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财政支出原则

我国财政支出原则

我国财政支出原则

我国财政支出原则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财政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 ①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它是税收的前提,解决征之有保的问题 ②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及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它是税收的核心,解决征之有用的问题。 ③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它是税收的限度,解决征之有限的问题。 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 ①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也就是说,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筑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和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企业囿于一行一业,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遭遇“瓶颈”制约。 范围: 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10、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税,个人收入中至少有三项得自于政府支出:()。 A、个人劳务收入的一部分 B、大部分转移支付 政府财政支出分类法有()。 A、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B、按照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分类 C、按照开支重要性程度分类 D、按照使用财政支出的部门分类 E、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F、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流向分类 5、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个人在满足基本消费后,其剩余收入就会越来越多地用与“二类需求”。在“二类需求”中通常要求政府财政活动予以满足的项目主要包括()。 A、对公共教育的需求 B、对公共卫生保健的需求 C、对海外旅游的需求 D、MRT G、Y =MRS A G、Y -MRS B G、Y 8、一国国防支出的规模通常受以下各因素影响()。 A、国家的经济实力 B、国际政治环境 C、国防战略 D、国防支出的效率 9、财政教育开支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义务教育

财政支出的概述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概述 本章重点: 1。财政支出的组成 2。财政支出的四种分类 3。财政支出的三条原则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含义与组成 本节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的含义 1.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内的支出总和(不包括政府间的转移支出,以避免重复计算)。 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财政支出是由“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的,收入是按照支出的需要来组织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出现财政赤字。 2.财政支出的范围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财政支出由公共预算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组成。 注意: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是公共部门按照法律法规收取或者提取的收入。公共部门来源于预算外收入安排的支出也是财政支出。 3.我国的财政年度 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有些国家采用跨年历制,例如美国。 4.公共部门及其类型 (1)履行政府职能的单位也是财政会计中的核算单位,称之为公共部门。 (2)公共部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政府的职能机构,或称行政部门(单位),另一类是事业单位。

【例题·单选题】我国财政年度的起止时间是()。 A.1月1日至当年l2月31日 B.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C.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D.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答案:A 解析:我国的财政年度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止。 【例题·单选题】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 )决定的。 A.法律法规 B.财政收入 C.国民经济 D.经济活动 答案:A 解析:财政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二、财政支出的组成 财政支出的内容组成: (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日常活动所安排的支出。 (2)国家投资性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固定资产安排的投资。 (3)财政补贴。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对公共部门或者市场机制主体(单位)的补助支出,在我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计划亏损补助,二是价格补贴,三是政府支援农业生产的支出。 (4)社会保障支出。这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支出。 (5)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 【例题·单选题】在我国,财政补贴包括的内容有() A.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 B.价格补贴

财政支出概述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 案例1 中国历史上的“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财政原则 一、本案例服务的教学内容 在第四章第一节,我们分析了财政支出原则,并提到了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虽然“量入为出”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财政支出原则,但实际上“量出为入”原则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并对当时的财政的平稳运行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案例将介绍我国历史上的这两种财政支出原则。 二、案例内容 (一)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原则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然而,三代奴隶制时期,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歉有严重影响。因此,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支出,即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出的规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据此达到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目的。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结余。其原因在于早期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没有足够的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周代,财政遵循多有结余原则,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按“耕三余一”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由此可见,三代时期“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重要地位。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是为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参考答案)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3 4 5 1 2 3M中留给4,是对课5, 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4 A 5 A C 6 A B C D 7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 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 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

A、财政性 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 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1996年3月1日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ABCD) A、税收 C 2 A C 3 A B C D 4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 5、影响财政集中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B、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

《财政学》综合练习题

《财政学》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补贴: 2、邀请招标采购: 3、债务预算支出: 4、税收的无偿性: 5、货币政策: 6、购买性支出: 7、社会保障支出: 8、债务率: 9、税收制度: 10、一般预算支出: 11、分税制: 12、经常性预算收入: 二、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财政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有()。 A 分配的集中性 B 分配的广泛性 C 分配的公共性 D 分配的分散性 2、下列不属于公开招标这种采购方式特点的有()。 A 程序复杂 B 规模大 C 规模小 D 效率高 3、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始建于()年。 A 1986 B 1987 C 1988 D 1984 4、询价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3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 成员总数的()。 A 2/3 B 1/3 C 3/4 D 3/5 5、短期公债,期限一般在()以内。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年 6、人口因素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属于制约财政支出规模的是()。

