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的推断题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的推断题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的推断题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的推断题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的推断题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 2COONH4(s)2NH3(g)+CO2(g)。

(1)下列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填选项);

A.2v生(NH3)=v耗(CO2)

B.密闭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不变

C.容器中CO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保持不变

E.形成6个N-H键的同时有2个C=O键断裂

(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填选项);

A.及时分离出C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加入少量NH2COONH4(s)

D.选择高效催化剂

(3)如图所示,上述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___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填写“大于”“等于”“小于”)。

【答案】AC BD 大于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

(2)增大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来解答;

(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是吸热反应,结合化学键分析解答。

【详解】

(1)A.平衡时应有v生(NH3)=2v耗(CO2),所以2v生(NH3)=v耗(CO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密闭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以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只要反应发生,容器中CO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就是2:1,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E.形成6个N-H键等效于2个C=O键形成的同时有2个C=O键断裂,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达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答案为AC;

(2)A.及时分离出CO2气体,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加入少量NH2COONH4(s),固体物质量变但浓度不变,故C错误;

D.选择高效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是吸热反应,即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点睛】

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

(2)该反应为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CO)=c(CO2)

E.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

F.单位时间内生成CO的分子数与生成H2O的分子数相等

(4)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此时的温度为___。

【答案】

()()

()()2

22

CO H O

CO H

c c

c c

吸热 BE 830℃

【解析】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

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2)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3)根据平衡标志判断;

(4)某温度下, c(CO 2)×c(H 2)=c(CO)×c(H 2O),即K =

()

()

()()

222CO H O CO H c c c c = 1; 【详解】

(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

()()

()()

222CO H O CO H c c c c (2)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A. CO 2(g)+H 2(g)

CO(g)+H 2O(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容器中压强是恒量,压

强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 ;

B. 根据化学平衡定义,浓度不变一定平衡,所以混合气体中c(CO)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 ;

C. 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根据=m

V

ρ,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恒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C ;

D. 反应达到平衡时,浓度不再改变,c(CO)=c(CO 2)不能判断浓度是否改变,所以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D ;

E. 正反应吸热,温度是变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 不变,说明温度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E ;

F.单位时间内生成CO 的分子数与生成H 2O 的分子数相等,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F ;

(4)某温度下, c(CO 2)×c(H 2)=c(CO)×c(H 2O),即K =()()

()()

222CO H O CO H c c c c =1,根据表格数据,

此时的温度为830℃。

3.某反应在体积为5L 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 、B 、C 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A .v(A)=2v(B)

B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 .v 逆(A)=v 正(C)

D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

E.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4)由图求得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5)下表是该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 2O 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

2210mL?H O 制取2150mLO 所需的时间(秒)

①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

(6)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2MnO 分别加入到5mL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测定结果如下:

①写出22H O 发生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作用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2A(g)+B(g)?2C (g) 0.1 mol/(L?min) C E 40% 温度 催化剂 增大反应物浓度越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答其中一条即可) 2H 2O 22

MnO ==2H 2O+ O 2↑ 固体的接触面积

【解析】 【分析】

通过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与计量系数呈正比,可得反应式为2A(g)+B(g)?2C (g),同时通过变化量可以就算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状态的判定:A.v(A)=2v(B) ,没

有体现正逆方向,不能判定是否达到平衡,错误;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该体系从开始反应到平衡,密度是定值没有变化,不能判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v 逆(A)=v 正(C),不同物质正逆反应速率呈计量系数比,可以判定达到平衡,正确;D.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作判定,错误,可以改成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可判定平衡;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M ,由于前后气体粒子数目可变,则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M 是变量可以作平衡的判定依据,正确;根据表格,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H 2O 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探究不同的因素时才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可得结果。 【详解】

(1)由图像可得,A 、B 逐渐减小是反应物,C 逐渐增多是产物,当反应到达2min ,Δn (A )=2mol ,Δn (B )=1mol ,Δn (C )=2mol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与计量系数呈正比,故反应式为2A(g)+B(g)?2C (g) ;

(2)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v(B)=Δn V Δt =1

52

?=0.1 mol/(L?min); (3)由分析可得,答案选C E ; (4)由图求得平衡时A 的转化率α=

Δn n 初始×100%=2

5

=40%; (5)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没有催化剂不加热,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几乎不反应,在无催化剂但是加热的情况下,双氧水发生分解,且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说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分解速率有影响。对比无催化剂加热状态,有催化剂加热的情况下,分解速率也明显加快,故答案为温度和催化剂;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增大反应物浓度越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6) ①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H 2O 2

2

MnO ==2H 2O+ O 2↑;②其他条件不变,粉

末状的二氧化锰比块状二氧化锰反应所需时间段,说明固体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点睛】

平衡状态的判定的核心在于物理量是否是个变量,若为变量当保持不变可以作判定平衡的依据,若为定值,则不能作为依据。

4.“一碳化学”是指以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 2、CO 、CH 4、CH 3OH 等)为初始反应物,合成一系列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以CO 2和NH 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CO 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I :2NH 3(g)+CO 2(g)?NH 2COONH 4(s) ?H 1

反应II :NH 2COONH 4(s)?CO(NH 2)2(s)+H 2O(g) ?H 2=+72.49kJ/mol 总反应:2NH 3(g)+CO 2(g)?CO(NH 2)2(s)+H 2O(g) ?H 3=-86.98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I的?H1=__kJ/mol。

