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

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得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得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得条件下,要素得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得比例也保持不变。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得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得增加.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得减少,造成产品得减少。图形如下:

2.下图就是某国出口补贴得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得出口价格,Ps'为补贴后得世界市场价格。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得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与政府补贴额就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得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得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得均衡价格下降。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得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得价格。故:

生产者剩余增加,+(a+b+c)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政府补贴额为,-(b+c+d+e+f+g)

很显然,从静态瞧,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同时,也使本国得贸易条件恶化。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就是从长远利益考虑。

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得效果及其利益分配

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

A国为资本丰富得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

B国为资本稀缺得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

在没有资本流动时,

A国得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

B国得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

当发生资本流动时,

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

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

总之,资本流动可以使世界得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得利益集团,其影响就是不一样得。4.用图示说明劳动力国际流动得利益及其分配

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

A国为劳动力丰富得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aA,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流出)

B国为劳动力稀缺得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bB,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力流入)

在没有劳动力流动时,

A国得GDP=GNP=OaFGA 其中:劳动报酬为OaCGA,资本报酬为CFG

B国得GDP=GNP=ObJMB其中:劳动报酬为ObHMB,资本报酬为HJM

当发生劳动力流动时,A国劳动力流出,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上升,由Oa上升至OaN;而B国因劳动力流入,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下降,由ObH下降至ObT.两国工资水平达到同一水平线NT. A国劳动报酬增加(CNRG),而资本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

B国劳动报酬减少(THMR),而资本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GDP.

总之,劳动力流动可以使世界得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得利益集团,其影响就是不一样得,且不同得国家也不一样。

5.用图示表示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得变化

A国在经济增长前,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生产大于消费,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有出口)。在经济增长偏向X后(即X部门得增幅大于Y部门得增幅),X部门得相对供给能力提高,最终X 部门成为优势部门。

6。用图示表示关税同盟得福利效应

设有A、B、C三国,三国得生产成本分别为P A、P B、PC,A国对来自B、C两国得进口产品征收相同得税收t.显然,由于征税后B国产品价格高于A国成本而C国产品价格低于A国成本,所以A国只从C国进口.进口量为Q1Q2,政府还获得关税c+e。

当A、B两国结成关税同盟,对来自B国得产品不征税,而对来自C国得产品继续征税,由于P C+t 大于P B,故A国只从B国进口。其福利效应为:生产者剩余减少a;消费者剩余增加a+b+c+d;政府税收减少c+e。净福利效应为:(a+b+c+d)-a-(c+e)=(b+d)—e。由于b+d不一定大于e,所以,从静态角度瞧,结成关税同盟对A国得福利影响就是不定得。

7.用图示表示特定要素模型得均衡解

假定劳动总量为,资本为特定要素,则两个部门得边际劳动生产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劳动生产力就越小.在商品价格给定不变得条件下,劳动得报酬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Wx=Px·MPLX;Wy=Py·MP LY

进一步假设该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由于X商品得出口,必然导致Px上升(此处仍假设Py不变),劳动从Y部门流向X部门。同时,Wx也会因X商品价格得上升而上升,但上升幅度要小些。而Y部门则因劳动力得流出导致MPL Y上升,最终两部门工资再次达到均衡。

8.用图示表示“悲惨增长”

如上图,经济增长前,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该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显然,X产品得相对价格较高。当经济增长偏向X部门,该国继续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显然由于X产品得相对价格大大降低,该国得消费点降到C*点,低于原来得C点。即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反而下降了。

9.利用提供曲线推导国际贸易均衡得条件

设A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当国际相对价格线为P1时,A国得出口量为X1,进口量为Y1;当相对价格线为P2时(相对价格提高了),A国愿意出口较多得X产品,同时可进口更多得Y产品.通过相对价格线得变化,可求出A国得提供曲线。同理,亦可推导出B国得提供曲线.当两国得提供曲线相交时,世界均衡价格即可确定.

