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 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 ,ISDN ,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

(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

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

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

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

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1.10解:()()Y t t X +=π2cos 2

()()Y Y X cos 22cos 21=+=π

()[]102

1

2211=?+?=

X E ;

()()()Y

Y X t X cos 22cos 212=+==π

()()[]()()[][][]

2

2102114 cos 4cos 2cos 21022221=??? ?

?

?+?==?==Y E Y Y E X X E t X t X E

1.11解:

()()[]()()()0cos 2cos =+=

?+==??+-

+-θθπ

θθθππππ

d t w A

d f t w A t X E t m c

c X

()()()[]()()[]()()[]τθπτθτθ

θθτθττπ

π

π

π

c c c c c c X w A

d w w t w A d f t w A t w A t X t X E t t R cos 2

21cos 22cos 21 cos cos ,2

2=?+++=?++?+=+=+?

?+-+-

[

]

()+∞<==2

0)

(2

2

A R t X E X

显然,()t X

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τ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

()()()0

sin cos ..cos cos 2.. sin sin cos cos 2..cos 21..===-=+=∞→-∞→-∞→-∞→???T w T w A m i l tdt w T A

m i l dt t w t w T A m i l dt t w A T m

i l t X c c T T T c T T

T

c c T T T c

T θθθθθ

()()()()[]()[]τ

τθτθτθτc T

T c c c T T

T

c c T w A dt w w t w T A m

i l dt

t w t w T A m i l t X t X cos 2

1

cos 22cos 4.. cos cos 2..222=++=+++=+??-∞→-∞→ 故()t X

的均值和相关函数都具有各态历经性,()t X 是各态历经过程。

1.12解:定义:称计数过程(){}0,≥t t N 是参数为()0 >λλ的Poisson 过程,如果:

(1)()00=N

;(2)(){}0,≥t t N 是平稳的独立增量过程;

(3)()t N t

, 0≥?服从参数为t λ的Poisson 分布,

()()()Λ,2,1,0 !

==

=-k e k t k t N P t

k λλ

()[]()()()()

!1!

!

11

1

≥=??=-?===-∞

=--∞=-∞

=-∑∑

t t e e t k t e t e k t k e k t k t N E t t k k t

k t

k k t k λλλλλλλλλλλ

()()[]()[]

()[]

2

2t N E t N E t N D t D N -==

()[]

()()()()[]()()()[]()[]

()()()()()()()t

t t e e t t k t e t t e k t k k t N E t N t N E t N t N t N E t N E t t k k t

k t k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

=-∑∑2

22

2202 !2!1 11

()()()t t t t t D N λλλλ=-+=∴22

不妨设t s

≤,则

()()()[]()()()()()()()[]()()()()()()[]()

[]

()[]()()()[]()[]()[]()()()

t s st s st s s s t s s N E s N D s N t N E s N E s N E s N t N N s N E s N s N t N N s N E t N s N E t s R N ,min 0 0,222

22

2λλλλλλλλλ+=+=++-=++-=+--=+--==

()() ,min , 2t s st t s R N λλ+=∴

1.13 解:由

(){}0,≥t t N 是强度为λ的poisson 过程及题设知,(){}0,≥t t Y 和(){}0,≥t t Z 是一零初值的平稳的独立增量过程。

又0>?t

()()()()()()()

()()()()[]()()()[]()Λ

2,1,0

!

!

1!

!1!

1!

0==-=--=-======-∞

=-∞

=∞

=----∞

=∑

∑∑k e k pt m t p e

k pt k i t p e k pt p p C e i t i t N k t Y P i t N P k t Y P pt k m m t

k k

i k

i k i t

k k i k k i

t i i λλλλλλλλλλ

即0>?t

,()(),^pt t Y λπ故(){}0,≥t t Y 是强度为λp 的poisson 过程。

()()()()()()()

()()()()()()

()()()()()()Λ

2,1,0 !

1!

!

1 !!

11!

10

=-=-=--=-======--∞

=-∞

=∞

=----∞

=∑

∑∑k e k t p m pt e

k t p k i pt e k t p p p C e i t i t N k t Z P i t N P k t Z P t

p k m m

t

k k

i k i k

i t

k k i k k i

t i i λλλλλλλλλλ

即0>?t

,()()(),1^t p t Z -λπ故(){}0,≥t t Z 是强度为()λp -1的poisson 过程。

1.14解: ()()()Λ,2,1,0 !

==

=-k e k t k t N P t

k λλ

3=λ

(1)()() 04124

--===e e N P

t t

=λ

(2)定理:设

(){}0,≥t t N 是参数为()0 >λλ的Poisson 分布,{}Λ,2,1,=n n τ是其到达时间序列,则()Λ,2,1=n n τ服

从Γ分布,即n τ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 0 00 !

11

??

???<≥-=--t t n t e

t f n t n λλλτ ()t t e e t f λτλ--==∴33 1

()()0 100

1≥-=-=--==--∞

---??t e

e d e d e

t F t

t t t λλτλτλτ

τλττλ

()0 1331≥-=-=t e t F t λτ

1.15解:知道过程现在的条件下,其“将来”的分布不依赖于“过去”。 状态转移图如下:

3> 当甲有三个球时,状态转移图如下:

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如下:

????

??

? ??01009/19/49/4009/49/49/10010 4> 当甲有四个球时,状态转移图如下:

5>

1.16解:Prim —Dijkstra :

Kruskal :

2.1答:有三种,分别是面向字符,面向比特,采用长度计数的组帧技术,其中采用长度计数的组帧方式开销最小。 2.2答:接收字符串为:C0 C0 10 36 87 DB DC DB DC DC DD DB DD C0 7C 8D DC DB DC C0 恢复为: 第一帧:空 . 第二帧: 7C 8D DC C0

2.3答:插入后:011011111 0 0011111 0 101011111 0 11111 0 01111010 恢复:01111110 11111 0 110011111 0 011111 0 11111 0 1100 01111110 Flag Flag 1011111 0

2.4答:在接收端,收到015后,如果下一位是“0”,就将该“0”删去,如果

是“1”,就表示一帧结束。按此规则:

011 011111 0 111111 011111 0 1 01111110 015 015 Flag 2.5答:

该码的最小距离为4。 2.6解:()()()

3243457344

11D D D D D D D D D D D D S D

++++=++=++=

33

4

5

6

7

3

3456724 0

001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

D g D S D 4 ∴余数为 3

D

2.7证明:(1)已知()

()()()???

???