②反应II一般在__(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③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按计量比投料进行反应I,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C.2v正(NH3)=v逆(CO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将CO2和H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H。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H__0(填“>”或“<”)。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均为2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10min后达到平衡。

容器甲乙

反应物投入量1molCO2、3molH2amolCO2、bmolH2

cmolCH3OH(g)、cmolH2O(g)(a、b、c均不为零)

若甲容器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则反应10min内甲容器中以CH3OH(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保留两位小数);要使平衡后乙容器与甲容器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乙容器中c的取值范围为__。

(3)氢气可将CO2还原为甲烷,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ShyamKattel等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Pt/SiO2催化剂表面上CO2与H2的反应历程,前三步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Pt/SiO2催化剂表面用“?”标注,Ts表示过渡态。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会__(填“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反应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159.47 高温 BD < 0.02mol·L -1·min -1 0.18 0.4

(1)①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I 的?H 1; ②根据复合判据0H T S ?-?<分析。 ③根据平衡标志分析;

(2)①由图象可知,T 2温度下反应速率快,所以T 2>T 1;升高温度,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

②利用三段式计算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利用极值法判断c 的取值范围; (3)根据图象可知,吸附态的能量小于过渡态;活化能最小的过程是g CO 、g OH 、

g H+3H 2(g)生成g CO+3H 2(g)+H 2O 。

【详解】

(1)①反应I :2NH 3(g)+CO 2(g)?NH 2COONH 4(s) ?H 1 反应II :NH 2COONH 4(s)?CO(NH 2)2(s)+H 2O(g) ?H 2=+72.49kJ/mol

根据盖斯定律I+II 得总反应:2NH 3(g)+CO 2(g)?CO(NH 2)2(s)+H 2O(g) ?H 3=-86.98kJ/mol ,所以?H 1=-86.98kJ/mol-72.49kJ/mol=-159.47kJ/mol ;

②NH 2COONH 4(s)?CO(NH 2)2(s)+H 2O(g) ?H >0,气体物质的量增大?S >0,根据复合判据

0H T S ?-?<,一般在高温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③A.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按计量比投料进行反应,容器中气体物质始终是NH 3(g)、CO 2且物质的量比等于2:1,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定值,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 ;

B.体积固定,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压强是变量,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 ;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比等于系数比,v 正(NH 3)=2v 逆(CO 2)时达到平衡状态,2v 正(NH 3)=v 逆(CO 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C ;

D.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减小,密度是变量,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 ; 答案选BD ;

(2)①由图象可知,T 2温度下反应速率快,所以T 2>T 1;升高温度,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 <0;

②设达到平衡是,CO 2转化了xmol/L ,根据三等式,有:

()()()()2232=0.5 1.500CO g 3H g 3CH OH g H O g 0.5 1.53x x x x x

x

x

x

+-+-开始转化平衡

甲容器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则

0.5 1.530.80.5+1.5

x x x x

-+-++=,x=0.2;

反应10min 内甲容器中以CH 3OH(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mol/L

10min

=0.02mol·L -1·min -1,

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3

0.20.2

0.30.9

?≈?0.18; 平衡后乙容器与甲容器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说明甲乙的平衡是等效的。该反应CO 2(g)+3H 2(g)=CH 3OH(g)+H 2O(g)反应前后体积发生变化,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两容器发生反应达到等效平衡,则“一边倒”后,加入的物质完全相同。若CO 2和H 2完全反应,则生成甲醇最大的量为1mol ,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L ×2=0.4mol ,则乙容器中c 的取值范围为0.4

(3)根据图象可知,吸附态的能量小于过渡态,所以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会吸收热量;活化能最小的过程是g CO 、g OH 、g H+3H 2(g)生成g CO+3H 2(g)+H 2O ,反应方程式是g OH+g H==H 2O(g)。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衡标志判断、平衡图象分析、化学平衡的计算,把握平衡三段式法计算为解答的关键,明确等效平衡原理利用,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

5.在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 2(g)2NO 2(g)体系中,n(NO)随时间

的变化如表: 时间(s)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2)如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 2表示从0~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答案】0.0035 mol/L b 1.5×10-3mol/(L·s) b、c 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NO)=n÷V=0.007mol÷2L=0.0035 mol/L;

(2)NO2是生成物,每消耗2molNO,会产生2molNO2;反应过程消耗的NO的物质的量是n(NO)= 0.020mol-0.007mol=0.0130mol,则反应产生的NO2的物质的量的

n(NO2)=0.0130mol,则其浓度是c(NO2)=0.0130mol÷2L=0.0065mol/L,所以在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b;从0~2 s内用N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v(NO)=(0.020-

0.008)mol÷2L÷2s=0.003mol/(L?s),由于v(NO):v(O2)=2:1,因此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

的平均速率v(O2)=1

2

v(NO)= 1.5×10-3mol/(L·s);

(3)a.在任何时刻都存在v(NO2)=2v(O2),因此不能判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错误;b.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所以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 c.v逆(NO):v逆(O2) =2:1;由于v逆(NO):v正(O2) =2:1 ,所以v逆(O2) = v正(O2);正确;d.由于反应体系都是气体,因此在任何时候,无论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容器内密度都保持不变,故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准,错误。

