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分光光度计的分光原理和解决方案

几种分光光度计的分光原理和解决方案

几种分光光度计的分光原理和解决方案
几种分光光度计的分光原理和解决方案

几种分光光度计的分光原理和解决方案分光光度计,又称光谱仪(spectrometer),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测量范围一般包括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波长范围为400~780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为780~2500nm的近红外区.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发射光谱,因此可采用不同的发光体作为仪器的光源.仪器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通过更换不同的光源、光栅和探测器可以组合成不同波长范围的分光光度计,如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

现有的几种分光光度计的解决方案有如下几种:1、旋转光栅和单个光电探测器;2、固定光栅和CCD线阵探测器;3、固定光栅、微镜阵列和单个光电探测器。

一、旋转光栅和单个光电探测器

该种解决方案的示意图,如图1。

图1旋转光栅和单个光电探测器

该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1、成本低、电路设计简单;

缺点:1、该种结构的光谱仪机械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运动机构的稳定性对光谱稳定性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2、风光机构较大,难以做成便携式的仪器。

二、固定光栅和CCD线阵光电探测器

该种解决方案的示意图,如图2。

图2固定光栅和CCD线阵光电探测器

该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分析:

缺点:1、CCD线阵成本昂贵、分辨率由线阵CCD的像素点数决定、电路设计复杂;

优点:1、该种结构的光谱仪机械结构简单,机械设计难度小,消除了运动机构的稳定性对光谱稳定性产生误差。

2、风光机构较小,便于做成便携式的仪器。

三、固定光栅、微镜阵列和单个光电探测器

该种解决方案的示意图,如图3。

图3固定光栅、微镜阵列和单个光电探测器

该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1、成本适中、分辨率由微镜阵列的像素点数决定;

2、该种结构的光谱仪机械结构简单,机械设计难度小,消除了运动机构的稳定性对光谱稳定性产生误差;

3、风光机构较小,便于做成便携式的仪器。

缺点:1、电路设计难度大。

编写:Designer

QQ:750398724

于北京

晶体生长方法

晶体生长方法 一、提拉法 晶体提拉法的创始人是J. Czochralski,他的论文发表于1918年。提拉法是熔体生长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许多重要的实用晶体就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的。近年来,这种方法又得到了几项重大改进,如采用液封的方式(液封提拉法,LEC),能够顺利地生长某些易挥发的化合物(GaP等);采用导模的方式(导模提拉法)生长特定形状的晶体(如管状宝石和带状硅单晶等)。所谓提拉法,是指在合理的温场下,将装在籽晶杆上的籽晶下端,下到熔体的原料中,籽晶杆在旋转马达及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一边旋转一边缓慢地向上提拉,经过缩颈、扩肩、转肩、等径、收尾、拉脱等几个工艺阶段,生长出几何形状及内在质量都合格单晶的过程。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a)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b)晶体在熔体的自由表面处生长,而不与坩埚相接触,这样能显著减小晶体的应力并防止坩埚壁上的寄生成核;(c)可以方便地使用定向籽晶与“缩颈”工艺,得到完整的籽晶和所需取向的晶体。提拉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以较快的速率生长较高质量的晶体。提拉法中通常采用高温难熔氧化物,如氧化锆、氧化铝等作保温材料,使炉体内呈弱氧化气氛,对坩埚有氧化作用,并容易对熔体造成污杂,在晶体中形成包裹物等缺陷;对于那些反应性较强或熔点极高的材料,难以找到合适的坩埚来盛装它们,就不得不改用其它生长方法。 二、热交换法

热交换法是由D. Viechnicki和F. Schmid于1974年发明的一种长晶方法。其原理是:定向凝固结晶法,晶体生长驱动力来自固液界面上的温度梯度。特点:(1) 热交换法晶体生长中,采用钼坩埚,石墨加热体,氩气为保护气体,熔体中的温度梯度和晶体中的温度梯度分别由发热体和热交换器(靠He作为热交换介质)来控制,因此可独立地控制固体和熔体中的温度梯度;(2) 固液界面浸没于熔体表面,整个晶体生长过程中,坩埚、晶体、热交换器都处于静止状态,处于稳定温度场中,而且熔体中的温度梯度与重力场方向相反,熔体既不产生自然对流也没有强迫对流;(3) HEM法最大优点是在晶体生长结束后,通过调节氦气流量与炉子加热功率,实现原位退火,避免了因冷却速度而产生的热应力;(4) HEM可用于生长具有特定形状要求的晶体。由于这种方法在生长晶体过程中需要不停的通以流动氦气进行热交换,所以氦气的消耗量相当大,如Φ30 mm的圆柱状坩埚就需要每分钟38升的氦气流量,而且晶体生长周期长,He气体价格昂贵,所以长晶成本很高。 三、坩埚下降法 坩埚下降法又称为布里奇曼-斯托克巴格法,是从熔体中生长晶体的一种方法。通常坩埚在结晶炉中下降,通过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时,熔体在坩埚中,自下而上结晶为整块晶体。这个过程也可用结晶炉沿着坩埚上升方式完成。与提拉法比较该方法可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坩埚,成分容易控制;由于该法生长的晶体留在坩埚中,因而适于生长大块晶体,也可以一炉同时生长几块晶体。另外由于工艺条件

