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了解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和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2.掌握血糖平衡调节及过程。(重点)

3.掌握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难点)

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2)实验验证过程:

2.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连线]

内分泌腺激素

①下丘脑

②垂体

③肾上腺

④甲状腺⑤胰岛

⑥胸腺

⑦性腺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e.性激素

f.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g.胸腺激素

i.抗利尿激素

【提示】 ①—c 、i ②—d ③—a ④—b ⑤—f ⑥—g ⑦—

e

[合作探讨]

探讨1:在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应如何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的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提示:可增设两组对照实验,设计如下:

稀盐酸――→注入

同一条狗的静脉

小肠黏膜――→研磨提取液――→注入

同一条狗的静脉

两组实验结果应均为胰腺不分泌胰液。

探讨2:补充激素时,为什么有的可以口服,有的只能注射?(举例说明) 提示: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垂体、下丘脑、胰岛细胞分泌的)容易被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补充,不宜口服。固醇类(性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属于小分子的物质,口服后可以被吸收。

[思维升华]

人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功能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②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的生长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①促进新陈代谢;②促进生长发育;③提高神

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加快代谢,增加产热

胰岛

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升高

血糖浓度

胰岛素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性腺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②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促胰液素能够强烈促进食物的消化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D.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

【解析】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 B

2.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过多可使血糖浓度过低,甚至引起大鼠昏迷;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软骨生长,从而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影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

【答案】 C

3.我国有位著名的童星,在14~15岁期间,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再适合出演儿童剧了。他发生这些变化主要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性激素④胸腺激素⑤甲状腺激素⑥肾上腺素⑦生长激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⑤⑦D.④⑤⑥⑦

【解析】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还出现第二性征。生长发育这一生理效应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所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主要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有关。

【答案】 C

血糖平

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

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

作用途径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

用和储存葡萄糖

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作用效果使血糖水平降低使血糖水平升高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探讨]

探讨1:若机体处于饭后半小时,机体是如何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呢?而某同学未吃早饭,刚开始饥饿难耐,在未进食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饥饿感降低了,请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饭后0.5 h,血糖浓度将会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一方面促使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另一方面促使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或某些氨基酸等,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饥饿感与血糖含量有关,未吃早饭,血糖含量降低,感到饥饿,但是随着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血糖含量上升,饥饿感降低。

探讨2: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请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含糖、多食和体重减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尿中含糖原因是胰岛素缺乏→葡萄糖氧化分解和转化障碍→血糖含量升高→尿中含糖;多食的原因→胰岛素缺乏→葡萄糖氧化分解障碍,供能不足,有饥饿感。体重减轻的原因→葡萄糖氧化分解障碍,脂肪参与氧化分解供能。

[思维升华]

1.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即a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有关神经,即b途径;

③胰高血糖素,即c途径。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即f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有关神经,即e途径;

③胰岛素,即d途径。

2.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

(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2)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3)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4)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

4.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②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将葡萄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

③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血糖

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同时促进葡萄糖在细胞中的代谢,如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等,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等,而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

【答案】 C

5.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有关问题:【导学号:67330008】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①过程,胰岛中的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

程,胰岛分泌的激素[]______增加,这种激素在降低血糖的过程中具体作用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③④⑤加快__________;二是抑制___________。

(2)a激素和b激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都会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3)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他特异性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人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上图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血糖降低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一方面通过③④⑤过程加快血糖的转化和利用,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3)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根据图解表示的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最可能的病因是细胞膜上识别胰岛素的受体蛋白发生了异常。

【答案】(1)胰岛A细胞b胰高血糖素a胰岛素血糖的转化与利用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和肝糖原的分解

(2)反馈调节

(3)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a激素不能与受体结合或控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甲状腺激素

①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②靶细胞:几乎体内所有的细胞。

(2)调节过程

①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②结构:甲.下丘脑;乙.垂体;丙.甲状腺。

③作用:Ⅰ.抑制,Ⅱ.促进。

④调节类型:由Ⅰ、Ⅱ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2.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用后激素被灭活。

[合作探讨]

探讨1:已知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请结合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分析缺碘导致成年人患“大脖子病”的原因。

提示:缺碘→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甲状腺增生→“大脖子病”。

探讨2:请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有哪些?

提示:下丘脑、垂体。

探讨3:激素分子既然是高效能物质,机体为何还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呢?