A 经济性因素 B 政治性因素 C 社会性因素 D 技术性因素 7、()的核心内容是兼顾需要与可能。 A 财政原则 B 经济原则 C 分配原则 D 管理原则 8、在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式的选择上,许多国家选择的是()为主的模式。 A 横向转移支付 B 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 C 纵向转移支付 D 平行转移支付 9、()原则要求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应尽量地节省支出,控制成本。 A 效率 B 经济 C 公平 D 充足 10、按()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A 编制方法 B 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 C 编制时间 D 编制方法 11、()是国家财政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建立社会后备等方面的支出。 A 积累性支出 B 购买性支出 C 补偿性支出 D 消费性支出 12、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不包括()。 A 动用财政结余 B 发行货币 C 增加税收 D 发行公债 13、外债还本付息额属于()体系。 A 债务增长指标 B 外债使用效益的指标 C 债务清偿率指标 D 债务负担指标 14、按()划分,决算可以分为总决算和单位决算。 A 决算报送单位 B 预算级次 C 预算组织 D 预算体制 15、()负责审查和批准预决算。 A 各级人民政府 B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各级财政部门 D 各级职能部门 16.我国财政补贴包括的内容不包括()。 A 财政补贴规模过小 B 财政补贴规模过大 C 财政补贴范围过宽、渠道过多 D 财政补贴福利化、刚性化 17.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可能,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应维持在()之间较为合理。 A 15%-20% B 20%-25% C 25%-30% D 30%-35% 18、我国现行增值稅出口货物(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的适用税率是()。 A 零税率 B 17% C 13% D 4% 19、按()分类,可将税收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A 课税环节 B 税收缴纳的形式 C 计税依据 D 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20、下列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 关税 B 营业税 C 个人所得税 D 增值稅 21.()是政府到证券市场上按照公债行市购进公债,债权人愿意卖,政府则购买。

财政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A.经济波动 B.公共产品 C.公平分配 D.市场失灵 2、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AB )。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 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 )。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BCD )。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5、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BCD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BC )。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 7、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BCD )。 A.政府决策失误 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寻租行为 8、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BC )。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 9、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D.历史性 10、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 A )。 A.政府(公共)提供 B.市场提供 C.私人提供 D.混合提供 11、政府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收入来源是( A )。 A.税收 B.收费 C.价格 D.税费 12、混合物品的类型有( CD )。 A.拥挤性物品 B.价格排他物品 C.外部效应的物品 D.非竞争性同时具备排他性 13、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 ( ABC )。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2)

第一章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 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 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1、配置资源: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的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分配收入: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 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二章 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 3、政府的性 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五、什么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 格和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六、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分析对比,更多的用在公 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 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第三章 八、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因素:财政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 九、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各自有何含义?它们对生产、就业有何影响?

《财政学》思考题参考答案2014二

《财政学》思考题2014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C )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商品 C、剩余产品价值 D、货币 2、我国市场失灵的原因有(D ) A、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B、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C、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D、不完全信息 3、政府在以下支出过程中,能体现等价交换的原则的是(C ) A、消费性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4、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力的需求所在地区、产业结构、技能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称为(C ) A、摩擦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5、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的基本原因是(A ) A、市场存在失效 B、政府干预有效 C、实现国家职能 D、实现供求平衡 6、在战争时期,哪种决策是常用的和必要的是(C ) A、直接投票决策 B、间接投票决策 C、集中决策 D、独裁 7、财政用于卫生设备的购置从性质上看,属于(B ) A、转移性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中央财政支出 D、地方财政支出 8、以下不属于政府采购原则的是(A ) A、垄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竞争原则 9、就我国财政目前参与国民收入的主要手段与形式是(D ) A、生产资料所有权 B、货币形式 C、商品的价值形式 D、税收形式 10、财政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C ) A、教育支出 B、水利费支出 C、住房补贴支出 D、行政公用经费支出 11、购买性支出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D )。 A、国防支出B、公共教育支出C、公共保健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 12、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D ) A、重要的社会投资 B、重要生产性项目的投资 C、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 D、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13、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是(B ) A、投资的内在成本的大小 B、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C、投资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D、投资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14、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效益对财政收支规模与效益起到(C ) A、制约作用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限制作用 15、既能扩大需求又能增加供给的财政支出手段是(B ) A、社会保障支出 B、政府投资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6、支持政府进行转移支付的理论前提条件是(B )。 A、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B、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C、通货膨胀 D、失业率过高 17、能够有效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支出管理手段是(B ) A、公共支出 B、政府采购制度 C、资源配置 D、零基预算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学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 一:公共物品,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 二: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政府经济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其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 第二章国家分配论(财政本质) 一:财政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类型:1奴隶制国家财政 2封建制…. 3资本主义… 4社会主义…. 要素:1财政主体2…客体3….形式4…目的 二:财政的双重属性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以阶级为主。 2公共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公共性为主

