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

指导书

学院、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系、所环境工程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

课程学时 2周

教材名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2011年 10月28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1)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工程实施的基本训练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所学内容及相关知识;3)掌握调查研究、查阅文件、确定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法;4)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认识及遵守国家工程标准、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初步具备对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是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安排在“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课程讲授之后进行。具体的形式是教师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在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室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答疑,检查学生的进度与完成情况。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有机垃圾产沼工艺的设计),50位学生分成10组,每组5人不等,在设计中做到工作各有重点,每一学生设计的内容不同但相互关联,通过同组分工协作,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了解所涉及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提高整体设计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撰写出规范的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步骤

设计布骤如下:

1、由给定的任务书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参考资料;

2、分析确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组成;

3、对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4、进行系统布置,完成图纸绘制;

5、进行说明书编写。

分选系统的确定系统的物料衡算系统设备的计算选择绘制图纸

四、课程设计要点

“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的要点是:

1、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选择分析与确定;

2、对处理系统内各种处理设备的计算选择和描述;

3、处理后固体废物的出路分析;

4、厂内辅助建筑物以及道路等的说明;

5、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总图布置及其他说明成果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设计动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答疑。时间天;

2)文献查阅,了解、学习城市垃圾收集设计的方法,时间天;

3)进行设计计算,时间4天;

4)绘制图纸,时间 4天;

5)编写设计说明书(含计算),时间 2天;

6)评议,时间1天。

课程设计总时间 14天。

六、主要技术的案例分析

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

6.1.1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某城市所在地--中兴城镇,2004年末城市建成区人口202468人。根据该城市总体规划,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机械增长率‰。现状城市用地20km2。目前有垃圾车21辆,人力车72辆。城市共设置垃圾收集点87个,街道上设置果皮箱198个。规划面积35km2。

该城市环卫现状地形图(比例为1:10000),城市规划设计图(比例为1:5000),能源资料各一份(略)。

(2)设计工程规模、期限及要求

①工程设计年限:15年;

②垃圾收集设计总量;

③垃圾收集布置、方案及线路设计。

(3)设计成果

①设计说明书(含计算)一册,字数不少于5000字;

②城市垃圾收集总平面图1张或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图1张或城市垃圾中转站平面布置图1张等。

6.1.2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的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正文的部分摘要)

1.概述

(1)垃圾成分现状

根据该城市环卫现状图,与及环卫部门提供的资料及对该城市生活垃圾成份的调查分析,其垃圾成份有如下特点:该城市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工业城市,垃圾成分以厨余、果皮、树木、粪便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织物、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较大;城市周围部分居民烧柴或煤,垃圾中煤灰比例相对不

高。

按以上垃圾成份特点,经以其他同类城市的垃圾成份进行类比分析,设计该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为:玻璃、塑料、金属、织物、废电池等废品占25%,煤渣土砂石等无机物为35%,厨余物等有机物为40%左右。本设计暂以上述资料为基础进行技术分析。建议该城市城建、环卫部门对区内生活垃圾成份进一步进行调查分析,提供全面、准确的现状垃圾成份分析资料和垃圾成份变化预测值。

(2)垃圾成分变化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城市垃圾的一般规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知识的进一步普及,城区生活垃圾的成分还会发生变化,即有机物含量会提高,无机物含量相应下降;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的含量会逐年上升;垃圾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

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该城市现状城市用地20km2,2004年人口202468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城市规划用地35km2,总人口309625人。

本工程按2020年总人口309625人设计,服务面积35km2。

3.垃圾产率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五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城市人均垃圾产生量一般在~1.2kg/人.d左右,垃圾密度一般为~m3。根据该城市环卫站统计数据表明,城区2004年清运垃圾量共计万t,现状城区垃圾产生量平均为 t/d,人均垃圾产率为1.000kg/人.d。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主要与城市性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消费习惯、城市气候特征、城市燃气使用率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某城市总体规划,该城市将在未来的十几年内加快城市化进程。考虑到其社会发展情况及今后垃圾分类收集的逐步实施,并参照国内外城市垃圾产率的变化规律,设计该城市的垃圾产率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其垃圾产率将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设计预计该城市的人均垃圾产率将由2004年的1.000 kg/人.d上升到2007年的1.030 kg/人·d,之后再下降到2020年的0.962 kg/人·d。

4.垃圾产生量预测

按照规划年限,该城市各年的垃圾产生量如下表所示:

5.城市垃圾收集工程规模

根据垃圾产量预测表,现状垃圾日产量d,近期2010年为 t/d,远期2020年为 t/d,规划期内平均产生量为275t/d。以垃圾产生量预测值逐年合计的平均值作为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规模,规划年限(2005~2020)内垃圾总量为万t/a。

6.垃圾收运系统

垃圾收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贮运,是由产生垃圾住户或单位将垃圾送至贮存处的运输过程;第二阶段是收集和清运,主要是垃圾的近距离运输,用清运车辆沿一定路线收集清运容器或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中转站;第三阶段是转运,在城市垃圾中转站将垃圾转运至大容量运输车上,运往垃圾处理场。在规模较小的城镇也可即收即运,不设中转站,直接用垃圾收集车或压缩式垃圾收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场。

7.垃圾收运系统

(1)垃圾收运规划总体原则:坚持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坚持“环卫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管理并重”的原则;坚持“科学设计,适当超前”的原则。

(2)垃圾收运模式

根据某城市的实际情况,近期垃圾收运体系采用多种方式并存,具体形式为:①对于居民区、商业区的垃圾在实现袋装化的前提下,保证垃圾不落地定时定点收运;②对于商业区和企事业单位及工厂、学校产生的垃圾的收集,采用单位内部的垃圾容器定点收集;③上述居民区、商业区和企事业单位及工厂、学校收运体系中,当中转站及运输车配置不足时,采用收运车直接送往垃圾处理场。

收集流程如图6-1-1所示:

图6-1-1 某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简图但是这种收集模式,日常运行费用比较高,将被逐步淘汰。目前多采用图6-1-2所示的新型收运模式,即将散乱的垃圾收集后送至压缩中转站进行压缩,然后有大型中转车集中运到填埋场处理。

图6-1-2 某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简图

8.垃圾收集方式

城区推广垃圾袋装化,主要街道和商业大街设置垃圾桶,实行定时定点收集;一般次要街道和居民区、企事业单位设垃圾间,部分偏僻地段(城乡结合部等)保留垃圾桶。

考虑到城区垃圾收集方式和收集车辆现状及现有的垃圾收运设施及其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近期在部分地区如老城区保留人力车收集垃圾的方式,以后逐步向机动车收集过渡;新城区垃圾仍然由垃圾收集车运至收集站,再由垃圾车运往处理场。以后将在所有城区逐步建设垃圾中转站,采用大型的垃圾运输车运送垃圾,完善城市垃圾收运系统,并在条件适宜时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