10.用图示表示封闭条件下与开放条件下得一般均衡及贸易利益

图(a)表示A国封闭条件下得均衡,生产等于消费,均衡点为E,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1,国内相对价格为P

图(b)表示A国开放条件下得均衡,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2,国际相对价格为Pw(Pw>P,X产品得相对价格提高,Y产品得相对价格降低,生产者生产更多得X产品,消费者消费更多得Y产品,A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

图(c)为图(a)与图(b)得结合,可以瞧出,社会无差异曲线U2位于U1得上方,即国际贸易带来了更多得社会福利.

11。用图示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得过剩供给曲线

AA'为生产可能性边界。EA为封闭条件下得均衡点(生产=消费)

在开放条件下,存在三种可能得情况:

(1)当世界相对价格等于封闭条件下得相对价格,该国得生产点为生产可能性边界AA’上得任意一点.通过进出口,其生产可以不等于消费。

(2)当世界相对价格(P1)小于封闭条件下得相对价格,该国得生产点为A,即专门生产Y产品,放弃相对价格较低得X产品,通过出口Y产品及进口X产品满足本国得消费需求。

(3)当世界相对价格(P1)大于封闭条件下得相对价格,该国得生产点为A’,即专门生产X产品,放弃相对价格较低得Y产品。通过出口X产品及进口Y产品满足本国得消费需求。

过剩供给曲线也相应存在三种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相对价格不变,消费者得消费均衡点不变。X产品得最大进口量为-XA(图(b)中得-XA点),最大出口量为最大产出量减去消费量(图(b)中得axLA-XA点)。

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得消费均衡也相应改变,消费更多得相对价格较低得X产品(由进口加以解决,且进口量超过封闭条件下得消费量),减少相对价格较高得Y产品消费,故过剩供给曲线为图(b)左侧部分。且P1越小,X产品得进口量将越高,即为过剩供给曲线得左下侧(但不得超过世界其她国家得最大供应量)。

L A)。

在第三种情况下,情形与第二种情况相反(但最大出口量不能超过其最大产出量,即a

12。用图示表示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如上左图:EA、E

为A、B两国得要素禀赋点,显然A国为资本丰裕得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得国家。假定两国得B

生产技术相同,则由于资源得不同,两国得生产可能性边界也不会相同。A国X产品得等产量曲线

位于B国X产品等产量曲线之上,说明A国X产品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同理,B国Y产品得相对供给能力较强(见上右图)。当A国将全部资源用于生产X产品,则最大产量为,用于生产Y产品时,最大产量为。同理,当B国将全部资源用于生产X产品时,最大产量为,用于生产Y产品时,最大产量为。总之,在生产技术相同得条件下,两国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得差异就是由两国要素禀赋差异造成得。资本丰富得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得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13、关税效应得一般均衡分析(以小国为例)

如上图,TT’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征收关税前,世界相对价格为Pw,该国得生产点与消费点分别为Q与C。(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征收关税之后,Y产品在国内相对价格提高,即X产品得相对价格降低(Pt得斜率小于Pw)。在新得相对价格下,国内生产者生产更多得Y产品,生产点移至Qt。消费者面对得相对价格应为Pt,由于贸易条件不变,新得消费点还应通过Qt与Pw相平行(即新贸易三角形与原贸易三角形相似).从图上也可瞧出,新得社会无差异曲线低于原来得社会无差异曲线图,即征税降低了社会福利.

14.已知甲乙两国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请分析两国得实际利率差异,如果两国进行贸易,情况如何?

现在商品与将来商品得相对价格通常就是用利率来表示得,如1单位得现在商品值1、2单位得将来商品,那么边际利率便就是20%。也就就是说,实际利率等于以明年商品表示得今年商品得价格减1。

从上图可以瞧出,在甲国,Px/Py得相对价格等于过A点得切线得斜率得绝对值;在乙国则为过B点得切线得斜率得绝对值。甲国得相对价格高于乙国,即在甲国1个现在商品值较多得将来商品,所以甲国得实际利率要比乙国高.