三:财政的本质 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 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 1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所需或用于国家投资的商品和服务支 出。(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情况) 2 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常的单方面转移包括辅助够买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区别:是否在交换、购买商品行为。 按支出功能分类共17类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1绝对量指标 2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 3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4财政支出的增长弹性系数=财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 5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 类比财政收入的规模的衡量指标 1绝对量的指标 2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3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财政学》第一次作业

《财政学》第一次作业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财政分配2、专卖收入3、特权收入 二、填空 1、国家财政是一个()范畴,同时又是一个()范畴。 2、原始社会末期,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这就是()。 3、()的发展,()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的条件,()和()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是因()的产生而产生的。 4、()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机器。 5.封建社会,国家税收主要以()为主,()始终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方式。 6、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便利用()的形式取得收入。 7、新民主主义财政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活动来筹集,供应资金或物质资料,以保证革命战争和其他革命任务的需要。 8、奴隶制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和()的形式。 三、单选 1、捐税是在()时期产生的。A、奴隶制B、封建制C、原始初期D、资本主义 2、预算最早产生于()。A、法国B、美国C、英国D、中国 3、平准,就是设置一个官方机构来()。A、评估商品B、平抑物价C、买入商品D、卖出商品 4、首次提出“财政赤字”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萨缪尔森 D、凯恩斯 5、新中国第一个概算编制于()。A、1949年10月B、1949年11月C、1949年12月D、1950年1月 四、多选 1、奴隶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包括()。 A、王室土地收入 B、贡物收入 C、捐税收入 D、学赋收入 E、掠夺收入 2、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开始对财经工作进行调整,其中对工商业的调整包括()环节。 A、调整产销关系 B、调整供需关系 C、调整劳资关系 D、调整公私关系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包括()。 A、专卖收入 B、税收 C、国有企业收入 D、官产收入 E、债务收入 4、在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隐蔽手段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税收 B、通货膨胀政策 C、发行国债 D、赤字财政政策 五、简要回答1、封建制国家财政特点。2、简述奴隶制国家财政支出内容。3、简述新民主主义财政特点。 六、论述1、论述财政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财政 3、公共产品 4、资源配置 5、社会公共需要 二、填空 1、国内生产总值从实物形态考察,它是一定时期全社会各种()、()和服务的总和。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但主要是()。 3、财政职能是()的本质反映。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财政分配主体是国有企业。 2、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3、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不可分割性和非盈利性。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政府。 四、简答题 1、简述财政的一般特征。2、简述公共产品的特征。 3、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包含了哪些含义。 4、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五、论述1、从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上看财政的职能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 2、成本-效益分析法 3、购买性支出 4、政府采购 5、转移性支出 二、填空1、()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2、()经常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3、财政支出按收益范围分类,可分为()和()。 4、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来表示。 5、()是采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三、单选1、财政支出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的趋势。A、上升B、降低C、平衡D、下滑 2、()支出是我国社会后备基金的主要来源。 A、基本建设支出 B、支援农业支出 C、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D、国防支出 3、效益分析中,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采用()。

历史上强调“量入为出”财政支出原则

夏、商、周三代的“量入为出,多有结余”的财政原则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土地的产出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国家财政状况几乎完全依赖并取决于农业生产状况。然而,三代奴隶制时期,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对农业收成的丰歉有严重影响。因此,三代时期的国家财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础上来安排支出,即根据收入的数量来确定支出的规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的财政原则,据此达到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目的。但是,三代的财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简单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结余。其原因在于早期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没有足够的结余,势必造成国家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周代,财政遵循多有结余原则,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按“耕三余一”来制定财政支出总额。如果“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由此可见,三代时期“量人为出,多有结余”的重要地位。同时,周代还有专项储备,以待急用,即“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是为保证国用的充足和社会生活的安定。 简要分析:中国“三代”时期在财政上强调“量人为出,多有结余”原则,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其基本内涵不仅重视“量入为出”,而且强调“多有结余”,这种理财思想,是与当时国民经济对农业的依赖,农业对自然的依赖一致的。事实上,在长期落后的农耕社会中,以丰补歉,多有结余一直是国家必须遵循的治国理财之策。这与亚当·斯密时期提倡的“量入为出”思想,以及现代社会的“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财政思想均有本质的区别。但从不同时期的“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分析,均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无不强调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限制,这对财政分配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稳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思考题:历史上强调“量入为出”财政支出原则的原因是什么?