设计垃圾车45辆,现有的人力车72辆将逐步退出。根据国家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该城市共设置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约为1115个),占地面积不少于40m2,达到城区1个/ 万m2。宽度超过7m以上的街道上设置垃圾箱(或垃圾桶、果皮箱等),间距为:商业大道间距45m;交通干道70m;一般街道90m。今后根据发展逐渐将单一的垃圾箱逐步改为分类垃圾箱(或桶)等。吸粪车设计为12辆。

在城市的东、西、南、北四个城区各设计、建设一个中型的垃圾中转站,占地面积不少于1700 m2,并确定每个垃圾中转站的服务区域。

垃圾中转站转运型式方案有三种:①不压缩方案(地坑式)。在转运站内挖

地坑并放置垃圾集装箱,将垃圾直接投放集装箱,装满后由吊车装上改装过的垃圾集装箱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场。②压缩方案。转运站内不设地坑,而是放置垃圾压缩箱,将垃圾投放入箱后进行压缩。垃圾箱装满后由液压装置将箱体升起,由垃圾运输车运往垃圾处理场。③爬背式(拉臂车式)方案。在转运站内修建坡道和中转平台,平台上设料斗。垃圾收集车(包括人力车)驶上平台,将垃圾卸入料斗,再装入垃圾自卸车运往填埋场。与集装箱(地坑式)转运站相比,爬背式方案省去了吊车和集装箱吊装一道工序,操作较为简单,但其占地面积大、土建投资多,人力收集车上中转平台又比较困难,而且如管理不善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本课程设计不考虑这种转运型式。根据上述3种转运型式的特点和城市的实际条件,避免二次污染和扰民,本设计转运站采用压缩式的转运形式。

9. 压缩式中转站设计

主要设备:压缩式中转站一次性投资大,设计考虑每个中转站先配4个压缩箱和4辆垃圾运输车,今后再逐步完善配套。主要设备如下:8吨运输车4辆;8吨压缩箱 4个;液压站2个;吊架2个。

10.其它垃圾收集

医院垃圾、涉外宾馆垃圾等危险垃圾,无论近远期均必须由其自行送焚烧炉焚化,安全处置;建筑垃圾,应由施工单位按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和要求进行运输和倾倒,严禁随意倾倒,经协商可以运至垃圾处理场作为填埋覆盖材料;工业垃圾,应由产生单位自行处理、处置,接受环卫部门监督。

11.该城市垃圾收集设计小结

城市垃圾收集应贯彻落实我国政府制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健的道路。”垃圾收集的发展目标可以扼要地归纳为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简称“三化”)。由于垃圾量目前在逐年上升,需要把目前的收集模式逐步地、有计划地整合,其流程示意图如图6-1-4所示。

为完成该城市垃圾收集的发展目标,还需要继续进行下列工作:

(1)源头减量其理想期望值为生活垃圾的零排放,以获得垃圾问题的根本解决。但目前该期望是难以实现的。鉴于此,应采取措施尽量从源头避免垃圾量的产生。通过组建工作机构,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各环节的“源头减量”任务,制订推进计划,以期取得成效。

(2)上游减量指垃圾已经产生,但尚未进入收集、运输、处理系统之前,消费者应该把部分废弃物,如张纸、玻璃、金属等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部门,以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再生利用。“上游减量”是一项潜力大、效果好的措施。根据我国城市的调查,其城市垃圾中通过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垃圾减量

11%以上。由于城市垃圾量的年增长率约为7%,所以仅此一项措施就有可能实现生活垃圾产量的负增长。可见其潜力之大,效果之好。目前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应予以充实,建立数量足够、方便、高效的回收网络,以满足消费者出售废品的需求。

(3)分类处置是指建立在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基础上的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处置)系统。该系统比目前的混合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系统效率高、效果好。目前分类收集正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虽然全面推广尚需要时间,但应该把握住发展方向,以免贻误工作。

(4)最终处置最后的垃圾,再次根据其垃圾特性实行最终处置。

12、图纸(略)

图6-1-3 某城市垃圾收集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6-1-4 某城市垃圾完善的收集系统流程示意图。

垃圾分选工艺设计

6.2.1分选工艺路线确定

本次课程设计确定工艺从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出发,考虑到原生垃圾成份复杂,劳动力资源又丰富,采用机械为主,辅以人工粗选的方法;废塑料和废纸主要为塑料袋和卫生间废纸,回收利用经济效益不高,故可直接将这部分作为垃圾焚烧原料。分选工艺采用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方法,以分选产物作为填埋、堆肥和焚烧为目的。分选工艺流程如图6-2-1所示

图6-2-1 垃圾分选工艺流程

6.2.2物料衡算

垃圾分选系统按设计规模、每天工作时间,每个分选设备物料走向逐步计算。以100t/d处理能力进行计算。

(1)垃圾分选厂每小时的处理量

Q—每天的垃圾处理量,Q=100t/d;

T—每天的工作时间,T=10h;

Q

=100/10=10( t/h);

(2)人工分选

工手选去除垃圾中的大块金属、塑料、玻璃瓶、建筑材料等,以利于后续处理。

据经验,经人工手选后大约1%的大块金属、%玻璃、%塑料和约%其他无机物质被选出,即:

金属q1=Q 0×1%=10×1%=(t/h) 玻璃 q2=Q 0×%=10×%=(t/h) 塑料 q3=Q 0×%=10×%=(t/h) 其他q3=Q 0×%=10×%=(t/h) 则经过人工手选可分出的垃圾有: Q 1=+++=(t/h) (3)磁选

垃圾经过磁选滚筒理论上可以分选所有的金属: (4)选择性破碎机

① 筛上物主要是纸、布、革、塑料、部分有机物等d μ>50mm 的物质 ② 筛下物为d μ<50mm 的被破碎的无机物、有机物、玻璃及其他碎土等。 Q 3’=h (5)风选

① 轻组分主要粉尘、塑料纸张等 ② 重组分主要是有机物 Q 4’=h (6)滚筒筛分

滚筒筛分主要对选择性破碎机筛下物进行进一步分选,筛下物中主要有无机物、部分有机物、碎玻璃等。选择筛孔为10×10㎜。

筛上为d p 〉10㎜的有机物

筛下物为碎土、石渣等无机物和碎玻璃 (7)废物的全过程总的质量为总Q 6.2.3垃圾储仓计算

垃圾储仓是用来暂时储放进入处理系统的垃圾并用来调节处理设备的处理量。储料仓的容量应根据计划收入分选厂的垃圾量、设备的操作计划等因素来决定。通常储料仓的容量应可提供两天的最大处理量。

1.仓体容积

ξσβq

V =

(6-2-1)