??=???????=+D g D mainder D g D D mainder D C L i L i i Re Re 一个任意的数据多项式()∑-=----=++++=1

01

12

21

1K i i i K K K K D S S D S D

S D

S D S

Λ

其CRC 多项式()()()()()()

()

∑∑∑-=+-=-==??????=?????

????

????=???????=10

1010

Re Re Re K i i i L i K i i L K i i i L D C S D g D S mainder D g D D S mainder D g D D S mainder D C (2)将()

()()

()()

i i L i L i C D C D

C D C

11

1+++=--Λ代入到()()()∑-==1

K i i i D C S D C

中,得

()()()()

[]

()()()()i K i i i K i i L i L K i i L i L K i i K i i i L i L i C S D C S D C S D C S C D C D C S D C 010

110

2210

1110

1

00111 ∑∑∑∑∑-=-=---=---=-=--++++=+++=ΛΛ

又有

()012211C D C D C D C D C L L L L ++++=----Λ

对应可得

()L j C S C K i i j i j <≤=∑-=0 1

2.8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时延的影响,分组B 出错却导致分组C 重发,最终分组B 丢失。 2.9证:根据停等式ARQ 协议,当序号采用模2表示时仍可正常运行。描述如

下:

发端A :(1)置SN =0;(2)若从高层接收到一个分组,则将SN 指配给该分组,若没有分组则等待;(3)将第SN 个分组装入

物理帧中发送给接收节点B ;(4)若从B 接收到RN ≠SN ,则将SN 模2加1,返回(2),若在规定时间内,并未收到B 的RN ≠SN 的应答,则返回(3)。

收端B :(1)置RN =0;(2)无论何时从A 端收到一个SN=RN 的分组,将该分组传送给高层,并将RN 模2加1;(3)在接

收到分组的规定有限时长内将RN 放入一帧的RN 域发送给A ,返回(2)。

2.10解:设任意一个分组平均需要发送N 次才能成功,而一个分组发送i 次成功 的概率为()11--i ρρ

,从而有

()∑∞

==

-=11

1i i

i N ρ

ρρ

成功发送一个分组所需要的时间为r NT ,故r

r T NT ρ

λ==

1max

2.11与课本上图2-11 的a ,c 图基本相同,只需将A ,B 名字交换。 2.13答:s T P

05.010

6432003

=?=

3128

0.0026410ACK T s ==? s 015.0=τ (1)

4102

820

=?++τACK P T T 个

(2)

()6119

2

820

=?++τACK

P T T 个

(3)当节点连续发送时,可以发送的帧最多

a.

1640005.0820

=帧 0.082s 后可收到应答; b.15769052

.0820

=帧 0.134s 后可收到应答。

2.14答:停等式ARQ α

211max

+-=

P U

返回n -ARQ ()()()()()()()???

?

???+<-++-+≥-+-=

21 1121121

111αααn P n P n n P n P

U

选择重传ARQ ()()()()??

?

??+<+-+≥-= 21 21121 1αααn P n n P U

ARPANET ARQ ()()()()????

???

>+<+-≤+≥-= 27218 211827218 1ααα

αα即即P P U

这里D

P

T T =

α

, 所以U 与误帧率及信道传播时延与数据帧的传输时延的比值

有关。 当()α21+≥n

时,α

211+-=P U 与()P

n P

U 111-+-=

均小于P -1;

当()α21+

时,

()()()()()α

αα21111211211+-<-++-<+-P n P n P n P 所以,当n 和8均大于α21+时,选择重传式ARQ 和ARPANET ARQ 链路 利用率都最高,当8>n

时选择重传式ARQ 链路利用率高,当8

ARPANET ARQ 链路利用率高。

在各种可能的差错下:

可见,不论发生哪一种差错,每个节点最终都会认为链路处于DOWN状态。

2.20解:假定有n个节点交换机,在题中所给的条件下,传输一个分组(从

源端到目的端)需要(n-1)T 秒,传输两个分组需要(n+1)T秒,如此类推,传输m个分组需要(n-1+2(m-1))T秒,速率为m/(n-1+2(m-1))T .若m>>n,可以认为分组交付给目的地的速率最快为1/2T分组/秒。

2.21答:(1) 采用收数据-转发-发确认的机制,假定B 做完第二件事即转发后出现故障,则A 由于没有收到B 发回的确认,在定时器溢出后将重发上一分组,B 将这个分组作为新分组转发给C ,但C 已在B 出故障那次收到了该分组。因此,造成C 接收重复分组。

(2)采用收数据-发确认-转发的机制,假定B 做完第二件事即发确认后出现故障,则B 不会向C 转发该分组。而实际上A 又收到了B 发回的确认,所以A 继续发送下一分组。由此造成C 丢失B 故障前的那个分组。

只有采用端到端的发确认消息的方法,在AC 之间建立起一对SN,RN (在运输层,参看课本P77),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数据都能从A 经B 正确无误地交付到C 。在第一种情况下,即使A 重发B 故障前那一分组,C 收到后也能根据AC 之间的SN,RN 辨认出这一重复分组而将其丢弃。在第二种情况下,只要A 没有收到C 对B 故障前那一分组的确认,就会重复发送这一分组,直到收到C 对这一数据的确认。

2.23解:设窗口为n kb ,则吞吐量为

128.02256

2120?+=+=

n n

T T n P

D

解出窗口为58≈n 2.24答:经六次变化后窗口为11KB 。

3690

1

2

5438

7

6

9KB 传送次数/次

拥塞窗口长度/K B

12

2.26答:在差错控制时,ARQ 协议用于保证分组的正确传输,它侧重于分组的

内容;在流控时,ARQ 用于减缓网络中分组的发送速度,侧重于网络的状 态。

3.1解:顾客到达率为

5=λ 人/分钟

平均每个顾客的服务时间为

()1505.0205.05=?+?+=T 分钟

根据little 定理,得快餐店内的平均顾客数为 75==T N λ 人

3.5解:(1)①10个相等容量的时分复用系统: 对于一个session 而言,平均服务时间为

s 5

110510001

3=?=

μ

,分组到达率为

秒分组/25

60150==λ。 在系统中的平均分组数为:12

/552

/5=-=

-=

λ

μλN

根据little 定理,得分组的平均时延为:s N

T 5

22/51==

=

λ

队列中的平均分组数为:21

5152251=??? ??-?=???? ?

?-==μλλT W N Q ②统计复用: 平均服务时间为

s 50110

5010001

3

=?=

μ

,分组到达率为秒分组/2560150

10=?=λ。 1255025=-=

-=

λ

μλN s N T 25

1==λ

21501251

251=??? ??-?=???? ?