(4)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则正反应的速率瞬间不变,但后来会随着生成物的浓度的减小,反应物浓度也减小,所以正反应速率减小,错误; b.适当升高温度,会使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正确; c.增大O2的浓度,会使反应速率大大加快,正确;d.选择高效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加快,正确。

6.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危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方法1: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 42?(黄色)+2H +?Cr 2O 32?(橙色)+H 2O (1)若平衡体系的 pH=2,该溶液显______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 A .Cr 2O 72?和CrO 42?的浓度相同 B .2v (Cr 2O 72?)=v (CrO 42?) C .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1molCr 2O 72?离子,需要______mol 的FeSO 4?7H 2O . (4)第③步生成的Cr (OH )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 (OH )3(s )?Cr 3+(aq )+3OH -(aq ),常温下,Cr (OH )3的溶度积

K sp =c (Cr 3+)?c 3(OH -)=10-32,要使c (Cr 3+)降至10-5mol/L ,溶液的pH 应调至______. 方法2:电解法.

该法用Fe 做电极电解含Cr 2O 72?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的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 升高,产生Cr (OH )3沉淀;

(5)用Fe 做电极的原因为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解释). (6)在阴极附近溶液 pH 升高,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还有______. 【答案】橙 C 6 5 阳极反应为Fe?2e ?═Fe 2+,提供还原剂Fe 2+ Fe(OH)3 【解析】 【分析】

(1)pH=2,溶液呈酸性,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分析移动;

(2)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来计算; (4)根据溶度积常数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来进行计算; (5)阳极是活性电极时,阳极本身失电子,生成阳离子;

(6)溶液PH 升高的原因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少,即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PH 升高,生成沉淀为 Cr (OH )3和Fe (OH )3。 【详解】

(1)溶液显酸性,c(H +)较大,上述平衡右移,该溶液显橙色;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橙;

(2)A .Cr 2O 72?和CrO 42?的浓度相同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A 错误; B .2v (Cr 2O 72?)=v (CrO 42?),没有标出正逆反应速率,无法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 错误;

C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即溶液的颜色不再改变,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

(3)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以知道,还原1molCr 2O 72?离子,得到Cr 3+,得到电子:2×(6-3)

=6mol ,Fe 2+

被氧化为Fe 3+

,需要FeSO 4?7H 2O 的物质的量为()

6

32-=6mol ;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6;

(4)当c(Cr 3+

)=10-5

mol/L 时,溶液的c(OH -

)=2

5

3

31010-- =10-9mol/L,c(H +)=1491010--=10-5

mol/L, pH =5,即要使c(Cr 3+)降至10-5mol/L ,溶液的pH 应调至5;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

(5)用Fe 做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Fe ?2e -=Fe 2+,产生的亚铁离子做还原剂;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Fe ?2e -=Fe 2+,提供还原剂Fe 2+;

(6)溶液中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氢气,阴极极反应为:2H ++2e -=H 2↑,溶液酸性减弱,溶液pH 升高,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酸性减弱,铁离子产生沉淀Fe(OH)3;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Fe(OH)3。

7.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CO 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 2和3molH 2,一定条件下反应:CO 2(g)+3H 2(g)CH 3OH(g)+H 2O(g),测得CO 2和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

图所示。

(1)从3min 到9min ,v(CO 2)=__mol·

L -1·min -1(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填编号)。

A .反应中CO 2与CH 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

B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H 2,同时生成1molCH 3OH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平衡时CO 2的转化率为__%。

(4)平衡混合气体中CO 2(g)和H 2(g)的质量之比是__。

(5)第3分钟时v 正(CH 3OH)__第9分钟时v 逆(CH 3OH)(填“>”、“<”“=”或“无法比较”)。 【答案】0.042 BD 75 22:3 > 【解析】 【分析】

(1)3min 到9min ,根据CO 2浓度变化计算CO 2化学反应速率v(CO 2);

(2)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物理量不变;

(3)由图象可知平衡时CO 2的为0.25mol/L ,可知消耗0.75mol/L ,以此计算转化率; (4)结合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5)第9分钟时达到平衡,υ逆(CH 3OH )=υ正(CH 3OH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详解】

(1)3min到9min,CO2浓度变化为0.5mol/L?0.25mol/L=0.25mol/L,CO2反应速率为:0.25mol/L

=0.042mol/(L min)

9min-3min

?,故答案为:0.042;

(2)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浓度相等而不是不变,故A错误;

B.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变量,则压强为变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 单位时间内生成3molH2,同时生成1molCH3OH,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

D. 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是变量,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由图象可知平衡时CO2的为0.25mol/L,可知消耗0.75mol/L,则转化率为

0.75mol/L

×100%=75%

1mol/L

,故答案为:75;

(4)

()()()()

2232

CO g+3H g CH OH g+H O g (mol)1300

(mol)0.75 2.250.750.75

(mol)0.250.750.750.75

?

起始

转化

平衡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2(g)和H2(g)的质量之比是

mol44g/mol

=

mol g mol

0.25

22:3

0.752/

?

?

,故答

案为:22:3;

(5)第9分钟时达到平衡,υ逆(CH3OH)=υ正(CH3OH),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第3分钟时υ正(CH3OH) 大于第9分钟时υ逆(CH3OH)。故答案为:>。

【点睛】

平衡问题计算时一般采用三段法进行计算。反应达到平衡时,υ逆=υ正。

8.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测评项目之一。

(1)已知反应 2NO(g)+2CO(g)垐?