当两国进行贸易,甲国在生产现在商品上处于劣势,即甲国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国则出口现在商品,进口将来商品。也即甲国引进资金。

15.用图形表示并说明在固定汇率制与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得效果。

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得影响:

扩张得货币政策会导致LM曲线右移,结果在新得均衡点,国民收入因总需求上升而增加,利率下降又促使资本外流,支出增加,最终导致国际收支赤字(均衡E’处于BP曲线右方)。中央银行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而不得不进行干预,货币供给收缩,即LM曲线往回移动,国际收支恢复平衡。(货币政策无效)

一、重商主义内容

1、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得利益就是对立冲突得,国家经济活动得目得就就是增强自己得经济实力,就必须积累财富。

2、财富就是由货币构成得,即由黄金与白银构成。经济实力得大小就是由黄金与白银决定。

3、积累黄金就是在流通领域中实现得,就是通过贸易完成得。早晚期观点不同。早期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称为“贸易差额论”。

4、大力发展制造业

二、绝对优势理论内容

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得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得生产中具有较高得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得生产中具有较高得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得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得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三、比较优势理论内容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得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得优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得贸易。一个国家可专门生产并出口她得绝对劣势相对小得一些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得商品。

四、里昂惕夫之谜

1954年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与1951年得统计资料,运用自己研究得投入-—产出分析法,对H—O理论进行了验证。由于美国为资本密集型国家,根据H-O理论,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事实却相反,在此H-O理论失效,即出现所谓得里昂惕夫之谜。

五、提供曲线

六、H-O理论

一、假设条件

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两种商品(X与Y),两种生产要素(K与L),即2*2*2模型;

假设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得技术。这样,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就是相同得,则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就会使用相同得劳动与资本得比例;

假设3:生产函数就是线性齐次得,即生产过程中规模报酬不变;

假设4:两个国家中,X都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都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假设5:两个国家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假设6:两国得商品与要素市场都就是完全竞争得;

假设7:两国消费者得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无差异曲线得位置与形状就是完全相同得;

假设8: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假设9:两国得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

假设10:没有运输成本与交易成本,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得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假设11:两国得贸易就是平衡得。

二、理论内容

一国应生产与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得生产要素得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得生产要素得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得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得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赫—俄理论认为各国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就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得基本原因与决定因素

七、规模经济产生得国际贸易模型

规模经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就是内在得,即厂商得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得扩大而下降,即规模报酬递增;另一种对单个厂商就是外在得,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就是内在得,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得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得规模有关。

八、重叠需求理论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1、 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得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得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得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得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得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得关系就是一致得,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结论:

当两国得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得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得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得国家,互相间得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得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得提高,新得重复需要得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得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九、技术差距模型

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得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产品导入期,需要投入大量得研发与开发费用,因此此阶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得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

生产与消费;

第二阶段:产品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始生产,但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第四阶段:产品标准化,只需

流水线上得简单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

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

第五阶段: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得研究与开发。

进口模仿国国出口创新国国)()(B A 国生产

A 国进口

国出口B A ,需求时滞国进口

国出口A B ,国生产

B 掌握时滞

反应时滞

模仿时滞

1t 2t 3t t

十一、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H—O理论得假设条件成立得情况下,在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不变得条件下(小国得增长不影响国际价格),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长速度快于另一种要素得增长速度,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得商品得产量得增加而另一种商品得产量则减少。

也就就是说,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得条件下,如果一国劳动力增加快于资本得增加,则引起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增加而资本密集型商品生产减少.

十二、不幸得增长/贫困得增长

即使大国增长得财富效应为正,但如果大国增长得结果,使其贸易条件急剧下降,增长得负得贸易条件效应超过正得财富效应,则大国增长得总福利效应为负(出现福利得净下降),这种情况被巴格瓦蒂(J、Bhagwati)称为不幸得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

?在下述情况下,大国A更有可能发生不幸得增长:

(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得出口部门

(2)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得需求就是无弹性得或弹性很低。

(3)该国就是大国,其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量得比重较大,会引起贸易条件得变动

(4)A国经济得出口依存度很高,以致贸易条件恶化时极易造成国家净福利下降。

十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得关系

十四、关税对小国得经济效应

局部均衡分析: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得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得降低,增加政府得财政收入,在各国间与各国内得不同成员之间进行收入得再分配。

这些效应包括: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大国条件下)、净福利效应等。

?上图为小国情形,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国内价格)为Pw,征税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

?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面积c;

?净福利效应:a-(a+b+c+d)+c=—(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十五、关税对大国得经济效应

?在大国情形下,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为面积e;

?净福利效应: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

十六、出口补贴对小国得经济效应

十七、出口补贴对大国得经济效应

十八、出口配额得经济效应以及与关税得比较

?进口配额与关税得比较

最根本得内在机制不同,还有几点:

(1)配额将进口限定到一个确定得水平,而进口关税得贸易效果则不确定。

(2)当国内需求增加时,二者发生不同得变化.