?-==μλλT W N Q (2)①时分复用:

对于分组到达率为250分组/分钟的session ,平均服务时间为

s 5

110510001

3=?=

μ

,分组到达率为秒分组/625

60250==λ。

56/2556/25=-=

-=

λ

μλN s N T 5

6

6/255===λ

625

51566251=??? ??-?=???? ?

?-==μλλT W N Q 对于分组到达率为50分组/分钟的session ,平均服务时间为

s 5110

510001

3

=?=

μ

,分组到达率为秒分组/65

6050==λ。 516/556/5=-=

-=

λ

μλN s N T 25

6

6/55/1===λ

301

51256651=??? ??-?=???

? ??-==μλλT W N Q ②统计复用: 平均服务时间为

s 50

1105010001

3=?=

μ

,分组到达率为秒分组/25565

5625=?+?=λ。

1255025=-=

-=

λ

μλN s N T 25

1

==λ

21501251

251=??? ??-?=???? ?

?-==μλλT W N Q 3.13证明:设第i 个用户到达系统时,第l 个用户正在接收服务,其剩余服务时间为i R ,此时等待队列中有i N 个用户。 设第k 个用户的服务时间为

k X ,用户i 的等待时间为:

i i i N R W +=个用户的服务时间∑--=+

=1

i N i k k

i i

X

R

求平均 {}{}{}i i i N i k k i i N E X R E x E R E W i ?+=?

??

???+=∑--=1

令i i W W i

→=∞→lim ,,有

W R W R N R N X R W

Q Q ρλμ

μ

+=+

=+

=?+=1

1

ρ

-=

∴1 R W

假定系统有稳态解,且具有各态历经性,则剩余服务时间()τr

可用下图表示:

τ

r(τ

[]t ,0区间平均剩余服务时间为:

()()∑?===t M i i t t X t d r t R 1202

111ττ

()()

()

221

21

212121μ

λλ?==

?

?=∑=X t M X t

t M R t M i i

i

()

ρμρ

ρμλ-=-=∴1211

21 2W

3.17解:ACE :100个/分 ADE :200个/分

BCEF :500个/分 BDEF :600个/分

∑=+++==s

s x r 1400

600500200100个/分3

70

=

个/秒

100=AC λ个/分 200=AD λ个/分 500=BC λ个/分

600=BD λ个/分 600=CE λ个/分 800=DE λ个/分 1100

=EF λ个/分

()3000100060/50=÷?=bit s s kb ij μ个/分

2911003000100 =

-=∴AC N 41 =CE N 1911

=EF N 141 =AD

N 114 =DE N 41 =BD N 5

1 =BD N ()

748.119

11

415111414141291,=++++++=

=∑j i ij N N 个

s r

N T 075.0/3

70748.1=秒个个==

分组的平均时延:s ms T T 077.02=+='

s

ms ms ms N ms N T CE CE CE

AC AC AC ACE 050.02501415012501291501 211211=+??

?

??+?+??? ??+?=+????

??+?++???? ??+?=μμμμ

s T ADE 053.0= s T BCEF 087.0= s T BDEF 090.0=

4.1答:固定多址接入协议可以保证每个用户之间的公平性(每个用户都分配了固定的资源)以及数据的平均时延。它适合于恒定比

特流的业务的传输,对于用户数较少且数量大致固定,每个用户业务量较大的情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对于突发性数据业务的传输,通常会有较大时延。若已分配固定信道的用户没有通信,那么这些资源就会浪费,若有限的信道资源被分配完毕,那么新的用户将不能通信。

4.4解:每个节点发送数据的速率是:

s bit s bit

/101001000=

纯ALOHA 系统最大通过率为184.021

=e

()s bit /4.1766184.09600 =?∴有效的信道速率为

()个17610

4

.1766 ==

∴N 时隙ALOHA 系统的最大通过率为368.01

=e

()s bit /8.3532368.09600 =?∴有效的信道速率为

()个35310

8

.3532 ==

∴N 4.5答:稳定的多址协议是指对于给定到达率,多址协议可以保证每个分组的平均时延是有限的。 伪贝叶斯算法的时隙ALOHA 协议对任何e 1<

λ

的到达率都是稳定的。根据该算法,()1=n G ,其稳定的最大通过率为e

1 。 4.6答:CSMA 协议的基本原理是:节点在发送分组之前先侦听信道,判断是否有用户正在传输,进而确定信道的忙闲状态,然后再

决定分组是否发送。

CSMA是ALOHA协议的改进,它采用了附加的硬件装置,每个节点都能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分组传输。如果一个节点有分组要传输,它首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有其他分组在传输,则该节点可以等待信道空闲后再传输,这样可以减少要发送的分组与正在传输分组之间的碰撞,减少发送的盲目性,提高系统利用率。

4.8答:CSMA方法要求收发共享一个信道,时延小。

因为卫星信道的传播时延非常大,因而在不同的监测点上同一信号出现或消失的时刻是不同的。在CSMA协议中,影响系统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是载波检测时延τ,因此CSMA不适于卫星信道。

4.9解:由于吞吐量是关于归一化载波侦听时延β的函数,所以只要LAN和MAN有相同的β就会有相同的吞吐量。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方式的种类有集群移动通信、公用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无绳电话和寻呼系统。

2.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多址方式主要有FDMA、 TDMA和 CDMA。

3.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一般分为大区制、小区制和蜂窝式的小区制。

4.根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代。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数字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

5.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GSM标准的制定是由移动特别小组完成的。该小组成立于 1982年,它要求制定 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标准。

6.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交换网络子系统NSS 、无线基站系统BSS 和移动台MS 等三大部分组成。

7.移动台有车载式、手提式、便携式等三种形式。

8.移动电话系统的漫游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动漫游方式,二是人工漫游方式。

9.CDMA移动通信系统由扩频、多址接入、蜂窝组网和频率再用等几项技术结合而成。

10.在SIM卡中存储有用户的密钥和个人信息算法。

11. 66、空分多址方式是指在卫星上安装多个天线,覆盖区分别指向地球表面上的不同区域。

12. VSAT,意译应是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

13.通信系统的三大硬件设备是指交换系统、传输系统、终端设备。

14.电信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星型网、网状网、复合网和蜂窝网。

15.蓝牙技术产生于1994 年Ericsson 推出了解决无线连接问题的技术开发计划,产生了推进无线连接与个人连接的想法。

16.“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的代称,蓝牙的实质内容就是要建立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及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