提示:激素虽然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但由于激素分子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故机体只有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方可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思维升华]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

(2)垂体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实现对甲状腺的调节。

2.反馈调节

(1)概念理解: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而引起特异的生理效应,与此同时,血液内该激素的浓度变化又反馈控制着这种激素的分泌。

(2)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活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6.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7330009】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解析】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

【答案】 C

7.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__,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乙酰胆碱属于__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

点是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解析】(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发挥作用后都被灭活。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传递信息。肾上腺素没有酶的催化作用或能源物质的供能作用。

(2)据题意可知,刺激神经末梢,使其释放神经递质使心脏的活动和血压改变,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时发挥作用的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其他信号分子一样,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3)根据以上两题及相关知识可知,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如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等。

【答案】(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2)神经神经递质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该激素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答案】 A

2.消渴症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而豪浊不止”。该病的发生与下列什么腺体异常有关()

A.甲状腺B.胰岛

C.胸腺D.肾上腺

【解析】从所列举的症状来看,应为糖尿病症状,而糖尿病是因为胰岛B 细胞受损所致。

【答案】 B

3.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

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解析】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答案】 D

4.下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解析】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是肝脏。激素a、b 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升高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答案】 D

5.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

解如下:

请回答:

(1)通过对图解分析,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填“下丘脑”“垂体”或“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解可知:外界环境信号通过神经系统刺激下丘脑,下丘脑将神经信号转换成激素信号,通过垂体实现了对性腺分泌活动的调控。故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共同完成的。

(2)下丘脑、垂体、性腺分泌的物质分别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性激素分泌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相同,即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B(促性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即其作用需通过性腺来体现。故验证B的生理作用,不能对实验动物做切除性腺处理。

【答案】(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反馈

(3)不能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核心回扣

1.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具有微量

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

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

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

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

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

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

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

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

高。

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既是分级

调节,又是反馈调节。

学业分层测评(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各组结构中都能产生激素的是()

A.乳腺和肾上腺B.肠腺和胰腺

C.胸腺和胰脏D.唾液腺和汗腺

【解析】首先要正确理解和区分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概念,其次应记住一些特殊的腺体,如胰脏包括外分泌部的胰腺和内分泌部的胰岛等。选项中乳腺、肠腺、唾液腺、汗腺为外分泌腺,其他腺体是内分泌腺,内分泌腺能产生激素。

【答案】 C

2.如图所示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进食半小时后由于消化作用和吸收作用使血糖浓度上升,此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和减少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下降,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来提高血糖浓度,所以血糖浓度是在小范围内波动的。

【答案】 B

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解析】只有肝糖原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增加去路),抑制②③过程(减少来源),所以能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D正确;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增加来源),所以能提高血糖浓度,C错误。

【答案】 D

4.在促进新陈代谢时,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确表示是()

【答案】 B

5.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A B C D

【解析】小狗被切除垂体后,短期内小狗不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b)的含量减少,甲状腺激素(c)分泌也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分泌增多。

【答案】 B

6.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解析】午餐后,人体中的血糖含量上升,为a曲线,然后胰岛素含量上升为b曲线,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为c曲线。

【答案】 C

7.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解析】人体内的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或器官合成并分泌的微量有机物,故A正确;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代谢起调节作用,故B错误、C正确;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故D 正确。

【答案】 B

8.如图所示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分泌细胞――→产生分泌物――――→体液传送靶细胞

A .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以作为分泌细胞

B .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传送到靶细胞

C .若为人体的激素调节,则分泌细胞是内分泌细胞

D .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解析】 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以作为分泌细胞,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 项正确;分泌物通过体液可传送到全身各处,但发挥作用只能在靶细胞,B 项错误;在人体内,激素只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C 项正确;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结合后,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 项正确。

【答案】 B

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解析】 酶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A 项错误。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并非都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故B 项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酶与相应的底物结合后起作用,C 项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D 项错误。

【答案】 C

10.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 、b 、c 、d 、e 、f 代表人体不同激素,请

据图回答([]内填相应字母):

(1)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e]________________和垂体分泌的[f]就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_______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它和[b]肾上腺素的关系是________。

(3)激素通常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和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激素[d]是甲状腺分泌的,应该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就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c]胰高血糖素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它和肾上腺素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3)激素通常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和细胞,其原因是特定的器官和细胞(靶器官或靶细胞)上有特定的受体,能识别相应的激素。

(4)激素作用后会及时被灭活,所以激素调节是一种不断产生、不断作用又不断更新的过程。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负反馈

(2)c胰高血糖素肝糖原的分解及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协同作用

(3)特定的器官和细胞(靶器官或靶细胞)上有特定的受体,能识别相应的激素

(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能力提升]