β——储存时间,d ;

q ——最大日处理量,t/d ;q=400t/d ; ξ ——有效容积系数,在~之间;

σ——垃圾有效密度(有效密度系数在~),3/m t ;;

2.仓体尺寸计算

垃圾储仓体积V, 3

m ; 长度a ,m ;宽度b ,m ; 深度c ,m ; 则:c b a V ??= 3.排水坡度

垃圾在储料坑内时间过长(一般超过2天)便会有渗滤液产出,所以坑底部必须铺设有排水坡度流向垃圾渗出水坑收集渗滤液,排水坡度取1%。 6.2.4吊车与抓斗

1.吊车

垃圾吊车的台数是根据垃圾最大日处理量来确定的。一般日处理量在300吨以下的采用一台吊车,日处理量在300~600吨的要求采用常用和备用各一台,规模在600吨/天以上的,要求常用吊车2台,备用一台。在吊车的台数确定后,还要确定吊车卷起、放下、行走、横移及抓斗开关动作所需时间,以确定吊车运行周期。如果各分选设备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吊车的运行时间为60min/h ,设计时一般取45~55min/h 。吊车供给能力由下式计算:

T N

P Q ?=

(6-2-2)

式中 Q — 吊车供给能力,t/h ;

P — 抓斗一次抓起量,t ;

N — 1小时内吊车实际工作时间,h/h ; T — 吊车运行周期,h ; 2.抓斗

桥式抓斗起重机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可在移动空间的任意点装卸物料。根据设计规模要求选择适当的起重设备。其主要规格如表6-2-1所例。

表6-2-1 桥式抓斗起重机的主要规格

5 ~ 1250~

2493

2500

6.2.5磁选设备

用于固体废物分选的磁选设备就结构形式而言主要分为带式和鼓式两种。鼓式磁选机又可分为皮带机磁滚筒式和独立鼓式。如图6-2-2所示。磁力滚筒又称磁滑轮,磁系与圆筒固定在同一个轴上,安装在皮带运输机头部。将固体废物均匀给在皮带运输机上,当废物经过磁力滚筒时,非磁性或磁性很弱的物质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脱离皮带面,而磁性较强的物质受磁力作用被吸在皮带上,并由皮带带到磁力滚筒的下部,当皮带离开磁力滚筒伸直时,由于磁场强度减弱而落入磁性物质收集槽中。磁力分选机在分选工艺中可一点或多点布置,一般可设置在破碎机的前后、筛分机之后或风选机的前后等处。对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分选系统,在经过人工手选之后,大件的磁性物质已经被选出,可将磁选机设置在选择性破碎机之前,基本上可将磁性物质选择出来,同时避免后续分选设备被磁铁性物质破坏。

6.2.6滚筒破碎机(选择性破碎机)

滚筒破碎机其机身主体的形状是用筛板做成的圆筒,工作过程中既有破碎又有筛分的作用,并能达到选分的作用。

1、滚筒破碎机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滚筒破碎机的直径和长度是最主要的结构参数,它取决于入料量的多少,物料密度及粒度等,此外,还与滚筒转数的大小,物料在滚筒内的摩擦系数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滚筒直径和长度主要是按经验公式估算。滚筒长度为滚筒直径的~倍。

2、滚筒破碎机生产能力计算

计算滚筒破碎机生产能力可用如下公式:

?

3600(6-2-3)

?

K

Q?

v

S

式中 Q—垃圾生产能力,t/h;

S—滚筒横断面装垃圾面积, m2;

v—物料在滚筒轴向前进速度,m/s;

γ—物料散比重,t/m3,对城市垃圾散比重可取垃圾容重的1/2;

K—装满系数,随滚筒内提升板个数的增加而变大;当提升板为 6 个时,对垃圾K取。

图6-2-2 典型磁选机

按图6-2-3所示,横断装料面积可由下式计算:

2

)

2

)((2)

2)((2222π

βαπ

π

βαπ+

+-=

++-=

r R r R S

(6-2-4)

图6-2-3 滚筒内断面示意 物料沿滚筒轴向的前进速度v 为: T l

v =

(6-2-5)

式中 l — 物料在滚筒内每跌落一次向前所走距离,m ;

T — 物料自A 提升到B 再跌落到底所需时间,S

21t t T += (6-2-6) n t 321801α-=

(6-2-7)

n — 滚筒转速,转/分

)

90cos()90sin(4002ααπ

-?-=

R

t

(6-2-8)

3、滚筒破碎机功率计算

滚筒破碎机功率计算可按两部分进行。一是物料在筒体中完成破碎过程时提升和跌落所耗的功率N 1,另一是在完成筛分过程时按滚筒筛计算的功率N 2,则总功率N=N 1+N 2。

736.0751?=

ω

M N (6-2-9)

式中 M — 阻力距 MN

P M ?=

ω — 筒体角速度,弧度/秒;

η29200)

(02G G n R N +?=

(6-2-10)

式中 G — 回转筒体自重,kg ;

G 0— 筒体内被筛物重量,kg; η— 转动效率,%。 6.2.7垃圾滚筒筛

垃圾滚筒筛利用作回转运动的筒形筛体将垃圾按粒度进行分级。工作时筒形筛体倾斜安装,倾角一般在40~80。其结构及设计原理同选择性破碎机类似,只是没有提升板。垃圾滚筒筛设计参数主要有几何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几何参数包括筛体长度、筛体直径、安装倾角和筛孔尺寸;运动参数指筛体转速;动力参数为筛体的驱动功率。

滚筒筛的筛孔尺寸的确定根据被筛分的垃圾的组成及对筛上、筛下物的要求和它的具体用途来确定。若用于除去垃圾中的渣土等小粒级物料时,筛孔尺寸可取较小值。当除去粗大物料时,筛孔尺寸可取较大值。

图6-2-4 垃圾滚筒筛示意

滚筒筛主要参数确定: (1)筛分效率和生产率

根据研究表明,垃圾滚筒筛的筛分效率根据筛分不同特性的垃圾选择在85%~95%之间。

(2)滚筒筛转速

通常为了获得较好的筛分效率,应使物料在筛体内做较大的翻动。根据实验表明,垃圾滚筒筛回转速度一般取临界转速的30%~60%较为理想。 临界转速n c 由下式计算:

R g

n c π

30

=

(6-2-11)

(3)物料在筛体内的停留时间 筛上物在筛体内的停留时间为:

v L

=

τ (6-2-12)

式中 L — 筛体长度;

v — 物料在筛体内沿轴向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由式(2-5)计算,安装倾角θ一般取40~80。滚筒内物料运动角度示意如图2-3。

)90cos()90sin(432tan )90cos()90(sin 412ααπ

αθαα-?-+??-?-=

R

n c R v

(6-2-13)