17.T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某HW线上的信号从一个TS到另一个TS的搬移。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 和控制存储器CM 组成。

18. S 接线器的功能是完成各复用线的交换。

19.S接线器由电子开关阵列和控制存储器CM 组成。

20.电话通信网是以电路交换为基础,以电话业务为主体的电信网。

二、选择题

1.全分散控制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取消了( A )。

A、中央处理机

B、区域处理机

C、功能处理机

D、信息处理机

2.程控交换机中,向用户终端提供接口电路,完成用户话务的集中和扩散,以及对用户侧的话路进行必要控制的模块是( A )

A、用户模块

B、中继模块

C、信号设备

D、数字交换网络

3.程控交换操作系统中,对系统中出现的软件、硬件故障进行分析,识别故障发生原因和类别,决定排除故障的方法,使系统恢复正常工作能力的是( C )

A、维护程序

B、管理程序

C、故障处理程序

D、消息处理程序

4.当A用户正与B用户通话,C用户试图与A用户建立通话连接,此时给A用户一个呼叫等待的指示,表示另有用户等待与之通话。这种业务是( A )

A、呼叫等待

B、三方通话

C、转移呼叫

D、截接服务

5.数字交换机在表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时,字母“B”表示的是( A )。

A、馈电

B、过压保护

C、振铃控制

D、监视

6.在数字交换中表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时,字母“H”表示的是( C )。

A、馈电

B、测试控制

C、混合电路

D、编译码和滤波

7.模拟交换机在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是( A )。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增量调制信号

D、脉码调制信号

8.数字交换机在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是( B )。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增量调制信号

D、脉码调制信号

9.IP电话业务泛指利用( A )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

A、IP网络

B、IPX网络

C、通信网络

10.电话网从设备上讲是由交换机、( A )和用户终端设备三部分组成的。

A、传输电路

B、用户线

C、局间中继电路

11.话务量是用来定量地表示电信系统中设备或通道承受的负荷,也用来定量地表示用户对( A )需求的程度。

A、通信业务

B、电话业务

C、电信网

12. 电话网的编号方案规定第一、二位号码(A )为国际长途全自动冠号。

A、00

B、01

C、10

D、11

三、名词解释

1.频分多路复用(FDMA):是指把传输频带分割成若干部分, 每个部分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道使用,每个用户所占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频段

2.时分多路复用(TDMA):是指把传输信道按时间分割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道使用, 每个用户在信道上所占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段使用信道时间。随着复用技术的发展,还有码分多址、空分多址等方式。

3.码分多路复用(CDMA):码分多路复用CDM又称码分多址它既共享信道的频率,也共享时间,是一种真正的动态复用技术, 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各个码型

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

4.空分多址(SDMA):所谓空分多址就是利用天线波束将空间分割出互不重叠的多个逻辑信道,以满足同频、同时向多点通信的目的。注意这里的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都是指无线电信道。

5.电路交换: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是指按照需求建立连接并允许专用这些连接直至它们被释放这样一个过程。

6.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又称为存储转发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原理不同,不需要提供通信双方的物理连接,而是将所接收的报文暂时存储。报文中除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以外,还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7.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8. 蓝牙: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是10m之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9. CDMA移动通信系统:CDMA系统,即采用CDMA技术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简称CDMA 系统。它是在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10.GSM移动通信系统:GSM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TDMA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数字调制、网络层结构和业务作了规定的蜂窝系统。

四、简答题

1.简述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7项基本功能。

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码和译码,混合电路,测试

2.什么是集中式控制,分散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3.什么是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卫星作中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在每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特点:(1)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区域,因而利用三颗同步卫星即可实现全球通信。它是远距离越洋通信和电视转播的主要手段。

(2)具有多址连接能力。地面微波中继的通信区域基本上是一条线路,而卫星通信可在通信卫星所覆盖的区域内,所有四面八方的地面站都能利用这一卫星进行相互间的通信。我们称卫星通信的这种能同时实现多方向、多个地面站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特性为多址连接。

(3)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卫星通信采用微波频段,传输容量主要由终端站决定,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取决于卫星转发器的带宽和发射功率,而且一颗卫星可设置多个(如IS-Ⅶ有46个)转发器,而我国目前在轨的鑫诺卫星有36个转发器,故通信容量很大。例如,利用频率再用技术的某些卫星通信系统可传输30000路电话和4路彩色电视。

(4) 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卫星通信的电波主要在自由(宇宙)空间传播,传输电波十分稳定,而且通常只经过卫星一次转接,其噪声影响较小,通信质量好。通信可靠性可达99.8%以上。

(5) 通信机动灵活。卫星通信系统的建立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地面站可以建立在边远山区、海岛、汽车、飞机和舰艇上。

(6)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地面微波中继或光缆通信系统,其建设投资和维护使用费用都随距离而增加。而卫星通信的地面站至空间转发器这一区间并不需要投资,因此线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7)对卫星通信系统也有一些特殊要求:一是由于通信卫星的一次投资费用较高,在运行中难以进行检修,故要求通信卫星具备高可靠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二是卫星上能源有限。

4.VSAT 卫星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VSAT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s(小天线地面站卫星通信系统)的英文缩写。

VSAT系统(网络)是由一个主站和若干个VSAT终端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

特点:

(1)经济效益好。VSAT网在通信距离远、范围大的情况下,一般比其它通信手段便宜20%~50%,并且系统拥有的远端小站越多,其单位成本越低,规模效益越好。

(2)组网灵活,在VSAT网络中增加、减少或搬迁VSAT站都十分容易,网中用户不受地理位置及复杂的通信线路限制。

(3)信道误码率低,容易构成端对端的独立专用通信网。

5.什么是VC链路、VP链路?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VC虚信道:在一个虚通路连接VPC中传输的具有相同的虚信道标识符VCI的信元所占有的信道叫做VC

VP虚通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具有相同VPI虚通路标识符的信元所占有的信道叫VP

VC、VP表示ATM信元的两种逻辑子信道,都用来描述ATM信元单向传输的路由。

6. 电信系统三大硬件设备各包括哪些内容?

答:系统组成的各部件可归结为三类,即电信系统的三大硬件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1)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一般装在用户处,提供由用户实现接入协议所必需的功能的设备(电信端点)。

(2)传输设备:传输设备是将电信号、电磁信号或光信号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设备,它构成电信系统的传输链路(信道),包括无线传输设备和有线传输设备。

(3)交换设备:交换设备是实现一个呼叫终端(用户)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终端(用户)之间的接续或非连接传输选路的设备和系统,是构成通信网中节点的主要设备。

7. 电信业务主要有哪几种?