11.下图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胰岛细胞为胰岛B细胞

B.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号

C.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

D.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解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抑制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答案】 C

12.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

甲状腺激素10.0 3.1-6.8 p 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 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解析】A项,化验结果显示此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甲亢。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则此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B项,此人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糖尿病,所以此人的血糖含量要高于正常值。C项,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较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项,由于胰岛素含量低,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减慢。

【答案】 C

13.某研究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解析】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为了不影响家兔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刚好相反。

【答案】 D

14.右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

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

产热量会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____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________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机体的产热量同时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下降时,通过反馈调节,可以使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能力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会促使甲状腺过度增生,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还会影响脑的发育。反馈调节的含义是指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增加增强

(3)增加脑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15.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________(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小鼠并作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

(6)若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一正确。

(7)若________________,则观点二正确。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的因素,所以本实验的检测指标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摘除甲状腺从而使A组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而B组可以产生甲状腺激素,所以A观察的是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而B组观察的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含答案 精品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难点)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 3.说出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重点 1.达尔文实验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对金丝雀草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

(3)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 (1)过程及现象: ①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②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弯曲生长。 (2)图解: (3)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 (1)实验组

①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2)对照组 ①处理: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 5.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IAA)。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合作探讨] 探讨1: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角度分析,鲍森·詹森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又该如何改进? 提示:不足之处为该实验不能排除使胚芽鞘弯曲的刺激不是由琼脂片产生。改进方案为:增设③组:将胚芽鞘尖端切掉,将琼脂片放在切口上,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探讨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温特实验是否也需要在黑暗中进行? 提示: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需要。 [思维升华] 胚芽鞘实验的相关结论 (1)与尖端有关的结论 ①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而发生生长及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②感受光照的部位在尖端,而且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 ③生长素产生的多少与尖端是否感受光照无关。 (2)判断胚芽鞘生长与弯曲的依据 ①生长:看有无生长素。生长素可能是自身产生的,也可能是外源的,如含生长素的琼脂等。 ②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若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向浓度低的一侧生长。 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_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及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开篇节,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素材。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因此,本节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

探 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目标 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三维目标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

课时1 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2.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知识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42~43页) 阅读教材第78~80页,完成下列填空: 1.细胞代谢

(1)场所:细胞中。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Fe3+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均可影响H2O2分解为H2O和O2的速率。 (2)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对照实验 ①含义: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②原则: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且适宜。[思考与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并进行充分的研磨? 提示: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如果肝脏不新鲜,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过氧化氢酶可能被分解。另外,肝脏一定要充分研磨,以保证肝细胞破裂,否则,过氧化氢酶不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会影响实验效果。 3.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要点1 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下表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其中,1~4号试管控制的温度、投入物品及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请回答:

(1)1号、2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是实验组,从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2)2号、3号试管相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种类,从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如果要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用2号试管和4号试管进行比较。 (4)实验过程中,4支试管为什么必须装有等量的H2O2液?保持无关变量一致。 [归纳总结] 实验中的变量及原则 (1)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在本实验中为Fe3+和过氧化氢酶。 (2)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本实验中为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含答案 精品

生物科学和我们 1.了解人类的健康问题。(重点) 2.掌握科学实验的程序和方法。(重、难点) 1.生物科学 (1)概念: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①生物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 ②生物科学对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能源、粮食、环境和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禽流感、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问题的解决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2.癌症 (1)发病现状 ①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 ②发病率下降的癌症:主要是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和女性乳腺癌。 ③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防治措施 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发病率降低1/3。 ②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的治疗。 ③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就为防治癌症和其他疾病提供新的手段。 3.传染病 (1)发病现状 ①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等。 ②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2)病因: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它们主要属于病毒类、细菌类和寄生虫类。

(3)可采用基因诊断技术对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基因诊断可对防治疾病作出快速、灵敏的诊断。 [合作探讨] 探讨1:致癌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提示:(1)生物因素:主要指病毒致癌因子。 (2)物理因素: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3)化学因素: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等;有机物如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尼古丁等。 探讨2:生活中我们怎样预防癌症? 提示:(1)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致癌因素。 (2)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探讨3:请从传染病发生所需要的三个重要环节谈谈如何控制传染病的大规模发生? 提示:①控制传染病:病人隔离等;②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环境卫生标准,设立检查站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 [归纳拓展] 1.癌细胞产生的机理: 2.癌症治疗方法????? ①外科手术②放射疗法 ③化学疗法 3.传染病特点 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1.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概率增加 B .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概率与年龄无关 C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概率相同 D .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分析