TU-1901双光束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操作步骤

TU -1901操作规程 一、开机 1.1打开稳压电源、打印机,打开电脑进入Windows 桌面; 1.2打开仪器电源并确保样品池中无比色皿和其它杂物。 二、仪器初始化 2.1在计算机窗口上双击图标,仪器开始初始化,大约需5分钟。初始化各项都显示“确定”后进入仪器主菜单界面,此时可以看到左上角工作室中有四大功能:“光度测量、光谱扫描、定量测定、时间扫描”。预热半小时后,便可进入以下操作(初始化时请勿打开样品室盖)。 三、光度测量 3.1 参数设置 单击“光度测量”, 单击 ,设置光度测量参数,具体输入:1、设置波长(可输入多个波长,但需要按照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输入);2、光度模式(一般为Abs );3、重复测量次数、是否取平均值等,单击确认键退出参数设置。 3.2 校零 将两个样品池中都放入参比溶液,单击 并确定。 3.3 测量 倒掉取出的外池参比溶液,放入样品溶液,单击并确定,即可测出样品的Abs 值。 四、光谱扫描 4.1 参数设置 单击“光谱扫描”。单击 ,设置光谱扫描参数,1、光度方式(一般为Abs );2、扫描参数(设置扫描波长范围,起点为长波,终点为短波);3、速度(一般为中速);4、采样间隔(一般为1nm 或0.5nm );5、记录范围(一般为0-1);6、扫描方式(一般为单次扫描)。单击确定键退出参数设置。 4.2 基线校正 将两个样品池中都放入参比溶液,单击 并确定,等待基线校正完成。 4.3 扫描 倒掉取出的外池参比溶液,放入样品溶液,单击并确定,开始扫描,当扫描完毕后,单击 检出图谱的峰、谷波长值及Abs 值(注意阈值的大小)。 五、定量测定(常用) 5.1 参数设置 单击“定量测定”;单击 , 1、设置测量参数:①测量方法(一般为单波长法);②输入测量波长;③输入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名称; 2、设置校正曲线:①选择曲线方程和方程次数(一般为C =f(Abs,一次))②输入相对应的标样浓度单位;③选择校正方法(一般为浓度法)。单击确定键退出参数设置。

722N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目次 1仪器的主要用途--------------------------------------------------1 2仪器的工作环境--------------------------------------------------1 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1 4仪器的工作原理--------------------------------------------------2 5仪器的光学原理--------------------------------------------------2 6仪器的安装、使用与维护------------------------------------------3 7 仪器的调校和故障分析--------------------------------------------5 8 仪器的成套性----------------------------------------------------6 9 仪器的保管及免费修理期限----------------------------------------7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 产品执行标准的编号:Q/YXLZ50-2004

1仪器的主要用途 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能在近紫外、可见光谱区域对样品物质作定性和定 量的分析。该仪器可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部门,是理化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之一。 2仪器的工作环境 仪器应安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超过 85%。 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且避免强烈的震动或持续的震动。 室内照明不宜太强,且避免直射日光的照射。 电扇不宜直接向仪器吹风,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 尽量远离高强度的磁场、电场及发生高频波的电器设备。 供给仪器的电源电压为AC220V22V,频率为50Hz1Hz,并必须装有良好的接地线。 推荐使用交流稳压电源,以加强仪器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功率为1000W以上的电子交流稳压器或交流恒压稳压器。 2.7避免在有硫化氢、亚硫酸氟等腐蚀气体的场所使用。 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仪器类别:2类 光学系统:单光束、衍射光栅。 波长范围:330nm~800nm。 光源:钨卤素灯12V30W。 接收元件:光电池。 波长准确度:2nm。 波长重复性:≤1nm。 光谱带宽: 5nm。 杂光:≤%(在360nm处)。 透射比测量范围:%~%。 吸光度测量范围:~。 浓度直读范围:0000~1999。 透射比准确度:%。 透射比重复性:≤%。 噪声:100%噪声≤%,0%噪声≤%。 稳定性:亮电流≤%/3min, 暗电流≤%/3min。 电源:AC220V22V, 50Hz1Hz。