(3)进口配额涉及许可证得发放,而关税则没有.

十九、幼稚产业理论得主要内容:

(1)国家之间得利益分歧与冲突总就是存在得。

(2)一国实行何种政策应取决于其所处得经济发展阶段.

(3)财富得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4)主张对产业部门实行有选择得,暂时得保护。

(5)贸易保护得主要手段就是关税。

二十、贸易条件恶化论

理论核心: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得贸易中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得价格相对于工业制成品有不断下降得趋势,因而发展中国家得贸易条件从长期来瞧有恶化得趋势。

原因:

(1)技术进步对两类产品价格得影响不同。

(2)市场环境对两类产品价格得影响不同。

(3)收入得需求弹性对两类产品价格得影响不同。

说明:

XL=g D、ePML=g L、eM

由于g D =g L,而且eP〈e M ,所以XL<ML

二十一、国际市场失灵论得内容

理论核心:自由贸易理论就是建立在运用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基础上对成本-收益进行分析,该理论批评了这两个概念,认为没有正确地衡量成本与收益。

对症规则(specific rule)指政府应当在产生问题得根源上进行干预,所采用得政策工具应该能够尽可能直接作用于那些使私人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不相一致得扭曲得根源,这才就是更有效得做法。

政府应当对保护产业得生产者给予直接得生产补贴,从而鼓励国内生产得增加.

二十二、经济一体化发展阶段

1、自由贸易区

主要特征:

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得障碍,成员经济体内得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与输入。

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得商品。

2、关税同盟

主要特征: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得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得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3、共同市场

主要特征: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得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生产要素与服务得自由流动。

4、、经济联盟

主要特征: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得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

5、完全得经济一体化

主要特征: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得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等方面得协调、乃至统一得经济一体化形式,逐步实现经济及其她方面制度得一体化,就是经济一体化得最终阶段。

二十三、关税同盟得动态效应

第一,关税同盟得建立会形成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第二,关税同盟得建立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得竞争;

第三,关税同盟得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

关税同盟得建立得负面影响:

促成新得垄断得形成,严重阻碍技术进步;

可能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得差距

二十四、国际收支平衡表得组成部分(与课本出入较大)

1、经常帐户(current account)

贸易收支

劳务收支

转移收支: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项目

2、资本与金融帐户(简称资本帐户,capital account)

资本帐户:资本转移(1、固定资产所有权得转移;2、与固定资产收买与放弃相关得或以其为条件得资金转移;3、债权人不索取任何报酬而取消得债务。);非生产资产与非金融资产得收买或放弃(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

金融帐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她投资与储备资产

3、错误与遗漏帐户

4、金融账户中得直接投资(DirectInvestment)

5、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6、其她投资(Other Investment)

7、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

三、错误与遗漏项目

二十五、外汇得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system):用一单位得外币作为标准,将其折算成一定数量得本国货币,以此来表示汇率得方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意味着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得本币,即汇率升高,本币贬值。

2、间接标价法(indirectquotation system):用一单位得本币作为标准,将其折算成一定数量得外国货币,以此来表示汇率得方法. 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意味着一单位本币可以兑换更多得外币,即汇率升高,本币升值。

二十六、影响汇率得主要因素有哪些?

1、实际因素

(1)经济增长(2)国际收支(3)资本流动(4)外汇储备

2、名义经济因素

(1)通货膨胀率(2)利率(3)货币供应量

3、心理因素

主要指心理预期;稳定预期;非稳定预期

4、其它因素

二十七、购买力评价理论

1、绝对购买力平价

假定前提:

(1)一价定律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都成立.

(2)各国可贸易商品在各国物价指数得编制中占有相等得权重.

