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6.00 KB
- 文档页数:7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课题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研究领域:人类社会(政治、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记忆四个代表人物的主张及评价第三步:师生共同总结主要知识,增强理解1.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尺度;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他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评价: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本质,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积极: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来积极作用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③批判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在当时难能可贵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困境2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理性2)“美德即知识”-----美德3)”认识你自己‘----人的价值4)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评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关注焦点:人类社会;代表作《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关注焦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张: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4.斯多亚学派: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生而平等第四步:课堂训练,做“五三”第五步:测验第六步:讲评试卷及反思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第二單元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及其發展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一、預習目標預習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二、預習內容觀點意義局限智者學派(普羅泰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三、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點疑惑內容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1、識記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關於“人是萬物的尺度”的關於人文主義精神的基本內涵。
2、理解蘇格拉底“知識即美德”這一觀點3、教育學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繼承古典文化學習重難點:重點:智者學派、蘇格拉底。
難點:哲學觀點二、學習過程智者學派1、背景⑴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家忽略了⑵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⑶公民地位的提高2、代表:普羅泰戈拉、安提豐3、概況:⑴、研究領域:(關係、組織、倫理)⑵、宣傳方式:通過來感染民眾⑶基本思想:①②③4、意義⑴智者學派對雅典民眾的思想啟蒙和解放起了積極的作用⑵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二、蘇格拉底及其弟子的思想1、蘇格拉底(1)探究課題:(2)政治主張:(3)道德主張:⑷思想意義:2、柏拉圖:關注人類社會並劃分人的等級(《理想國》)3、亞里斯多德: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強調人類是最高級的【學思探究】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思想觀點的異同三、反思總結表格歸納。
四、當堂檢測1.中國古代類似于蘇格拉底的思想家有誰?①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莊子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西方的人文精神萌芽於A.古希臘文明B.古羅馬文明C.秦漢文明D.古印度文明3.“以人的需求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種共同的習俗和法律下,實現人的價值與尊嚴,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主張這一觀點的有:①普羅泰戈拉②蘇格拉底③柏拉圖④安提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下列屬於智者學派的是A.普羅泰戈拉B.蘇格拉底C.柏拉圖D.亞里斯多德5.智者運動興起的基本條件是A.古代希臘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的發展B.資本主義的萌芽C.工業革命的開始D.反封建運動的廣泛開展6.智者學派研究的主題是A.自然界的各種現象B.研究事物客觀的本質C.研究“神”的本質D.研究人類社會7.“根據自然,我們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並且無論是蠻族人,還是希臘人,都是如此。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单元引言简析:1、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人文主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学生阅读引言,分层。
教师明确: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引入:师生谈话。
1、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
2、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3、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李金华一、基本说明本教学设计是本人与本校历史教师共同探究后的思想结晶,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2)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1)展示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汶川地震救灾现场的图片和指导救灾的文字材料,导出人文主义的概念。
(2)依据材料提炼智者学派的思想观点,并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比较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的异同,感受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通过介绍苏格拉底的趣味故事,拉近学生与苏格拉底的情感距离;介绍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故事,感受他坚守信义、坚守道德、尊重法律的伟大精神。
(4)引导学生提炼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人文主义观点的核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挥历史借鉴作用,理解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自然面前,人不能过于自以为是。
(2)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3)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内容分析:1、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2、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三)学情分析:学生基础不够好,缺乏历史思维能力,可贵的是学习积极性较高,愿意学习,乐于参与课堂。
(四)设计思路:1、通过展示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汶川地震救灾现场的图片和指导救灾的文字材料,导出人文主义的概念。
从而导入新课。
2、关于新课:从公元5世纪古希腊政治、经济状况入手,分析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依据材料提炼智者学派的思想观点,并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点的异同,感受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通过介绍苏格拉底的趣味故事,拉近学生与苏格拉底的情感距离;介绍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故事,感受他坚守信义、坚守道德、尊重法律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提炼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人文主义观点的核心,培养学生从课文提炼观点的能力。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识记:古代西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主要主张(记忆)2、能阅读材料理解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从而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
(理解)3、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情感)重点:理解并掌握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主张及其评价。
难点:如何理解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学法指导:利用相关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情境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斯蒂芬斯之谜”引导学生认识的公元前5 世纪人们关注的目光由神转向了人。
二、讲授新课(一)人文之光(体验思想)【自主学习】依据课本,完成表格【合作探究】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根据资料,合作探究,分析智者学派思想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积极影响:突出个体,强调感觉,认可了人的价值;培养个人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容易造成道德的滑坡;造成直接民主泛滥,社会秩序的混乱。
苏格拉底以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结合材料及《隐士和熊》的故事,分析苏格拉底思想,其核心是强调人的思想道德、重视教育、反对直接民主。
意义: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倡导理性、完善制度。
亚里士多德:自然界人类最高级、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二)人文之魂的价值,不断认识和提升人的作用。
(三)人文之根【合作探究】依据材料结合学案,合作探究,学生展示。
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并发展的背景:1、民主政治的发展(雅典城邦制与直接民主政治不断推动雅典哲学家深化对于人以及社会的认识);2、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航海、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对知识的需求,平等、主体意识的加强);3、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4、传统文化蕴含人文思想(人文主义植根于古希腊传统文化)。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人类自由、尊严、平等和理性。