噲?N2(g)+2CO2(g)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一定条件下

进行该反应,测得 CO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起始投料比m=n(NO)

n(CO)

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____填“>”“<”或“=”)k逆增大的倍数。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投料比:m1

B 汽车排气管中的催化剂可提高 NO 的平衡转化率

C 当投料比 m=2 时,NO 转化率比 CO 转化率小

D 当体系中 CO2和 CO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若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CO 和 1 mol 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40%,则k正︰k逆=_______(填写分数即可,不用化简)

(2)在 2L 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 CO 和 1mol NO2,发生反应 4CO(g)+2NO2(g)垐?

噲?N2(g)+4CO2(g)ΔH<0,如图 2 为平衡时 CO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在提高反应速率同时提高 N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增加 CO 的浓度

b 缩小容器的体积

c 改用高效催化剂

d 升高温度

②若在 D 点对反应容器降温的同时缩小体积至体系压强增大,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

A G 点中的______点。

(3)近年来,地下水中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在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 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NO3-),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若导电基体上的 Pt 颗粒增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答案】< C D 20

81

ab C 若Pt颗粒增多,NO3-更多转化为NH4+存在溶液中,不利于

降低溶液中含氮量【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据图1所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k 正增大的倍数<k 逆增大的倍数;

②A. 由图象可知,温度一定时,增大NO 浓度,CO 转化率增大,即起始投料比m 越大时,CO 转化率越大,所以投料比:m 1>m 2>m 3,故A 错误; B.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转化率,故B 错误;

C. 由反应计量关系可知,反应中NO 、CO 的变化量相同,平衡转化率α=变化量

起始量×100%,所以平衡转化率与起始量成反比,即投料比m=2时CO 转化率是NO 转化率的2倍,故C 正确;

D. 反应正向移动时CO 2浓度增大,CO 浓度减小,即平衡移动过程中二者浓度比值会发生变化,所以当二者比值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 正确; 故答案为:CD ;

③若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 和 1 mol NO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40%,列三段式有:

()()()()

212-1-1-++mol L 1100

mol L 0.40.40.20.4mol L 0.60.2NO g 2CO g N g 2CO g 60.20.4

?g g g 起始()转化()平衡()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 正?c 2(NO)?c 2(CO)=k 逆?c (N 2)?c 2(CO 2),

则()()()()22

222222

0.20.420===0.N CO NO C 6061

O .8k c c k c c ??g g 正逆; (2)①a. 增加CO 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NO 转化率提高,故a 正确;

b. 缩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 转化率提高,故b 正确;

c. 改用高效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NO 转化率不变,故c 错误;

d. 该反应焓变小于零,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 转化率降低,故d 错误; 故选ab ;

②相同压强下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 2体积分数增大,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 2体积分数增大,所以符合条件的为C ;

(3)由原理的示意图可知,若导电基体上的Pt 颗粒增多,则NO 3-会更多的转化成铵根,不利于降低溶液中的含氮量。

9.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NO 2和N 2O 4之间发生反应:2NO 2(g)

N 2O 4(g),如图所示。

(1)曲线__(填“X”或“Y”)表示NO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在0到1min 中内用X 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是__,该反应达限度时,Y 的转化率是__。 (3)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填标号)。 A .v(NO 2)=2v(N 2O 4) B .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 .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 .容器内N 2O 4与NO 2物质的量相同 E.消耗nmolN 2O 4的同时生成2nmolNO 2 【答案】Y 0.15mol·L -1·min -1 60% BC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计量数,可知NO 2的变化量是N 2O 4的变化量的2倍,从图可知,Y 的物质的量从1mol 降低到0.4mol 变化了0.6mol ,X 的物质的量从0.4mol 增加到0.7mol 变化了0.3mol ,可知Y 表示的是NO 2,X 表示的N 2O 4。 【详解】

(1)根据化学计量数,可知NO 2的变化量是N 2O 4的变化量的2倍,从图可知,Y 的物质的量从1mol 降低到0.4mol 变化了0.6mol ,X 的物质的量从0.4mol 增加到0.7mol 变化了0.3mol ,可知Y 表示的是NO 2,X 表示的N 2O 4。则Y 表示的NO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X 表示N 2O 4,其物质的量在0-1min 中内从0.4mol 增加到0.7mol ,则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1-1240.3mol (N O )0.15mol L min 2L 1min

n v V t ?=

==??g g ; Y 表示NO 2,其物质的量从1mol 降低到0.4mol 变化了0.6mol ,转化率

20.6mol (NO )100%60%1mol

n n α?=

=?=; (3)A .v (NO 2)=2v (N 2O 4),不知道其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则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A 不符合题意;

B .恒温恒容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则压强发生改变,若压强不变时,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符合题意;

C .分子总数和总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分子总数不变,则总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则当总物质的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 符合题意;

D .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是不能确定NO 2和N 2O 4的物质的量是否相

等,D 不符合题意;

E .消耗N 2O 4表示的为逆反应速率,生成NO 2表示的也为逆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E 不符合题意; 综上答案选BC 。

10.Ⅰ:SO 2 + 2H 2O + I 2→H 2SO 4 + 2HI Ⅱ:2HI H 2 + I 2 Ⅲ:2H 2SO 4→2SO 2 + O 2 + 2H 2O

(1)上述循环反应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起催

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 .SO 2 b .I 2 c .H 2SO 4 d .HI