电信网传统业务:市内电话,本地网电话,国内长途电话,国际长途电话,用户交换机业务和各种特服呼叫等。

新型业务:电话会议,可视电话,智能网电话,磁卡电话,IC卡电话和向用户提供与公用网中移动用户间的呼叫等

增值业务:缩位拨号,热线服务,呼叫转移等多项业务

8.简述蓝牙技术的基本概念?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9. 蓝牙技术的特点。

蓝牙技术是一种短程无线通信技术,蓝牙支持低价、大容量的语音和数据网络,系统工作稳定,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的连接,蓝牙设备识别码ID具有唯一性,时分多址结构

10. SIM 卡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四大功能:存储用户相关数据,用户PIN的操作和管理,用户身份鉴权,SIM卡中的保密算法及密钥。

(1) 请勿将卡弯曲,卡上的金属芯片更应小心保护;

(2) 保持金属芯片清洁,避免沾染尘埃及化学物品;

(3) 为保护金属芯片,请避免经常将SIM卡从手机中抽出;

(4) 请勿将SIM卡置于超过85℃或低于-35℃的环境中;

(5) 在取出或放入SIM卡前,请先关闭手机电源;

(6) 在手机出现低电源警告时,请关闭手机,再更换电池。

11. CDMA 移动通信的主要优势是哪些?

(1) 系统容量大。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考虑总频带为1.25 MHz,FDMA(如AMPS)系统每小区的可用信道数为7;TDMA(GSM)系统每小区的可用信道数为12.5;CDMA(IS-95)系统每小区的可用信道数为120。同时,在CDMA系统中,还可以通过话音激活检测技术进一步提高容量。理论上CDMA移动网容量比模拟网大20倍,实际要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要大4~5倍。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 网络,分组数据网络,PSTN ,ISDN ,移动通信网等。 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 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 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 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 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 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解: ()()Y t t X +=π2cos 2 ()()Y Y X cos 22cos 21=+=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库(含答案)

1.什么叫计算机网络系统? 答: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交往、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各自具备自主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复合系统。 2.什么叫“信道”? 答:信道是数据信号传输的必经之路,一般由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组成。物理信道是指用来传送信号或数据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及有关通信设备组成,而逻辑信道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使节点内部实现了其他“连接”。同一物理信道上可以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按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信号物理信道又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在模拟信道两边分别安装调制解调器。还可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交换信道。 3.什么叫“传输差错”? 答:由于来自信道内外的干扰与噪声,数据在传输与接收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误。通常,把通过通信信道接收到的数据与原来发送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称为传输差错,简称差错。 4.什么叫“通信协议”? 答:在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通信,必须使用一套通信规则,这套规则就是通信协议。 5.简答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答: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硬件系统:①网络服务器(server,通常由一台或多台规模大、功能强的计算机担任,有较高处理能力或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②网络工作站(workstation,用户使用的终端计算机); ③网络适配器(网卡,网络连接的接口电路板,属于通信子网设备); ④网络传输介质(物理连接线路); ⑤网络连接与互联设备(收发器、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等)。 其他组件:网络资源、用户、协议。 6.网络互联设备主要有哪些?其主要作用各是什么? 答:(1)中继器、集线器,主要作用:不同电缆段之间信号的复制、整形、再生和转发;(2)网桥、交换机,主要作用:数据存储、接收,根据物理地址进行过滤和有目的的转发数据帧;(3)路由器,主要作用:路径选择、拥塞控制和控制广播信息;(4)网关,主要作用:传输层及以上各层。 7.对三种使用共享资源的方法简要概括。 答:直接利用“网上邻居”浏览工作组中各计算机已经开放的共享资源; 直接在“我的电脑”地址栏或“开始”-“运行”中输入“\\被访问的电脑名(或IP地址)”; 映射驱动器:将共享资源映射为本机磁盘。 8.请解释下图中各参数意义。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 TM 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 ,ISDN ,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 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 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 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 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 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1.10解:()()Y t t X +=π2cos 2

西电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第一章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 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 TM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ATM Adaptation Layer),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再将CS-PDU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模型TCP/IP参考模型 1.10 1.11)0=θd 显然,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 故()t X 的均值和相关函数都具有各态历经性, ()t X 是各态历经过程。

网络基础题及答案

1、通常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____。 A、以共享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B、能按网络协议实现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C、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D、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在物理上实现互联,按照网络协议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含的两个主要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 A、微电子技术 B、通信技术 C、数据处理技术 D、自动化技术 3、计算机技术和____技术相结合,出现了计算机网络。 A、自动化 B、通信 C、信息 D、电缆 4、计算机网络是一个____系统。 A、管理信息系统 B、管理数据系统 C、编译系统 D、在协议控制下的多机互联系统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是____。 A、硬件和软件 B、软件和数据 C、外设和数据 D、硬件、软件和数据 6、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____。 A、数据处理 B、文献检索 C、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D、信息传输

7、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____。 A、运算速度快 B、精度高 C、资源共享 D、内存容量大 8、关于Internet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____。 A、Internet即国际互连网络 B、Internet具有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 C、在中国称为因特网 D、Internet是局域网的一种 9、下列4项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的是____。 A、电子邮件 B、文件传输 C、远程登录 D、实时监测控制 10、万维网WWW以____方式提供世界范围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A、文本 B、信息 C、超文本 D、声音 11、计算机用户有了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系统后,一般需找一家____注册入 网。 A、软件公司 B、系统集成商 C、ISP D、电信局 12、因特网上每台计算机有一个规定的“地址”,这个地址被称为____地址。 A、TCP B、IP C、Web D、HTML 13、每台计算机必须知道对方的____ 才能在Internet上与之通信。 A、电话号码 B、主机号 C、IP地址 D、邮编与通信地址 14、当前使用的IP地址是一个____ 的二进制地址。 A、8位 B、16位 C、32位 D、128位 15、下列关于IP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IP地址在Internet上是唯一的 B、IP地址由32位十进制数组成 C、IP地址是Internet上主机的数字标识 D、IP地址指出了该计算机连接

网络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包括通信子网和- 资源子网两部分。 (主要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主要功能:资源共享(就是共享网络上的硬件资源、软件、 数据通信、分配式处理)资源、信息资源)2.ARPANET 是Internet的前身。 (互联网:ISO、IEEE、ARPA) 3.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 LAN 、 城域网 MAN 和广域网 WAN 3种。 (常见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混合型) 4.模拟数据的数字化必须经过采样、量化、编码三 个步骤。 5.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 交换,其中分组交换交换技 术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之分。 (存储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数据: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模拟通信系统通常:信源、调制器、解调器、信宿以及噪声