式中 c1— 为考虑加速段滑动因素的修正系数。 6.2.8风选设备

1.设计参数:风力分选(气流分选)主要将低密度、空气阻力大的轻质部分(塑料、废纸等)和具有高密度、空气阻力小的重质部分分开。风力分选中气流的流动速度是重要的设计参数,确定气流流速的依据是被选物料的悬浮速度(沉降速度)。颗粒在空气中的沉降末速为:

ρ?ρπ???=

60g

d v s

(6-2-14)

式中 d — 颗粒的直径;

s ρ— 颗粒的密度;

ρ— 空气的密度;

?— 助力系数;

g — 重力加速度;

当气流速度小于颗粒沉降末速时,颗粒向下作沉降运动;当气流速度大于颗粒沉降末速时,颗粒向上作漂浮运动;当气流速度等于沉降末速时,颗粒作漂浮运动。

表6-2-3 几种物料的实测悬浮速度参考数据

在缺乏物料悬浮速度资料的情况下,也可由下面经验公式估算:

s

v γα

100

0=

(6-2-15)

式中 s γ— 物料重度,N/m ;

α— 经验系数,按表6-2-4选取

表6-2-4 风速的经验系数α

2、风选设备

风选设备分成水平气流风选机(卧式风力分选)和上升气流风选机(立式风选机)。其结构如图6-2-5、图6-2-6。

(2)

造简单,风选机附带的旋风分离器根据分选物料性质、分选效率等选择适当的型号、种类及规格,确定相应的运行参数,如气流速度、压力损失等。 6.2.9输送带

1.输送带的宽度确定

由于垃圾的密度较小和较松散,所以一般用槽式胶带输送带。胶带输送机的输送能力由下式计算:

c

v F Q b ????=ρ3600 (6-2-19)

式中 Q — 输送能力,t/h ;

F b — 物料在胶带的截面积,㎡; v — 输送带运行速度,m/s ;

ρ— 物料的堆密度,t/m 3;

c — 倾角系数。

如图6-2-7,对于槽形输送带上物料堆积的断面积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由面积F 1及等腰梯形F 2所组成。面积F 1为:

2

21)2sin 2(sin 08.0B

d d d

F ?-=ρρρ (6-2-20)

面积F 2为:

αtg B F ?=2

212.0 (6-2-21)

式中 B — 皮带宽度,m ;

d ρ— 物料的堆积角,对垃圾可取45o 。

图6-2-7 物料在胶带上堆积的断面积 α— 胶带的槽角。

对倾斜的输送机,物料堆积面积随皮带机的安装倾角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影

响可以用倾角系数c 来考虑。图6-2-8为ISO5048所推荐的值。 图6-2-8 输送机倾角系数与倾角的关系 2、输送带功率计算

在确定胶带输送机的电动机功率以前,首先需要计算传动滚筒的轴功率。

∑++'''+''+'??=b b k v k N N N k k N γ85000

430)( (6-2-22)

式中 N 0— 传动滚筒的功率,kW ;

N 0ˊ— 胶带空转的功率,kW ; N 0″— 物料水平运输的功率,kW ; 0

N '''— 物料垂直提升的功率,kW ;

∑b

v

k 5— 梨式卸料器,胶带清抖器和料板所需的功率,kW ;

2

4

6

8

10

1214161820

0.72

0.760.800.840.880.920.96

1.00c

α

b k γ8— 物料加速率所需功率,kW ;

3k — 尾部改向滚筒功率系数;

4k — 中部改向滚筒功率系数。 (1)胶带空转的功率 v L k N h ??='10

(6-2-23)

式中 h L — 胶带输送机水平投影长度,h L =30m ;

v — 胶带运行速度, m/s ;

1k — 取决于胶带宽度和托辊阻力的系数,对输送垃圾槽性胶带可取

1k =;

(2)物料水平运输功率

h L Q k N ??=''20

(6-2-24)

式中 2k — 物料水平运行功率系数;

Q — 胶带输送机的输送量,t/h (3)物料垂直提升功率

00

00273.0H Q N b ??='''

(6-2-25)

式中 H 0— 提升高度,m ; 因此,电动机功率

η

N k

N =

(6-2-26) 式中 N

— 电动机功率,kW ;

k

— 功率安全系数,满载起动系数,一般k =;

η— 总传动效率,对光面传动滚筒η

取,对胶面传动滚筒,η取。 有机垃圾产沼工艺 6.3.1工艺流程

沼气发酵工艺类型较多,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是下述两种工艺。 1. 自然温度半批量投料发酵工艺

这种工艺的发酵温度随自然温度变化而变化,采用半批量方式投料,基本流程如下图6-3-1所示。

图6-3-1 自然温度半批量投料沼气发酵工艺流程

这种工艺的发酵期因季节和农用情况而定,一般为5个月左右,运行中要求

定期补充新鲜原料,以免造成产气量下降,该工艺主要缺点使出料操作劳动量大。

2. 自然温度连续投料发酵工艺

这种工艺是在自然温度下,定时定量投料和出料,能维持比较稳定的发酵条件,使沼气微生物(菌群积累)区系稳定,保持逐步完善的原料消化速度,提高原料利用率和沼气池负荷能力,达到较高的产气率;工艺自身耗能少,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6.3.2发酵料液的计算

1. 发酵料液体积: V 1=[(n 1+n 2)k 2+n 3]T

式中 V 1— 发酵料液体积,m 3

n 1— 是产人粪便总量。按常住人口×0.006m 3/人·d ~0.0013 m 3/人·d 取值;

n 2— 是产牲畜粪便总量。按养猪头数×0.006m 3/(头·d )~0.15 m 3/(头·d )取值 ;

n 3— 每日舍外能定量收集粪便总量,m 3/d ; k 2 —收集系数,取值~;

T — 原料滞留期(d);蔬菜区t 取30,平坝农业区取35,丘陵农区取40 。

2. 气室容积的计算 气室容积:

312k V 21

V

式中 V 1— 发酵料液体积,m 3;

V 2 — 气室容积,m 3;

k 3 —原料产气率,我国通常采用的产气率包括0.15m 3/(m 3·d)、0.2m 3/(m 3·d)、0.25 m 3/(m 3·d)、0.3 m 3/(m 3·d); 6.3.3发酵间的设计

1. 发酵间的容积 V=(V 1-V 2)k 1

式中 V — 发酵间容积,m 3;

V 1— 发酵料液体积,m 3; V 2— 气室容积,m 3; k 1— 容积保护系数,取~。 2. 发酵间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1)沼气池的直径根据用户平面布置确定。

(2)发酵间池盖削球体矢高和净容积。 ① 池盖削球体矢高 f 1=D/a 1

式中 f 1— 池盖削球体矢高,m ;