论述“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财政支出原则

论述“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财政 支出原则 论述“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财政支出原则 就公共财政而言,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及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以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形式存在的。预算的基本问题实际上是预算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问题,从理论上来说,预算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不外乎三种情况:收支相等、收大于支、支大于收,即平衡、结余和赤字。收支数字绝对平衡的情况只会出现在预算报表的编制中,在实际执行中一般出现的只是两种情况:结余或赤字,即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 “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作为一对相互矛盾理财思想,在经济生活中一直被看作是水火不容、绝对对立的。在我国,“量入为出”的财政收支思想一直影响我们数千年。时至今日,我们长期以来贯彻的“以收定支,收支结合”的原则,其含义也往往被侧重理解为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量出为入则被理解为财政赤字。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各自为对立面的转化提供了可能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协同发展。也就是说,财政收支总是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但是在传统“量入为出”原则的指导下,财政收入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考虑的重点,而支出滞后对经济、社会和收入构成的严重影响,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行的“放权让利”“税收减免”等措施,以及近些年来国家反复强调提高“两个比重”,最近理论界又提出“预算外划入预算内管理”“费改税”等, 这些举措无一不是为提高我国财政收入的汲取能力。 “量出为入”与“量入为出”不同,它是以财政支出来框定和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它要求以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长速度来决定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优点在于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积极主动组织财政入,是一个没有钱,想方设法搞钱也要办事的原则,也是一个大胆开拓进取,打破常规走路,敢冒风险的激进原则它是对那种“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传统财政体制的否定,同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同全位开放的对外经济体制也是相协调的了但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即由于财政支出具有极强的刚性,而财政收入又具有很大的弹性和软性,因而容易导致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差额拉大,出现财政赤字。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各个国家,依据不同的国情,可以实行不同的财政收支原则。某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完全可以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实行不同的财政收支原则。从来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适用一切时代、一切国度的财政收支原则。原则有适用性,也有灵活性。万应不变、没有灵活性的原则, 是僵化的教条, 也必然丧失其适用性。“量入为出”原则比较适用于连续几年出现财政赤字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奉行“量入为出”,主旨在于强行压制财政支出刚性, 充姓 名:隋 伟 伟 班 级:09财 政 学 号: 指导教师:齐 银 昌

《财政学》试题1

《财政学》期末考试题1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是指( )。 ①数理统计法②唯物辩证法③历史归纳法④归纳演绎法2.( )分配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财政②企业财务③价格④信用 3.财政发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①配置资源的职能②分配收入的职能 ③维护国家的职能④稳定经济的职能 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 ①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②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③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④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5.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 ①以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 ②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 ③以国债来保证财政支出 ④以增加税收来保证财政支出 6.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①经济效益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7.财政对国家政府机关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出,属于()。 ①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②财政对社会管理部门的支出 ③财政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支出④财政对社会服务部门的支出8.财政支出增长的正常来源应当是()。 ①发行公债②税收的增长③财政向银行透支④进行货币发行9.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①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②科学研究 ③义务教育④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10.财政补贴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①价格补贴②企业亏损补贴③财政贴息④税收补贴

11.财政补贴支出区别于其他转移支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政策性②强制性③价格相关性④灵活性 ⑤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兼并性 12.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水平相适应。 ①消费②生产③交换④收入 13.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 ①从价税和从量税②价内税和价外税 ③直接税和间接税④中央税与地方税 14.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①扣税法②免税法③抵免法④税收饶让 15.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大量国有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和经济运行方式的()。 ①市场化②集中化③计划化④自由化 16.为了听取社会公众对政府收费订价的意见,应该建立()制度。 ①价格听证②价格审批③价格检查④价格预测 17.公债是政府依据()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①计划②市场③信用④自愿 18.政府能否维持高的债务余额,关键是看其能否在年度财政支出中安排足够的() ①投资支出②补助支出③消费支出④利息支出 19.我国政府预算的最终审批权归于()。 ①财政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国务院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政府对( )的管理来实现的。 ①有效需求②有效供给③总需求④总供给 二、多项选择 1.财政的一般特征是( ) ①国家主体性②计划性③无偿性④强制性⑤人民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②公平原则 ③权责利相结合原则④效益原则⑤稳定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