源组成。) (数字数据调制:移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 6.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介质访问控制方 法、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三个方面。7.局域网体系结构仅包含OSI参考模型最低两层,分别是_物理层__层和_数据链路__层。 (OSI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8.CSMA/CD方式遵循“先听后发,__边听边发__,_冲突 停发__,随机重发”的原理控制数据包的发送。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它定义了局域网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使用CSMA/CD技术,并以10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9.广域网由局域网及城域网组成。 10.现在以太网接入技术主要的解决方案有 DSL 和 Cable Modem 。 11.Internet上的文件服务器分专用文件服务器和匿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题库完整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广域网一般采用网状拓扑构型,该构型的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为了实现正 确的传输必须采用()。 I.光纤传输技术Ⅱ.路由选择算法Ⅲ.无线通信技术Ⅳ.流量控制方法 A)I和Ⅱ B)I和Ⅲ C)Ⅱ和Ⅳ D)Ⅲ和Ⅳ 答案:C)解析:网状拓扑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可靠性高,结构复杂,广域网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构型。网状拓扑的优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与流量控制方法来实现正确的传输。目前实际存在和使用的广域网基本上都是采用网状拓扑 构型。 (2)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lGbps等于()。 A)1×103Mbps B)1×103Kbps C)l×106Mbps D)1×109Kbps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简单的单位换算。所谓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记做b/s或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l/T,常用位/秒千位/秒或兆位/秒作为单位。 lKbps=1 000bps, lMbps=1 000Kbps, lGbps=1 000Mbps。 (3)Internet 2可以连接到现在的Internet上,但其宗旨是组建一个为其成员组织服务的 专用网络,初始运行速率可以达到()。 A)51.84mbps B)155.520Mbps C)2.5Gbps D)10Gbps 答案:D)解析:Internet 2是非赢利组织UCAID的一个项目,初始运行速率可达10Gbps。 (4)下列哪项不是UDP协议的特性?() A)提供可靠服务 B)提供无连接服务 C)提供端到端服务 D)提供全双工服务 答案: A)解析:传输层的作用定义了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与用户数据报服务协议UDP。其中,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5)VLAN在现代组网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一个VLAN中的两台主机()。 A)必须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 B)可以跨越多台交换机 C)必须连接在同一集线器上 D)可以跨业多台路由器 答案:B)解析:同VLAN中的主机可以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交换机上,也可以连接在不同的 局域网交换机上,只要这些交换机是互联的。 (6)TCP/IP协议是一种开放的协议标准,下列哪个不是它的特点?() A)独立于特定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B)统一编址方案 C)政府标准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 答案:C)解析:TCP/IP具有下列特点:①开放的协议标准,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②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转载]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 A)ARPA网 B)IBM网 C)Internet D)Intranet 分析:答案(C)。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将若干个计算机局域网互联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网络,这样就解决了局域网的处理范围太小的问题,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 OSI RM)促进了网络互联的发展与完善。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球范围内的Internet网,答案C正确。 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数据处理 B)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文献查询 D)资源共享与信息传输 分析:答案(D)。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若干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相互之间可以传输信息和资源共享,而每台计算机又能独立完成自身的处理工作。 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运算速度快 B)运算精度高 C)存储容量大 D)资源共享 分析:答案(D)。资源共享指的是网上用户能部分成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及数据资源),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中“会话层”属第几层()。

A)1 B)3 C)5 D)7 分析:答案(C)。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为: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五层:会话层。第六层:表示层。第七层:应用层。所以应选C项。 5、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和()资源。 分析:答案:信息。网络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 6、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是()。 分析:答案:传输层。传输层的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细节。 7、局域网的网络软件主要包括()。 A)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B)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C)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应用软件 D)工作站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分析:答案(B)。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三部分。所以答案B正确。 8、下列操作系统中,()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A)OS/2 B)DOS C)Netware D)Windows NT 分析:答案(B)。DOS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写,是一个单用户的操作系统,不具备网络管理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答案.doc

附录: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 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目的,通过通信手段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联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 1.2独立的个人计算机与连网的计算机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独立的个人计算机的优点是:不受黑客、非法入侵者及网络病毒的攻击;数据的安全性较高;缺点是:资源不能提供共享;也不能共享网上的资源;与其他计算机交换交换信息很困难。 连网的个人计算机的优点是:资源可以提供共享;也可以共享网上的资源;与其他计算机交换交换信息很方便。缺点是:容易受黑客、非法入侵者及网络病毒的攻击;数据的安全性较低。 1.3计算机网络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面向终端的联机系统阶段、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具有统一网络体系结构并遵从国际化标准化协议的标准化网络阶段和网络互联阶段。 1.4网络的基本用途是什么? (1) 信息共享与办公自动化、(2) 电子邮件、(3) 电子公告与广告、(4) IP电话、(5) 在线新闻、(6) 在线游戏、(7) 网上交友与实时聊天、(8) 电子商务及商业应用、(9) 虚拟时空、(10) 文件传输、(11) 网上教学与远程教育、(12) 万维网冲浪WWW、(13) 超并行计算机系统、(14) 网格计算机系统。 1.5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协调用户。提供网络通信服务。控制用户访问。文件管理。系统管理。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1.6网卡有什么作用?是否所有上网的计算机都需配置网卡? (1)数据转换功能。(2) 数据缓存功能。(3) 通信服务功能。 不是所有上网的计算机都需配置网卡,比如采用电话拨号上网的计算机就不需配置网卡。 1.7线路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由终端发送数据时,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送到调制解调器; 接收数据时,将由调制解调器送来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 产生定时信号,并用硬件确定本机的地址号,以便与主机交换信息。 1.8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在什么场合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 当计算机发送信息时,将计算机送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可以在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这一转换过程称为调制过程),再通过电话线发送出去;收端接收信息时,把电话线上传送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再传送给计算机,供其接收和处理(这一转换过程称为解调过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局域网的网络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 A.网络拓扑结构 B.计算机 C.网络传输介质 D.网络协议 2.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A.电话线 B.通信卫星 C.光纤 D.公共数据网 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A.分组交换 B.共享交换 C.对等服务 D.点对点 4.网络节点是计算机与网络的。 A.接口 B.中心 C.转换 D.缓冲 5.上因特网,必须安装的软件是 A.C语言 B.数据管理系统 C.文字处理系统 D.TCP/IP协议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数字信号变换为便于在模拟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称为调制 B.在计算机网络中,一种传输介质不能传送多路信号 C.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只能共享软件资源,不能共享硬件资源 D.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将来自终端的信息送入通信线路称为调制解调 7.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是 A.服务器B.工作站 C.服务商D.网卡 8.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硬件、和规程三部分内容组成 A.软件 B.线路 C.服务商 D.协议 9.要使用WindowsXP系统电脑上网,首先要对进行设置 A.Modem B.工作站 C.服务器 D.网络和拨号连接 10.若干台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在的支持下,用双绞线相连的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A.操作系统 B.TCP/IP协议 C.计算机软件 D.网络软件 11.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共享软、硬件资源 B.处理邮件 C.可以互相通信 D.内存容量大 12.广域网和局域网是按照来分的。 A.网络使用者 B.传输控制规程 C.网络连接距离 D.信息交换方式