D — 圆柱体形池身直径,m ;

a 1— 直径与池顶矢高的比值,取5~6。 ② 池盖削球体净容积

)f (3R f 6Q 21211+π

=

式中 Q 1— 池盖削球体净容积,m 3; π— 圆周率,取; f 1— 池盖削球体矢高,m ; R — 池身圆柱体内半径,m 。 (3)发酵间池底削球体矢高和净容积。 ① 池底削球体矢高 f 2= D/α2

式中 f 2— 池底削球体矢高,m ;

D — 池身圆柱体直径,m ;

α2— 直径与池底矢高的比值,取值8~10。 ② 池底削球体净容积

式中 Q 3— 发酵间池底削球体净容积,m 3;

π— 圆周率,取; f 2— 池底削球体矢高,m ;

(1) 发酵间池身圆柱体容积和池墙高度 ① 发酵间池身圆柱体净容积 Q 2=V -Q 1-Q 3

式中 Q 2— 发酵间池身圆柱体净容积,m 3;

V — 发酵间总容积,m 3; Q 1— 池盖削球体净容积,m 3

; Q 3— 发酵间池底削球体净容积,m 3。 ② 发酵间池身圆柱体高度 式中 π— 圆周率,取值;

R — 发酵间池身圆柱体半径,m ; H — 发酵间池身圆柱体高度,m 。 (5)发酵间内总表面积

S=S1+S2+S3

式中 S—内总表面积,m2;

S

1

—池盖削球体内表面积,m2;

S

2

—池身圆柱体内表面积,m2;

S

3

—池底削球体内表面积,m2。

①池盖削球体球面内表面积

S

1

=π(R2+21f)

式中 S

1

—池盖削球面内表面积,m2;

R—池身圆柱体半径,m;

f

1

—池盖削球面矢高,m;

π—圆周率,取。

②圆柱体池身内表面积

S

2

=2πRH

式中 S

2

—池身圆柱体内表面积,m2;

R—池身内圆柱体内半径,m;

H—池身圆柱体高度,m;

π—圆周率,取。

③池度削球体内表面积

S 3=π(R2+f

2

2)

式中 S

3

—池底削球体内表面积,m2;

f

2

—池底削球体矢高,m;

R—池身圆柱体内半径,m;

π—圆周率,取。

6.3.4进料口(管)的设计

进料口(管)由上部长方形槽和下部圆管组成,其中上部长方形槽几何尺寸是长×宽×深=600mm×320mm×500mm;下部圆管宜采用Φ200-Φ300预制混凝土管或现浇混凝土管,管与池墙角不小于30°。

水压式沼气池进料管安装位置一般都确定在发酵间的最低设计液面高度处。该位置的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死气箱拱的矢高:即池盖拱顶点到发酵间的最高液面。其中死气箱拱的矢高可按下式计算:

f

死=h

1

+h

2

+h

3

式中 h

1

—池盖拱顶点到活动盖下缘平面的距离,该值一般在10~15cm之间;

h

2

—导气管下露出长度,区3~5cm;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Content 前言 (1) 1、绪论 (3) 1.1生活垃圾概述 (3)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 2、工程概况 (5) 2.1工艺选择 (5)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 2.3项目设计要求 (8) 3、填埋场的选址 (8) 3.1场址禁设地区 (8) 3.2选址条件 (9) 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 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 4.1防渗工程 (12) 4.2水平防渗 (12) 4.3垂直防渗 (16)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 5.5工艺选择 (21) 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 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 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 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 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 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 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 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 8、封场工程 (24) 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 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 附图 (27)

前言 一、设计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 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 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 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 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4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4.1 绪论 (3) 4.1.1 固体废物的分类 (3) 4.1.2 固体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4.1.3 固体废物的管理的原则 (4) 4.2 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4) 4.2.1 收集方式与设施 (5) 4.2.2 运输设备 (6) 4.2.3 垃圾清运系统的管理模式 (6) 4.2.4 转运站的设置 (6) 4.2.5 危险固体废物的运输 (6) 4.3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8) 4.3.1 固体废物的压实 (8) 4.3.2 固体废物的破碎 (10) 4.3.3 固体废物的分选 (12) 4.3.4 固体废物的脱水 (14) 4.4 固体废物热处理 (15) 4.4.1 热处理技术种类 (16) 4.4.2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 (16) 4.4.3 固体废物热解技术 (19) 4.5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21) 4.5.1 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 (22) 4.5.2 固体废物的厌氧消化处理 (24) 4.6 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 (27) 4.6.1 概述 (27) 4.6.2 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 (28)

4.6.3 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 (30) 4.7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31) 4.7.1 概述 (31) 4.7.2 堆存法 (32) 4.7.3 土地耕作 (32) 4.7.4 深井灌注 (33) 4.7.5 海洋处置 (34) 4.7.6 土地填埋 (35) 4.7.7 卫生填埋 (36) 4.8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43) 4.8.1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43) 4.8.2 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44) 4.8.3 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45) 4.8.4 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 (46)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崇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班级:55388799 学号:05793346 学生姓名:XXX 设计时间:2011.11.5-2011.11.14 指导教师:XX XXX

目录 一■前言------------------------------------------------------ P 1-2 1.1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 1.3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 二■工程概况--------------------------------------------------- P 2-3 2.1项目背景 22课程设计目的 2.3设计要求 2.4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三■设计计算-------------------------------------------------- P 4-7 3.1填埋场容积计算 3.2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3.3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 四■卫生填满场的设计------------------------------------------ P 7-8 4.1处理对象 4.2填埋场的选址 五. 填埋场的防渗 ---------------------------------------------- P 8-12 5.1防渗方式 5.2防渗材料 5.3防渗结构 六. ------------------------------------------------------------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P 12-13 6.1渗滤液的特点 6.2渗滤液的收集 6.3渗滤液的处理 七. ------------------------------------------------------------ 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P 13-14 7.1填埋气的组成 7.2填埋气的收集系统 7.3填埋场气的导排 八■终场覆盖-------------------------------------------------- P 14 8.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整理资料全