目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1)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5) 第4节免疫调节 (17)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9)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9)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1)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24) 第4章种群和群落 (25) 第1节种群的特征 (26)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9) 第3节群落的结构 (33) 第4节群落的演替 (35)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7)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7)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9)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1)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3)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4)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46)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标 1.细胞内液的定义及其成分 2.渗透压的定义 3.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5.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6.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讲解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 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 3/H 2 CO 3

2016年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1. 2.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主要功能:支持、保护 一、阅读教材P40实验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取得红细胞后为什么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 提示:用生理盐水稀释的目的是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结成块。 2.能否利用蒸馏水稀释获得的红细胞? 提示:稀释时不能使用蒸馏水。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二、细胞膜的成分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写出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提示: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 、H 、O 、N 、P 。 2.判断正误 (1)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2)多细胞生物体的各个细胞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的。(√) 三、细胞膜的功能分析 1.判断正误 (1)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在功能上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细胞间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的交流。(√)

(2)没有信息交流,生物体不可能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完成生命活动。(√) 2.试从细胞膜功能的角度分析讨论:莲藕出污泥而不染的原因。 提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水分等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能进入细胞,而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会轻易进入细胞内。 一、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1.物质进入的相对性 (1)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 (2)细胞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 (3)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可能进入; (4)有些病毒、病菌也可能进入。 2.物质排出细胞的相对性 (1)细胞将其产生的代谢废物可排到细胞外; (2)细胞产生的抗体、激素等物质可排到细胞外; (3)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物质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特别提醒] (1)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行使,所以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2)糖类在细胞膜中分布很少,并且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因此,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天成教育》2016年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下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若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团,该物质就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其名称及所含的高能磷酸键数目为( )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0 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1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0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 解析:选A ATP分子含有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形成ADP。ADP分子中含有2个磷酸基团,一个高能磷酸键。ADP分子脱去一个磷酸基团时,伴随着一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因此,ADP分子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化合物中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为零。形成的化合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B.ATP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选D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加ATP溶液,肌肉很快出现明显的收缩,而滴加葡萄糖溶液则不出现收缩现象,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而葡萄糖不是。 酶3.在绿色植物进行“ADP+Pi+能量――→ ATP”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能量不可能来源于( ) A.淀粉B.葡萄糖 C.光D.糖原 解析:选D植物中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不可能是糖原,因为它是动物所特有的。 4.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

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 A.2m/5n B.2n/5m C.n/5m D.m/5n 解析:选A ADP转化为ATP,形成了1个高能磷酸键,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 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产生的ATP分子数为m×40% n= 2m 5n。 5.ATP中任何高能磷酸键水解后均可放能30.54 kJ/mol,那么,1 mol ATP中所有磷酸键储存的化学能为( ) A.30.54 kJ/mol B.61.08 kJ/mol C.91.62 kJ/mol D.介于61.08 kJ/mol与91.62 kJ/mol之间 解析:选D 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和一个普通化学键,2个高能磷酸键含有的能量是2×30.54 kJ/mol=61.08 kJ/mol,普通化学键中含有的能量少于30.54 kJ/mol,所以1 mol ATP中所有磷酸键储存的化学能介于61.08 kJ/mol与91.62 kJ/mol之间。 6.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②线粒体是蓝藻和黑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③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④ATP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来源均相同 A.2项B.3项 C.4项D.1项 解析:选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蓝藻是原核细胞生物,没有线粒体;ATP分子由1分子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不同生物体内的ATP来源不同,动物和绝大多数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合成ATP,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能合成ATP。在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ATP水解的场所非常广泛,所有消耗能量的结构都是ATP 水解的场所。

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案(文科班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高中文科班的生物一直在被大家忽视。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应对会考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扩大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本节课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利用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多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语言尽量通俗易懂; (三)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教材的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体液免疫;第2课时,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学习完免疫调节可以形成稳态调节机制的整体网络。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对象分析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对理科的不重视,所以对于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他们基本无视。所以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B细胞、T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③概述免疫的类型; ④阐明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⑤说出体液免疫的过程(为本节重点及难点)。 2能力目标 进行观察、分析、识图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学业水平测试具体内容与要求 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了解水平) 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理解水平) 教具准备

2019年高考生物(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第1讲稳态的生理意义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八单元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稳态的生理意义 考纲考情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草履虫。 2.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 经过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的。 3. 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1) 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 _______ ,② 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 ________ ,⑥_________ (2) 人体体液各组分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 甲 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 丁 __________