网络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A)。 A.CSMA/CD B.令牌总线C.令牌环D.100VG-AnyLan 2、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义、语法、同步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3、X.25网络是(A)。 A.分组交换网B.专用线路网C.线路交换网D.局域网 4、Internet 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起源于(B) A.DECnet B.ARPANET C.NOVELL D.UNIX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会话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是(D)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表示层 6、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一个网络节点需要传输数据,首先传输到中心节点上,然后由中心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C) A.总线结构B.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D.网状结构 7、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二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C) A.集线器B.路由器C.交换机D.网关 8、令牌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由(D)定义的。 A、IEEE 802.2B、IEEE 802.3 C、IEEE 802.4 D、IEEE 802.5 9、物理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B)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10、100BASE-T4的最大网段长度是:(B) A.25米 B. 100米 C.185米 D. 2000米 11、ARP协议实现的功能是:(C) A、域名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B、IP地址到域名地址的解析 C、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D、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12、在网络互联系统中,其中互联设备----路由器处于(C)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高层 13、三次握手主要是用于(B)。 A.流量控制B、传输连接的建立C、重复检测D、重传检测 14、托普学校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B) A.PAN https://www.doczj.com/doc/f917888983.html,N C.MAN D.WAN 15、下列那项是局域网的特征(D) A、传输速率低 B、信息误码率高 C、分布在一个宽广的地理范围之内 D、提供给用户一个带宽高的访问环境 16、ATM采用信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它的长度为(D)。 A.43字节 B.5字节 C.48字节 D.53字节 17、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小、信号传输衰减最大、抗干扰能力最弱的一类传输介质是(C) A.双绞线 B.光纤 C.同轴电缆 D.无线信道 18、在OSI/RM参考模型中,(A)处于模型的最底层。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9、使用载波信号的两种不同频率来表示二进制值的两种状态的数据编码方式称为(B) A.移幅键控法 B.移频键控法 C.移相键控法 D.幅度相位调制 20、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三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B) A.集线器B.路由器C.交换机D.网关 21、数据链路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C) 。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填空题 ⑴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和广域网 (2)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⑶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2 ?简答题 ⑴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 单机系统:在单处理机联机网络中,由单用户独占一个系统发展到分时多用户系统, 被称为第一代网络。多机系统:将多个单处理机联机终端网络互相连接起来,以多处理 机为中心的网络,并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形成了以通信子网为核心的第二代网络,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使用,逐渐形成了以遵守网络体构的第三代网系结络。In ternet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典型的实例,该网络的发展也促使新的高速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又提高了网络的发展。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 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 系统。

主要功能:1.数据交换和通信:在计算机之间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 2.资源 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4.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 衡: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上进行,减轻任务负荷过重的单台主机。 (3)计算机网络分为哪些子网?各个子网都包括哪些设备,各有什么特点? 答: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主机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为本地用户和网络中远程用户访问网络其他主机设备与资源提供服务。终端控制器负责终端和主计算机的信息通信。终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交互设备,可以是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简单的终端,也可以是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外设主要是网络中的一些共享设备,如大型的硬盘机、高速打印机、大型绘图仪等。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 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控制处理机也称为网络节点,实现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节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和转发等功能。通信线路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通信线路包括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通信信道、微波与卫星通信信道等。信号变换设备的功能是对信号进行变换以适应不同传输媒体的要求。 ⑷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1. 星型拓扑网络:优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容易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缺点是属于集中控制,对中心节点的依赖性大,一旦中心节点有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 2. 树型拓扑网络:树型拓扑网络层次结构的层不宜过多,以免转接开销过大,使高层节点的负荷过重。 3. 总线型拓扑网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需要铺设的线缆最短,成本低。缺点是实时性较差,总线的任何一点故障都会导致网络瘫痪。 4. 环型拓扑网络: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但是环中每个节点与连接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都会成为网络可靠性的屏障。环中节点出现故障,有可能造成网络瘫痪。网络节点的加入、退出以及环路的维护和管理都比较复杂。 5. 网状型拓扑网络:优点是可靠性高,但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 广域网基本上采用网状型拓扑结构。

网络基础知识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网络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不属于局域网络硬件组成的是_D__。 A. 网络服务器 B. 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C. 网络接口卡 D. 调制解调器 2.局域网由 C 统一指挥,提供文件、打印、通信和数据库等服务功能。 A. 网卡 B. 磁盘操作系统DOS C. 网络操作系统 D. Windows 98 3.广域网和局域网是按照_C__来分的。 A. 网络使用者 B. 信息交换方式 C. 网络连接距离 D. 传输控制规程 4.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A 、环型、总线型和树型四种。 A. 星型 B. T型 C. 链型 D. 关系型 5.网络服务器是指 B 。 A. 具有通信功能的386或486高档微机 B. 为网络提供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 C. 带有大容量硬盘的计算机 D. 32位总线结构的高档微机 6.局域网的硬件组成有__A___、工作站或其他智能设备、网络接口卡及传输媒介、网间连接器等。 A.网络服务器 B.网络操作系统 C.网络协议 D.路由器 7.Internet采用的协议类型为A 。 A.TCP/IP B.IEEE802.2 C.X.25 D.IPX/SPX 8.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A__。 A.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B.运算速度快 C.可以互相通信 D.内存容量大 9.如果需要共享本地计算机上的文件,必须设置网络连接,允许其它人共享本地计算机。设置"允许其他用户访问我的文件"应在__C_中进行。 A."资源管理器"[文件]菜单中的[共享]命令 B."我的电脑"[文件]菜单中的[共享]命令 C."控制面板"中的"网络"操作 D."网上邻居"中的"网络"操作 10.要在因特网上实现电子邮件,所有的用户终端机都必须或通过局域网或用Modem 通过电话线连接到__B__ ,它们之间再通过Internet 相联。