第一章 1、固废的概念: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 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废的分类:(多选,熟悉分类情况) 我国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三大类: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 (1 )生活垃圾,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 Mun icipal Solid Waste ,又称城市固体废物)和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主要包括: 街道垃圾(street refuse ) 厨余垃圾(garbage, kitchen waste ) 商业垃圾(Commercial Waste ) 废弃车辆(abandoned vehicles ) 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Wastes ) 工程拆除垃圾(demolition wastes ) 污水污泥(Sewage Sludge ) (2) 工业固体废物(In dustrial Solid Waste )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又称为工业废渣或工业垃圾。 工业固体废物按照其来源及物理性状大体可分为六大类: 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如钢渣、高炉渣、磷渣、赤泥 能源工业固体废物,如粉煤灰、煤矸石 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如油泥、废崔化剂、废有机溶剂、酸(碱)渣矿业固体废物,如废石、尾矿 轻工业固体废物,如陶瓷破损、磨抛、切割废料其它工业固体废物,如木材、木器的刨花、碎木 (3) 危险废物的特性通常包括急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疾病传染性等。国家危害废物名录 冒** 0117无极低比曾厳樹 021K3* 031*35庫? 农AflJW2036 05A材聞嘴割匱期2137有机审比舍鞠股鞫06空含物fiFl■化稅復梅 ||?23丹 0S出覆*廈韵40 的喪乳化般41 10詳梓凯曜镒農物2A42 112743才專并噪埔喪M 122K聊 13帝PI樹At类幔29松含有机卤化输矗曲143046 153147 1632 3、固体废物对环境潜在污染的特点:a.产生量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b. 污染物滞留期长、危害性强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

第十一章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 第一节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固体废物经过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后,剩余下来的无再利用价值的残渣,往往富集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即时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必须妥善加以处置。安全、可靠地处置这些固体废物残渣,是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中的最重要环节。 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有:地质处置和海洋处置。海洋处置包括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陆地处置包括土地耕作、永久贮存或贮留地贮存、土地填埋、深井灌注和深地层处置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土地填埋处置技术。海洋处置现已被国际公约禁止,但地质处置至今仍是世界各国最常采用的一种废物处置方法。 1. 废物处置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换 与废水和废气相比,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惰性和迟滞性,但是在长期的地质处置过程中,由于本身固有的特性和外界条件的变化,加上水分的进入,必然会因发生在固体废物中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导致这些污染物质不断释放出来,进入环境中。 1.1 废物在处置过程中的反应 (1)生物反应 这是处置含有机物,特别是可降解有机物时,处置场中发生的最重要反应,其产物是气体、水分和可溶解的有机物,最终结果是使所处置的有机废物逐渐达到稳定化。 生物降解过程通常从好氧生物降解开始,产生的主要气体是CO2,好氧降解只能持续短时间。一旦废物中的氧气被耗尽,降解就变成厌氧过程,有机物质被转变成CO2、CH4、少量的氨和硫化氢。此外,处置场内发生的许多化学反应也以生物作用为媒介。 (2)化学反应 (a)溶解/沉淀:进入处置场的水在废物层中渗透时,会将废物原存在的或生物转化产生的可溶物质溶解出来,产生高浓度有机物和高盐份浓度的渗滤液(又称渗析液或滤出液);渗滤液中的某些盐类,在处置场内的某些区域因pH值变化等原因又会产生沉淀反应。生物转化产物和其它化合物尤其是有机化合物通过溶解进入渗滤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物质可以与渗滤液一起迁移出处置场。 (b)吸附/解吸:处置场产生的气体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渗滤液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会被所处置的废物和土壤所吸附;而在某些条件下,也会发生解吸作用,使污染物进入气体或液体。 (c)脱卤/降解:有机化合物的脱卤作用和水解、化学降解作用; (d)氧化还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影响金属和金属盐的可溶性; (e)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另外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衬层土和某些有机化合物之间,导致衬层结构和渗透性的改变,目前对这些化学反应的相互关系还没有完全弄清。 (3)物理反应 处置场中发生的最为重要的物理反应包括: (a)蒸发/汽化:废物中的水分、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过蒸发汽化转入处置过程所产生的气体中; (b)沉降/悬浮:渗滤液中的悬浮和胶体物质在液相中所发生的重力作用; (c)扩散/迁移:气体在处置场中的横向扩散和向周围环境释放;渗滤液在处置场中的迁移和进入覆土的下层; (d)物理衰变:发生在自然界的自发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益明显。 1.2 污染物释放、迁移途径及环境问题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减量化: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体积。 3.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4.增容比:所形成的固化体积与被固化有害废物体积的比值。 5.固化:利用惰性基材与废物完全混合,使其生成结构完整,具有一定尺寸和机械强度的块状容实体的过程。 6.破碎比:在破碎过程中,原废物颗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 7.固体废物的热值:单位重量的固体废物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以kJ/kg表示。 8.磁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处理方法。 9.无害化: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置,使固体废物既不损害人体健康,同事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 10.厌氧发酵: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微生物使废物中的有机物快速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厌氧消化。 11.压缩比:原始状态下物料的体积Vq与压缩后的体积Vb的比值。 12.稳定化:选用某种适当的添加剂与废物混合,以降低废物的毒性和减小污染物从废物到环境的迁移。 13.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固体废物抗破碎的阻力。 14.电选: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而实现分选。 15.热解:利用废物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热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烧油、油脂和燃气的过程。 填空 1.固体废物的分类: 组成: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形态:固态废物、半固态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 来源: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 危害性:一般废物、危险废物 宏观:生产废物、生活废物 2.固体废物的三大特征:时间性、空间性、持久危害性 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①.侵占土地②.污染大气③.污染水体 ④.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⑤.影响人体健康⑥.污染土壤 4.城市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混合收集、分类收集、定时收集和随时收集 5.热解工艺:移动床热解工艺、双塔循环式流动床热解工艺、纯氧高温热分解工艺 6.常用的固化方式:水泥固化法、沥青固化法、玻璃固化法、炭固化法 7.固废处置方法:海洋处置、陆地处置 8.固废管理的经济政策:垃圾收费、垃圾填埋费、生产者责任制 押金返还、税收、信贷优惠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系别:环境工程 班号:01010101XX 姓名:XXX

1.序论 1.1 设计目的和意义 (1)通过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2)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应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1.2 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及发展现状 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对垃圾进行分选是垃圾综合利用的前提。垃圾分选设备的研究已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目前,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处理越来越困难。垃圾处理方式中,传统的直接填埋方式对土地占用大,垃圾填埋场通常设置在农村,占用大量农田。采用传统的直接填埋方式,不但浪费了垃圾中含有的大量可回收物质,而且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推广实行的卫生填埋由于环境影响控制的需要,其投资成本为传统堆埋的5 倍,运行成本则为3 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就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成分,很大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由于处理困难,这部分有用的物质一般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的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年增长一

