翻堆一次,翻前先用石灰水再洒一遍,石灰水用量以手握料见指缝有1-2滴水为宜,晚上加盖薄膜。一般堆3天左右,待料温上升至60℃后要保持3天。当较大块玉米芯已无白心时,表明料已浸透水,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辅料过30分钟检查含水量,以手握料能成团,指缝间留有水痕,料团一触即散,即可使用。 7、菌种的选择 根据栽培季节选择菌种(低温型菌类在晚秋早冬栽培;中温型菌类在早秋晚冬以及早春栽培;高温型菌类一般在晚春栽培;平菇生料栽培一般用种量10%-15% 8、装袋接种 三层种,三层料,菌种封口装入的料要虚实均匀无横沟、按之有弹性。先装料,装到中间时放菌种,菌种粉成红枣大小的菌块,不可过碎,撒在袋周围,然后再装料,到距袋口5-6厘米处再放菌种,要均匀地撒一层用大头针或铁丝别口,最后再颠倒过来装料,放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