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反射和透射测量。 分三种光源:S偏振光、P偏振光和自然光。 现有设备7台(2台日立U4100、1台JACSO-V650、1台JACSO-V570、2台KT1100、1台瞬间7700)主要由是由分光光度计和电脑组成,由电脑程序驱动。 1 基本部件 光源: 用于提供足够强度和稳定的连续光谱。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类。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丝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钨灯和碘钨灯可使用的范围在340 -- 2500 nm。氢灯和氘灯。它们可在180 -- 375 nm范围内产生连续光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常都配有可见和紫外两种光源。 单色器:是从连续光谱中获得所需单色光的装置。 (1)入射狭缝 (2)准直镜(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它使入射光束变为平行光束。 (3)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它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色散开来。 (4)聚焦透镜或聚焦凹面反射镜聚焦,它使不同波长的光聚焦在焦面的不同位置。 (5)出射狭缝。 积分球:它主要用途是测定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它的制造:首先在球内壁上涂一层腻子,作为底层;然后喷点白漆,作为中间层;最后喷一层白涂料(硫酸钡或氧化镁)作为表层。 检测器: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电脑,就是微处理机。一方面可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操作控制,另一方面可进行数据处理。 2、先用3台光度计的特点 U4100的 V650能测位相

3、日常测量 改参数 1.光源要求(.自然光) 2、扫描速度 3、狭缝 基本的步骤 设备测量种类 U4100测量:合色棱镜(成品、PL、2P)等 V650:单层,小DVD,带位相的零件,AR的反射测量等 4.测量的原理,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单光路分光光度计V650 双光路分光光度计 U4100 它的优点:光电传感器就可以交替探测到经过样品的探测光束的强度与参考光束的光强度,然后将两束光强信号进行相除,就可以得到样品的透过率。它可以降低光源稳定性对光谱测试精度的影响。 测量的原则:入射光轴重合,出射光轴重合,难在后着。 商用的光谱仪都有很好的性能,但是如果操作测试不当,就会获得错误的光谱测试结果。主要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透射因素: 1、测量样品口径的影响 在测量中应保证仪器的测量光束全部穿过样品。 1)、在样品室的测量光路和参考光路中同时添加小孔光阑。 2)、只在样品池添加小孔光阑。

UV1900系列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1900系列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显示方式:6英寸320×240 点阵带背光数字 LCD 光源灯:预调德国贺利氏DX 氘灯欧司朗长寿命卤钨灯 光学系统:精密双光束光学系统 接口:RS232C串行通讯口用于接配软件,并行打印口用于接配打印机 光谱扫描功能:主机及软件支持 电源电压:100V~240V 50/60±1Hz 仪器尺寸:650×450×220(mm) 净重:25Kg 特点 UV1900系列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设计和电路控制系统设计十分 严谨,元器件的选用控制严格,具有高标准的准确度、重复性、低噪声和低杂散光指标,线性范围和稳定性指标也十分出色。有1nm和2nm带宽两种配置适合不同用户选择,大屏幕LCD显示,具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是一款高品质的仪器。 UV1900系列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德国贺利氏优质预调氘灯,使用寿命达 到2000小时,光输出可保持稳定直至其使用寿命,替换极为方便。 UV1900系列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提供2种操作模式:主机测量模式或软件控 制测量模式。 内建的SCM技术和定性定量分析软件能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光谱测量、动力学测 量、定量分析、DNA测定和光谱扫描等扩展功能。菜单下拉式分析软件易于操作。 UV1900系列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有开放式的样品室,可选配反射样品架、 固体样品架、恒温水浴和自动进样器等适合于不同的应用。 单机扫描曲线可以存储9条,工作曲线可以存储9条。联机模式储存数量不限。 主要技术指标 型号UV1901型UV1902型 测光方式透过率,吸光度,能量,反射率 光谱带宽1nm 2nm 波长范围190nm~1100nm 波长准确度≤±0.3nm 波长重复性≤0.1nm ★光度范围0-999.9%(),-4A~4A,0-9999C,1-9999F 光度准确度≤±0.3%() (0~100%) ≤±0.002A(0~0.5A) ≤±0.004A(0.5~1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用及维护 工作原理: 元素在热解石墨炉中被加热原子化,成为基态原子蒸汽,对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辐射进行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强度与试液中被的含量成正比。其定量关系可用郎伯-比耳定律,A= -lg I/I o= -lgT = KCL ,式中I为透射光强度;I0为发射光强度;T为透射比;L为光通过原子化器光程(长度),每台仪器的L值是固定的;C是被测样品浓度;所以A=KC。 利用待测元素的共振辐射,通过其原子蒸汽,测定其吸光度的装置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它有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道,多波道等结构形式。其基本结构包括光源,原子化器,光学系统和检测系统。它主要用于痕量元素杂质的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及选择性好两大主要优点。广泛应用于特种气体,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醇盐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但是测定每种元素均需要相应的空心阴极灯,这对检测工作带来不便。 应用 一、实验部分 1.1、试剂 Cr标准溶液1000ug/ml Cr空心阴极灯 1.2、仪器工作条件 干燥120℃,斜坡10s,保持10s,180℃,斜坡5s,保持10s;灰化1300℃,斜坡10s,保持15s;原子化2600℃,4s,停气;清洗2800℃,5s 1.3、标准使用溶液的配置 铬标准使用溶液:吸取铬标准储备液(1mg/ml)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硝酸至刻度、此溶液的浓度为100ug/ml。在逐级稀释,可分别得到标准系列溶液如下: 铬:0ug/L、5.0.0ug/L、10.0ug/L、15.0ug/L、20.0ug/L 2.试样的置备:

取空心胶囊0.50g,置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5-10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近干,用2%硝酸转入5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以石墨炉为原子化器,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357.9nm 测定,含铬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

TU-1901xx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仪器介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历史悠久、覆盖面很广、使用很多的分析仪器,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品分析、食品检验、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研、生产工作中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分析仪器的专业制造企业,多年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设计和制造经验在TU1901系列上得到了更充分地体现。TU- 1901、TU-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系列产品以其出色的技术指标和稳定可靠的工作特性,友好直观的显示界面,流畅的人机对话操作,成功实现了超高精度和可靠性测量的严格要求,能极大地满足最专业用户分析工作需要。 2主要特点 ①强劲的仪器性能: 极其优良的光学系统,先进的电子学系统,高水准的机械系统,保证了0.010%T的超低杂散光; ②稳定可靠的品质: 双光束动态反馈比例记录测光系统保证了基线稳定性;氘灯、光电倍增管等关键器件均用进口件,保证仪器的稳定可靠和长寿命; ③精准的测量: 采用进口优质全息光栅,进一步降低仪器的杂散光,使仪器分析更加准确; ④轻松高效的人机对话: 基于WINDOWS环境设计的UVWin中文操作软件,提供了丰富的仪器控制和操作功能。简单易用,灵活高效,轻松满足使用者的分析要求; ⑤优异的可扩展性:

有蠕动进样器、超微量池架、恒温池架、光学积分球、镜面反射、光纤附件和比色皿系列等大量用户可选专用附件,使仪器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⑥简单方便设备维护: 独特的插座式钨灯和氘灯,换灯时免去光学调试,使设备仪器调试、维护更加简便。3技术参数 波长范围:190nm~900nm 波长准确度: ±0.3nm (开机自动校准) 波长重复性:0.1nm 光谱带宽: TU-1900:2nm TU-1901:0.1nm、0.2nm、0.5nm、1.0nm、2.0nm、5.0nm杂散光: ≤0.01%T(220nm, NaI; 340nm,NaNo2) 光度方式: 透过率、吸光度、反射率、能量 光度范围: -4.0~4.0Abs 光度准确度: ±0.002Abs (0~0.5Abs);±0.004Abs (0.5~1.0Abs);±0.3%T (0~100%T) 光度重复性:0.001Abs (0~0.5Abs);0.002Abs (0.5~1.0Abs) 基线平直度:

需要关注的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特点

需要关注的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特点 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开发出能够进行定量测量(标准曲线测量,可对物质进行浓度直读);动力学测试(测出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OD值的变化);光谱扫描(可以对某一种物质进行全波段扫描,分析物质的特征波长,判断实验过程的误差);还有可以进行DNA/蛋白质测试、总磷总氮测试、重金属测试、农药残留测试、食品安全检测、热力发电金属离子测试等等,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电力、生物研究、教学科研、化学化工、质量监督、水质环保和商检等各大领域。 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仪器特点: 1、使用32位微控制器ARM11,其主频可达到533MHz,采用美国BB公司专为光电数据采集处理的20位高性能AD,性能稳定,可通过USB接口存储转移数据。 2、功能强大,主机可独立完成光度测量、定量测量、光谱扫描、动力学、DNA/蛋白质测试,多波长测试及数据打印等功能。 3、仪器采用7英寸LCD彩屏显示器,直接显示扫描图谱,屏幕界面简单,方便使用。 4、设计独特的光学系统,高性能1200条/mm光栅和进口接收器确保仪器有优良的