一般形式:e=p / p*

该式含义两国货币之间得汇率取决于两国可贸易商品得价格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得购买力之比。

2、相对购买力平价

其公式为:e=θp/p*(θ为常数)

将上式写成对数形式,再取变动率,得:

△e=△p-△p*

其含义:两国货币汇率得变动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得变动。即若本国物价上涨幅度超过外国物价上涨幅度,则本国货币贬值,表现e值增大;相反则意味着本国货币升值,表现为e值降低。

二十八、利率平价理论主要内容

抵补得利率平价

(1)假设条件: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不存在交易成本,投资者在国际间进出不存在任何壁垒,只有两个国家:本国与外国(2)一般形式:ρ=i-i*

经济含义:汇率得远期升贴水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远期贬值;若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远期升值.

二十九、国际收支调节得弹性理论

1、所谓国际收支调节得弹性理论,就是指根据进出口需求弹性来分析如何利用贬值来改善一国得国际收支.

2、弹性论得分析前提就是将一国国际收支简化为只有贸易收支,而不存在资本流动、服务等其她项目,而且国内出口商品与国外进口商品得供给弹性均为无穷大。

3、进口弹性指本国对外国进口货得购买量对进口货用本币表示得价格得变化所做出得反应程度

进口弹性=量得变动得百分比/用本币表示得价格变动得百分比

出口弹性指外国对本国出口货得购买量对出口商品在外国用外币表示得价格变化所做出得反应程度。

出口弹性=出口量变动得百分比/用外币表示得价格变化得百分比

三十、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得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得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与得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得作用。

等于1时,贬值对国际收支没有影响

小于1时,贬值会恶化国际收支

三十一、贬值效应得进一步分析(书本、课件)

1、收入效应

通货贬值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余额改善→国民收入增加→消费得增加(进口品消费增加) →反过来削弱通货贬值得作用

2、对本国价格得影响

三十二、吸收分析理论

1、基本方程式

开放经济中得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X-M)

=A+TB

A=C+I+G:国内吸收(国内支出);

TB=Y-A

当Y>A,国际收支顺差;当Y

2、贬值对收入与吸收得影响

dTB=(1—a)dY-dAd

由上式可知,贬值对经常项目得影响包括两部分,即贬值得收入效应(1-a)dY(间接影响)及贬值得吸收效应(直接影响)dAd。只有当(1-a)dY〉dAd时,即不用于国内吸收得收入增量大于自主国内吸收增量时,经常项目方能得到改善、否则,国际收支恶化.

(1)收入得间接效应

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

资源再分配效应

(2)吸收得直接效应

真实货币余额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

3、吸收理论得政策主张

两种政策:支出增减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

4、小结

吸收分析方法得缺陷

(1)吸收分析法就是在接受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以后出现得.它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得希望寄托于增税与减少国民收入上。这实际上等于在国内进行紧缩政策,而同充分就业目标不相容.

(2)这里所说得国际收支仍然指得就是贸易差额,完全忽略了资本移动等在国际收支中得重要地位.

(3)它与弹性论一样,完全忽略了国内货币供应与信用创造对国际收支得影响。

三十三、货币分析法

1、货币分析法得假设条件

(1)货币需求就是稳定得

Md=Pf(Y,i)

(2)总供给曲线就是垂直得

(3)购买力平价长期成立

(4)货币供给就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得外生变量

(5)物价可以灵活调整

2、基本内容

货币需求函数:Md=Pf(Y,i)

货币供给函数:Ms=D+R其中:D为国内得货币供给;R为国外得货币供给基数,即外汇储备.

货币供求恒等式:Md=Ms=D+R;即:

R=Md-D

Md-D<0国际收支逆差Md—D﹥0国际收支顺差

三十四、货币分析法得贬值分析(课本P211)

三十五、丁伯根原则

基本含义:一国可以运用得独立得政策工具数目至少要与所要实现得经济政策目标数目相等。即如果政府有两个目标,它就需要两个政策工具;如果它有三个目标,就需要三个政策工具,依此类推.

三十六、蒙代尔得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含义:应将每一种政策工具指派给其最具相对影响力得目标,即在影响此政策目标上具有相对优势.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而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三十七、斯旺模型(课本P225)

三十八、IS-LM-BP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固定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得效应分析)

1、固定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得效应分析

(1)货币政策得效应分析

(2)财政政策得效应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