3. 培养学生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文明希腊神话中的人性观哲学家们的思想贡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 人文主义精神的演变:古罗马文明罗马法律对人的保障斯多葛主义和基督教的影响3. 中世纪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的关联4. 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提倡自由、平等等观念的普及5.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多元文化与人权的重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主义精神在各个时期的体现。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文主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与人文主义精神相关的话题,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的质量。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人文主义精神的题目,测试学生的总体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性观,引发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阐述他们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贡献。
3. 过渡:介绍古罗马文明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包括罗马法律对人的保障以及斯多葛主义和基督教的传播。
4. 转折:讲解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强调人文主义精神在历史上的复苏。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发布时间:2017-05-25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习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出现及代表人物;智学派的观点及主张了解古代社会神是怎样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和道德的阐述。
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认识它对人类精神觉醒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为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认识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为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及伦理思想【学习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分析智者学派的观点及其作用【学习方法】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课前应预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以及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知德合一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同时在课堂上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感悟思考】先看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然后回答:“看了这幅名画,你有什么突出感受?”指出:这幅名画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
古代希腊的智者是如何看待‘人’的哪?【知识梳理】一、智者学派1、背景⑴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忽略了⑵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⑶公民地位的提高2、代表:普罗泰戈拉、安提丰3、概况:⑴、研究领域:(关系、组织、伦理)⑵、宣传方式:通过来感染民众⑶基本思想:①、有些人尊重习俗和法律,主张城邦公民应当遵守;②、有的要求废弃约束和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教育、财产、种族方面)4、意义⑴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⑵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二、苏格拉底及其弟子的思想1、苏格拉底(1)探究课题:人类及其环境(2)政治主张: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3)道德主张:提倡善良的道德,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优秀的个人应具备⑷思想意义: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第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考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标: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了解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3、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等人文主义观点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文科班,高二文科班学生经过初中及高一一年的初步学习,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可以多进行启发性思考、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
但是,学生学习这一课仍有一定的困难。
对西方思想家及其思想了解不够;另一个难题就是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解,在政治课还没有开设必修四哲学的情况下初次学习西方的人文主义,显得困难。
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通过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作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第一课,它是西方人文思想的解放的第一次的浪潮,对后来的解放思潮有着重要意义。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 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方法:图示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史料解析、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难点: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辛苦奋斗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美好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和关爱,从而解析人文主义的概念,由此导入本节内容。
一、时空观念——略述本单元的知识线索教师活动:PPT 展示本单元的时间轴,略述人文主义精神在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至启蒙运动的发展过程。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方案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表达。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人文主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anis,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起源于何时,如何开展的?学生阅读引言,分层。
教师明确: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开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进一步开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引入:师生谈话。
1、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
2、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3、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动听的神话故事。
另一方面我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物都已人格化,宙斯神像的人格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此根底上,导出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中心,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结论。
新课1、首先由敬畏“神”——关注“人”的学派是?智者学派:(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如何解释这一命题------学生解释(4)意义:人文主义的最初表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必修3第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包含三个课时的内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其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反映的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通过本课我们会了解到古希腊先哲们突破了传统的宗教对宇宙自然的解释,用自己的头脑探索宇宙自然的奥秘,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决定作用,从而弘扬了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推动了此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等运动,为工业文明时代西方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理解和认识这些内容,把握其内在联系,都是很难的。
如何把它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习参与热情显得尤为重要,促使学生由浅入深,继而思考人生信念,这些都成为教学设计的突破点。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古希腊神话和哲学名言,辨析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认识“关注人”的重要性;2.学生能结合材料,对比民主政治前后世界观的差异,感受“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革命性主张的意义,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结合情境,合理评价智者学派的主张,提高辩证思考的能力;3.学生能结合相关史料,通过比较、演绎推理的方法,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性;分析苏格拉底主张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差异,感受人文精神的发展;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和理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倡导的人文精神是进步的、光辉的,但它在当时社会上只是一股先进的思想细流,不是社会思想的主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教学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材料——问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教学过程:(40分钟)【新课导入】图片新闻引入:(约2分钟)2012年9月26日,希腊民众反对政府新一轮财政紧缩政策欧债危机下,希腊人民仍旧醉生梦死5万希腊人在首都雅典罢工、示威,反对政府制定新一轮财政紧缩措施。