性能指标。 5、插座式氛灯和钨灯设计,换灯后免光学调试。 6、24位高速、高精度A/D转换,仪器精度高,反应速度快。 7、宽大的样品室,可容纳5-100mm各种规格的比色皿。 8、可直接连接打印机,打印图谱和实验数据。 9、仪器采用悬架式光学系统设计和长光程光路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仪器的光学分辨率 10、WINDOWS图形化界面,方便选择,快捷操作。 11、全新改良的丝杆传动机构,使仪器波长精度重复性好,波长精度高。 其它附属功能: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一)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某种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建立起来的鉴别物质或测定其含量的一项技术。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则透过溶液。设入射光强度为Io。,透射光强度为It,,则透光度T=It /Io,吸光度(A)或光密度(O.D)或称消光度(E)则可表示为A=-lgT。根据Lambert—Beer定律,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与光束通过溶液的距离(即 光程)成正比,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A=KLC 式中C代表该物质的浓度,L代表光程,一般以cm表示,K为摩尔消光系数,即当溶液浓度为lmol/l,光程为1cm时所测得的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由于单色光透过溶液时,不仅被待测物质所吸收,而且还被比色容器与溶剂以及其它试剂吸收一部分,这部分需用空白管消除(空白液的做法即用与样本相 同的一切试剂,而不含被测定的物质) (二)波长的选择: 波长的选择一般是选择待测物质最大吸收峰的波长(λmax)。因在λmax测定吸光度,敏感度最高。在吸收峰波长处测吸光度,波长变化影响最小;而在其他波长处,波长变化对吸光度影响大,甚至测得浓度一吸光度曲线不呈直线。 选择测定某一溶液所需的波长,是可以用不同的波长作该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从曲线上选择最适当的波长来进行这一溶液的测定工作,但是,在分析工作中,尚有个别情况,不能单凭此一原则,而应根据下列三个原则,进行实际试 测,然后全面考虑利弊,再行选定。 1.应使被测溶液有适当的光密度,一般而言,适当的光密度为0.1—0.7,而以0.2—0.6最理想。过低的光密度因仪器的读数误差而产生很大的相对误差,反之,过高的光密度则往往已超过直线范围而引入误差。 2.应使干扰影响降低至最低限度。在反应中,如遇不易去除的干扰色泽, 应选用对此干扰色泽最不灵敏的波长。 3.应使标准曲线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接近直线。 (三)标准曲线的绘制 1.标准曲线的作用 (1)标准曲线又叫做校正曲线或工作曲线,它是比色分析法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从浓度——光密度直线的直线特性,可以判断所采用方法的呈色反应是 否符合Lamben—Beer氏定律。 (2)作多次平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可判断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操作,仪 器等误差的大小,从而确定该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3)从绘制标准曲线的斜率可以比较各种方法的灵敏度。 (4)当进行大批样品分析时,可省略多次计算,从光密度值直接查阅标 准曲线而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

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综述

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综述 摘要 晶体生长机理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基础,它本质上就是理解晶体内部结构、缺陷、生长条件和晶体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生长条件来控制晶体内部缺陷的形成从而改善和提高晶体的质量和性能使材料的强度大大增强开发材料的使用潜能。本文主要介绍了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长机理,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的技术和手段,控制晶体生长的途径以及控制晶体生长的途径。 关键词:晶体结构晶界晶须扩散成核 一、晶体生长基本过程 从宏观角度看,晶体生长过程是晶体-环境相、蒸气、溶液、熔体、界面向环境相中不断推移的过程,也就是由包含组成晶体单元的母相从低秩序相向高度有序晶相的转变从微观角度来看,晶体生长过程可以看作一个基元过程,所谓基元是指结晶过程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从广义上说,基元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几何构型的原子分子聚集体所谓的基元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基元的形成:在一定的生长条件下,环境相中物质相互作用,动态地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基元,这些基元不停地运动并相互转化,随时产生或消失(2)基元在生长界面的吸附:由于对流~热力学无规则的运动或原子间的吸引力,基元运动到界面上并被吸附 (3)基元在界面的运动:基元由于热力学的驱动,在界面上迁移运动 (4)基元在界面上结晶或脱附:在界面上依附的基元,经过一定的运动,可能在界面某一适当的位置结晶并长入固相,或者脱附而重新回到环境相中。 晶体内部结构、环境相状态及生长条件都将直接影响晶体生长的基元过程。环境相及生长条件的影响集中体现于基元的形成过程之中;而不同结构的生长基元在不同晶面族上的吸附、运动、结晶或脱附过程主要与晶体内部结构相关联。不同结构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生长形态。对于同一晶体,不同的生长条件可能产生不同结构的生长基元,最终形成不同形态的晶体。同种晶体可能有多种结构的物相,即同质异相体,这也是由于生长条件不同基元过程不同而导致的结果,生长机理如下: 1.1扩散控制机理从溶液相中生长出晶体,首要的问题是溶质必须从过饱和溶液中运送到晶体表面,并按照晶体结构重排。若这种运送受速率控制,则扩散和对流将会起重要作用。当晶体粒度不大于1Oum时,在正常重力场或搅拌速率很低的情况下,晶体的生长机理为扩散控制机理。 1.2 成核控制机理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成核控制远不如扩散控制那么常见但对于很小的晶体,可能不存在位错或其它缺陷。生长是由分子或离子一层一层

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精)