(3) 填写下列几种人体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4?(1) 血浆 (2) 内环境中的三类物质 ① 小分子物质一一CO 2、0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 大分子物质—— ________ 、抗体等。 ③ 信号分子一一淋巴因子、 _________ 、 ________ 等。 (3)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含有较多的 _________ 。 (4) 本质:一种 ________ ,类似于海水。 (5)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① 内 环 境 的 理 化 性 质 有 ②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 源于 ________ 。 ③ 细胞外液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 为 _________ 。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 在 ________ ,如 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 等。 ④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 ________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 人体的新陈代谢。 二、 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 稳态的概念 (1) 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正常运行。 (2) 稳态的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网络。 (3)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相对稳定。 2 ?稳态的失调: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______________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 ________ ,或人体 ________________ 出现障碍时会出现稳态失调。 3.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 。 三、 稳态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 作用,使输出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调节方式, ______ ! ____ : ^1% 血液运送的轲.切加朗幽糠*各种 ____ : ^90%

高中生物必修三说课稿

必修三一 1 人体的稳态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年高考中也经常涉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对内环境概念进行考察;对稳态的各种调节机制则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也经常出现实验分析题及实验设计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因学生准备知识不足,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说明内环境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人体是怎样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的。 3.掌握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的调节机制,以及肾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的作用。 4.理解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以及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 5.理解人体中血糖平衡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能力目标:1.获得对图表信息识别、分析、理解的能力。 2.能运用掌握的基本原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3)情感目标: 1.关注由于水和电解质失衡引起的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 惯。 2.关注体温调节失衡引起的中暑等疾病,学会中暑的自我预防和急救。 3.关注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2.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和调节,及肾的调节作用。 3.人体体温的调节的机制。 4.人体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机制,糖尿病及其防治。 (2)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问题→激发学习热情→自学教材初步分析→互动解决问题 1.充分运用图解形式,对知识重点进行有层次地分析,并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具整体性的把握。 2.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或实验模型等,以动态形式解决知识难点。 3.运用信息平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 三、说教学过程: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

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生物必修三课本内容》的内容,具体内容:生物必修三课本中,高二学生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生物必修三课本中,高二学生要学习哪些重点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情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一致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 芽 > 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2,4-D,萘乙酸) ⑴培育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⑵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⑶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⑷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龄 (二) 1、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成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 条件: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师用书

----- 高三生物组 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审核:冯占武姓名:小组: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的NaCl0.9%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一章第一节 问题探讨(一)溶液的质量分数低NaCl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于或高于0.9%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2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1.(五)思考与讨论2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1.提示:Na+和Cl-换,而草履

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度基本恒定等。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二)思考与讨论1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 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1..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2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与HOCO 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22 -+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OCO+HOH。+HCOH 2 232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HCO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2.3系统有关。)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不同点:(1)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章.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3 )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最新整理)

去的比排出来的要多得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食物经过了消化过 程,其中化学性消化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而细胞中的化学 反应还要比化学性消化过程复杂得多,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因其有一种特殊的催化剂进行催化,这种催化剂就是酶,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 课时1 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2.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知识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 42~43 页) 阅读教材第 78~80 页,完成下列填空: 导入 2:我们每天都要吃进好多的食物,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吃进 新课导入 导入1:我们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其中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此外, 细胞中的其他生命活动也离不开能量,而能量的输入和利用都必须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在细胞代谢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本节课先来学习酶的相关知识。

1.细胞代谢 (1)场所:细胞中。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 Fe3+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均可影响 H2O2分解为 H2O 和O2的速率。 (2)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对照实验 ①含义: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②原则: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且适宜。[思考与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并进行充分的研磨? 提示: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如果肝脏不新鲜,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过氧化氢酶可能被分解。另外,肝脏一定要充分研磨,以保证肝细胞破裂,否则,过氧化氢酶不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会影响实验效果。 3.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要点1 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试管内卫生香燃烧程度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材挖空

必修Ⅲ稳态与环境梳理教材概念,把握高考命题源泉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稳态 1.体液:,包括和 2.内环境: 3.细胞外液包括: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5.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 。 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8.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_。 9.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_性,pH为_________。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10.内环境的作用是:(1)(2) 1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 1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调节机制是 13.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系统。 免疫调节能,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1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____。 答案:1.人体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7.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8.Na+和CI+ 9.中性,7.35~7.45,HCO3-、HPO42- 10.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调节器官系统相对稳定 12.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13.防御调节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 14.正常生命活动紊乱 第二章动物和人生命活动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它是指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效应器是 4.反射活动需要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5.兴奋: 6.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 7.神经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浓度比膜外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