(2)一定温度下,向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Ⅱ,H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_。

(3)对反应Ⅱ,在相同温度和体积下,若开始加入的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以下________也是原来的2倍(选填编号)。 a .平衡常数 b .HI 的平衡浓度

c .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平衡时H 2的体积分数

(4)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 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移动(选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____(选填编号),产生H 2的速率将增大。

a .NaNO 3

b .CuSO 4

c .Na 2SO 4

d . NaHCO 3

【答案】2H 2O→2H 2↑+ O 2↑ a b 0.05mol/(L?min ) b 向右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方程式叠加,可知最终反应为:2H 2O→2H 2↑+O 2↑。结合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判断,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是:SO 2和I 2,故答案为:2H 2O→2H 2↑+O 2↑;ab

(2)由图可知,2min 内()2H =0.1mol n V

,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可知()-1120.1

H 0.025mol L min 22

v -==?g g ,根据反应2HI

H 2 + I 2,有

()()2H 1

HI 2

v v =,则()()-1-12HI 2H 0.05mol L min v v ==g g ,故答案为:0.05mol/(L?min )。

(3)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在相同温度和体积下,若开始加入的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两次平衡为等效平衡,依据等效平衡原来进项判断:

a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 项错误;

b .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判断,此时物质的量浓度对应成比例,即HI 的平衡浓度也应为原来

的2倍,b项正确;

c.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反应达平衡时间相同,c项错误;

d.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判断,此时物质的体积分数应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b。

(4)因为水电离时吸热,而锌和稀硫酸反应时放热,体系温度升高,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应是向右移动。

加入某试剂,要求产生H2的速率增大,结合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判断:

a.加入NaNO3,对反应速率无影响,a项错误;

b.CuSO4会和Zn发生反应:Zn+CuSO4=Cu+ZnSO4,有铜生成,铜和锌构成铜-锌原电池,因而反应速率加快,b项正确;

c.Na2SO4与Zn和稀硫酸都不反应,对反应速率无影响,c项错误;

d.NaHCO3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水,消耗稀硫酸,降低硫酸的浓度,减少H2的生成量,反应速率减慢,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的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

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

11.多晶硅主要采用SiHCl3还原工艺生产,其副产物SiCl4的综合利用受到广泛关注。(1)SiCl4可制气相白炭黑(与光导纤维主要原料相同),方法为高温下SiCl4与H2和O2反应,产物有两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iCl4可转化为SiHCl3而循环使用。一定条件下,在20L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3 SiCl4

噲?4SiHCl3(g)达平衡后,H2与SiHCl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g)+2H2(g)+Si(s)垐?

0.140mol/L和0.020mol/L,若H2全部来源于离子交换膜法的电解产物,理论上需消耗纯NaCl的质量为___kg。

(3)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Zn+H2SO4→ZnSO4+H2↑;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据此,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

_______(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Cl2的装置_________(填代号)。

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

(4)采用无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酸钠,同时生成氢气,现制得氯酸钠213.0kg ,则生成氢气______3m (标准状况)。(忽略可能存在的其他反应)

【答案】SiCl 4+2H 2+O 2???→高温

SiO 2+4HCl 0.35 e d 134.4

【解析】 【分析】

(1)SiCl 4与H 2和O 2反应,产物有两种,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 2,H 、Cl 元素必在另一产物中,H 、Cl 元素结合成HCl ,然后配平即可;

(2)利用三段分析法,根据平衡时H 2与SiHCl 3物质的量浓度,求出的起始物质的量,再根据2222NaCl+2H O =Cl +H +2NaOH 通电

↑↑,求出理论上消耗纯NaCl 的质量;

(3)根据制取气体的药品和条件来选择仪器和装置;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aCl 转化为NaClO 3所失去的电子等于H 2O 转化为H 2所得到的电子,由氯酸钠的质量求出氯酸钠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NaCl 转化为NaClO 3所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生成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详解】

(1)SiCl 4与H 2和O 2反应,产物有两种,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 2,H 、Cl 元素必在另一产物中,H 、Cl 元素结合成HCl ,然后配平即可.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4222 SiCl +2H +O =SiO +4HCl 高温,

故答案为:4222 SiCl +2H +O =SiO +4HCl 高温

(2)设反应前氢气物质的量为nmol ,反应生成的SiHCl 3为4xmol ,则有

42

3

3SiCl g +2H g +Si s 4SiHCl g mol n 0mol 2x x

4x mol n-2x

4x

()()()()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

4x=0.020mol/L 20L=0.4mol x=0.1mol ,?,n-2x=0.140mol/L 20L=2.8mol n=3.0mol ,,

? 由222

2NaCl+2H O =Cl +H +2NaOH 通电

↑↑,可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6mol ;

m NaCl =58.5g/mol 6.0mol=351g=0.35kg ()?,

故答案为:0.35;

(3)实验室制氢气:2442=Z Zn+H SO SO +H n ↑,不需要加热所以选e ,制氯气:

Δ

2222MnO +4HCl =MnCl +Cl +2H O (浓)↑,需要加热,干燥氯气用浓硫酸,除去氯

化氢用饱和食盐水,故选d , 故答案为:e ;d ;