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 仪器介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历史悠久、覆盖面很广、使用很多的分析仪器, 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品分析、食品检验、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研、生产工作中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分析仪器的专业制造企业, 多年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设计和制造经验在 TU1901系列上得到了更充分地体现。 TU-1901、 TU-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系列产品以其出色的技术指标和稳定可靠的工作特性, 友好直观的显示界面, 流畅的人机对话操作, 成功实现了超高精度和可靠性测量的严格要求,能极大地满足最专业用户分析工作需要。 2 主要特点 ①强劲的仪器性能:极其优良的光学系统,先进的电子学系统,高水准的机械系统,保证了 0.010%T的超低杂散光; ②稳定可靠的品质:双光束动态反馈比例记录测光系统保证了基线稳定性; 氘灯、光电倍增管等关键器件均用进口件,保证仪器的稳定可靠和长寿命; ③精准的测量:采用进口优质全息光栅,进一步降低仪器的杂散光,使仪器分析更加准确; ④轻松高效的人机对话:基于 WINDOWS 环境设计的 UVWin 中文操作软件, 提供了丰富的仪器控制和操作功能。简单易用, 灵活高效, 轻松满足使用者的分析要求; ⑤优异的可扩展性:有蠕动进样器、超微量池架、恒温池架、光学积分球、镜面反射、光纤附件和比色皿系列等大量用户可选专用附件, 使仪器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⑥简单方便设备维护:独特的插座式钨灯和氘灯,换灯时免去光学调试,使设备仪器调试、维护更加简便。

3 技术参数 波长范围:190nm ~900nm 波长准确度:±0.3nm (开机自动校准 波长重复性:0.1nm 光谱带宽:TU-1900:2nm TU-1901:0.1nm 、 0.2nm 、 0.5nm 、 1.0nm 、 2.0nm 、 5.0nm 杂散光:≤0.01%T (220nm, NaI; 340nm, NaNo2 光度方式:透过率、吸光度、反射率、能量 光度范围:-4.0~4.0Abs 光度准确度:±0.002Abs (0~0.5Abs ; ±0.004Abs (0.5~1.0Abs ; ±0.3%T (0~ 100%T 光度重复性:0.001Abs (0~0.5Abs ; 0.002Abs (0.5~1.0Abs 基线平直度:±0.001Abs 基线漂移:0.0004Abs/h (500nm, 0Abs预热 2小时后 光度噪声:±0.0004Abs 4 仪器操作 ①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进入 Windows 操作环境。确认样品室中无挡光物, 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源,单击“ 开始” 选择“ 程序”→UVWin5紫外软件 V5.0.4, 进入紫外控制程序, 出现紫外初始化画面, 计算机对紫外进行自检并初始化, 仪器需要预热 15~20min。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会测量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 1、分光光度计原理:分光光度计是目前化验室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分析仪器,其测定原理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以较纯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从而确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广;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测定水样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分含量等。 分光光度计按其波长范围可分为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360~800n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200~1000nm)和红外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760~400000nm)等。 2、在日常使用及维护当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使用仪器前,必须仔细阅读其使用说明书。 第二,若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需稍等片刻,等灯热平衡后,重新调零及满度后,再测量。 第三,指针式仪器在未接通电源时,电表的指针必须位于零刻度上。若不是这种情况,需进行机械调零。 第四,操作人员不应轻易触动灯泡及反光镜灯,以免影响光效率。 第五,放大器灵敏度换挡后,必须重新调零。 第六,比色皿使用时要注意其方向性,并应配套使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新的比色皿使用前必须进行配对选择,测定其相对厚度,互相偏差不得超过2%透光度,否则影响测定结果。使用完毕后,请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测定有色溶液后,应先用相应的溶剂或(1+3)的硝酸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干净柔软的纱布将水迹擦去,以防止表面光洁度被破坏,影响比色皿的透光率。

第七,比色皿架及比色皿在使用中的正确到位问题。首先,应保证比色皿不倾斜。因为稍许倾斜,就会使参比样品与待测样品的吸收光径长度不一致,还有可能使入射光不能全部通过样品池,导致测试准确度不符合要求。其次,应保证每次测试时,比色皿架推拉到位。若不到位,将影响到测试值的重复性或准确度。 第八,干燥剂的使用问题。干燥剂失效将会导致以下问题:①数显不稳,无法调零或满度。②反射镜发霉或沾污,影响光效率,杂散光增加。因此分光光度计应放置在远离水池等湿度大的地方,并且干燥剂应定期更换或烘烤。 第九,分光光度计的放置位置应符合以下条件: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强电场;避免与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共电;避开腐蚀性气体等。 3、吸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浓度原理 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1)光线: 光线的波长: 200nm-400nm 紫外线,400-750nm可见光, >750nm 红外线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波长不同,其能量不同。 (2)物质的吸收光谱及颜色: A.物质的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可以选择性吸收特征波长的电磁波成为激发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激发态原子恢复到基态,则释放出特征波长的光子,形成原子发射光谱。不同的溶液其光谱不同,即不同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其吸收能力不同,对某一特定波长的光存在吸收峰。B.可见光由赤橙黄绿青兰紫等能量不同的光线组成,当可见光穿过某一溶液时,由于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使溶液呈现相应的颜色。(如CuSO4由于吸收了可见光中的黄光(600nm)而成蓝色)不同颜色的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其吸收能力不同。(3)光吸收的基本定律(Lambert-Beer 定律): 一束平行单色光(Io)通过有色的透明溶液时,一部分的光可以透过溶液(It),另一部分被溶液吸收(Ia),还有一部分被器皿表面反射(Ir),则: Io=It+Ia+Ir 。那么,该溶液透光率为: T = It / Io 。 1. Lambert 定律:设有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b 的均匀透明溶液,则溶液对光的吸收能力: A=Ig(Io/It)=Ig(1/T)=k2b