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岳阳市十四中 沈松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列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②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③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配给学生在课前搜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②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③教育学生追求真、善、 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难点: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 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在教学中采用了图示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比较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怀的一段骄傲而又温暖的记忆。当今世界唯一能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一起、并能激起人们高涨热情的就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当奥运圣火点燃,“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响彻云霄的时候,谁能不对古希腊人油然而生敬意?这是古希腊人为世界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奥运的故乡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 【新课教学】 一.人们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探索情况:神、水、人。 先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教材21页的单元引言和22页的本课引言,思考并概括“人们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探索情况及人文主义起源发展的线索”,然后教师概述: 人们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探索:1.前6世纪之前,世界由神创造2.前6世纪,泰勒斯:“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3.前5世纪,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压 2
抑: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发展:14至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 什么是智者学派?(概念)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原因和背景)智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影响如何?(主张和影响) 1、“智者学派”的概念 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自称“智者”。反对派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 那么当时的希腊为什么会出现智者学派呢? 2、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 【探究一】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 (多媒体展示)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 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 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 在当时雅典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所以出现了这样一批专门教授人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①政治因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②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奴隶制经济繁荣(在广大奴隶的劳动基础上,古希腊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哲学的成长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本原因③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最后教师强调:提示并强调学生学习时要注意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4、研究领域: 人和人类社会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 5、思想主张: ①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强调其思想主张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实质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哲学名言在当时具有反传统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到23页的学思之窗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人的感觉。意思是说,认定事物的本质,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这就对神灵的存在提出了大胆的怀疑,让人取代神的地位,树立了人的价值尊严,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具有反对神灵崇拜传统观念的重大意义。
[探究二] 那么这句被誉为吹响人文主义的号角的名言到底有没有不足之处 3
呢?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 (多媒体显示)●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大学生马加爵在宿舍残忍杀害4名同学。● 2009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2009级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2009年12月4日上午11时30分,长沙市芙蓉南路发生一起抢劫枪杀案,1人死亡。 ● 2009年12月12日,益阳市安化县高明乡34岁的村民刘爱兵持猎枪袭击本村村民,并纵火烧毁6栋村民房屋,致13人死亡、一人重伤。 6、历史意义: 智者学派的积极主张及评价 积极作用:①对雅典民众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消极作用: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给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 [多媒体显示]欧提勒士要拜普罗泰格拉为师学习诉讼和辩护。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格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他打赢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后,欧提勒士却迟迟不替人打官司。 [设问] 如果你是法官或者是一个想帮助他们解决困境的人,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二人的僵局呢?你认为这个故事显示了智者学派哪些不足之处呢? [引导] 以庭外调解,劝一方或双方退让等。 [结论] 通过“半费之讼”这个故事说明智者学派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伦理道德的缺陷。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伦理道德,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引起了其他思想流派的批判。其中以苏格拉底的主张最为卓越。 三.人文主义思想的升华:苏格拉底 【探究三】1.结合老师刚才的讲述及教材思考:“美德即知识”主张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2.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1.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整个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以“雅典的牛虻”自居,他的使命就是要叮咬、责备、劝说雅典这匹迟钝、昏睡的骏马,使它惊醒。 那么这只牛虻他有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呢? 2、思想主张: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界定什么样的“人”)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源于知识(知德合一);(什么样的“人”才有思想) 4
③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可使人人是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怎样获得知德) 【再现历史】学生表演历史小剧目“苏格拉底之死” 通过感知以上两材料所创设的情景,分出若干角色: 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弟子、鞋匠、裁缝、游手好闲的、看好戏凑热闹的组成的陪审团、主审官、狱卒,让学生课前自己设计好台词然后进入情景氛围再现苏格拉底为了民主法律自由等高贵的人性慷慨赴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心灵的震撼和顿悟,感悟其之死正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升华,从而达到历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等综合素质。 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 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3、意义: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的哲学家。 教师展开简述:美国的哈佛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它的校训是这样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由此可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西方影响巨大。 四.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出身雅典显贵,是苏格拉底的学生,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10年。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更以学识渊博著称,在逻辑、伦理、政治、经济、文艺理论和自然科学中的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物理学等方面都颇有研究。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被后人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有哪些思想主张呢?
【探究四】为什么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要点: ①柏拉图关注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书中,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②亚里士多德主张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课的讲授,先由学生讲述自己所理解的“人文精神”的内涵,教师再讲述,升华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教师总结:“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2.依据课文,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比较他们的异同并说出人文主义发展的线索?
流派 代表 主要观点 体现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