(4)由NaCl 转化为NaClO 3,失去电子数为6,H 2O 转化为H 2,得到的电子数为2,设产

生的H 2体积为Vm 3

,由得失电子守恒得:333

g Vm 10L/m =116.5g/mol 22.4L/mol

32131062????,

V=134.4m 3, 故答案为:134.4。

12.氮的化合物在相互转化、工业生产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N 2O 是一种能刺激神经使人发笑的气体,可发生分解反应2N 2O=2N 2+O 2,碘蒸气能大幅度提高N 2O 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 I 2(g )=2I (g ) (快反应)

第二步: I (g )+N 2O (g )=N 2(g )+IO (g ) (慢反应) 第三步: IO (g )+N 2O (g )=N 2(g )+O 2(g )+I (g ) (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 2O 分解速率方程v =k·c (N 2O )·[c (I 2)]0.5(k 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 .温度升高,该反应速率常数k 值增大

B .第三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 .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大

D .I 2作催化剂,其浓度大小与N 2O 分解速率无关

(2)温度为T 1时,在二个容积均为1L 的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2NO (g )+O 2(g )垐?噲?2NO 2(g ) △H <0。实验测得:v 正=v (NO )消耗=2v (O 2)消耗=k 正

c 2(NO )·c (O 2),v 逆=v (NO 2)消耗=k 逆c 2(NO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

①温度为T1时,k k

=________;当温度升高为T2时,k正、k逆分别增大m倍和n倍,则m______n(填“>”“<”或“=”)。

②容器Ⅱ中起始时v正_____v逆(填“>”“<”或“=”),理由是_______。

(3)NH3与CO2反应可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反应方程式为

2NH3(g)+CO2(g)垐?

噲?CO(NH2)2(l)+H2O(g)在合成塔中进行,下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

分别表示温度为T℃时,按不同氨碳比3

2

n(NH)

n(CO)和水碳比

2

2

n(H O)

n(CO)投料时,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的情况。

①曲线Ⅰ、Ⅱ、Ⅲ中水碳比的数值分别为0.6~0.7,1~1.1,1.5~1.6,则生产中应选用的水碳比数值范围是______。

②在选择氨碳比时,工程师认为控制在4.0左右比较适宜,不选择4.5,理由是_____。【答案】AC 1.25 <<因为Q c=

2

2

0.2

0.30.25

=1.78>K =1.25,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v正<v逆 0.6~0.7 4.0时CO2转化率已经很高,将氨碳比提高到4.5,CO2转化率提高不大,增加了成本

【解析】

【分析】

(1)A.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B.第二步反应为慢反应,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性作用;

C.第二步反应为慢反应,第三步反应为快反应,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大;

D.由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式可知;

(2)①Ⅰ容器中平衡时氧气浓度从0.3mol/L变为0.2mol/L,氧气的浓度变化为0.1mol/L,列“三段式”,平衡时v正= v逆,根据v正=k正c2(NO)?c(O2)、v逆=k逆c2 (NO2)计算

k

k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

②容器Ⅱ中,根据Q c与K的相对大小分析平衡移动方向分析解答;

(3)①依据反应转化率的大小分析,结合图象分析判断;

②氨碳比在4.5时氨气量增大对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加不大。

【详解】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宁波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宁波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 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度比用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 【答案】322222Fe I Fe I +-++=+ 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则“猜想一”不成立 在试管B 中滴加5-6滴K 4[Fe (CN )6]溶液,振荡 【解析】 【分析】 【详解】 (1) KI 溶液与FeCl 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322222Fe I Fe I +-++=+; (2)①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 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 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题

第二轮复习无机推断题专题讲座 [命题趋向] 推理能力是高考测试的五项能力之一。《考试大纲》中对推理能力是这样界定的:“通常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无机物质推断题既可以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可联系到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现象等等,另外无机物质推断题可以较好地测试推断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无机物质推断题成了每年高考中考查推理能力的保留题型。分析今高考中物质推断题,主要可分成以下三类:选择型推断题、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从推理能力考查的特点分析,高考无机推断题中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单信息、多信息并重。同一道推断题中,有的结论只要分析单个信息就可以得出,有的结论需要同时综合多条信息才能得出。 ②正向、逆向、统摄三种形式的推理并重。有些结论的得出过程中,需要正向、逆向、统摄等三种推理形式。 ③定性、定量分析并重。推断过程中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 ④计算和逻辑推理(讨论)并重。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考试大纲》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要求较高,具体要求如下: ①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够运用无机化合物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推断,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③能够综合运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知识指津] 无机物的相互反应(见下图所示) (1)无机物间能否反应,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及反应时的客观条件。左边所示的无机物间的相互反应指其主要性质而言,至于各个具体物质间能否反应,还有一些具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复习课程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 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 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总汇(含解析)