荧光分光光度计-原理

分子荧光分析法 发光光谱:物质分子或原子吸收辐射被激发后,电子以无辐射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这一部分能量而产生的光谱称为荧光、磷光。 根据物质接受的辐射能量的大小及与辐射作用的质点不同,荧光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X射线荧光分析法 用X射线作光源,待测物质的原子受激发后在很短时间内(10-8s)发射波长在X 射线范围内的荧光。 2. 原子荧光分析法: 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吸收辐射激发后,在很短的时间内(10-8s),部分将发生辐射跃迁至基态,这种二次辐射即为荧光,根据其波长可进行定性,根据谱线强度进行定量。 荧光的波长如与激发光相同,称为共振荧光。 荧光的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称为stokes荧光;若短,称为反stokes荧光。 3. 分子荧光分析法: 有些物质的多原子分子,在用紫外、可见光(或红外光)照射时,也能发射波长在紫外、可见(红外)区荧光,根据其波长及强度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就是通常的(分子)荧光分析法。

基本原理 一. 分子荧光的发生过程 (一)分子的激发态——单线激发态和三线激发态 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在基态时,这些电子成对地存在于各个原子或分子轨道中,成对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净自旋等于零:S=?+(-?)=0,其多重性 M =2S +1=1 (M 为 磁量子数),因此,分子是抗(反)磁性的,其能级不受外界磁场影响而分裂, 称“单线态”; 图1 单线基态(A )、单线激发态(B )和三线激发态(C ) 当基态分子的一个成对电子吸收光辐射后,被激发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通常它的自旋方向不改变,即?S=0,则激发态仍是单线态,即“单线(重)激发态”; 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这时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电子净自旋不等于零,而等于1: S=1/2+1/2=1 其多重性: M=2S+1=3 即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影响而产生能级分裂,这种受激态称为“三线(重)激发态”; “三线激发态” 比 “单线激发态” 能量稍低。但由于电子自旋方向的改变在光谱学上一般是禁阻的,即跃迁几率非常小,只相当于单线态 → 单线态过程的 10-6~10-7。 (二)分子去活化过程及荧光的发生: (一个分子的外层电子能级包括 S 0(基态)和各激发态S 1,S 2,…..,T 1…..,每个电子能级又包括一系列能量非常接近的振动能级)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在较短的时间内可通过不同途径释放多余的能量(辐射或非辐射跃迁)回到激态,这个过程称为“去活化过程”,这些途径为: 1. 振动弛豫:在溶液中,处于激发态的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发生碰撞,把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迅速传递给溶剂分子(环境),在10-11~10-13 秒时间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分光光度计就是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仪器。该仪器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理QS、HACCP认证的必备检验设备。QS认证专用指定分光光度计而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200~400nm的紫外光区,(2)400~760nm的可见光区,(3)2.5~25μm(按波数计为4000cm<-1>~ 400cm<-1>)的红外光区。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有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规定,定期进行校正检定。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A=-log(I/I。)=-lgT=kLc 式中:A 为吸收度;I。为入射的单色光强度;I 为透射的单色光强度;T 为物质的透射比;k 为吸收系数;L 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c 为物质的浓度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以及相应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当已知某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后,可用同样条件将该供试品配成溶液,测定其吸收度,即可由上式计算出供试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称比色分析。由于显色时影响呈色深浅的因素较多,且常使用单色光纯度较差的仪器,故测定时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操作。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 摘要:紫外分光光度计,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关键字:工作原理结构应用展望 工作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又因为许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峰,所以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这些物质分别进行测定(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基于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称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A是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介质厚度l(吸收光程)的函数。 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结构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其应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850nm 的可见光区。主要由辐射源(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吸收池、数据处理机、自动记录器及显示器等部件组成。目前, 国际上一般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将其分为单光束、准双光束、双光束和双波长四类。