直在10%左右。 垃圾成份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处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有人提出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太成熟,而且没有得到的足够重视,资金严重不足,因此直到现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在焚烧和填埋上设备研究比较多,对垃圾分选研设备究比较少。 垃圾分选机研究的目的,就是将混合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对某垃圾成分中的少量杂质进行分离,得到较为单一的组分,或是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某种少含量垃圾组分,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和后续处理。 目前国内大部分使用的垃圾分选设备都是由国外进口。虽然国内也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但多数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有实际应用。随着大众对环境的重视,作为垃圾资源化的重要设备,生活垃圾分选设备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我国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为了对生活垃圾分选设备有更深了解,现在介绍几种国外的垃圾分选设备,对国外的垃圾分选设备的发展概况有进一步了解。 1.滚筒筛结构的SM318 E型滚筒筛式垃圾分选机 该设备由德国DOPPSTADT 公司生产。DOPPSTADT 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垃圾处理设备的公司。SM318 E型垃圾分选机滚筒长度5000 mm,滚筒直径1800 mm,采用11kW 电机5。该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机器维修方便,部件更换简单。结构组成有以下几部分。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提纲重点内容整理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内容提纲 09环科专业 (以课件为主,教材做参考) 第一章绪论 1 固体废物的含义。 固体废物(简称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固体、半固体(泥状)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 如何理解“废物”是一相对的概念。 固体废物:“放错地点的原料(或资源)”之称 “二次矿藏”、“都市矿山” 3 固体废物的分类:(1)按来源分;(2)《固废法》的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分类: (1)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固体废物(municipal solid wastes, MSW) (2)工业固体废物:(industrial solid wastes) (3)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s) 4 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s)等致癌物…… 有害微生物:病毒、致病菌、寄生虫卵…… 其他污染物:氮、磷、具有恶臭的物质 5 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 (1)侵占土地 (2)污染土壤 (3)污染水体 (4)污染大气 (5)影响环境卫生 6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 1 处理方法:(部分解决问题) 定义:指将固体废物转变为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 处理方法的分类: (1)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和萃取等) (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

2017《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 解释: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清洁生产。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固体废物处理:是指通过不同的物化或生化技术,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另一种形体结构。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对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属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采取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也称为最终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减量化: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排出量和容量。 资源化:是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和方法。 无害化:指通过采用适当的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如热解、分离、焚烧、生化分解等方法),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清洁生产: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界定,如何区分固体废物、废水和废气? 如果废物是以液态或者气态存在,且污染成分主要是混入一定量(通常浓度很低)的水或气体(大气或气态物质)时,分别看作废水或废气。固体废物包括所有经过使用而被气质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甚至还包括具一定毒害性的液态或气态物质。 3. 简述固体废物的种类和组成。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三类。 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又成为城市固体废物,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和建筑垃圾.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又称工业废渣或工业垃圾。 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指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被国家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的废物。 4. 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控制措施? 要想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可采取以下主要控制措施: 1.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限期淘汰固体废物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2. 采用清洁的资源和能源。 3. 采用精料。 4. 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和设备。 5.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员工环保意识的培养。 6. 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 7. 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8. 进行综合利用。 9. 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 生活垃圾污染的控制措施: 1. 鼓励城市居民使用耐用环保物质资料,减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2. 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3. 改进城市的燃料结构,提高城市的燃气化率。 4. 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 5. 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处置,通过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处置等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减轻污染。 5. 我国有哪些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一)分类管理 (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同时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计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 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选址和计算 填埋场的选址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的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和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选择填埋场地的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 (2)场址限制条件: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1km(参照德国标准)以外或更远。 (3)可用土地面积:填埋场场地应选择具有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有利于二期工程或其他后续工程兴建使用。尽管没有填埋场大小的法律规定,填埋场地也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包括一个适当大小的缓冲带,并且一个场地至少要运行五年。 (4)出入场地道路:由于通常适合填埋场的场地不再城市已建的道路附近,因此,建设出入填埋场的道路和使用长距离的运输车成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 (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的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 (6)气候条件: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温和季节的主导风向。 (7)地表水水文:所选场地必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最大洪泛区之外,或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建设水库或人工蓄水淹没和保护区之外。填埋场的场地必须是位于饮用水保护区、水体和洪水区之外,并且必须在春潮区之外、泥炭沉积超过1m 的沼泽区之外。还应建在地下水位以上。最佳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风险最小。 (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10-8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9)但地环境条件:填埋场场地位置选择,应在城市工农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之外;印在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交通条件。 (10)地方公众:可通过自发的协议来达到,也可在废物处理合同中加以规定。 选址的程序 (1)资料搜集 (2)野外勘探 (3)预选场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条件调查 (4)预选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5)预选场地的初堪工作 (6)预选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评价技术报告 (7)工程勘察阶段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容积 目前该城市人口70万,人口增长率%,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为20年,覆土与垃圾压实之比为1:5,填埋高度为10m,地上3m,地下7m,取W为0.6kg/d*人,垃圾增长速率%。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因此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即垃圾填埋场的西北角,以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每年所需的场地体积为: 第n年人口=70*(1+)n 单位:万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必看重点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一章绪论 1、▲固体废物(SW):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的固有特征:“废物”和“资源”的相对性;污染“源头”和富集“终态”的双重性;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危害的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固体废物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农业固体废物 2、▲工业固体废物(ISW):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认定其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又称为工业废物或工业垃圾。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为Ⅰ类和Ⅱ类两类。 Ⅰ类: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Ⅱ类: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最高排放浓度,或pH值在6-9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HW的特性: HW通常具有腐蚀性、毒(害)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特性。 HW常用的处理处置方法主要有:--固化--焚烧--安全填埋) 4、▲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②综合利用废物资源;③对残余固体废物进行最终处置。 6、▲固体废物的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等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 物理处理: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等。 化学处理: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化学溶出等。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大纲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251026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环境工程专业2017-2020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 (二)课程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有关课程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现代工程意识,逐步树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现代工程设计观。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充分利用已学的专业课知识,进行综合利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独立解决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学生能独立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基本知识、方法和工艺设计技能。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开题,资料检索,方案设计,工艺设计与计算阶段,设计验收与答辩等。 1.开题: 教师布置题目。 2.方案确定:学生根据设计题目,进行资料检索,相关原理与理论分析,确定主要方案。 3. 方案、工艺设计与计算: (1)学生根据根据设计题目进行技术方案比较与选择,参数计算,结构设计。 (2)绘制工艺流程图或路线图 4.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四、指导方式 由指导教师组织设计动员会。在设计开始时,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集中设计指导。中间时间,学生分散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在固定地点安排进行指导和答疑。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组织学生答辩验收。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后答案

第1章绪论 1.概念解释: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 固体废物处理: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最终处置的过程。 固体废物处置: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定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长期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而不再取回,从而与生物圈相隔离的技术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主要特征有: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易燃易爆性。