3013年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汇编(含解析) 四川.(17分) 有机化合物G 是合成维生素类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 G 的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A~F 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 的分子式是 ;G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B 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 (4)第②~⑥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填步骤编号)。 (5)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只含一种官能团;②链状结构且无—O —O —;③核磁共振氢谱只有2种峰。 赏析:以框图合成考察有机化合物知识。(CH 3)2C=CH 2与HBr 反应①是加成反应,生成A(CH 3)2CHCH 2Br,②水解反应,生成B(CH 3)2CHCH 2OH,③是氧化反应,生成(CH 3)2CHCHO , 根据反应信息和G 的结构特征,C 是CH 3CH 2OOCCHO ,D 是 在水解生成CH 3CH 2OH 和E 再和H 2加成,E 中—CHO 变成F 中—CH 2OH ,F 的—COOH 、—CH 2OH 再酯化生成G 。 参考答案: (1)①C 6H 10O 3(2分) ②羟基、酯基(各1分,共2分) (2) (3)2-甲基-1-丙醇(2分) (4)②⑤(各1分,共2分) (5) (6)CH 3COOCH 2CH 2OOCCH 3 CH 3CH 2OOCCOOCH 2CH 3 CH 3OOCCH 2CH 2COOCH 3(各1分,共2分) (北京卷)25.(17分) 可降解聚合物P 的恒诚路线如下 CH 3CHCHO + OHCCOOC 2H 5 → CH 3C —CHCOOC 2H 5(3分) 3 3 CHO CH 3C=CH 2 + HBr → CH 3CHCH 2Br (2分) 3 CH 3 CH 3CH 2OOCCHOH (CH 3)2C —CHO , HOOCCHOH (CH 3)2C —CHO ,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电解池或原电池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酸碱中和滴定的扩展应用(仪器使用、平行实验、空白试验、误差讨论) 7、Ksp的计算和应用 8、综合计算(混合物计算、化学式的确定、关系式法、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不同知识点的解题技巧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反应热计算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要求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并配平,其次在反应物和产物的后面括号内注明其状态,再次将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已有的热化学方程式比对(主要是反应物和产物的位置、系数),最后根据盖斯定律进行适当运算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H,空一格写在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即可。 注意:并非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一定都用到。 2、电解池或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其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再次配平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系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添加并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注意:一般未变价物质是酸、碱或水。 【方法指导】读懂题意尤其是相关示意图,分析电解池的阴极室和阳极室存在的阳离子、阴离子及其放电顺序,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还要考虑分子是否会放电。首先写出阴(阳)极室发生还原(氧化)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离子(分子),分析其化合价变化,标出其得失电子的情况,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在左边或右边配上其他离子,左后根据质量守恒配上其它物质。注意:①并非放电的一定是离子,应根据题目要求及时调整。 ②用来配平电极反应式的离子(物质)应是电解池中含有的,而且前后不能矛盾。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方法指导】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关键。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方法指导】①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准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另外间接标准是“变量不变”即观察一个可逆反应的相关物理量,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若全部为反应物如何、全部转化为产物该物理量又如何,如果该物理量是可变的而题目说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即可认为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另外也可以用Q与K比较(Q=K则处于平衡状态;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 ②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变化均可通过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加以判断,也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得到。但要关注特殊反应的特殊性。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方法指导】平衡常数的计算可用三段法即找出浓度可变的反应物、产物在起始时、转化的、平衡时的浓度,然后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系数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题型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角度1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综合判断与计算[题型解读]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高考的必考热点内容。试题形式常与能量图像,电化学装置图为背景进行综合考查,一般难度中档。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角度主要有①根据能量图像判断焓变ΔH;②结合盖斯定律进行ΔH计算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③结合背景材料或装置图示进行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的问题分析;④书写一定背景下的电极反应式;⑤一定条件的电化学计算等。预测2016年高考命题不会超出上述命题角度,特别是盖斯定律的应用和一定背景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仍会是命题的热点。 (1)(2015·菏泽一模)(3分)甲醇是重要的可再生燃料。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 275.6 kJ/mol 2CO(g)+O2(g)===2CO2(g)ΔH=-566.0 kJ/mol H2O(g)===H2O(l)ΔH=-44.0 kJ/mo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泰安二模)(19分)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银制器皿日久表面变黑是因为表面生成了Ag2S的缘故,该现象属于________腐蚀。如果加入一定浓度硝酸将发生反应3Ag2S+8HNO3===6AgNO3+3S↓+2NO↑+4H2O,

同时Ag 与硝酸反应生成AgNO 3、NO 、H 2O ,当生成22.4 mL 的气体时,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图1 ②在如图1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路中转移0.1 mol e -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离子减少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图2 ③电解NO 制备NH 4NO 3原理如图2所示,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为________(填X 或Y),X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电解产物完全转化为NH 4NO 3,需要补充的物质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信息提取】 (2)①n (HNO 3)∶n (NO)=8∶2――――――――――→n ?NO ?=0.001 mol n (HNO 3)=0.004 mol ; ②右侧通Cl 2――→得电子右端为正极;左端电极反应为Ag -e -+Cl -===AgCl ;右侧溶液 增加Cl -,H +向右侧溶液移动; ③NO →NH +4 ――→得电子X 为阴极,NO →NO -3――→失电子Y 为阳极。 【标准答案】 (1)CH 3OH(l)+O 2(g)===CO(g)+2H 2O(l) ΔH =-442.8 kJ/mol(3分) (2)①化学(2分) 0.004 mol 或4×10-3mol(3分) ②Ag -e -+Cl -===AgCl(2分) 向右(2分) 2Ag +Cl 2===2AgCl(2分) 0.2 mol(2分) ③Y(2分) NO +6H ++5e -===NH +4+H 2O(2分) NH 3或NH 3· H 2O(2分) 【评分细则】 (1)化学计量数与ΔH 不一致不给分,不注明状态不给分,ΔH 的符号,单位错的不给分。 (2)①只填“化学”才得分,其他不给分;无单位的不给分。 ②写成Ag -e -===Ag +不给分,写成2Ag -2e -+2Cl -===2AgCl 的给分,0.2 mol 漏掉单位的不给分。