主要应用 在水和废水监测中的应用,对于一个水系的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一般包括水相(溶液本身)、固相(悬浮物、底质)、生物相(水生生物)。在水质的常规监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水和废水的成分复杂多变,待测物的浓度和干扰物的浓度差别很大,在具体分析时必须选择好分析方法。 在农产品和食品分析中可用于检测的组分或成分有蛋白质、赖氨酸、葡萄糖、维生素C、硝酸盐、亚硝酸盐、砷、汞等; 在植物生化分析中可用于检测叶绿素、全氮和酶的活力等; 在饲料分析中可用于检测烟酸、棉酚、磷化氢和甲酯等。 技术展望和应用前景 近十年来,紫外/可见分光技术变化不大,始终没有革命性的突破。然而,随着光学设计、电子技术和软件的进步,使得仪器的复杂性降低,可靠性和分析效能提高,这些都说明传统仪器也在不断发展。高端系统如紫外/可见/近红外仪器采用了多个检测器,可对大体积样品、固体样品进行分析,可快速扫描,配有多个探头和其他附件。现在我们能够清晰看到的是:在紫外/可见范围内的低成本光学检测,这一点将在国土安全、生物技术、医药、航空、环保和工业控制等领域为厂家带来新的商机。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1定义: 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 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2分类: 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 其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与其它光谱分析方法相比)(2)灵敏度高; (3)选择性好; (4)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5)用途广泛。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的,利用被测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来了解物质的特性,这就是光谱法的基础。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出该物质在测定波长范围的吸收曲线。在吸收曲线中,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进行物质含量的测定。 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1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即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跃迁类型有:σ→σ*、n→σ* 、π→π*、n→π* 四种。 饱合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σ→σ*,n→σ*跃迁, 吸收峰一般出现在真空紫外区,吸收峰低于200nm,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不饱合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n→π*,π→π*跃迁,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单晶生长原理

直拉法:直拉法即切克老斯基法(Czochralski: Cz), 直拉法是半导体单晶生长用的最多的一种晶体生长技术。 直拉法单晶硅工艺过程 -引晶:通过电阻加热,将装在石英坩埚中的多晶硅熔化,并保持略高于硅熔点的温度,将籽晶浸入熔体,然后以一定速度向上提拉籽晶并同时旋转引出晶体; -缩颈:生长一定长度的缩小的细长颈的晶体,以防止籽晶中的位错延伸到晶体中; -放肩:将晶体控制到所需直径;-等径生长:根据熔体和单晶炉情况,控制晶体等径生长到所需长度;-收尾:直径逐渐缩小,离开熔体; -降温:降底温度,取出晶体,待后续加工 直拉法-几个基本问题 最大生长速度 晶体生长最大速度与晶体中的纵向温度梯度、晶体的热导率、晶体密度等有关。提高晶体中的温度梯度,可以提高晶体生长速度;但温度梯度太大,将在晶体中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会导致位错等晶体缺陷的形成,甚至会使晶体产生裂纹。为了降低位错密度,晶体实际生长速度往往低于最大生长速度。 熔体中的对流 相互相反旋转的晶体(顺时针)和坩埚所产生的强制对流是由离心力和向心力、最终由熔体表面张力梯度所驱动的。所生长的晶体的直径越大(坩锅越大),对流就越强烈,会造成熔体中温度波动和晶体局部回熔,从而导致晶体中的杂质分布不均匀等。实际生产中,晶体的转动速度一般比坩锅快1-3倍,晶体和坩锅彼此的相互反向运动导致熔体中心区与外围区发生相对运动,有利于在固液界面下方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有利于晶体稳定生长。 生长界面形状(固液界面) 固液界面形状对单晶均匀性、完整性有重要影响,正常情况下,固液界面的宏观形状应该与热场所确定的熔体等温面相吻合。在引晶、放肩阶段,固液界面凸向熔体,单晶等径生长后,界面先变平后再凹向熔体。通过调整拉晶速度,晶体转动和坩埚转动速度就可以调整固液界面形状。 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生长条件的差异 直拉法的引晶阶段的熔体高度最高,裸露坩埚壁的高度最小,在晶体生长过程直到收尾阶段,裸露坩埚壁的高度不断增大,这样造成生长条件不断变化(熔体的对流、热传输、固液界面形状等),即整个晶锭从头到尾经历不同的热历史:头部受热时间最长,尾部最短,这样会造成晶体轴向、径向杂质分布不均匀。 直拉法-技术改进: 一,磁控直拉技术 1,在直拉法中,氧含量及其分布是非常重要而又难于控制的参数,主要是熔体中的热对流加剧了熔融硅与石英坩锅的作用,即坩锅中的O2, 、B、Al等杂质易于进入熔体和晶体。热对流还会引起熔体中的温度波动,导致晶体中形成杂质条纹和旋涡缺陷。 2,半导体熔体都是良导体,对熔体施加磁场,熔体会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洛伦兹力作用,可以阻碍熔体中的对流,这相当于增大了熔体中的粘滞性。在生产中通常采用水平磁场、垂直磁场等技术。 3,磁控直拉技术与直拉法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在于: 减少了熔体中的温度波度。一般直拉法中固液界面附近熔体中的温度波动达10 C以上,而施加0.2 T 的磁场,其温度波动小于 1 ℃。这样可明显提高晶体中杂质分布的均匀性,晶体的径向电阻分布均匀性也可以得到提高;降低了单晶中的缺陷密度;减少了杂质的进入,提高了晶体的纯度。这是由于在磁场作用下,熔融硅与坩锅的作用减弱,使坩锅中的杂质较少进入熔体和晶体。将磁场强度与晶体转动、坩锅转动等工艺参数结合起来,可有效控制晶体中氧浓度的变化;由于磁粘滞性,使扩散层厚度增大,可提高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