资源化:指采取各种管理和技术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源,作为新的原料或者能源投入使用。 无害化:指通过适当的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减量化: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容积。其中,前者的实施主要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生产源头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后者则包括分选、压缩、焚烧等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和利用,从而达到减少固体废物容量的目的。 巴塞尔公约:正式名称为《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89年3月22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1992年5月正式生效。由序言、29项条款和6个附件组成,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 2.略述固体废物分类方法。 按照《固体法》中的相关划定,通常将固体废物分为以下三大类。 ①工业固体废物:指来自各工业生产部门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及流通中所产生的废渣、粉尘、污泥、废屑等。 ②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指城市日常生活中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给出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固体废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3、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者设施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4、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被国家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2、固体废物的“三化”原则:指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3、破碎:指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 4、“全过程管理”:指从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到最终处置的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包括固体废物产生的管理、收集系统管理、运输管理、贮存管理、处理与处置管理。 5、分选:固体废物的分选简称废物分选,目的是将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工艺要求的物料分离出来。废物分选是根据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及表面润湿性的不同而进行分选的。 6、压实:压实又称压缩,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一方面可增大容重减少固体废物体积,以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另—方面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第三方面可降低污染物量,减轻环境污染。 7、固体废物固化: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达到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10、固体废物热值:指单位质量固体废物完全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以kJ/kg(或kcal/kg)计。热值有两种表示法,高位热值(粗热值)和低位热值(净热值)。两者意义相同,只是产物水的状态不同,前者水是气态,后者水是液态。所以,二者之差,就是水的气化潜热。 11、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的废物。 12、浮选:是根据不同物质被水润湿程度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离的过程。其原理是在固体废物与水调制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并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欲选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末层,然后刮出回收;不浮的颗粒仍留在料浆内,通过适当处理后废弃。 13、热解: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或绝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固体残渣的过程。 14、浸出:溶剂浸出是采用适当的溶剂与废物作用使物料中有关的组分有选择性的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概述 土地填埋处置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处理多类型固体废物的优点。目前土地填埋处置已经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主要方法之一。 填埋是进行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它是由传统的废物堆放和填地技术发展的一种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技术。经过长期的改良,废物填埋已经演变为一种系统而成熟的科学工程方法,及现代(卫生)填埋法。该法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使整个填埋作业及废物稳定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处置废物方法。 卫生填埋:根据填埋场中废物的降解机理,可将其分为好氧型、准好氧型和厌氧型填埋场。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厌氧型填埋场。现代填埋场的基本构成是填埋单元,它是由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废物层和覆土层共同组成的单元。具有类似高度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填埋单元构成一个填埋层,填埋层通常就是由若干填埋层所组成。由于填埋场为城市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城市固体废物的重要出路同时还为开发利用其生物能源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它的主要优点:1)其一次性投资较低,运行也较为经济。2)适应性广,对生活废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均无苛刻要求。3)是一种相对安全、彻底的最终处理方式。4)运行简单管理相对简单。 1.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1.1 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 固体废弃物在垃圾填埋场填埋后即开始分解。目前普遍认为填埋气体产生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好氧分解阶段;第二阶段:好氧至厌氧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酸发酵阶段;第四阶段:产甲烷阶段;第五阶段:填埋场稳定阶段。第四阶段中,在产甲烷细菌的作用下,VFA 转化成4CH 和2CO 。该阶段是能源回用的黄金时期。一般废物填埋180至500d 后进入稳定产甲烷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产生大量的4CH ;2H 和2CO 的量逐渐减少;浸出液COD 下降,PH 维持在6.8至8.0,且金属离子+ 2Fe 、+ 2Zn 浓度降低。 在厌氧分解过程中,土壤和垃圾中的微生物分解填埋废弃物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延续产生10~40a(年)的LFG(填埋气体)。垃圾在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LFG 主要由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组成,同时伴有少量的氮(N2)、氧(O2)、各种碳氢化合物、水份和其他微量化合物。LFG 产生的速度和量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填埋垃圾的分解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水份、温度、垃圾成分、填埋深度、垃圾压实度等等一般情况下,甲烷产生率为1.2~7.5L/kg ·a 。按体积计算,在稳定的城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LFG 中,甲烷含量的变化范围通常在30%~50%。 填埋气体主要由4CH 、2CO 、2N 、2O 、硫化物、3NH 、2H 、CO 以及其他微量化合物等组成。通常4 CH 的体积分数为45%至60%,2CO 为40%至50%。填埋气体是在多种微生物代谢作用下形成的,因而不同的填埋构造、不同的填埋废物和气候条件,所产生的气体的组成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1.2 垃圾填埋气体对环境的危害 由于垃圾分解产生的LFG 会使地下气体压力增加,少量受压的LFG 会通过填埋场表面逸出,进入空气或在地底下向相邻地区迁移。甲烷气体会引起火灾和剧烈爆炸,是一种危险的物质。其他非甲烷有机混合气体通常较臭,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四组 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姓名: 雷涛 学号:111410228 班级: 环工1102 指导: 许士洪 成绩: 2012年6月26日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2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4第一章填埋场方案论证与设计. (4) 1.1城市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论证······························4 1、 2 填埋场结构形式论证 (4) 1、3 填埋场类型论证 (5) 第二章填埋场工艺设计 (6) 2、1 库容设计 (6) 2、2 填埋场选址 (8) 2、3填埋场工艺设计·········································11

2.4总图设置···············································13 2。5防渗系统 (16) 2。6 导气系统···············································21 2、7收集系统 (23) 2.8 渗滤液得产生及收集 (24) 2、9封场覆盖 (30) 2.10环境保护与监测 (35) 第一部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许士洪 一、课题名称: 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二、设计任务: 根据有关部门批准得任务书,拟在某城市新建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对该填埋场进行工艺设计、 三、设计资料: 1、设计数据: 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70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08万,服务年限20年。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0.8~1.4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4~0。6t/m3。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3、5、 2、工程建设场地概况 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5km,三面环山,峡谷面积约1km2,地面标高55、0~71、0米。 3、工程水文地质? 3、1 工程地质 裸露得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为1.0×10-7~2。6×10-8 cm/s,厚度为2~3m。。 3、2 水文地质 建设场地中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场地地下水埋深约3~4m,水位年变幅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必看重点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一章 绪论 1、▲固体废物(SW ):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 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的固有特征:“废物”和“资源”的相对性;污染“源头”和富集“终态”的双重性;成 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危害的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固体废物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农业固体废物 2、▲工业固体废物(ISW ):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 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认定其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又称为工业废物或工业垃圾。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为Ⅰ类和Ⅱ类两类。 Ⅰ类: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 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最高 允许排放浓度,且 pH 值在 6-9 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Ⅱ类: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 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 最高排放浓度,或 pH 值在 6-9 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危险废物(HW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 HW 鉴别标准和方 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HW 的特性: HW 通常具有腐蚀性、毒(害)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特性。 HW 常用的处理处置方法主要有: --固化 --焚烧 --安全填埋 ) 4、▲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②综合利用废物资源;③对残余固体废物进行最终处置。 6、▲固体废物的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等方法把固体废物转 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 物理处理: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等。 化学处理: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化学溶出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