高三化学常见推断题(含答案中)精选

高三化学常见推断题(含答案中) X 、Y 、Z 、W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36. Z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 倍,Y 基态原子是同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X 分别与Y 、Z 元素组合均可形成10电子微粒, W 基态原子有10个价电子.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均以推知元素符号作答): (1)若 YX 3与X 2Z ﹑YX 2- 与ZX - ﹑Y 3- 与Z 2- 性质相似,请写出Mg(YX 2)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已知0℃时X 2Z 的密度为a g/cm 3 ,其晶胞中X 2Z 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类似,相似的原因是 .两个X 2Z 分子间的最近距离为 pm(用a 和N A 表示). 已知X 2Y 的升华热是51 kJ/mol ,除氢键外,X 2Z 分子间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 ),则X 2Z 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 kJ/mol. ⑶ WZ 是一种功能材料,已被广泛用于电池电极、催化剂、半导体、玻璃染色剂等方面.工业上常以W(YZ 3)2·6X 2Z 和尿素[CO(NH 2)2]为原料制备. ①W 2+ 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其核外电子有 种运动状态. ②尿素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1 mol 尿素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 . ③YZ 3-的空间构型 . ④WZ 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但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WZ 晶 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W 2+空缺,另有两个W 2+被两个W 3+ 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 合物中W 和Z 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经测定某样品中W 3+与W 2+ 的离子数之比为6∶91.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W x Z ,则x= . 【答案】(15分)(1)3 Mg(NH 2)2==Mg 3N 2+4NH 3↑ (2分) (2) 水中的O 和金刚石中的C 都是sp 3 杂化,且水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每个水分子可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2分) 314443A aN ×1010 (2分) 20(1分)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质量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s)====2KCl(s)+3O2(g) ΔH=- kJ·mol-1 ΔS=1 110 J·mol-1·K-1 (g)====C(s,石墨)+1/2 O2(g) ΔH = kJ·mol-1ΔS=- J·mol-1·K-1 (OH)2(s)+2H2O(l)+O2(g)====4Fe(OH)3(s) ΔH =- kJ·mol-1 ΔS =- J·mol-1·K-1 (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 = kJ·mol-1ΔS = J·mol-1·K-1 2.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A、(NH4)2CO3(s)=NH4HCO3(s)+NH3(g) B、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2CO(g)=2C(s)+O2(g)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 (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

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 (NH 3) = mol/(L ·s ) B .v (O 2) = mol/(L ·s ) C .v (NO) = mol/(L ·s ) D .v (H 2O) = mol/(L ·s ) 4.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 2C (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L -1 ·s -1 ②用物质B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 ·L -1 ·s -1 ③平衡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平衡时物质B 的浓度为·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B(气) 2C (气)+D (气)若最初加入的A 和 B 都是4 mol ,在前10s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mol/(L ·s),则10s 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l -1 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7. 将ag 块状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bg(b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2O NH4++OH- ,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4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 A.仅①②③⑤ B. 仅③⑤ C. 仅③ D. 仅①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①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H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高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整理(精)

高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整理(精)

化学推断题专题 高考化学推断题包括实验推断题、有机物推断题和无机物推断题,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网络构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考生有较深厚的化学功底,知识网络清晰,对化学的所有知识点(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了如指掌。 一、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推断题首先要抓住突破口,表现物质特征处大都是突破口所在,所以考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点上,要注意总结它的特征。在推断题的题干中及推断示意图中,都明示或隐含着种种信息。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物质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物质的颜色如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有怎样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有何现象,在生活中有何运用等,同时还要注意表述物质的限制词,如最大(小、仅有的等。考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应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重演,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错,便可进行另一种设想。 二、在训练中找感觉: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解推断题时,考生还可同时找到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谈,它需要考生在训练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不足后再回归课本,再进行训练,螺旋上升。如此而为,做推断题便会有“感觉”。 无机推断题既能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能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加以考查,因此此类题型应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最佳题型之一。 无机物的综合推断,可能是对溶液中的离子、气体的成分、固体的组成进行分析推断,可以是框图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建议考生有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把文字描述转换成框图形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不管以哪种方式出题,解题的一般思路都是:迅速浏览→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和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题眼,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因此首先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元素及其

选修四_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 .铁与硫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 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 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l);△H 1;2H 2(g)+O 2(g)=2H 2O(g);△H 2 B.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 C.C(s)+1/2O 2(g)=CO(g);△H 1; C(s)+O 2(g)=CO 2(g);△H 2 D.H 2(g)+Cl 2(g)=2HCl(g);△H 1; 1/2H 2(g)+1/2Cl 2(g)=HCl(g);△H 2。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 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 5.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A 或B 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C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B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D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6.(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第一学期中)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②④①⑥ 7.(2013届山东枣庄期中考试)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 (g ) +B (g ) 2 C (g ),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 l·L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

(最新整理)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

(完整)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的全部内容。

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1—4页)和第II卷(5—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中和热为一定值,实验结果与所用酸(碱)的用量和种类均无关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中和热测定值偏大 3.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 3? H 2 O NH 4 ++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 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 ①NH 4 C1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A。仅①②③⑤ B。仅③⑤ C。仅③ D. 仅①③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