通信网络基础抓包作业答案

网络协议数据获取与TCP/IP协议分析 一、实验环境介绍 网络接入方式:校园网宽带接入,IP获取方式:DHCP; 操作系统为windows7旗舰版; 本机MAC地址为5c:f9:dd:70:6a:89,IP地址为10.104.5.53。 图1 网络状态截图 二、实验步骤 1. 启动wireshark; 2. 启动一个网页浏览器,并键入一个URL地址,如:https://www.doczj.com/doc/f917888983.html,。注

意此时不要按下回车键; 3. 清除电脑中的DNS缓存,启动wireshark,开始抓包; 4. 在浏览期网页位置按下回车键,开始访问指定的网页。 5. 一旦网页内容下载完毕,立即停止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抓包,并将抓到的数据包存入文件中,同时将显示的网页存储下来,以便后面参考。 三、实验过程 使用wireshark前清除DNS缓存截图如下。 图2 清除DNS缓存 抓取协议如下图所示:

图3 抓取协议 四、协议分析 1. 抓取的协议类型 检查在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顶端窗口的协议一列,确认你已经抓到了DNS、TCP和HTTP数据包。 答:由图3可看出抓到了DNS、TCP、HTTP数据包。 2. 以太网帧,IP分组和UDP数据报 (1) 检查客户端发出的第一个DNS分组 a.确定客户端的以太网地址和IP地址 答:如图4,客户端的MAC地址为5c:f9:dd:70:6a:89; IPv4地址为:10.104.5.53。 b.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是什么内容? 答:如图所示,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为:0x0800,表示该帧是IP协议。

网络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网络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包括通信子网和- 资源子网两部分。 (主要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主要功能:资源共享(就是共享网络上的硬件资源、软件 资源、信息资源)、数据通信、分配式处理) 2.ARPANET 是Internet的前身。 (互联网:ISO、IEEE、ARPA) 3.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 LAN 、 城域网 MAN 和广域网 WAN 3种。 (常见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混合型) 4.模拟数据的数字化必须经过采样、量化、编码三 个步骤。 5.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 交换,其中分组交换交换技术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之分。 (存储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数据: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模拟通信系统通常:信源、调制器、解调器、信宿以及噪 声源组成。) (数字数据调制:移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 PSK)

6.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三个方面。 7.局域网体系结构仅包含OSI参考模型最低两层,分别是_物理层__层和_数据链路__层。 (OSI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8.CSMA/CD方式遵循“先听后发,__边听边发__,_冲突停发__,随机重发”的原理控制数据包的发送。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它定义了局域网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使用CSMA/CD技术,并以10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9.广域网由局域网及城域网组成。 10.现在以太网接入技术主要的解决方案有 DSL 和Cable Modem 。 11.Internet上的文件服务器分专用文件服务器和匿名文件服务器。 二、选择题 1.电视频道的带宽是6MHz,假定没有热噪声,如果数字信号取4种离散值,那么可获得的最大数据率是 C 。

网络基础练习题库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填空:计算机网络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 将具有________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集合 多选: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下述哪些资源() A.数据 B.文件 C. 硬件 D. 程序 填空: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 填空:按照覆盖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ISO/OSI参考模型描述网络结构的七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 以下哪一个选项按顺序包括了OSI模型的各个层次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系统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交换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D)表示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物理层和应用层 填空: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连接服务的是__________层单选ISO/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可靠连接服务的是( ) 层 A. 数据链路层 B. TCP层 C. UDP层 D.传输层 OSI的七层协议由低层到高层来看,则第二层是: A. 物理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数据链路层 TCP/IP的四层协议由低层到高层来看,则第二层是( ) A. 物理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数据链路层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选择:在网络协议中()层中的数据单位称作数据帧。()中的数据称作分组,()层中的数据称为报文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北邮通信网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1.1 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答:通信系统的基 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 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 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 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1.3 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 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 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 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 个节 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 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 输链路数H=N-1。 》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

网络基础习题及答案

1、使用DHCP服务,下面哪种情况不会发生( A )。 A.IP地址冲突 B.计算机名冲突 C.机器的IP地址经常变化 D.计算机无法启动 2、令牌总线(Token Bus)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 C)描述。 A.IEEE802.2 B.IEEE802.3 C.IEEE802.4 D.IEEE802.5 3、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C )。 A.信息 B.分组 C.帧 D.比特流 4、实现计算机网络需要硬件和软件,其中,负责管理整个网络各种资源、协调各种操作的(D)软件叫做 A.网络应用软件 B.通信协议软件 C.OSI D.网络操作系统 5、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C) A.工作站 B.网卡 C.网络服务器 D.网络互连设备 6、实现通信协议的软件一般固化在( C )的ROM中。 A.微机主板 B.IDE卡 C.网卡 D.MODEM卡 7、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 C )。 A.传输协议 B.分组控制协议 C.点到点协议 D.报文控制协议 8、制定各种控制规程(即OSL协议)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D) A.INTEL B.IBM C.ARPA D.ISO 9、一个80个站点的传统以太网被分割为4个冲突域,那么任何一个时间最多有( D)个站点竞争访问介质。 A.320个

B.80个 C.76个 D.20个 10、SNMP调用的下层协议是( B )。 A.TCP B.UDP C.TCP或UDPD D.TCP与UDP 1、因特网中最基本的IP地址分为A、B、C三类,对C类地址,它的网络号占(C )个字节。 A.1 B.2 C.3 D.4 2、在传输介质中,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B )。 A.微波 B.光纤 C.同轴电缆 D.双绞线 3、X.25网络是一种(D) A.企业内部网 B.帧中继网 C.局域网 D.公用分组交换网 4、二维奇偶监督码( B )。 A.能发现奇数个错,但不能纠正 B.若仅有一位错码,则能发现哪位有错,并可纠正 C.若有两位错码,则能发现哪两位有错,并可纠正 D.能发现所有错码,但不能纠正 5、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 C )。 A.传输协议 B.分组控制协议 C.点到点协议 D.报文控制协议 6、字符间的同步定时是指(C) A.字符间间隔任意 B.字符间比特间隔任意 C.字符间间隔固定 D.字符内比特间间隔固定 7、发送电子邮件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服务器(B) A.必须是同一主机 B.可以是同一主机 C.必须是两台主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